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选修1 第2讲真题精炼(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575456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选修1 第2讲真题精炼(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575456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选修1 第2讲真题精炼(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575456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真题精炼(含解析)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选修1 第2讲真题精炼(含解析)
展开选修1 第2讲1.(2017年全国新课标Ⅰ卷)某些土壤细菌可将尿素分解成CO2和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回答下列问题:(1)有些细菌能分解尿素,有些细菌则不能,原因是前者能产生__________。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不能以尿素的分解产物CO2作为碳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可用葡萄糖作为碳源,进入细菌体内的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2)为了筛选可分解尿素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填“尿素”“NH4NO3”或“尿素+NH4NO3”)作为氮源,不选择其他两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来筛选分解尿素细菌的培养基含有KH2PO4和Na2HPO4,其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答案】(1)脲酶 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异养型生物,不能利用CO2来合成有机物 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他有机物的合成提供原料(2)尿素 其他两组都含有NH4NO3,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和不能分解尿素的细菌都能利用NH4NO3,不能起到筛选作用(3)为细菌生长提供无机营养,作为缓冲剂保持细胞生长过程中pH的稳定【解析】(1)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体内应含有脲酶;能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异养型生物,不能利用CO2来合成有机物,可用葡萄糖等有机物作为碳源。进入细胞体内的葡萄糖既可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又可作为合成其他物质的原料。(2)分解尿素的细菌能以尿素作为氮源,但其他细菌不能。以NH4NO3为氮源的细菌有很多种。如果选用含有NH4NO3的其他两组,会在培养基中长出以NH4NO3为氮源的杂菌,不能起到筛选作用。(3)KH2PO4和Na2HPO4为无机盐,可以提供营养物质,并能维持渗透压,同时HPO和H2PO为一对缓冲对,所以可以维持细胞生长过程中pH的稳定。2.(2017年江苏卷)苯酚及其衍生物广泛存在于工业废水中,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小明同学准备依据下图操作步骤,从处理废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酚降解高效菌株。请回答下列问题:(1)酚降解菌富集培养基含有蛋白胨、K2HPO4、MgSO4、苯酚和水,其中可作为碳源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采集到的样品接种培养,苯酚用量应随转接次数增加而逐渐________,以达到富集酚降解菌的目的。若上图平板中菌落过于密集,应进一步________________,以便于菌落计数与分离。制备平板培养基时除了需要水、营养物质外,还必须添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图为连续划线法示意图,在图中________(填图中序号)区域更易获得单菌落。(4)采用比色测定法(使用苯酚显色剂)检测降解后的废水中苯酚残留量。先制作系列浓度梯度并进行显色反应,下表中第1~5号比色管的苯酚浓度应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管号123456苯酚浓度/(mg·L-1) 1如果废水为50 mg/L苯酚溶液,降解后约有21%的苯酚残留,则需将残留液稀释______(填序号:①5 ②10 ③20)倍后,再进行比色。【答案】(1)蛋白胨、苯酚(2)增加 稀释涂布 凝固剂(3)③(4)0、0.2、0.4、0.6、0.8 ③【解析】本题考查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及计数。(1)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一般都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其中蛋白胨和苯酚中含有C元素,可作为碳源。(2)要富集该菌,应提高营养物质含量。若菌落过于密集,说明稀释倍数太小,应进一步稀释,然后再划平板。制备固体培养基时需加入凝固剂琼脂。(3)用平板划线法接种菌体,随划线次数的增加,菌体数量逐渐减少,故③区域更易获得单菌落。(4)题中已给出6号比色管中的苯酚浓度为1 mg/L,根据浓度梯度的设计原则以及空白对照原则,1~5号比色管中的苯酚浓度应依次为0 mg/L、0.2 mg/L、0.4 mg/L、0.6 mg/L、0.8 mg/L。若废水中苯酚的浓度为50 mg/L,降解后约有21%的苯酚残留,则降解后废水中苯酚的浓度为50×21%=10.5(mg/L),因为比色管中苯酚的浓度范围为0~1 mg/L,若将降解后的废水稀释5倍或10倍,则稀释后废水中苯酚的浓度均大于1 mg/L,若稀释20倍,则稀释后废水中苯酚的浓度为0.525 mg/L,介于0~1 mg/L之间,故需将降解后的废水稀释20倍后再进行比色。3.(2016年全国新课标Ⅰ卷)空气中的微生物在重力等作用下,可以一定程度地沉降。某研究小组欲用平板收集教室空气中的微生物,以了解教室内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实验步骤如下:①配制培养基(成分:牛肉膏、蛋白胨、NaCl、X、H2O); ②制作无菌平板; ③设置空白对照组和若干实验组,进行相关操作; ④将各组平板置于37 ℃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统计各组平板上菌落的平均数。回答下列问题:(1)该培养基中微生物所需的氮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完成步骤②,该培养基中的成分X通常是________________。(2)步骤③中,实验组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在某次调查中,某一实验组平板上菌落平均数为36个/平板,而空白对照组的一个平板上出现了6个菌落,这种结果说明在此次调查中出现了_____________现象。若将30(即36-6)个/平板作为本组菌落数的平均值,该做法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答案】(1)牛肉膏、蛋白胨 琼脂(2)将各实验组平板分别放置在教室不同高度的位置上,开盖暴露一段时间(3)污染 不正确【解析】(1)牛肉膏和蛋白胨都含有蛋白质的水解产物,都可以作为氮源;平板为固体培养基,故需要加入凝固剂琼脂。(2)实验探究的是教室内“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其中自变量为不同高度,故需在不同高度下放置开盖平板。同时,为了保证单一变量,需要保证开盖放置的时间一致。为了保证实验的可靠性,需要设置多个平行组。(3)在完全正确的操作情况下,空白对照组中不应出现菌落。若出现菌落,则表明操作过程中存在杂菌污染的现象,属于实验失误,所有实验数据均不应采用。4.(2016年全国新课标Ⅲ卷)某同学用新鲜的泡菜滤液为实验材料分离纯化乳酸菌。分离纯化所用固体培养基中因含有碳酸钙而不透明,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能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回答下列问题:(1)分离纯化乳酸菌时,首先需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泡菜滤液进行梯度稀释,进行梯度稀释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推测在分离纯化所用的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分离纯化时应挑选出______________的菌落作为候选菌。(3)乳酸菌在-20 ℃长期保存时,菌液中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__(填“蒸馏水”“甘油”或“碳酸钙”)。【答案】(1)无菌水 泡菜滤液中乳酸菌的浓度高,直接培养很难分离得到单菌落(2)鉴别乳酸菌 中和产生的乳酸(或酸) 具有透明圈(3)甘油【解析】(1)分离纯化乳酸菌过程中,需要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乳酸菌并得到单菌落。由于泡菜滤液中菌的浓度高,直接培养很难分离得到单菌落,故分离纯化乳酸菌时,首先需要用无菌水对泡菜滤液进行梯度稀释。(2)由于乳酸菌代谢产生的乳酸可以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形成透明圈,故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可用于鉴别乳酸菌,同时碳酸钙也可以中和乳酸菌产生的乳酸。(3)乳酸菌在-20 ℃长期保存时,菌液中需要加入一定量的甘油,加甘油是为了避免水结冰产生冰晶损伤细胞。5.(2016年四川卷)图甲是从土壤中筛选产脲酶细菌的过程,图乙是脲酶基因转录的mRNA部分序列。(1)图中选择培养基应以________作为唯一氮源;鉴别培养基还需添加________作指示剂,产脲酶细菌在该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后,其菌落周围的指示剂将变成________色。(2)在5个细菌培养基平板上,均接种稀释倍数为105的土壤样品液0.1 mL,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长出的细菌菌落数分别为13、156、462、178和191。该过程采取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每克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量为______×108个;与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相比,此计数方法测得的细菌数较________。(3)现有一菌株的脲酶由于基因突变而失活,突变后基因转录的mRNA在图乙箭头所示位置增加了70个核苷酸,使图乙序列中出现终止密码(终止密码有UAG、UGA和UAA)。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中,终止密码为________,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含____个氨基酸。【答案】(1)尿素 酚红 红(2)稀释涂布平板法 1.75 少(3)UGA 115【解析】(1)脲酶能够催化尿素分解为氨,故图中选择培养基应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由于尿素被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升高,使酚红指示剂变红色。(2)用于计数细菌菌落数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菌落数应介于30~300之间,故选择细菌菌落数为156、178和191的平板计数,每克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量为(156+178+191)÷3÷0.1×105=1.75×108(个)。由于两个或多个细菌连接在一起时,往往统计的是一个菌落,故用此方法测得的细菌数偏少。(3)密码子由三个相邻的碱基组成,271个碱基和后面2个碱基一起共构成91个密码子,插入的70个核苷酸和后面2个碱基一起共构成24个密码子,紧随其后的是UGA,应为终止密码,翻译结束,因此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含115个氨基酸。6.(2015年全国新课标Ⅰ卷)已知微生物A可以产生油脂,微生物B可以产生脂肪酶。脂肪酶和油脂可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回答有关问题:(1)显微观察时,微生物A菌体中的油脂通常可用________染色。微生物A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可选用__________(填“萃取法”或“水蒸气蒸馏法”)从菌体中提取。(2)为了从自然界中获得能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B的单菌落,可从含有油料作物种子腐烂物的土壤中取样,并应选用以__________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3)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B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________________直接计数;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可选用______________法进行计数。(4)为了确定微生物B产生脂肪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测得相同时间内,在35 ℃、40 ℃、45 ℃温度下降解10 g油脂所需酶量依次为4 mg、1 mg、6 mg,则上述三个温度中,__________℃条件下该酶活力最小。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应围绕________℃设计后续实验。【答案】(1)苏丹Ⅲ(或苏丹Ⅳ) 萃取法 (2)油脂(3)血细胞计数板 稀释涂布平板 (4)45 40【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植物油脂的染色和提取方法、选择培养基的配制、微生物的计数以及确定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设计等。(1)脂肪可用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进行染色。微生物A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不能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应用萃取法加以提取。(2)能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B可存在于含有油料作物种子的腐烂物的土壤中,为了选择培养,固体培养基上应以油脂作为唯一碳源。(3)测定培养液中的微生物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若要测定活菌数,则可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4)酶量需要最多的温度下,其酶活力最小,即酶活力最小的温度应为45 ℃。三个温度下酶活力最大的温度是40 ℃,但40 ℃不一定是该酶的最适温度,故为了确定酶的最适温度应围绕40 ℃设计后续实验。7.(2014年全国新课标Ⅰ卷)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问题:(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__________分解成____________。(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________色复合物。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________。(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培养基酵母膏无机盐淀粉纤维素粉琼脂CR溶液水甲++++-++乙+++-+++注:“+”表示有,“-”表示无。据表判断,培养基甲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乙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纤维二糖 葡萄糖 (2)红 透明圈(3)不能 液体培养基不能用于分离单菌落 不能 培养基中没有纤维素,不会形成CR—纤维素红色复合物,即使出现单菌落也不能确定其为纤维素分解菌【解析】(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2)刚果红可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用含有刚果红的纤维素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由于纤维素被分解,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的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3)培养基甲未使用琼脂,为液体培养基,不能用于分离单菌落。含有纤维素和刚果红(CR)的培养基可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8.(2014年全国新课标Ⅱ卷)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将1 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 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___个。(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______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图A和B中,________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中____________的含量,同时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______________的利用率。【答案】(1)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 3.8×107(2)灼烧 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3)B (4)溶解氧 营养物质【解析】(1)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一段时间,可依据是否产生菌落确定培养基的灭菌效果是否合格。由样品中菌株数计算公式(C÷V)×M知:1 mL水样中菌株数为(38÷0.1)×100=3.8×104(个),故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3.8×107(个)。(2)利用接种环接种时,接种环需灼烧灭菌。利用平板划线法分离细菌时,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可以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得到单个菌落。(3)稀释涂布平板法是用涂布器将菌液均匀涂布在培养基表面,故培养后产生的菌落应随机分布在培养基表面,即B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4)液体培养基通过振荡可提高溶氧量,同时使菌体与营养物质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从而提高细菌的生长速率。9.(2014年四川卷)有机农药苯磺隆是一种除草剂,长期使用会污染环境。研究发现,苯磺隆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降解。分离降解苯磺隆的菌株和探索其降解机制的实验过程如图甲、乙所示。(1)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碳源、水、________________四类,该实验所用的选择培养基只能以苯磺隆作为唯一碳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微生物培养基相比,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常需添加生长素和________________,这些植物激素一般需要事先单独配制成________________保存备用。(3)纯化菌株时,通常使用的划线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划线的某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第二划线区域所划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他划线上有菌落。造成划线无菌落可能的操作失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探究苯磺隆的降解机制,将该菌种的培养液过滤离心,取上清液做图乙所示实验。该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设计是否合理?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氮源和无机盐 只有能利用苯磺隆的微生物能正常生长繁殖(2)细胞分裂素 母液(3)接种环 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4)目的菌株能分泌降解苯磺隆的蛋白质 不合理,缺少空白对照【解析】(1)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包括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在培养基中加入苯磺隆作为唯一碳源,可将只能利用此碳源的菌种筛选出来。(3)纯化菌株时,通常用接种环进行划线操作;第二区域划第一条线时,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致使所划第一条线上无菌落,或若第二次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则也会导致第二划线区域第一条线上无菌落。(4)由图乙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能降解苯磺隆的物质是否是该菌种所产生的蛋白质。为使实验设计更合理还需再设置一个对照组,将蛋白酶溶液改为等量的蒸馏水,其余设置不变。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