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版新一线高考文科数学(北师大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7章第5节 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版新一线高考文科数学(北师大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7章第5节 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第1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文科数学(北师大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7章第5节 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第2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文科数学(北师大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7章第5节 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第3页
    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版新一线高考文科数学(北师大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7章第5节 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展开

    
    第五节 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考纲传真] 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1.多面体的表(侧)面积
    因为多面体的各个面都是平面,所以多面体的侧面积就是所有侧面的面积之和,表面积是侧面积与底面面积之和.
    2.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展开图及侧面积公式

    圆柱
    圆锥
    圆台
    侧面展开图 



    侧面积公式 
    S圆柱侧=2πrl
    S圆锥侧=πrl
    S圆台侧=π(r1+r2)l
    3.柱、锥、台和球的表面积和体积
    名称
    几何体   
    表面积
    体积
    柱体(棱柱和圆柱)
    S表面积=S侧+2S底
    V=Sh
    锥体(棱锥和圆锥)
    S表面积=S侧+S底
    V=Sh
    台体(棱台和圆台)
    S表面积=S侧+S上+S下
    V=(S上+S下+)h

    S=4πR2
    V=πR3

    1.正四面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棱长为a的正四面体,其表面积为a2,体积为a3.
    2.几个与球有关的切、接常用结论
    (1)正方体的棱长为a,球的半径为R,
    ①若球为正方体的外接球,则2R=a;
    ②若球为正方体的内切球,则2R=a;
    ③若球与正方体的各棱相切,则2R=a.
    (2)若长方体的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分别为a,b,c,外接球的半径为R,则2R=.
    (3)正四面体的外接球与内切球的半径之比为3∶1,棱长为a的正四面体,其内切球半径R内=a,外接球半径R外=a.
    [基础自测]
    1.(思考辨析)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锥体的体积等于底面面积与高之积. (  )
    (2)球的体积之比等于半径比的平方. (  )
    (3)台体的体积可转化为两个锥体的体积之差. (  )
    (4)已知球O的半径为R,其内接正方体的边长为a,则R=a. (  )
    [答案] (1)× (2)× (3)√ (4)√
    2.(教材改编)已知圆锥的表面积等于12π cm2,其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半圆,则底面圆的半径为(  )
    A.1 cm   B.2 cm   C.3 cm   D. cm
    B [S表=πr2+πrl=πr2+πr·2r=3πr2=12π,∴r2=4,
    ∴r=2(cm).]
    3.圆柱的底面直径与高都等于球的直径,则球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比V球∶V柱为(  )
    A.1∶2 B.2∶3 C.3∶4 D.1∶3
    B [设球的半径为R.则==.]
    4.(教材改编)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6 B.3 C.2 D.3
    B [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直三棱柱,其底面为左视图,该左视图是底边为2,高为的三角形,主视图的长为三棱柱的高,故h=3,所以几何体的体积V=S·h=×3=3.]
    5.如图,将一个长方体用过相邻三条棱的中点的平面截出一个棱锥,则该棱锥的体积与剩下的几何体体积的比为________.

    1∶47 [设长方体的相邻三条棱长分
    别为a,b,c,它截出棱锥的体积为V1=××a×b×c=abc,剩下的几何体的体积V2=abc-abc=abc,所以V1∶V2=1∶47.]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
    【例1】 (1)若某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

    A.48+π  B.48-π  C.48+2π  D.48-2π

    (2)(2018·全国卷Ⅰ)已知圆柱的上、下底面的中心分别为O1,O2,过直线O1O2的平面截该圆柱所得的截面是面积为8的正方形,则该圆柱的表面积为(  )
    A.12π B.12π C.8π D.10π
    (1)A (2)B [(1)该几何体是正四棱柱挖去了一个半球,正四棱柱的底面是正方形(边长为2),高为5,半球的半径是1,那么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S=2×2×2+2×4×5-π×12+2π×12=48+π,故选A.
    (2)因为过直线O1O2的平面截该圆柱所得的截面是面积为8的正方形,所以圆柱的高为2,底面圆的直径为2,所以该圆柱的表面积为2×π×()2+2π××2=12π.]
    [规律方法] 空间几何体表面积的求法
    (1)表面积是各个面的面积之和,求多面体的表面积,只需将它们沿着棱剪开展成平面图形,利用求平面图形面积的方法求多面体的表面积.求旋转体的表面积,可以从旋转体的形成过程及其几何特征入手,将其展开后求表面积,但要搞清它们的底面半径、母线长与对应侧面展开图中的边长关系.
    (2)求不规则几何体的表面积时,通常将所给几何体分割成基本的柱、锥、台体,先求出这些基本的柱、锥、台体的表面积,再通过求和或作差,求出几何体的表面积.
    (1)一个四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四面体的表面积是(  )

    A.1+
    B.1+2
    C.2+
    D.2
    (2)(2016·全国卷Ⅲ)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多面体的表面积为(  )

    A.18+36
    B.54+18
    C.90
    D.81

    (1)C (2)B [(1)由题意知题中的几何图形就是如图所示的四面体,其中AB=AD=CB=CD=,BD=2,且平面ABD⊥平面CBD.所以△ABD与△CB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而△ABC与△CAD都是边长是的等边三角形.所以表面积是×××2+×()2×2=2+,故选C.
    (2)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底面为正方形的斜四棱柱,其中有两个侧面为矩形,另两个侧面为平行四边形,则表面积为(3×3+3×6+3×3)×2=54+18.故选B.]


    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考法1 公式法求体积
    【例2】 (1)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该几何体的体积(单位:cm3)是(  )

    A.+1
    B.+3
    C.+1
    D.+3
    (2)(2018·江苏高考)如图所示,正方体的棱长为2,以其所有面的中心为顶点的多面体的体积为________.

    (1)A (2) [(1)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由底面半径为1,高为3的半个圆锥和三棱锥S ­ABC组成的,

    如图,三棱锥的高为3,底面△ABC中,AB=2,OC=1,AB⊥OC.故其体积V=××π×12×3+××2×1×3=+1.故选A.
    (2)正方体的棱长为2,以其所有面的中心为顶点的多面体是正八面体,其中正八面体的所有棱长都是,则该正八面体的体积为×()2×1×2=.]
    ►考法2 割补法求体积

    【例3】 (1)(2017·全国卷Ⅱ)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该几何体由一平面将一圆柱截去一部分后所得,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90π
    B.63π
    C.42π
    D.36π
    (2)如图所示,在多面体ABCDEF中,已知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ADE,△BCF均为正三角形,EF∥AB,EF=2,则该多面体的体积为(  )

    A. B. C. D.
    (1)B (2)A [(1)法一:(割补法)如图所示,由几何体的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圆柱被截去上面虚线部分所得.

    将圆柱补全,并将圆柱体从点A处水平分成上下两部分.由图可知,该几何体的体积等于下部分圆柱的体积加上上部分圆柱体积的,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V=π×32×4+π×32×6×=63π.
    故选B.
    法二:(估值法)由题意,知V圆柱<V几何体<V圆柱.又V圆柱=π×32×10=90π,∴45π<V几何体<90π.观察选项可知只有63π符合.故选B.
    (2)法一:如图所示,分别过A,B作EF的垂线,垂足分别为G,H,连接DG,CH,则原几何体分割为两个三棱锥和一个直三棱柱,因为三棱锥高为,直三棱柱高为1,AG==,取AD的中点M,则MG=,

    所以S△AGD=×1×=,
    所以V=×1+2×××=.

    法二:如图所示,取EF的中点P,则原几何体分割为两个三棱锥和一个四棱锥,易知三棱锥P­AED和三棱锥P­BCF都是棱长为1的正四面体,四棱锥P­ABCD为棱长为1的正四棱锥.所以V=×12×+2×××=.]
    ►考法3 等积法求体积
    【例4】 如图所示,已知三棱柱ABC­A1B1C1的所有棱长均为1,且AA1⊥底面ABC,则三棱锥B1­ABC1的体积为(  )

    A. B.
    C. D.
    A [三棱锥B1­ABC1的体积等于三棱锥A­B1BC1的体积,三棱锥A­B1BC1的高为,底面积为,故其体积为××=.]
    [规律方法] 求空间几何体的体积的常用方法
    (1)公式法:对于规则几何体的体积问题,可以直接利用公式进行求解.
    (2)割补法:把不规则的图形分割成规则的图形,然后进行体积计算;或者把不规则的几何体补成规则的几何体,不熟悉的几何体补成熟悉的几何体,便于计算其体积.
    (3)等体积法:一个几何体无论怎样转化,其体积总是不变的.如果一个几何体的底面面积和高较难求解时,我们可以采用等体积法进行求解.等体积法也称等积转化或等积变形,它是通过选择合适的底面来求几何体体积的一种方法,多用来解决有关锥体的体积,特别是三棱锥的体积.
    (1)(2019·洛阳模拟)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2    B.1 C.    D.
    (2)(2018·天津高考)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则四棱锥A1­BB1D1D的体积为________.

    (1)C (2) [(1)几何体如图,由三视图得底面为对角线为2的正方形,高为1,所以体积为××2×1×2×1=,故选C.

    (2)法一:连接A1C1交B1D1于点E(图略),则A1E⊥B1D1,A1E⊥BB1,则A1E⊥平面BB1D1D,所以A1E为四棱锥A1­BB1D1D的高,且A1E=,矩形BB1D1D的长和宽分别为,1,故VA1­BB1D1D=×1××=.
    法二:连接BD1(图略),则四棱锥A1­BB1D1D分成两个三棱锥B­A1DD1与B­A1B1D1,VA1­BB1D1D=VB­A1DD1+VB­A1B1D1=××1×1×1+××1×1×1=.]


    球与空间几何体的切、接问题

    ►考法1 外接球
    【例5】 (1)(2017·全国卷Ⅲ)已知圆柱的高为1,它的两个底面的圆周在直径为2的同一个球的球面上,则该圆柱的体积为(  )
    A.π    B.    C.    D.

    (2)(2018·全国卷Ⅲ)设A,B,C,D是同一个半径为4的球的球面上四点,△ABC为等边三角形且其面积为9,则三棱锥D­ABC体积的最大值为(  )
    A.12 B.18 C.24 D.54
    (1)B (2)B [(1)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球的半径为R,且R=1,由圆柱两个底面的圆周在同一个球的球面上可知,r,R及圆柱的高的一半构成直角三角形.
    ∴r==.
    ∴圆柱的体积为V=πr2h=π×1=.
    故选B.
    (2)如图,E是AC中点,M是△ABC的重心,O为球心,连接BE,OM,OD,BO.因为S△ABC=AB2=9,所以AB=6,BM=BE==2.易知OM⊥平面ABC,所以在Rt△OBM中,OM==2,所以当D,O,M三点共线且DM=OD+OM时,三棱锥D­ABC的体积取得最大值,且最大值Vmax=S△ABC×(4+OM)=×9×6=18.故选B.
    ]
    ►考法2 内切球
    【例6】 (1)(2017·江苏高考)如图,在圆柱O1O2内有一个球O,该球与圆柱的上、下底面及母线均相切,记圆柱O1O2的体积为V1,球O的体积为V2,则的值是________.

    (2)已知棱长为a的正四面体,则此正四面体的表面积S1与其内切球的表面积S2的比值为________.
    (1) (2) [(1)设球O的半径为R,
    ∵球O与圆柱O1O2的上、下底面及母线均相切,
    ∴圆柱O1O2的高为2R,底面半径为R.
    ∴==.
    (2)正四面体的表面积为S1=4××a2=a2,其内切球半径r为正四面体高的,即r=×a=a,因此内切球表面积为S2=4πr2=,则==.]
    [规律方法] 空间几何体与球接、切问题的求解方法
    (1)求解球与棱柱、棱锥的接、切问题时,一般过球心及接、切点作截面,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与圆的接、切问题,再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寻找几何中元素间的关系求解.
    (2)若球面上四点P,A,B,C构成的三条线段PA,PB,PC两两互相垂直,且PA=a,PB=b,PC=c,一般把有关元素“补形”成为一个球内接长方体,利用4R2=a2+b2+c2求解.
    (1)一块石材表示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将该石材切削、打磨、加工成球,则能得到的最大球的半径等于(  )

    A.1    B.2    C.3    D.4
    (2)正四棱锥P­ABCD的侧棱和底面边长都等于2,则它的外接球的表面积是(  )
    A.16π B.12π C.8π D.4π

    (1)B (2)A [(1)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直三棱柱,底面为直角三角形,高为12,如图所示,其中AC=6,BC=8,∠ACB=90°,则AB=10.要使该石材加工成的球的半径最大,只需球与直三棱柱的三个侧面都相切,则半径r等于直角三角形ABC的内切圆半径,即r==2,故能得到的最大球的半径为2,故选B.
    (2)设正四棱锥的外接球半径为R,顶点P在底面上的射影为O(图略),因为OA=AC===2,所以PO===2.又OA=OB=OC=OD=2,由此可知R=2,于是S球=4πR2=16π.]

    1.(2016·全国卷Ⅱ)如图是由圆柱与圆锥组合而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

    A.20π  B.24π
    C.28π D.32π
    C [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由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组成的组合体,上面是一个圆锥,圆锥的高是2,底面半径是2,因此其母线长为4,下面圆柱的高是4,底面半径是2,因此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S=π×22+2π×2×4+π×2×4=28π,故选C.]
    2.(2015·全国卷Ⅰ)《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委米依垣内角,下周八尺,高五尺.问:积及为米几何?”其意思为:“在屋内墙角处堆放米(如图,米堆为一个圆锥的四分之一),米堆底部的弧长为8尺,米堆的高为5尺,问米堆的体积和堆放的米各为多少?”已知1斛米的体积约为1.62立方尺,圆周率约为3,估算出堆放的米约有(  )

    A.14斛
    B.22斛
    C.36斛
    D.66斛
    B [设米堆的底面半径为r尺,
    则r=8,所以r=,
    所以米堆的体积为V=×π·r2·5=××5≈(立方尺).
    故堆放的米约有÷1.62≈22(斛).故选B.]

    3.(2018·全国卷Ⅰ)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2,AC1与平面BB1C1C所成的角为30°,则该长方体的体积为(  )
    A.8 B.6
    C.8 D.8

    C [连接BC1,AC1,AC.因为AB⊥平面BB1C1C,所以∠AC1B=30°,AB⊥BC1,所以△ABC1为直角三角形.又AB=2,所以BC1=2.又B1C1=2,所以BB1==2,故该长方体的体积V=2×2×2=8.]

    4.(2017·全国卷Ⅱ)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2,1,其顶点都在球O的球面上,则球O的表面积为________.
    14π [∵长方体的顶点都在球O的球面上,
    ∴长方体的体对角线的长度就是其外接球的直径.
    设球的半径为R,则2R==.
    ∴球O的表面积为S=4πR2=4π×=14π.]

    (四) 立体几何中的高考热点问题
    [命题解读] 1.立体几何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几乎每年都考查一个解答题,两个选择或填空题,客观题主要考查空间概念,三视图及简单计算;解答题主要采用“论证与计算”相结合的模式,即利用定义、公理、定理证明空间线线、线面、面面平行或垂直,并与几何体的性质相结合考查几何体的计算.
    2.重在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论证能力及数学运算能力.考查的热点是以几何体为载体的垂直、平行的证明、平面图形的折叠、探索开放性问题等;同时考查转化化归思想与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线面位置关系与体积计算

    以空间几何体为载体,考查空间平行与垂直关系是高考的热点内容,并常与几何体的体积计算交汇命题,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计算与数学推理论证能力,同时突出转化与化归思想方法的考查,试题难度中等.
    【例1】 (本小题满分12分)(2019·哈尔滨模拟)如图,四边形ABCD为菱形,G为AC与BD的交点,BE⊥平面ABCD.

    (1)证明:平面AEC⊥平面BED;
    (2)若∠ABC=120°,AE⊥EC,三棱锥E­ACD的体积为,求该三棱锥的侧面积.
    [信息提取] 看到四边形ABCD为菱形,想到对角线垂直;
    看到三棱锥的体积,想到利用体积列方程求边长.
    [规范解答] (1)证明:因为四边形ABCD为菱形,所以AC⊥BD.
    因为BE⊥平面ABCD,AC平面ABCD,所以AC⊥BE. 2分
    因为BD∩BE=B,故AC⊥平面BED.
    又AC平面AEC,
    所以平面AEC⊥平面BED. 4分
    (2)设AB=x,在菱形ABCD中,由∠ABC=120°,可得AG=GC=x,GB=GD=.
    因为AE⊥EC,所以在Rt△AEC中,可得EG=x. 6分
    由BE⊥平面ABCD,知△EBG为直角三角形,可得BE=x.
    由已知得,三棱锥E­ACD的体积V三棱锥E­ACD=×·AC·GD·BE=x3=,故x=2. 9分
    从而可得AE=EC=ED=.
    所以△EAC的面积为3,△EAD的面积与△ECD的面积均为.
    故三棱锥E­ACD的侧面积为3+2. 12分
    [易错与防范] 易错误区:1.在第(1)问中,易忽视条件BD∩BE=B.AC平面AEC等条件,推理不严谨,导致扣分.
    2.在第(2)问中,需要计算的量较多,易计算失误,或漏算,导致结果错误.
    防范措施:1.在书写证明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判定定理的条件写,防止扣分.
    2.在计算过程中,应牢记计算公式,逐步计算,做到不重不漏.
    [通性通法] 空间几何体体积的求法
    (1)若所给定的几何体是柱体、锥体或台体等规则几何体,则可直接利用公式进行求解.其中,等积转换法多用来求三棱锥的体积.
    (2)若所给定的几何体是不规则几何体,则将不规则的几何体通过分割或补形转化为规则几何体,再利用公式求解.
    (3)若以三视图的形式给出几何体,则应先根据三视图得到几何体的直观图,然后根据条件求解.
    如图,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AD∥BC,AB=AD=AC=3,PA=BC=4,M为线段AD上一点,AM=2MD,N为PC的中点.

    (1)证明:MN∥平面PAB;
    (2)求四面体N­BCM的体积.
    [解] (1)证明:由已知得AM=AD=2.

    取BP的中点T,连接AT,TN,由N为PC中点知TN∥BC,TN=BC=2.
    又AD∥BC,故TNAM,四边形AMNT为平行四边形,于是MN∥AT.
    因为AT平面PAB,MN平面PAB,所以MN∥平面PAB.
    (2)因为PA⊥平面ABCD,N为PC的中点,所以点N到平面ABCD的距离为PA.取BC的中点E,连接AE.由AB=AC=3得AE⊥BC,AE==.
    由AM∥BC得点M到BC的距离为,故S△BCM=×4×=2.
    所以四面体N­BCM的体积VN­BCM=×S△BCM×=.


    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几何体的高)

    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几何体的高)涉及到空间几何体的体积和线面垂直关系,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一个重要方向,重点考查学生的转化思想和运算求解能力.
    【例2】 (2019·开封模拟)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菱形,且∠DAB=60°,PA=PD,M为CD的中点,平面PAD⊥平面ABCD.

    (1)求证:BD⊥PM;
    (2)若∠APD=90°,PA=,求点A到平面PBM的距离.
    [解] (1)证明:取AD中点E,连接PE,EM,AC,

    ∵底面ABCD是菱形,
    ∴BD⊥AC,
    ∵E,M分别是AD,DC的中点,
    ∴EM∥AC,∴EM⊥BD.
    ∵PA=PD,∴PE⊥AD,
    ∵平面PAD⊥平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AD,
    ∴PE⊥平面ABCD,∴PE⊥BD,
    ∵EM∩PE=E,∴BD⊥平面PEM,
    ∵PM平面PEM,∴BD⊥PM.
    (2)连接AM,BE,∵PA=PD=,∠APD=90°,∠DAB=60°,∴AD=AB=BD=2,PE=1,EM=AC=,
    ∴PM=PB==2.
    在等边三角形DBC中,BM=,
    ∴S△PBM=,S△ABM=×2×=.设三棱锥A ­PBM的高为h,则由等体积可得·h=××1,
    ∴h=,
    ∴点A到平面PBM的距离为.
    [规律方法] 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几何体的高)的两种方法
    (1)等积法:利用同一个三棱锥变换顶点及底面的位置,其体积相等的方法求解.
    (2)定义法:其步骤为:一作、二证、三求.如何作出点到面的距离是关键,一般的方法是利用辅助面法,所作的辅助面,一是要经过该点,二是要与所求点到面的距离的面垂直,这样在辅助面内过该点作交线的垂线,点到垂足的距离即为点到面的距离.
    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PA⊥平面ABCD,E为PD的中点.

    (1)证明:PB∥平面AEC;
    (2)设AP=1,AD=,三棱锥P­ABD的体积V=,求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
    [解] (1)证明:设BD与AC的交点为O,连接EO.

    因为四边形ABCD为矩形,所以O为BD的中点.
    又E为PD的中点,所以EO∥PB.
    因为EO平面AEC,PB平面AEC,所以PB∥平面AEC.
    (2)三棱锥P­ABD的体积V=PA·AB·AD=AB,由V=,可得AB=.由题设知BC⊥AB,BC⊥PA,所以BC⊥平面PAB,在平面PAB内作AH⊥PB交PB于点H,则BC⊥AH,故AH⊥平面PBC.又AH===.所以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为.


    线面位置关系中的存在性问题

    是否存在某点或某参数,使得某种线、面位置关系成立问题,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常以解答题中最后一问的形式出现,一般有三种类型:(1)条件追溯型.(2)存在探索型.(3)方法类比探索型.
    【例3】 (2018·秦皇岛模拟)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侧面PAD⊥底面ABCD,且E,F分别为PC,BD的中点.

    (1)求证:EF∥平面PAD;
    (2)在线段CD上是否存在一点G,使得平面EFG⊥平面PDC?若存在,请说明其位置,并加以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1)证明:如图所示,连接AC,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且点F为对角线BD的中点.

    所以对角线AC经过点F.
    又在△PAC中,点E为PC的中点,
    所以EF为△PAC的中位线,
    所以EF∥PA.
    又PA平面PAD,EF平面PAD,
    所以EF∥平面PAD.
    (2)存在满足要求的点G.
    在线段CD上存在一点G为CD的中点,使得平面EFG⊥平面PDC.
    因为底面ABCD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
    所以CD⊥AD.
    又侧面PAD⊥底面ABCD,CD平面ABCD,侧面PAD∩平面ABCD=AD,
    所以CD⊥平面PAD.
    又EF∥平面PAD,所以CD⊥EF.
    取CD中点G,连接FG,EG.
    因为F为BD中点,
    所以FG∥AD.
    又CD⊥AD,所以FG⊥CD,
    又FG∩EF=F,
    所以CD⊥平面EFG,
    又CD平面PDC,
    所以平面EFG⊥平面PDC.
    [规律方法] 1.在立体几何的平行关系问题中,“中点”是经常使用的一个特殊点,通过找“中点”,连“中点”,即可出现平行线,而线线平行是平行关系的根本.
    2.第(2)问是探索开放性问题,采用了先猜后证,即先观察与尝试给出条件再加以证明,对于命题结论的探索,常从条件出发,探索出要求的结论是什么,对于探索结论是否存在,求解时常假设结论存在,再寻找与条件相容或者矛盾的结论.
    (2019·长沙模拟)如图,四棱锥S­ABCD的底面是正方形,每条侧棱的长都是底面边长的倍,P为侧棱SD上的点.

    (1)求证:AC⊥SD;
    (2)若SD⊥平面PAC,则侧棱SC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得BE∥平面PAC?若存在,求SE∶EC;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证明] (1)连接BD,设AC交BD于点O,连接SO,由题意得四棱锥S­ABCD是正四棱锥,所以SO⊥AC.
    在正方形ABCD中,AC⊥BD,又SO∩BD=O,所以AC⊥平面SBD.
    因为SD平面SBD,所以AC⊥SD.

    (2)在棱SC上存在一点E,使得BE∥平面PAC.
    连接OP.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则SC=SD=a.
    由SD⊥平面PAC得SD⊥PC,易求得PD=.
    故可在SP上取一点N,使得PN=PD.
    过点N作PC的平行线与SC交于点E,连接BE,BN,
    在△BDN中,易得BN∥PO.
    又因为NE∥PC,NE平面BNE,BN平面BNE,BN∩NE=N,PO平面PAC,PC平面PAC,PO∩PC=P,
    所以平面BEN∥平面PAC,所以BE∥平面PAC.
    因为SN∶NP=2∶1,所以SE∶EC=2∶1.
    [大题增分专训]
    1.(2019·济南模拟)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等腰梯形,AD∥BC,AB=BC=AD,E,F分别为线段AD,PB的中点.

    (1)证明:PD∥平面CEF;
    (2)若PE⊥平面ABCD,PE=AB=2,求三棱锥P­DEF的体积.
    [解] (1)证明:连接BE,BD,BD交CE于点O,连接OF(图略).
    ∵E为线段AD的中点,AD∥BC,BC=AD=ED,
    ∴BCED,
    ∴四边形BCDE为平行四边形,
    ∴O为BD的中点,又F是BP的中点,∴OF∥PD.
    又OF平面CEF,PD平面CEF,∴PD∥平面CEF.
    (2)由(1)知,BE=CD.
    ∵四边形ABCD为等腰梯形,AB=BC=AD,
    ∴AB=AE=BE,∴三角形ABE是等边三角形,
    ∴∠DAB=,
    过B作BH⊥AD于点H(图略),则BH=.
    ∵PE⊥平面ABCD,PE平面PAD,∴平面PAD⊥平面ABCD,
    又平面PAD∩平面ABCD=AD,BH⊥AD,BH平面ABCD,∴BH⊥平面PAD,∴点B到平面PAD的距离为BH=.
    又F为线段PB的中点,∴点F到平面PAD的距离h等于点B到平面PAD的距离的一半,即h=,又S△PDE=PE·DE=2,
    ∴V三棱锥P­DEF=S△PDE×h=×2×=.
    2.(2019·石家庄模拟)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底面ABCD为正方形,且PA⊥底面ABCD,过AB的平面ABFE与侧面PCD的交线为EF,且满足S△PEF:S四边形CDEF=1∶3.

    (1)证明:PB∥平面ACE;
    (2)当PA=2AD=2时,求点F到平面ACE的距离.
    [解] (1)证明:由题知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AB∥CD,∵CD平面PCD,AB平面PCD,∴AB∥平面PCD.

    又AB平面ABFE,平面ABFE∩平面PCD=EF,
    ∴EF∥AB,∴EF∥CD.
    由S△PEF∶S四边形CDEF=1∶3知E,F分别为PD,PC的中点.
    如图,连接BD交AC于点G,则G为BD的中点,
    连接EG,则EG∥PB.
    又EG平面ACE,PB平面ACE,
    ∴PB∥平面ACE.
    (2)∵PA=2,AD=AB=1,∴AC=,AE=PD=,∵PA⊥平面ABCD,∴CD⊥PA,又CD⊥AD,AD∩PA=A,∴CD⊥平面PAD,∴CD⊥PD.
    在Rt△CDE中,CE==.
    在△ACE中,由余弦定理知
    cos∠AEC==,∴sin∠AEC=,∴S△ACE=·AE·CE·sin∠AEC= .
    设点F到平面ACE的距离为h,连接AF,
    则VF­ACE=××h=h.
    ∵DG⊥AC,DG⊥PA,AC∩PA=A,∴DG⊥平面PAC.
    ∵E为PD的中点,∴点E到平面ACF的距离为DG=.
    又F为PC的中点,∴S△ACF=S△ACP=,
    ∴VE­ACF=××=.
    由VF­ACE=VE­ACF,得h=,得h=,
    ∴点F到平面ACE的距离为.
    3.已知在四棱锥P­ABCD中,平面PAB⊥平面ABCD,四边形ABCD为矩形,E为线段AD上靠近点A的三等分点,O为AB的中点,且PA=PB,AB=AD.

    (1)求证:EC⊥PE.
    (2)PB上是否存在一点F,使得OF∥平面PEC?若存在,试确定点F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1)证明:连接PO,EO,CO.
    ∵平面PAB⊥平面ABCD,PA=PB,O为AB的中点,

    ∴PO⊥平面ABCD,∵CE平面ABCD,∴PO⊥CE.
    设AD=3,∵四边形ABCD为矩形,∴CD=AB=2,BC=3,
    ∴AE=AD=1,
    ∴ED=2,EC===2,OE===,OC===,
    ∴OE2+EC2=OC2,∴OE⊥EC.
    又PO∩OE=O,∴EC⊥平面POE,
    又PE平面POE,∴EC⊥PE.
    (2)PB上存在一点F,使得OF∥平面PEC,且F为PB的三等分点(靠近点B).证明如下:
    取BC的三等分点M(靠近点C),连接AM,易知AEMC,∴四边形AECM为平行四边形,∴AM∥EC.
    取BM的中点N,连接ON,∴ON∥AM,∴ON∥EC.
    ∵N为BM的中点,∴N为BC的三等分点(靠近点B).
    ∵F为PB的三等分点(靠近点B),连接OF,NF,∴NF∥PC,
    又ON∩NF=N,EC∩PC=C,∴平面ONF∥平面PEC,
    ∴OF∥平面PEC.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