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优化探究练习:高考题型练(五) (含解析)
展开高考题型练(五)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a2O2可用作供氧剂
B.Al2O3可用作耐火材料
C.地沟油经处理后可用作燃料油
D.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
解析:A项,Na2O2和H2O、CO2反应产生O2,可以用作潜艇等的供氧剂,正确;B项,Al2O3的熔点很高,可用作耐火材料,正确;C项,地沟油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不可再食用,但可用作燃料,正确;D项,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而非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错误。
答案:D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11.2 L CO2和O3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1.5NA
B.14 g C2H4含有的单键数目为3NA
C.足量的Na与1 mol O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NA
D.25 ℃时,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NA
解析:标准状况下,11.2 L CO2和O3的混合物为0. 5 mol,由于CO2和O3都是三原子分子,所以该混合物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1.5NA,A项正确。14 g C2H4为0.5 mol,含有0.5 mol×4=2 mol单键,B项错误;足量的Na与1 mol O2充分反应,若生成Na2O,则转移的电子数目为4NA,若生成Na2O2,则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NA,若生成二者的混合物,则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NA~4NA,C项错误;未给出Ba(OH)2溶液的体积,故不能计算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D项错误。
答案:A
3.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部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一个WX2分子中含有22个电子,Y的质子数是X、Z的核电荷数之和的一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W |
| X |
|
| Z |
A.非金属性:W<Z
B.简单离子的半径:X2-<Y2+
C.沸点:H2X<H2Z
D.WX2的电子式:∶∶∶∶解析:根据W、X、Z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和题干相关信息推断W为C、X为O、Y为Mg、Z为S。A项,化合物CS2中S元素显负价、C元素显正价,故推测非金属性:S>C,正确;B项,O2-和Mg2+都有2个电子层,但Mg2+的原子序数大,故Mg2+的半径小,错误;C项,H2O存在分子间氢键,故熔沸点高于H2S,错误;D项,CO2中C和O之间为双键,错误。
答案:A
4.一定温度下,在1 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的N2(g)和3 mol H2(g)发生反应:N2(g)+3H2(g)2NH3(g) ΔH<0,NH3的物质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时间/min | 0 | t1 | t2 | t3 |
NH3物质的量/mol | 0 | 0.2 | 0.3 | 0. 3 |
A.0~t1 min,v(NH3)= mol·L-1·min-1
B.升高温度,可使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故平衡逆向移动
C.N2(g)+3H2(g)2NH3(g)的活化能小于2NH3(g)N2(g)+3H2(g)的活化能
D.t3 min时再加入1 mol的N2(g)和3 mol H2(g),反应达到新平衡时,c(N2)>0.85 mol·L-1
答案:B
5.某芳香族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7H6Cl2,该有机物的可能结构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9种 B.10种 C.11种 D.12种
答案:B
6. 用单质铁去除酸性水体中NO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能量转化形式主要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电极材料分别为Fe和Fe3O4
C.负极反应为NO+8e-+10H+===NH+3H2O
D.该原理的总反应可表示为NO+3Fe+2H++H2O===NH+Fe3O4
答案:C
7.常温下,某溶液X由Fe3+、SO、Cu2+、Na+、CO、Al3+中的几种离子组成。取少量待测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另取少量待测液滴加NaOH溶液至pH=4后过滤,向滤液中继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时又得到沉淀W和溶液Y。可能用到的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沉淀物 | Fe(OH)3 | Cu(OH)2 | Al(OH)3 |
开始沉淀的pH | 1.9 | 4.7 | 3.4 |
沉淀完全的pH | 3.2 | 6.7 | 4.7 |
A.该温度下Ksp[Fe(OH)3]=1×10-14.6
B.W主要含有Cu(OH)2和Al(OH)3
C.溶液X中一定含有Cu2+、Fe3+和SO
D.取溶液Y进行焰色反应,可判断溶液X中是否含有Na+
答案:C
8.(化学工艺流程)兰尼镍是一种带有多孔结构的细小晶粒组成的镍铝合金,被广泛用作有机物的氢化反应的催化剂。以红土镍矿(主要成分为NiS、FeS和SiO2等)为原料制备兰尼镍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在形成Ni(CO)4的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则Ni(CO)4中Ni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已知红土镍矿煅烧后生成Ni2O3,而加压酸浸后浸出液A中含有Ni2+,写出有关镍元素的加压酸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浸出液A中通入H2S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高温熔融”时能否将通入氩气换为CO并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碱浸”的目的是使镍产生多孔结构,从而增强对氢气的强吸附性,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浸出反应所用的NaOH溶液的浓度要大,若NaOH溶液较稀时,则会产生少量的Al(OH)3沉淀而阻止浸出反应的持续进行,请用化学反应原理加以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浸出液B可以回收,重新生成铝以便循环利用。请设计简单的回收流程:
浸出液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CuOCu2+Cu)
解析:(1)在Ni(CO)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与CO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为+2价,故Ni的化合价为0。(2)已知红土镍矿煅烧后生成Ni2O3,而加压酸浸后浸出液A中含有Ni2+,说明Ni元素被还原,另外,在硫酸中反应只能是O元素被氧化为O2,故有关镍元素的加压酸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Ni2O3+4H2SO4===4NiSO4+O2↑+4H2O。
(3)浸出液A中含有大量的Ni2+、少量的H+和Fe3+,通入H2S时,Fe3+发生还原反应:H2S+2Fe3+===2Fe2++2H++S↓。
(4)“高温熔融”时不能将通入氩气换为通入CO,因为冷却时,CO能与Ni反应生成Ni(CO)4。
(5)“碱浸”的目的是溶解镍铝合金中的Al,使镍产生多孔结构,从而增强对氢气的强吸附性,Al溶于NaOH溶液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3H2↑;浸出反应所用NaOH溶液的浓度要大,因为Al溶于碱液生成AlO时在水中存在下列平衡:AlO+2H2OAl(OH)3+OH-,OH-浓度过小,抑制AlO的水解程度过小,所以,产生的Al(OH)3就会沉积下来进而阻止浸出反应的持续进行。
(6)浸出液B中存在AlO,首先要将AlO转化为Al(OH)3沉淀下来,一般是通入足量的CO2,生成的Al(OH)3脱水后生成Al2O3,最后将Al2O3在熔融的状态下电解即可得到金属铝(加入冰晶石可以降低Al2O3的熔点)。
答案:(1)0
(2)2Ni2O3+4H2SO4===4NiSO4+O2↑+4H2O
(3)H2S+2Fe3+===2Fe2++2H++S↓
(4)不能,因为冷却时,CO能与Ni反应生成Ni(CO)4
(5)2Al+2OH-+2H2O===2AlO+3H2↑ 因为Al溶于碱液生成AlO时在水中存在下列平衡:AlO+2H2OAl(OH)3+OH-,OH-浓度过小,抑制AlO的水解程度过小,所以,产生的Al(OH)3就会沉积下来进而阻止浸出反应的持续进行
(6)Al(OH)3Al2O3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