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背景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背景图ppt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图3-4-3,计算题共7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32 g ×10-26 kg D.32 kg
答案 B A、C、D三项中都带质量单位g或kg,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
比值,单位为“1”,故A、C、D项均不是正确选项。
3.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B.分子可运动,原子则不能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D.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答案 B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都是不断运动的,故
选B。
4.下列元素名称与元素符号书写都正确的是( )A.锌Zn B.硅SI C.氯cl D.贡Hg
答案 A 硅的元素符号第二个字母应该小写,B错误;氯的元素符号
第一个字母应该大写,C错误;Hg的元素名称为“汞”,D错误。
答案 A 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左上角数字表示该元素原子序数,右
上角符号表示元素符号,中间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
原子质量。该元素的名称是铕,属于金属元素,A项错误;原子序数=核电
荷数=质子数=63,B、C项正确;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D项正确。
答案 D 题中的四种微粒分别是氟离子、氖原子、钠离子、氩原
子。Ne、Ar是原子,不带电荷,A错误;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它们的质
子数不同,表示四种元素,B错误;氩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而其他微粒核
外有两个电子层,C错误;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均具有相对稳定结
构,故D正确。
答案 C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一般
来说,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答案 B A项,质子数=电子数,表示原子。B项,质子数为11,核外电
子数为10,表示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C项,质子数比核外电子数
多2,表示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D项,表示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阴
离子。
答案 D 铜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Cu表示的意义有:①铜这种物
质;②一个铜原子;③铜元素。
答案 D 浸在热水中的试管里的两种液体分界面模糊得更快,说明
构成物质的微粒随温度升高运动速率加快,故D正确。
11.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 )A.铁 B.氯化钠C.二氧化碳 D.金刚石
答案 B 铁是金属单质,金属单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氯化钠是
由氯离子、钠离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金刚石
是由碳原子构成的。
答案 B A项,分子、原子均不显电性,错误;B项,分子、原子、离
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正确;C项,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错误;D项,分子的质量不一定比原子、离子的大,如氢分子的质量小于
汞原子,错误。
13.根据图3-4-3所示的信息判断,下列关于铝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属于金属元素B.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3C.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2 gD.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Al3+
答案 C 铝元素属于金属元素,A正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
字表示核电荷数,铝原子核电荷数为13,B正确;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C错误;铝原子最外层上有3个电子,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符号为Al3+,D
正确。
14.对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构成分子的原子能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变化C.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D.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
答案 C 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
小粒子,故A错误;原子得失电子后,质子数没有改变,元素的种类不变,故
B错误;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可知C正确;分子之间也有相互作用,故
D错误。
答案 C 氢、氧两种元素可组成水(H2O),也可组成过氧化氢(H2O2),故A错误;一切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团簇中的水分子也在运动,
故B错误;水蒸气冷凝成水,水由气态变为液态,分子间隔减小,故C正确;
冰和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是同种物质,故D错误。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8分)
16.(2018广东广州中考)从微观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1)C70表示一个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2)一定条件下,6 000 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 L的钢瓶中,从微观角度分
析,原因是:条件改变时, 。
答案 (1)分子 (2)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解析 (1)C70表示一个碳70分子。(2)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在加压时分子
间的间隔变小,所以6 000 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以装入容积仅为40 L
的钢瓶中。
17.请写出相应的化学符号或化学符号表示的意义:①氯原子: ;②2N: ;③2 : ;④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
答案 ①Cl ②2个氮原子 ③2个硫离子 ④N
解析 熟记常见元素名称与元素符号,理解元素符号周围数字表示的意
义,便不难作答。
答案 (1)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得到 (2)钠 a-11
解析 (1)同一列的元素属于同一族,它们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氮元素与磷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
子。(2)X+是X原子失去一个电子之后得到的阳离子,则X原子应该有11
个电子,因此X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
数,所以,X元素原子核内中子数为a-11。
答案 (1)3 (2)得到 (3)原子
解析 (1)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A、B、C、D所示粒子共表示3种元
素;(2)D所示粒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3)若E
中x=10,则该粒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
答案 (1)①8 ②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或其他合理答案) ③Na+(2)①BC ②分子种类(或其他合理答案) ③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
处干得快(或其他合理答案)
解析 (1)①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11=2+X+1,X=8。②“11”指的是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③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
子,钠离子符号为Na+。(2)①要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结论,需比较相同的分
子在不同温度时运动的平均速率,故选B和C。②对比A、B可以看出相
同温度下,不同种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不同,所以分子运动速率除了与
温度有关外,还与分子种类有关。③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
快,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0分)
【实验操作】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5 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
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 2 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胶塞的导管按图3-4
-9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分析讨论】(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 ,②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
答案 (1)进行对比 (2)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C试管中的酚
酞溶液很快变红 (3)①分子是客观存在的,并总在不断运动 ②温度
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4)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能够说明分子运动
的快慢等
解析 (1)通过E试管中酚酞溶液没有变色进行对比,说明酚酞溶液变红
是氨分子运动的结果。(2)B试管与C试管内的酚酞溶液都变红,但C试
管内变红较快。(3)B、C中酚酞溶液变红说明了氨分子在不断运动;C
中酚酞溶液变红较快说明温度高,分子运动速率快。(4)改进后,氨分子
在密闭容器中运动,减少了污染;改进后的实验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
慢等。
22.已知一个X原子的质量为9.296×10-26 kg,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
×10-26 kg,又知X原子中的质子数比中子数少4。求:(1)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结果保留整数)。(2)X原子的电子数。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原子的结构图片ppt课件,共1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原子核,质子+,中子不带电,镁Mg,氯Cl,给你提个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人教版课题2 原子的结构评课ppt课件,文件包含薛课件ppt、超越梦想mp3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元素课堂教学课件ppt,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元素的概念,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氢元素和氧元素,元素的分布,元素的分类,非金属元素,元素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的意义,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