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翻译题
展开文言文翻译题(主观题型)
“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是文言文的的一个高考考点。但历年的高考试题中翻译题一般都是以选择题型出现,学生只要对文言词义、句法有了一定的理解,便可以结合选项较容易地得出答案,因此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仍停留在“理解”的层次上。但“翻译”不止是“理解”,2002年《考试说明》增加了一道分值5’的主观型翻译题,强化了对“翻译”的考查。这里我们想通过一些实例和大家一起讨论“翻译”和“理解”有哪些不同的能力要求。由于意译不是考查的要点,本文不讨论意译的内容;至于古汉语今译的原则(“信”、“达”、“雅”),要求及方法等请参阅人教版语文课本(旧教材,95年版)第四册331页基础知识短文《文言文的翻译》,辽宁出版社的《高三语文思维点拨和能力训练》230页“翻译成现代汉语”部分也有较为详尽的介绍,
一、原文指代和省略的内容,在翻译时该明确的要明确
例1.把列语段中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下同)
陈宠字昭公,少为州郡吏,辟司徒鲍昱府。是时三府掾属专向交游,以不肯视事为高。宠常非之,独勤心物务,数为昱陈当世便宜。
分析:这话中的“之”并不指“三府掾属”而是他们的行为,翻译时要落实“之”的指代内容。这句话可译成:陈宠经常批评这种现象,(他自己)独自努力专心于工作事务,多次向司徒鲍昱陈说当前社会上应解决的问题。
例2.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李将军列传》)
分析:这句话有同学译为:如果他自己品行端正,那么不下命令他也会去做,如果他自己品行不端正,就是下命令他不会去做。译句因为“他”指代不明而有歧义,原句“其”不能简单地译成“他”。这句话可以这样翻译:一个人如果自己品行端正,那么不用他下命令别人也会去做……
例3.未几,永嘉侯朱亮祖至,数以威福撼同,(道)同不为动。土豪数十辈抑买市中珍货,稍不快意,辄巧诋以罪。同械其魁通衢,诸豪家争贿亮祖求免。亮祖置酒召同,从容言之。同厉声曰:“公大臣,奈何受小人役使!”亮祖不能屈也。
分析:据文意,这句话中“屈”的对象应是道同而不是朱亮祖,所以翻译时要准确地补充省略成份,可译作:朱亮祖没有能够使道同屈服。(注意“不”译作“没有”)
二、翻译时要尽量译出作者的语气
例4.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呜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读孟尝君传》)
分析:联系全文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作者(王安石)对孟尝君及其门客的不以为然乃至鄙视,所以这句话译成“孟尝君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辈的头目罢了”要比译作“孟尝君只是鸡鸣狗盗这些人的领袖”要好
例5.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阳范巨卿,所谓死友也。”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屐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
分析:这句话应当翻译成“如果你没有忘记我(而前来奔丧),也许还赶得上”。“岂”不能译成“难道”,据文意,元伯是希望范式(字巨卿)来,所以应是祈盼的语气而不是反问语气。
例6.(道)同积不平,条其事奏之。未至,亮祖先劾同讪傲无礼状。帝不知其由,遂使使诛同。会同奏亦至,帝悟,以为同职甚卑,而敢斥言大臣不法事,其人骨鲠可用,复使使宥之。两使者同日抵番禺,后使者甫到,则同已死矣。
分析:文中对道同的死,有一种深深的惋惜,字里行间还流露出对世道不公的愤慨,翻译时可以略添几个虚词以表现这种情感:两个使者倒是同一天到达番禺的,只是后一个使者刚到,而道同却早已被处死了!(为什么用感叹号?)
请同学们试着翻译下列语段中画线的句子
1.孟业,字敬业,巨鹿安国人。家本寒微,少为州吏。性廉谨,同僚诸人侵盗官绢,分三十匹与之,拒而不受。魏彭城王元韶拜定州,除典签。长史刘仁之谓业曰:“1我处其外,君居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2未几仁之征入为中书令,临路启韶云:“殿下左右可信任者唯有孟业,愿专任之。余人不可信也。”
2.建文四年六月乙卯,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复兴。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3即事不计,当死社稷。乙丑,燕兵入,帝自焚,孝孺被执下狱。先是,成祖[朱棣dì]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4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
3.子曰:“贤哉,(颜)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5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
4.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艹热〕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余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
6.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寒花葬志》)
5.7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盛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8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浮生六记》)
附:译文参考
1如今外边有你,里面有我,只要我们齐心合力,就一定会有所作为。
2不久刘仁之被调到朝中做中书令
3即使兵败,也应为国家而死!
4攻克京城的那一天,方孝孺一定不会投降,但希望您不要杀害他。
5这种艰难困苦别人一定无法忍受,但颜回却自有他的快乐,多么有贤德的颜回啊。
6魏孺人常让她(“婢”译作“她”,以示喜爱)坐在桌边和我们一起吃饭,开饭之前,她的眼睛在桌上移来移去。这时,妻子就指给我看,我们常常发笑。
7注意“明察秋毫”用本义,可译成:真可以说是“明察秋毫”。
8(儿时的我)又会把一些蚊子留在白帐中,一边慢慢地向帐中喷烟,让蚊子在烟中飞舞鸣叫。我把这一切想象成青云白鹤的景象,果然就像是有鹤在云中叫,这让我非常高兴,其乐无穷。
另选文未注明出处的,均出自《二十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