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图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图片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质量守恒,化学方程式,求未知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1)理论依据:______________定律。(2)计算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在数值上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积之比。
相对分子质量与其化学计量数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1)设:设未知量(2)写:确定根据,写出_______________(3)找:找相关量,即列出跟计算相关的量(4)列:列比例式(5)求:______________(6)答:回答问题
知识点1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1.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依据是 ( )A.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一种反应过程B.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各是什么物质C.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前后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D.化学方程式反映了各物质的组成
知识点2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解题的步骤是 ( )①正确地写出化学方程式 ②列比例式,求未知量 ③写已知物和待求物之间的质量比 ④设未知量 ⑤简明地写出答案A.①③④②⑤ B.④①③②⑤C.①②③④⑤ D.①④③②⑤
3.(2019·天津)已知A+3B===2C+3D中, 2.3 g A跟4.8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 g 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23 B.46 C.92 D.96
5.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当产生1 g氢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A.32 g B.16 g C.8 g D.4 g
7.(2017·安徽)实验室加热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8.0 g 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18.4 g。请计算:(1)生成氧气的质量。(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解:(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28.0 g-18.4 g=9.6 g。
1.有反应A+3B=== 2C+3D。已知A、B、C、D四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1、M2、M3、M4,恰好完全反应时,A、B、C、D之间的质量关系比为m1∶m2∶m3∶m4,现有六个关系式,肯定成立的是( )①m1∶m2=m3∶m4 ②m1+m2=m3+m4③M1+M2=M3+M4 ④M1+3M2=2M3+3M4⑤m1∶m2=M1∶M2 ⑥m1∶m2=M1∶3M2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全部成立
2.(2018·天津)在反应A+3B===2C+2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当2.8 g 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6 g D,则生成C的质量为( )A.9.6 g B.8.8 g C.6.8 g D.4.4 g
3.在反应2A+3B===2C+4D中,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用一定质量的A与12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1 g C,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8 B.B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16∶9 C.同时生成D的质量是9 g D.反应中,A与C的质量之比是8∶11
6.为了测定实验中氯酸钾样品的纯度,某学习小组取2.5 克该样品与0.8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该混合物t1时间后(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重复以上操作,依次称得加热t1、t2、t3、t4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请仔细分析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在____________时间后,该样品中的氯酸钾已经反应完全;(2)求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3)求该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九年级上册课题 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课文内容ppt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交流讨论,旧知回顾,化学方程式,粒子数之比,相对质量之比,物质的质量比,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64kg,32g,36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授课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客观事实,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生成物,化合反应,①②③,①④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ppt课件,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化学式,反应物,生成物,粒子个数,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元素的种类,物质的总质量,原子的种类,原子数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