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15章 第2讲 机械波(含答案)
展开第2讲 机械波
板块一 主干梳理·夯实基础
【知识点1】 机械波 横波和纵波 Ⅰ
1.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
(1)产生条件
①有波源;
②有介质,如空气、水、绳子等。
(2)传播特点
①传播振动形式、能量和信息;
②介质中质点不随波迁移;
③介质中各质点振动频率、振幅、起振方向都与波源相同。
2.机械波的分类
【知识点2】 横波的图象 波速、波长、频率(周期)及其关系 Ⅱ1.横波的图象
(1)坐标轴:横轴表示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纵轴表示该时刻各质点偏离各自平衡位置的位移。
(2)意义:表示在某一时刻各质点离开各自平衡位置的位移。
(3)图象
(4)应用
①可直接读取振幅A、波长λ,以及该时刻各质点偏离各自平衡位置的位移。
②可确定该时刻各质点加速度的方向,并能比较该时刻不同质点速度或加速度的大小。
③可结合波的传播方向确定各质点的振动方向,或结合某个质点的振动方向确定波的传播方向。
2.波长、波速、频率(周期)及其关系
(1)波长λ:在波动中,偏离平衡位置位移(或者说振动相位)总是相同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
(2)波速v: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
(3)频率f:由波源决定,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与周期的关系为f=。
(4)波长、波速、频率和周期的关系:v=λf=。
【知识点3】 波的干涉和衍射 多普勒效应 Ⅰ
1.波的独立传播原理
两列波相遇后彼此穿过,仍然保持各自的运动特征,即各自的波长、频率等保持不变,继续传播,就像没有跟另一列波相遇一样。
2.波的叠加
几列波相遇时能够保持各自的运动特征,即各自的波长、频率等保持不变,继续传播,在它们重叠的区域里,介质的质点同时参与这几列波引起的振动,质点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于这几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和。
3.波的干涉和衍射的比较
4.多普勒效应
(1)定义: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多普勒效应。
(2)规律:波源的频率不变,只是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发生变化。如果二者相互接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大;如果二者相互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小。
(3)应用:利用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可以测定车辆行驶的速度;利用光波的多普勒效应可以判断遥远天体相对地球的运行速度。
板块二 考点细研·悟法培优
考点1 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 [深化理解]
1.波速与振速的区别
波源振动几个周期,波形就向外平移性延伸几个波长,这个比值就表示了波形向外平移性延伸(或振动能量向外传播)的速度,即波速。波速的大小与介质有关,波在同一均匀介质中的传播是匀速的,与波源的振动频率无关。
质点的振动速度,即为振速,波动中各质点都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周期性振动,即做变速运动,振速周期性变化,振速的大小、方向与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的大小、方向有关。
2.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的区别和联系
例1 (多选)一列简谐横波向右传播,在其传播路径上每隔L=0.1 m选取一个质点,如图甲所示,t=0时刻波恰传到质点1,并立即开始向上振动,经过时间t=0.3 s,所选取的1~9号质点间第一次出现如图乙所示的波形,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t=0.3 s时刻,质点1向上振动
B.t=0.3 s时刻,质点8向下振动
C.t=0至t=0.3 s内,质点5振动的时间只有0.2 s
D.该波的周期为0.2 s,波速为4 m/s
E.该波的周期为0.3 s,波速为2.67 m/s
(1)如何确定波的周期、波长和波速?
提示:由振动的时间确定周期T,由形成的波形确定波长λ,再由v=确定波速。
(2)如何由波的传播方向确定质点的振动方向?
提示:微平移法。
尝试解答 选BCD。
由乙图可知波长λ=0.8 m,由题知,t=0时刻,该波恰传到质点1,并向上振动,当t=0.3 s时,由乙图确定此时质点1向下振动,又已知1~9号质点间第一次出现如图乙所示波形,故质点1振动了一个半周期,所以T=0.2 s,由v=得v=4 m/s,所以D正确,A、E错误。由波向右传播及乙图可知,在t=0.3 s时,质点8向下振动,B正确。从t=0时刻起,经半个周期即0.1 s波才传到质点5,因此质点5在t=0至t=0.3 s内振动了一个周期0.2 s,C正确。
总结升华
机械波的特点及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1)介质依存性:机械波离不开介质。
(2)能量信息性: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的形式、能量和信息。
(3)传播不移性:在传播方向上,各质点只在各自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4)时空重复性:机械波传播时,介质中的质点不断地重复着振源的振动形式。
(5)周期、频率同源性: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均等于振源的振动周期且在传播中保持不变。
(6)起振同向性:介质中各质点开始振动,方向与振源开始振动的方向相同。
(7)波长、波速和频率的关系:v=λf,f由波源决定,v由介质决定。
[2017·广东肇庆二模](多选)如图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已知波速为0.2 m/s,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波源的振动周期为0.6 s
B.经过0.1 s,质点a通过的路程为10 cm
C.在t0时刻,质点a的加速度比质点b的加速度小
D.若质点a比质点b先回到平衡位置,则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E.若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t0时刻质点c的运动方向垂直x轴向上
答案 CDE
解析 由题图可知,该波波长为8 cm,又已知波速v=0.2 m/s,故波源的周期T===0.4 s,A错误;经过0.1 s,即T,质点a若向上运动,则通过的路程将大于10 cm,若向下运动,则通过的路程将小于10 cm,B错误;在t0时刻,质点a距平衡位置的距离比质点b的小,故质点a受到的回复力较小,加速度小于质点b的加速度,C正确;若质点a比质点b先回到平衡位置,说明质点a向上振动,利用微平移法可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D正确;若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利用微平移法可知,在t0时刻质点c的运动方向垂直x轴向上,E正确。
考点2 对波的图象和振动图象的理解 [对比分析]
1.波的图象和振动图象的比较
2.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的振动方向的判断方法
例2 [全国卷Ⅰ](多选)如下图(a)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2 s时的波形图,图(b)为媒质中平衡位置在x=1.5 m处的质点的振动图象,P是平衡位置为x=2 m的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速为0.5 m/s
B.波的传播方向向右
C.0~2 s时间内,P运动的路程为8 cm
D.0~2 s时间内,P向y轴正方向运动
E.当t=7 s时,P恰好回到平衡位置
(1)如何分析波的传播距离,质点的振动路程?
提示:由波的图象读出波长λ,由介质中质点的振动图象读出周期T,再由v=计算出波速,然后由x=vt求出波在时间t内传播的距离。质点的振动路程由振幅及振动的时间共同决定。
(2)如何确定波动图象上各质点的振动方向?
提示:利用同侧法、上下坡法或微平移法。
尝试解答 选ACE。
由题图(a)读出波长λ=2.0 m,由题图(b)读出周期T=4 s,则v==0.5 m/s,A正确;题图(a)是t=2 s时的波形图,题图(b)是x=1.5 m处质点的振动图象,该质点在t=2 s时向下振动,所以波向左传播,B错误;在 0~2 s内质点P由波峰向波谷振动,通过的路程s=2A=8 cm,C正确,D错误;t=7 s时,Δt=5 s=1T,P恰好回到平衡位置,E正确。
总结升华
“一分、一看、二找”巧解波的图象与振动图象综合类问题
(1)分清振动图象与波的图象。只要看横坐标即可,横坐标为x则为波的图象,横坐标为t则为振动图象。
(2)看清横、纵坐标的单位,包括单位前的数量级。
(3)找准波的图象对应的时刻在振动图象中对应的位置。
(4)找准振动图象对应的质点在波的图象中对应的位置。
(多选)如图甲所示是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P是离原点x1=2 m的一个质点,Q是离原点x2=4 m的一个质点,此时离原点x3=6 m 的质点刚刚要开始振动。图乙是该简谐波传播方向上某一质点的振动图象(计时起点相同)。由此可知( )
A.这列波的波长λ=4 m
B.这列波的周期T=3 s
C.这列波的传播速度v=2 m/s
D.这列波的波源起振方向向上
E.图乙可能是图甲中质点Q的振动图象
答案 ACE
解析 由题图甲可知波长λ=4 m,由题图乙可知周期T=2 s,这列波的传播速度v==2 m/s,A、C正确,B错误;由离原点x3=6 m的质点刚刚要开始振动可知,波源起振方向向下,D错误;已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结合波的图象,在t=0时刻,质点Q的振动方向向上,故题图乙对应的可能是题图甲中质点Q的振动图象,E正确。
考点3 波的多解问题 [解题技巧]
一、造成波的多解问题的主要因素
1.周期性
(1)时间周期性:时间间隔Δt与周期T的关系不明确。
(2)空间周期性:波传播距离Δx与波长λ的关系不明确。
2.双向性
(1)传播方向双向性:波的传播方向不确定。
(2)振动方向双向性:质点振动方向不确定。
如:①只知道质点达到最大位移处,则有正向和负向最大位移两种可能。
②只知道质点由平衡位置开始振动,则起振方向有向上、向下(或向左、向右)两种可能。
③只告诉波速而未说明波的传播方向,则波传播的方向有两种情形,即沿x轴正方向或沿x轴负方向传播。
二、解决波的多解问题的思路
一般采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即找出一个周期内满足条件的关系Δt或Δx,若此关系为时间,则t=nT+Δt(n=0,1,2…);若此关系为距离,则x=nλ+Δx(n=0,1,2…)。对于双向性问题,则两个方向对应的情形都要分别考虑。
例3 [2018·南昌模拟]如图所示实线是一列简谐横波在t1=0时刻的波形,虚线是这列波在t2=0.5 s时刻的波形,这列波的周期T符合:3T<t2-t1<4T,问:
(1)若波速向右,波速多大?
(2)若波速向左,波速多大?
(3)若波速大小为74 m/s,波速方向如何?
(1)如何判定周期?
提示:向右传播时,Δt=kT+T(k=0,1,2…),
T=(k=0,1,2…);
向左传播时, Δt=kT+T(k=0,1,2…),
T=(k=0,1,2…)。
(2)如何计算波速?
提示:v=。
尝试解答 (1)54_m/s__(2)58_m/s__(3)向左。
(1)波向右传播时,传播距离Δx满足
Δx=kλ+λ(k=0,1,2,3…)
由Δt=知
传播时间满足Δt=t2-t1=kT+T(k=0,1,2,3…)
由于3T<t2-t1<4T
因此k=3
故Δt=3T+T
由波形图知λ=8 m
波速v=
解得v=54 m/s。
(2)波向左传播时,传播距离Δx满足
Δx=kλ+λ(k=0,1,2,3…)
传播时间满足Δt=t2-t1=kT+T(k=0,1,2,3…)
由3T<t2-t1<4T可知,k=3
故Δt=3T+T
波速v=
解得v=58 m/s。
(3)波速大小为74 m/s时,波在Δt时间内传播的距离为Δx=vΔt=74×0.5 m=37 m=(4λ+5) m
所以波向左传播,波速方向向左。
总结升华
解决波的图象中的多解问题的一般思路
(1)分析出造成多解的原因。
①波的图象的周期性,如由Δx=kλ+x,Δt=kT+t,求v=出现多解。
②波传播方向的双向性:是否有两种可能?
(2)由λ=vT进行计算,若有限定条件,再进行讨论。
(多选)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x=2 m处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甲所示,在x=8 m处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波的周期为12 s
B.x=2 m处的质点在平衡位置向y轴正方向振动时,x=8 m处的质点在波峰位置
C.在0~4 s内x=2 m处和x=8 m处的质点通过的路程均为6 cm
D.该波的波长可能为8 m
E.该波的传播速度可能为2 m/s
答案 ABD
解析 由题图可知,该波的周期为12 s,故A正确;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x=2 m处的质点在平衡位置向y轴正方向振动时(如t=3 s时),x=8 m处的质点在波峰位置,故B正确;由题图可知,x=2 m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x=Asin,在0~4 s内,x=2 m处的质点通过的路程为s=s0→3+s3→4=A+Asin=A=6 cm,而x=8 m处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x=Asint,在0~4 s内,该质点通过的路程s′=s0→3′+s3→4′=A+=A=(8-2) cm小于6 cm,故C错误;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由图可知,t=0时刻,x=2 m处的质点位于波谷,x=8 m处的质点在t=9 s时刻才位于波谷,时间相差Δt=T(n=0,1,2,…),则Δx=(8-2) m=6 m=λ(n=0,1,2,…),解得波长λ= m(n=0,1,2,…);当n=0时,λ=8 m,故D正确;该波的波速v== m/s,n=0,1,2,…,当n=0时,v= m/s,n越大,v值越小,故该波的传播速度不可能为2 m/s,故E错误。
考点4 波的干涉 [深化理解]
1.加强点与减弱点的比较
2.加强点和减弱点的判断方法
(1)图象法:在某时刻的波形图上,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的交点是加强点,波峰与波谷的交点是减弱点。加强点或减弱点各自连接形成加强线和减弱线,以两波源为中心向外辐射,两种线互相间隔,这就是干涉图样,如图所示。加强点与减弱点之间各质点的振幅介于加强点与减弱点的振幅之间。
(2)公式法:①当两个相干波源的振动步调一致时,到两个波源的距离之差Δx=nλ(n=0,1,2,…)处是加强区,Δx=(2n+1)(n=0,1,2,…)处是减弱区。
②当两波源振动步调相反时,若Δx=(2n+1)(n=0,1,2,…),则振动加强;若Δx=nλ(n=0,1,2,…),则振动减弱。
例4 (多选)两列振动方向相同、振幅分别为A1和A2的相干简谐横波相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振幅为|A1-A2|
B.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始终为A1+A2
C.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位移总是小于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的位移
D.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的振幅一定大于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振幅
(1)相干的两列简谐波相遇时,振动加强的质点位移总是最大吗?
提示:不是,也是随时间周期性变化的。
(2)振动加强点的振幅如何确定?
提示:A=A1+A2。
尝试解答 选AD。
空间某一质点的位移等于两列波同时在该点引起位移的矢量和,对于相干波,在某一点是加强点,则两列波在该点振动方向始终相同,该点振动加强,但该质点的位移不是始终为最大位移,B错误;波峰和波谷相遇处质点是减弱点,两列波在该点振动方向始终相反,振动减弱,位移等于两列波同时或单独在该点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不一定总小于加强点的位移,C错误;加强点处的质点的振幅为A1+A2,减弱点处质点的振幅为|A1-A2|,A1+A2>|A1-A2|,A、D正确。
总结升华
波的干涉问题的分析
(1)在稳定的干涉区域内,振动加强点始终加强;振动减弱点始终减弱。两列相干波的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是振动最强的地方,若用一条平滑的线将以上加强点连接起来,则这条平滑的线上的点都是加强的;而波峰与波谷(或波谷与波峰)相遇处是振动最弱的地方,把以上减弱点用一条平滑的线连接起来,则这条平滑的线上的点都是减弱点。
(2)不论是振动加强的质点还是振动减弱的质点,都仍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振动,某点的振动加强,是指这个质点以较大的振幅振动;而某点的振动减弱,是指这个质点以较小的振幅振动,因此,振动加强点的位移不是始终等于振幅,它的位移的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在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多选)如图为甲、乙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绳上传播时某时刻的波形图,甲波向右传播,乙波向左传播。质点M位于x=0.2 m处,则( )
A.这两列波不会发生干涉现象
B.质点M的振动总是加强
C.质点M将做振幅为30 cm的简谐振动
D.由图示时刻开始,再经过四分之一的甲波周期,质点M将位于波峰
答案 BC
解析 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均匀介质内传播,波速相等,由题图可知两列波的波长相等,由v=λf可知,频率相等,所以两列波能产生干涉,故A错误;M处质点是两列波的波峰与波峰相遇处,振动总是加强,振幅等于两列波振幅之和,即A=A甲+A乙=10 cm+20 cm=30 cm,质点M将做振幅为30 cm的简谐振动,故B、C正确;从图示时刻开始,两列波都使质点M向下运动,T甲=T乙,再经过,两列波都使M点运动到各自的波谷,故质点M会到达波谷,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