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初中生物中考第一轮复习学案资料
北师大版生物中考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生物实验
展开生物实验专题类型一:探究实验1.什么是探究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是在不明实验结论的情况下,用已知的实验条件,通过控制实验变量来探究研究对象的未知属性、特征以及其他因素的关系,依据实验现象推测出实验结论的实验方法。2.探究性实验的设计过程(1)提出问题:根据实验目的来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实验目的一般包含在题干信息提出的问题中或作出的假设中。例如实验目的就是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提出问题即就是对实验目的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例如提出的问题是“温度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2)作出假设:作出假设即就是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预判,例如做出的假设是“温度对种子萌发有影响”。(3)设计实验 ①确定变量:通过假设或问题来确定变量,例如在研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这一实验中,变量即为温度。 ②设置对照:根据变量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的目的是使实验结果只受变量的影响,而不受无关条件的影响,一般变量为无的是对照组,添加变量的为实验组,有时维持自然状态的也为 对照组,通过变量改变某一状态的为实验组。例如25℃是对照组,50℃、0℃是实验组。③单一变量原则: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无关变量都保持相同(4)记录数据 取平均值:为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通常取平均值,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 实验样本数量要多,目的是为了避免偶然性。(5)得出结论 推测实验结果,或者根据实验现象(结果)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本题的实验结果是:A、B组种子没有发芽——0℃、50℃;B组种子发芽——25℃,据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种子的萌发 需要适宜的温度。3.教材中出现的探究性实验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测定反应速度、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探究蚂蚁的通讯、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等。4.例题刨析(2017渭南)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以小麦种子为材料,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请你帮他完成这个科学探究过程。(1)提出的问题: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2)作出的假设: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3)制定计划:①材料用具:烧杯、小麦种子、清水、食醋、纱布等。②用_食醋__和清水配制实验用的模拟酸雨,把pH值控制在5.6以下。(4)实施计划①配制模拟酸雨。②取A、B两个培养皿,在底部铺上两层纱布,分别放入等量的小麦种子。A培养皿洒适量模拟酸雨,B培养皿洒 等量 清水,然后同时放置在温度为25 ℃的培养箱中。 ③过几天后,统计发芽率。④预测实验结果:A培养皿中的种子没有发芽,B培养皿中的种子发芽。⑤结论: 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或酸雨能够抑制种子的萌发)。(5)本实验中,培养皿_A__(填字母)为实验组。【解题思路】本题以探究实验的形式考查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1.首先要明确对照实验的内涵。在探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他条件应相同且适宜,这样便于排除其他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第一步:根据实验目的来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实验目的一般包含在题干信息提出的问题中或作出的假设中,本题的实验目的就是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提出问题即就是对实验目的以疑问的形式表达,本题提出的问题是“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作出假设即就是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预判,本题做出的假设是“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 3.第二步:根据作出的假设设置变量。变量就是对照实验中唯一不同的条件因素,变量一般是在关键词“对”前边的名词,该题的变量就是“酸雨”。 在对照实验中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除了实验变量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以避免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第三步:根据变量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的目的是使实验结果只受变量的影响,而不受无关条件的影响,一般变量为无的是对照组,添加变量的为实验组,有时维持自然状态的也为对照组,通过变量改变某一状态的为实验组。本题中A组洒模拟酸雨,为实验组;B组洒适量清水,为对照组。 5.第四步:推测实验结果,或者根据实验现象(结果)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本题的实验结果是:A组种子没有发芽——有模拟酸雨;B组种子发芽——无模拟酸雨,据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酸雨能够抑制种子的萌发。类型二:观察性实验1.什么是观察性实验 观察性实验是指通过感官,借助观察工具(主要是显微镜)对生物体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的实验,是对被推断的经验知识的再现。 2.观察实验的注意事项 观察材料必须典型且与背景颜色不同。对干扰颜色则要进行脱色处理或者对材料中观察对象进行染色,以达到观察对象与背景颜色不同,易于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材料应该薄而透明。观察实验的顺序一般是由外到内、由左到右、由上到下。 观察实验的结论常是对事实进行定性描述、定量描述或兼而有之。 2. 教材中出现的观察性实验 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观察草履虫、观察种子的结构、观察根尖的结构、观察叶片的结构、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膝跳反射、观察蚯蚓、观察酵母菌和霉菌、观察家蚕生殖发育过程、观察鸡卵的结构等。3.例题刨析(2017赤峰)制做洋葱表皮临时装片,利用普通光学显微观察。请回答:(1)制作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写图中数字序号)(2)下图是制作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的操作,正确的盖法是 。 (3)如图是使用显微镜观察的一个步骤。此操作中,她正在 (选填“逆”“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此时她的眼睛一定要看着 镜。(4)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通过更换目镜、物镜和调节细准焦螺旋后,在视野中分别看到了下列图像,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解题思路】1.一般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可以简化为“擦、滴、取、展、盖、染、吸”,因此图中正确的顺序应该是④③②①。2.为了避免出现气泡影响观察,制作临时装片盖盖玻片时,应该使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再轻轻放下另一边,因此正确的做法是甲。 3.图中实验者眼睛看着物镜,应该是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 4.图中的物像放大倍数由小到大依次是丁、甲、乙、丙。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类型三:验证性实验1.什么验证下实验 验证性实验是指在已知实验原理、现象和结论的前提下,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 2.教材中出现验证性实验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等。 3.例题刨析 (2017海南)为探究植物的生理作用,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并实施了以下三个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实验一中,A瓶装有萌发的绿豆种子,B瓶装有煮熟的绿豆种子,把A、B装置同时放在温暖的地方,24小时后观察蜡烛在A、B瓶中燃烧情况。该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种子呼吸作用消耗的气体是 。(2)实验二中的C和D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_________(注: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3)在实验三中,同学们将装置放在光下几个小时后,发现___装置的塑料袋内壁有较多小水珠,说明水分是通过蒸腾作用从_____散失的。【解题思路】1.明确实验原理 图示中的三个实验分别为验证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常用的经典实验装置,实验一可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实验二可验证植物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实验三可验证植物蒸腾作用的器官是叶片。2.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一:氧气有助燃性,24小时后,观察到的现象是A瓶中的蜡烛熄灭,B瓶中的蜡烛燃烧。因此可证明种子呼吸作用消耗的气体是氧气。 实验二: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C装置中没有二氧化碳,D装置中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其装置中有二氧化碳,所以实验二中的C和D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