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午间半小时加练:第30天 文言文阅读+古诗歌阅读(七) (含解析)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午间半小时加练:第30天 文言文阅读+古诗歌阅读(七) (含解析)第1页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午间半小时加练:第30天 文言文阅读+古诗歌阅读(七) (含解析)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午间半小时加练:第30天 文言文阅读+古诗歌阅读(七) (含解析)

    展开

    30天 文言文阅读+古诗歌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字叔温,寿光人。正统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天顺中,历右中允,侍讲东宫。宪宗即位,以旧宫僚屡迁太常卿,兼侍读学士,直经筵日讲。成化十年,进吏部左侍郎,充讲官如故。每进讲,反覆开导,词气侃侃,闻者为悚。学士刘定之称为讲官第一,宪宗亦爱重之。明年,诏以本官兼翰林学士,入阁预机务。帝每呼东刘先生,赐印章一,文曰嘉猷赞翊。寻进吏部尚书,再加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文华大训》成,加太子太保,进谨身殿大学士。性疏直。自以宫僚旧臣,遇事无所回护。员外郎林俊以劾梁芳、继晓下狱,于帝前解之。李孜省辈左道乱政,欲动摇东宫。密疏谏,谋少阻。素薄万安,尝斥安负国无耻。安积忿,日夜思中初,商辂之劾汪直也,与万安、刘吉助之争,得罢西厂他日又折王越于朝越惭而退已而西厂复设不能有所诤至十八年安见直宠衰揣知西厂当罢邀同奏辞不与安遂独奏疏上,帝颇讶无。安阴使人讦与直有连。会邀妓狎饮,里人赵宾戏为《刘公子曲》,或增饰秽语,杂教坊院本奏之。帝大怒,决意去。遣中官覃昌召安、吉赴西角门,出帝手封书一函示之。安等佯惊救。次日,具疏乞休。令驰驿,赐月廪、岁隶、白金、楮币甚厚。其实排使去者,安、吉两人谋也。时内阁三人。安贪狡,吉阴刻。稍优,顾喜谭论,人目为狂躁。既仓卒引退,而彭华、尹直相继入内阁,安、吉之党乃益固。初遭母忧,庐墓三年。比归,侍父尽孝。父殁,复庐于墓。弘治三年卒,谥文和。嘉靖初,以言官请,赐祠额曰昭贤,仍遣官祭之。(选自《明史·刘珝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A.他日/珝又折王越于朝/越惭而退/已而西厂复/设珝不能有所诤/至十八年/安见直宠衰/揣知西厂当罢/邀珝同奏/珝辞不与/安遂独奏/B.他日/珝又折王越于朝/越惭而退/已而西厂复/设珝不能有所诤/至十八年/安见直宠衰/揣知西厂当罢/邀珝同奏/珝辞不与安/遂独奏/C.他日/珝又折王越于朝/越惭而退/已而西厂复设/珝不能有所诤/至十八年/安见直宠衰/揣知西厂当罢/邀珝同奏/珝辞不与/安遂独奏/D.他日/珝又折王越于朝/越惭而退/已而西厂复设/珝不能有所诤/至十八年/安见直宠衰/揣知西厂当罢/邀珝同奏/珝辞不与安/遂独奏/解析:C 已而在这里作时间状语,西厂复设结构完整,应在后断句,排除AB。这段内容中”“均是人名,辞不与”“安遂独奏句意完整,故在前断开,选择C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A.进士,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录取后为进士。明清时指通过殿试考试的人。B.文渊阁,最初只是承载藏书、编书功能,但明代时一度成为大学士办公的事实上的内阁。C.西厂,明代时与东厂并称的特务组织,都是宦官提督,从事特务活动。两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D.言官,主要负责监督与上谏的官员,言官制度在明清时达到顶峰。解析:D 在明清时达到顶峰错,应该是在明朝时达到顶峰。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刘珝深受推重,仕途亨通。他中进士后曾任东宫侍讲,后经多次升迁,入朝担任御前日讲官,深受皇帝推重,官职屡有升迁。B.刘珝性格坦率,为人直爽。因为他是宪宗旧臣,遇到事情从不回避。他为林俊解围,罢免了李孜省,还与人合力罢除了西厂组织。C.刘珝受到排挤,请求退休。刘珝拒绝了万安一同上书请求撤除西厂的邀请,被万安中伤,再加上他的儿子做了不得体的事,最终被皇上舍弃,刘珝上书请求退休。D.刘珝恪守孝道,事亲至孝。刘珝任职期间,母亲病亡,他离职回家,庐墓三年。致仕回乡后,侍奉父亲极为孝顺。父亲死了,又在墓旁搭庐舍守孝。解析:B 罢免了李孜省错误。由文中李孜省辈左道乱政,欲动摇东宫。密疏谏,谋少阻可知,刘秘密地上书劝谏,稍微阻止李孜省等人的阴谋。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1)珝每进讲,反覆开导,词气侃侃,闻者为悚。(5)译文:                                                                                                                                                     (2)素薄万安,尝斥安负国无耻。安积忿,日夜思中珝。(5)译文:                                                                                                                                                     参考答案:(1)刘珝每次入朝讲学,反复开导,言辞语气刚直,听的人为之悚惧。(得分点:进讲”“反覆”“侃侃1分,大意2)(2)刘珝一直轻视万安,曾经斥责万安辜负国家不知羞耻。万安忿恨郁积于心,日夜想法中伤刘珝。(得分点:”“”“1分,大意2)参考译文:,字叔温,寿光人。正统十三年考中进士。改为庶吉士,授官编修。天顺年间,担任右中允,侍讲东宫。宪宗登上皇位,他因为是以前宫中的属僚多次升迁至太常卿,兼任侍读学士,值班御前讲席,任日讲官。成化十年,晋升为吏部左侍郎,像以前那样担任讲官。刘每次入朝讲学,反复开导,言辞语气刚直,听的人为之悚惧。学士刘定之称他为讲官第一名,宪宗也喜爱并推重他。第二年,诏命以原来的官职兼任翰林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机要事务。皇帝每次都叫他东刘先生,赐给他一枚印章,印文是嘉猷赞翊。不久晋升为吏部尚书,再次加官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文华大训》写成,加官太子太保,升任谨身殿大学士。性格粗疏直爽。自以为是宫僚旧臣,遇到事情不回避。员外郎林俊因为弹劾梁芳、继晓被关进监狱,刘在皇帝面前为他解围。李孜省等人用邪道扰乱政事,想改换东宫。刘秘密地上书劝谏,那个阴谋被稍微阻止。刘一直轻视万安,曾经斥责万安辜负国家不知羞耻。万安忿恨郁积于心,日夜想法中伤刘。当初,商辂弹劾汪直,刘和万安、刘吉帮助他抗争,得以罢除西厂。某一天,刘又在朝堂责备王越,王越羞愧地退了下去。不久西厂重新设立,刘不能有所劝谏。到了成化十八年,万安见汪直的宠幸衰微了,揣想西厂应当罢除,邀请刘一齐上奏。刘推辞不参与,万安于是独自上奏。奏疏呈上去,皇帝很惊讶没有刘的名字。万安暗中叫人揭发刘和汪直有牵连。恰逢刘的儿子刘邀约妓女放荡地喝酒,同乡赵宾开玩笑写了《刘公子曲》,有人增加添饰淫秽的话语,混杂在教坊院本中上奏。皇帝十分气愤,下决心舍弃刘。派遣宦官覃昌召集万安、刘吉到西角门,拿出皇帝亲手写的一封信函给他们看。万安等人假装急忙救助刘。第二天,刘上书请求退休。皇帝命令他乘驿马返家,赐给他很丰厚的月廪、岁隶、白金、纸币。实际上排挤刘使他离开,正是万安、刘吉两个人的阴谋。当时内阁有三个人。万安贪婪狡猾,刘吉阴险刻薄。刘稍微好一些,但是因为喜欢谈论,人们认为他浮躁轻狂。刘已经仓促引退,而彭华、尹直相继进入内阁,万安、刘吉的党派于是更加稳固。刘当初遭逢母亲丧事,在墓旁庐舍里守了三年孝。等他致仕回乡后,侍奉父亲极为孝顺。父亲死了,又在墓旁搭庐舍守孝。弘治三年去世,谥号文和。嘉靖初年,因为谏官的请求,皇帝赐祠庙匾额为昭贤,仍然派遣官员祭祀他。二、古诗歌阅读(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临 江 仙朱敦儒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朱敦儒:两宋之交词人,洛阳人。此词约作于金朝灭北宋后十四年,词人避乱南方时。凤凰城:汉长安城中有凤凰阙,后因此称长安为凤凰城、凤城。此处指宋都汴京。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A凤凰城原指长安,这里借指北宋都城汴京,凤凰城破靖康之难中宋都被金兵攻占。B擘钗化用白居易《长恨歌》钗擘黄金合分钿一句,借李、杨的悲剧表达了对统治者享乐误国的讽刺。C信音稀是说在南北交兵、形势险恶的情况下,亲人离散音信难通,把词中饱受战争苦难的主人公的惨痛心境更推进了一层。D辽海”“玉关代指遥远的地方,而梦回”“魂断写出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和想要回归故乡的急切心理。E月解重圆星解聚用拟人手法,赋予以人的感情色彩,生动形象,并和下文的不见人归形成对比。解析:BD B项,讽刺之说属无中生有;D项,对故乡的思念和想要回归故乡的急切心理曲解原意,这两句表现的是对远在天涯的亲人的思念,作者此刻梦回的是妻子流落的极远之地,而非故乡。6.结尾两句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什么作用?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答:                                                                                                                                                      解析:解答本题要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进行。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写十四年来,每年看大雁来了又回,这是对全词感情的总括和深化。一方面,通过对比,反衬自己有家难回,一十四突出时间之久,年年突出思乡之煎熬;另一方面,也暗承前文思念亲人、期待获得音信的内容。整体上抒发了词人内心的思念之苦、盼望之切。参考答案:最后两句是对全词感情的总括和深化。这两句,写自北宋灭亡后,词人避乱江南的十四年间,年年徒望塞雁归去而自己却不能北归,用人与的对比,突出了国破家亡之恨。(2)塞雁这一典型意象,暗承前文天涯海角信音稀,表现亲人离散、音信不通的苦闷。(2)年年看”“一十四,突出了时间之久、思念之苦、盼望之切,与前文的如何不见人归相照应,使情感更为深切感人。(2)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