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3 第1单元 第2讲真题精炼(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575454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3 第1单元 第2讲真题精炼(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575454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真题精炼(含解析)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3 第1单元 第2讲真题精炼(含解析)
展开必修3 第一单元 第2讲1.(2017年海南卷)下列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缺氧不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B.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C.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D.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答案】A 【解析】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方式是胞吐)都需要消耗能量,所以缺氧时释放的能量减少,因而会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A错误;由于效应器由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和腺体组成,说明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B正确;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从而使电信号→化学信号,C正确;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从而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完成兴奋的传递,D正确。2.(2017年江苏卷)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在突触后膜上,位于突触小体中的线粒体无法为其提供能量,A项错误;当兴奋传导到③突触前膜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B项错误;递质经②突触小泡的转运和③突触前膜的胞吐释放至突触间隙,C项错误;结构④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化与离子通道的打开和关闭有关,离子通过离子通道进出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项正确。3.(2016年全国新课标Ⅰ卷)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答案】B 【解析】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完成,并产生大量ATP,A正确;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不消耗ATP,B错误;蛋白质的合成均需要消耗ATP,C正确;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过程中,将Na+排出细胞,同时将K+摄入细胞,此过程为逆浓度的主动运输,消耗ATP,D正确。4.(2017年北京卷)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1)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________________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2)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下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如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Ca2+会以________________方式进入胞内,Ca2+与__________共同作用,使C酶的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3)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①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加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该结果为图中的__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②图中A受体胞内肽段(T)被C酶磷酸化后,A受体活性增强,为证实A受体的磷酸化位点位于T上,需将一种短肽导入H区神经细胞内,以干预C酶对T的磷酸化,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所用短肽分别应与T的氨基酸______________。A.数目不同序列不同 B.数目相同序列相反 C.数目相同序列相同③为验证T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将T的磷酸化位点发生突变的一组小鼠,用HFS处理H区传入纤维,30分钟后检测H区神经细胞突触后膜A受体能否磷酸化,请评价该实验方案并加以完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中内容从______________水平揭示学习、记忆的一种可能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答案】(1)神经递质(2)易化扩散(或协助扩散) 钙调蛋白 空间结构(3)①Ⅱ ②C、B ③该实验方案存在两处缺陷:第一,应补充一组对未突变小鼠同样处理的对照实验。第二,应补充施加HFS后检测和比较以上两组小鼠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的实验(4)细胞和分子【解析】(1)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过程是:位于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的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至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2)从题图可以直接看出,Ca2+通过N受体进入细胞的过程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需要载体,不消耗ATP,属于协助扩散或易化扩散;Ca2+运输到细胞内后与钙调蛋白结合,激活C酶;蛋白质的功能取决于其空间结构,酶的活性改变的直接原因是其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3)①由图示信息,根据“细胞膜上A受体数量明显改变”可推出有比较多的T转变成了A受体,该过程就是激活的C酶催化的过程Ⅱ。②实验的自变量为短肽,要验证磷酸化位点位于T上,导入实验组的短肽含有磷酸化位点,导入对照组的短肽不含有磷酸化位点,两者的氨基酸数目应该相同。③突变小鼠的T磷酸化位点发生变异,所以再次受到HFS刺激后不会发生膜电位的明显变化,为了验证T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应设置一组与突变小鼠组形成对照,且检测的实验结果应可操作,膜A受体是否磷酸化不易检测,应检测神经细胞再次受到HFS后,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与受HFS前的高低比较。(4)图中所研究的机制都涉及一些受体(糖蛋白)、酶及一些物质的运输,所以是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揭示学习和记忆的机制。5.(2016年全国新课标Ⅱ卷)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________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__________,再到达突触后膜。(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_______。【答案】(1)C 能 (2)胞吐 突触间隙 (3)兴奋【解析】(1)分析图示可知:在乙酰胆碱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也能作为神经递质。(2)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突触间隙,再通过扩散到达突触后膜。(3)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效应后,就会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转移而迅速停止作用。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兴奋。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