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2 第3单元 第3讲 课后真题精炼(含解析)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2 第3单元 第3讲 课后真题精炼(含解析)第1页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2 第3单元 第3讲 课后真题精炼(含解析)第2页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2 第3单元 第3讲 课后真题精炼(含解析)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2 第3单元 第3讲 课后真题精炼(含解析)

    展开

    必修2 单元 3一、单项选择题1(2017年山东潍坊模拟)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的有(  )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进化学说的观点【答案】D 【解析】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创立的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学说。该学说正确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该学说认为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变异是不定向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通过自然选择,不利的变异被淘汰,有利的变异被保存,并通过遗传积累起来,然后产生生物的新类型。故ABC三项符合达尔文学说的基本观点,而D项是拉马克的观点。2(2017年陕西宝鸡九校联考)下列叙述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A只有生殖隔离才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自然选择导致突变并对有利变异进行定向积累C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不会改变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D 【解析】地理隔离也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A错误;自然选择只能对有利变异进行定向积累,但不能导致突变,B错误;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从而导致生物的进化,对进化的速度和方向均产生影响,C错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3(2017年江西抚州月考)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C 【解析】细菌的变异在接触青霉素之前就已发生,青霉素只是对细菌起选择作用。4某昆虫种群的翅色有绿色(AA)浅褐色(Aa)和褐色(aa)三种表现型抽样调查得知当年绿色浅褐色和褐色个体分别占60%30%10%现因天敌影响使该种群中绿色个体每年增加10%浅褐色个体数目不变褐色个体每年减少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环境因素通过改变此昆虫种群的基因频率进而产生新物种B因浅褐色个体数目保持不变Aa的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C此昆虫的天敌与此昆虫种群相互作用共同进化D此昆虫种群在第二年中决定翅色的A基因的频率是78.6%【答案】C 【解析】此昆虫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只表明种群发生进化,但未产生新物种。因为昆虫总数发生变化,故Aa的基因型频率也会发生变化。该昆虫的天敌与此昆虫种群相互作用共同进化。假设此昆虫种群当年的个体数为100个,则通过计算可知第二年绿色、浅褐色和褐色个体分别占66/10530/1059/105,所以此昆虫种群在第二年中决定翅色的A基因的频率是77.1%5研究显示该图示长尾巴恐龙是目前已知体形最大的窃蛋龙与鸟类有密切的渊源关系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种恐龙的化石不可以作为研究该种生物进化的依据B窃蛋龙的基因库与鸟类的基因库应存在一定的相似性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不同种类的窃蛋龙构成一个种群D在窃蛋龙的进化历程中基因型频率逐渐发生改变是其进化的实质【答案】B 【解析】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重要依据,A错误;因窃蛋龙与鸟类有密切的渊源关系,且该恐龙的前肢和尾巴都有羽毛,头顶有冠,所以窃蛋龙的基因库和鸟类的基因库应存在一定的相似性,B正确;种群指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不同种类的窃蛋龙不能构成一个种群,C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D错误。6在美国南部森林中生活着一种绿色变色蜥当矮壮健实的褐色蜥蜴侵入森林时绿色变色蜥被迫在树上生活仅仅经过20绿色变色蜥就长出更大黏性更强的护趾帮助它们在较高的领地上定居研究人员认为这一过程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正在发生的生物进化过程这是因为他们认为(  )A树的绿色变色蜥种群中产生了新的基因B褐色蜥蜴的入侵决定了绿色变色蜥变异的方向C褐色蜥蜴的入侵可能改变了绿色变色蜥种群的基因频率D褐色蜥蜴的入侵导致绿色变色蜥种群中产生了生殖隔离【答案】C 【解析】生物进化过程中不一定产生新的基因,A错误;变异的方向是不定向的,B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褐色蜥蜴的入侵可能改变了绿色变色蜥种群的基因频率,C正确;绿色变色蜥种群发生了进化,但并没有产生新物种,故该种群中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D错误。7如图表示施用某种杀虫剂以后昆虫种群所发生的改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类个体大多被淘汰的原因并不是该种杀虫剂是否诱发其产生抗性基因B抗性基因根本来源是可遗传变异②③类个体的抗性基因一定来源于遗传C若连续使用杀虫剂抗该种杀虫剂的基因频率会越来越趋近1D杀虫剂直接选择的对象是昆虫的抗药性或不抗药性的表现型【答案】B 【解析】观察题图可知,类个体是在未施用杀虫剂之前,已经发生基因突变形成了抗性基因的个体,②③类个体的抗性基因可能来源于原种群中含抗性基因的个体,杀虫剂在此只起选择作用,类个体被淘汰的原因是其本身不含抗性基因,A正确、B错误;若连续使用杀虫剂,不含抗性基因的个体被淘汰的概率越来越大,而含抗性基因的个体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故抗杀虫剂的基因频率会越来越趋近1C正确;施用杀虫剂后,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不具有抗药性的个体被淘汰,故杀虫剂直接选择的对象是昆虫的抗药性或不抗药性的表现型,D正确。8(2017年新疆乌鲁木齐模拟)许多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甲乙两个种群两个种群所发生的变化如下图所示表示不同的变异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表示地理隔离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出现生殖隔离Bb过程表示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c过程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定向进化D在自然状态下物种1和物种2相互交配可能产生不育后代【答案】B 【解析】根据物种的形成过程可以判断abc分别为地理隔离、突变和基因重组及自然选择,A正确;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是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B错误;自然选择定向改变生物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9(2017年河北正定第一中学测试)下列四组图是关于生物进化方面的证据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甲中四种地雀喙的差异是由于不同食物的刺激所致的不同变异B图乙中昆虫的两类翅形的形成是对环境的主动适应C图丙是两种体色的桦尺蛾它们的性状分化证实了物种形成的机制D图丁中捕食关系对两者都是有益的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答案】D 【解析】图甲中四种地雀喙的差异、图乙中昆虫的两类翅形的形成及图丙中两种体色的桦尺蛾都是自然选择作用的结果。10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时间段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段内A的基因频率是40%BA基因突变为a基因导致基因型频率在段发生剧变C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DAa个体在段数量均为40说明种群没有发生进化【答案】C 【解析】AA个体为40个,aa个体为20个,Aa个体为40个,故A的基因频率=40%40%×1/260%A错误;导致基因型频率在段发生剧变的原因是自然选择,即环境对不同表现型的个体的选择作用,而不是基因突变,B错误;在段,AA的基因型频率下降,说明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所以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AA个体逐渐被淘汰,C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在段,Aa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种群发生了进化,D错误。11(2017年中原名校联考)如图甲乙是不同进化类型示意图abcd表示不同物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可利用核酸分子杂交或分析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种类等手段来判断物种间的亲缘关系Bab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二者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C海豚和鲨鱼外表相似但亲缘关系较远不能用图乙表示D乙两图不能说明自然选择在进化中的作用【答案】A 【解析】据图可知,甲、乙两种进化方式分别属于趋异进化和趋同进化。因核酸、蛋白质等分子具有物种特异性,故可利用核酸分子杂交或分析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种类等手段来判断物种间的亲缘关系,A正确;ab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错误;海豚和鲨鱼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亲缘关系较远,但外表相似,可用图乙表示,C错误;甲、乙两图中物种进化的方向不同,这是自然选择不同造成的,甲、乙两图可说明自然选择在进化中的作用,D错误。12(2017年辽宁大连二十四中高三测试)研究者对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侧不同海拔高度的358种鸣禽进行了研究绘制了该地区鸣禽物种的演化图表(部分)及其在不同海拔分布情况的示意图(图中数字编号和字母代表不同鸣禽物种的种群)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种群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了遗传多样性B②③④⑤四个物种中亲缘关系最近的物种是②③C种群X分布区域扩大有利于在⑥⑦原种群之间形成地理隔离D不同海拔高度的选择有利于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相同方向演化【答案】D 【解析】同一种群中不同个体表现型的差异(即种群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层次中的遗传多样性,A正确;分析演化图表可知,四个物种中由同一物种形成不同种群的时间最晚,两者亲缘关系最近,B正确;由于喜马拉雅山地区地形和气候条件复杂,若种群分布区域扩大,则有利于原种群间形成地理隔离,从而使之间失去交配机会,C正确;自然选择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不同海拔高度的选择有利于种群的基因频率朝着不同方向发展进化,D错误。二、非选择题13在西伯利亚大草原上生活着一群体型较大的苔原狼它们从鼻子到尾巴长约200厘米体重4557千克身高70100厘米与它们同时生活在大草原上的还有马鹿它们善于奔跑和游泳以各种草树叶嫩枝树皮和果实等为食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西伯利亚大草原上苔原狼种群中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____________经观察该种群中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一是在突变过程中可以产生新的______________二是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______________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2)从苔原狼的种群中随机抽取100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有35605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____(3)草原上的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一般都具有很强的奔跑能力这是____________的结果通过对苔原狼马鹿及其他生物的群体遗传学的研究可得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______________的改变(4)苔原狼和马鹿是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从进化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_(填编号)A苔原狼可以起到促进马鹿种群发展的作用B苔原狼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化C马鹿奔跑速度的加快可加速苔原狼的进化D马鹿的进化速度比苔原狼的进化速度快【答案】(1)基因库 等位基因 基因重组(2)65% 35% 60%(3)共同进化 种群 基因频率(4)D【解析】(1)一个种群中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这个种群的基因库。该种群中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突变可以产生新的等位基因;二是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2)由题意可知,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有35605只,则A的基因频率为[(35×260)/200]×100%65%a的基因频率为[(605×2)/200]×100%35%Aa的基因型频率为[60/(35605)]×100%60%(3)草原上的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一般都具有很强的奔跑能力,这是共同进化的结果;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4)马鹿和苔原狼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和发展,双方进行着相互选择,结果都朝着快速奔跑的方向进化,它们的进化速度相当。14某时期在一条大河的南岸的大块农田中发生某种甲虫的虫害承包土地的农民起初在农田里喷洒某种杀虫剂R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几年后又不得不以放养青蛙来代替喷洒农药如图为在此时期内这种甲虫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点到B在施用杀虫剂的初期害虫种群密度都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点到C点曲线回升的原因是这种抗药性的变异是可以________通过一代代的积累使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增强了在这个过程中农药对害虫起____________作用这是通过农药与害虫之间的________实现的农药对害虫所起作用的实质就是定向地改变害虫种群中的________________向更易产生抗药性的方向演化(3)如果AD都为农药防治期这说明在C点时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可能采取了某种措施这种措施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在这条大河的北岸也发现了与南岸的甲虫外形很相似的甲虫种群将两岸甲虫放在一起饲养发现这两个种群的甲虫可以交配并产生小甲虫但小甲虫不育这说明两个种群之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大河南岸的马铃薯地和玉米地里分别都有这种甲虫种群经检测发现它们的基因型共有5这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________多样性(6)某种群中EEEeee的基因型频率如下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则该种群经多代选择后三种基因型频率最可能是(  )【答案】(1)种群中有少数个体对杀虫剂具有抗性(2)遗传 选择 生存斗争 基因频率(3)更换杀虫剂的种类 (4)生殖隔离 (5)遗传(或基因)(6)C【解析】(1)A点到B点,在施用杀虫剂的初期,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某些害虫具有抗药性变异,故害虫种群密度都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2)由于这种抗药性变异是可以遗传的,使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增加,种群数量增多。因此从B点到C点曲线回升,在这个过程中,农药对害虫起选择作用,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是通过农药与害虫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而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3)如果AD为农药防治期,这说明在C点时,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可能改用了其他种类的农药,害虫由于不具有该种农药的抗药性而被淘汰。(4)将两岸甲虫放在一起饲养,发现这两个种群的甲虫可以交配并产生小甲虫,但小甲虫不育,说明了两种甲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5)甲虫种群基因型共有5种,因此反映了生物种群的基因多样性。(6)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EE的个体繁殖成功率最低,其次是Ee,说明,在选择过程中,EEEe的个体会越来越少,而ee的个体会越来越多,因此,该种群经多代选择后三种基因型频率最可能是图C所示。15某昆虫的翅可按长度分为残翅中翅和长翅且残翅昆虫不能飞行翅越长运动能力越强如图表示某地区该种昆虫的翅长与个体数量的关系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l)该种昆虫翅长差异的根本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有两个较小的此种昆虫的种群迁入了甲乙两个岛屿其中甲岛食物匮乏运动能力强的生物更容易获得食物乙岛经常有大风浪飞行的昆虫容易被吹入大海淹死我们能从这一事实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在下图中画出昆虫在甲岛屿繁殖数代以后翅长与个体数量的柱状图(4)若干年后甲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A与乙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B再次相遇但它们已不能进行相互交配说明两种群的__________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它们之间形成了________而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现有1 000只该种昆虫迁入丙岛屿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550Aa的个体300aa的个体150如果不考虑自然选择和基因突变昆虫个体进行自由交配且每只昆虫的繁殖能力相同则繁殖3代以后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答案】(1)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3)如下图所示(4)基因库 生殖隔离 AB两种群发生的可遗传变异不同 AB两种群存在地理隔离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乙两岛自然选择的作用不同导致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不同(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5) 70% 42%【解析】(1)导致生物性状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2)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突变的利与害是看是否适应当地的环境。(5)最初迁入丙岛时,该昆虫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550×2300)/2 000×100%70%a的基因频率为30%,由于该昆虫个体进行自由交配,且繁殖力相同,第3代以后A的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仍为70%Aa的基因型频率为2×70%×30%42%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