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习题 Word版含解析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习题:高考长句练03Word版含解析
展开高考长句练(三)(建议用时:30分钟)1.(2018·广东佛山综合能力测试二)科研人员为研究果蝇“昼夜节律”的发生机制,设法寻找果蝇体内在白天和夜间合成的某些蛋白质分子,若其合成量发生显著变化,且变化周期与一昼夜时长相近,则有可能与生物时钟产生的机制有关。实验研究的相关内容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是以mRNA为模板进行翻译过程合成的。研究人员检测某种蛋白质的mRNA碱基序列后,通过________过程获得cDNA,从而能在体外合成编码该蛋白质的基因。(2)研究者对一种目标研究物——PER蛋白质进行深入的研究,分离出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mRNA,缩写为per+。同时,发现在节律时长发生突变的果蝇个体内有异常信使perL,且含量比较结果如下图。分析结果可知,含有perL的突变个体很可能其昼夜节律时长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4小时,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人为诱导PER基因突变后,per+的合成量的变化表现为________,则可确认控制PER蛋白质的基因就是生物体内的“时钟”。但也有人指出,这样的实验证据仍然不够充足,请利用PER的基因突变果蝇为材料补充必要的实验,检验上述结论。(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2.(2018·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八)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能将亲代遗传信息传给子代,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代谢和遗传。回答下列问题:(1)归纳出DNA作为遗传物质所具备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4点)。(2)为了在体外模拟生物体DNA的复制、转录过程。科学家从大肠杆菌中提取DNA及相应成分,在试管中适宜温度条件下模拟相关过程,一段时间后测定试管中产物。结合相关知识,分别简要写出模拟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的设计思路。3.(2018·北京东城区综合练习一)乙烯是植物代谢过程中合成的一种植物激素,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1)乙烯在植物体各个部位均有合成,能通过在细胞之间传递__________进而实现对植物生长发育的__________作用,主要功能是促进果实的__________等。(2)已有研究表明,乙烯能够影响黑麦的抗低温能力。某研究小组以拟南芥为材料,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合成乙烯的前体物质是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分别使用含有ACC和不含ACC的MS培养基培养拟南芥,然后统计其在相应温度下的存活率,结果如图1所示。由实验结果可知,外源性乙烯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为研究内源性乙烯的作用,研究人员构建了拟南芥的乙烯合成量增多突变体(突变体1)和乙烯合成量减少突变体(突变体2),并在相应温度下统计其存活率,结果如图2所示。根据图1、图2结果可知,内源性乙烯与外源性乙烯的作用效果__________。③研究人员将拟南芥植株分别置于常温(22 ℃)和非致死低温(4 ℃),定时检测植株体内的乙烯合成量,结果如图3。实验结果显示,在此过程中乙烯合成量的变化趋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将拟南芥植株进行一段时间的4 ℃低温“训练”后,移至-8 ℃致死低温下,植株的存活率明显提高。研究人员推测,低温“训练”可使植株降低乙烯合成量的能力增强,从而提高了植株的抗致死低温能力。请提供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以检验这一推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018·安徽宣城调研)随着水体富营养化进程的加快,沉水植物逐渐衰退和消失,导致结构复杂、功能健全的以高等水生植物占优势的清水态草型水体逆向退化为结构单一、功能退化的以蓝绿藻等浮游植物为主的浊水态藻型水体,从而引起水华。(1)由清水态草型水体逆向退化为浊水态藻型水体________(填“是”或“不是”)群落演替。若某湖泊发生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某种沉水植物灭绝,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分析,丧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沉水植物逐渐衰退和消失的原因除了有水体中的无机盐过多对沉水植物有毒害作用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既可)(3)水体富营养化后大量的沉水植物死亡又会促使大量分解者分解其遗体,消耗大量氧气使水体溶氧量降低,从而使更多的生物死亡,我们称为“二次污染”。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存在________调节。(4)科研人员通过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治理湖泊的水华,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时要注意避免引起外来物种入侵,因此,要充分考虑不同生物之间的____________。高考长句练(三)1.解析:(1)mRNA通过逆转录得到cDNA,从而能在体外合成编码该蛋白质的基因。(2)据图观察,由于perL突变体的变化周期比per+滞后约半小时,含有perL的突变个体很可能其昼夜节律时长大于24小时。(3)若人为诱导PER基因突变后,per+的合成量的变化表现为无周期性波动,则可确认控制PER蛋白质的基因就是生物体内的“时钟”。 但也有人指出,这样的实验证据仍然不够充足,原因是有可能PER基因突变后,其PER蛋白质并未发生变化,因此还需设计一个实验:向per+的合成量无周期性变化的果蝇体内注入PER蛋白质,观察果蝇的节律行为。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若果蝇的节律行为恢复正常,则PER基因是生物体内的“时钟”;若果蝇的节律行为仍然异常,则PER基因并非生物体内的“时钟”。答案:(1)逆转录(2)大于 preL突变体的变化周期比pre+滞后约半小时(3)无周期性波动实验方案:向pre+的合成量无周期性变化的果蝇体内注入PER蛋白质,观察果蝇的节律行为。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若果蝇的节律行为恢复正常,则PER基因是生物体内的“时钟”;若果蝇的节律行为仍然异常,则PER基因并非生物体内的“时钟”。2.解析:(1)DNA能作为遗传物质,是由它的结构决定的,它有稳定的双螺旋结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的多样性可以储存遗传信息,而在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原则,能精确复制自己,能使亲代与子代间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能够指导蛋白质合成,控制新陈代谢过程和性状发育,在特定条件下可产生可遗传的变异。(2)DNA复制过程需要的条件是模板:DNA的两条链,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原料: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能量:ATP提供;转录过程需要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解旋,同时利用游离的核糖核苷酸及ATP供能合成RNA。DNA复制过程的实验设计方案为:试管中加入少量DNA、ATP 、DNA聚合酶和解旋酶、足量的四种脱氧核苷酸,其他条件均适宜,一段时间后,测定其中的DNA含量;DNA转录过程的实验设计方案为:试管中加入少量DNA、ATP 、RNA聚合酶和足量的四种核糖核苷酸,其他条件均适宜,一段时间后,测定其中的RNA含量。答案:(1)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结构比较稳定);具有贮存遗传信息的能力(碱基排列顺序具有多样性);能够精确的复制自己,使亲代与子代间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能够指导蛋白质合成,控制新陈代谢过程和性状发育;在特定条件下产生可遗传的变异(2)DNA的复制过程:试管中加入少量DNA、ATP 、解旋酶和DNA聚合酶、足量的四种脱氧核苷酸,其他条件均适宜,一段时间后,测定其中的DNA含量;DNA的转录过程:试管中加入少量DNA、ATP 、RNA聚合酶和足量的四种核糖核苷酸,其他条件均适宜,一段时间后,测定其中的RNA含量。3.解析:(1)乙烯在植物体各个部位均有合成,能作为信息分子通过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进而实现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主要功能是促进果实的成熟等。(2)①据图1可知,在常温下,两组拟南芥的存活率相同,而在致死低温条件下,不含ACC的MS培养基中的拟南芥的存活率高于含有ACC的一组,而ACC是合成乙烯的前体物质,含有ACC的培养基中含有外源乙烯,因此,由实验结果可知,外源性乙烯能够降低拟南芥的抗低温能力。②根据图2可知,在致死低温条件下,乙烯合成量增多突变体(突变体1)存活率低于野生型,而乙烯合成量减少突变体(突变体2)的存活率高于野生型,说明内源性乙烯也能降低拟南芥的抗低温能力,即内源性乙烯与外源性乙烯的作用效果一致。③据图3可知,与常温条件相比,在非致死低温条件下,乙烯合成量迅速降低,然后维持低水平状态。④要检验“低温训练可使植株降低乙烯合成量的能力增强,从而提高了植株的抗致死低温能力”这一推测,可以设置经4 ℃低温“训练”与未经低温“训练”的两组拟南芥植株在致死温度下进行乙烯合成量的对照,即将经4 ℃低温“训练”与未经低温“训练”的两组拟南芥植株均置于-8 ℃条件下,分别测量乙烯合成量。答案:(1)信息 调节 成熟(2)①降低拟南芥的抗低温能力 ②一致③在非致死低温条件下,乙烯合成量迅速降低,然后维持低水平状态④经4 ℃低温“训练”与未经低温“训练”的两组拟南芥植株均置于-8 ℃条件下,分别测量乙烯合成量4.解析:(1)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因此由清水态草型水体逆向退化为浊水态藻型水体是群落的演替。某湖泊发生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某种沉水植物灭绝,导致生物种类减少,基因种类与数量也随之减少,因此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分析,丧失的是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2)据试题分析可知,沉水植物逐渐衰退和消失的原因除了有水体中的无机盐过多对沉水植物有毒害作用外,还有蓝绿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遮蔽阳光,使沉水植物光合作用受阻而死亡(大量微生物分解动植物遗体消耗大量氧气)。(3)水体污染导致沉水植物死亡,微生物分解其遗体导致消耗大量氧气,使水体溶氧量降低,又会导致更多的生物由于缺氧而死亡,这种“二次污染”体现了生态系统存在(正)反馈调节。(4)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治理湖泊的水华,其原因是大型挺水植物和藻类可形成竞争关系以及投放的鱼类能捕食藻类,从而限制藻类增长。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时要注意避免引起外来物种入侵,因此,要充分考虑不同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答案:(1)是 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2)蓝绿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遮蔽阳光,使沉水植物光合作用受阻而死亡(大量微生物分解动植物遗体消耗大量氧气) (3)(正)反馈 (4)大型挺水植物和藻类可形成竞争关系以及投放的鱼类能捕食藻类,从而限制藻类增长 种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