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版)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一 第一_三章验收(含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575438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版)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一 第一_三章验收(含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575438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版)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一 第一_三章验收(含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575438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江苏版)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检测 (含解析)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江苏版)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一 第一_三章验收(含解析)
展开
阶段综合检测(一) 第一~三章验收
(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8·绍兴期中)高速路上堵车,小东听到导航仪提醒“前方3公里拥堵,估计需要24分钟通过”,根据导航仪提醒,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汽车将匀速通过前方3公里
B.能够计算出此时车子的速度是0.125 m/s
C.通过前方这3公里的过程中,车子的平均速度大约为7.5 km/h
D.若此时离目的地还有30公里,到达目的地一定需要240分钟
解析:选C 前方拥堵,汽车不可能做匀速运动通过3公里,故A错误;根据题设条件,汽车的瞬时速度无法求出,故B错误;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知,平均速度约为: v== km/h=7.5 km/h,故C正确;经过拥堵路段后,汽车的速度并不一定一直保持,故此后的运动时间无法确定,故D错误。
2.(2018·绵阳模拟)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其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相同
B.甲的位移不断减小,乙的位移不断增大
C.第1 s末两物体相遇
D.前2 s内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同
解析:选D 在vt图像中,速度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反,故A错误;根据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甲、乙两物体位移都不断增大,故B错误。第1 s末两物体通过的位移不相等,而两者又是从同一地点出发的,故不可能相遇,故C错误;在vt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物体通过的位移,则知前2 s内,两个物体通过的位移相等,所用时间相等,故前2 s内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正确。
3.(2018·南宁模拟)手拿一个锤头敲在一块玻璃上把玻璃打碎了。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锤头敲玻璃的力大于玻璃对锤头的作用力,所以玻璃才碎裂
B.锤头受到的力大于玻璃受到的力,只是由于锤头能够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
C.锤头和玻璃之间的作用力应该是等大的,只是由于锤头能够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
D.因为不清楚锤头和玻璃的其他受力情况,所以无法判断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解析:选C 锤头敲玻璃的力与玻璃对锤头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因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因物体的承受能力不同,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故C正确,A、B、D均错误。
4.(2018·吉林大学附中模拟)从t=0时刻开始,甲沿光滑水平面做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如图甲;乙静止于光滑水平地面,从t=0时刻开始受到如图乙所示的水平拉力作用。则在0~4 s的时间内( )
A.甲物体所受合力不断变化
B.甲物体的速度不断减小
C.2 s末乙物体改变运动方向
D.2 s末乙物体速度达到最大
解析:选D 由题图甲所示可以知道:物体甲在0~2 s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2~4 s内做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整个过程加速度不变。由牛顿第二定律F=ma可以知道,物体甲受到的合力保持不变,故A错误。物体甲的速度先减小后反向增大,故B错误。由乙图可以知道:乙所受的拉力先沿正向后沿负向。说明乙在0~2 s内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2~4 s内沿原方向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2 s末运动方向没有改变,且2 s末乙物体速度达到最大,故C错误,D正确。
5.(2018·辽宁省实验中学模拟)一皮带传送装置如图所示,轻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已知滑块与皮带之间存在摩擦。现将滑块轻放在皮带上,弹簧恰好处于自然长度且轴线水平。若在弹簧从自然长度到第一次达最长的过程中,滑块始终未与皮带达到共速,则在此过程中滑块的速度和加速度变化情况是( )
A.速度增大,加速度增大
B.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
C.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解析:选D 滑块轻放到皮带上,受到向左的摩擦力,开始摩擦力大于弹簧的弹力,向左做加速运动,在此过程中,弹簧的弹力逐渐增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逐渐减小,当弹簧的弹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时,速度达到最大,然后弹力大于摩擦力,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滑块做减速运动,弹簧弹力继续增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逐渐增大,速度逐渐减小。故D正确,A、B、C错误。
6.(2018·盘锦模拟)在水平的足够长的固定木板上,一小物块以某一初速度开始滑动,经一段时间t后停止,现将该木板改置成倾角为45°的斜面,让小物块以大小相同的初速度沿木板上滑,若小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小物块上滑到最高位置所需时间与t之比为( )
A. B.
C. D.
解析:选A 木板水平时,物块的合力是滑动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小物块的加速度a1=μg,
设滑行初速度为v0,则滑行时间为t=;
木板改置成倾角为45°的斜面后,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小物块的合力
F合=mgsin 45°+f=mgsin 45°+μmgcos 45°
小物块上滑的加速度
a2==,
滑行时间t′==,
因此=,故A正确,B、C、D错误。
7.如图所示,某竖直弹射装置由两根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以及质量不计的底盘构成,当质量为m的物体竖直射向空中时,底盘对物体的支持力为6mg(g为重力加速度),已知两根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60°,则此时每根弹簧的伸长量为( )
A. B.
C. D.
解析:选D 对物体m,受重力和支持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N-mg=ma
其中:N=6mg
解得:a=5g
再对质量不计的底盘和物体m整体分析,受两个拉力和重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竖直方向:2Fcos 60°-mg=ma
解得:F=6mg
根据胡克定律,有:x==
故D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8.如图所示,用恒力F将物体压在粗糙竖直面上,当F从实线位置绕O点顺时针转至虚线位置,物体始终静止,则在这个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f和墙壁对物体弹力的变化情况是( )
A.Ff方向可能一直竖直向上
B.Ff可能先变小后变大
C.FN先变小后变大
D.FN先变小后变大再变小
解析:选AB 若F在竖直方向的分力小于物体重力,则在F顺时针旋转过程中,Ff方向一直竖直向上,Ff则一直减小,若F在竖直方向的分力大于物体重力,则Ff的方向可变为竖直向下,此过程中Ff先变小后变大,故A、B选项正确;因FN等于力F在水平方向分力的大小,故FN先增大后减小,C、D选项均错误。
9.(2018·皖南八校联考)质量为0.2 kg的物块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6 s末撤去水平推力F,如图实线表示其运动的v t图像,其中经过点(4,0)的虚线是6 s末v t图像的切线。g取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6 s末物块速度方向改变
B.0~6 s内物块平均速度比6~10 s内物块平均速度小
C.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D.水平推力F的最大值为0.9 N
解析:选BD 6 s末物块速度仍为正值,故速度方向没改变,选项A错误;若0~6 s内物块做匀加速运动,则平均速度为3 m/s,而由图线可知,物块在0~6 s内的平均速度小于3 m/s,而物块在6~10 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3 m/s,故0~6 s内物块平均速度比6~10 s内物块平均速度小,选项B正确;撤去外力后的加速度a== m/s2=1.5 m/s2,根据a=μg=1.5 m/s2可知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5,选项C错误;物块的最大加速度为am== m/s2=3 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μmg=mam,解得Fm=0.9 N,选项D正确。
10.(2018·潍坊一模)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拉力F的作用,在F从20 N开始逐渐增大到40 N的过程中,加速度a随拉力F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此可以计算出(g=10 m/s2)( )
A.物体的质量
B.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C.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D.加速度为2 m/s2时物体的速度
解析:选ABC 当F>20 N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f=ma,得a=-+
则由数学知识知图像的斜率k=
由图得k==,可得物体的质量为5 kg。
将F=20 N时a=1 m/s2,代入F-f=ma得: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15 N
由f=μFN=μmg可得物体的动摩擦因数μ,故A、B、C正确。
因为图像只给出作用力与加速度的对应关系,且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加速运动,因没有时间,故无法算得物体的加速度为2 m/s2时物体的速度,故D错误。
11.(2018·百校联盟冲刺金卷)如图所示,物块A、B叠放在一起,其中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 θ,A、B整体相对静止以一定的初速度沿固定的足够长的斜面上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滑的过程A、B整体处于失重状态
B.上滑到最高点后A、B整体将停止运动
C.A与B之间的摩擦力在上滑过程中大于下滑过程
D.A与B之间的摩擦力在上滑与下滑过程中大小相等
解析:选AD 在上升和下滑的过程,整体都是只受三个力,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以向下为正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向上运动的过程中:
(mA+mB)gsin θ+f=(mA+mB)a,
f=μ(mA+mB)gcos θ
因此有:a=gsin θ+μgcos θ,方向沿斜面向下,所以向上运动的过程中A、B组成的整体处于失重状态,故A正确。
同理对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A+mB)gsin θ-f=(mA+mB)a′,
得:a′=gsin θ-μgcos θ
由于μ<tan θ,所以a′>0
所以上滑到最高点后A、B整体将向下运动,故B错误;
以B为研究对象,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Bgsin θ+f′=mBa,
解得:f′=μmBgcos θ;
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Bgsin θ-f″=mBa′,
解得:f″=μmBgcos θ;
所以f″=f′,即A与B之间的摩擦力上滑与下滑过程中大小相等,故C错误,D正确。
12.(2018·儋州四校联考)如图所示为儿童乐园里一项游乐活动的示意图,金属导轨倾斜固定,倾角为α,导轨上开有一狭槽,内置一小球,球可沿槽无摩擦滑动,绳子一端与球相连,另一端连接一抱枕,小孩可抱住抱枕与之一起下滑,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β,且保持不变。假设抱枕质量为m1,小孩质量为m2,小球、绳的质量及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析可知α=β
B.小孩与抱枕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
C.小孩对抱枕的作用力平行导轨方向向下
D.绳子拉力与抱枕对小孩的作用力之比为(m1+m2)∶m2
解析:选AD 由于球沿斜槽无摩擦滑动,则小孩、抱枕和小球组成的系统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a=gsin α,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隔离对小孩和抱枕分析,加速度a=gsin α=gsin β,则α=β,故A正确,B错误。对抱枕分析,受重力、绳子拉力、小孩对抱枕的作用力,因为沿绳子方向合力为零,平行导轨方向的合力为m1a=m1gsin β,可知小孩对抱枕的作用力与绳子在同一条直线上,故C错误。对小孩和抱枕整体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绳子的拉力T=(m1+m2)gcos β,抱枕对小孩的作用力方向沿绳子方向向上,大小为m2gcos β,则绳子拉力与抱枕对小孩的作用力之比为(m1+m2)∶m2,故D正确。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
13.(6分)(2018·武汉华中师大一附中模拟)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测得纸带上计数点的情况如图所示,A、B、C、D、E为选好的计数点,在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标出,图中数据的单位是cm,实验中使用的电源频率为50 Hz。由此可知: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m/s2;打点计时器打下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C=____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因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0.1 s;
根据Δx=aT2,可得a=;
代入数据,解得
a=×10-2 m/s2≈0.34 m/s2。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有:
vC==×10-2 m/s≈0.44 m/s。
答案:0.34 0.44
14.(12分)(2018·河北正定中学检测)为了研究人们用绳索跨山谷过程中绳索拉力的变化规律,同学们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他们将不可伸长轻绳的两端通过测力计(不计质量及长度)固定在相距为D的两立柱上,固定点分别为M和N,M低于N,绳长为L(L>D)。他们首先在轻绳上距离M点10 cm处(标记为C)系上质量为m的重物(不滑动),由测力计读出轻绳MC、NC的拉力大小TM和TN,随后改变重物悬挂点的位置,每次将M到C点的距离增加10 cm,并读出测力计的示数,最后得到TM、TN与轻绳MC长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由实验可知:
(1)曲线Ⅰ中拉力最大时,C与M点的距离为________cm,该曲线为________(选填:TM或TN)的曲线。
(2)若用一个光滑的挂钩将该重物挂于轻绳上,待稳定后,左端测力计上的示数为________N,MC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________(用正弦值表示)(第2问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1)由题图(b)可知,曲线Ⅰ中拉力最大时,C与M点的距离为100 cm。选取C为研究的对象,受力如图,
水平方向:TMsin α=TNsin β,竖直方向:TMcos α+TNcos β=G,由图可得,当α=β时,两轻绳上的拉力相等,该处离M比较近。C到M与N的距离相等时,受力如图:
水平方向仍然满足:TMsin α=TNsin β
由图可得α>β,所以:TM
(2)若用一个光滑的挂钩将该重物挂于轻绳上,待稳定后,轻绳两次的拉力相等,对应题图(b)中两曲线的交点,可读出轻绳的拉力T0=4.3 N。
由(1)中分析可知此时α=β,则:2T0cos α=mg。由几何关系可知,MC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90°-α);由题图(b)可知,重物的重力为3.2 N。
则可知,MC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的正弦值为:sin(90°-α)=cos α==≈0.37。
答案:(1)100 TN (2)4.3 0.37
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61分)
15.(14分)(2018·潍坊调研)在一次“模拟微重力环境”的实验中,实验人员乘坐实验飞艇到达h1=6 000 m的高空,然后让飞艇由静止下落,下落过程中飞艇所受阻力为其重力的0.04倍。实验人员可以在飞艇内进行微重力影响的实验,当飞艇下落到距地面的高度h2=3 000 m时,开始做匀减速运动,以保证飞艇离地面的高度不低于h=500 m,取g=10 m/s2,求:
(1)飞艇加速下落的时间t;
(2)减速运动过程中,实验人员对座椅的压力F与其重力mg的比值的最小值。
解析:(1)设飞艇加速下落的加速度为a1,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Ma1
解得a1==9.6 m/s2
加速下落的高度为h1-h2=3 000 m,
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有:h1-h2=a1t2,
故加速下落的时间为
t= = s=25 s。
(2)飞艇开始做减速运动时的速度为v=a1t=240 m/s
匀减速下落的最大高度为
h2-h=3 000 m-500 m=2 500 m
要使飞艇在下降到离地面500 m时速度为零,飞艇减速时的加速度a2至少应为
a2== m/s2=11.52 m/s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g=ma2,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得F=F′,则:=2.152。
答案:(1)25 s (2)2.152
16.(15分)(2018·遵义模拟)如图,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2 kg的木板B(足够长),在F=6 N的水平向右外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t0=1 s末将一质量为m=1 kg的煤块A轻放在B的右端,A、B间动摩擦因数为μ=0.3(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10 m/s2),求:
(1)煤块A刚放上时,A、B的加速度大小;
(2)煤块A在B上划过的痕迹的长度。
解析:(1)根据题意,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对于A,水平方向上只受到摩擦力,所以有:μmg=ma
解得:aA=μg=3 m/s2。
对于B,放上A之后,B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μmg=MaB
解得:aB= m/s2=1.5 m/s2。
(2)当A、B的速度相同的时候,A在B上将不再产生痕迹,设放上去A之前,B的速度为v0,经过t秒,它们达到共同速度,则aAt=v0+aBt
没有放上A之前的1秒钟,B的加速度为3 m/s2,所以放上A之前,B的速度v0=3 m/s
由以上可知:3t=3+1.5t
解得:t=2 s。
xB=v0t+aBt2=3×2 m+2×1.5 m=9 m
xA=aAt2=6 m
所以划痕长为xB-xA=9 m-6 m=3 m。
答案:(1)3 m/s2 1.5 m/s2 (2)3 m
17.(16分)(2018·天津市五区县期末)如图甲所示,光滑平台右侧与一长为L=2.5 m的水平木板相接,木板固定在地面上,现有一小滑块以初速度v0=5 m/s滑上木板,恰好滑到木板右端停止。现让木板右端抬高,如图乙所示,使木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θ=37°,让滑块以相同的初速度滑上木板,不计滑块滑上木板时的能量损失,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1)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滑块从滑上倾斜木板到滑回木板底端所用的时间t。
解析:(1)设滑块质量为m,木板水平时滑块加速度为a,则对滑块有μmg=ma
滑块恰好到木板右端停止
0-v02=-2aL
解得μ==0.5。
(2)当木板倾斜时,设滑块上滑时的加速度为a1,最大距离为x,上滑的时间为t1,有μmgcos θ+mgsin θ=ma1
0-v02=-2a1x
0=v0-a1t1
解得t1= s
设滑块下滑时的加速度为a2,下滑的时间为t2,有
mgsin θ-μmgcos θ=ma2
x=a2t22
解得t2= s
滑块从滑上倾斜木板到滑回木板底端所用的时间
t=t1+t2= s。
答案:(1)0.5 (2) s
18.(16分)(2018·全国百所名校示范卷)近年来网上购物发展迅速,使得物流业迅速发展起来,图示为某快递物流中心用传送带分流物品的示意图,传送带以恒定速度v=4 m/s顺时针运行,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现将质量m=2 kg的小物品由静止轻放在其底端(小物品可看成质点),平台上的人通过一根轻绳用恒力F=20 N拉小物品,经过一段时间物品被拉到离地面高为H=1.8 m的平台上,如图所示。已知物品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 m/s2,已知sin 37°=0.6,cos 37°=0.8,求:
(1)物品达到与传送带相同速率所用的时间;
(2)物品从传送带底端运动到平台上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3)若在物品与传送带达到同速瞬间撤去恒力F,则物品还需多少时间才能到达平台?
解析:(1)物品在达到与传送带速度v=4 m/s相等前,有:
F+μmgcos 37°-mgsin 37°=ma1
解得:a1=8 m/s2
由v=a1t1,
得t1==0.5 s
位移为:x1=a1t12=1 m。
(2)达共速后,有:F-μmgcos 37°-mgsin 37°=ma2
解得a2=0,即滑块匀速上滑,位移为:
x2=-x1=2 m
则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2==0.5 s
总时间为:t=t1+t2=1 s
即物品从传送带底端运动到平台上所用的时间是1 s。
(3)在物品与传送带达到同速瞬间撤去恒力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cos 37°-mgsin 37°=ma3
解得:a3=-2 m/s2
假设物品向上匀减速到速度为零时,通过的位移为
x=-=4 m
由此知物品速度减为零之前已经到达平台;
由x2=vt3+a3t32
即2=4t3-×2t32
解得:t3=(2-)s(另一解不合题意,舍去)
即物品还需(2-)s到达平台。
答案:(1)0.5 s (2)1 s (3)(2-)s
(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8·绍兴期中)高速路上堵车,小东听到导航仪提醒“前方3公里拥堵,估计需要24分钟通过”,根据导航仪提醒,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汽车将匀速通过前方3公里
B.能够计算出此时车子的速度是0.125 m/s
C.通过前方这3公里的过程中,车子的平均速度大约为7.5 km/h
D.若此时离目的地还有30公里,到达目的地一定需要240分钟
解析:选C 前方拥堵,汽车不可能做匀速运动通过3公里,故A错误;根据题设条件,汽车的瞬时速度无法求出,故B错误;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知,平均速度约为: v== km/h=7.5 km/h,故C正确;经过拥堵路段后,汽车的速度并不一定一直保持,故此后的运动时间无法确定,故D错误。
2.(2018·绵阳模拟)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其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相同
B.甲的位移不断减小,乙的位移不断增大
C.第1 s末两物体相遇
D.前2 s内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同
解析:选D 在vt图像中,速度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反,故A错误;根据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甲、乙两物体位移都不断增大,故B错误。第1 s末两物体通过的位移不相等,而两者又是从同一地点出发的,故不可能相遇,故C错误;在vt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物体通过的位移,则知前2 s内,两个物体通过的位移相等,所用时间相等,故前2 s内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正确。
3.(2018·南宁模拟)手拿一个锤头敲在一块玻璃上把玻璃打碎了。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锤头敲玻璃的力大于玻璃对锤头的作用力,所以玻璃才碎裂
B.锤头受到的力大于玻璃受到的力,只是由于锤头能够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
C.锤头和玻璃之间的作用力应该是等大的,只是由于锤头能够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
D.因为不清楚锤头和玻璃的其他受力情况,所以无法判断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解析:选C 锤头敲玻璃的力与玻璃对锤头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因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因物体的承受能力不同,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故C正确,A、B、D均错误。
4.(2018·吉林大学附中模拟)从t=0时刻开始,甲沿光滑水平面做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如图甲;乙静止于光滑水平地面,从t=0时刻开始受到如图乙所示的水平拉力作用。则在0~4 s的时间内( )
A.甲物体所受合力不断变化
B.甲物体的速度不断减小
C.2 s末乙物体改变运动方向
D.2 s末乙物体速度达到最大
解析:选D 由题图甲所示可以知道:物体甲在0~2 s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2~4 s内做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整个过程加速度不变。由牛顿第二定律F=ma可以知道,物体甲受到的合力保持不变,故A错误。物体甲的速度先减小后反向增大,故B错误。由乙图可以知道:乙所受的拉力先沿正向后沿负向。说明乙在0~2 s内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2~4 s内沿原方向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2 s末运动方向没有改变,且2 s末乙物体速度达到最大,故C错误,D正确。
5.(2018·辽宁省实验中学模拟)一皮带传送装置如图所示,轻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已知滑块与皮带之间存在摩擦。现将滑块轻放在皮带上,弹簧恰好处于自然长度且轴线水平。若在弹簧从自然长度到第一次达最长的过程中,滑块始终未与皮带达到共速,则在此过程中滑块的速度和加速度变化情况是( )
A.速度增大,加速度增大
B.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
C.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解析:选D 滑块轻放到皮带上,受到向左的摩擦力,开始摩擦力大于弹簧的弹力,向左做加速运动,在此过程中,弹簧的弹力逐渐增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逐渐减小,当弹簧的弹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时,速度达到最大,然后弹力大于摩擦力,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滑块做减速运动,弹簧弹力继续增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逐渐增大,速度逐渐减小。故D正确,A、B、C错误。
6.(2018·盘锦模拟)在水平的足够长的固定木板上,一小物块以某一初速度开始滑动,经一段时间t后停止,现将该木板改置成倾角为45°的斜面,让小物块以大小相同的初速度沿木板上滑,若小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小物块上滑到最高位置所需时间与t之比为( )
A. B.
C. D.
解析:选A 木板水平时,物块的合力是滑动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小物块的加速度a1=μg,
设滑行初速度为v0,则滑行时间为t=;
木板改置成倾角为45°的斜面后,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小物块的合力
F合=mgsin 45°+f=mgsin 45°+μmgcos 45°
小物块上滑的加速度
a2==,
滑行时间t′==,
因此=,故A正确,B、C、D错误。
7.如图所示,某竖直弹射装置由两根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以及质量不计的底盘构成,当质量为m的物体竖直射向空中时,底盘对物体的支持力为6mg(g为重力加速度),已知两根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60°,则此时每根弹簧的伸长量为( )
A. B.
C. D.
解析:选D 对物体m,受重力和支持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N-mg=ma
其中:N=6mg
解得:a=5g
再对质量不计的底盘和物体m整体分析,受两个拉力和重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竖直方向:2Fcos 60°-mg=ma
解得:F=6mg
根据胡克定律,有:x==
故D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8.如图所示,用恒力F将物体压在粗糙竖直面上,当F从实线位置绕O点顺时针转至虚线位置,物体始终静止,则在这个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f和墙壁对物体弹力的变化情况是( )
A.Ff方向可能一直竖直向上
B.Ff可能先变小后变大
C.FN先变小后变大
D.FN先变小后变大再变小
解析:选AB 若F在竖直方向的分力小于物体重力,则在F顺时针旋转过程中,Ff方向一直竖直向上,Ff则一直减小,若F在竖直方向的分力大于物体重力,则Ff的方向可变为竖直向下,此过程中Ff先变小后变大,故A、B选项正确;因FN等于力F在水平方向分力的大小,故FN先增大后减小,C、D选项均错误。
9.(2018·皖南八校联考)质量为0.2 kg的物块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6 s末撤去水平推力F,如图实线表示其运动的v t图像,其中经过点(4,0)的虚线是6 s末v t图像的切线。g取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6 s末物块速度方向改变
B.0~6 s内物块平均速度比6~10 s内物块平均速度小
C.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D.水平推力F的最大值为0.9 N
解析:选BD 6 s末物块速度仍为正值,故速度方向没改变,选项A错误;若0~6 s内物块做匀加速运动,则平均速度为3 m/s,而由图线可知,物块在0~6 s内的平均速度小于3 m/s,而物块在6~10 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3 m/s,故0~6 s内物块平均速度比6~10 s内物块平均速度小,选项B正确;撤去外力后的加速度a== m/s2=1.5 m/s2,根据a=μg=1.5 m/s2可知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5,选项C错误;物块的最大加速度为am== m/s2=3 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μmg=mam,解得Fm=0.9 N,选项D正确。
10.(2018·潍坊一模)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拉力F的作用,在F从20 N开始逐渐增大到40 N的过程中,加速度a随拉力F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此可以计算出(g=10 m/s2)( )
A.物体的质量
B.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C.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D.加速度为2 m/s2时物体的速度
解析:选ABC 当F>20 N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f=ma,得a=-+
则由数学知识知图像的斜率k=
由图得k==,可得物体的质量为5 kg。
将F=20 N时a=1 m/s2,代入F-f=ma得: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15 N
由f=μFN=μmg可得物体的动摩擦因数μ,故A、B、C正确。
因为图像只给出作用力与加速度的对应关系,且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加速运动,因没有时间,故无法算得物体的加速度为2 m/s2时物体的速度,故D错误。
11.(2018·百校联盟冲刺金卷)如图所示,物块A、B叠放在一起,其中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 θ,A、B整体相对静止以一定的初速度沿固定的足够长的斜面上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滑的过程A、B整体处于失重状态
B.上滑到最高点后A、B整体将停止运动
C.A与B之间的摩擦力在上滑过程中大于下滑过程
D.A与B之间的摩擦力在上滑与下滑过程中大小相等
解析:选AD 在上升和下滑的过程,整体都是只受三个力,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以向下为正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向上运动的过程中:
(mA+mB)gsin θ+f=(mA+mB)a,
f=μ(mA+mB)gcos θ
因此有:a=gsin θ+μgcos θ,方向沿斜面向下,所以向上运动的过程中A、B组成的整体处于失重状态,故A正确。
同理对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A+mB)gsin θ-f=(mA+mB)a′,
得:a′=gsin θ-μgcos θ
由于μ<tan θ,所以a′>0
所以上滑到最高点后A、B整体将向下运动,故B错误;
以B为研究对象,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Bgsin θ+f′=mBa,
解得:f′=μmBgcos θ;
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Bgsin θ-f″=mBa′,
解得:f″=μmBgcos θ;
所以f″=f′,即A与B之间的摩擦力上滑与下滑过程中大小相等,故C错误,D正确。
12.(2018·儋州四校联考)如图所示为儿童乐园里一项游乐活动的示意图,金属导轨倾斜固定,倾角为α,导轨上开有一狭槽,内置一小球,球可沿槽无摩擦滑动,绳子一端与球相连,另一端连接一抱枕,小孩可抱住抱枕与之一起下滑,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β,且保持不变。假设抱枕质量为m1,小孩质量为m2,小球、绳的质量及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析可知α=β
B.小孩与抱枕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
C.小孩对抱枕的作用力平行导轨方向向下
D.绳子拉力与抱枕对小孩的作用力之比为(m1+m2)∶m2
解析:选AD 由于球沿斜槽无摩擦滑动,则小孩、抱枕和小球组成的系统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a=gsin α,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隔离对小孩和抱枕分析,加速度a=gsin α=gsin β,则α=β,故A正确,B错误。对抱枕分析,受重力、绳子拉力、小孩对抱枕的作用力,因为沿绳子方向合力为零,平行导轨方向的合力为m1a=m1gsin β,可知小孩对抱枕的作用力与绳子在同一条直线上,故C错误。对小孩和抱枕整体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绳子的拉力T=(m1+m2)gcos β,抱枕对小孩的作用力方向沿绳子方向向上,大小为m2gcos β,则绳子拉力与抱枕对小孩的作用力之比为(m1+m2)∶m2,故D正确。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
13.(6分)(2018·武汉华中师大一附中模拟)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测得纸带上计数点的情况如图所示,A、B、C、D、E为选好的计数点,在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标出,图中数据的单位是cm,实验中使用的电源频率为50 Hz。由此可知: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m/s2;打点计时器打下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C=____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因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0.1 s;
根据Δx=aT2,可得a=;
代入数据,解得
a=×10-2 m/s2≈0.34 m/s2。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有:
vC==×10-2 m/s≈0.44 m/s。
答案:0.34 0.44
14.(12分)(2018·河北正定中学检测)为了研究人们用绳索跨山谷过程中绳索拉力的变化规律,同学们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他们将不可伸长轻绳的两端通过测力计(不计质量及长度)固定在相距为D的两立柱上,固定点分别为M和N,M低于N,绳长为L(L>D)。他们首先在轻绳上距离M点10 cm处(标记为C)系上质量为m的重物(不滑动),由测力计读出轻绳MC、NC的拉力大小TM和TN,随后改变重物悬挂点的位置,每次将M到C点的距离增加10 cm,并读出测力计的示数,最后得到TM、TN与轻绳MC长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由实验可知:
(1)曲线Ⅰ中拉力最大时,C与M点的距离为________cm,该曲线为________(选填:TM或TN)的曲线。
(2)若用一个光滑的挂钩将该重物挂于轻绳上,待稳定后,左端测力计上的示数为________N,MC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________(用正弦值表示)(第2问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1)由题图(b)可知,曲线Ⅰ中拉力最大时,C与M点的距离为100 cm。选取C为研究的对象,受力如图,
水平方向:TMsin α=TNsin β,竖直方向:TMcos α+TNcos β=G,由图可得,当α=β时,两轻绳上的拉力相等,该处离M比较近。C到M与N的距离相等时,受力如图:
水平方向仍然满足:TMsin α=TNsin β
由图可得α>β,所以:TM
由(1)中分析可知此时α=β,则:2T0cos α=mg。由几何关系可知,MC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90°-α);由题图(b)可知,重物的重力为3.2 N。
则可知,MC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的正弦值为:sin(90°-α)=cos α==≈0.37。
答案:(1)100 TN (2)4.3 0.37
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61分)
15.(14分)(2018·潍坊调研)在一次“模拟微重力环境”的实验中,实验人员乘坐实验飞艇到达h1=6 000 m的高空,然后让飞艇由静止下落,下落过程中飞艇所受阻力为其重力的0.04倍。实验人员可以在飞艇内进行微重力影响的实验,当飞艇下落到距地面的高度h2=3 000 m时,开始做匀减速运动,以保证飞艇离地面的高度不低于h=500 m,取g=10 m/s2,求:
(1)飞艇加速下落的时间t;
(2)减速运动过程中,实验人员对座椅的压力F与其重力mg的比值的最小值。
解析:(1)设飞艇加速下落的加速度为a1,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Ma1
解得a1==9.6 m/s2
加速下落的高度为h1-h2=3 000 m,
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有:h1-h2=a1t2,
故加速下落的时间为
t= = s=25 s。
(2)飞艇开始做减速运动时的速度为v=a1t=240 m/s
匀减速下落的最大高度为
h2-h=3 000 m-500 m=2 500 m
要使飞艇在下降到离地面500 m时速度为零,飞艇减速时的加速度a2至少应为
a2== m/s2=11.52 m/s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g=ma2,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得F=F′,则:=2.152。
答案:(1)25 s (2)2.152
16.(15分)(2018·遵义模拟)如图,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2 kg的木板B(足够长),在F=6 N的水平向右外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t0=1 s末将一质量为m=1 kg的煤块A轻放在B的右端,A、B间动摩擦因数为μ=0.3(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10 m/s2),求:
(1)煤块A刚放上时,A、B的加速度大小;
(2)煤块A在B上划过的痕迹的长度。
解析:(1)根据题意,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对于A,水平方向上只受到摩擦力,所以有:μmg=ma
解得:aA=μg=3 m/s2。
对于B,放上A之后,B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μmg=MaB
解得:aB= m/s2=1.5 m/s2。
(2)当A、B的速度相同的时候,A在B上将不再产生痕迹,设放上去A之前,B的速度为v0,经过t秒,它们达到共同速度,则aAt=v0+aBt
没有放上A之前的1秒钟,B的加速度为3 m/s2,所以放上A之前,B的速度v0=3 m/s
由以上可知:3t=3+1.5t
解得:t=2 s。
xB=v0t+aBt2=3×2 m+2×1.5 m=9 m
xA=aAt2=6 m
所以划痕长为xB-xA=9 m-6 m=3 m。
答案:(1)3 m/s2 1.5 m/s2 (2)3 m
17.(16分)(2018·天津市五区县期末)如图甲所示,光滑平台右侧与一长为L=2.5 m的水平木板相接,木板固定在地面上,现有一小滑块以初速度v0=5 m/s滑上木板,恰好滑到木板右端停止。现让木板右端抬高,如图乙所示,使木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θ=37°,让滑块以相同的初速度滑上木板,不计滑块滑上木板时的能量损失,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1)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滑块从滑上倾斜木板到滑回木板底端所用的时间t。
解析:(1)设滑块质量为m,木板水平时滑块加速度为a,则对滑块有μmg=ma
滑块恰好到木板右端停止
0-v02=-2aL
解得μ==0.5。
(2)当木板倾斜时,设滑块上滑时的加速度为a1,最大距离为x,上滑的时间为t1,有μmgcos θ+mgsin θ=ma1
0-v02=-2a1x
0=v0-a1t1
解得t1= s
设滑块下滑时的加速度为a2,下滑的时间为t2,有
mgsin θ-μmgcos θ=ma2
x=a2t22
解得t2= s
滑块从滑上倾斜木板到滑回木板底端所用的时间
t=t1+t2= s。
答案:(1)0.5 (2) s
18.(16分)(2018·全国百所名校示范卷)近年来网上购物发展迅速,使得物流业迅速发展起来,图示为某快递物流中心用传送带分流物品的示意图,传送带以恒定速度v=4 m/s顺时针运行,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现将质量m=2 kg的小物品由静止轻放在其底端(小物品可看成质点),平台上的人通过一根轻绳用恒力F=20 N拉小物品,经过一段时间物品被拉到离地面高为H=1.8 m的平台上,如图所示。已知物品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 m/s2,已知sin 37°=0.6,cos 37°=0.8,求:
(1)物品达到与传送带相同速率所用的时间;
(2)物品从传送带底端运动到平台上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3)若在物品与传送带达到同速瞬间撤去恒力F,则物品还需多少时间才能到达平台?
解析:(1)物品在达到与传送带速度v=4 m/s相等前,有:
F+μmgcos 37°-mgsin 37°=ma1
解得:a1=8 m/s2
由v=a1t1,
得t1==0.5 s
位移为:x1=a1t12=1 m。
(2)达共速后,有:F-μmgcos 37°-mgsin 37°=ma2
解得a2=0,即滑块匀速上滑,位移为:
x2=-x1=2 m
则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2==0.5 s
总时间为:t=t1+t2=1 s
即物品从传送带底端运动到平台上所用的时间是1 s。
(3)在物品与传送带达到同速瞬间撤去恒力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cos 37°-mgsin 37°=ma3
解得:a3=-2 m/s2
假设物品向上匀减速到速度为零时,通过的位移为
x=-=4 m
由此知物品速度减为零之前已经到达平台;
由x2=vt3+a3t32
即2=4t3-×2t32
解得:t3=(2-)s(另一解不合题意,舍去)
即物品还需(2-)s到达平台。
答案:(1)0.5 s (2)1 s (3)(2-)s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