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
展开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4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42分 , )
1. 中考时我们用的2B铅笔笔芯的主要成分是( )
2. 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合理的是( )
A.制取CO2气体时,始终收集不到CO2──收集CO2的集气瓶没盖严
B.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点燃前可能没有检查氢气的纯度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由于引燃的火柴过长
D.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15──红磷过量
3. 能证明某无色无味气体是CO2的操作及现象是( )
4. 经过一年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深刻认识到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倍受全世界关注的哥本哈根会议之后,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已经成为全世界热议的话题.这里所说的“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与一种气体物质的总排放量有关.这种气体物质是( )
5. 碳和一氧化碳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①常温下都较稳定;
②都能在空气中燃烧;
③常温下都能与氧化铜反应;
④在一定的条件下都能夺取金属氧化物中氧;
⑤在反应中都表现出氧化性;
⑥在反应中都表现出还原性.
6. 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B.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能像液体一样倾倒二氧化碳
C.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D.将燃着的小条伸入集气瓶中,若火焰熄灭,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7. 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既跟它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8. 冬天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易使人中毒,造成中毒的气体是( )
9. 在化学反应中,凡是有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都称为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A.Cu+2AgCl=2Ag+CuCl2
B.Fe+2FeCl3=3FeCl2
C.2C+O2=2CO
D.MgCO3=MgO+CO2
10.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
A.硬度不同
B.组成元素不同
C.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D.外观不同
11. 实验室不用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
A.稀硫酸反应太慢
B.稀硫酸比盐酸的价格高
C.生成的气体不纯净
D.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碍了反应继续进行
12. 在《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中,发生装置需要的玻璃仪器中不包括( )
13. 检验一种气体是否是CO2的可靠方法是( )
A.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石灰水是否浑浊
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看火焰是否熄灭
C.检验该气体的密度是否比空气密度大
D.通入水中看溶解性
14.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仅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B.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C.CO2的固体(干冰)可作制冷剂
D.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说明其具有还原性
二、 多选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
15. 对下列物质的用途解释正确的是( )
16. 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在高压、低温下能变成“干冰”
B.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产物,也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D.二氧化碳是一种化学性质比氧气活泼的气体
17.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和“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可相同
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再加热的过程中溶液从“紫色→红色→无色”
C.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可采用向下排空气法进行气体收集
三、 填空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
18. 如图所示:
(1)试验中观察不到明显现象的实验是________(填选项字母)
(2)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实验,请分别写出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
19. 二氧化碳可以用于保藏食品的原因是________.
20. “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________(填化学式)的排放量.
四、 解答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0分 , )
21.(10分) 现有A、B二个可乐空瓶,A瓶充满了CO+O2的混合气体,B瓶充满了CO2与O2的混合气体.某同学分别把两条活的昆虫放到两个瓶子中,旋紧瓶盖,结果两条昆虫很快都死掉了.根据下面所给的选项回答:两条昆虫死亡的原因:A瓶中的昆虫是由于________;B瓶中的昆虫是由于________
(1)没有食物,饿死的.
(2)气体不能供给呼吸.
(3)气体有毒.
(4)空间太小,不能活动.
五、 实验探究题
22. 根据如图(装置中必要的铁架台、铁夹、备用导管、加热设备等到在图中均已略去)回答:
(1)在实验室里用此装置做氢气还原四氧化三铁(4H2+Fe3O4高温3Fe+4H2O)制高纯铁的实验.为了安全.在C试管中的反应发生前,必须在B出口处进行什么操作?
(2)用此装置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为减少环境污染,可将处理后的尾气点燃,给C试管中的药品加热.当黑色粉末全部变红后的应如何操作?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册 第六章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检测试题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4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42分 )
1.
【答案】
B
【考点】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
铅笔芯是由石墨和粘土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的.
【解答】
解:铅笔芯中不含有金刚石、木炭、铅等物质,含有石墨.
故选:B.
2.
【答案】
B
【考点】
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空气组成的测定
氧气的化学性质
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解析】
A、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收集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采取向上排空气方法收集,集气瓶没盖严不会影响二氧化碳的收集;
B、氢气具有可燃性,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时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在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C、铁丝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反应后的高温生成物若直接溅落在集气瓶底,瓶底会炸裂;而引燃火柴过长则可能造成铁丝不能燃烧;
D、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时,为使氧气完全反应,需要加入过量的红磷;而进入水的量少于15则可能是由于红磷量不足所造成.
【解答】
解:A、制取二氧化碳时,始终收集不到气体,可能是由于装置漏气所引起;而收集时集气瓶没盖严并不影响气体的收集.故A不正确;
B、可燃性气体氢气点燃时发生爆炸,可推断氢气不纯、在点燃氢气前没有进行纯度的检查.故B正确;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或铺一层沙,可以防止高温生成物直接落在瓶底而使瓶底炸裂;集气瓶底炸裂,则是由于集气瓶底没留水或未铺沙,与引燃火柴过长无关,引燃火柴过长只会造成氧气的大量消耗.故C不正确;
D、进入水的量不足15可能由于红磷量不足氧气未能完全消耗所造成,而红磷过量目的就是为了完全消耗氧气,所以水未进入15应与红磷过量无关.故D不正确;
故选B.
3.
【答案】
C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
根据检验气体是二氧化碳应使用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木条燃烧更旺,不可能是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故选项错误。
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木条燃烧更旺,说明瓶内气体能支持燃烧,不可能是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某无色无味气体是CO2,故选项正确。
D、将气体通入蒸馏水中,有气泡逸出,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氢气、氧气等气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C。
4.
【答案】
C
【考点】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土地干旱、厄尔尼诺现象频发等一系列气候问题,这就是由二氧化碳等气体形成的温室效应.
【解答】
解:A、O2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会污染环境,与“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无关,故A错;
B、N2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会污染环境,与“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无关,故B错;
C、CO2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土地干旱等,因此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所说的“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就是指二氧化碳,故C正确;
D、天然气是化石燃料之一,不燃烧是不会产生与“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有关的二氧化碳气体,也就不污染环境,故D错.
故选C.
5.
【答案】
C
【考点】
碳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
根据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答.
【解答】
解: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相似: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都能在空气中燃烧,具有可燃性,还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夺取金属氧化物中氧.
故选C.
6.
【答案】
B
【考点】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
根据实验现象描述的原则:物质原来的颜色、状态,变化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如变化过程中物质状态、颜色的变化、是否发光、放热、是否生成沉淀或放出气体等);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等,对该题进行解答.
【解答】
解:
A、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A错误;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像倒液体一样倾倒二氧化碳,描述正确,故B正确;
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二氧化碳,说法正确,但是实验现象中看不出来,故C错误;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但是,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不一定都是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B.
7.
【答案】
A
【考点】
二氧化碳的用途
【解析】
解答的关键是弄清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再抓住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
【解答】
解:二氧化碳用来灭火是利用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和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制干冰是利用了二氧化碳易变成固体这一物理性质;制化肥、作温室肥料都只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故选A.
8.
【答案】
D
【考点】
一氧化碳的毒性
【解析】
根据一氧化碳的毒性以及燃气不完全燃烧的生成物解答.
【解答】
解:燃气热水器大部分用的都是液化石油气或天然气,两者在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会生成一氧化碳,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燃烧结果不会生成氮气,故A错误,
B、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不会还生成甲烷,故B错误,
C、二氧化碳无毒,但是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氧气充足时完全生成的是二氧化碳,故C错误,
D、一氧化碳有毒,液化石油气和甲烷在氧气不充足时会生成一氧化碳,故D正确.
故选:D.
9.
【答案】
B
【考点】
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
【解析】
在化学反应中,凡是有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都称为氧化-还原反应,据此根据化合价的是否发生了变化判定哪些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即可。
【解答】
解:A.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但氯化银难溶于水,不能发生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B.Fe+2FeCl3=3FeCl2,反应前后铁元素的化合价由0、+3价变为+2价,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故选项正确。
C.2C+O2=2CO,反应前后碳、氧元素的化合价由0、0价变为+2、-2价,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故选项错误。
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0.
【答案】
C
【考点】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
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因为金刚石、石墨的内部结构不同,所以二者的物理性质不同.
【解答】
解:由于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造成了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具有很大差异;故答案为:C.
11.
【答案】
D
【考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
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不用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原因是: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碍了反应继续进行.
【解答】
解:A、不是稀硫酸反应太慢,开始反应不慢,是一会儿停止,故选项错误;
B、稀硫酸比盐酸的价格高,不是因为价格问题,故选项错误;
C、生成的气体比较纯净,不是不纯净,故选项错误;
D、实验室不用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原因是: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碍了反应继续进行,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2.
【答案】
D
【考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
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需要的玻璃仪器锥形瓶、长颈漏斗、长导管.
【解答】
解: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需要的玻璃仪器锥形瓶、长颈漏斗、长导管.
故选:D.
13.
【答案】
A
【考点】
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
根据二氧化碳的特性考虑: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答】
解:A、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石灰水是否浑浊就可以检验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故A正确;
B、氮气和二氧化碳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看火焰是否熄灭,不能判断是否是二氧化碳,故B错;
C、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有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所以不能通过密度检验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故C错;
D、能溶于水的气体很多,不能通过溶解性判断是否属于二氧化碳,故D错.
故选A.
14.
【答案】
B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的用途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判别
【解析】
A、根据单质的定义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分析;
C、根据干冰易升华分析;
D、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分析。
【解答】
A、仅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不属于单质,故A正确;
B、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不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故B错误;
C、CO2的固体(干冰)易升华能吸收大量的热,可作制冷剂,故C正确
D、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说明其具有还原性,故D正确。
二、 多选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15.
【答案】
A,D
【考点】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二氧化碳的用途
【解析】
A、根据石墨具有优良导电性进行解答;
B、根据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进行解答;
C、根据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进行解答;
D、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解答.
【解答】
解:A、石墨具有优良导电性,所以石墨作电极,故A正确;
B、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故B错误;
C、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干冰易升华吸热,所以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故C错误;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用活性炭除去水中色素和异味,故D正确;
故答案为:AD.
16.
【答案】
B,D
【考点】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
根据已有的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A、二氧化碳在低温高压下能变成固体二氧化碳即干冰,正确;
B、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稀有气体,如氩气,错误;
C、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产物,也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正确;
D、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是不能直接说是化学性质比氧气活泼,错误;
故选BD.
17.
【答案】
A,C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
A、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自然界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实验室“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和“双氧水制取氧气”,均属于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可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再加热,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溶液从“紫色→红色→紫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C、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集,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C.
三、 填空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18.
【答案】
解:
A、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少,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现象不明显;
B、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燃着的小木条会立即熄灭;
D、蜡烛罩在干冷的烧杯上,燃烧产生得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1)试验中观察不到明显现象的实验是A;
(2)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实验是BCD;其现象分别是: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燃着木条熄灭 D:烧杯内壁有水雾
答案:(1)A (2)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燃着木条熄灭 D:烧杯内壁有水雾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
A、根据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少,现象不明显解答;
B、根据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解答;
C、根据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可以据此解答;
D、根据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以据此解答;
【解答】
解:
A、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少,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现象不明显;
B、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燃着的小木条会立即熄灭;
D、蜡烛罩在干冷的烧杯上,燃烧产生得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1)试验中观察不到明显现象的实验是A;
(2)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实验是BCD;其现象分别是: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燃着木条熄灭 D:烧杯内壁有水雾
答案:(1)A (2)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燃着木条熄灭 D:烧杯内壁有水雾
19.
【答案】
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升华时吸热,降低周围环境温度,不利于微生物的生存
【考点】
二氧化碳的用途
【解析】
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升华时能吸收热量,所以干冰经常被用作制冷剂.
【解答】
解:干冰可作致冷剂,是因为干冰升华时吸热,降低周围环境温度,不利于微生物的生存.
答案:干冰升华时吸热,降低周围环境温度,不利于微生物的生存;
20.
【答案】
CO2
【考点】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
“低碳生活”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解答】
解:“低碳生活”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故答案为:CO2
四、 解答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0分 )
21.
【答案】
(3);(2).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的毒性
【解析】
根据二氧化碳、氧气以及一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即可;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氧气能供给呼吸,但是一氧化碳有毒.
【解答】
解:当蝗虫放入A瓶(内装有CO和O2的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被吸进蝗虫的肺里,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成稳定的碳氧血红蛋白,随血液流遍全身.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要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200∼300倍,而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却比氧合血红蛋白缓慢约3600倍.造成蝗虫缺氧窒息死亡.
当蝗虫放入B瓶(CO2与O2的混合气体)中,CO2被吸进蝗虫的肺里,虽没有剧毒,但是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故蝗虫会死亡.
(3);(2).
五、 实验探究题
22.
【答案】
(1)检验氢气的纯度;
(2)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直到C试管冷却后,停止通一氧化碳.
【考点】
氢气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
(1)根据爆炸发生的条件,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易发生爆炸,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一氧化碳气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根据爆炸发生的条件,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氢气中混有空气时,遇明火或高温下易发生爆炸,故为防止发生爆炸,在C试管中的反应发生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
(2)当黑色粉末全部转化成亮红色后,撤去酒精灯,并继续通入CO至试管冷却,防止生成的铜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氧化铜.
A.金刚石
B.石墨
C.木炭
D.铅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木条燃烧更旺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木条复燃
C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D
将气体通入蒸馏水中
有气泡逸出
A.A
B.B
C.C
D.D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天然气
A.②③④⑥
B.①②④⑤
C.①②④⑥
D.①③④⑥
A.灭火
B.制干冰
C.制化肥
D.温室肥料
A.N2
B.CH4
C.CO2
D.CO
A.锥形瓶
B.长颈漏斗
C.长导管
D.胶头滴管
物质用途
解 释
A
石墨作电极
石墨具有优良导电性
B
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
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干冰就是冰
D
用活性炭除去水中色素和异味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A.A
B.B
C.C
D.D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化学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后测评,共9页。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练习: 这是一份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