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习题 Word版含解析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习题:专题04专题强化训练 Word版含解析
展开一、选择题
1.(2018·山东寿光高三模拟)核酶能特异地结合并切断特定的mRNA,且可重新结合和切割其他的mRNA分子。下列关于核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向核酶滴加双缩脲试剂,水浴加热可发生紫色反应
B.核酸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故核酶的活性通常不受温度的影响
C.核酶与特异性底物结合时,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
D.与不加核酶组相比,加核酶组mRNA降解较快,由此可反映核酶具有高效性
解析:选C。核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滴加双缩脲试剂可发生紫色反应的是蛋白质,而且该反应的发生不需要水浴加热,A错误。与蛋白质相比,核酸虽然具有热稳定性,但温度过高或过低也能影响其性质或结构,因此核酶的活性也受温度的影响,B错误。核酶与特异性底物(mRNA)结合时,能切断特定的mRNA,说明在该过程中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C正确。与不加核酶组相比,加核酶组mRNA降解较快,表明酶具有催化作用;要证明酶具有高效性,最好与无机催化剂做对比,D错误。
2.(2018·江苏南通模拟)下图是研究淀粉酶浓度与其催化效率关系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本研究的自变量是淀粉酶浓度和反应时间
B.实验中应注意保持各组反应在相同且适宜温度下进行
C.曲线c对应酶浓度比曲线a对应酶浓度低
D.引起曲线上M、P点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各组反应中加入的淀粉总量不同
解析:选D。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本研究的自变量是淀粉酶浓度和反应时间,A正确;反应温度为无关变量,应控制相同且适宜,B正确;生成物的量在达到最大值之前,在相同时间内,曲线c对应的酶促反应速率比曲线a对应的酶促反应速率慢,说明曲线c对应酶浓度比曲线a对应酶浓度低,C正确;引起曲线上M、P点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各组反应中加入的酶浓度不同,但加入的淀粉总量相同,D错误。
3.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在B点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会减小
B.若在A点提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会增大
C.若在C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增大
D.若在A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增大
解析:选D。B点以后反应速率不再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B点的限制因素是酶的浓度,若在B点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会增大,A错误;该图描述的是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的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所以再提高反应温度,酶的活性会降低,反应速率会减小,B错误;C点的限制因素是酶的浓度,所以在C点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不变,C错误;AB段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所以在A点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会增大,D正确。
4.鱼被宰杀后,鱼体内的ATP会生成具有鲜味的肌苷酸,但酸性磷酸酶(ACP)会催化肌苷酸分解导致鱼肉鲜味下降。为了研究鱼类的保鲜方法,研究者从草鱼、鱼和鳝鱼中分离得到ACP,并对该酶活性进行了系列研究,相关实验结果如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CP在不同浓度金属离子中的相对酶活性
金属离子 | 浓度(mmol/L) | 相对酶活性(%) | ||
草鱼 | 鱼 | 鳝鱼 | ||
Na+ | 30 | 100.83 | 101.47 | 96.03 |
Zn2+ | 1 | 112.38 | 116.06 | 158.13 |
Ca2+ | 5 | 65.21 | 96.18 | 88.18 |
A.不同鱼类的ACP活性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大
B.将宰杀后的鱼放到37 ℃左右的环境中一段时间能保持其鲜味
C.将鱼肉放到适宜浓度的Ca2+溶液中鲜味下降的速度会减慢
D.Zn2+能使这三种鱼的鲜味下降速度减慢
解析:选C。由题图可知在一定温度范围内ACP活性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超过一定温度后会下降,A错误;由题图可知鱼放到37 ℃左右ACP活性最大,鲜味最难保持,B错误;由题表可知鱼肉在适宜浓度的Ca2+溶液中ACP活性较低,鲜味保持的时间应延长,C正确;由题表可知Zn2+能使这三种鱼的ACP活性升高,鲜味下降速度都增加,D错误。
5.(2018·福建宁德中学期末)下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酶活性影响因素时绘制的实验结果图(实验中用盐酸创设酸性条件,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的自变量是1 h后淀粉剩余量,因变量是pH
B.pH为1时有淀粉水解,则过酸条件下酶没有失活
C.pH为3时酶的活性小于pH为9时酶的活性
D.与盐酸相比,淀粉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要弱
解析:选C。据图分析,横坐标为不同的pH,纵坐标为淀粉剩余量,所以实验的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1 h后淀粉剩余量,A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已知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所以pH为1时有淀粉水解,应该是盐酸的作用,并不能说明酶没有失活,B错误;据图示可知pH为3和pH为9的条件下淀粉剩余量相等,但pH为3条件下的酶活性小于pH为9的条件下的酶活性,原因是因为pH为3的条件下,有盐酸催化淀粉分解干扰实验结果,C正确;比较pH为1和pH为7的实验结果可知,pH为7的条件下淀粉的剩余量小于pH为1条件下淀粉的剩余量,故说明与盐酸相比,淀粉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D错误。
6.(2018·湖南湘潭调研)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保证了机体对能量的需求
B.图中两次ATP的水解,后者能量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C.图中两次合成ATP,前者能量来源于光能且在人体细胞中不会发生
D.ATP由3个磷酸基团和1个腺嘌呤构成
解析:选D。 ATP由3个磷酸基团和1个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结合而成)构成,D错误。
二、非选择题
7.请解读与酶有关的图示、曲线:
(1)图1和图2是与酶的特性相关的图示,则图1和图2表示酶具有的特性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
(2)图3是与酶活性影响因素相关的曲线,图4是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曲线。从图3中可以看出:当pH从5上升到7时,酶活性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从图示曲线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随着pH的变化,酶的最适__________不变。图4中A 点后酶促反应的速率不再增加,其限制性因素主要是酶的浓度(数量)和酶的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图1曲线中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不加催化剂的一种作为对照组,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加入酶比加入无机催化剂先达到反应的平衡点,表示酶具有高效性的特点;由图2可以看出,酶只能与特定结构的反应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从而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的特点。
(2)图3中底物剩余量越多表示酶活性越低,在一定范围内,pH=7时酶的活性比pH=6时低而比pH=5时高,所以当pH从5上升到7时,酶活性的变化是先升高后降低;题图中三条曲线最低点(酶活性最高)对应的温度相同,说明不同pH条件下酶的最适温度并没有改变;图4表示酶促反应的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关系,A点之前,酶促反应的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底物浓度是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A点后酶促反应的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升高不再增加,底物浓度不是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A点后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是酶的浓度(数量)和酶的活性。
答案:(1)高效性 专一性 (2)先升高后降低 温度 活性
8.(2018·贵州凯里第一中学模拟)为了研究生物细胞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科研人员利用猪肝和马铃薯块茎为材料,制备得到猪肝粗酶液和马铃薯块茎粗酶液,设置酸碱度(pH)为6.0、6.5、7.0、7.5、8.0、8.5的6个梯度,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测定各组实验的氧气生成速率(mL/min),结果如下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表分析,相同pH条件下,________细胞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高。如要测得马铃薯块茎细胞中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实验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物体内,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酶起催化作用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据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过氧化氢酶的来源和pH。(2)据表分析,相同pH条件下,猪肝细胞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高。据表格数据可知,马铃薯块茎细胞中过氧化氢酶在pH 7.0和7.5时活性相同且较高,如要测得马铃薯块茎细胞中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可在pH 7.0~7.5之间设置较小的梯度,比较不同pH条件下该酶的活性。(3)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反应速率。
答案:(1)pH和过氧化氢酶的来源
(2)猪肝 在pH 7.0~7.5之间设置较小的梯度,比较不同pH条件下该酶的活性
(3)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9.(2018·河北衡水中学模拟)用一定的低温处理果实,可以延迟果实在常温保鲜过程中的后熟,这种低温效应称为“冷激效应”。香蕉在保鲜过程中,主要因淀粉酶活性上升导致香蕉后熟加快,香蕉硬度下降。为研究不同冷激处理对香蕉后熟的影响,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其结果如表:
| 0 ℃冰水处理不 同时间(小时) | 0 ℃冷空气处理 不同时间(小时) | ||||||
0 h | 0.5 h | 1 h | 2 h | 0 h | 1.5 h | 2.5 h | 3.5 h | |
后熟软化 天数 | 12 | 18 | 23 | 7 | 12 | 19 | 24 | 16 |
有无冻伤 状斑点 | - | + | ++ | ++ ++ | - | - | - | - |
注:“-”表示无;“+”表示有,数量越多表示斑点越多。
(1)淀粉酶和盐酸都能催化淀粉水解,但酶的催化效率更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酶具有_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根据实验结果,应选取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冷激处理条件,对延缓香蕉后熟效果最理想,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可用____________对淀粉分解产物——可溶性糖进行检测,水浴加热后生成______________沉淀。研究发现,香蕉产生的________能提高淀粉酶活性而促进其成熟,导致香蕉的硬度下降。
解析:(1)淀粉酶和盐酸(无机催化剂)都能催化淀粉水解,但酶的催化效率更高,原因是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这说明酶具有高效性。(2)根据表格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冷激处理方式(0 ℃冰水处理和0 ℃冷空气)和时间,根据实验结果,选取0 ℃ 冷空气处理2.5 h的冷激处理条件,对香蕉后熟软化的抑制效果最显著,且不会使香蕉产生冻伤,对延缓香蕉后熟效果最理想。(3)淀粉分解产物是麦芽糖,在实验过程中,可用斐林试剂对淀粉分解产物——可溶性糖进行检测,水浴加热后生成砖红色沉淀。研究发现,香蕉产生的乙烯能提高淀粉酶活性而促进其成熟,导致香蕉的硬度下降。
答案:(1)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高效性
(2)冷激处理方式和时间 0 ℃冷空气处理2.5 h 该处理条件对香蕉后熟软化的抑制效果最显著,且不会使香蕉产生冻伤 (3)斐林试剂 砖红色 乙烯
10.(2018·河北故城高中月考)现有两种淀粉酶A与B,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这两种淀粉酶的活性,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原理:温度等条件可以影响酶的活性;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产生麦芽糖;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溶液的吸光度时,淀粉含量越多,其吸光度越大,因此可测出物质的相对含量。
实验材料:一定浓度的淀粉溶液、相同浓度的淀粉酶A和淀粉酶B溶液、水浴缸、温度计等。
实验过程:如下表所示。
组别 步骤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Ⅰ.设置水浴缸温度(℃) | 20 | 30 | 40 | 50 | 20 | 30 | 40 | 50 |
Ⅱ.取8支试管各加入淀粉溶液(mL),分别保温5分钟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Ⅲ.另取8支试管各加入等量淀粉酶溶液,分别保温5分钟 | 酶 A | 酶 A | 酶 A | 酶 A | 酶 B | 酶 B | 酶 B | 酶 B |
Ⅳ.将同组两个试管中的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混合摇匀,保温5分钟 |
实验结果:用分光光度计对各组淀粉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2种)。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酶A在20 ℃条件时活性较高
B.酶A的活性小于酶B的活性
C.酶B在40 ℃条件时活性较高
D.大于50 ℃条件时,酶A部分失活
(3)此实验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底物淀粉的剩余量来表示酶的活性,能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麦芽糖的含量来表示?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进一步探究酶B的最适温度,实验设计的主要思路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自变量是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量,根据表格可以看出本实验有两个自变量,即酶的种类和温度。因变量是在实验过程中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量,其他为无关变量。(2)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溶液的吸光度时,淀粉含量越多,其吸光度越大。酶A在20 ℃条件时淀粉含量较多,酶活性相对其他温度时较低,A错误。由图可知,在20~50 ℃范围内,酶A活性在增强,酶B活性先增强后减弱,B错误。酶B在40 ℃条件时测量相对值最低,活性较高,C正确。在20~50 ℃范围内,酶A活性在增强,不能判断50 ℃以后的趋势,D错误。(3)因为用斐林试剂需水浴加热,会对酶的活性产生影响,使实验结果不可靠。(4)由图的结果可知,30~40 ℃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酶B活性升高,40~50 ℃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酶B活性降低,在预实验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探究酶B的最适温度,可在30~50 ℃之间设置较小的温度梯度进行研究。
答案:(1)温度、酶的种类 溶液的量、反应时间、pH等 (2)C (3)不能 斐林试剂检测时需水浴加热,会导致反应体系温度发生改变,影响实验结果 (4)在30~50 ℃之间设立较小温度梯度的分组,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11.(2018·福建师大附中高三模拟)酶指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高分子物质。在酶的催化反应体系中,反应物分子被称为底物,底物通过酶的催化转化为其他分子。几乎所有的细胞活动进程都需要酶的参与,以提高效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酚氧化酶与酚类底物在细胞中能实现分类存放,是因为细胞内具有________系统,组成该系统的结构具有的功能特性是__________。茶叶细胞中也存在众多种类的酚类物质与酚氧化酶。绿茶制取过程中必须先进行热锅高温炒制,这一过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茶树的Rubicon酶在CO2浓度较高时,该酶催化C5与CO2反应,Rubicon酶的存在场所为________;该酶具有“两面性”,在O2浓度较高时,该酶催化C5与O2反应,产物经一系列变化后到线粒体中会产生CO2,其“两面性”与酶的________(特性)相矛盾。
(3)如图中曲线表示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由图可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验证这一结论,请以耐高温的纤维素分解酶为实验材料,比较在低温和最适温度下储存对酶活性的影响,写出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酚氧化酶与酚类底物在细胞中能实现分类存放,是因为细胞内具有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结构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绿茶制取过程中必须先进行热锅高温炒制,这一过程的目的是高温使酚氧化酶失活。(2)茶树的Rubicon酶在CO2浓度较高时,该酶催化C5与CO2反应,该反应属于暗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因此Rubicon酶的存在场所为叶绿体基质;该酶具有“两面性”,在O2浓度较高时,该酶催化C5与O2反应,产物经一系列变化后到线粒体中会产生CO2,其“两面性”与酶的专一性相矛盾。(3)题图中曲线表示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由图可得出酶在较低温度下储存活性受影响小,在较高温度下储存活性受影响大。为了验证这一结论,可以将耐高温的纤维素分解酶分别在低温和最适温度下储存足够长时间后,再在最适温度下测量其活性。
答案:(1)生物膜 选择透过性 高温使酚氧化酶失活
(2)叶绿体基质 专一性
(3)酶在较低温度下储存活性受影响小,在较高温度下储存活性受影响大 将耐高温的纤维素分解酶分别在低温和最适温度下储存足够长时间后,再在最适温度下测量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