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一课一练
展开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2020年单元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54.0分)
2011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
A. 大量使用乙醇、沼气等可再生能源
B. 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再利用
C. 用集体供暖取代家庭燃煤取暖
D. 将废弃塑料集中到野外焚烧
分别点燃下列物质后,在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干燥的冷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然后迅速将该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推断该物质不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①一氧化碳 ②氢气 ③酒精 ④甲烷( )
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③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
A. 隔绝空气B. 清除可燃物
C. 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D. 使温度降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
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 甲烷B. 氮气C. 氧气D. 二氧化碳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通风
B.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 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 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李兵同学编写的化学小报中有如下标题,其中某标题下文章中的主角是一氧化碳,该标题可能是( )
A. PM2.5与雾霾天气B. 新装修房屋内空气中的杀手
C. 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D. 燃气热水器安装在居室内的危险
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时,做法错误的是( )
A. 拨打119火警电话
B. 室内电器着火,未切断电源,用水灭火
C. 不能逃生时,应沉着应对,等待救援
D. 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
下列混合气体,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①氢气和空气 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③氦气和氧气 ④天然气和氧气( )
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④
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防止事故发生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安全措施中正确的是( )
A. 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B. 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
C. 到煤窖中挖煤用火把照明D. 厨房内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通风
氢气作为21世纪极具开发前景的新能源之一,理由是( )
①燃烧热值高 ②原料资源丰富 ③贮存和运输时安全性高 ④燃烧产物无污染.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
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A. 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 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关于燃料及其利用的相关知识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验纯
B. 将煤制成蜂窝煤,能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 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 食物的腐烂、动植物的呼吸都属于缓慢氧化
在下列五种物质中,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是( )
①汽车排出尾气形成的烟雾 ②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 ③天然水蒸发成水蒸气
④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 ⑤煤燃烧产生的烟尘.
A. ②④B. ①②⑤C. ③⑤D. ①③④
“西气东输”工程使我国东南沿海城市的居民用上了天然气.现有一套以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C3H8)为燃料的灶具,要改成以天然气为燃料,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 燃料气和空气的进入量都减小
B. 燃料气和空气的进入量都增大
C. 减小燃料气的进入量或增大空气的进入量
D. 增大燃料气的进入量或减小空气的进入量
下列关于煤、石油、天然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从煤中获得焦炭、煤焦油、煤气等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B. 都属于混合物
C. 都是蕴藏量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能源
D. 完全燃烧时对空气不会产生污染
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身上的衣物着火,可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 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一定燃烧
C. 图书、档案失火,通常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
D. “吹灭蜡烛火焰”灭火的原理,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2008年奥运会正在向我们走来.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主题是“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为了办成绿色奥运会,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 关闭所有的化工企业B. 用天然气逐步取代民用燃煤
C. 提高污水处理率D. 降低机动车辆的尾气污染
“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该产物化学式是( )
A. CH4OB. CH2O2C. C2H6OD. C2H4O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
目前,化石燃料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随着全球能量使用的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世界各国人民的节能意识也日趋增强,科学家也在开发新能源研制节能产品,提高化学的转化效率等方面做着积极的努力,请你回答:
(1)有待继续开发、利用的能源有______(请回答三种)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两个由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例子:
①______;
②______.
(3)生产生成中存在着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换,请你分别举例
①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______;
②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______.
(4)氢气热值高且具有______的特点,因此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其发生装置与制取______气体相同.收集方法有______,因为______.或者是______,因为______.氢气的化学性质是(1)可燃性,反应方程式______;(2)还原性,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方程式______.
火柴是生活的必需品.火柴头上深色物质的主要成分是KClO3、MnO2、S和Sb2S3(硫化锑),火柴盒侧面涂有一层红褐色物质(红磷和玻璃粉).划火柴时,发生氧化反应引燃木条,请写出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KClO3在一种催化剂的作用下,借助摩擦产生的热量放出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______,
(2)红褐色物质(红磷)和氧气反应,并产生白烟:______,
(3)硫和氧气反应: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3.0分)
如图所示的灭火毡是一种新型的灭火用品。使用时,将灭火毡从套中取出,覆盖在燃烧物上,以达到灭火目的。
(1)灭火毡的灭火原理是______;
(2)灭火毡是由羊毛及铝质纤维制成的,羊毛和铝质纤维都是可燃物,但在灭火时灭火毡没有燃烧,其原因是______;
(3)请你举出一种与上述灭火原理不同的灭火方法是______。
(1)某化学小组用火柴、蜡烛、大理石、烧杯、酒精灯、坩埚钳等实验材料,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提出问题]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猜想]假设1有可燃物,假设2温度要达到着火点,假设3与空气接触.
[设计实验]请在下表中根据假设,利用所给材料,设计完成探究实验.
(2)根据燃烧的条件,请用下列选项填空:若用扇子扇炉火,炉火不会熄灭,且越扇越旺,原因是 ______ ;用扇予扇燃着的蜡烛,烛火立即熄灭,原因是 ______ .
A.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
B.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未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C.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它是一种“清洁能源”.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燃烧32g甲烷,可释放多少克二氧化碳?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2008年5月8日,北京奥运会火炬、火种被送上海拔8848.43米的珠峰峰顶.象征着光明、和平、友谊、进步、和谐的奥林匹克圣火首次在地球之巅燃起,照亮了每个人的心灵之巅.而“奥运火 航天芯”再次奏响了“科技奥运”的主题.
(1)“祥云”火炬设计有回热管,即用铝箔将铜棒贴在燃料筒外侧,使火炬上下的热量能够交流,这主要是利用了金属铜的______性.
(2)根据火炬、火种所处的环境不同,各种奥运火炬、火种灯采用的燃料都不相同.
①悉尼奥运会曾使用丁烷(C4H10)作为火炬的燃料,请写出丁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高原火种灯”使用的是航空煤油,它主要通过石油分馏获得,分馏属于______变化(填“化学”或“物理”);
③珠峰火种灯选用了固体碳作燃料,并且完全采用了传统蜂窝煤煤炉的设计,即将固体碳做成碳柱,一节一节填充在容器内进行燃烧,这种设计的优点是:______;
(3)“祥云”火炬的核心设计是“双火焰”燃烧系统,即使当外部火焰意外熄灭时,内部火焰仍能使其迅速再次燃烧,此过程中,内部火焰的作用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乙醇、沼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污染,故A符合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绿色未来的主题。
B、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再利用即节约了资源也减少了污染,符合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的主题。
C、集体供暖取代家庭燃煤取暖可以降低温室气体和有毒气体的排放,符合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的主题。
D、废弃塑料焚烧会产生有毒气体或其他有毒物质污染环境和大气,不符合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的主题。
故选:D。
A、运用乙醇、沼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污染解答.
B、运用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再利用即节约了资源也减少了污染解答.
C、用集体供暖取代家庭燃煤取暖可以降低温室气体和有毒气体的排放解答.
D、运用废弃塑料焚烧会产生有毒气体或其他有毒物质污染环境解答.
本题是环境问题的考查,注意从分析各种情况下能否产生有毒气体或有毒物质而影响环境来解答.
2.【答案】A
【解析】解:一氧化碳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不能生成水;
氢气燃烧能生成水,不能生成二氧化碳;
酒精、甲烷燃烧都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故选:A。
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说明有水生成;
向烧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解答本题要结合实验现象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判断出反应的本质,即反应生成的物质的种类.
3.【答案】A
【解析】解: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正确。
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而不是清除可燃物,故选项错误。
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A
【解析】解:A、甲烷是可燃性气体,故A可能发生爆炸;
B、氮气不是可燃性气体,不与氧气不反应,故B不可能发生爆炸;
C、氧气是助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不可能发生爆炸;
D、二氧化碳不是可燃性气体,不能和氧气反应,不可能发生爆炸;
故选:A。
爆炸是指在有限的空间里,化学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大量的气体从而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本题主要考查了爆炸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爆炸的条件进行.
5.【答案】B
【解析】解:A、室内失火时,打开门窗,造成空气对流,氧气量充足,使火势加大,故叙述错误;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油与氧气隔绝,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叙述正确;
C、燃烧与物质是否含有碳元素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氢气不含有碳元素,能够燃烧,碳酸钙中含有碳元素,不能燃烧,故叙述错误;
D、可燃物在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同时,必须和氧气接触才能燃烧,故叙述错误。
故选:B。
A、室内失火时,打开门窗,造成空气对流,氧气量充足;
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C、燃烧与物质是否含有碳元素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氢气不含有碳元素,能够燃烧,碳酸钙中含有碳元素,不能燃烧;
D、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本题主要考查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解答时要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找出正确的灭火方法.
6.【答案】D
【解析】解:A、PM2.5属于空气中的烟尘,与一氧化碳无关,故A错误;
B、新装修的房屋内空气中通常含有较多的甲醛、苯(C6H6)等有毒物质,与一氧化碳无关,故B错误;
C、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与一氧化碳无关,故C错误;
D、燃气热水器主要是利用一氧化碳作为燃料,与一氧化碳有关,与主题相符,故D正确.
故选:D.
A、PM2.5属于空气中的烟尘;
B、新装修的房屋内空气中通常含有较多的甲醛、苯(C6H6)等有毒物质;
C、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
D、燃气热水器主要是利用一氧化碳作为燃料.
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PM2.5是用来监测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
7.【答案】B
【解析】解:A、火警电话119,所以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时可拨打119火警电话,故A正确;
B、室内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而未切断电源,用水灭火,这样容易造成电器短路引起更大的事故,故B错误;
C、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时不能逃生时,应沉着应对,等待救援,故C正确;
D、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防止有害气体和粉尘进入呼吸道,所以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故D正确。
故选:B。
A、根据火警电话119进行解答;
B、根据室内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进行解答;
C、根据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时不能逃生时,应沉着应对,等待救援进行解答;
D、根据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防止有害气体和粉尘进入呼吸道进行解答。
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只要破坏燃烧的条件,就可以实现灭火。
8.【答案】D
【解析】解:①氢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②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
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氦气不具有可燃性,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
④天然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故①④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
故选:D。
发生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物质和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是否发生爆炸,要看气体或粉尘是否有可燃性.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气体爆炸的条件,掌握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或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会发生爆炸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答案】A
【解析】解:A、油锅中的油着火可盖上锅盖,使油隔绝氧气而熄灭,故A正确;
B、煤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使人中毒,因此冬天用煤取暖时不能封闭门窗,故B错误;
C、小煤窑里常常含有一定量的甲烷,如果甲烷的浓度达到了甲烷的爆炸极限,遇明火会发生爆炸,从而导致安全事故,故C错误;
D、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煤气有可燃性,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会产生电火花引爆可燃性气体,故D错误。
故选:A。
A、根据灭火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煤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进行判断;
C、根据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判断;
D、根据可燃性的气体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判断。
“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
10.【答案】B
【解析】解: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氢气的燃烧值高;工业上制取氢气是通过电解水得到的,而地球上水资源丰富,可以从水中提取氢气,说明资源广泛。
故选:B。
氢气是一种新能源.氢气热值高,水作为其原料,资源实在太丰富了,氢气燃烧产物为水无污染.
本题考查了氢能源的优点,但氢能源也有缺点,如:氢气制备成本高、不易保存、安全性低等,同学们需要全面的分析问题.
11.【答案】D
【解析】解: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二是中的氧气的浓度。一般情况下,增大氧气的浓度较难操作,在空气中燃烧的物质,氧气浓度是一定的,要想燃烧更旺,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火要虚”就是在燃料中间留一些空气,以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观察选项,
故选:D。
促进燃烧的方法是:(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增大氧气的浓度。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促进物质燃烧的方法。
本题考查燃烧的条件和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措施,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2.【答案】C
【解析】解:A.可燃性气体如果不纯,点燃时可能会发生爆炸,故点燃前一定要验纯,故正确;
B.将煤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再燃烧能够使其燃烧更充分,故正确;
C.水灭火,水蒸发时吸收热量,可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错误;
D.食物的腐烂、动植物的呼吸是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正确。
故选:C。
A.可燃性气体如果不纯,点燃时可能会发生爆炸,故点燃前一定要验纯,
B.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够促进可燃物燃烧;
C.一般的,可燃物的着火点不能升高或降低;
D.根据缓慢氧化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缓慢氧化是指反应进行的很缓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
本题考查了缓慢氧化的概念、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13.【答案】B
【解析】【分析】
根据分析空气污染的途径和汽车排放的尾气、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天然水蒸发成水蒸气、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煤燃烧产生的烟尘的成分分析。熟记空气污染的途径,知道如何才能防止空气污染,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净化我们的空气而出力。
【解答】
①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中含有烟尘和有害气体;
②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含有有毒物;
③空气中的水蒸气对人体无害;
④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是氧气对人体无害
⑤煤燃烧产生的烟尘是可吸入颗粒物。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 B 正确。
故选B.
14.【答案】D
【解析】解: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1)增大氧气的浓度。(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由化学方程式CH4+2O2−点燃CO2+2H2O,C3H8+5O2−点燃3CO2+4H2O可知,天然气燃烧时,反应物微观粒子个数比是:1:2,液化石油气燃烧时,反应物微观粒子个数比是:1:5;所以同体积的两种燃气,液化石油气耗氧量多,甲烷燃烧消耗的氧气少,把液化石油气为燃料的灶具改用天然气为燃料时,需要减少空气气的量,或增大天然气的进入量。
故选:D。
可燃物完全燃烧的条件是要有充足的氧气.在改造过程中要保证氧气必须充足.
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保证可燃物燃烧时氧气充足方面的问题.
15.【答案】D
【解析】解:A、从煤中获得焦炭、煤焦油、煤气等的过程是化学变化,故A正确;
B、煤、石油、天然气都含有多种杂质,故属于混合物,故B正确;
C、煤、石油、天然气是动植物的遗体在地壳中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形成的,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C正确;
D、充分的燃烧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减小一氧化碳等物质的产生,而不是完全燃烧时对空气不会产生污染,故D错误。
故选:D。
A、从煤中获得焦炭、煤焦油、煤气等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B、煤、石油、天然气都含有多种杂质,故属于混合物;
C、煤、石油、天然气是动植物的遗体在地壳中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形成的,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充分的燃烧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减小一氧化碳等物质的产生.
本题考查化石燃料的有关问题,属于能源问题,这是中考的热点之一,一定要全面了解.
16.【答案】A
【解析】解:A、身上的衣物着火,可就地打滚可使火焰因隔绝氧气而熄灭,故正确;
B、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故错误;
C、水基型灭火器会对图书、档案造成损坏,故错误;
D、用嘴吹灭蜡烛,使燃着的烛心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熄,而不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故错误。
故选:A。
A、根据灭火的方法分析;
B、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分析;
C、根据水基型灭火器的特点分析;
D、根据灭火的方法分析.
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7.【答案】A
【解析】解:A、工业“三废”应处理后再排放,但不能关闭化工企业,符合题意.故A选项正确;
B、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可以用天然气代替,不符合题意.故B选项错误;
C、提高污水处理率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故C选项错误;
D、降低机动车辆的尾气污染正确,不符合题意.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绿色奥运”应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少能源利用,开发新能源,并对环境保护、治理环境污染等,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绿色奥运,把握绿色的含义为解答的关键,注意从环境污染的角度分析解答,明确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及治理污染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18.【答案】B
【解析】解:A、根据化学式CH4O,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故A不正确;
B、根据化学式CH2O2,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故B正确;
C、根据化学式C2H6O,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故C不正确;
D、根据化学式C2H4O2,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2=1: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故D不正确;
故选:B。
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可判断所生成的有机物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应与CO2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相同为1:2;根据所生成有机物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判断四个选项中符合此特点的化学式即该物质的化学式.
根据化学式可以表示分子的构成,利用化学式可判断构成物质的分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19.【答案】(1)太阳能、风能、水能
(2);
(3)①干电池内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能;②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4)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
【解析】解:(1)目前有待开发利用的无污染的新能源很多,如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可燃冰等.
(2)由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反应很多,如放热反应等,如:;.
(3)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的一般是电池或充电器;干电池的使用、蓄电池的使用等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充电、电解水等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4)氢气作为能源有三大优点:①可以用水制取,来源广;②放热量多;③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故答案为:(1)太阳能、风能、水能;(2)①;②;(3)干电池内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4)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
(1)根据常见新能源的种类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学反应中的能力转化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但综合性较强,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答案】Zn+H2SO4=ZnSO4+H2↑ 二氧化碳 向下排空气法 其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排水法 其难溶于水 2H2+O2−点燃2H2O H2+CuO−△Cu+H2O
【解析】解:实验室制取氢气可以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
反应时不需要加热,反应物是液体和固体,与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相同;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溶于水,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
故答案是:Zn+H2SO4=ZnSO4+H2↑;二氧化碳;向下排空气法,其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排水法,其难溶于水;2H2+O2−点燃2H2O H2+CuO−△Cu+H2O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正确的书写化学方程式;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溶于水,具有可燃性、还原性.
解答本题要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氢气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1.【答案】2KClO3−催化剂△2KCl+3O2↑ 4P+5O2−点燃2P2O5 S+O2−点燃SO2
【解析】解:(1)氯酸钾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借助摩擦产生的热量会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答案为:2KClO3−催化剂△2KCl+3O2↑;
(2)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故答案为:4P+5O2−点燃2P2O5;
(3)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故答案为:S+O2−点燃SO2.
(1)根据氯酸钾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会生成氧气进行分析;
(2)根据红磷会在氧气中燃烧进行分析;
(3)根据硫和氧气会生成二氧化硫进行分析.
在解此类方程式的书写题时,首先确定反应原理,然后再依据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书写方程式.
22.【答案】使燃烧物与空气(氧气)隔绝 温度没有达到灭火毡的着火点 用水灭火
【解析】解:(1)由将灭火毡从套中取出,覆盖在燃烧物上,以达到灭火目的,可知灭火毡的灭火原理是使燃烧物与空气隔绝;
(2)由羊毛和铝质纤维都是可燃物,但在灭火时灭火毡没有燃烧,可推出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灭火的方法有好多种,除了隔绝空气还有降低温度,或隔离可燃物的方法,所以可以用水灭火,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故答案为:(1)使燃烧物与空气(氧气)隔绝;(2)温度没有达到灭火毡的着火点;(3)用水灭火。
根据灭火的原理来考虑本题的解法。
根据灭火的方法解决此题:隔绝空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隔离可燃物。
23.【答案】在空气中点燃大理石,大理石不燃烧;在空气中常温放置蜡烛,蜡烛不燃烧;将燃着的蜡烛扣入烧杯内,蜡烛逐渐熄灭;A、B;C
【解析】解:(1)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假设1有可燃物,假设2温度要达到着火点,假设3与空气接触;在表中根据假设,利用所给材料和已有内容,设计完成探究实验,填写未知内容;
(2)根据燃烧的条件,请用下列选项填空:若用扇子扇炉火,炉火不会熄灭,且越扇越旺,原因是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未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故选A、B;用扇予扇燃着的蜡烛,烛火立即熄灭,原因是: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故选C.
故答为:(1)(合理给分)
(2)A、B;C
(1)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假设1有可燃物,假设2温度要达到着火点,假设3与空气接触;
(2)类比“用扇子扇炉火,炉火不会熄灭,且越扇越旺”和“用扇子扇燃着的蜡烛,烛火立即熄灭”的原因.
掌握燃烧的条件为: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了解灭火的原理和猜想与事实验证的方法.
24.【答案】解:设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H4+2O2−点燃CO2+2H2O
16 44
32g x
1644=32gx
x=32g×4416=88g
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88g.
【解析】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根据甲烷的质量即可求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有关的量,培养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能力.
25.【答案】导热;2C4H10+13O2点燃8CO2+10H2O;物理;方便添加燃料,便于灰渣的排出,有利于空气的流通;使熄灭的外部火焰的气体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解析】解:(1)用铝箔将铜棒贴在燃料筒外侧,使火炬上下的热量能够交流,说明铝和铜都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故填:导热.
(2)①丁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4H10+13O2点燃8CO2+10H2O.
②石油的分馏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物理.
③珠峰火种设计的优点是:方便添加燃料,便于灰渣的排出,有利于空气的流通.
(3)内部火焰的作用是使熄灭的外部火焰的气体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故填:使熄灭的外部火焰的气体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使火炬上下的热量能够交流主要是因为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正确的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沸点不同可以把石油中的各种成分分离出来,这一过程称作分馏,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可燃物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可燃物的燃烧.
解答本题要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可燃物燃烧的特点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验证
实 验
对 比 实 验
假设1
______
在空气中点燃蜡烛,蜡烛燃烧
假设2
______
在空气中点燃蜡烛,蜡烛燃烧
假设3
在空气中点燃蜡烛,蜡烛燃烧
______
验证
实验
对比实验
假设1
在空气中点燃大理石,大理石不燃烧
假设2
在空气中常温放置蜡烛,蜡烛不燃烧
假设3
将燃着的蜡烛扣入烧杯内,蜡烛逐渐熄灭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一课一练,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人教版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化学人教版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后复习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推断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综合训练题,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题,实验与科学探究,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