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全套(含解析)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7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含解析) 练习
展开课时作业(二十七)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1.某人由于外伤使下丘脑部分受损,可能的症状是( ) A.听不到声音 B.看不懂文字C.体温调节异常 D.大小便失禁答案:C 解析:听声音和看文字是由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控制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下丘脑部分受损可能导致体温调节异常;脊髓与大脑皮层控制排便。2.[2018·河南豫南九校联考]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种形式的刺激均可引起感受器产生兴奋B.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不都在脊髓C.抑制性递质不能引起突触后膜发生电位的改变D.聋哑病人会丧失一切语言功能答案:B 解析:各类感受器都具有各自的适宜刺激,如温度感受器只能感受温度的变化,A错误;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参与条件反射的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B正确;抑制性递质主要引起Cl-内流,使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C错误;聋哑患者的听觉语言、运动语言功能缺陷,但视觉语言功能并未丧失,D错误。3.下列关于反射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射活动需要通过反射弧来完成B.兴奋在反射弧上是双向传递的C.反射弧上的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所直接支配的肌肉或腺体D.刺激反射弧上任何一个部位所产生的反应都称为反射答案:A 解析: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反射弧上有突触,决定了兴奋在反射弧上只能单向传递;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反射需要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4.[2018·广东五校协作体一诊]渐冻人症是指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也叫运动神经元病(MND)。它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之后,导致包括四肢、躯干、胸部、腹部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以针刺S,渐冻人无法感觉到疼痛B.若刺激Ⅲ处,在③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释放C.若刺激Ⅱ处,渐冻人的M发生轻微收缩,则该过程可以称为反射D.若刺激Ⅰ,则在Ⅲ处可以检测到动作电位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所示为脊髓反射模式图,根据③突触的结构和神经节的位置可以判断S是感受器,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①为传入神经,能传导兴奋;②为传出神经,也能传导兴奋;M是效应器,能作出一定反应。由于渐冻人损伤的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而痛觉产生于大脑皮层,因此若以针刺S,渐冻人能感觉到疼痛,A错误;由于Ⅲ处位于传入神经纤维上,若刺激Ⅲ处,在③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的释放,B正确;由于Ⅱ处位于传出神经上,若刺激Ⅱ处,渐冻人的M发生轻微收缩,但由于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则该过程不可以称为反射,C错误;Ⅰ位于传出神经纤维上,若刺激Ⅰ,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在Ⅲ处不能检测到动作电位,D错误。5.[2018·江苏溧水高级中学质检]如图所示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M、N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B.a点兴奋时,膜内电位a点为正、b点为负C.神经递质存在于②中,⑤处液体属于组织液D.经④释放的神经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N的兴奋答案:B 解析:①②③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轴突的末端,A错误;a点兴奋时,膜内电位a点为正、b点为负,B正确;神经递质存在于③突触小泡中,②为线粒体,C错误;经④释放的神经递质可引起神经元N的兴奋或抑制,D错误。6.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答案:D 解析:A为低级神经中枢控制的反射活动,无高级神经中枢参与;B和C均为仅由高级神经中枢控制的活动;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说明排尿反射是由低级中枢控制的反射活动,无意识的人不能控制而有意识的人能控制排尿,说明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故D正确。7.下列有关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B.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C.神经纤维上兴奋产生的原因是Na+通过被动运输的方式转运入膜内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且只经过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变答案:D 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神经冲动(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主要依靠K+外流;兴奋的产生是Na+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内流造成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8.[2018·山东莱州一中质检]关于突触结构及其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某些腺体细胞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状态时能释放神经递质C.突触后膜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D.人类短期记忆的形成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答案:A 解析:神经递质是一种有机小分子物质,通常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通过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出来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迅速被分解。在特定的情况下,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可以作用于某些腺体细胞,A正确;突触前神经元在兴奋状态时释放神经递质,B错误;突触后膜实现了由化学信号向电信号的转变,C错误;人类长期记忆的形成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错误。9.[2018·北京东城区期末]如图表示一段运动神经元轴突的纵切面,①为轴突,②为髓鞘细胞(髓鞘细胞是一种绝缘细胞,它包裹着轴突,轴突膜被它包裹的地方无机盐离子难以通过)。髓鞘细胞间的空隙称为朗飞氏结。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①和②都是受到适宜刺激可产生兴奋的细胞B.当Ⅰ处受到适宜刺激时,该部位膜两侧电位变为内负外正C.当①某部位受到适宜刺激时,该部位K+从Ⅱ处流向Ⅰ处的同时从Ⅲ处流向②D.若相邻的两个Ⅰ间能形成局部电流,则朗飞氏结能加快①中神经冲动传导的速率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②为髓鞘细胞,包裹着轴突的地方无机盐离子不能通过,因此不能产生兴奋;当Ⅰ处受到适宜刺激时,钠离子内流,该部位膜两侧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当神经纤维受到适宜刺激时会形成动作电位,原理是Na+内流,而静息电位的形成原理是K+外流,且K+不能从Ⅲ处流向②;郎飞氏结的电阻较小,在冲动传导时,局部电流可由一个郎飞氏结跳跃到邻近的下一个郎飞氏结,该传导称为跳跃传导,跳跃传导方式极大地加快了传导的速率。10.[2018·河南郑州一中期中]神经损伤后产生的信号会激活脑室下区的神经干细胞,这些细胞可以向脑内病灶迁移和分化,从而实现组织修复。下列有关神经细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现组织修复的过程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过程B.组成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C.神经细胞若产生兴奋,则膜内电位由正变为负D.神经细胞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与胰岛素的分泌方式相同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实现组织修复的过程是神经干细胞的分化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正确;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B正确;静息时膜内为负电位,神经细胞兴奋后膜内电位由负变为正,C错误;神经细胞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胞吐,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这种大分子物质的方式也是胞吐,D正确。11.[2018·辽宁省实验中学月考]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的高级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B.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C.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小脑D.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不能写字但能看书看报,那么受损的部位是S区和V区答案:A 解析: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B错误;语言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大脑皮层,C错误;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患者不会讲话,说明S区即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不能写字,说明W区即书写中枢受损,D错误。12.[2018·山东烟台质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已知兴奋由兴奋区向邻近的未兴奋区传导后,未兴奋区成为新的兴奋区,而原兴奋区则恢复静息状态(成为未兴奋区)且有短暂的不应期,所以兴奋不回传。如图是一个神经元的示意图,O点为PQ的中点,给予O点一个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的偏转情况是?若同时在O点、M点给予相同且适宜的刺激,如果电流表不偏转,则M点的条件是( )A.不偏转,M点与P点或Q点重合B.偏转,M点在PQ段之间C.不偏转,MP略大于或等于PQ的一半D.不偏转,MP小于或等于PQ的一半答案:C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PO=QO,刺激O点,P、Q两点电位变化相同且同步,所以电流表不偏转;当MP略大于或等于PQ的一半时,O点的刺激同时传到P点、Q点,P点兴奋后有短暂的不应期,使M点传来的兴奋传导中断,所以M点的兴奋传到P点不能再传下去,电流表不偏转。13.[2018·南昌三模]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与通道蛋白关系紧密,Na+K+泵是神经细胞膜上的一种常见载体,能催化ATP水解,每消耗1分子的ATP,就可以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的Na+泵出细胞外,将2分子的K+泵入细胞内,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根据上述资料做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图1 图2A.图1中静息电位-70的绝对值大于动作电位30的原因是K+细胞内外浓度差大于Na+B.图1中b~c段,Na+通过通道蛋白内流不需要消耗ATPC.图2中随着温度逐渐提高,Na+K+泵的运输速率先增大后稳定D.图2中随着氧气浓度的逐渐提高,Na+K+泵的运输速率会先增大后稳定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点时为-70 mV,c点时为30 mV,说明静息电位-70的绝对值大于动作电位30的原因是K+细胞内外浓度差大于Na+,A正确;图1中b~c段,Na+通过通道蛋白内流,是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属于被动运输,所以不需要消耗ATP,B正确;温度影响酶的活性,所以图2中随着温度逐渐提高,Na+K+泵的运输速率先增大后减小,C错误;能量主要来自有氧呼吸,所以图2中随着氧气浓度的逐渐提高,Na+K+泵的运输速率会先增大后稳定,D正确。14.γ氨基丁酸(GABA)可通过抑制神经细胞膜内外电位的逆转达到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的作用。图甲所示为GABA抑制中枢神经兴奋的作用机理(X、Y为影响膜电位变化的两种重要物质),图乙为人的神经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甲 图乙(1)GABA(结构简式H2N—CH2—CH2—CH2—COOH)________(填“参与”或“不参与”)人体蛋白质的合成。(2)图甲中的X________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对Y________的通透性增加,进而达到抑制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作用(本小题用“Na+”“K+”“阴离子”“阳离子”“GABA”填空)。(3)某病人体内GABA含量很低,可能会导致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正常人;某病人体内缺乏GABA分解酶,会导致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4)结合图乙分析,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感受器[ ](填数字)受到外界刺激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至B进而传到A,但经过A的综合分析后会根据情况有意识地抑制B的兴奋。该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不参与 (2)GABA 阴离子 (3)高于 降低 (4)1 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受大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解析: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至少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且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而由题干信息可知,GABA不具备上述特点。(2)由图示可以看出,X从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中释放出来,应该是神经递质——GABA,由题意知,GABA具有抑制兴奋的作用,而兴奋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又由图甲可知,X与受体结合后,物质Y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本题所给选项中只有阴离子内流能抑制膜电位的逆转,从而达到抑制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作用。(3)某病人体内GABA含量很低,对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的抑制作用较正常人小,故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高于正常人;若某人体内缺乏GABA分解酶,则当GABA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不能及时被灭活,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持续受到抑制,故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4)由于神经纤维2上有神经节,因此2为传入神经,1为感受器。A为大脑,B为脊髓,题中所述现象说明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受大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15.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示意图如下:(1)图中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的形式进行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________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b细胞膜上________结合,使神经元b兴奋。神经元b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经元c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2)图中M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b上________(填“有”或“无”)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神经冲动) 突触小泡 (特异性)受体 (2)内正外负 无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解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称为电信号(或神经冲动);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下一神经元兴奋。(2)神经纤维某点兴奋时,此处表现为Na+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图中a处有神经节,据此可判断M为传入神经,N为传出神经。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突触上只能单向传递,即a→b→c,而不能反向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