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四川省成都市南开为明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调研试卷(解析版)
展开
绝密★启用前
四川省成都市南开为明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我们所有人都在_______老板新招的人是什么样的时候,同事小张两分钟内给了我们一个完整的答案:“女的,东北人,白羊座,AB型血,长得挺好看,就是皮肤不太好。”
这堪比人口普查的速度和内容把我们吓了一大跳,我们_______地问他:“这姑娘你认识?”小张连连摆手说:“我也不认识。那天去老板办公室,在桌上看到她的简历,上面写着她的微博账号,我随手翻了几页,看了她发的那些动态和照片,不就全知道了吗?”
小韩听完小张的发言,没忍住吐槽了一句:“天哪!你这和偷窥隐私有什么区别!”小张的回答让我们无法反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家________,这话……好像也没错。这时,一向温柔的小孙幽幽地说:“我也被围观过,感受确实不怎么好。”原来,分手好几年的前男友给小孙发微信求合好,为表痴心还写了一封告白信,因为小孙感到了信的内容带来的恐慌,所以没有打动小孙。前男友通过小孙朋友圈配图的水印,竟能找到她的微博,而且_______地阅读了她从2012年至今的全部微博内容。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好奇 异口同声 目瞪口呆 孜孜不倦
B.奇怪 七嘴八舌 目瞪口呆 孜孜不倦
C.好奇 异口同声 面面相觑 津津有味
D.奇怪 七嘴八舌 面面相觑 津津有味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都是网上的公开信息,根本算不上偷窥,谁能干涉我的自由吗?
B.都是网上的公开信息,不看白不看,请问我怎么就是偷窥了?
C.都是网上的公开信息,谁都能看到的公开资源,我看了算犯法吗?
D.都是网上的公开信息,谁都能看到的公开资源,请问我偷窥谁了?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尽管让小孙感到些许恐慌,但是信的内容却打动了她。
B.却不知信的内容既不能打动小孙,又让她感了到恐慌。
C.不过信的内容不但没有打动小孙,反而让她感到恐慌。
D.虽然信的内容打动了小孙,但是却让她感到非常恐慌。
【答案】
1.C
2.D
3.C
【解析】
【分析】
1.
本题考查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好奇:泛指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充满新鲜感。奇怪:稀奇罕见,异于常态;感到出乎意料,难以理解。语境指想了解新招的人,故应选择“好奇”;
第二空,异口同声:大家说的完全一致。(合乎语境)七嘴八舌:形容人多嘴杂,意见不一致;也形容饶舌,多嘴。语境指大家同时发问,故应选择“异口同声”;
第三空,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看着,都不说话。目瞪口呆:形容因吃惊或害怕或激动而发愣、发傻的样子。语境指大家对小张的话不知如何是好,故应选择“面面相觑”;
第四组,津津有味:形容兴味特别浓厚。孜孜不倦:是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语境与工作和学习无关,排除“孜孜不倦”,故应选择“津津有味”。
故选C。
2.
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和表达的得体能力。
A项,直接表白自己算不上偷窥,语气不够委婉;
B项,“不看白不看”态度轻蔑,不符合办公室语境;
C项,“我看了算犯法吗”语气太重。
故选D。
3.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连贯的能力。
A项,“信的内容却打动了她”与前文“感受确实不怎么好”不照应。
B项“却不知信的内容”省略的主语是“小孙的前男友”,而此处与上文衔接的内容应该是“信的内容”,所以B项表述也不恰当。
D项,“信的内容打动了小孙”与前文“感受确实不怎么好”不照应。
故选C。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西方马克思主义诞生已有大半个世纪,它在中国的传播则不到20年。时间虽短,中国人对它的理解、态度、运用却有很大的变化,这反映了20年来中国社会状况的巨大变迁,也折射出中国知识分子把握社会思潮并用之解决中国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方向、路线、政策的改变引发了社会结构、人际关系、文化心理各方面的巨大变化,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汹涌而来的商品潮,大大地激发了中国知识界的批判意识。终于有人领悟到了,时代的前进使人面临着一种问题转换:知识分子的使命不仅止于抨击守旧意识,为改革鼓与呼,而且要从价值层面对现代化的方向、后果或伴随现象加以监督,作社会公正的发言人,精神和文化的守护者。
中国文化传统中,批判的精神相对稀薄,要在工业化进程中从事批判,更是资源难寻。西方马克思主义不但是一个现存的武器库,而且以其深刻锐利令人倾倒。
使有些中国文化人感到惊喜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工业社会的揭发与批判,竟与自己对当前现实的感触相差无几。比如,他们指出,在商品丰富,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产生了新的匮乏,即精神的空虚和痛苦:人们成了商品的俘虏,他们被动地接受传媒铺天盖地的广告,这些广告制造虚假的、强迫性的需求,人们的情趣在不知不觉中完全被大厂商调度和控制,毫无理性地一味追求高档、名牌商品;在虚假的满足中,人丧失了自己的天性,甚至丧失了痛苦的感觉,这并不是说明痛苦不存在,而是说明人已被异化得失去了自我。
大众文化、商品文化时代的到来,使得文化享受(实质上是文化消费)摆脱了贵族化限制,而成为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提出的文化工业概念,深刻而尖锐地揭露了这种庸俗文化的本质:这种大批量制造的文化商品使艺术作品的创造性、批判性和想象力萎缩乃至消失,它们不是按照艺术品的内在逻辑创造出来,而是按投资者和制造商对投入——效益的估计批量生产,它们的价格越便宜,内容就越贫乏,品质就越低劣。但大众的口味就这样被调配,以至于人们在表述内心生活和倾诉感情时,都按照文化工业提供的单一模式进行。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还指出,由于异化性的高消费、高生产,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早已不复存在,双方处于极度尖锐的对立和冲突中;贪得无厌地追求物质享受驱使人不加节制地开发自然,这实际上成了盘剥和破坏自然。他们警告说,自然界对人类的侵略并不是无动于衷的,它会进行报复,在人与自然的战斗中,最终吃亏的还是人。他们主张重建新的经济模式,限制消费,降低生产,扭转浪费资源、破坏生态平衡的趋势。
凡此种种,在中国是别开生面。西方马克思主义最有价值的内涵是它的批判精神,它提出和发展的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理论,对于我们反省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负面现象,抵制物欲的膨胀和拜金主义盛行,具有可贵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摘编于徐友渔《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注)下面试题中,“西马”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简称。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反思并解决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负面问题,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动因。
B.“西马”尖锐批判了工业社会物质丰富、精神贫乏的现象,中国知识分子对此深有同感。
C.商品文化带来的异化机制固化了人们的思维模式,让他们失去了想象力和个性化表达。
D.“西马”认为高生产、高消费破坏了自然界资源,回归自然和谐的前工业文明势在必然。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改革开放后社会的负面现象与西方工业文明遇到的问题相似,这是本文论述的前提。
B.人在商品大潮中被异化并丧失了理性,是本文的核心观点,也是种种负面现象的总根源。
C.文章始终从变革和批判的角度探讨社会的问题,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鲜明的现实指向性。
D.文章从人的异化、文化庸俗化、自然环境恶化几个层面进行论证,逐层深化,层次清晰。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必然影响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B.西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时间很短,这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对其借鉴的谨慎。
C.中国的农业文明传统,使中国文化里面缺少批判精神,所以今天我们更需借鉴。
D.“西马”的批判精神是当代知识分子守护精神文化、监督现代文明的锐利武器。
【答案】
4.D
5.B
6.C
【解析】
【分析】
4.
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D项,“回归自然和谐的前工业文明势在必然”理解错误。原文第6段,只是主张“重建新的经济模式,限制消费,降低生产,扭转浪费资源、破坏生态平衡的趋势”,并没有说要回归“前工业文明”,推论向更为保守的方面夸大了“西马”的观点,于原文内容不符。
故选D。
5.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项,“人在商品大潮中被异化并丧失了理性,是本文的核心观点,也是种种负面现象的总根源”理解错误。本文的核心内容是介绍“西马”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工业社会的揭发与批判,以及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启发和借鉴作用。第4段批判人的异化只是“西马”批判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把它说成是“核心观点”“总根源”于文无据。
故选B。
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项,“作者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必然影响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理解错误。社会巨变是方针政策改变的结果,选项因果倒置。
B项,“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对其借鉴的谨慎”有误,“西马”在中国传播的时间短,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所决定的,并不能因此得出“谨慎”之说。
D项,“‘西马’的批判精神是当代知识分子守护精神文化、监督现代文明的锐利武器”理解错误。当我们伸张中国改革开放不需要什么东西的时候,大可以从“西马”出发,这会使我们对自己的社会环境有深刻的透视。但是,当我们伸张深化改革开放需要什么东西的时候,就不能以“西马”为出发点了。所以选项夸大了“西马”批判精神的作用。
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数据新闻,是指基于数据的抓取、挖掘、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的新型新闻报道方式,它通过复杂的交互式、动态化的图片和视频来呈现社会事件,具有描述、判断、预测、信息定制等四个功能。
例如,英国的《卫报》网页曾发布一个有关“阿拉伯之春”的大数据新闻。报道利用动态图表,图表上方设置了时间按钮,网民推拉到自己想观看的时间点,能清楚地看到相同时间点上不同国家发生的相关事件,也可以通过国家标记,来关注某个具体国家在纵向时间轴上的政治演变进程。不同的政治事件用不同颜色来标示,如果网民想了解某个事件的具体内容,点击不同颜色的标示,随即获取深度报道的链接。这种新闻报道方式,将涉及十几个国家、时间跨度长达一年的复杂的政治运动,以明晰的动态方式呈现出来,各种纯文字报道难以达到这样的传播效果。
再如,2011年8月,伦敦街头爆发持续多天的骚乱事件,一些媒体评论指出,这与贫富差距有关。英国首相卡梅伦声称骚乱事件与贫富差距无关。记者便利用谷歌融合图表,在伦敦地区地图上用不同颜色标记出骚乱分子的居住地信息、发生骚乱的地点和贫困地区的分布。网民可以将图扩展到整个大伦敦地区来看,也可以聚焦到具体的街区放大看,观察每个骚乱点人流的去向,从而清楚地看到贫困与骚乱之间紧密的对应关联。这种表达与单纯的文字报道相比,非常具有说服力。
(摘编自百度百科“大数据新闻”)
材料二:
数据新闻学是一门交叉的学科,怎样将数据整合制作出又快又准的报道,对当前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的挑战。
熟练运用计算机能力。今天,海量的互联网数据和信息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传统的计算机无法处理,需要云计算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因此,当今的新闻工作者必须熟练运用计算机,以便对信息进行加工。
分析处理数据能力。新闻工作者要通过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寻找出有价值的相关性,继而增加对相关事件发展趋势的预测性。但是将大量数据相结合创作出精确和有深度的报道,需要一双慧眼去分清“真数据”和“假数据”,只有将不需要或不相关的数据过滤掉,才能把剩下有价值的数据加以分析整合,供编辑使用。
可视化平面设计能力。数据新闻的可视化图片将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联系在一起,将繁杂的数据简单化,能使数据新闻充满希望与活力,便于受众理解或参与其中,满足不同受众的各方面需求。因此,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应熟练掌握可视化技术,学会识图、制图以及各种表格的制作。
(摘编自新华网《大数据背景下的新闻走向》)
材料三:
《凤凰新闻》对新冠肺炎疫情进行了实时跟踪报道,该报道将新闻内容分为疫情地图、实时动态、疫情小区、报道矩阵四个板块,网民可以及时了解国内具体到特定城市的各个省份的疫情变化,也可以了解国外的相关情况。
疫情地图能够交互呈现累计确诊、现有确诊和世界疫情三种情况。如果点击“累计确诊”,可以看到一幅中国地图,国内各省版图呈现出深浅不同的红色,颜色的深浅分别代表着疫情的重或轻。如果把鼠标光标放在某省区域,则会显示该省的实时疫情,如点击“四川”,则显示:累计确诊526,治愈人数256,死亡人数3;点击“世界疫情”,则会看到世界地图上各主要国家的疫情。
实时动态板块是一幅全国疫情新增趋势图,纵轴表示人数变化,横轴表示时间变化,坐标系中有红、橙、青、灰四种颜色的曲线,分别用以显示确诊、疑似、治愈、死亡四种情况的变化趋势。图中涵盖了从1月20号以来每天的数据变化,网民可查阅这个期间全国新增、全国累计、湖北内外新增的三种情况。如果点击“全国新增”和时间轴上的“2.19”,图表立刻有文字显示2月19日的相关情况:确诊399,疑似1277,治愈1781,死亡115;如果点击“湖北内外新增”和时间轴上的“2.5”,图表立刻有文字显示2月5日的相关情况:全国3694,湖北2987,非湖北707等。
(根据《凤凰新闻》客户端相关报道整理)
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体现某个主题的数据新闻有可能是多起社会事件的描述集合。
B.只有在网络技术背景下才能实现新闻交互式、动态化的运行。
C.假数据即不真实的数据,主要包括与报道主题不相关的数据。
D.可视化图片是多组数据的组合图片,是数据新闻的活力所在。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英国《卫报》关于“阿拉伯之春”的专题报道,显示出大数据新闻在描述复杂的社会事件方面具有强大的功能。
B.记着利用谷歌融合图表对伦敦骚乱事件的深度报道,推翻卡梅伦的观点,用事实更正了媒体对事件本身的判断。
C.数据新闻工作者必须首先具有传统新闻学的素养,再去训练运用计算机、分析处理数据、制作可视化图片等技术。
D.《凤凰新闻》对新冠肺炎的详细报道,让读者从宏观的角度对新冠状病毒的传播区域和传播速度有详细的了解。
9.材料三中《凤凰新闻》对新冠疫情的报道能否称为“大数据新闻”?这则报道对现实生活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材料作简要分析。
【答案】
7.C
8.B
9.材料三中的相关报道是大数据新闻,因为它立足于对新冠肺炎疫情相关数据的抓取、统计,用交互式、动态化的图表呈现新冠肺炎疫情事件的进展情况。
作用:这样的报道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分析预测疫情发展走势,制订相关政策控制疫情,也可以帮助网民预测疫情发展制订合适的出行、工作计划。
【解析】
【分析】
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项,“假数据即不真实的数据”理解错误。材料二中将“假数据”加了引号,说明它不是指不真实的数据,而是后文所指的“不需要或不相关的数据”。
故选C。
8.
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B项,“用事实更正了媒体对事件本身的判断”错误,材料一中说“一些媒体评论指出,这与贫富差距有关。英国首相卡梅伦声称骚乱事件与贫富差距无关”,可见记着的深度报道只是想纠正英国首相卡梅伦的观点,原来已经有一些媒体指出了骚乱与贫富差距有关。
故选B。
9.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整合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以及对文中重要问题的探究能力。
第一问,算不算“数据大新闻”,首先应该根据材料一中的定义来确定,还要结合材料三中的“交互式”“动态”“1月20日以来”等词语来界定。材料一中对“数据大新闻”是这样表述的“数据新闻,是指基于数据的抓取、挖掘、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的新型新闻报道方式,它通过复杂的交互式、动态化的图片和视频来呈现社会事件,具有描述、判断、预测、信息定制等四个功能”,可知大数据新闻具有“描述、判断、预测、信息定制”等四个功能。再来看材料三中《凤凰新闻》对新冠疫情的报道:“该报道将新闻内容分为疫情地图、实时动态、疫情小区、报道矩阵四个板块,网民可以及时了解国内具体到特定城市的各个省份的疫情变化,也可以了解国外的相关情况”“疫情地图能够交互呈现累计确诊、现有确诊和世界疫情三种情况”“实时动态板块是一幅全国疫情新增趋势图,纵轴表示人数变化,横轴表示时间变化,坐标系中有红、橙、青、灰四种颜色的曲线,分别用以显示确诊、疑似、治愈、死亡四种情况的变化趋势”等,这些信息立足于对新冠肺炎疫情相关数据的抓取、统计,用交互式、动态化的图表呈现新冠肺炎疫情事件的进展情况,符合数据新闻的特点,故材料三中《凤凰新闻》对新冠疫情的报道是“大数据新闻”。
第二问,这则报道对现实生活的作用,结合材料一第一段最后一句中“大数据新闻”的功能来推测,大数据新闻具有“描述、判断、预测、信息定制”等四个功能,材料二中有“增加对相关事件发展趋势的预测性”,材料三里面也说“坐标系中有红、橙、绿、灰四种颜色的曲线,分别用来显示确诊、疑似、治愈、死亡四种情况的变化趋势”,所以对这则新闻的作用应该是: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分析预测疫情发展走势,制订相关政策控制疫情,也可以帮助网民预测疫情发展制订合适的出行、工作计划。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85年的莎士比亚
朱山坡
蛋镇电影院曾经有一段时间门可罗雀。有一天,来了一个长发及肩的毛头小子,身材矮小,穿喇叭裤,硕大的墨镜差不多遮蔽了他瘦削的脸。
毛头小子走进电影院,对经理老吴说,我要借你的电影院用用。
老吴打量了一番毛头小子:“你是谁?”
毛头小子说,你听说过莎士比亚吗?
老吴说,听说过,但没见过。
毛头小子说,我原来是鹅镇的莎士比亚,现在是蛋镇的莎士比亚。
老吴警觉地问,你想借电影院干什么?
“不,我们,蛋镇莎士比亚剧社准备排演一部伟大的戏剧。”
这个毛头小子是蛋镇中学初三的学生。他的父亲朱风光从鹅镇调到蛋镇当卫生院院长,所以他也跟着转学,成为蛋镇的莎士比亚,并且成立了蛋镇莎士比亚剧社。
莎士比亚抽的烟是万宝路,这让老吴瞠目结舌。“不白借,我们排演一次,给电影院50块钱。”老吴从莎士比亚手里接过一条结实的万宝路后,老吴谨慎地答应了他的请求。
“我当然支持年轻人的事业。”
这一天中午,莎士比亚带着五个毛头小子和三个稚嫩的女学生兴冲冲地来到了电影院。十几个穿着时尚的男女中学生在台后常常打情骂俏,发出阵阵浪笑,这让老吴不得不保持警惕。如果不是因为近来电影院过于冷清,老吴断不会把场地租给莎士比亚。
每次指挥排演的时候,老吴自始至终盯着,一言不发。
莎士比亚要跟老吴好好谈一次。
“你了解《哈姆雷特》吗?”
“我什么都知道。但我谁都不相信。”
“鹅镇、平谷镇还有白马镇的老百姓都已经见识到了伟大的戏剧《哈姆雷特》,我也要给蛋镇人民见识见识。”莎士比亚说。
老吴说,那你现在就让他们见识,从排练开始。
莎士比亚是靠物质诱惑他的同学来排演《哈姆雷特》的。据说,每排演一次,每一个学生演员可以拿到三块钱。谁也无从知道他的钱从哪里来。有人说,他的钱是从他的父亲朱风光那里硬要来的。我不觉得莎士比亚是一个坏小子,他只是有一个奇怪的理想。每一个孩子心里都有稀奇古怪的想法。比如我从小就立志当一名摄影师,但遭到了差不多全镇人的讥笑。因为我家穷得连拍一张照片的钱都没有,遑论购买一台照相机。
他对主演的表演极其挑剔、苛刻,吹毛求疵。“我给了你钱。你给我演好点,我不想给蛋镇人民看到狗屎一样的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有一只漂亮的海鸥牌照相机。他拍了很多剧照,张贴在电影院海报墙上,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我想摸摸他的照相机。他不同意。我说,你给我拍一张照片总可以吧?莎士比亚说,胶卷很贵的。但他还是很勉强地给我拍了一张。
“作为回报,你必须在我的戏里免费演一个角色。”莎士比亚果然给我弄到了一个角色,让我演给哈姆雷特提靴子的仆人。
《哈姆雷特》在蛋镇越来越出名了,几乎家喻户晓,连小混混们都开始谈论哈姆雷特。
“什么时候才能正式上演呀?”
“国庆节正式上演!”莎士比亚说。
国庆节转眼便要到了。
国庆节的前一天下午,我们在电影院作了最后一次排演,莎士比亚一反常态,不吝用最好听的词语赞扬了我们的表演。
可是,老吴给我们出了难题。如果今天莎士比亚不交清租金欠款,明天休想推开电影院的大门。
莎士比亚对我们说:“钱的问题我来解决,明天首演如期进行,一切按计划进行。明天将是蛋镇史上最伟大的一天。”
第二天一早,很多人早早便来到了电影院。令我惊喜的是,电影院的大门是敞开着的,老吴笑容可掬地站在门口,右手里揣着一把钞票。
莎士比亚在电影院后台等着我们。他的脸上洋溢着好事将至的亢奋,一一给学生们发钱:“加油!”
话剧按时开始。
一切都十分顺利。观众的热情和专注出乎意料,没有人喝倒彩,也没有哄笑,连吹口哨都没有。演出落下帷幕,观众发出暴风骤雨般的掌声和欢呼声。我看到了父亲在向我招手,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这一次,他断不会骂我“废物”。
这是伟大的一天。
但当全体演职人员集体出来谢幕的时候,唯独没见莎士比亚。
有人小声告诉我,刚才警察闯了进来,将莎士比亚抓走了。
“昨晚,他撬开了蛋镇卫生院财务室的保险柜……”
首演即成绝唱。
大概是三个月后,临近春节了。莎士比亚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
莎士比亚说,我爸垫了卫生院财务室的钱……我在派出所关了一些时间。我要离开蛋镇了。
“回到你妈妈身边?”
莎士比亚说,不是,天下之大,哪我都能去……
他从脖子上取下照相机递给我:“这个送给你。”
我惶恐地推辞。在我眼里,一部照相机的价值相当于半个蛋镇。
“你给哈姆雷特提靴演得很好,这是你应得的。”莎士比亚说,“莎士比亚原著中没有提靴人的角色,你帮助我完成了一次伟大的创新。”
莎士比亚说:“我们不能只看眼前。我们二十年后见。”
很快,我成了蛋镇最好的照相师,几乎所有的人都希望我给他们照相。
我十分期待二十年后与莎士比亚相见。
(有删节)
10.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对毛头小子外貌、衣着等描写,既体现了他标新立异的个性,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新潮青年的时尚追求。
B.老吴说自己认识“莎士比亚”但没见过,又说自己了解《哈姆雷特》,其实都是装的,他只是在应付毛头小子。
C.莎士比亚开始从不允许“我”摸相机,可后来竟然把相机送给“我”,说明他在被教育之后获得了人生超脱。
D.毛头小子排演世界名著使从没见过话剧的蛋镇人热情空前,反映了那个时代国人精神面貌与文化需求的新变化。
11.结合作品,简要回答小说以“1985年的莎士比亚”为题目有什么意义?
12.二十年之后,莎士比亚会不会获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0.C
11.①揭示了小说故事发生的特定年代——改革开放初期。②暗示了小说主人公是一个有文学修养、热爱莎士比亚的人。③与小说的主要情节——排演《哈姆雷特》契合。(意思对即可。)
12.答案一:会有很大成就。原因:①“莎士比亚”见多识广,又有很强的组织能力;②“莎士比亚”做事有热情,雷厉风行,为了成功又不拘小节。
答案二:不会获得成就。原因:①莎士比亚性格偏执,为了成功做事不择手段,不计后果。②莎士比亚缺乏法律意识,为了如期首演不惜以身试法。
【解析】
【分析】
10.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小说思想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
C项,“说明他在被教育之后获得了人生超脱”与原文不符合,从“你给哈姆雷特提靴演得很好,这是你应得的”可以看出是因为“我”演的好,“莎士比亚”把相机送给了“我”。
故选C。
11.
本题考查鉴赏小说的标题。
本题主要从环境、人物、情节方面分析题目的作用。
“1985”年这个时间揭示了小说故事发生的特定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提示了社会环境。
以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为人物命名,暗示了小说主人公是一个有文学修养、热爱莎士比亚的人。“‘鹅镇、平谷镇还有白马镇的老百姓都已经见识到了伟大的戏剧《哈姆雷特》,我也要给蛋镇人民见识见识。’莎士比亚说”“莎士比亚”希望老百姓能见识伟大的莎士比亚的戏剧,他也致力于传播莎士比亚的戏剧,致力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另外,从一开始排演《哈姆雷特》,到最后演出大获成功,但“莎士比亚”为演出成功而偷拿了卫生院的钱,后来被警察抓走。小说都是围绕排演《哈姆雷特》展开的,所以题目也与小说的情节相契合。
12.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生要明确答题模式为观点+理由,其中理由是最重要的。考生觉得哪一种观点理由充分就选哪一种。注意理由要分层表述。
会有很大成就。“鹅镇、平谷镇还有白马镇的老百姓都已经见识到了伟大的戏剧《哈姆雷特》,我也要给蛋镇人民见识见识”最终蛋镇人们也见识到了《哈姆雷特》,说明“莎士比亚”有很强的组织能力。他对莎士比亚的戏剧非常熟悉,也反映出他见多识广。“莎士比亚是靠物质诱惑他的同学来排演《哈姆雷特》的”说明“莎士比亚”成功又不拘小节。“国庆节的前一天下午,我们在电影院作了最后一次排演,莎士比亚一反常态,不吝用最好听的词语赞扬了我们的表演”显示出他做事有热情。当老吴出难题,要我们交清欠款时,“莎士比亚对我们说:‘钱的问题我来解决,明天首演如期进行,一切按计划进行。明天将是蛋镇史上最伟大的一天。’”“第二天一早,很多人早早便来到了电影院。令我惊喜的是,电影院的大门是敞开着的,老吴笑容可掬地站在门口,右手里揣着一把钞票”可见他做事雷厉风行,说到做到。
不会有很大成就。由“莎士比亚是靠物质诱惑他的同学来排演《哈姆雷特》的”“莎士比亚对我们说:‘钱的问题我来解决,明天首演如期进行,一切按计划进行。明天将是蛋镇史上最伟大的一天。’”“昨晚,他撬开了蛋镇卫生院财务室的保险柜……”可知莎士比亚性格偏执,为了成功做事不择手段,不计后果。同时莎士比亚缺乏法律意识,为了如期首演不惜以身试法,最后导致莎士比亚戏剧“首演即成绝唱”。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临川烈武王道规,字道则,武帝少弟也。倜傥有大志,预谋诛桓玄。时桓弘镇广陵,以为征虏中兵参军。武帝克京城,道规亦以其日与刘毅、孟昶斩弘。玄败走,道规与刘毅、何无忌追破之。无忌欲乘胜追玄直造江陵。道规曰:“诸桓世居西楚,群小皆为竭力;桓振勇冠三军,且可顿兵以计策縻之。”无忌不从果为振败乃退还寻阳缮舟甲复进遂平巴陵江陵之平道规推毅为元功无忌为次自居其末。以起义勋,封华容县公,累迁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加都督。善于刑政,士庶畏而爱之。卢循寇逼建邺,道规遣司马王镇之及扬武将军檀道济、广武将军到彦之等赴援朝廷,至寻阳,为循党荀林所破。林乘胜伐江陵,声言徐道覆已克建邺。而桓谦自长安入蜀,谯纵以谦为荆州刺史,与其大将谯道福俱寇江陵。道规乃会将士告之曰:“吾东来文武足以济事,欲去者不禁。”因夜开城门,众咸惮服,莫有去者。雍州刺史鲁宗之自襄阳来赴,或谓宗之未可测。道规乃单车迎之,众咸感悦。众议欲使檀道济、到彦之共击荀林等。道规曰:“非吾自行不决。”乃使宗之居守,委以心腹,率诸将大败谦,斩之。谘议刘遵追荀林,斩之巴陵。初,谦至枝江,江陵士庶皆与谦书,言城内虚实。道规一皆焚烧,众乃大安。或传循已克都,遣道覆上为刺史。江、汉士庶感其焚书之恩,无复二志。道规使刘遵为游军,拒道覆,前驱失利。道规壮气愈厉,遵自外横击,大破之。初使遵为游军,众咸言不宜割见力,置无用之地。及破道覆,果得游军之力,众乃服焉。道规进号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改授豫州,以疾不拜。义熙八年薨于都,赠司徒,谥曰烈武,进封南郡公。武帝受命,赠大司马,追封临川王。
(《南史卷十三·列传第三·宋宗室及诸王上》)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无忌不从/果为振败/乃退还寻阳/缮舟甲复进/遂平巴陵/江陵之平/道规推毅为元功/无忌为次/
B.无忌不从/果为振败/乃退还/寻阳缮舟甲复进/遂平巴陵/江陵之平/道规推毅为元功/无忌为次/
C.无忌不从/果为振败/乃退还寻阳/缮舟甲复进/遂平巴陵/江陵之平/道规推毅为元/功无忌为次/
D.无忌不从/果为振/败乃退还寻阳/缮舟甲复进/遂平巴陵/江陵之平/道规推毅为元功/无忌为次/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临川烈武王,“临川王”是刘道规的封号,“烈武”是其谥号。由此可见刘道规死后尊荣。
B.西楚,战国时楚国疆域广阔,分为三楚。这里指楚国西部,即今天的湖南、湖北一带。
C.刺史,西汉为督察官名,晋宋时为州郡最高长官,也称“太守”。后世刺史与太守同称。
D.赠,有“赠送”之意,如《琵琶行序》中“歌以赠之”;文中指宋武帝晋升道规为大司马。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道规审时度势,有见识。他参与谋划讨伐桓玄的大事,响应武帝,杀死玄弘;桓玄败逃,他却劝说无忌等人放弃追击,事实证明他是正确的。
B.刘道规治政有方,得人心。他善于处理刑法政务,官民都敬畏且爱戴他;当江陵危机之时,他在夜晚打开城门,让愿意离开的人走,但没人离去。
C.刘道规胸怀宽广,有器量。形势复杂,鲁宗之投身应和,他单车迎接以示诚意;江陵曾有人给桓党写信报告城内信息,他烧掉书信,安抚人心。
D.刘道规英勇无畏,有谋略。在抗击循党与谯纵联军的战斗中,他亲自率军打仗并取得胜利;又指挥刘遵用游击战术,拦腰打击,最终打败敌人。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规乃会将士告之曰:“吾东来文武足以济事,欲去者不禁。”
(2)道规使刘遵为游军,拒道覆,前驱失利。
【答案】
13.A
14.D
15.D
16.(1)道规于是集合众将士,告诉他们说:“我从东方来,文武官员足以成就事业,你们谁要离开,我不制止。”
(2)道规让刘遵流动作战,抵御徐道覆,(结果)先头部队打了败仗。
【解析】
【分析】
13.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题中,“果为振败”,主语“无忌”省略,“为”表被动,意思是被桓振打败,故“败”后面停顿,排除D;“乃退还寻阳”,“寻阳”是“退还”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B;“元功”的意思是首功,不能断开,排除C。
本句译为:无忌没有听从,果然被桓振打败。于是全军退回寻阳,修缮好战船和兵器后,再次进军,终于平定了巴陵。江陵的平定,道规推举刘毅为功劳最大的人,其次是何无忌。
故选A。
14.
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项,“赠,有‘赠送’之意,……文中指宋武帝晋升道规为大司马”理解错误。文中指追赠,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
故选D。
15.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
D项,“在抗击循党与谯纵联军的战斗中”理解错误。根据原文“卢循寇逼建邺,道规遣司马王镇之及扬武将军檀道济、广武将军到彦之等赴援朝廷,至寻阳,为循党荀林所破。林乘胜伐江陵,声言徐道覆已克建邺。而桓谦自长安入蜀,谯纵以谦为荆州刺史,与其大将谯道福俱寇江陵”可知,卢循侵犯建邺,道规派司马王镇之和扬武将军檀道济、广武将军到彦之等人驰援朝廷,到了寻阳,被循党荀林所打败。荀林乘胜攻打江陵,扬言徐道覆已攻克建邺。而此时桓谦又从长安投奔西蜀,西蜀王谯纵让桓谦做了荆州刺史,桓谦和大将谯道福一起攻打江陵。可见,文中并没有“循党与谯纵联军”的表述,选项无中生有。
故选D。
16.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得分点:“会”,使动用法,使……会,集合;“东”,名词作状语,从东方;“济事”,成就事业;
第二句得分点:“游军”,流动作战的军队;“拒”,抵御;“前驱”,先锋,先头部队。
参考译文:
临川烈武王刘道规,字道则,是武帝最小的弟弟。卓越不凡,有远大志向,想谋划诛灭桓玄。当时桓弘镇守广陵,用他任征虏中兵参军。武帝收复京城,道规也就在那一天同刘毅、孟昶斩杀了桓弘。桓玄战败逃走,道规与刘毅、何无忌追赶前去并打败了他。无忌想乘胜进军,一直打到江陵。道规说:“桓氏诸人世代居住在西楚,一帮小人都替他尽力;桓振的勇猛冠绝三军,我们最好暂且安顿军队,养精蓄锐,慢慢用许策来牵制他们。”无忌没有听从,果然被桓振打败。于是全军退回寻阳,修缮好战船和兵器后,再次进军,终于平定了巴陵。江陵的平定,道规推举刘毅为功劳最大的人,其次是何无忌,自己则居于最末。后来因为起义的功勋,被封为华容县公,多次升迁,担任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加封都督。他善长刑法政令,官吏和百姓都敬畏爱戴他。卢循侵犯建邺,道规派司马王镇之和扬武将军檀道济、广武将军到彦之等人驰援朝廷,到了寻阳,被循党荀林所打败。荀林乘胜攻打江陵,扬言徐道覆已攻克建邺。而此时桓谦又从长安投奔西蜀,西蜀王谯纵让桓谦做了荆州刺史,桓谦和大将谯道福一起攻打江陵。在这种情况下,道规集合众将士,告诉他们说:"我从东方来,我们文武官员足以用来成就事业,你们谁要离开,我不制止。”于是在夜里打开城门,众人都震慑信服了他,没有人离开。雍州刺史鲁宗之从襄阳来投,有人认为他来路不明,不可轻信。道规却独乘一车去迎接他,众人都被他感动。大家建议让檀道济、到彦之一同攻打荀林等。道规曰:“非我亲自去不能了断。”于是派宗之守城,把重要事情交给他,亲自率领各将,打败了桓谦,并杀了他。谘议参军刘遵追击荀林,在巴陵斩杀了他。当初,桓谦到了枝江,江陵的士人和百姓给他写信,报告城里虚实情况。道规把这些书信全部焚烧了,众人这才心安。后来有人传言说卢寻已经打下京都,派遣徐道覆为刺史。江、汉的百姓感念他焚烧书信的恩德,没有人有其他的想法。道规让刘遵流动作战,抵抗道覆,先头部队失利。道规豪壮之气更强,刘遵从外围拦腰攻击,打败了敌人。当初道规让刘遵用游击战术,众人都说不应该分割现有兵力,放置在无用的地方,等到打败了徐道覆,果然得到了游击战术的好处,众人才服气了。道规进阶,称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改任豫州刺史,因为疾病没有任职。义熙八年死在都城,追赠司徒,谥号是烈武,进封南郡公。武帝登基,又追赠大司马,追封临川王。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自叹
文天祥
海阔南风慢,天昏北斗斜。
孤臣伤失国,游子叹无家。
官饭身如寄,征衣鬓欲华。
越王台上望,家国在天涯。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诗意可知此诗写于文天祥被俘后,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悲伤情怀。
B.首联写自然环境,诗人在海天浑茫中自叹身世处境,苍凉而凄怆。
C.孤臣失国,游子无家,而“孤臣”“游子”为同一人,悲情倍增。
D.颈联写诗人厌倦官场,感叹身世浮沉、鬓发早白,寓有悔悟之意。
18.诗人既然说“失国”“无家”,为什么在诗的结尾又说“家国在天涯”?这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
【答案】
17.D
18.诗人既说“失国”“无家”,又说“家国在天涯”,并不是自相矛盾,而是发挥艺术的想象,将“家”和“国”位移,推向遥远的天涯,借此表达匡复家国的希望。
【解析】
【分析】
17.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
D项,“寓有悔悟之意”理解错误。颈联“官饭身如寄,征衣鬓欲华”意思是我担任官职以来,身世浮沉,身着征衣,双鬓依然花白。字里行间,抒发的是孤臣之意,漂泊之感,年华逝去之叹,无悔悟之意,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D。
18.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这首诗写于文天祥被俘后,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悲伤情怀,颔联“孤臣伤失国,游子叹无家”中,诗人失国无家身世处境与首联中苍凉而凄怆的环境描写交融,令人倍感凄沧。但是文天祥作为一个爱国主义诗人,对国家充满了情感,他仍然希望能够匡复大业,这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有体现,尾联“越王台上望,家国在天涯”正表达了他的这种愿望。越王台是后人为缅怀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国雪耻而建,文天祥在越王台上的眺望就具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即希望匡复家国,故诗人既说“失国”“无家”,又说“家国在天涯”,并不是自相矛盾。
五、情景默写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中,当鲁庄公一见齐国军队失败就要驱车追赶时,曹刿先制止,在“________,_________”之后才让鲁国军队追击。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助杜鹃的意象,在自问自答中表达出置身被贬之地的凄凉之意。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宋文帝刘义隆打了败仗仓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原因,对当朝用事者提出警告。
【答案】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 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时注意易错字,如“轼”“暮”“鹃”“嘉”“胥”等,不要写错。
六、语言表达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最多不超过12个字。
面对着一棵挺拔的古松,①___________:木材商会掂量这棵树能做什么物件,或者建一座什么样的房子,这是“实用的态度”;植物学家会思量为何它会活这么久,它能给人类提供多少氧气,②___________;画家则会聚精会神地观赏古松虬劲盘龙的姿势,创造出振奋人心的画卷,这是“审美的态度”。生活中人们大多秉持前两者,③___________,所以总感觉生活得很累,况且没有什么“味道”。
【答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 这是“科学的态度” 不重视“审美的态度”(或忽视“审美的态度”)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第①处,由①后面的“:”可知,本句应是对下文内容的概括,结合下文的表述“木材商会……这是‘实用的态’度;……画家则会……这是‘审美的态度’”分析,所填写的内容应是不同的人的态度,故此处可填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
第②处,由前文“实用的态度”和后文“审美的态度”可知,此处应填写的是植物学家面对着一棵挺拔的古松时的态度,结合“为何它会活这么久,它能给人类提供多少氧气”分析可知,植物学家思考的更多的是科学方面的问题,故此处可填写“这是‘科学的态度’”;
第③处,“总感觉生活得很累”是因为“生活中人们大多秉持前两者”,故此处是对待“审美态度”的错误行为。故此处可填写“不重视‘审美的态度’(或忽视‘审美的态度’)”。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总部位于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2020年6月3日发布新闻公报宣布,第51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将于2021年1月举行,年会主题为“世界的复兴”。新闻公报介绍,“世界的复兴”这一目标将致力于共同迅速地建立起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社会体系的基础,以塑造一个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和更具韧性的未来。届时,年会将以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进行,世界经济论坛将和瑞士政府一道,确保会议安全。
【答案】示例:①2020年6月3日,②世界经济论坛宣布,③第51届论坛年会将于2021年1月④以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举行,⑤主题为“世界的复兴”。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侧重“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解答本类题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层次,在此基础上概括文意,注意字数限制。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
概括时要注意时间、地点、事件,原文“总部位于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2020年6月3日发布新闻公报宣布”,可概括出“2020年6月3日,世界经济论坛宣布”;“第51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将于2021年1月举行,年会主题为‘世界的复兴’”,可概括出“第51届论坛年会将于2021年1月”“主题为‘世界的复兴’”;原文“届时,年会将以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进行,世界经济论坛将和瑞士政府一道,确保会议安全”,可概括出“以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举行”。
七、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②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
③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
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得知千载事,正赖古人书”,古人即使身遭贬谪仍赏景吟诗作文,表达情怀,抒写抱负,渲染出一方人文胜迹。品读了上述诗文,其人、其地、其事、其文,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你最想沿着哪位古人的足迹做一次探访之旅,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苏轼的赤壁
风飘飘,水飏飏,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沧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
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贬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
他想起了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问自己,周公瑾难道不是自己的写照吗?经天纬地,胸有经纶,堂堂正正的一个男子汉。为何自己偏偏不能撕开面具,去痛快淋漓地做人呢!
他无意中一句实话,就遭人陷害,被贬黄州。他也曾想,等我有了出头之日,我定要报仇……想到这里,他不由得一惊,汗水从额上溢出,顺着脸往下流着:我怎么有这种想法,难道装备着面具整天勾心斗角的生活我已经适应了,还是因为近墨者黑,我也成为了其中一员?不,我应该出淤泥而不染,我要清者自清!
苏轼如梦初醒,人生在世,何必太在意名利,纵然神勇一世,名垂千古,到头来不还是化为尘土一堆吗?何不摘去这遮脸的累赘,做回真实的自己,做大自然的一员,“侣鱼虾而友麇鹿”,“渔樵于江渚之上”,一生逍遥,何其痛快。
苏轼蹲下身子,以手舀水,用这赤壁之水将面具洗去。倾刻回船舱,命仆人煮酒,痛饮数碗,大醉而卧。
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清廉从政。黄州的百姓感念这一位父母官,后来修了一座祠庙来缅怀这一伟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而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那《赤壁赋》华美的乐章。
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称“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
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
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的小女子;“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赤壁记载了苏东坡的崛起;
赤壁沉淀了苏东坡的不屈;
赤壁诉说着苏东坡的豪迈与诗情不朽;
赤壁因苏轼而光芒四射;
赤壁,只属于苏轼。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从列举的诗文中选出一个,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
审题:题目材料由教材里面五篇诗文的名句组合而成,均为考生所熟悉的内容。“五则”名句都突出了对某地景色的描写,但这些描写内容都有着特定的意义,因为这是古人道遇人生坎坷可之后所写出来的千古名句,他们处在人生的困境当中,仍“货景岭诗作文,表达情怀、抒写抱负”,甚至能把所到之地“油染成一方人文胜迹”。今天我们掩卷而思,其人,其地、其事、其文带给我们的意义应该是多方面的,或者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高洁,或者是“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多情,或者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襟怀,或者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的超脱,或者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达观。审题时要注意“你最想”几个字,它暗示考生写作时可以通过比较,选取自己最有感悟的一位古人;“探访之旅”要联系“其地”,可以是实际的旅游考查,也可以是精神之旅,跨越时空,展开联想,与心中仰慕的古人对话。探访对象有别,四个“其”使联想点思考层面都有充裕的空间。体裁可以写成情文并茂的散文,也可以写成具有思辨色彩的议论文。
参考立意:以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主,抒写身处逆境中的豪情万丈;以白居易《琵琶行》为主,抒写“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多情;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为主,抒写心怀他人的襟怀;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为例,抒写诗人的超脱;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来抒写诗人的达观。
行文构思:文章开头即创设了一个清秋黄昏泛舟赤壁的情景,直接入题;紧接着联系苏轼,点出苏轼与黄州赤壁的密切关系,与文题“苏轼的赤壁”照应;接着糅合了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的有关语句,为下文做好铺垫;紧接着以苏轼在黄州的政绩来证明苏轼在赤壁边上的顿悟,再以余秋雨《东坡突围》中的“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过渡,接着以李清照、柳永、李煜的愁绪反过来衬托出了苏轼“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和“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最后,排比句式的运用让文章拥有了一个漂亮的结尾,“赤壁,只属于苏轼”,更让整篇文章显得结构圆合。
素材:
1.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
2.他的声音很小,却回荡在这静静的赤壁中。天空下铺满金色,月亮不知何时已经出现,赤壁映着金色显得更加尊贵。又是一阵清风,吹着水卷起了涟漪,他的心在这水波中慢慢地沉默。“你是谁?”苏轼在迷蒙中看见了一个身影,他不是曹孟德吗?想当年他擒吕布,破袁绍,平袁术,败张鲁,挟天子以令诸侯,把酒临江,横槊赋诗,岂非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回过神来,那身影已经不在,苏轼还漂泊在这赤壁之上。
3. 我带着失意,直到黄州,我不希望能在这而得到什么,而黄州,则在不知不觉中给了我许多。赤壁滩上,长江畔边,自古兵家博弈之地。那赤壁滩,看惯了尸横遍野,那长江水,闻惯了血雨腥风。比起这些历史上的凄惨壮烈,我的贬官失意又算些什么呢?当那些别有用心的卑鄙之徒湮没于岁月长河时,我庆幸还有文章可以传世。声名可以远扬。更何况天地之间,江上清风,山间明月,耳得为声,目遇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还能有何求?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还需要一个怎样更好的世界?
4. 听苏东坡“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轶事;体会苏东坡“高处不胜寒”的心境;欣赏苏东坡口中“清风徐来,水波 不兴”的意蕴;一同与苏东坡享受“庭前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 交横,盖竹柏影也”的溶溶月色。
5. 是你吗?不羁的李白。
当岁月的浪潮洗去了昔日的尘埃,满腔的抱负只能在心底徘徊。只因你傲岸,只因你不羁,世俗的官场便容不下你。罢官就罢官吧。“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狂笑一声,便在酒香深处缩放了一株青莲。
白鹿置于青崖,须行即访名山。纵然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也要带上一壶酒,一把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皎洁的月光中舞剑独饮,与明月交谈。在明月、自己、暗影中找到了永恒。
你狂,你傲,你浪漫,你可以与太白星交谈。
你飘逸,你空灵,你可以独自一人无拘狂笑。
【点睛】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四川省成都市南开为明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我们所有人都在_______老板新招的人是什么样的时候,同事小张两分钟内给了我们一个完整的答案:“女的,东北人,白羊座,AB型血,长得挺好看,就是皮肤不太好。”
这堪比人口普查的速度和内容把我们吓了一大跳,我们_______地问他:“这姑娘你认识?”小张连连摆手说:“我也不认识。那天去老板办公室,在桌上看到她的简历,上面写着她的微博账号,我随手翻了几页,看了她发的那些动态和照片,不就全知道了吗?”
小韩听完小张的发言,没忍住吐槽了一句:“天哪!你这和偷窥隐私有什么区别!”小张的回答让我们无法反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家________,这话……好像也没错。这时,一向温柔的小孙幽幽地说:“我也被围观过,感受确实不怎么好。”原来,分手好几年的前男友给小孙发微信求合好,为表痴心还写了一封告白信,因为小孙感到了信的内容带来的恐慌,所以没有打动小孙。前男友通过小孙朋友圈配图的水印,竟能找到她的微博,而且_______地阅读了她从2012年至今的全部微博内容。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好奇 异口同声 目瞪口呆 孜孜不倦
B.奇怪 七嘴八舌 目瞪口呆 孜孜不倦
C.好奇 异口同声 面面相觑 津津有味
D.奇怪 七嘴八舌 面面相觑 津津有味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都是网上的公开信息,根本算不上偷窥,谁能干涉我的自由吗?
B.都是网上的公开信息,不看白不看,请问我怎么就是偷窥了?
C.都是网上的公开信息,谁都能看到的公开资源,我看了算犯法吗?
D.都是网上的公开信息,谁都能看到的公开资源,请问我偷窥谁了?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尽管让小孙感到些许恐慌,但是信的内容却打动了她。
B.却不知信的内容既不能打动小孙,又让她感了到恐慌。
C.不过信的内容不但没有打动小孙,反而让她感到恐慌。
D.虽然信的内容打动了小孙,但是却让她感到非常恐慌。
【答案】
1.C
2.D
3.C
【解析】
【分析】
1.
本题考查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好奇:泛指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充满新鲜感。奇怪:稀奇罕见,异于常态;感到出乎意料,难以理解。语境指想了解新招的人,故应选择“好奇”;
第二空,异口同声:大家说的完全一致。(合乎语境)七嘴八舌:形容人多嘴杂,意见不一致;也形容饶舌,多嘴。语境指大家同时发问,故应选择“异口同声”;
第三空,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看着,都不说话。目瞪口呆:形容因吃惊或害怕或激动而发愣、发傻的样子。语境指大家对小张的话不知如何是好,故应选择“面面相觑”;
第四组,津津有味:形容兴味特别浓厚。孜孜不倦:是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语境与工作和学习无关,排除“孜孜不倦”,故应选择“津津有味”。
故选C。
2.
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和表达的得体能力。
A项,直接表白自己算不上偷窥,语气不够委婉;
B项,“不看白不看”态度轻蔑,不符合办公室语境;
C项,“我看了算犯法吗”语气太重。
故选D。
3.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连贯的能力。
A项,“信的内容却打动了她”与前文“感受确实不怎么好”不照应。
B项“却不知信的内容”省略的主语是“小孙的前男友”,而此处与上文衔接的内容应该是“信的内容”,所以B项表述也不恰当。
D项,“信的内容打动了小孙”与前文“感受确实不怎么好”不照应。
故选C。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西方马克思主义诞生已有大半个世纪,它在中国的传播则不到20年。时间虽短,中国人对它的理解、态度、运用却有很大的变化,这反映了20年来中国社会状况的巨大变迁,也折射出中国知识分子把握社会思潮并用之解决中国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方向、路线、政策的改变引发了社会结构、人际关系、文化心理各方面的巨大变化,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汹涌而来的商品潮,大大地激发了中国知识界的批判意识。终于有人领悟到了,时代的前进使人面临着一种问题转换:知识分子的使命不仅止于抨击守旧意识,为改革鼓与呼,而且要从价值层面对现代化的方向、后果或伴随现象加以监督,作社会公正的发言人,精神和文化的守护者。
中国文化传统中,批判的精神相对稀薄,要在工业化进程中从事批判,更是资源难寻。西方马克思主义不但是一个现存的武器库,而且以其深刻锐利令人倾倒。
使有些中国文化人感到惊喜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工业社会的揭发与批判,竟与自己对当前现实的感触相差无几。比如,他们指出,在商品丰富,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产生了新的匮乏,即精神的空虚和痛苦:人们成了商品的俘虏,他们被动地接受传媒铺天盖地的广告,这些广告制造虚假的、强迫性的需求,人们的情趣在不知不觉中完全被大厂商调度和控制,毫无理性地一味追求高档、名牌商品;在虚假的满足中,人丧失了自己的天性,甚至丧失了痛苦的感觉,这并不是说明痛苦不存在,而是说明人已被异化得失去了自我。
大众文化、商品文化时代的到来,使得文化享受(实质上是文化消费)摆脱了贵族化限制,而成为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提出的文化工业概念,深刻而尖锐地揭露了这种庸俗文化的本质:这种大批量制造的文化商品使艺术作品的创造性、批判性和想象力萎缩乃至消失,它们不是按照艺术品的内在逻辑创造出来,而是按投资者和制造商对投入——效益的估计批量生产,它们的价格越便宜,内容就越贫乏,品质就越低劣。但大众的口味就这样被调配,以至于人们在表述内心生活和倾诉感情时,都按照文化工业提供的单一模式进行。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还指出,由于异化性的高消费、高生产,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早已不复存在,双方处于极度尖锐的对立和冲突中;贪得无厌地追求物质享受驱使人不加节制地开发自然,这实际上成了盘剥和破坏自然。他们警告说,自然界对人类的侵略并不是无动于衷的,它会进行报复,在人与自然的战斗中,最终吃亏的还是人。他们主张重建新的经济模式,限制消费,降低生产,扭转浪费资源、破坏生态平衡的趋势。
凡此种种,在中国是别开生面。西方马克思主义最有价值的内涵是它的批判精神,它提出和发展的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理论,对于我们反省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负面现象,抵制物欲的膨胀和拜金主义盛行,具有可贵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摘编于徐友渔《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注)下面试题中,“西马”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简称。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反思并解决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负面问题,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动因。
B.“西马”尖锐批判了工业社会物质丰富、精神贫乏的现象,中国知识分子对此深有同感。
C.商品文化带来的异化机制固化了人们的思维模式,让他们失去了想象力和个性化表达。
D.“西马”认为高生产、高消费破坏了自然界资源,回归自然和谐的前工业文明势在必然。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改革开放后社会的负面现象与西方工业文明遇到的问题相似,这是本文论述的前提。
B.人在商品大潮中被异化并丧失了理性,是本文的核心观点,也是种种负面现象的总根源。
C.文章始终从变革和批判的角度探讨社会的问题,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鲜明的现实指向性。
D.文章从人的异化、文化庸俗化、自然环境恶化几个层面进行论证,逐层深化,层次清晰。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必然影响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B.西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时间很短,这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对其借鉴的谨慎。
C.中国的农业文明传统,使中国文化里面缺少批判精神,所以今天我们更需借鉴。
D.“西马”的批判精神是当代知识分子守护精神文化、监督现代文明的锐利武器。
【答案】
4.D
5.B
6.C
【解析】
【分析】
4.
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D项,“回归自然和谐的前工业文明势在必然”理解错误。原文第6段,只是主张“重建新的经济模式,限制消费,降低生产,扭转浪费资源、破坏生态平衡的趋势”,并没有说要回归“前工业文明”,推论向更为保守的方面夸大了“西马”的观点,于原文内容不符。
故选D。
5.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项,“人在商品大潮中被异化并丧失了理性,是本文的核心观点,也是种种负面现象的总根源”理解错误。本文的核心内容是介绍“西马”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工业社会的揭发与批判,以及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启发和借鉴作用。第4段批判人的异化只是“西马”批判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把它说成是“核心观点”“总根源”于文无据。
故选B。
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项,“作者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必然影响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理解错误。社会巨变是方针政策改变的结果,选项因果倒置。
B项,“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对其借鉴的谨慎”有误,“西马”在中国传播的时间短,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所决定的,并不能因此得出“谨慎”之说。
D项,“‘西马’的批判精神是当代知识分子守护精神文化、监督现代文明的锐利武器”理解错误。当我们伸张中国改革开放不需要什么东西的时候,大可以从“西马”出发,这会使我们对自己的社会环境有深刻的透视。但是,当我们伸张深化改革开放需要什么东西的时候,就不能以“西马”为出发点了。所以选项夸大了“西马”批判精神的作用。
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数据新闻,是指基于数据的抓取、挖掘、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的新型新闻报道方式,它通过复杂的交互式、动态化的图片和视频来呈现社会事件,具有描述、判断、预测、信息定制等四个功能。
例如,英国的《卫报》网页曾发布一个有关“阿拉伯之春”的大数据新闻。报道利用动态图表,图表上方设置了时间按钮,网民推拉到自己想观看的时间点,能清楚地看到相同时间点上不同国家发生的相关事件,也可以通过国家标记,来关注某个具体国家在纵向时间轴上的政治演变进程。不同的政治事件用不同颜色来标示,如果网民想了解某个事件的具体内容,点击不同颜色的标示,随即获取深度报道的链接。这种新闻报道方式,将涉及十几个国家、时间跨度长达一年的复杂的政治运动,以明晰的动态方式呈现出来,各种纯文字报道难以达到这样的传播效果。
再如,2011年8月,伦敦街头爆发持续多天的骚乱事件,一些媒体评论指出,这与贫富差距有关。英国首相卡梅伦声称骚乱事件与贫富差距无关。记者便利用谷歌融合图表,在伦敦地区地图上用不同颜色标记出骚乱分子的居住地信息、发生骚乱的地点和贫困地区的分布。网民可以将图扩展到整个大伦敦地区来看,也可以聚焦到具体的街区放大看,观察每个骚乱点人流的去向,从而清楚地看到贫困与骚乱之间紧密的对应关联。这种表达与单纯的文字报道相比,非常具有说服力。
(摘编自百度百科“大数据新闻”)
材料二:
数据新闻学是一门交叉的学科,怎样将数据整合制作出又快又准的报道,对当前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的挑战。
熟练运用计算机能力。今天,海量的互联网数据和信息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传统的计算机无法处理,需要云计算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因此,当今的新闻工作者必须熟练运用计算机,以便对信息进行加工。
分析处理数据能力。新闻工作者要通过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寻找出有价值的相关性,继而增加对相关事件发展趋势的预测性。但是将大量数据相结合创作出精确和有深度的报道,需要一双慧眼去分清“真数据”和“假数据”,只有将不需要或不相关的数据过滤掉,才能把剩下有价值的数据加以分析整合,供编辑使用。
可视化平面设计能力。数据新闻的可视化图片将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联系在一起,将繁杂的数据简单化,能使数据新闻充满希望与活力,便于受众理解或参与其中,满足不同受众的各方面需求。因此,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应熟练掌握可视化技术,学会识图、制图以及各种表格的制作。
(摘编自新华网《大数据背景下的新闻走向》)
材料三:
《凤凰新闻》对新冠肺炎疫情进行了实时跟踪报道,该报道将新闻内容分为疫情地图、实时动态、疫情小区、报道矩阵四个板块,网民可以及时了解国内具体到特定城市的各个省份的疫情变化,也可以了解国外的相关情况。
疫情地图能够交互呈现累计确诊、现有确诊和世界疫情三种情况。如果点击“累计确诊”,可以看到一幅中国地图,国内各省版图呈现出深浅不同的红色,颜色的深浅分别代表着疫情的重或轻。如果把鼠标光标放在某省区域,则会显示该省的实时疫情,如点击“四川”,则显示:累计确诊526,治愈人数256,死亡人数3;点击“世界疫情”,则会看到世界地图上各主要国家的疫情。
实时动态板块是一幅全国疫情新增趋势图,纵轴表示人数变化,横轴表示时间变化,坐标系中有红、橙、青、灰四种颜色的曲线,分别用以显示确诊、疑似、治愈、死亡四种情况的变化趋势。图中涵盖了从1月20号以来每天的数据变化,网民可查阅这个期间全国新增、全国累计、湖北内外新增的三种情况。如果点击“全国新增”和时间轴上的“2.19”,图表立刻有文字显示2月19日的相关情况:确诊399,疑似1277,治愈1781,死亡115;如果点击“湖北内外新增”和时间轴上的“2.5”,图表立刻有文字显示2月5日的相关情况:全国3694,湖北2987,非湖北707等。
(根据《凤凰新闻》客户端相关报道整理)
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体现某个主题的数据新闻有可能是多起社会事件的描述集合。
B.只有在网络技术背景下才能实现新闻交互式、动态化的运行。
C.假数据即不真实的数据,主要包括与报道主题不相关的数据。
D.可视化图片是多组数据的组合图片,是数据新闻的活力所在。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英国《卫报》关于“阿拉伯之春”的专题报道,显示出大数据新闻在描述复杂的社会事件方面具有强大的功能。
B.记着利用谷歌融合图表对伦敦骚乱事件的深度报道,推翻卡梅伦的观点,用事实更正了媒体对事件本身的判断。
C.数据新闻工作者必须首先具有传统新闻学的素养,再去训练运用计算机、分析处理数据、制作可视化图片等技术。
D.《凤凰新闻》对新冠肺炎的详细报道,让读者从宏观的角度对新冠状病毒的传播区域和传播速度有详细的了解。
9.材料三中《凤凰新闻》对新冠疫情的报道能否称为“大数据新闻”?这则报道对现实生活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材料作简要分析。
【答案】
7.C
8.B
9.材料三中的相关报道是大数据新闻,因为它立足于对新冠肺炎疫情相关数据的抓取、统计,用交互式、动态化的图表呈现新冠肺炎疫情事件的进展情况。
作用:这样的报道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分析预测疫情发展走势,制订相关政策控制疫情,也可以帮助网民预测疫情发展制订合适的出行、工作计划。
【解析】
【分析】
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项,“假数据即不真实的数据”理解错误。材料二中将“假数据”加了引号,说明它不是指不真实的数据,而是后文所指的“不需要或不相关的数据”。
故选C。
8.
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B项,“用事实更正了媒体对事件本身的判断”错误,材料一中说“一些媒体评论指出,这与贫富差距有关。英国首相卡梅伦声称骚乱事件与贫富差距无关”,可见记着的深度报道只是想纠正英国首相卡梅伦的观点,原来已经有一些媒体指出了骚乱与贫富差距有关。
故选B。
9.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整合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以及对文中重要问题的探究能力。
第一问,算不算“数据大新闻”,首先应该根据材料一中的定义来确定,还要结合材料三中的“交互式”“动态”“1月20日以来”等词语来界定。材料一中对“数据大新闻”是这样表述的“数据新闻,是指基于数据的抓取、挖掘、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的新型新闻报道方式,它通过复杂的交互式、动态化的图片和视频来呈现社会事件,具有描述、判断、预测、信息定制等四个功能”,可知大数据新闻具有“描述、判断、预测、信息定制”等四个功能。再来看材料三中《凤凰新闻》对新冠疫情的报道:“该报道将新闻内容分为疫情地图、实时动态、疫情小区、报道矩阵四个板块,网民可以及时了解国内具体到特定城市的各个省份的疫情变化,也可以了解国外的相关情况”“疫情地图能够交互呈现累计确诊、现有确诊和世界疫情三种情况”“实时动态板块是一幅全国疫情新增趋势图,纵轴表示人数变化,横轴表示时间变化,坐标系中有红、橙、青、灰四种颜色的曲线,分别用以显示确诊、疑似、治愈、死亡四种情况的变化趋势”等,这些信息立足于对新冠肺炎疫情相关数据的抓取、统计,用交互式、动态化的图表呈现新冠肺炎疫情事件的进展情况,符合数据新闻的特点,故材料三中《凤凰新闻》对新冠疫情的报道是“大数据新闻”。
第二问,这则报道对现实生活的作用,结合材料一第一段最后一句中“大数据新闻”的功能来推测,大数据新闻具有“描述、判断、预测、信息定制”等四个功能,材料二中有“增加对相关事件发展趋势的预测性”,材料三里面也说“坐标系中有红、橙、绿、灰四种颜色的曲线,分别用来显示确诊、疑似、治愈、死亡四种情况的变化趋势”,所以对这则新闻的作用应该是: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分析预测疫情发展走势,制订相关政策控制疫情,也可以帮助网民预测疫情发展制订合适的出行、工作计划。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85年的莎士比亚
朱山坡
蛋镇电影院曾经有一段时间门可罗雀。有一天,来了一个长发及肩的毛头小子,身材矮小,穿喇叭裤,硕大的墨镜差不多遮蔽了他瘦削的脸。
毛头小子走进电影院,对经理老吴说,我要借你的电影院用用。
老吴打量了一番毛头小子:“你是谁?”
毛头小子说,你听说过莎士比亚吗?
老吴说,听说过,但没见过。
毛头小子说,我原来是鹅镇的莎士比亚,现在是蛋镇的莎士比亚。
老吴警觉地问,你想借电影院干什么?
“不,我们,蛋镇莎士比亚剧社准备排演一部伟大的戏剧。”
这个毛头小子是蛋镇中学初三的学生。他的父亲朱风光从鹅镇调到蛋镇当卫生院院长,所以他也跟着转学,成为蛋镇的莎士比亚,并且成立了蛋镇莎士比亚剧社。
莎士比亚抽的烟是万宝路,这让老吴瞠目结舌。“不白借,我们排演一次,给电影院50块钱。”老吴从莎士比亚手里接过一条结实的万宝路后,老吴谨慎地答应了他的请求。
“我当然支持年轻人的事业。”
这一天中午,莎士比亚带着五个毛头小子和三个稚嫩的女学生兴冲冲地来到了电影院。十几个穿着时尚的男女中学生在台后常常打情骂俏,发出阵阵浪笑,这让老吴不得不保持警惕。如果不是因为近来电影院过于冷清,老吴断不会把场地租给莎士比亚。
每次指挥排演的时候,老吴自始至终盯着,一言不发。
莎士比亚要跟老吴好好谈一次。
“你了解《哈姆雷特》吗?”
“我什么都知道。但我谁都不相信。”
“鹅镇、平谷镇还有白马镇的老百姓都已经见识到了伟大的戏剧《哈姆雷特》,我也要给蛋镇人民见识见识。”莎士比亚说。
老吴说,那你现在就让他们见识,从排练开始。
莎士比亚是靠物质诱惑他的同学来排演《哈姆雷特》的。据说,每排演一次,每一个学生演员可以拿到三块钱。谁也无从知道他的钱从哪里来。有人说,他的钱是从他的父亲朱风光那里硬要来的。我不觉得莎士比亚是一个坏小子,他只是有一个奇怪的理想。每一个孩子心里都有稀奇古怪的想法。比如我从小就立志当一名摄影师,但遭到了差不多全镇人的讥笑。因为我家穷得连拍一张照片的钱都没有,遑论购买一台照相机。
他对主演的表演极其挑剔、苛刻,吹毛求疵。“我给了你钱。你给我演好点,我不想给蛋镇人民看到狗屎一样的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有一只漂亮的海鸥牌照相机。他拍了很多剧照,张贴在电影院海报墙上,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我想摸摸他的照相机。他不同意。我说,你给我拍一张照片总可以吧?莎士比亚说,胶卷很贵的。但他还是很勉强地给我拍了一张。
“作为回报,你必须在我的戏里免费演一个角色。”莎士比亚果然给我弄到了一个角色,让我演给哈姆雷特提靴子的仆人。
《哈姆雷特》在蛋镇越来越出名了,几乎家喻户晓,连小混混们都开始谈论哈姆雷特。
“什么时候才能正式上演呀?”
“国庆节正式上演!”莎士比亚说。
国庆节转眼便要到了。
国庆节的前一天下午,我们在电影院作了最后一次排演,莎士比亚一反常态,不吝用最好听的词语赞扬了我们的表演。
可是,老吴给我们出了难题。如果今天莎士比亚不交清租金欠款,明天休想推开电影院的大门。
莎士比亚对我们说:“钱的问题我来解决,明天首演如期进行,一切按计划进行。明天将是蛋镇史上最伟大的一天。”
第二天一早,很多人早早便来到了电影院。令我惊喜的是,电影院的大门是敞开着的,老吴笑容可掬地站在门口,右手里揣着一把钞票。
莎士比亚在电影院后台等着我们。他的脸上洋溢着好事将至的亢奋,一一给学生们发钱:“加油!”
话剧按时开始。
一切都十分顺利。观众的热情和专注出乎意料,没有人喝倒彩,也没有哄笑,连吹口哨都没有。演出落下帷幕,观众发出暴风骤雨般的掌声和欢呼声。我看到了父亲在向我招手,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这一次,他断不会骂我“废物”。
这是伟大的一天。
但当全体演职人员集体出来谢幕的时候,唯独没见莎士比亚。
有人小声告诉我,刚才警察闯了进来,将莎士比亚抓走了。
“昨晚,他撬开了蛋镇卫生院财务室的保险柜……”
首演即成绝唱。
大概是三个月后,临近春节了。莎士比亚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
莎士比亚说,我爸垫了卫生院财务室的钱……我在派出所关了一些时间。我要离开蛋镇了。
“回到你妈妈身边?”
莎士比亚说,不是,天下之大,哪我都能去……
他从脖子上取下照相机递给我:“这个送给你。”
我惶恐地推辞。在我眼里,一部照相机的价值相当于半个蛋镇。
“你给哈姆雷特提靴演得很好,这是你应得的。”莎士比亚说,“莎士比亚原著中没有提靴人的角色,你帮助我完成了一次伟大的创新。”
莎士比亚说:“我们不能只看眼前。我们二十年后见。”
很快,我成了蛋镇最好的照相师,几乎所有的人都希望我给他们照相。
我十分期待二十年后与莎士比亚相见。
(有删节)
10.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对毛头小子外貌、衣着等描写,既体现了他标新立异的个性,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新潮青年的时尚追求。
B.老吴说自己认识“莎士比亚”但没见过,又说自己了解《哈姆雷特》,其实都是装的,他只是在应付毛头小子。
C.莎士比亚开始从不允许“我”摸相机,可后来竟然把相机送给“我”,说明他在被教育之后获得了人生超脱。
D.毛头小子排演世界名著使从没见过话剧的蛋镇人热情空前,反映了那个时代国人精神面貌与文化需求的新变化。
11.结合作品,简要回答小说以“1985年的莎士比亚”为题目有什么意义?
12.二十年之后,莎士比亚会不会获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0.C
11.①揭示了小说故事发生的特定年代——改革开放初期。②暗示了小说主人公是一个有文学修养、热爱莎士比亚的人。③与小说的主要情节——排演《哈姆雷特》契合。(意思对即可。)
12.答案一:会有很大成就。原因:①“莎士比亚”见多识广,又有很强的组织能力;②“莎士比亚”做事有热情,雷厉风行,为了成功又不拘小节。
答案二:不会获得成就。原因:①莎士比亚性格偏执,为了成功做事不择手段,不计后果。②莎士比亚缺乏法律意识,为了如期首演不惜以身试法。
【解析】
【分析】
10.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小说思想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
C项,“说明他在被教育之后获得了人生超脱”与原文不符合,从“你给哈姆雷特提靴演得很好,这是你应得的”可以看出是因为“我”演的好,“莎士比亚”把相机送给了“我”。
故选C。
11.
本题考查鉴赏小说的标题。
本题主要从环境、人物、情节方面分析题目的作用。
“1985”年这个时间揭示了小说故事发生的特定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提示了社会环境。
以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为人物命名,暗示了小说主人公是一个有文学修养、热爱莎士比亚的人。“‘鹅镇、平谷镇还有白马镇的老百姓都已经见识到了伟大的戏剧《哈姆雷特》,我也要给蛋镇人民见识见识。’莎士比亚说”“莎士比亚”希望老百姓能见识伟大的莎士比亚的戏剧,他也致力于传播莎士比亚的戏剧,致力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另外,从一开始排演《哈姆雷特》,到最后演出大获成功,但“莎士比亚”为演出成功而偷拿了卫生院的钱,后来被警察抓走。小说都是围绕排演《哈姆雷特》展开的,所以题目也与小说的情节相契合。
12.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生要明确答题模式为观点+理由,其中理由是最重要的。考生觉得哪一种观点理由充分就选哪一种。注意理由要分层表述。
会有很大成就。“鹅镇、平谷镇还有白马镇的老百姓都已经见识到了伟大的戏剧《哈姆雷特》,我也要给蛋镇人民见识见识”最终蛋镇人们也见识到了《哈姆雷特》,说明“莎士比亚”有很强的组织能力。他对莎士比亚的戏剧非常熟悉,也反映出他见多识广。“莎士比亚是靠物质诱惑他的同学来排演《哈姆雷特》的”说明“莎士比亚”成功又不拘小节。“国庆节的前一天下午,我们在电影院作了最后一次排演,莎士比亚一反常态,不吝用最好听的词语赞扬了我们的表演”显示出他做事有热情。当老吴出难题,要我们交清欠款时,“莎士比亚对我们说:‘钱的问题我来解决,明天首演如期进行,一切按计划进行。明天将是蛋镇史上最伟大的一天。’”“第二天一早,很多人早早便来到了电影院。令我惊喜的是,电影院的大门是敞开着的,老吴笑容可掬地站在门口,右手里揣着一把钞票”可见他做事雷厉风行,说到做到。
不会有很大成就。由“莎士比亚是靠物质诱惑他的同学来排演《哈姆雷特》的”“莎士比亚对我们说:‘钱的问题我来解决,明天首演如期进行,一切按计划进行。明天将是蛋镇史上最伟大的一天。’”“昨晚,他撬开了蛋镇卫生院财务室的保险柜……”可知莎士比亚性格偏执,为了成功做事不择手段,不计后果。同时莎士比亚缺乏法律意识,为了如期首演不惜以身试法,最后导致莎士比亚戏剧“首演即成绝唱”。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临川烈武王道规,字道则,武帝少弟也。倜傥有大志,预谋诛桓玄。时桓弘镇广陵,以为征虏中兵参军。武帝克京城,道规亦以其日与刘毅、孟昶斩弘。玄败走,道规与刘毅、何无忌追破之。无忌欲乘胜追玄直造江陵。道规曰:“诸桓世居西楚,群小皆为竭力;桓振勇冠三军,且可顿兵以计策縻之。”无忌不从果为振败乃退还寻阳缮舟甲复进遂平巴陵江陵之平道规推毅为元功无忌为次自居其末。以起义勋,封华容县公,累迁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加都督。善于刑政,士庶畏而爱之。卢循寇逼建邺,道规遣司马王镇之及扬武将军檀道济、广武将军到彦之等赴援朝廷,至寻阳,为循党荀林所破。林乘胜伐江陵,声言徐道覆已克建邺。而桓谦自长安入蜀,谯纵以谦为荆州刺史,与其大将谯道福俱寇江陵。道规乃会将士告之曰:“吾东来文武足以济事,欲去者不禁。”因夜开城门,众咸惮服,莫有去者。雍州刺史鲁宗之自襄阳来赴,或谓宗之未可测。道规乃单车迎之,众咸感悦。众议欲使檀道济、到彦之共击荀林等。道规曰:“非吾自行不决。”乃使宗之居守,委以心腹,率诸将大败谦,斩之。谘议刘遵追荀林,斩之巴陵。初,谦至枝江,江陵士庶皆与谦书,言城内虚实。道规一皆焚烧,众乃大安。或传循已克都,遣道覆上为刺史。江、汉士庶感其焚书之恩,无复二志。道规使刘遵为游军,拒道覆,前驱失利。道规壮气愈厉,遵自外横击,大破之。初使遵为游军,众咸言不宜割见力,置无用之地。及破道覆,果得游军之力,众乃服焉。道规进号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改授豫州,以疾不拜。义熙八年薨于都,赠司徒,谥曰烈武,进封南郡公。武帝受命,赠大司马,追封临川王。
(《南史卷十三·列传第三·宋宗室及诸王上》)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无忌不从/果为振败/乃退还寻阳/缮舟甲复进/遂平巴陵/江陵之平/道规推毅为元功/无忌为次/
B.无忌不从/果为振败/乃退还/寻阳缮舟甲复进/遂平巴陵/江陵之平/道规推毅为元功/无忌为次/
C.无忌不从/果为振败/乃退还寻阳/缮舟甲复进/遂平巴陵/江陵之平/道规推毅为元/功无忌为次/
D.无忌不从/果为振/败乃退还寻阳/缮舟甲复进/遂平巴陵/江陵之平/道规推毅为元功/无忌为次/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临川烈武王,“临川王”是刘道规的封号,“烈武”是其谥号。由此可见刘道规死后尊荣。
B.西楚,战国时楚国疆域广阔,分为三楚。这里指楚国西部,即今天的湖南、湖北一带。
C.刺史,西汉为督察官名,晋宋时为州郡最高长官,也称“太守”。后世刺史与太守同称。
D.赠,有“赠送”之意,如《琵琶行序》中“歌以赠之”;文中指宋武帝晋升道规为大司马。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道规审时度势,有见识。他参与谋划讨伐桓玄的大事,响应武帝,杀死玄弘;桓玄败逃,他却劝说无忌等人放弃追击,事实证明他是正确的。
B.刘道规治政有方,得人心。他善于处理刑法政务,官民都敬畏且爱戴他;当江陵危机之时,他在夜晚打开城门,让愿意离开的人走,但没人离去。
C.刘道规胸怀宽广,有器量。形势复杂,鲁宗之投身应和,他单车迎接以示诚意;江陵曾有人给桓党写信报告城内信息,他烧掉书信,安抚人心。
D.刘道规英勇无畏,有谋略。在抗击循党与谯纵联军的战斗中,他亲自率军打仗并取得胜利;又指挥刘遵用游击战术,拦腰打击,最终打败敌人。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规乃会将士告之曰:“吾东来文武足以济事,欲去者不禁。”
(2)道规使刘遵为游军,拒道覆,前驱失利。
【答案】
13.A
14.D
15.D
16.(1)道规于是集合众将士,告诉他们说:“我从东方来,文武官员足以成就事业,你们谁要离开,我不制止。”
(2)道规让刘遵流动作战,抵御徐道覆,(结果)先头部队打了败仗。
【解析】
【分析】
13.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题中,“果为振败”,主语“无忌”省略,“为”表被动,意思是被桓振打败,故“败”后面停顿,排除D;“乃退还寻阳”,“寻阳”是“退还”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B;“元功”的意思是首功,不能断开,排除C。
本句译为:无忌没有听从,果然被桓振打败。于是全军退回寻阳,修缮好战船和兵器后,再次进军,终于平定了巴陵。江陵的平定,道规推举刘毅为功劳最大的人,其次是何无忌。
故选A。
14.
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项,“赠,有‘赠送’之意,……文中指宋武帝晋升道规为大司马”理解错误。文中指追赠,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
故选D。
15.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
D项,“在抗击循党与谯纵联军的战斗中”理解错误。根据原文“卢循寇逼建邺,道规遣司马王镇之及扬武将军檀道济、广武将军到彦之等赴援朝廷,至寻阳,为循党荀林所破。林乘胜伐江陵,声言徐道覆已克建邺。而桓谦自长安入蜀,谯纵以谦为荆州刺史,与其大将谯道福俱寇江陵”可知,卢循侵犯建邺,道规派司马王镇之和扬武将军檀道济、广武将军到彦之等人驰援朝廷,到了寻阳,被循党荀林所打败。荀林乘胜攻打江陵,扬言徐道覆已攻克建邺。而此时桓谦又从长安投奔西蜀,西蜀王谯纵让桓谦做了荆州刺史,桓谦和大将谯道福一起攻打江陵。可见,文中并没有“循党与谯纵联军”的表述,选项无中生有。
故选D。
16.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得分点:“会”,使动用法,使……会,集合;“东”,名词作状语,从东方;“济事”,成就事业;
第二句得分点:“游军”,流动作战的军队;“拒”,抵御;“前驱”,先锋,先头部队。
参考译文:
临川烈武王刘道规,字道则,是武帝最小的弟弟。卓越不凡,有远大志向,想谋划诛灭桓玄。当时桓弘镇守广陵,用他任征虏中兵参军。武帝收复京城,道规也就在那一天同刘毅、孟昶斩杀了桓弘。桓玄战败逃走,道规与刘毅、何无忌追赶前去并打败了他。无忌想乘胜进军,一直打到江陵。道规说:“桓氏诸人世代居住在西楚,一帮小人都替他尽力;桓振的勇猛冠绝三军,我们最好暂且安顿军队,养精蓄锐,慢慢用许策来牵制他们。”无忌没有听从,果然被桓振打败。于是全军退回寻阳,修缮好战船和兵器后,再次进军,终于平定了巴陵。江陵的平定,道规推举刘毅为功劳最大的人,其次是何无忌,自己则居于最末。后来因为起义的功勋,被封为华容县公,多次升迁,担任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加封都督。他善长刑法政令,官吏和百姓都敬畏爱戴他。卢循侵犯建邺,道规派司马王镇之和扬武将军檀道济、广武将军到彦之等人驰援朝廷,到了寻阳,被循党荀林所打败。荀林乘胜攻打江陵,扬言徐道覆已攻克建邺。而此时桓谦又从长安投奔西蜀,西蜀王谯纵让桓谦做了荆州刺史,桓谦和大将谯道福一起攻打江陵。在这种情况下,道规集合众将士,告诉他们说:"我从东方来,我们文武官员足以用来成就事业,你们谁要离开,我不制止。”于是在夜里打开城门,众人都震慑信服了他,没有人离开。雍州刺史鲁宗之从襄阳来投,有人认为他来路不明,不可轻信。道规却独乘一车去迎接他,众人都被他感动。大家建议让檀道济、到彦之一同攻打荀林等。道规曰:“非我亲自去不能了断。”于是派宗之守城,把重要事情交给他,亲自率领各将,打败了桓谦,并杀了他。谘议参军刘遵追击荀林,在巴陵斩杀了他。当初,桓谦到了枝江,江陵的士人和百姓给他写信,报告城里虚实情况。道规把这些书信全部焚烧了,众人这才心安。后来有人传言说卢寻已经打下京都,派遣徐道覆为刺史。江、汉的百姓感念他焚烧书信的恩德,没有人有其他的想法。道规让刘遵流动作战,抵抗道覆,先头部队失利。道规豪壮之气更强,刘遵从外围拦腰攻击,打败了敌人。当初道规让刘遵用游击战术,众人都说不应该分割现有兵力,放置在无用的地方,等到打败了徐道覆,果然得到了游击战术的好处,众人才服气了。道规进阶,称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改任豫州刺史,因为疾病没有任职。义熙八年死在都城,追赠司徒,谥号是烈武,进封南郡公。武帝登基,又追赠大司马,追封临川王。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自叹
文天祥
海阔南风慢,天昏北斗斜。
孤臣伤失国,游子叹无家。
官饭身如寄,征衣鬓欲华。
越王台上望,家国在天涯。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诗意可知此诗写于文天祥被俘后,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悲伤情怀。
B.首联写自然环境,诗人在海天浑茫中自叹身世处境,苍凉而凄怆。
C.孤臣失国,游子无家,而“孤臣”“游子”为同一人,悲情倍增。
D.颈联写诗人厌倦官场,感叹身世浮沉、鬓发早白,寓有悔悟之意。
18.诗人既然说“失国”“无家”,为什么在诗的结尾又说“家国在天涯”?这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
【答案】
17.D
18.诗人既说“失国”“无家”,又说“家国在天涯”,并不是自相矛盾,而是发挥艺术的想象,将“家”和“国”位移,推向遥远的天涯,借此表达匡复家国的希望。
【解析】
【分析】
17.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
D项,“寓有悔悟之意”理解错误。颈联“官饭身如寄,征衣鬓欲华”意思是我担任官职以来,身世浮沉,身着征衣,双鬓依然花白。字里行间,抒发的是孤臣之意,漂泊之感,年华逝去之叹,无悔悟之意,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D。
18.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这首诗写于文天祥被俘后,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悲伤情怀,颔联“孤臣伤失国,游子叹无家”中,诗人失国无家身世处境与首联中苍凉而凄怆的环境描写交融,令人倍感凄沧。但是文天祥作为一个爱国主义诗人,对国家充满了情感,他仍然希望能够匡复大业,这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有体现,尾联“越王台上望,家国在天涯”正表达了他的这种愿望。越王台是后人为缅怀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国雪耻而建,文天祥在越王台上的眺望就具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即希望匡复家国,故诗人既说“失国”“无家”,又说“家国在天涯”,并不是自相矛盾。
五、情景默写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中,当鲁庄公一见齐国军队失败就要驱车追赶时,曹刿先制止,在“________,_________”之后才让鲁国军队追击。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助杜鹃的意象,在自问自答中表达出置身被贬之地的凄凉之意。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宋文帝刘义隆打了败仗仓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原因,对当朝用事者提出警告。
【答案】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 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时注意易错字,如“轼”“暮”“鹃”“嘉”“胥”等,不要写错。
六、语言表达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最多不超过12个字。
面对着一棵挺拔的古松,①___________:木材商会掂量这棵树能做什么物件,或者建一座什么样的房子,这是“实用的态度”;植物学家会思量为何它会活这么久,它能给人类提供多少氧气,②___________;画家则会聚精会神地观赏古松虬劲盘龙的姿势,创造出振奋人心的画卷,这是“审美的态度”。生活中人们大多秉持前两者,③___________,所以总感觉生活得很累,况且没有什么“味道”。
【答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 这是“科学的态度” 不重视“审美的态度”(或忽视“审美的态度”)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第①处,由①后面的“:”可知,本句应是对下文内容的概括,结合下文的表述“木材商会……这是‘实用的态’度;……画家则会……这是‘审美的态度’”分析,所填写的内容应是不同的人的态度,故此处可填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
第②处,由前文“实用的态度”和后文“审美的态度”可知,此处应填写的是植物学家面对着一棵挺拔的古松时的态度,结合“为何它会活这么久,它能给人类提供多少氧气”分析可知,植物学家思考的更多的是科学方面的问题,故此处可填写“这是‘科学的态度’”;
第③处,“总感觉生活得很累”是因为“生活中人们大多秉持前两者”,故此处是对待“审美态度”的错误行为。故此处可填写“不重视‘审美的态度’(或忽视‘审美的态度’)”。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总部位于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2020年6月3日发布新闻公报宣布,第51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将于2021年1月举行,年会主题为“世界的复兴”。新闻公报介绍,“世界的复兴”这一目标将致力于共同迅速地建立起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社会体系的基础,以塑造一个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和更具韧性的未来。届时,年会将以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进行,世界经济论坛将和瑞士政府一道,确保会议安全。
【答案】示例:①2020年6月3日,②世界经济论坛宣布,③第51届论坛年会将于2021年1月④以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举行,⑤主题为“世界的复兴”。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侧重“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解答本类题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层次,在此基础上概括文意,注意字数限制。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
概括时要注意时间、地点、事件,原文“总部位于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2020年6月3日发布新闻公报宣布”,可概括出“2020年6月3日,世界经济论坛宣布”;“第51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将于2021年1月举行,年会主题为‘世界的复兴’”,可概括出“第51届论坛年会将于2021年1月”“主题为‘世界的复兴’”;原文“届时,年会将以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进行,世界经济论坛将和瑞士政府一道,确保会议安全”,可概括出“以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举行”。
七、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②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
③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
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得知千载事,正赖古人书”,古人即使身遭贬谪仍赏景吟诗作文,表达情怀,抒写抱负,渲染出一方人文胜迹。品读了上述诗文,其人、其地、其事、其文,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你最想沿着哪位古人的足迹做一次探访之旅,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苏轼的赤壁
风飘飘,水飏飏,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沧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
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贬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
他想起了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问自己,周公瑾难道不是自己的写照吗?经天纬地,胸有经纶,堂堂正正的一个男子汉。为何自己偏偏不能撕开面具,去痛快淋漓地做人呢!
他无意中一句实话,就遭人陷害,被贬黄州。他也曾想,等我有了出头之日,我定要报仇……想到这里,他不由得一惊,汗水从额上溢出,顺着脸往下流着:我怎么有这种想法,难道装备着面具整天勾心斗角的生活我已经适应了,还是因为近墨者黑,我也成为了其中一员?不,我应该出淤泥而不染,我要清者自清!
苏轼如梦初醒,人生在世,何必太在意名利,纵然神勇一世,名垂千古,到头来不还是化为尘土一堆吗?何不摘去这遮脸的累赘,做回真实的自己,做大自然的一员,“侣鱼虾而友麇鹿”,“渔樵于江渚之上”,一生逍遥,何其痛快。
苏轼蹲下身子,以手舀水,用这赤壁之水将面具洗去。倾刻回船舱,命仆人煮酒,痛饮数碗,大醉而卧。
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清廉从政。黄州的百姓感念这一位父母官,后来修了一座祠庙来缅怀这一伟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而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那《赤壁赋》华美的乐章。
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称“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
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
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的小女子;“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赤壁记载了苏东坡的崛起;
赤壁沉淀了苏东坡的不屈;
赤壁诉说着苏东坡的豪迈与诗情不朽;
赤壁因苏轼而光芒四射;
赤壁,只属于苏轼。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从列举的诗文中选出一个,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
审题:题目材料由教材里面五篇诗文的名句组合而成,均为考生所熟悉的内容。“五则”名句都突出了对某地景色的描写,但这些描写内容都有着特定的意义,因为这是古人道遇人生坎坷可之后所写出来的千古名句,他们处在人生的困境当中,仍“货景岭诗作文,表达情怀、抒写抱负”,甚至能把所到之地“油染成一方人文胜迹”。今天我们掩卷而思,其人,其地、其事、其文带给我们的意义应该是多方面的,或者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高洁,或者是“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多情,或者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襟怀,或者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的超脱,或者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达观。审题时要注意“你最想”几个字,它暗示考生写作时可以通过比较,选取自己最有感悟的一位古人;“探访之旅”要联系“其地”,可以是实际的旅游考查,也可以是精神之旅,跨越时空,展开联想,与心中仰慕的古人对话。探访对象有别,四个“其”使联想点思考层面都有充裕的空间。体裁可以写成情文并茂的散文,也可以写成具有思辨色彩的议论文。
参考立意:以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主,抒写身处逆境中的豪情万丈;以白居易《琵琶行》为主,抒写“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多情;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为主,抒写心怀他人的襟怀;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为例,抒写诗人的超脱;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来抒写诗人的达观。
行文构思:文章开头即创设了一个清秋黄昏泛舟赤壁的情景,直接入题;紧接着联系苏轼,点出苏轼与黄州赤壁的密切关系,与文题“苏轼的赤壁”照应;接着糅合了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的有关语句,为下文做好铺垫;紧接着以苏轼在黄州的政绩来证明苏轼在赤壁边上的顿悟,再以余秋雨《东坡突围》中的“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过渡,接着以李清照、柳永、李煜的愁绪反过来衬托出了苏轼“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和“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最后,排比句式的运用让文章拥有了一个漂亮的结尾,“赤壁,只属于苏轼”,更让整篇文章显得结构圆合。
素材:
1.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
2.他的声音很小,却回荡在这静静的赤壁中。天空下铺满金色,月亮不知何时已经出现,赤壁映着金色显得更加尊贵。又是一阵清风,吹着水卷起了涟漪,他的心在这水波中慢慢地沉默。“你是谁?”苏轼在迷蒙中看见了一个身影,他不是曹孟德吗?想当年他擒吕布,破袁绍,平袁术,败张鲁,挟天子以令诸侯,把酒临江,横槊赋诗,岂非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回过神来,那身影已经不在,苏轼还漂泊在这赤壁之上。
3. 我带着失意,直到黄州,我不希望能在这而得到什么,而黄州,则在不知不觉中给了我许多。赤壁滩上,长江畔边,自古兵家博弈之地。那赤壁滩,看惯了尸横遍野,那长江水,闻惯了血雨腥风。比起这些历史上的凄惨壮烈,我的贬官失意又算些什么呢?当那些别有用心的卑鄙之徒湮没于岁月长河时,我庆幸还有文章可以传世。声名可以远扬。更何况天地之间,江上清风,山间明月,耳得为声,目遇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还能有何求?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还需要一个怎样更好的世界?
4. 听苏东坡“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轶事;体会苏东坡“高处不胜寒”的心境;欣赏苏东坡口中“清风徐来,水波 不兴”的意蕴;一同与苏东坡享受“庭前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 交横,盖竹柏影也”的溶溶月色。
5. 是你吗?不羁的李白。
当岁月的浪潮洗去了昔日的尘埃,满腔的抱负只能在心底徘徊。只因你傲岸,只因你不羁,世俗的官场便容不下你。罢官就罢官吧。“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狂笑一声,便在酒香深处缩放了一株青莲。
白鹿置于青崖,须行即访名山。纵然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也要带上一壶酒,一把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皎洁的月光中舞剑独饮,与明月交谈。在明月、自己、暗影中找到了永恒。
你狂,你傲,你浪漫,你可以与太白星交谈。
你飘逸,你空灵,你可以独自一人无拘狂笑。
【点睛】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