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6
展开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2(南京专用)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F-19 Na-23 P-31 Ca-40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
1.《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书中描述的下列制瓷工序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烧裂矿石 B.粉碎矿石
C.淘洗矿粉 D.取泥制坯
【答案】A
【解析】
A、烧裂矿石,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B、粉碎矿石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淘洗矿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取泥制坯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稀有气体 B. 海水 C. 大理石 D. 蒸馏水
【答案】D
【解析】
A、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故为混合物,A错误;
B、海水中除含水外,还有溶解在水中的氯化钠等物质,符合混合物的定义,为混合物,所以错误
C、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它杂质,为混合物,B错误.
D、蒸馏水即纯净的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符合纯净物的定义,所以正确..
故选D.
3. 【原创题】防治“新冠病毒”期间,为增强身体免疫力,饮食应多样化。某品牌紫菜的营养成分表显示,每50g 紫菜含钠145mg ,这里所说的钠是指( )
A. 分子 B. 单质 C.元素 D. 原子
【答案】C
【解析】紫菜的营养成分表显示,每50g 紫菜含钠145mg ,这里所说的钠是指元素,故选C。
4. 化学变化前后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
A. 元素种类 B. 分子种类 C. 原子个数 D. 原子种类
【答案】B
【解析】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元素的种类一定不变,而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故选B。
5. 【原创题】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成功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航空航天发动机的核心部件是单晶叶片,其生产离不开铼。在元素周期表中铼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铼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属于金属元素 B. 原子核内质子数为75
C. 原子的质量为186.2 D. 原子序数为75
【答案】C
【解析】从铼元素单元格可获得的信息是,铼是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为75,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即75,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而不是质量。所以A、B、D正确,C错误,故选C。
6.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大于核内质子数,故选A。
7.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3 个亚铁离子:3Fe3+ B. 1 个臭氧分子:O3
C. 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S2- D. 2 个氢原子:H2
【答案】B
【解析】
A. 3 个亚铁离子应为3Fe2+,A错误;
B. 1 个臭氧分子为O3,B正确;
C. 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应该在化合物中表示,如Na2
D. 2 个氢原子应表示为2H,D错误,故选B
8.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
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D.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答案】C
【解析】
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A错误;
B.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B错误;
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正确;
D. 铁丝在空气中加热只是红热,不能燃烧,D错误。
故选C。
9.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的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装置②可以较好地控制反应速率 B. 装置②和③组合可以用来制取氢气
C. 装置②和④组合可以用来制取氧气 D. 装置①和⑤组合可以用来制取氧气
【答案】D
【解析】
A. 装置②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药品,不能较好地控制反应速率,A错误;
B. 装置③属于向上排空气法,能收集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而氢气密度小于空气,故装置②和③组合不能用来制取氢气,B错误;
C. 装置④属于向下排空气法,能收集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而氧气密度大于空气,故装置②和④组合不能用来制取氧气,C错误;
D.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可用装置①和⑤组合可以用来制取氧气,D正确,故选D。
10.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①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②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③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④氧气能支持燃烧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①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实验结论错误;
②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烧杯中的质量减少了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所以反应后天平不再平衡,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实验结论错误;
③浓氨水易挥发,氨气溶于水其溶液为碱性,实验现象为A烧杯中的无色酞酚溶液变红,B烧杯的无色酞酚溶液不变色,但氨水与酚酞溶液没有直接接触,说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实验结论正确;
④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故选项实验结论正确;
故③④实验结论正确。
故选D。
11.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①可能是氧化物
B.②可能是金属
C.③一定是混合物
D.④包含组成元素相同的不同物质
【答案】B
【解析】
A、①中物质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氧化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B、②中物质的每个分子是由2个原子构成的,不可能是金属,这是因为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③中含有两种物质,一定是混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D、④中包含两种物质,两种物质组成元素相同,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2. 如图是物质的分类及部分转化关系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转化c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B. 转化c可能是物理变化
C. 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属于转化a
D. 转化b一定是化学变化
【答案】A
【解析】
A、转化c是由化合物转化为单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不为0,所以其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正确;
B、转化c是由化合物转化为单质,一定是化学变化,故错误;
C、甲应为单质,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是利用了蒸馏的方法,属于物理变化,但水不是单质,不属于转化a,故错误;
D、转化b是混合物分离出纯净物,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用过滤法除去食盐中泥沙,故错误。
故选A。
13. 《茉莉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苏南民歌。茉莉花香气的成分有多种,乙酸苯甲酯(C9H10O2)是其中的一种。下列关于乙酸苯甲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酸苯甲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50g
B. 乙酸苯甲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乙酸苯甲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 9:10:2
D. 乙酸苯甲酯由 9 个碳原子、10 个氢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B
【解析】
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选项错误;
B、由化学式可知,乙酸苯甲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选项正确;
C、乙酸苯甲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2×9):(1×10):(16×2)≠9:10:2,故选项错误;
D、乙酸苯甲酯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B。
14. 常温常压时,由甲烷(CH4)和另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则另两种气体不可能是( )
A. C2H2 和C2H4 B. H2 和 C2H2 C. H2 和CO D. CO 和C2H4
【答案】C
【解析】
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75%,混合后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为 80%,因此另外两种气体混合后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必须大于 80%. 题目所给出的物质中,碳元素质量分数分别为 H2为 0%;CO 为 42.9%;C2H2 为 92.3%; C2H4 为 85.7%,满足【另外两种气体混合后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必须大于 80%】的选项,不可能的是 C;
故选:C。
15. 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 a | b | c | d |
反应前的质量/g | 30 | 5 | 10 | 15 |
反应后的质量/g | x | y | 20 | 20 |
A. a一定是反应物
B. x+y=20
C. x的取值范围一定是0≤x≤30
D. 反应生成c与d的质量比为2:1
【答案】C
【解析】
A.c的质量增加了10g,d的质量增加了5g,都是生成物,共增加了15g.若b质量也增加,则a一定是反应物,若b质量减少,则最多减少5g,因此a也一定是反应物,总之a一定是反应物,故说法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y=(30+5+10+15)-20-20=20;故说法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只能确定x+y=20,无法具体确定x,y的取值范围;故错误;
D.参加反应的c与d的质量比为(20-10)g:(20-15)g=15:10=2:1;故说法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4分)
16.(8分)小华初步构建了“氯及其化合物的价-类关系图”,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依次写出 A、B 两点所表示的物质的化学式, 并标出各元素的化合价: 、 ;
(2)C 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同时生成 D;
①D 是由 和 构成的(用化学符号表示)
②生成14.9g的D,需完全分解C多少克?
【答案】
(1)
(2). ①K+ Cl-
②.
【解析】
【详解】(1)A、B 点对应物质分别是氯元素形成的单质、+4价氯元素的氧化物,氯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其化学式为:Cl2.氯元素显+4价,氧元素显-2价,其氧化物的化学式为:ClO2。故填:
(2)①D 是KCl,由K+和Cl-构成的
②由价类图可知,C是+5价的含氯化合物,且能生成KCl,故C为KClO3,
设生成14.9个的KCl,需完全分解KClO3质量为x
2KClO3 2KCl+3O2↑
245 149
X 14.9g
=
X=24.5g
答:需完全分解KClO3质量为24.5g
17. (除标注每空1分,16分)水是生命之源。请从认识物质的视角认识水。
(一)微观角度
下图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填粒子具体名称,下同)。在氢气燃烧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
(二)变化角度
(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会分解,如图是该实验装置。
与a管相连的是电源的_____(选填“正”或“负”)极。实验结束后,将燃着的木条靠近b管尖嘴口,打开该处活塞,可观察到_____的现象。该实验可证明水是由_____组成的。
(2)1785年,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铁制枪管将水转化为氢气,同时生成四氧化三铁。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三)利用和保护角度
自然界中的水一般要净化后才能使用。如图是一种生命吸管,该装置可将污水净化为可饮用的水。回答下列问题:
(1)吸管中加入活性炭层,是利用其_____性。
(2)生命吸管不能使硬水软化,这是因为_____。实验室里利用沸点的不同可通过_____操作使硬水软化。一般鉴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取等量的水样于试管中,分别加入_____,振荡,即可通过现象判断是硬水还是软水。
(四)实验验证角度
目前家用燃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请设计实验证明其燃烧产物中有水,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一)(1)2H2+O22H2O (2) 水分子 氢原子、氧原子
(二)变化角度
(1) 负 木条燃烧更旺 氢元素、氧元素
(2)3Fe+4H2OFe3O4+4H2
(三)利用和保护角度
(1)吸附
(2)活性炭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蒸馏 肥皂水
(四)实验验证角度
点燃甲烷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 甲烷燃烧生成水
【解析】
(一)(1)氢气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在氢气燃烧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氢原子、氧原子。
(二)(1)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a管中的气体是b管中的气体的2倍,故a管中的气体是氢气,与a管相连的是电源的负极。实验结束后,将燃着的木条靠近b管尖嘴口,打开该处活塞,可观察到木条燃烧更旺。该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2)由题给信息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Fe3O4+4H2;
(三)(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色素、除去异味,吸管中加入活性炭层,是利用其吸附性。
(2)生命吸管不能使硬水软化,这是因为活性炭不能降低水的硬度。实验室里利用沸点的不同可通过蒸馏操作使硬水软化。鉴别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
(四)点燃甲烷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证明甲烷燃烧生成水。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18. (8分)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口罩里熔喷布的元素组成,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制取氧气
可选用的装置及部分药品如下:
(1)若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O2,反应的化学表达式为 ,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装置序号)。
(2)为收集干燥的O2,装置连接顺序是:O2发生装置→C→_____ (填装置序号),其中发生装置的导管口应与装置C的____(填“a”或“b”)端连接。
【实验二】探究熔喷布的元素组成
(3)连接装置如图,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相关试剂后,先通入一段时间O2,再点燃酒精灯,观察实验现象。
①装置K中无水硫酸铜变蓝,查阅资料得知产生了H2O.
②装置L中澄清石灰水___,证明产生了CO2。根据①、②可判断:熔喷布中一定含有的元素只_______(填元素符号)。是否含有其他元素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区判断。
(4)问题思考:实验二可能存在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
【答案】(1)2H2O22H2O+O2↑; B
(2)F;a
(3)变浑浊;C、H
(4)碳不完全燃烧可能生成的一氧化碳,使测定结果不准确,同时造成空气污染。
【解析】
(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方程式为2H2O22H2O+O2↑;该反应不需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B,
(2)为了制备干燥的氧气,需要采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所以选择收集装置为F,而刚制备的氧气含有水蒸气,需要经过浓硫酸干燥气体,气体只有进入浓硫酸中才能被干燥,所以氧气要从a口进气,经过干燥从b排出;故填:F;a。
(3)②装置L中出现变浑浊,说明熔喷布燃烧产物中有CO2。
根据现象①②判断: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来自于样品,因此熔喷布中一定含有C、H元素。(4)装置中碳不完全燃烧可能生成的一氧化碳,使测定结果不准确,同时造成空气污染。
19.(6分)质量守恒定律对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Ⅰ.用如图所示的 3 个实验装置进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_____(填序号),其原因是_____。
Ⅱ.A 图是测定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用来验证质量守恒的实验,试回答:
(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在这个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
(3)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放在酒精灯上灼烧到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红磷引燃,这里要“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的原因是_____。
【答案】
Ⅰ. B 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散逸到空气中,未称量到它的质量。
Ⅱ.(1)4P+5O22P2O5
(2)缓冲气压,防止橡皮塞弹出
(3)防止红磷燃烧放热使空气膨胀逸出,影响测量结果。
【解析】Ⅰ.3 个实验装置进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其中B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原因是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散逸到空气中,未称量到它的质量。
Ⅱ.(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4P+5O22P2O5;
(2)红磷燃烧,放出热量,温度升高,使锥形瓶内压强增大,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缓冲气压,防止橡皮塞弹出;
(3)实验中,点燃红磷后, “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的原因是防止红磷燃烧放热使空气膨胀逸出,影响测量结果。
四、推断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5分)
20. 图中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C、D、G 为单质,其余为氧化物,其中A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D 在常温下为银白色液体。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的化学式为:______。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若G是金属,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1)H2O (2) 2HgO2Hg+O2↑ (3) 2Mg+O22MgO
【解析】A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故A是、C是A转化成的两种单质,且B能与相互转化,故B是,C是是银白色的液体,能与反应,故D是Hg,E是 若G是金属,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则G是Mg,F是MgO,带入验证符合转化关系。
(1)是水,故填:;
(2)D是HgO,B是,氧化汞受热转化为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gO2Hg+O2↑;
(3)若G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则G是P,F是化学方程式为: 2Mg+O22MgO
五、探究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7分)
21. (7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这一结论是科学家们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
(1)实验室中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备氢气。请从下列装置中选择并组装一套制取干燥氢气的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为 (用接口处字母填写)。
(2)研究氢气的燃烧实验是人们认识水组成的开始。
①氢气在点燃前一定要 。
②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若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小烧杯,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在相同条件下,欲使1 L氢气完全燃烧,所需空气至少约为 L。
(3)科学家们又用“电解法”证明了水的组成(装置如下图所示,电极不与水及生成的气体反应)。电解时,水中需加入少量的NaOH,其作用是 。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甲、乙两量筒中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略小于1∶2,其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条即可)。
(4)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也可以证明水的组成。
装置A中的玻璃管和其中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m1,装置B和其中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m2,据此可计算出水中O、H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用含 m1、m2的代数式表示)。实验时该比值往往略小于8:1,原因可能是_____(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
【解析】
(1) b、c、d、g
(2)① 验纯 ②烧杯内壁有水珠(或雾滴)产生 2.5(或2.38)
(3) 增强导电性 在相同条件下,O2较H2稍易溶于水
(4) 空气中的H2O、CO2等进入B中(或装置A中生成的Cu又部分被氧化)
【解析】
(1)实验室中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备氢气。制取干燥氢气的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为b、c、d、g。
(2)研究氢气的燃烧实验是人们认识水组成的开始。①氢气在点燃前一定要验纯,若不纯,有可能爆炸。②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若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小烧杯,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内壁有水珠(或雾滴)产生,氢气燃烧生成了水。在相同条件下,欲使1L氢气完全燃烧,所需空气至少约为∶0.5L÷21%=2.38 L。
(3) 电解时,水中需加入少量的NaOH,其作用是增强导电性。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甲、乙两量简中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略小于1:2,其原因可能是在相同条件下,O2较H2稍易溶于水。
(4)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也可以证明水的组成。出水中O、H元素的质量比为。实验时该比值往往略小于8:1,原因可能是空气中的H2O、CO2等进入B中(或装置A中生成的Cu又部分被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