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21届高考物理人教版一轮创新教学案:第59讲 原子与原子核
展开
第59讲 原子与原子核
基础命题点一 原子的核式结构和氢原子光谱
1.电子的发现: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
2.原子的核式结构
(1)1909~1911年,英籍物理学家卢瑟福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核式结构模型。
(2)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偏转的角度甚至大于90°,也就是说它们几乎被“撞了回来”。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中带正电部分的体积很小,但几乎占有全部质量,电子在正电体的外面运动。
3.氢原子光谱
(1)光谱: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各种颜色的光按波长展开,获得光的波长(频率)和强度分布的记录,即光谱。
(2)光谱分类
(3)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巴耳末系是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的谱线,其波长公式=R(-)(n=3,4,5,…,R是里德伯常量,R=1.10×107 m-1)。
(4)光谱分析:利用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可以用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且灵敏度很高。在发现和鉴别化学元素上有着重大的意义。
4.原子的核式结构与经典理论的矛盾: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很好地解释了α粒子散射实验。但是,经典物理学既无法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又无法解释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
1.[教材母题] (人教版选修3-5 P53·T3)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的模型是怎样的?他提出这种模型的依据是什么?
[变式子题] (多选)关于原子核式结构理论说法正确的是( )
A.是通过发现电子现象得出来的
B.原子的中心有个核,叫做原子核
C.原子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
D.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旋转
答案 BD
解析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在α粒子的散射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的,A错误;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中心一个很小的范围,称为原子核,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绕核旋转,B、D正确,C错误。
2.(2019·福建三明高三5月质检)如图,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图中实线表示α粒子的运动轨迹,假定金原子核位置固定,a、b、c为某条轨迹上的三个点,其中a、c两点距金原子核的距离相等( )
A.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理论
B.大多数α粒子击中金箔后几乎沿原方向返回
C.α粒子经过a、c两点时动能相等
D.从a经过b运动到c的过程中α粒子的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 C
解析 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论,A错误;大多数α粒子击中金箔后几乎不改变方向而沿原方向前进,B错误;因a、c两点距离金原子核的距离相等,可知电势能相等,则α粒子经过a、c两点时动能相等,C正确;从a经过b运动到c的过程中,电场力对α粒子先做负功,后做正功,可知α粒子的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D错误。
3.如图甲所示是a、b、c、d四种元素的线状谱,图乙是某矿物的线状谱,通过光谱分析可以了解该矿物中缺乏的是________元素。
答案 b、d
解析 将a、b、c、d四种元素的线状谱与乙图对照,可知矿物中缺少b、d元素。
基础命题点二 玻尔理论
1.玻尔理论
(1)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能量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
(2)跃迁:当电子从能量较高的定态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定态轨道时,会放出能量为hν的光子,这个光子的能量由前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m-En。(h是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
(3)轨道: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在不同的圆周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也是不连续的。
2.几个概念
(1)能级:在玻尔理论中,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这些量子化的能量值,叫做能级。
(2)基态:原子能量最低的状态。原子处于基态时最稳定。
(3)激发态:在原子能量状态中除基态之外的其他状态。原子处于激发态时不稳定。
(4)量子数:原子的状态是不连续的,用于表示原子状态的正整数叫做量子数。
3.氢原子的能级公式
En=E1(n=1,2,3…),其中E1为基态能量,其数值为E1=-13.6 eV。
能级图如图所示:
4.两类能级跃迁
(1)自发跃迁:高能级→低能级,释放能量,发出光子。
发出光子的能量hν=E高-E低。
(2)受激跃迁:低能级→高能级,吸收能量。条件有:
①光照(吸收光子):光子的能量必须恰等于能级差,即hν=E高-E低。
②实物粒子碰撞或电场能转化:只要提供的能量大于或等于跃迁到高能级所需要的能量即可。
5.电离:光子、实物粒子或电场能等提供的能量大于等于电离能时可使原子自基态或某个激发态跃迁到量子数为无穷大的能量状态,此时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
6.谱线条数的确定方法
(1)一个处于n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可能发出的光谱线条数最多为n-1。
(2)一群处于n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可能发出的光谱线条数的两种求解方法:
①用数学中的组合知识求解:N=C=。
②利用能级图求解:在氢原子能级图中将氢原子跃迁的各种可能情况一一画出,然后相加。
1.(2019·湖南长沙模拟)以下关于玻尔原子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是任意的
B.电子在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时,稳定地产生电磁辐射
C.电子从量子数为2的能级跃迁到量子数为3的能级时要辐射光子
D.不同频率的光照射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时,只有某些频率的光可以被氢原子吸收
答案 D
解析 氢原子的轨道是不连续的,故A错误;电子在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时,不会产生电磁辐射,只有跃迁时才会产生电磁辐射,故B错误;电子从量子数为2的能级跃迁到量子数为3的能级时要吸收光子,故C错误;根据频率条件,不同频率的光照射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时,只有某些频率的光可以被氢原子吸收,故D正确。
2.[教材母题] (人教版选修3-5 P63·T3)如果大量氢原子处在n=3的能级,会辐射出几种频率的光?其中波长最短的光是在哪两个能级之间跃迁时发出的?
[变式子题]
(2019·四川南充三诊)如图所示为玻尔理论的氢原子能级图,用某单色光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后,发现氢原子最多能发出6种频率的光子,则该单色光光子的能量为( )
A.13.06 eV B.12.75 eV
C.12.09 eV D.10.2 eV
答案 B
解析 根据被某单色光照射的一群氢原子最多能发出6种频率的光子,再由=6,可知氢原子处于n=4能级,使氢原子自基态跃迁至n=4的激发态需要的能量为:ΔE=E4-E1=[-0.85-(-13.60)] eV=12.75 eV,故A、C、D错误,B正确。
3.按照玻尔原子理论,氢原子中的电子从离原子核较近的轨道跃迁到离原子核较远的轨道,要________(填“释放”或“吸收”)能量。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1(E1<0),电子的质量为m,则基态氢原子的电离能为________,基态氢原子中的电子吸收一频率为ν的光子后被电离,电离后电子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
答案 吸收 -E1
解析 氢原子中的电子从离原子核较近的轨道跃迁到离原子核较远的轨道,原子能量增大,则需要吸收能量。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1(E1<0),则基态氢原子的电离能为-E1;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hν=(0-E1)+mv2,解得电离后电子的速度大小为:
v= 。
基础命题点三 原子核及其衰变
一、原子核的组成
1.天然放射现象
(1)天然放射现象
放射性元素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首先由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放出的射线有α射线、β射线、γ射线3种。
(2)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与防护
①放射性同位素:有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两类,放射性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
②应用:工业测厚、放射治疗、做示踪原子等。
③防护:防止放射性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组织的伤害。
2.三种射线的比较
名称
构成
符号
电荷量
质量
电离
能力
穿透
能力
α射线
氦核
He
2e
4 u
最强
较差
β射线
电子
e
-e
u
较弱
较强
γ射线
光子
γ
0
0
最弱
最强
3.原子核的组成
(1)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2)基本关系
①核电荷数(Z)=质子数=元素的原子序数=中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②质量数(A)=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
(3)X元素的原子核的符号为X,其中A表示质量数,Z表示核电荷数。
二、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1.原子核的衰变
(1)定义:原子核放出α粒子或,变成另一种原子核的变化称为原子核的衰变。
(2)规律: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
(3)分类
①α衰变:X→Y+He,例:U→Th+He,每经过一次α衰变,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
②β衰变:X→Y+e,例:Th→Pa+e,每经过一次β衰变,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1。
(4)实质
α衰变:2个质子和2个中子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从原子核中抛出来,即2H+2n→He。
β衰变:核内的1个中子转化成1个质子和1个电子,电子发射到核外,即n→H+e。
γ辐射:α衰变、β衰变产生的新核处于较高能级,不稳定,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γ光子。
(5)确定衰变次数的方法
因为β衰变对质量数无影响,所以先由质量数的改变确定α衰变的次数,然后再根据衰变规律确定β衰变的次数。
2.半衰期
(1)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
(2)影响因素: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核内部自身的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没有关系。
1.如图所示,放射性元素镭衰变过程中释放出α、β、γ三种射线,分别进入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表示γ射线,③表示α射线
B.②表示β射线,③表示α射线
C.④表示α射线,⑤表示γ射线
D.⑤表示β射线,⑥表示α射线
答案 C
解析 γ射线为电磁波,不带电,在电场、磁场中均不偏转,故②和⑤表示γ射线;α射线中的α粒子为氦原子核,带正电,在匀强电场中,沿电场方向偏转,故③表示α射线,由左手定则可知在匀强磁场中α射线向左偏,故④表示α射线;β射线带负电,同理可以分析①和⑥表示β射线,C正确,A、B、D错误。
2.(2019·福建厦门质检)(多选)静止的Bi原子核在磁场中发生衰变后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大、小圆半径分别为R1、R2。则下列关于此核衰变方程和两圆轨迹半径比值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Bi→Tl+He B.Bi→Po+e
C.R1∶R2=84∶1 D.R1∶R2=207∶4
答案 BC
解析 由左手定则可知此核衰变为β衰变,故A错误,B正确;由qvB=m可知R=,由动量守恒定律知,衰变后两粒子的动量mv大小相同,所以R1∶R2=q2∶q1=84∶1,故C正确,D错误。
3.[教材母题] (人教版选修3-5 P73·T4)U(铀核)衰变为Rn(氡核)要经过几次α衰变,几次β衰变?
[变式子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天然放射现象,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B.一个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该氢原子吸收光子,能量增加
C.铀(U)经过多次α、β衰变形成稳定的铅(Pb)的过程中,有6个中子转变成质子
D.机场、车站等地进行安全检查时,能轻而易举地窥见箱内物品,利用了γ射线较强的穿透能力
答案 C
解析 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的依据是α粒子散射实验,A错误;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要放出光子,能量减小,B错误;分析可得U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形成了稳定的Pb,而β衰变的本质就是中子转变成质子时释放出电子的过程,故C正确;机场、车站等地进行安全检查,利用的是X射线的穿透本领,D错误。
4.(多选)地球的年龄到底有多大,科学家利用天然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通过对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石中铀和铅含量的测定,推算出该岩石中含有的铀是岩石形成初期时(岩石形成初期时不含铅)的一半。铀238衰变后形成铅206,铀238的相对含量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图中N为铀238的原子数,N0为铀和铅的原子总数,由此可以判断出( )
A.铀238的半衰期为90亿年
B.地球的年龄大致为45亿年
C.被测定的古老岩石样品在90亿年时的铀、铅原子数之比约为1∶4
D.被测定的古老岩石样品在90亿年时的铀、铅原子数之比约为1∶3
答案 BD
解析 由题意、半衰期的含义及铀238的相对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图象可知:铀238的半衰期和地球的年龄大致为45亿年,被测定的古老岩石样品在90亿年时铀原子数占总原子数的,由此可推得铀、铅原子数之比约为1∶3。B、D正确,A、C错误。
基础命题点四 核能和核反应
一、核力和核能
1.核力
(1)定义:原子核内部核子间特有的相互作用力。
(2)核力的特点
①是强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
②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在1.5×10-15 m之内;
③每个核子只跟邻近的核子发生核力作用。
2.结合能
原子核是核子凭借核力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要将它们分开,需要吸收能量,这些能量就是原子核的结合能。
3.比结合能
(1)定义:原子核的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称做比结合能,也叫平均结合能。
(2)特点:不同原子核的比结合能不同,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4.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物体的能量和它的质量一一对应,即:E=mc2。
5.质量亏损
(1)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之和,这个现象叫做质量亏损。质量亏损表明,的确存在原子核的结合能。
(2)由质量亏损可求出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ΔE=Δmc2。
(3)碳原子质量的叫做原子质量单位,用u表示,表达原子核的质量时经常用u做单位,1 u相当于931.5 MeV。
二、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
1.重核裂变
(1)定义:质量数较大的原子核受到高能粒子的轰击而分裂成几个质量数较小的原子核的过程。
(2)特点
①裂变过程中释放出巨大能量。
②裂变的同时能够释放出2~3(或更多)个中子。
③裂变的产物不是唯一的。对于铀核裂变有二分裂、三分裂和四分裂形式,但三分裂和四分裂概率比较小。
(3)典型的裂变反应方程
U+n―→Kr+Ba+3n。
(4)链式反应:由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使裂变反应一代接一代继续下去的过程。
(5)临界体积和临界质量:裂变物质能够发生链式反应的最小体积及其相应的质量。
(6)裂变的应用:原子弹、核反应堆。
(7)反应堆构造:核燃料、慢化剂、镉棒、防护层。
2.轻核聚变
(1)定义:两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的反应过程。轻核聚变反应必须在高温下进行,因此又叫热核反应。
(2)特点
①产能效率高;②燃料的储量丰富;③安全、清洁。
(3)典型的聚变反应方程
H+H―→He+n+17.6 MeV。
三、核反应
1.核过程的四种类型
类型
可控性
核反应方程典例
衰变
α衰变
自发
U→Th+He
β衰变
自发
Th→Pa+e
人工转变
人工
控制
N+He→O+H
(卢瑟福发现质子)
He+Be→C+n
(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Al+He→P+n
(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及正电子)
P→Si+e
重核裂变
比较容易
进行人工
控制
U+n→Ba+Kr+3n
U+n→Xe+Sr+10n
轻核聚变
很难控制
H+H→He+n
2.核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规范
(1)熟记常见基本粒子的符号,是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的基础。如质子(H)、中子(n)、α粒子(He)、β粒子(e)、正电子(e)、氘核(H)、氚核(H)等。
(2)掌握核反应遵守的规律,是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或判断某个核反应方程式是否正确的依据。由于核反应不可逆,所以书写核反应方程式时用“→”表示反应方向。
(3)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注意:质量数守恒不是质量守恒,核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释放,反应前后质量会变化,一般质量会亏损。
1.(2018·天津高考)国家大科学工程——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于2017年8月28日首次打靶成功,获得中子束流,可以为诸多领域的研究和工业应用提供先进的研究平台,下列核反应中放出的粒子为中子的是( )
A.N俘获一个α粒子,产生O并放出一个粒子
B.Al俘获一个α粒子,产生P并放出一个粒子
C.B俘获一个质子,产生Be并放出一个粒子
D.Li俘获一个质子,产生He并放出一个粒子
答案 B
解析 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四个核反应方程分别为 N+He→O+H、Al+He→P+n、B+H→Be+He、Li+H→He+He,故只有B项符合题意。
2.(2019·福建省泉州市一模)重核裂变的一个核反应方程为U+n→Xe+Sr+xn,已知U、Xe、Sr的比结合能分别为7.6 MeV、8.4 MeV、8.7 MeV,则( )
A.该核反应方程中x=10
B.U的中子数为92
C.该核反应释放9.5 MeV的能量
D.U的比结合能比Xe小,U比Xe更稳定
答案 A
解析 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10,故A正确;U的质子数为92,质量数为235,所以中子数为143,故B错误;该核反应释放的能量ΔE=(136×8.4+90×8.7-235×7.6) MeV=139.4 MeV,故C错误;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越稳定,故D错误。
3.[教材母题] (人教版选修3-5 P82·T3)碳原子质量的叫做原子质量单位,用u表示。请根据E=mc2证明:1 u相当于931 MeV。
[变式子题] (2017·全国卷Ⅰ)大科学工程“人造太阳”主要是将氘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用来发电。氘核聚变反应方程是:H+H→He+n。已知H的质量为2.0136 u,He的质量为3.0150 u,n的质量为1.0087 u,1 u=931 MeV/c2。氘核聚变反应中释放的核能约为( )
A.3.7 MeV B.3.3 MeV
C.2.7 MeV D.0.93 MeV
答案 B
解析 在核反应方程H+H→He+n中,反应前物质的质量m1=2×2.0136 u=4.0272 u,反应后物质的质量m2=3.0150 u+1.0087 u=4.0237 u,质量亏损Δm=m1-m2=0.0035 u。则氘核聚变释放的核能为E=931×0.0035 MeV≈3.3 MeV,选项B正确。
4.(2016·全国卷Ⅱ)在下列描述核过程的方程中,属于α衰变的是________,属于β衰变的是________,属于裂变的是________,属于聚变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C→N+e
B.P→S+e
C.U→Th+He
D.N+He→O+H
E.U+n→Xe+Sr+2n
F.H+H→He+n
答案 C AB E F
解析 放射性元素自发地放出α粒子(即氦核He)的衰变属于α衰变,C符合;放射性元素自发地放出β粒子的衰变属于β衰变,A、B符合;重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几个中等质量原子核的现象为核裂变,E符合;轻原子核聚合成较重原子核的反应为核聚变,F符合;其中D为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课时作业
1.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其原因是( )
A.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B.正电荷在原子中是均匀分布的
C.原子中存在着带负电的电子
D.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
答案 A
解析 α粒子和电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它们接近时就有库仑引力作用,但由于电子的质量只有α粒子质量的,α粒子与电子碰撞就像一颗子弹与一个灰尘碰撞一样,α粒子的质量大,其运动方向几乎不改变。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说明三点:一是原子内有一质量很大的粒子存在;二是这一粒子带有正电荷;三是这一粒子的体积很小,故A正确。
2.(多选)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离原子核较远的轨道跃迁到离原子核较近的轨道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外电子受力变小
B.原子的能量减少
C.氢原子要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
D.氢原子要放出一定频率的光子
答案 BD
解析 根据F=k得,核外电子的轨道半径减小时,核外电子受力变大,故A错误;核外电子由离原子核较远的轨道跃迁到较近轨道,原子能量减少,故B正确;因为原子能量减少,所以氢原子放出一定频率的光子,故C错误,D正确。
3.如图是氢原子的能级图。一个氢原子从n=4的能级向低能级跃迁,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该氢原子最多可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B.该氢原子跃迁到基态时需要吸收12.75 eV的能量
C.该氢原子只有吸收0.85 eV的光子时才能电离
D.该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向外辐射的光子的能量是特定值
答案 D
解析 单个处于n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辐射出n-1条不同频率的光子,故该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A错误;该氢原子跃迁到基态时需要释放-0.85 eV-(-13.6 eV)=12.75 eV的能量,B错误;只要吸收的光子的能量不小于0.85 eV,该氢原子就能电离,C错误;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向外辐射的光子的能量等于两级能的能量差,此能量差为一特定值,D正确。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β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B.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具有枣糕式结构
C.氢原子核外电子轨道半径越大,其能量越低
D.原子从a能级状态跃迁到b能级状态时发射波长为λ1的光子;原子从b能级状态跃迁到c能级状态时吸收波长为λ2的光子,已知λ1>λ2,那么原子从a能级跃迁到c能级状态时将要吸收波长为的光子
答案 D
解析 β衰变是原子核中的中子转化为质子同时产生电子的过程,但电子不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故A错误;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B错误;氢原子核外电子轨道半径越大,其能量越高,C错误;原子从a能级状态跃迁到b能级状态时发射波长为λ1的光子,原子从b能级状态跃迁到c能级状态时吸收波长为λ2的光子,已知λ1>λ2,根据玻尔理论得a→b:Ea-Eb=h,b→c:Ec-Eb=h,a→c:Ec-Ea=h,联立以上三式得,λ=>0,即吸收波长为的光子,D正确。
5.(多选)以下是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若干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发生一次β衰变,该原子外层就失去一个电子
B.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但原子的能量增大
C.核衰变中,γ光子是衰变后转变的新核辐射的
D.比结合能小的原子核结合成或分解成比结合能大的原子核时一定吸收核能
答案 AD
解析 β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电子释放出来,不是来自核外电子,故A错误;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但原子的能量增大,B正确;核衰变中,衰变后转变的新核不稳定,放出能量才能变得稳定,能量以γ光子的形式放出,C正确;比结合能小的原子核结合成或分解成比结合能大的原子核时会出现质量亏损,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得知,一定释放核能,故D错误。本题选说法不正确的,故选A、D。
6.(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
B.Th衰变成Pb要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C.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
D.升高放射性物质的温度,不可缩短其半衰期
答案 BD
解析 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但并不能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A错误;据α衰变、β衰变的实质可知Th→Pb+nHe+me,得n=6,m=4,故B正确;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是由原子核中的中子转变形成的,C错误;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只由其本身决定,与外界环境无关,D正确。
7.核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在现代社会中已不可缺少,我国在完善核电安全基础上将加大核电站建设规模,核泄漏中的钚(Pu)是一种具有放射性的超铀元素,它可破坏细胞基因,提高罹患癌症的风险。已知钚的一种同位素Pu的半衰期为24100年,其衰变方程为Pu→X+He+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X原子核中含有92个中子
B.100个Pu经过24100年后一定还剩余50个
C.由于衰变时释放巨大能量,根据E=mc2,衰变过程总质量增加
D.衰变发出的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光子,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
答案 D
解析 根据核反应方程遵循的规律,X原子核中含有92个质子,235个核子,143个中子,A错误;半衰期是对大量原子核衰变的统计规律,100个Pu经过24100年后不一定还剩余50个,B错误;由于衰变时释放巨大能量,衰变过程总质量减少,C错误;衰变发出的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光子,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D正确。
8.“超导托卡马克”(英名称:EAST,俗称“人造太阳”)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可控热核反应实验装置。设该实验反应前氘核(H)的质量为m1,氚核(H)的质量为m2,反应后氦核(He)的质量为m3,中子(n)的质量为m4,光速为c。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这种装置中发生的核反应方程式是H+H→He+n
B.由核反应过程质量守恒可知m1+m2=m3+m4
C.核反应放出的能量等于(m1+m2-m3-m4)c2
D.这种装置与我国大亚湾核电站所使用核装置的核反应原理不相同
答案 B
解析 可控热核反应装置中发生的核反应方程式是H+H→He+n,故A正确;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守恒,但质量不守恒,核反应过程中存在质量亏损,因此m1+m2≠m3+m4,故B错误;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Δm=m1+m2-m3-m4,释放的核能ΔE=Δmc2=(m1+m2-m3-m4)c2,故C正确;这种装置的核反应是核聚变,我国大亚湾核电站所使用核装置的核反应是核裂变,它们的核反应原理不相同,故D正确。
9.用速度大小为v的中子轰击静止的锂核Li,发生核反应后生成氚核和α粒子,生成的氚核速度方向与中子的速度方向相反,氚核与α粒子的速度之比为7∶8,中子的质量为m,质子的质量可近似看做m,光速为c。
(1)写出核反应方程;
(2)求氚核和α粒子的速度大小;
(3)若核反应过程中放出的核能全部转化为α粒子和氚核的动能,求出质量亏损。
答案 (1)n+Li→H+He (2)
(3)
解析 (1)根据质量数守恒与电荷数守恒,则核反应方程为:n+Li→H+He。
(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nv=-mHv1+mHev2
由题意得:v1∶v2=7∶8,
又mn=m,mH=3m,mHe=4m
解得:v1=,v2=。
(3)氚核和α粒子的动能之和为:
Ek=·3mv+·4mv=mv2
释放的核能为:
ΔE=Ek-Ekn=mv2-mv2=mv2
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ΔE=Δmc2得,质量亏损为
Δm==。
10.(2019·天津高考)(多选)我国核聚变反应研究大科学装置“人造太阳”2018年获得重大突破,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首次达到1亿摄氏度,为人类开发利用核聚变能源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下列关于聚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核聚变比核裂变更为安全、清洁
B.任何两个原子核都可以发生聚变
C.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总质量较聚变前增加
D.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核子的比结合能增加
答案 AD
解析 核聚变没有放射性污染,比核裂变更为安全、清洁,A正确;只有原子序数较小的“轻”核才能发生聚变,B错误;两个轻核聚变成质量较大的原子核,核子的比结合能增加,总质量减小,C错误,D正确。
11.(2019·沈阳郊联体高三一模)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原子、原子核的认识,下列有关原子、原子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的结构
B.天然放射现象表明原子核内部结构中有电子单独存在
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8个原子核中有4个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
D.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和从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前者跃迁辐射出的光子波长比后者的短
答案 D
解析 放射性现象的发现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的结构,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A错误;天然放射现象能放出β射线,即电子流,但是这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放出的电子,并不表明原子核内部结构中有电子单独存在,B错误;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衰变的统计规律,对少数原子核不适用,C错误;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和从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前者跃迁的能级差大于后者,辐射光子的频率大于后者,即辐射出的光子波长比后者的短,D正确。
12.(2019·全国卷Ⅱ)太阳内部核反应的主要模式之一是质子—质子循环,循环的结果可表示为
4H→He+2e+2ν
已知H和He的质量分别为mp=1.0078 u和mα=4.0026 u,1 u=931 MeV/c2,c为光速。在4个H转变成1个He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约为( )
A.8 MeV B.16 MeV
C.26 MeV D.52 MeV
答案 C
解析 因电子的质量远小于质子的质量,计算中可忽略不计。质量亏损Δm=4mp-mα,由质能方程得ΔE=Δmc2=(4×1.0078-4.0026)×931 MeV≈26.6 MeV,C正确。
13.(2019·全国卷Ⅰ)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光子能量在1.63 eV~3.10 eV的光为可见光。要使处于基态(n=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 )
A.12.09 eV
B.10.20 eV
C.1.89 eV
D.1.51 eV
答案 A
解析 可见光光子的能量范围为1.63 eV~3.10 eV,则氢原子能级差应该在此范围内,可简单推算如下:2、1能级差为10.20 eV,此值大于可见光光子的能量;3、2能级差为1.89 eV,此值属于可见光光子的能量,符合题意。氢原子处于基态,要使氢原子达到第3能级,需提供的能量为-1.51 eV-(-13.60 eV)=12.09 eV,此值也是提供给氢原子的最少能量,A正确。
14.(2019·湖南衡阳二模)在匀强磁场中,一个原来静止的原子核,由于衰变放射出某种粒子,结果得到一张两个相切圆1和2的径迹照片如图所示,已知两个相切圆半径分别r1、r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可能发生α衰变,也可能发生β衰变
B.径迹2可能是衰变后新核的径迹
C.若衰变方程是U→Th+He,则衰变后新核和射出的粒子的动能之比为117∶2
D.若衰变方程是U→Th+He,则r1∶r2=1∶45
答案 D
解析 原子核衰变过程系统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衰变生成的两粒子的动量方向相反,速度方向相反,由左手定则可知,若生成的两粒子电性相反则在磁场中的轨迹为内切圆,若电性相同则在磁场中的轨迹为外切圆,所以原子核发生α衰变,故A错误;核反应过程系统动量守恒,原子核原来静止,初动量为零,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原子核衰变生成的两核动量p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qvB=m,解得:r==,由于p、B相同,则粒子电荷量q越大,轨道半径越小,由于新核的电荷量大,所以新核的轨道半径小于α粒子的轨道半径,所以径迹2为α粒子的运动轨迹,故B错误;若衰变方程是U→Th+He,由于动能与动量的关系为Ek=,p大小相同,所以新核和射出粒子的动能之比等于质量的反比,即为2∶117,故C错误;由B项分析知,r1∶r2=2∶90=1∶45,故D正确。
15.(2019·江苏高考)100年前,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打出了质子。后来,人们用α粒子轰击Ni核也打出了质子:He+Ni→Cu+H+X;该反应中的X是________(选填“电子”“正电子”或“中子”)。此后,对原子核反应的持续研究为核能利用提供了可能。目前人类获得核能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选填“核衰变”“核裂变”或“核聚变”)。
答案 中子 核裂变
解析 设X的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由质量数守恒得A=4+60-62-1=1,由电荷数守恒得Z=2+28-29-1=0,则知X是中子;目前人类获得核能的主要方式是重核的裂变。
第59讲 原子与原子核
基础命题点一 原子的核式结构和氢原子光谱
1.电子的发现: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
2.原子的核式结构
(1)1909~1911年,英籍物理学家卢瑟福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核式结构模型。
(2)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偏转的角度甚至大于90°,也就是说它们几乎被“撞了回来”。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中带正电部分的体积很小,但几乎占有全部质量,电子在正电体的外面运动。
3.氢原子光谱
(1)光谱: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各种颜色的光按波长展开,获得光的波长(频率)和强度分布的记录,即光谱。
(2)光谱分类
(3)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巴耳末系是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的谱线,其波长公式=R(-)(n=3,4,5,…,R是里德伯常量,R=1.10×107 m-1)。
(4)光谱分析:利用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可以用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且灵敏度很高。在发现和鉴别化学元素上有着重大的意义。
4.原子的核式结构与经典理论的矛盾: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很好地解释了α粒子散射实验。但是,经典物理学既无法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又无法解释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
1.[教材母题] (人教版选修3-5 P53·T3)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的模型是怎样的?他提出这种模型的依据是什么?
[变式子题] (多选)关于原子核式结构理论说法正确的是( )
A.是通过发现电子现象得出来的
B.原子的中心有个核,叫做原子核
C.原子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
D.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旋转
答案 BD
解析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在α粒子的散射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的,A错误;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中心一个很小的范围,称为原子核,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绕核旋转,B、D正确,C错误。
2.(2019·福建三明高三5月质检)如图,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图中实线表示α粒子的运动轨迹,假定金原子核位置固定,a、b、c为某条轨迹上的三个点,其中a、c两点距金原子核的距离相等( )
A.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理论
B.大多数α粒子击中金箔后几乎沿原方向返回
C.α粒子经过a、c两点时动能相等
D.从a经过b运动到c的过程中α粒子的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 C
解析 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论,A错误;大多数α粒子击中金箔后几乎不改变方向而沿原方向前进,B错误;因a、c两点距离金原子核的距离相等,可知电势能相等,则α粒子经过a、c两点时动能相等,C正确;从a经过b运动到c的过程中,电场力对α粒子先做负功,后做正功,可知α粒子的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D错误。
3.如图甲所示是a、b、c、d四种元素的线状谱,图乙是某矿物的线状谱,通过光谱分析可以了解该矿物中缺乏的是________元素。
答案 b、d
解析 将a、b、c、d四种元素的线状谱与乙图对照,可知矿物中缺少b、d元素。
基础命题点二 玻尔理论
1.玻尔理论
(1)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能量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
(2)跃迁:当电子从能量较高的定态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定态轨道时,会放出能量为hν的光子,这个光子的能量由前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m-En。(h是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
(3)轨道: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在不同的圆周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也是不连续的。
2.几个概念
(1)能级:在玻尔理论中,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这些量子化的能量值,叫做能级。
(2)基态:原子能量最低的状态。原子处于基态时最稳定。
(3)激发态:在原子能量状态中除基态之外的其他状态。原子处于激发态时不稳定。
(4)量子数:原子的状态是不连续的,用于表示原子状态的正整数叫做量子数。
3.氢原子的能级公式
En=E1(n=1,2,3…),其中E1为基态能量,其数值为E1=-13.6 eV。
能级图如图所示:
4.两类能级跃迁
(1)自发跃迁:高能级→低能级,释放能量,发出光子。
发出光子的能量hν=E高-E低。
(2)受激跃迁:低能级→高能级,吸收能量。条件有:
①光照(吸收光子):光子的能量必须恰等于能级差,即hν=E高-E低。
②实物粒子碰撞或电场能转化:只要提供的能量大于或等于跃迁到高能级所需要的能量即可。
5.电离:光子、实物粒子或电场能等提供的能量大于等于电离能时可使原子自基态或某个激发态跃迁到量子数为无穷大的能量状态,此时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
6.谱线条数的确定方法
(1)一个处于n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可能发出的光谱线条数最多为n-1。
(2)一群处于n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可能发出的光谱线条数的两种求解方法:
①用数学中的组合知识求解:N=C=。
②利用能级图求解:在氢原子能级图中将氢原子跃迁的各种可能情况一一画出,然后相加。
1.(2019·湖南长沙模拟)以下关于玻尔原子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是任意的
B.电子在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时,稳定地产生电磁辐射
C.电子从量子数为2的能级跃迁到量子数为3的能级时要辐射光子
D.不同频率的光照射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时,只有某些频率的光可以被氢原子吸收
答案 D
解析 氢原子的轨道是不连续的,故A错误;电子在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时,不会产生电磁辐射,只有跃迁时才会产生电磁辐射,故B错误;电子从量子数为2的能级跃迁到量子数为3的能级时要吸收光子,故C错误;根据频率条件,不同频率的光照射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时,只有某些频率的光可以被氢原子吸收,故D正确。
2.[教材母题] (人教版选修3-5 P63·T3)如果大量氢原子处在n=3的能级,会辐射出几种频率的光?其中波长最短的光是在哪两个能级之间跃迁时发出的?
[变式子题]
(2019·四川南充三诊)如图所示为玻尔理论的氢原子能级图,用某单色光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后,发现氢原子最多能发出6种频率的光子,则该单色光光子的能量为( )
A.13.06 eV B.12.75 eV
C.12.09 eV D.10.2 eV
答案 B
解析 根据被某单色光照射的一群氢原子最多能发出6种频率的光子,再由=6,可知氢原子处于n=4能级,使氢原子自基态跃迁至n=4的激发态需要的能量为:ΔE=E4-E1=[-0.85-(-13.60)] eV=12.75 eV,故A、C、D错误,B正确。
3.按照玻尔原子理论,氢原子中的电子从离原子核较近的轨道跃迁到离原子核较远的轨道,要________(填“释放”或“吸收”)能量。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1(E1<0),电子的质量为m,则基态氢原子的电离能为________,基态氢原子中的电子吸收一频率为ν的光子后被电离,电离后电子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
答案 吸收 -E1
解析 氢原子中的电子从离原子核较近的轨道跃迁到离原子核较远的轨道,原子能量增大,则需要吸收能量。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1(E1<0),则基态氢原子的电离能为-E1;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hν=(0-E1)+mv2,解得电离后电子的速度大小为:
v= 。
基础命题点三 原子核及其衰变
一、原子核的组成
1.天然放射现象
(1)天然放射现象
放射性元素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首先由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放出的射线有α射线、β射线、γ射线3种。
(2)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与防护
①放射性同位素:有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两类,放射性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
②应用:工业测厚、放射治疗、做示踪原子等。
③防护:防止放射性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组织的伤害。
2.三种射线的比较
名称
构成
符号
电荷量
质量
电离
能力
穿透
能力
α射线
氦核
He
2e
4 u
最强
较差
β射线
电子
e
-e
u
较弱
较强
γ射线
光子
γ
0
0
最弱
最强
3.原子核的组成
(1)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2)基本关系
①核电荷数(Z)=质子数=元素的原子序数=中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②质量数(A)=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
(3)X元素的原子核的符号为X,其中A表示质量数,Z表示核电荷数。
二、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1.原子核的衰变
(1)定义:原子核放出α粒子或,变成另一种原子核的变化称为原子核的衰变。
(2)规律: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
(3)分类
①α衰变:X→Y+He,例:U→Th+He,每经过一次α衰变,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
②β衰变:X→Y+e,例:Th→Pa+e,每经过一次β衰变,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1。
(4)实质
α衰变:2个质子和2个中子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从原子核中抛出来,即2H+2n→He。
β衰变:核内的1个中子转化成1个质子和1个电子,电子发射到核外,即n→H+e。
γ辐射:α衰变、β衰变产生的新核处于较高能级,不稳定,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γ光子。
(5)确定衰变次数的方法
因为β衰变对质量数无影响,所以先由质量数的改变确定α衰变的次数,然后再根据衰变规律确定β衰变的次数。
2.半衰期
(1)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
(2)影响因素: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核内部自身的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没有关系。
1.如图所示,放射性元素镭衰变过程中释放出α、β、γ三种射线,分别进入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表示γ射线,③表示α射线
B.②表示β射线,③表示α射线
C.④表示α射线,⑤表示γ射线
D.⑤表示β射线,⑥表示α射线
答案 C
解析 γ射线为电磁波,不带电,在电场、磁场中均不偏转,故②和⑤表示γ射线;α射线中的α粒子为氦原子核,带正电,在匀强电场中,沿电场方向偏转,故③表示α射线,由左手定则可知在匀强磁场中α射线向左偏,故④表示α射线;β射线带负电,同理可以分析①和⑥表示β射线,C正确,A、B、D错误。
2.(2019·福建厦门质检)(多选)静止的Bi原子核在磁场中发生衰变后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大、小圆半径分别为R1、R2。则下列关于此核衰变方程和两圆轨迹半径比值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Bi→Tl+He B.Bi→Po+e
C.R1∶R2=84∶1 D.R1∶R2=207∶4
答案 BC
解析 由左手定则可知此核衰变为β衰变,故A错误,B正确;由qvB=m可知R=,由动量守恒定律知,衰变后两粒子的动量mv大小相同,所以R1∶R2=q2∶q1=84∶1,故C正确,D错误。
3.[教材母题] (人教版选修3-5 P73·T4)U(铀核)衰变为Rn(氡核)要经过几次α衰变,几次β衰变?
[变式子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天然放射现象,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B.一个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该氢原子吸收光子,能量增加
C.铀(U)经过多次α、β衰变形成稳定的铅(Pb)的过程中,有6个中子转变成质子
D.机场、车站等地进行安全检查时,能轻而易举地窥见箱内物品,利用了γ射线较强的穿透能力
答案 C
解析 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的依据是α粒子散射实验,A错误;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要放出光子,能量减小,B错误;分析可得U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形成了稳定的Pb,而β衰变的本质就是中子转变成质子时释放出电子的过程,故C正确;机场、车站等地进行安全检查,利用的是X射线的穿透本领,D错误。
4.(多选)地球的年龄到底有多大,科学家利用天然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通过对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石中铀和铅含量的测定,推算出该岩石中含有的铀是岩石形成初期时(岩石形成初期时不含铅)的一半。铀238衰变后形成铅206,铀238的相对含量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图中N为铀238的原子数,N0为铀和铅的原子总数,由此可以判断出( )
A.铀238的半衰期为90亿年
B.地球的年龄大致为45亿年
C.被测定的古老岩石样品在90亿年时的铀、铅原子数之比约为1∶4
D.被测定的古老岩石样品在90亿年时的铀、铅原子数之比约为1∶3
答案 BD
解析 由题意、半衰期的含义及铀238的相对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图象可知:铀238的半衰期和地球的年龄大致为45亿年,被测定的古老岩石样品在90亿年时铀原子数占总原子数的,由此可推得铀、铅原子数之比约为1∶3。B、D正确,A、C错误。
基础命题点四 核能和核反应
一、核力和核能
1.核力
(1)定义:原子核内部核子间特有的相互作用力。
(2)核力的特点
①是强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
②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在1.5×10-15 m之内;
③每个核子只跟邻近的核子发生核力作用。
2.结合能
原子核是核子凭借核力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要将它们分开,需要吸收能量,这些能量就是原子核的结合能。
3.比结合能
(1)定义:原子核的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称做比结合能,也叫平均结合能。
(2)特点:不同原子核的比结合能不同,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4.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物体的能量和它的质量一一对应,即:E=mc2。
5.质量亏损
(1)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之和,这个现象叫做质量亏损。质量亏损表明,的确存在原子核的结合能。
(2)由质量亏损可求出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ΔE=Δmc2。
(3)碳原子质量的叫做原子质量单位,用u表示,表达原子核的质量时经常用u做单位,1 u相当于931.5 MeV。
二、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
1.重核裂变
(1)定义:质量数较大的原子核受到高能粒子的轰击而分裂成几个质量数较小的原子核的过程。
(2)特点
①裂变过程中释放出巨大能量。
②裂变的同时能够释放出2~3(或更多)个中子。
③裂变的产物不是唯一的。对于铀核裂变有二分裂、三分裂和四分裂形式,但三分裂和四分裂概率比较小。
(3)典型的裂变反应方程
U+n―→Kr+Ba+3n。
(4)链式反应:由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使裂变反应一代接一代继续下去的过程。
(5)临界体积和临界质量:裂变物质能够发生链式反应的最小体积及其相应的质量。
(6)裂变的应用:原子弹、核反应堆。
(7)反应堆构造:核燃料、慢化剂、镉棒、防护层。
2.轻核聚变
(1)定义:两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的反应过程。轻核聚变反应必须在高温下进行,因此又叫热核反应。
(2)特点
①产能效率高;②燃料的储量丰富;③安全、清洁。
(3)典型的聚变反应方程
H+H―→He+n+17.6 MeV。
三、核反应
1.核过程的四种类型
类型
可控性
核反应方程典例
衰变
α衰变
自发
U→Th+He
β衰变
自发
Th→Pa+e
人工转变
人工
控制
N+He→O+H
(卢瑟福发现质子)
He+Be→C+n
(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Al+He→P+n
(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及正电子)
P→Si+e
重核裂变
比较容易
进行人工
控制
U+n→Ba+Kr+3n
U+n→Xe+Sr+10n
轻核聚变
很难控制
H+H→He+n
2.核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规范
(1)熟记常见基本粒子的符号,是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的基础。如质子(H)、中子(n)、α粒子(He)、β粒子(e)、正电子(e)、氘核(H)、氚核(H)等。
(2)掌握核反应遵守的规律,是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或判断某个核反应方程式是否正确的依据。由于核反应不可逆,所以书写核反应方程式时用“→”表示反应方向。
(3)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注意:质量数守恒不是质量守恒,核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释放,反应前后质量会变化,一般质量会亏损。
1.(2018·天津高考)国家大科学工程——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于2017年8月28日首次打靶成功,获得中子束流,可以为诸多领域的研究和工业应用提供先进的研究平台,下列核反应中放出的粒子为中子的是( )
A.N俘获一个α粒子,产生O并放出一个粒子
B.Al俘获一个α粒子,产生P并放出一个粒子
C.B俘获一个质子,产生Be并放出一个粒子
D.Li俘获一个质子,产生He并放出一个粒子
答案 B
解析 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四个核反应方程分别为 N+He→O+H、Al+He→P+n、B+H→Be+He、Li+H→He+He,故只有B项符合题意。
2.(2019·福建省泉州市一模)重核裂变的一个核反应方程为U+n→Xe+Sr+xn,已知U、Xe、Sr的比结合能分别为7.6 MeV、8.4 MeV、8.7 MeV,则( )
A.该核反应方程中x=10
B.U的中子数为92
C.该核反应释放9.5 MeV的能量
D.U的比结合能比Xe小,U比Xe更稳定
答案 A
解析 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10,故A正确;U的质子数为92,质量数为235,所以中子数为143,故B错误;该核反应释放的能量ΔE=(136×8.4+90×8.7-235×7.6) MeV=139.4 MeV,故C错误;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越稳定,故D错误。
3.[教材母题] (人教版选修3-5 P82·T3)碳原子质量的叫做原子质量单位,用u表示。请根据E=mc2证明:1 u相当于931 MeV。
[变式子题] (2017·全国卷Ⅰ)大科学工程“人造太阳”主要是将氘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用来发电。氘核聚变反应方程是:H+H→He+n。已知H的质量为2.0136 u,He的质量为3.0150 u,n的质量为1.0087 u,1 u=931 MeV/c2。氘核聚变反应中释放的核能约为( )
A.3.7 MeV B.3.3 MeV
C.2.7 MeV D.0.93 MeV
答案 B
解析 在核反应方程H+H→He+n中,反应前物质的质量m1=2×2.0136 u=4.0272 u,反应后物质的质量m2=3.0150 u+1.0087 u=4.0237 u,质量亏损Δm=m1-m2=0.0035 u。则氘核聚变释放的核能为E=931×0.0035 MeV≈3.3 MeV,选项B正确。
4.(2016·全国卷Ⅱ)在下列描述核过程的方程中,属于α衰变的是________,属于β衰变的是________,属于裂变的是________,属于聚变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C→N+e
B.P→S+e
C.U→Th+He
D.N+He→O+H
E.U+n→Xe+Sr+2n
F.H+H→He+n
答案 C AB E F
解析 放射性元素自发地放出α粒子(即氦核He)的衰变属于α衰变,C符合;放射性元素自发地放出β粒子的衰变属于β衰变,A、B符合;重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几个中等质量原子核的现象为核裂变,E符合;轻原子核聚合成较重原子核的反应为核聚变,F符合;其中D为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课时作业
1.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其原因是( )
A.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B.正电荷在原子中是均匀分布的
C.原子中存在着带负电的电子
D.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
答案 A
解析 α粒子和电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它们接近时就有库仑引力作用,但由于电子的质量只有α粒子质量的,α粒子与电子碰撞就像一颗子弹与一个灰尘碰撞一样,α粒子的质量大,其运动方向几乎不改变。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说明三点:一是原子内有一质量很大的粒子存在;二是这一粒子带有正电荷;三是这一粒子的体积很小,故A正确。
2.(多选)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离原子核较远的轨道跃迁到离原子核较近的轨道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外电子受力变小
B.原子的能量减少
C.氢原子要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
D.氢原子要放出一定频率的光子
答案 BD
解析 根据F=k得,核外电子的轨道半径减小时,核外电子受力变大,故A错误;核外电子由离原子核较远的轨道跃迁到较近轨道,原子能量减少,故B正确;因为原子能量减少,所以氢原子放出一定频率的光子,故C错误,D正确。
3.如图是氢原子的能级图。一个氢原子从n=4的能级向低能级跃迁,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该氢原子最多可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B.该氢原子跃迁到基态时需要吸收12.75 eV的能量
C.该氢原子只有吸收0.85 eV的光子时才能电离
D.该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向外辐射的光子的能量是特定值
答案 D
解析 单个处于n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辐射出n-1条不同频率的光子,故该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A错误;该氢原子跃迁到基态时需要释放-0.85 eV-(-13.6 eV)=12.75 eV的能量,B错误;只要吸收的光子的能量不小于0.85 eV,该氢原子就能电离,C错误;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向外辐射的光子的能量等于两级能的能量差,此能量差为一特定值,D正确。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β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B.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具有枣糕式结构
C.氢原子核外电子轨道半径越大,其能量越低
D.原子从a能级状态跃迁到b能级状态时发射波长为λ1的光子;原子从b能级状态跃迁到c能级状态时吸收波长为λ2的光子,已知λ1>λ2,那么原子从a能级跃迁到c能级状态时将要吸收波长为的光子
答案 D
解析 β衰变是原子核中的中子转化为质子同时产生电子的过程,但电子不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故A错误;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B错误;氢原子核外电子轨道半径越大,其能量越高,C错误;原子从a能级状态跃迁到b能级状态时发射波长为λ1的光子,原子从b能级状态跃迁到c能级状态时吸收波长为λ2的光子,已知λ1>λ2,根据玻尔理论得a→b:Ea-Eb=h,b→c:Ec-Eb=h,a→c:Ec-Ea=h,联立以上三式得,λ=>0,即吸收波长为的光子,D正确。
5.(多选)以下是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若干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发生一次β衰变,该原子外层就失去一个电子
B.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但原子的能量增大
C.核衰变中,γ光子是衰变后转变的新核辐射的
D.比结合能小的原子核结合成或分解成比结合能大的原子核时一定吸收核能
答案 AD
解析 β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电子释放出来,不是来自核外电子,故A错误;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但原子的能量增大,B正确;核衰变中,衰变后转变的新核不稳定,放出能量才能变得稳定,能量以γ光子的形式放出,C正确;比结合能小的原子核结合成或分解成比结合能大的原子核时会出现质量亏损,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得知,一定释放核能,故D错误。本题选说法不正确的,故选A、D。
6.(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
B.Th衰变成Pb要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C.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
D.升高放射性物质的温度,不可缩短其半衰期
答案 BD
解析 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但并不能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A错误;据α衰变、β衰变的实质可知Th→Pb+nHe+me,得n=6,m=4,故B正确;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是由原子核中的中子转变形成的,C错误;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只由其本身决定,与外界环境无关,D正确。
7.核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在现代社会中已不可缺少,我国在完善核电安全基础上将加大核电站建设规模,核泄漏中的钚(Pu)是一种具有放射性的超铀元素,它可破坏细胞基因,提高罹患癌症的风险。已知钚的一种同位素Pu的半衰期为24100年,其衰变方程为Pu→X+He+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X原子核中含有92个中子
B.100个Pu经过24100年后一定还剩余50个
C.由于衰变时释放巨大能量,根据E=mc2,衰变过程总质量增加
D.衰变发出的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光子,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
答案 D
解析 根据核反应方程遵循的规律,X原子核中含有92个质子,235个核子,143个中子,A错误;半衰期是对大量原子核衰变的统计规律,100个Pu经过24100年后不一定还剩余50个,B错误;由于衰变时释放巨大能量,衰变过程总质量减少,C错误;衰变发出的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光子,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D正确。
8.“超导托卡马克”(英名称:EAST,俗称“人造太阳”)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可控热核反应实验装置。设该实验反应前氘核(H)的质量为m1,氚核(H)的质量为m2,反应后氦核(He)的质量为m3,中子(n)的质量为m4,光速为c。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这种装置中发生的核反应方程式是H+H→He+n
B.由核反应过程质量守恒可知m1+m2=m3+m4
C.核反应放出的能量等于(m1+m2-m3-m4)c2
D.这种装置与我国大亚湾核电站所使用核装置的核反应原理不相同
答案 B
解析 可控热核反应装置中发生的核反应方程式是H+H→He+n,故A正确;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守恒,但质量不守恒,核反应过程中存在质量亏损,因此m1+m2≠m3+m4,故B错误;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Δm=m1+m2-m3-m4,释放的核能ΔE=Δmc2=(m1+m2-m3-m4)c2,故C正确;这种装置的核反应是核聚变,我国大亚湾核电站所使用核装置的核反应是核裂变,它们的核反应原理不相同,故D正确。
9.用速度大小为v的中子轰击静止的锂核Li,发生核反应后生成氚核和α粒子,生成的氚核速度方向与中子的速度方向相反,氚核与α粒子的速度之比为7∶8,中子的质量为m,质子的质量可近似看做m,光速为c。
(1)写出核反应方程;
(2)求氚核和α粒子的速度大小;
(3)若核反应过程中放出的核能全部转化为α粒子和氚核的动能,求出质量亏损。
答案 (1)n+Li→H+He (2)
(3)
解析 (1)根据质量数守恒与电荷数守恒,则核反应方程为:n+Li→H+He。
(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nv=-mHv1+mHev2
由题意得:v1∶v2=7∶8,
又mn=m,mH=3m,mHe=4m
解得:v1=,v2=。
(3)氚核和α粒子的动能之和为:
Ek=·3mv+·4mv=mv2
释放的核能为:
ΔE=Ek-Ekn=mv2-mv2=mv2
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ΔE=Δmc2得,质量亏损为
Δm==。
10.(2019·天津高考)(多选)我国核聚变反应研究大科学装置“人造太阳”2018年获得重大突破,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首次达到1亿摄氏度,为人类开发利用核聚变能源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下列关于聚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核聚变比核裂变更为安全、清洁
B.任何两个原子核都可以发生聚变
C.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总质量较聚变前增加
D.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核子的比结合能增加
答案 AD
解析 核聚变没有放射性污染,比核裂变更为安全、清洁,A正确;只有原子序数较小的“轻”核才能发生聚变,B错误;两个轻核聚变成质量较大的原子核,核子的比结合能增加,总质量减小,C错误,D正确。
11.(2019·沈阳郊联体高三一模)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原子、原子核的认识,下列有关原子、原子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的结构
B.天然放射现象表明原子核内部结构中有电子单独存在
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8个原子核中有4个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
D.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和从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前者跃迁辐射出的光子波长比后者的短
答案 D
解析 放射性现象的发现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的结构,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A错误;天然放射现象能放出β射线,即电子流,但是这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放出的电子,并不表明原子核内部结构中有电子单独存在,B错误;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衰变的统计规律,对少数原子核不适用,C错误;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和从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前者跃迁的能级差大于后者,辐射光子的频率大于后者,即辐射出的光子波长比后者的短,D正确。
12.(2019·全国卷Ⅱ)太阳内部核反应的主要模式之一是质子—质子循环,循环的结果可表示为
4H→He+2e+2ν
已知H和He的质量分别为mp=1.0078 u和mα=4.0026 u,1 u=931 MeV/c2,c为光速。在4个H转变成1个He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约为( )
A.8 MeV B.16 MeV
C.26 MeV D.52 MeV
答案 C
解析 因电子的质量远小于质子的质量,计算中可忽略不计。质量亏损Δm=4mp-mα,由质能方程得ΔE=Δmc2=(4×1.0078-4.0026)×931 MeV≈26.6 MeV,C正确。
13.(2019·全国卷Ⅰ)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光子能量在1.63 eV~3.10 eV的光为可见光。要使处于基态(n=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 )
A.12.09 eV
B.10.20 eV
C.1.89 eV
D.1.51 eV
答案 A
解析 可见光光子的能量范围为1.63 eV~3.10 eV,则氢原子能级差应该在此范围内,可简单推算如下:2、1能级差为10.20 eV,此值大于可见光光子的能量;3、2能级差为1.89 eV,此值属于可见光光子的能量,符合题意。氢原子处于基态,要使氢原子达到第3能级,需提供的能量为-1.51 eV-(-13.60 eV)=12.09 eV,此值也是提供给氢原子的最少能量,A正确。
14.(2019·湖南衡阳二模)在匀强磁场中,一个原来静止的原子核,由于衰变放射出某种粒子,结果得到一张两个相切圆1和2的径迹照片如图所示,已知两个相切圆半径分别r1、r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可能发生α衰变,也可能发生β衰变
B.径迹2可能是衰变后新核的径迹
C.若衰变方程是U→Th+He,则衰变后新核和射出的粒子的动能之比为117∶2
D.若衰变方程是U→Th+He,则r1∶r2=1∶45
答案 D
解析 原子核衰变过程系统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衰变生成的两粒子的动量方向相反,速度方向相反,由左手定则可知,若生成的两粒子电性相反则在磁场中的轨迹为内切圆,若电性相同则在磁场中的轨迹为外切圆,所以原子核发生α衰变,故A错误;核反应过程系统动量守恒,原子核原来静止,初动量为零,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原子核衰变生成的两核动量p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qvB=m,解得:r==,由于p、B相同,则粒子电荷量q越大,轨道半径越小,由于新核的电荷量大,所以新核的轨道半径小于α粒子的轨道半径,所以径迹2为α粒子的运动轨迹,故B错误;若衰变方程是U→Th+He,由于动能与动量的关系为Ek=,p大小相同,所以新核和射出粒子的动能之比等于质量的反比,即为2∶117,故C错误;由B项分析知,r1∶r2=2∶90=1∶45,故D正确。
15.(2019·江苏高考)100年前,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打出了质子。后来,人们用α粒子轰击Ni核也打出了质子:He+Ni→Cu+H+X;该反应中的X是________(选填“电子”“正电子”或“中子”)。此后,对原子核反应的持续研究为核能利用提供了可能。目前人类获得核能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选填“核衰变”“核裂变”或“核聚变”)。
答案 中子 核裂变
解析 设X的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由质量数守恒得A=4+60-62-1=1,由电荷数守恒得Z=2+28-29-1=0,则知X是中子;目前人类获得核能的主要方式是重核的裂变。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