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集训25《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含解析) 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集训25《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含解析)第1页
    (人教版)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集训25《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含解析)第2页
    (人教版)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集训25《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含解析)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集训25《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含解析) 试卷

    展开

    限时集训(二十五)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2019·湖北八校模拟)甲、乙两城市间的直线距离为590 km连接甲、乙两城市的交通线路有三条。  图a为甲、乙两城市三条交通线路沿线海拔随距离变化图图b为影响交通运价的因素及关联图。据此完成1~3题。图a图b1.线路M、N、P对应的交通运输方式最可能的是(  )A.公路、高铁、高速公路  B.公路、航空、河运C.高铁、高速公路、省道 D.航空、高铁、村村通2.线路M沿线海拔变化最小距离最短。下列关于线路M所对应的运输方式的说法最恰当的是 (  )A.运价最低 B.沿线多桥梁和隧道C.沿线停靠站点最多 D.终点在乙城外32 km3.结合图b中的四图下列说法符合Ⅰ、Ⅱ、Ⅲ、Ⅳ特点的是(  )A.看Ⅰ图运距、重量和运输方式相同棉花的运价大于铁锭B.看Ⅱ图线路P上的运价大于线路MC.看Ⅲ图重量相同的活鱼和杏仁运价相等D.看Ⅳ图其他条件相同黄金单位重量运费小于铁锭1C 2.B 3.A [第1题线路M长度为622 km海拔基本没有变化;线路N长度为651 km海拔变化很小;即线路M、N具有距离近、线路平直的特点说明级别较高而且沿线海拔较低不可能是航空有可能是高铁、高速公路。线路P长度为899 km距离较长且沿线海拔变化大有可能是省道。第2题首先依据上题确定线路M为高铁。高铁的速度较快为了保证安全性高铁线路一般较为平直桥梁、隧道较多。第3题据Ⅰ图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棉花的密度小于铁锭故运费贵。据Ⅱ图运距越长运价越高但P为省道运费低M为高铁运费高。据Ⅲ图活鱼在水中才可以存活故运费更贵。据Ⅳ其他条件相同黄金价格高运费高于铁锭。 ]1964年日本东京与大阪间新干线的开通开启了世界高速铁路建设的先河目前欧洲和东亚是世界上高速铁路两大集聚区。2003年中国秦皇岛—沈阳客运专线的开通标志着中国步入“高铁时代”。东亚高速铁路网络的空间模式及其所产生的空间经济影响有3种抽象模式。其中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高速铁路网络基本上以“廊道型”发展模式为主而中国大陆高速铁路网络整体上呈现出“网络型”发展模式但局部地区呈现出“星型”模式(城市群地区)和“廊道模式(如主要高速铁路线路沿线)。据此完成4~6题。4.影响高速铁路集聚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 B.地形C.矿产资源 D.科技5.日本、中国台湾等高速铁路采用“廊道型”模式的原因主要是(  )A.受地形影响城市群多呈条带状分布B.受矿产分布影响铁路多沿山脉延伸C.受地势起伏较大影响铁路多呈“之”字形D.廊道型”模式有利于各区域的紧密联6.与日本相比我国高速铁路(  )A.货运量大 B.发展起步早C.发展速度快 D.通车里程短4A 5.A 6.C [第4题欧洲和东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对交通需求量大因而高速铁路集聚。第5题中国台湾地区和日本的主要岛屿中间高四周低以山地为主。受地形影响城市群多呈条带状沿岛屿外围分布受交通需求的影响高速铁路采用“廊道型”模式。第6题高铁是以客运为主而不是货运;我国高铁起步发展速度快通车里程长。]下图为“上海港口迁移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港口区位迁移形成的拓建模式是(  )A.门户港—支流港—深海港—干流港B.深海港—门户港—干流港—支流港C.干流港—门户港—支流港—深海港D.支流港—干流港—门户港—深海港8.洋山港建设对上海发展最重要的意义是(  )A.促进城市内部功能的变迁B.加速临港工业的快速发展C.提升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D推动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7D 8.C  [第7题读图可知1时位于黄浦江支流苏州河上2、3时拓建到黄浦江干流上4、5时拓建到长江沿岸6时拓建到海岛上因而其拓建模式是“支流港—干流港—门户港—深海港”。第8题C对:洋山港位于上海东部的海岛上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优良其建设提升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A错:洋山港位于东海的小岛上对城市内部功能的变迁影响不大。B错:洋山港所在岛屿面积有限不适合布局临港工业区。D错:洋山港的建设有利于上海产业的转型升级但不是全面转型升级。](2018·合肥三模)安平桥是修建于南宋时期的跨海石桥位于福建省安海镇和水头镇之间的淤泥质海湾上。该桥桥墩采用“睡木沉基”的方法修建即先由人工平整河床底部然后将捆扎的条木沉入淤泥作为基底基底之上再用花岗石垒筑成不同形状的桥墩。水流急的航道采用单边或双边船形桥墩水流缓的浅滩采用方形桥墩。古代安平桥不仅沟通了安海湾东西两岸的交通桥面还被作为码头促进了当地商贸的发展。下图为南宋时期安平桥位置示意图及安平桥景观图。据此完成9~11题。9.安平桥采用“睡木沉基”方法修建桥墩的最适宜月份是(  )A.1 B.4月C.7 D.10月10.安平桥在水流急的航道处采用船形桥墩主要是为了(  )A.减少桥底的泥沙淤积B.减少水流对桥墩的冲击C.提高上游枯水期水位D.减少潮汐对河水的顶托11.与在桥两端的海岸建设码头相比南宋时期利用安平桥桥面作为码头的原因是(  )A.桥梁坚固便于马车通行B海湾宽阔便于躲避台风C.桥面平整利于货物堆放D.桥下水深利于船只停泊9A 10.B 11.D [第9题人工平整河床底部”说明要在水位最低的时期施工。1月份河流处于枯水期而来水最少;同时冬季盛行西北风不利于海水倒灌入内。故最适宜月份是1月。第10题图示船型桥墩可减少桥墩与来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水流对桥墩的冲击利于桥的安全。桥底泥沙淤积与水流速度有关桥墩形态对其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第11题桥面穿过海湾中部则要比海岸处水深;同时“淤泥质海湾”也说明海岸多泥沙淤积而水较浅不利于船只通航停泊。]二、非选择题12.(2015·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下图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1)归纳尼日利亚现有铁路路网特点及作用。(2)指出尼日利亚拟建沿海铁路的布局特点。(3)简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针对此气候特点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4)指出因尼日利亚沿海铁路项目而可能获益的我国主要工业部门。[解析] 第(1)题尼日利亚现有铁路路网的特点可从铁路线数量、密度和联系的地区等方面据图归纳;文字材料指出尼日利亚经济以农矿业为主工业落后说明铁路路网的作用主要是方便农矿产品的出口和商品的进口。此外尼日利亚人口过亿铁路线也方便了人们的出行。第(2)题读图不难看出拟建沿海铁路基本呈东西走向横贯沿海地区。第(3)题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纬度较低终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铁路建设人员应针对气候湿热、雨林中蚊虫野兽多、环境恶劣等特点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第(4)题因尼日利亚沿海铁路项目而可能获益的我国主要工业部门应当围绕与铁路建设相关的工业部门分析。[答案] (1)路网特点:线路较少(密度较低);连接内陆和沿海港口。作用:方便农矿产品出口和进口商品的运输。(2)横贯沿海地区(或几乎与海岸线平行);连接东、西两条(通向内陆地区的纵向)铁路构成铁路网。(3)气候特点:(纬度低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需要防范的问题:中暑;晒伤;食物中毒;毒虫叮咬;野生动物侵袭;疫病;瘴气等。(4)钢铁、机械、机车制造、电子通信、管线、建材等与铁路建设和列车制造有关的部门。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阿尔卑斯山地貌复杂地势险峻将广袤山区与苏黎世、米兰、都灵等文化、经济中心相隔离。最初圣哥达地区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每年大约有120万辆重型卡车从圣哥达山区乡村呼啸而过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瑞士决定兴建世界最长最深的铁路隧道——圣哥达隧道。隧道施工人员前后累计有数千人耗资超过100亿美元整个工程共挖掘出巨量的土石。2016年6月1日隧道正式通车。           图a      图b 圣哥达隧道剖面图(1)简述“最初”公路运输成为圣哥达地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原因。(2)说出大量重型卡车呼啸而过对圣哥达山区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3)分析促使瑞士决定耗费巨资兴建圣哥达隧道的原因。(4)提出合理的措施处理隧道工程挖出的大量土石。[解析] 第(1)题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两个关键的地方首先是“最初”这个信息需要考生结合所在时期特征去考虑;其次考虑公路这个关键信息找出公路运输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的优点即可。第(2)题交通运输对环境的破坏主要考虑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个方面。注意本题所给关键词“大量”“重型”“呼啸而过进而可以得出该地公路运输具有运输总量大和卡车吨位大、速度快等特征。由此可以分析其造成的环境破坏。第(3)题本题考查交通建设的原因一般是社会经济因素为主导即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方式、运能等有了新的需要或者说原有的交通运输方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第(4)题对于各类经济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其处理方式一般考虑“3R”原则即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对于土石来说主要考虑再使用方向可以考虑作为建筑材料等使用。[答案] (1)圣哥达地区位于山区,地表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修建交通线路对技术和资金要求高;公路建设成本低,技术要求低,适应性强;最初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比较落后。(2)破坏道路;造成噪声污染;汽车尾气造成大气污染危害当地珍稀动植物;容易造成交通拥堵。(3)阿尔卑斯山将瑞士北部与南部地区隔开交通需求量大;原有交通方式不能满足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求;充足的资金和技术为隧道建设提供了保障。(4)作为混凝土、水泥生产的原料用于隧道建设;用于铺填铁道、填湖造岛等。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