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时训练
展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章碳和碳的氧化物》 2019年单元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9小题,共38.0分)
下列物质中肯定是纯净物的是( )
(1)木炭 (2)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 (3)金刚石 (4)黑火药 (5)铅笔芯。
A. (1)(2)(4)B. (2)(3)(5)C. (2)(3)D. (3)
家用净水器常用活性炭作净水剂,这是因为活性炭( )
A. 可作催化剂B. 疏松多孔,吸附性强
C. 无毒D. 可以吸附水中的不洁物质
下列关于碳的几种单质的组成和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璀璨夺目的天然钻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B. 长期未用而难以开启的铁锁,可在锁孔里加入少量铅笔芯粉末做润滑剂
C. 铅笔芯主要是用铅和少量炭粉制成的
D. 活性炭可用作防毒面具的滤毒剂
测得某物质中只含有碳元素,这种物质( )
A. 一定是一种单质
B. 一定是石墨
C. 可能是化合物
D. 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碳的单质的混合物
最近科学家制得一种新的分子,它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结构的一种分子,化学式是C6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
A. 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 C60和石墨是不同的碳单质
C. C60是一种新的碳单质D. C60相对分子质量是72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逸泰教授等以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即被科学家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的一些理解不正确的( )
A. 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B. 制造过程中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 Cl4是一种化合物D. 这个反应是化学变化
区分O2、H2、CO2三种气体的最简便的方法是( )
A.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B. 将气体通过红热的铜网
C.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有一层白膜,除去这白膜使试剂瓶变得明净的最好方法是( )
A. 用蒸馏水冲洗B. 用钢丝刷刷洗C. 用稀盐酸洗涤D. 用热水冲洗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向盛有石灰石的容器中加入稀酸后,过一会儿石灰石表面几乎无气泡产生,其原因可能是( )
A. 发生装置的气密性不好B. 没有加热
C. 石灰石中含有碳酸钙较少D. 加入的是稀硫酸
二氧化碳的下述用途没有利用其化学性质的( )
A. 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B.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C.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 二氧化碳用来制汽水
检验某种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的最常用的方法是( )
A. 将燃烧的木条放入气体中B.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 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D. 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该用( )
A. 煅烧石灰石B. 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
C. 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D. 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
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二氧化碳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加入紫色石蕊试液B.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C. 加入石灰水D.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内
下列物质的性质不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B. 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 在天然物质里,金刚石的硬度最大D. 氢气使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铜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五个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按要求装配好仪器;③向漏斗中注入酸液;④向广口瓶中放入小块的大理石;⑤收集气体.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⑤B. ②①④③⑤C. ①④②③⑤D. ②③④①⑤
在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易产生使人中毒的气体,该气体是( )
A. 水蒸气B. 一氧化碳C. 二氧化碳D. 二氧化硫
如果要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CO,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
A. 点燃B. 倾倒到另一个容器里
C.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 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有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都是气体,都难溶于水B. 都能与氧化铜反应
C. 都可由碳与氧气反应得到D. 都能与石灰水发生反应
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高温条件下,碳具有还原性
B. CO2能使被石蕊染成紫色的干花变红
C. 在一定条件下CO2能够转变成CO
D. 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4.0分)
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为______色,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加热后溶液呈______色,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盛装石灰水的瓶壁上常有一层白膜,这层白膜的成分主要是______,要洗净表面的白膜要用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
金属镁着火不能用CO2灭火,因为镁能在CO2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__。
石英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它是玻璃工业和陶瓷工业的原料,治金工业的助熔剂。二氧化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相似,都是由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二氧化硅属于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已知二氧化氮(NO2)是一种红棕色气体。现往盛有NO2气体的圆底烧瓶中投入少许木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其原因是______。
碳和碳的化合物都是非常重要的物质。
(1)碳原子的结构示意为______,碳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
(2)碳的单质有多种,具有下列结构的碳单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__。
(3)上海世博会体现的“低碳”亮点主要是降低了______气体的排放。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某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小群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鸡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称取10g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90g,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97.8g.(假设鸡蛋壳中的其他物质不与盐酸反应)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______ g.
(2)计算10g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要求写出完整的解题步骤.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6.0分)
C、O、Ca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1)石墨______;(2)能支持燃烧的气体______;
(3)能燃烧的气体______;(4)不支持燃烧的气体______;
(5)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白色固体______;(6)金属氧化物______.
用CO高温下还原赤铁矿(主要成份Fe2O3)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二氧化碳遇到炽热的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实验装置的设计和组装是一个改进的过程,请观察下列装置并回答相关问题.
(1)A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根据A 装置的适用条件改进后得到B装置,其中仪器c 的名称是______.
(3)请描述一种用于检验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______.
(4)从上述装置中选出一种用于收集氢气,对应的编号是______.
(5)E 装置从a、b 中某一个接口进气,可以代替C、D 装置收集气体,并且可以减少气体向空气中的逸出.现用A、E装置来制取并收集氧气,连接A 装置的应是______口(选填“a”或“b”).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木炭、黑火药、铅笔芯都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铅笔芯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金刚石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木炭、黑火药、铅笔芯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金刚石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B
【解析】解: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而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可以用作净水剂,分析所给的选项可以知道选项B正确。
故选:B。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活性炭的物理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掌握了活性炭的物理性质才能对活性炭净化水方面的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
3.【答案】C
【解析】解:A、璀璨夺目的天然钻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正确;
B、长期未用而难以开启的铁锁,可在锁孔里加入少量铅笔芯粉末做润滑剂。正确;
C、铅笔芯不是用铅和少量炭粉制成的,铅笔芯是由石墨和粘土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错误;
D、活性炭可用作防毒面具的滤毒剂。正确;
故选:C。
A、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铅笔芯中含有石墨,石墨具有润滑作用;
C、铅笔芯主要是用石墨和粘土混合制成的;
D、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定的.
4.【答案】D
【解析】解:A、测得某物质中只含有碳元素,这种物质一定是一种单质错误,可能是混合物,如金刚石和石墨等,故选项错误;
B、测得某物质中只含有碳元素,这种物质一定是石墨错误,可能是石墨,故选项错误;
C、测得某物质中只含有碳元素,这种物质可能是化合物错误,因为化合物有两种和两种以上元素,故选项错误;
D、测得某物质中只含有碳元素,这种物质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碳的单质的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测得某物质中只含有碳元素,这种物质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碳的单质的混合物。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5.【答案】A
【解析】解:A、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C60和石墨的物质性质不同,是不同的碳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C、C60是一种新的碳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D、C60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60=720,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A、根据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结合C60的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C60和石墨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单质的定义判断.
D、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是对一种新型的碳单质的考查,掌握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分方法、碳的化学性质、同素异形体的特征、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6.【答案】A
【解析】解:A、金刚石属于非金属单质,故A理解不正确。
B、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B理解正确。
C、CCl4是一种化合物,故C理解正确。
D、CCl4和金属钠反应生成金刚石和氯化钠,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反应。
故选:A。
可以根据制取金刚石的过程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反应类型,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7.【答案】D
【解析】解:A、只有二氧化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其它两种气体不反应,故A错;
B、三种气体分别通过灼热的铜网,变黑的是氧气,另外两种物质不反应,故B错;
C、氢气和一氧化碳都能是黑色的氧化铜变黑,故C错;
D、氧气能够支持燃烧,氢气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故可以用燃着的木条来鉴别这三种物质,故D对。
故选:D。
A、石灰水只和二氧化碳反应;
B、通过灼热的铜网只有氧气会反应;
C、氢气和一氧化碳都能和氧化铜反应;
D、燃着的木条可以区分三种物质.
熟练掌握二氧化碳、氢气、氧气这三种物质的化学性质,会根据它们的化学特性来鉴别它们,其中氧气能够支持燃烧,氢气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根据这三种气体的化学性质可以解答本题.
8.【答案】C
【解析】解:A、蒸馏水与CaCO3不反应,故A错误;
B、试剂瓶都比较小,使用钢丝刷不方便;故B也不是最好的方法;
C、盐酸可以将CaCO3溶解,反应生成CaCl2、H2O、CO2 ,故C正确;
D、CaCO3不溶于热水,故用热水也不能清除碳酸钙;故D错误;
故选:C。
那一层白色物质是CaCO3,是石灰水与空气中的CO2反应而生成的,要想除去那一层白色物质,也就是找出能与CaCO3反应的物质即可解答。
在本题的选项中找出能与CaCO3反应的物质即可,与生活中清除水垢的方法相似。
9.【答案】D
【解析】解:
A、实验前,必须检验装置的气密性,不反应与漏气与否无关系,所以A错误;
B、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不需加热,所以与是否加热没关系,所以B错误;
C、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绝不会含有碳酸钙少,故C错误;
D、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了微溶的硫酸钙,它覆盖在了石灰石的表面,阻碍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故正确。
故选:D。
此题考察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的对比.题中的现象向盛有石灰石的锥形瓶中加入酸后,过一会儿石灰石表面几乎没有气泡产生,应根据此现象展开分析.说明开始反应,后慢慢停止.
解答此类型的题时,关键正确理解制取气体的原理及把握题中给予的信息,排除干扰信息.
10.【答案】C
【解析】解:A、CO2用作气体肥料,是利用了二氧化碳能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利用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既用了其化学性质,又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D、CO2用来制汽水,是利用了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11.【答案】B
【解析】解:
A、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氮气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A错误;
B、二氧化碳具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故B正确;
C、能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的气体,只要是密度比空气大就行,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很多,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故C错误;
D、只要是酸性气体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例如氯化氢气体、硫化氢气体、二氧化硫气体等,故D错误。
故选:B。
根据二氧化碳的特性来考虑本题.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够变浑浊说明通入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12.【答案】C
【解析】解:A、高温煅烧石灰石,条件在实验室中难以满足,故选项错误。
B、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操作繁琐,不易收集到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错误。
C、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反应速度适中,操作安全方便,便于收集,适合于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故选项正确。
D、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硫酸钙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根据反应条件、制得的气体是否纯净、反应速度是否适中、操作是否安全方便、是否便于收集等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考虑反应原理时要注意制得的气体要纯净、反应速率适中、操作安全方便、便于收集等.
13.【答案】B
【解析】解:A、紫色的石蕊试液遇到所有的酸性溶液都变红,凡能溶于水显酸性的气体都有同样的现象,所以错误;
B、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是否立即熄灭,能确定气体是否到了瓶口,所以正确。
C、加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只能证明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不能证明气体已满,所以错误;
D、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有多种,将燃着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观察是否立即熄灭,不但不能证明气体是否满,也不能证明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所以错误。
故选:B。
A、根据紫色的石蕊试液遇到所有的酸性溶液都变红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以及气体验满的要求判断.
C、根据二氧化检验和验满的区别判断.
D、根据二氧化检验和验满的区别判断.
物质的检验是初中化学的难重点,也是中考的热点之一,以考查气体的检验最为常见,要注意气体检验和验满的区别.
14.【答案】C
【解析】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表现出了木炭的可燃性,是化学性质,故A错误;
B.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体现了二氧化碳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呈酸性,说明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体现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B错误;
C.在天然物质里,金刚石的硬度最大,体现了其物理性质,故C正确;
D.氢气使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铜,体现了氢气的还原性,故D错误。
故选:C。
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知道什么是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B
【解析】解: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向广口瓶中装入石灰石)→倒(向漏斗中注入稀盐酸)→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④③⑤。
故选:B。
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连→查→加→倒→收→验满)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B
【解析】解:燃气热水器所用的燃气一般为液化石油气或者是天然气,两种气体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完全燃烧其产特一般为二氧化碳和水,是没有毒性的.但如果通风不畅,会导致氧气不足,可燃物就会发生不完全燃烧而产生有剧毒的一氧化碳.
故选B.
燃气热水器的燃料大多是天然气或者液化石油气等含碳燃料,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会生成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
此题属识记性题,了解含碳燃料的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的燃烧的产物,即可顺利解题.
17.【答案】C
【解析】解:A、一氧化碳混在二氧化碳中,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故采用点燃的方法不行,故A错误;
B、倾倒到另一个容器里,气体不能分离,故B错误;
C、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一氧化碳可以还原氧化铜生成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不参与反应,可以除去一氧化碳,故C正确;
D、通过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被反应掉,而一氧化碳除不去,故D错误,
故选:C。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可以根据一氧化碳具有的性质进行,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进行物质除杂时,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除去,要求所选的除杂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有物质反应,且反应后不能生成新的杂质.
18.【答案】C
【解析】解:A、两者都是气体是正确的,但二氧化碳易溶于水,故A错误;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是常见的还原剂,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不能与氧化铜反应,故B错误;
C、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故C正确;
D、能与石灰水发生反应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不能,故D错误.
故选C.
A、从两种物质的状态和水溶性考虑;
B、根据两种物质谁具有还原性来考虑;
C、根据碳燃烧的情况;
D、能与石灰水发生反应是二氧化碳.
对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是本题的考点,对两气体性质的正确认识是解答本题的基础.
19.【答案】B
【解析】解:A、在高温条件下,碳具有还原性,能还原金属氧化物等,A正确;
B、能使石蕊变红的物质是酸,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的干花变红,二氧化碳能使湿的紫花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使其变红,B不正确;
C、C与CO2在高温条件下能反应生成CO,C正确;
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故正确。
故选:B。
根据碳以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以及单质的概念进行分析。
此题难度不大,掌握碳以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等即可顺利解答。
20.【答案】红 CO2+H2O=H2CO3 紫 H2CO3−△CO2↑+H2O 碳酸钙 稀盐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解析】解: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为红色,反应的方程式为CO2+H2O=H2CO3,加热后溶液呈紫色,反应的方程式为H2CO3−△CO2↑+H2O;盛装石灰水的瓶壁上常有一层白膜,这层白膜的成分主要是碳酸钙,要洗净表面的白膜要用稀盐酸,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故填:红;CO2+H2O=H2CO3;紫;H2CO3−△CO2↑+H2O;碳酸钙;稀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
根据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碳酸的热稳定性差,氢氧化钙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的知识,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1.【答案】2Mg+CO2−点燃C+2MgO 置换反应
【解析】解:金属镁着火不能用CO2灭火,因为镁能在CO2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点燃C+2MgO;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2Mg+CO2−点燃C+2MgO;置换反应。
金属镁着火不能用CO2灭火,因为镁能在CO2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由反应特征确定其反应类型。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判定反应类型的能力,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22.【答案】原子 氧化物
【解析】解: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相似,二氧化硅也是由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硅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故填:原子;氧化物。
根据二氧化硅的元素组成、酸碱盐、氧化物、有机物的特征确定所属类别。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答案】红棕色消失、烧杯内的水被吸入到烧瓶中 木炭把二氧化氮气体吸附,从而使得红棕色消失,烧瓶内压强降低,故烧杯内的水被吸入到烧瓶中
【解析】解:木炭疏松多孔,表面积大,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二氧化氮气体,也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烧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时,木炭把二氧化氮气体吸附,从而使得红棕色消失,集气瓶内压强降低,故导管内液面上升,烧杯内的水被吸入到烧瓶中。
故答案为:红棕色消失、烧杯内的水被吸入到烧瓶中;木炭把二氧化氮气体吸附,从而使得红棕色消失,烧瓶内压强降低,故烧杯内的水被吸入到烧瓶中。
根据木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二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的气体,根据二氧化氮能被木炭吸附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掌握木炭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答案】 6 C60 二氧化碳或CO2
【解析】解:(1)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由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可知碳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
(2)由分析可知,C为大量的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构成;
(3)上海世博会体现的“低碳”亮点主要是降低了二氧化碳CO2气体的排放。
故答为:(1);6;(2)C60;(3)二氧化碳或CO2。
(1)由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可知碳原子的核电荷数;
(2)由题目中的碳的单质的结构可知,A由碳原子构成,B由碳原子构成,C为大量的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构成;
(3)上海世博会体现的“低碳”亮点主要是降低了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了解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掌握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掌握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25.【答案】2.2
【解析】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10g+90g-97.8g=2.2g
故答案为:2.2;
(2)设10g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2.2g
100x=442.2g x=5g
答:10g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5g.
(1)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而使反应后质量减小,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计算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
(2)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蛋壳中所含碳酸钙的质量.
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出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是进行后面计算的基础,体现出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6.【答案】C O2 CO CO2 CaCO3 CaO
【解析】解:(1)石墨是碳的一种单质,其化学式为:C;
(2)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分子是个双原子分子,其化学式为:O2;
(3)由以上三种元素组成的能燃烧的气体时一氧化碳,碳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CO;
(4)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碳元素显+4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CO2;
(5)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白色固体是碳酸钙,其由钙元素和碳酸根组成,钙元素显+2价,碳酸根显-2价,根据花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CaCO3;
(6)金属氧化物由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由以上三种元素组成的金属氧化物为氧化钙,钙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CaO;
故答案为:
(1)C (2)O2 (3)CO (4)CO2(5)CaCO3 (6)CaO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7.【答案】3CO+Fe2O3.高温2Fe+3CO2
【解析】解: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高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填:3CO+Fe2O3.高温2Fe+3CO2.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28.【答案】C+CO2.高温2CO
【解析】解:二氧化碳遇到炽热的碳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CO2.高温2CO.
故答案为:C+CO2.高温2CO.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29.【答案】CaCO3+2HCl=CaCl2+H2O+CO2↑ 锥形瓶 D或E b a
【解析】解:(1)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锥形瓶也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故答案为:锥形瓶
(3)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因此可以用D或E,故答案为:D或E
(4)E装置可以代替C、D装置收集气体,如果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应该从a进入;如果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应该从b进入.故答案为:b;
(5)E装置可以代替C、D装置收集气体,如果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应该从a进入,故答案:a.
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E装置可以代替C、D装置收集气体,如果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应该从a进入;如果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应该从b进入.
本题考查的是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仪器的名称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时练习,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推断题,简答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精练: 这是一份化学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精练,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习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推断题,简答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