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 (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1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含解析)
展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60分)1.面对社会疾病,孔子从不向神灵祷告。他主张“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故君子多闻,质而守之;多志,质而亲之;精知,略而行之”。由此可见,孔子( )A.拒绝祷告是因为他不相信鬼神存在B.主张尊敬神灵的同时尽量与之保持距离C.认为用实际行动更能推动社会进步D.明确否认神灵祷告对社会的推动作用答案: C解析: 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即其承认鬼神的存在,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尊敬鬼神并与之保持距离的内容,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可知孔子认为用实际行动更能推动社会进步,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明确否认神灵祷告的内容,故D项错误。2.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背反”式憧憬——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的冲动,只表明它对现实社会深怀绝望而并不意味着真的就希望人类社会横遭毁灭。这反映了道家( )A.对国家统一安定的强烈渴望B.对“无为而治”政治的向往C.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悲观态度D.对 “小国寡民”社会的追求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背反’式憧憬”,可知“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的冲动”的背后其实是对国家统一安定的渴望,并不是真的就对社会充满了绝望,故A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具体的道家的治国之策“无为而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材料与“小国寡民”的社会追求无关,故D项错误。3.近代学者章太炎在《国故论衡》中说:“今无慈惠廉爱,则民为虎狼也;无文学,则士为牛马也。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他评价的是( ) A.孔孟的仁义之道 B.老子的辩证思想C.韩非的重刑理论 D.墨子的“非攻”主张答案: C解析: A项属于儒家思想,与材料“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不符,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反映辩证思想,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无慈惠廉爱……无文学”,可知是法家重刑罚的法治思想,这一思想违背了人性,因而“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故C项正确;D项属于墨家思想,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与材料“无慈惠廉爱,则民为虎狼也”不符,故D项错误。4.汉初法律在秦律基础上制定,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在无法律明文规定时,则以儒家经义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这主要说明汉代法律( )A.适应了外法内儒的治国理念B.逐渐儒家化的发展特点C.继承了秦代法律的刑事法规D.宣扬了君权神授的理念答案: B解析: 汉代法律“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符合外儒内法的特点,故A项错误;材料“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以儒家经义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反映出汉代法律逐渐儒家化的发展特点,故B项正确;C项不是题干材料的主旨;材料仅强调汉代皇权至上,没有体现君权神授,故D项错误。5.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理论前提是“君王受命于天”。其思想主张( )A.是当时社会民本思想的体现B.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C.为加强君主专制提供理论依据D.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答案: C解析: “君王受命于天”与民本思想无关,故A项错误;“天人合一”体现了汉代儒学对皇权制约的一面,与君权至高无上不符,故B项错误;君权神授的思想体现了天子受命于天、君权至高无上的特点,为专制皇权的强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皇帝对人民的绝对权力,未提及人民的态度问题,故D项错误。6.《论语》在汉代不受重视,只被看作辅助读物,《孟子》 在北宋之前连经书都不算,南宋朱熹对《论语》《孟子》加以解释后使其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经典。这表明( )A.四书为阐发孔孟思想而作B.魏晋战乱使儒学传统断绝C.理学是儒释道三教融合的产物D.传统儒学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答案: D解析: 材料中朱熹对《论语》《孟子》的解释融入了理学的思想,进一步阐释了儒家的纲常礼教,即传统儒学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故D项正确。7.儒家学者李翱“援佛入儒”,通过对孟子“性善论”的发展和对韩愈“性三品”说的突破,建立起“性情”的人性观,完善了儒家的道德修养理论。这反映出唐代( )A.儒学的正统地位动摇 B.“三教合一”趋势加强C.儒学有所继承和创新 D.儒学复古色彩浓厚答案: C解析: 唐朝时儒学依然是正统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提及唐朝儒学受到佛教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中唐代儒学家吸收佛教中的合理成分,充实和发展了儒学,故C项正确;材料中唐代儒学家在传统儒学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阐释,故D项错误。8.程朱理学认为,“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对立;并进而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如此看来,“存天理,灭人欲”( )A.特别注重提升人的个人修养B.完全否定了人类的自然欲求C.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D.以道德的名义维护专制统治答案: C解析: “存天理,灭人欲”注重提升人的个人修养,主要是为了维护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灭人欲”肯定维持人的生命的基本欲求,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灭人欲”是指人的欲求不能超出维持人的生命的基本欲求,人的行为要遵守礼仪规范,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故C项正确;“存天理,灭人欲”没有体现维护专制统治,故D项错误。9.南宋时期,苏州等地流传这样一种观念:“如不能为儒,则巫医、僧道、农圃、商贾、伎术,凡可以养生而不至于辱先者,皆可为也。”这反映了南宋时期( )A.佛教、道教的影响不断扩大B.重农抑商观念出现动摇C.政府实行宽松的思想政策D.传统的价值观受到挑战答案: D解析: 从材料看出,南宋时期,巫医、僧道、农圃、商贾、伎术等职业均被人接受,挑战了传统的士农工商等级观念和“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因此D项正确;A、B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材料所述为社会观念而非政府政策,因此C项错误。10.明清时期,学界出现了一股研究“礼学”的热潮。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希望通过对古礼的研究,以礼抗俗,重新确立社会的四民秩序。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明清思想专制的强化B.阳明心学助长空谈之风C.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D.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冲击答案: C解析: 思想专制的强化会强化四民秩序,故A项错误;顾炎武等人针对阳明心学主张空谈之风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故B项错误;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原先的四民秩序构成了冲击,所以顾炎武、黄宗羲等思想家才提出要重构四民秩序,故C项正确;针对佛教和道教的冲击而出现的是宋明理学,故D项错误。11.顾炎武重视对文字音韵、群经诸史、典制舆地乃至河漕兵农的研究,开启了诸多新的研究领域。后世学者称“古学之兴也,顾氏始开其端”。这体现了( )A.经世致用 B.反对专制C.唯物史观 D.复兴儒学答案: A解析: “重视对文字音韵、群经诸史、典制舆地乃至河漕兵农的研究”体现了经世致用的特点,故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顾炎武对专制制度的态度,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顾炎武的哲学观点,故C项错误;复兴儒学只是顾炎武众多学术成就中的一项,不能完整反映材料意思,故D项错误。12.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史、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上述现象的出现( )A.受反君主专制民主思想的影响B.说明儒家经典权威受到质疑C.彻底改变了读书人的价值取向D.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答案: D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出明代中后期关注社会现实的实学出现,这与反君主专制民主思想无关,故A项错误;题干中实学的出现,反映出儒家思想的新发展,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了“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不能说明读书人都放弃了“学而优则仕”的价值取向,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出明代中后期关注社会现实的实学出现,这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40分)13.儒家思想产生以后,在历史上经历了不断的改造、发展和演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汉五年……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儒生)叔孙通……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与臣弟子共起朝仪。”……上曰:“可试为之……”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十月。……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以尊卑次起上寿。……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司马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董仲舒《春秋繁露》古之王者……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教化行而习俗美也。——邱濬《大学衍义补》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熹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髓),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 “天下为主,君为客。”“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顾炎武盖言心言性,言天言理,俱必在气上说,若无气处,则俱无也。——王夫之(1)结合材料一中的三则材料,概括汉代儒学地位上升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关于“理”的内涵。说说宋明理学为什么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8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末清初思想家提出了哪些主张。请你选择其中一则材料谈谈你对这种主张的认识。(6分)参考答案: (1)原因:儒家的主张有利于维护君主权威和等级秩序;董仲舒倡导“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神化了皇权,使之进一步符合统治者的需要;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倡导儒学、推行教化的主张,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使儒学地位开始上升。(2)内涵:“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理”在社会上的表现是儒家伦理道德,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原因:重点从政治方面转向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吸取了佛道思想的精髓,将人、社会和宇宙联系起来,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宋明理学上升到思辨化阶段,形成论证严密的儒学思想体系,是哲学化的儒学。(3)主张:批判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坚持唯物论。认识:黄宗羲的主张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顾炎武的这一主张有利于形成务实的学风;王夫之的主张有利于冲破理学唯心主义的牢笼。14.传统书院是中国文化传承至今的一把钥匙,某校组织了“走进传统书院”的社会实践活动。一组同学来到岳麓书院,看到书院大门两旁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他们感到很好奇:岳麓书院历史上活跃过哪些名人?因而搜集整理了如下材料:976年,岳麓书院建立。张栻主教期间,提出了“传道济民”的教育宗旨和“学贵力行”的主张。1167年,朱熹和张栻进行学术辩论,听者众多,以致“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朱张二人相互影响,彼此的学术观点都有所变化。明中叶以后,王阳明及其弟子纷纷来书院讲学,有的人也兼收朱学。王夫之在书院读书期间创办了“行社”。近代许多著名人物,如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陈天华、蔡锷等均曾求学于此。围绕一个角度,以材料中两个人物的主要活动为例,概述岳麓书院的历史作用。(20分)参考答案: 示例一 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发展,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王阳明则主张“心外无理”,提出“知行合一”。岳麓书院成为二人思想发展和传播的重要基地。示例二 秉持务实的教学传统,培养了大批经世致用的人才。曾国藩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二人都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岳麓书院培养的许多人才为中国的近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解析: 首先,确定角度。从张栻、朱熹、王阳明等人出发,可以确定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发展和传播。从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陈天华、蔡锷等人出发,可以确定为近代培养了大批经世致用的人才。其次,举例概述。任意选取两人,通过他们的思想主张和所作所为,来论证所确立的观点,如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理”,提出“致良知”,岳麓书院成为其思想发展和传播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