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生物】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4月)(文)试题 (解析版)
展开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
阶段性测试(4月)(文)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B. 卵细胞、神经细胞虽没有细胞周期,但化学成分都不断更新
C. 肺炎双球菌等原核细胞、酵母菌等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D. 蓝藻之所以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细胞内含有光合色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中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过程有DNA复制、转录、翻译等过程;活细胞均能进行新陈代谢,成分会不断更新;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内含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详解】A. 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存在DNA,DNA在复制和转录的过程中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翻译过程中mRNA和tRNA之间进行碱基互补配对,A正确;
B. 卵细胞、神经细胞不能进行分裂,故没有细胞周期,但这些细胞时刻都在进行新陈代谢,化学成分不断更新,B正确;
C. 肺炎双球菌和酵母菌的遗传物质是DNA,C错误;
D. 蓝藻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D正确。
2.下列关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质膜中蛋白质比磷脂更容易移动
B. 有些膜蛋白起着生物催化剂的作用
C. 各种蛋白质都含有C、H、O、N、S等元素
D. 蛋白质特定生物学功能决定蛋白质特定空间结构
【答案】B
【解析】
A、质膜的骨架是磷脂分子,蛋白质只是镶嵌在其中,蛋白质的运动受(除其他物理因素,如温度等)磷脂的限制,故磷脂比蛋白质更容易移动,A错误;B、质膜中的膜蛋白具有催化功能,如ATP酶,B正确;C、并不是所有的氨基酸都含有S,各种蛋白质不一定都含有C、H、O、N、S等元素,C错误;D、蛋白质特定空间结构决定蛋白质特定生物学功能,D错误。故选:B。
3.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核内的核仁被破坏,不会影响胰岛素的合成
B. DNA主要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
C. 有丝分裂中期核基因能够发生转录和翻译
D. 细胞内所需的能量都在线粒体内产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核仁与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少数分布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DNA的复制和转录发生在间期,翻译在任何时刻都可以进行;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是ATP,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详解】A. 胰岛素是蛋白质,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细胞核内的核仁被破坏,核糖体不能形成,故会影响胰岛素的合成,A错误;
B. 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所以DNA主要在细胞核中合成的,B正确;
C. 有丝分裂中期染色质已经高度螺旋化成染色体,不能发生转录,细胞中仍存在mRNA,可以发生翻译,C错误;
D. 真核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主要是线粒体产生的,细胞质基质也可提供ATP,D错误。
4.用显微镜观察葫芦藓叶的装片时,为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
A. 目镜5×,物镜10× B. 目镜10×,物镜15×
C. 目镜5×,物镜40 D. 目镜10×,物镜40×
【答案】A
【解析】
【分析】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宽放大,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反之,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细胞越小。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为使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即显微镜放大倍数最小,应选择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最小的组合,故选A。
5.下列有关高等植物细胞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中均含有DNA
B. 细胞中膜蛋白的形成与内质网无关
C. 叶绿体产生的ATP可以为细胞提供能量
D. 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使细胞中大部分区域染成红色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DNA,核糖体成分是RNA和蛋白质;膜蛋白的形成需要内质网的加工和运输;叶绿体产生的ATP只能供给暗反应,不能供给其他生命活动,生命活动所需的ATP主要来自线粒体;吡罗红和甲基绿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其中甲基绿能使DNA变成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变成红色,因此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染色时,能使细胞核染成绿色,细胞质染成红色。
【详解】A. 核糖体中不含DNA,A错误;
B. 细胞中膜蛋白的形成与内质网有关,需要内质网的加工和运输,B错误;
C. 叶绿体产生的 ATP只能用于暗反应阶段C3的还原,细胞中生命活动所需的ATP来自呼吸作用,C错误;
D. RNA能被吡罗红染成红色,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故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使细胞中大部分区域染成红色,D正确。
6. 关于细胞结构和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抗体、激素、tRNA发挥一次作用后都将失去生物活性
B. 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成为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C. 蓝藻和绿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故二者含有的光合色素相同
D. 细菌代谢速率极快,细胞膜和细胞器膜为其提供了结构基础
【答案】B
【解析】
抗体、激素发挥一次作用后都将失去生物活性,而tRNA能循环使用,故A错误;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成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故B正确;蓝藻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绿藻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两者所含的光合色素不同,故C错误;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器膜,故D错误.
【考点定位】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名师点睛】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原核生物只能进行二分裂生殖.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的蛋白质等物质.
7.下列哪个选项均属于生命系统范畴
①水分子 ②石头 ③迁徙中的一群大雁 ④变形虫 ⑤病毒 ⑥生物圈 ⑦恐龙化石 ⑧蛋白质 ⑨跳动的心脏 ⑩运输营养的筛管
A. ①③⑥⑧⑨ B. ②④⑥⑦⑩
C. ⑤⑥⑦⑧⑩ D. ③④⑥⑨⑩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据此分析。
【详解】①水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①错误;
②石头不属于生命系统,②错误;
③迁徙中的一群大雁属于种群,③正确;
④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属于细胞或个体层次,④正确;
⑤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⑤错误;
⑥生物圈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⑥正确;
⑦恐龙化石不属于生命系统,⑦错误;
⑧蛋白质不属于生命系系统,⑧错误;
⑨跳动的心脏属于器官层次,⑨正确;
⑩运输营养的筛管属于组织,⑩正确;故属于生命系统范畴的有③④⑥⑨⑩,D正确。
8.请找出下列物质中所有的氨基酸,由这些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后形成的物质为
①NH2—CH2—COOH
②NH2—CH(OH)—COOH
③NH2—CH—(CH2)2—COOH
④CH2—CH—CH2—COOH
A. 氨基酸 B. 二肽 C. 三肽 D. 四肽
【答案】B
【解析】
【分析】
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的过程;据图可知,图中③④不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据此分析。
【详解】据图分析可知,③的氨基和羧基没有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④无氨基,不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因此,①②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由①②经脱水缩合形成的物质为二肽,B正确。
9.下图表示生物体内的三个生理过程(a 、b、 c),在此三个过程中,y代表的物质分别为
A. 载体、抗体、酶
B. 抗体、载体、酶
C. 激素、抗体、载体
D. 载体、酶、抗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X与Y结合,X被运进细胞,是蛋白质的运输功能,Y是载体蛋白;X与Y结合,X被消除,是蛋白质的免疫功能,Y是抗体;X与Y结合变成其他物质,是蛋白质的催化功能,Y是酶,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熟练准确掌握蛋白质的功能,通过蛋白质的功能来判断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蛋白质种类。
10.一分子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一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内,共穿越的生物膜层数是( )
A. 5层 B. 6层 C. 7层 D. 8层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图,结合模式图进行解答.
解:画出叶绿体线粒体的模式图:
根据模式图:一分子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一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内,需经过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外膜→细胞膜→细胞膜→叶绿体外膜→叶绿体内膜,共穿越过的生物膜层数6层.
故选:B.
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11.水在生物体内是一种良好的溶剂,是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水同糖类、油脂、蛋白质一样为人体提供能量
B. 核糖体中进行的化学反应需要水作为反应物参与
C. 水在细胞内的存在形式为自由水和结合水
D. 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磷脂和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95%,可以自由流动,称为自由水,自由水功能有:①细胞内良好的溶剂,②参与生化反应,③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④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少数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称为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详解】A. 水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A错误;
B. 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发生脱水缩合反应,有水的生成,B错误;
C. 水在细胞内主要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少数以结合水的形式存在,C正确;
D. 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没有水,D错误。
12.观察下面四幅图,下图叙述正确的说法有
② 甲中共有5种核苷酸
②组成人体各种蛋白质的乙都为20种
③组成丙化合物的单糖是脱氧核糖
④鼠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甲图为转录过程,有8种核苷酸;乙是氨基酸,构成人体的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丙的碱基是T,是DNA中的碱基,其中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丁表示的是二糖,在动物体内为乳糖,植物体内为麦芽糖和蔗糖。
【详解】①图甲上面一条链含有碱基T,表示DNA,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下面一条链含有碱基U,表示RNA,含有4种核糖核苷酸,共有8种核苷酸,①错误;
②图乙表示氨基酸,种类大约有20种,但组成人体蛋白质不一定都含有20种,②错误;
③丙中含有碱基T,表示脱氧核苷酸,则组成丙化合物的单糖是脱氧核糖,③正确;
④丁表示二糖,松鼠体细胞内为乳糖,蔗糖属于植物二糖,④错误;故正确的只有③,A正确。
13.溶酶体具有消化功能,其内部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
B. 溶酶体执行功能时伴随其膜组分的更新
C. 细胞质基质中的H+被转运到溶酶体内需消耗能量
D. 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根据题意,溶酶体内部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即H+浓度高于细胞质基质,据此分析。
【详解】A. 溶酶体中水解酶属于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A正确;
B. 溶酶体属于生物膜系统,在消化细胞内的物质时要吞噬这些物质,形成具有消化作用的小泡,所以溶酶体执行功能时要发生膜成分的更新,B正确;
C. 细胞质基质中的H+浓度低于溶酶体,故细胞质基质中的H+转运到溶酶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消耗能量,C正确;
D. 溶酶体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细胞自身衰老、损伤的细胞器,D错误。
14.以下是生物体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关系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小麦种子细胞中,物质A是葡萄糖,物质E是淀粉
B. 相同质量的E和F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较多的是F
C. 物质C的种类约20种,基本化学元素是C、H、O、N
D. SARS病毒的物质H彻底水解后,产物是CO2和H2O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A是葡萄糖,E是糖类;B是甘油和脂肪酸,F是脂肪;C是氨基酸,G是蛋白质;D是核苷酸,H是核酸。
【详解】A. 小麦种子中的主要能源物质是淀粉,淀粉的单体是葡萄糖,A正确;
B. 与糖类相比,脂肪中含有较多的C、H,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气较多,释放的能量也较多,B正确;
C.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根据R基不同分为20种,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C正确;
D. 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彻底水解后产物是磷酸、核糖和4种含氮碱基,D错误。
15.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的转移途径是
A. 葡萄糖→丙酮酸→水 B. 葡萄糖→丙酮酸→氧
C. 葡萄糖→氧→水 D. 葡萄糖→丙酮酸→CO2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有氧呼吸过程中元素的追踪问题,进一步强化对有氧呼吸过程的理解.有氧呼吸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流程图分析,表格比较,典型练习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
【详解】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不产生氧和水,A、B错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不产生氧气,C错误;根据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含18O的葡萄糖中的18O到了丙酮酸中;再根据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含18O的丙酮酸中的18O到了二氧化碳中,即18O转移的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D正确。
16. 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
B. 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
C. 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D. 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
【答案】C
【解析】
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用的是无水乙醇,因为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A正确;根是植物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的主要器官,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B正确;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吸收可见光,不能吸收红外光和紫外光,C错误;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D正确.
【考点定位】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名师点睛】1、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丙酮中;
2、镁是组成叶绿素的基本元素之一;
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吸收可见光;
4、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17. 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B. 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 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D. 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答案】B
【解析】
低温只能降低酶的活性,并没有改变酶的空间结构,当温度回到最适温度时,酶的催化效率仍然可以达到最大;而在高温、强酸和强碱的情况下,则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而导致酶活性的降低甚至丧失,所以B错。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酶的表达、具有高效性的原因、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以及酶的去路等问题,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18.能够促使脂肪酶水解的酶是
A. 蛋白酶 B. 淀粉酶
C. 脂肪酶 D. 麦芽糖酶
【答案】A
【解析】
【分析】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据此分析。
【详解】脂肪酶属于蛋白质,酶具有专一性,所以要用蛋白酶催化其水解,A正确。
19.细胞内不要消耗ATP的生理过程是
A. 蛋白质合成 B. 质壁分离及其复原
C. 肌肉细胞吸收K+ D. 大脑思考
【答案】B
【解析】
【分析】
ATP是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物质,生物体内的绝大多数代谢活动都要消耗ATP,如主动运输等。
【详解】质壁分离及其复原是水分通过渗透作用实现的,不消耗ATP,蛋白质的合成、肌肉细胞吸收K+、大脑思考都需要消耗能量,故B正确。
20. 癌症是癌细胞在机体恶性增殖形成恶性肿瘤及其相关症状的一种疾病。下列关于癌症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癌细胞是体内正常细胞的原癌基因被激活所致
B. 癌细胞膜糖蛋白含量降低,因而癌细胞容易分散和转移,癌症易复发
C. “海拉细胞系”说明癌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可无限增殖
D. 某些射线、化学物质或病毒可引发癌症,因而放疗法和化疗法不适用于癌症的治疗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癌症的有关内容。某些射线、化学物质或病毒可诱导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引发癌症。而放疗法和化疗法的原理是使癌细胞的DNA严重受损,从而导致癌细胞的死亡,所以放疗法和化疗法适用于癌症的治疗。D错。故本题选D。
21.如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组是
①图1中的A代表的是腺嘌呤,b、c为高能磷酸键
②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图1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③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均不可循环利用
④在肌肉收缩过程中,只有酶1在发挥作用
A. ①④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图中A表示腺嘌呤,b、c表示高能磷酸键,①正确;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
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即图1中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②正确;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中,物质是可循环利用的,③错误;在肌肉收缩过程中,ATP与ADP的转化都进行,酶1和酶2都发挥作用,④错误。
22.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如细胞代谢强度增加一倍,则细胞内ATP的含量也将增加一倍
B. ATP中全部高能磷酸键断裂后,形成的产物有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磷酸
C. ATP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普通磷酸键,该键易断裂也易形成
D. 有丝分裂后期,受纺锤丝牵引,着丝点断裂,该过程需要ATP水解供能
【答案】B
【解析】
ATP和ADP在细胞中的含量很少且保持相对稳定,A错误;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可形成AMP,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因此形成的产物有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磷酸,B正确;ATP分子结构中离腺苷较远的高能磷酸键易发生断裂也易形成,C错误;着丝点断裂不是因为纺锤丝的牵引,D错误。
23.关于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时伴随有ATP的生成
B. 人体大脑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脂肪的有氧氧化
C. 叶肉细胞中合成葡萄糖的过程是需要能量的过程
D. 硝化细菌主要从硝酸还原成氨的过程中获取能量
【答案】C
【解析】
淀粉是在消化酶的作用下被水解成葡萄糖的,该过程没有ATP的生成,A错误。人体大脑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葡萄糖的有氧氧化,B错误。暗反应产生ATP的过程需要光反应提供的能量,C正确。硝化细菌生成有机物的能量来自其将氨还原呈硝酸的过程,D错误。
【考点定位】能量代谢
【名师点睛】对常见化合物的功能不熟是做错该题的主要原因。
24.蔬菜和水果长时间储藏、保鲜所需要的条件为
A. 低温、干燥、低氧 B. 低温、湿度适中、低氧
C. 高温、干燥、高氧 D. 高温、适度适中、高氧
【答案】B
【解析】
【分析】
储藏粮食、水果和蔬菜时,要降低细胞呼吸速率,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影响酶的活性)、氧气浓度、水分等,据此分析。
【详解】粮食储藏需要低温、干燥、低氧的环境,而水果、蔬菜储存的同时也对保鲜提出了要求,含水量是体现水果是否新鲜的重要指标,失去水分的水果将不再新鲜,所以不可作干燥处理,故蔬菜和水果储藏需要(零上)低温、低氧、湿度适中,这样可以降低细胞呼吸速率,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达到长时间储藏、保鲜的效果,B正确。
25.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有CO2放出时,则可判断此过程
A. 是无氧呼吸 B. 是有氧呼吸
C. 不是乳酸发酵 D. 不是酒精发酵
【答案】C
【解析】
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有CO2生成,可能是有氧呼吸,也可能是无氧呼吸(酒精发酵时会产生二氧化碳,故细胞呼吸过程中有CO2放出可能是酒精发酵);乳酸发酵时只产生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故细胞呼吸过程中有CO2生成的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26.水稻细胞内合成的某物质,能够在常温下高效分解淀粉,该物质
A. 化学本质是淀粉 B. 只含有C、H两种元素
C. 遇碘液变蓝色 D. 含有羧基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某物质能够在常温下高效分解淀粉,则该物质为淀粉酶,其本质为蛋白质,据此分析。
【详解】A. 淀粉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A错误;
B. 淀粉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一定含有C、H、O、N,B错误;
C. 淀粉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和双缩脲试剂反应生成紫色,淀粉遇碘液变蓝色,C错误;D.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为氨基酸,含有羧基,故淀粉酶含有羧基,D正确。
27.下列哪一组是光合作用暗反应所必需的物质
A. CO2、ATP、还原剂 B. CO2、ATP、H2O
C. CO2、H2O、叶绿素 D. CO2、H2O、还原剂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阶段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光解产生[H]与O2,同时光能转化成ATP中的活跃的化学能;暗反应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被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详解】暗反应发生的反应是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C3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ATP和[H],其中ATP提供能量,[H]作为还原剂,故暗反应阶段必需的物质是CO2、ATP和[H],D正确。
28.图表示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某植物的氧气释放速率。该植物在2 000 1x光照强度下,每小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单位为mL)
A. 17 B. 12
C. 23 D. 18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氧气的释放量表示净光合作用,而氧气的产生量表示真光合作用,真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即17+6=23,故C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真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29.某植株的一叶片置于恒温的密闭小室,调节小室CO2浓度,在适宜光照强度下测定叶片光合作用的强度(以CO2吸收速率表示),测定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点左移,b点左移
B. 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点左移,b点右移
C. 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加,a点右移,b点右移
D. 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加,a点左移,b点右移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a点时CO2的吸收速率是0,此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a点对应的CO2浓度是CO2补偿点;b点为CO2饱和点,b点后随着CO2浓度增加,光合作用强度也不再增加,据此分析。
【详解】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植物光合速率下降,呼吸速率不变,则需要提供更多CO2,才能使植物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故a点应右移,同时光照强度降低时,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暗反应受到限制,因此CO2饱和点降低,即b点向左移,故AB错误;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强,植物光合速率上升,呼吸速率不变,这时在较低浓度CO2下就能达到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故a点左移,而光照强度适当增强时,会产生更多的ATP和[H],利用CO2能力上升,需要更高浓度的CO2才达到CO2饱和点,所以b点右移,故C错误,D正确。
30.图是某细胞进行繁殖时可观察到的几个时期,用L~P表示。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①N期有8条染色体
②排列顺序是N期L期M期P期
③P期与M期细胞内DNA的含量相等
④M期的一条染色体包括两条染色单体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L细胞中,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M细胞中,染色体排列散乱,处于有丝分裂前期;N细胞处于间期;P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据此分析。
【详解】①L期有4条染色体,故N期也有4条染色体,①错误;
②L期是有丝分裂中期,M是有丝分裂前期,N是有丝分裂间期,P是有丝分裂后期,所以排列顺序是N期M期L期P期,②错误;
③P期与M期细胞内DNA的含量都是8个,③正确;
④由图可知,M期是有丝分裂前期,一条染色体包括两条染色单体,④正确;故正确的有③④,B正确。
一、非选择题
31.I.下图是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两组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
(1)酵母菌应加到____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应加到____瓶中,A瓶中所加液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一段时间后分别在B、D中取少量培养液,滴加____溶液检测酒精的存在,颜色变化为___。
(3)图表示大气中氧气的浓度对酵母菌产生CO2的影响,据图回答:
①从A到B,产生的CO2越来越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B到C,酵母菌释放的CO2又逐渐增加出现高峰,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II.下图表示大豆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其中A~D为不同的反应过程,①~④代表不同物质。
(1)B输出的葡萄糖可被分解为__________后进入D,继而在D的____________(填场所)彻底氧化分解成CO2;B中过多的还原能可通过物质转化,在细胞质中合成NADPH,NADPH中的能量最终可在D的 _______(填场所)转移到ATP中。
(2)过程A、B分别是______________;
(3)物质①和物质②分别为___________;物质③为______________。
(4)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参与这一过程的两类色素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B、D (2). C、E (3).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4). 酸性重铬酸钾 (5). 橙色变为灰绿色 (6). 氧气抑制了无氧呼吸的进行,而有氧呼吸又很弱 (7). 随氧气的增加,有氧呼吸增强 (8). 丙酮酸 (9). 线粒体基质中 (10). 线粒体内膜 (11). 光反应 暗反应 (12). 氧气 [H] (13). ADP和Pi (14). 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解析】
【分析】
I中图示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其中甲装置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有氧呼吸,A瓶中是NaOH溶液,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CO2,B瓶是酵母菌培养液,C瓶中是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目的是检测有氧呼吸过程中CO2的产生,乙装置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其中D瓶是酵母菌培养液,E瓶中是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目的是检测无氧呼吸过程中CO2的产生,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可用重铬酸钾鉴定,现象是由橙色变成灰绿色。II中图示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具体过程,其中A表示光反应阶段,B表示暗反应阶段,C可代表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D可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图中①是O2,②为NADP+,③为ADP+Pi,④为C5,据此分析。
【详解】I.(1)据分析可知,酵母菌应加到B、D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应加到C、E瓶中;A瓶中所加液体是NaOH溶液,其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排除对实验现象的干扰。
(2)检测酒精所用的试剂是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能使酒精溶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3)①从A到B,产生的CO2越来越少,原因是氧气抑制了无氧呼吸的进行,而此时有氧呼吸又很弱。
②由B到C,酵母菌释放的CO2又逐渐增加,出现高峰,原因是随氧气的增加,有氧呼吸增强。
II.(1)B是暗反应,D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故B输出的葡萄糖可被分解为丙酮酸后进入D,继而在D的线粒体基质中彻底氧化分解成CO2;B中过多的还原能可通过物质转化,在细胞质中合成NADPH,NADPH中的能量最终可在D的线粒体内膜转移到ATP中。
(2)过程A、B分别是光反应、暗反应;
(3)物质①和物质②分别为氧气、[H];物质③为ADP和Pi。
(4)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这一过程需要的两类色素为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点睛】本题结合装置装置图,考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呼吸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过程等相关知识,需要学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要求学生识记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场所、产物等知识,能正确分析题图,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阶段性测试(4月)(文)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B. 卵细胞、神经细胞虽没有细胞周期,但化学成分都不断更新
C. 肺炎双球菌等原核细胞、酵母菌等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D. 蓝藻之所以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细胞内含有光合色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中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过程有DNA复制、转录、翻译等过程;活细胞均能进行新陈代谢,成分会不断更新;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内含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详解】A. 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存在DNA,DNA在复制和转录的过程中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翻译过程中mRNA和tRNA之间进行碱基互补配对,A正确;
B. 卵细胞、神经细胞不能进行分裂,故没有细胞周期,但这些细胞时刻都在进行新陈代谢,化学成分不断更新,B正确;
C. 肺炎双球菌和酵母菌的遗传物质是DNA,C错误;
D. 蓝藻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D正确。
2.下列关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质膜中蛋白质比磷脂更容易移动
B. 有些膜蛋白起着生物催化剂的作用
C. 各种蛋白质都含有C、H、O、N、S等元素
D. 蛋白质特定生物学功能决定蛋白质特定空间结构
【答案】B
【解析】
A、质膜的骨架是磷脂分子,蛋白质只是镶嵌在其中,蛋白质的运动受(除其他物理因素,如温度等)磷脂的限制,故磷脂比蛋白质更容易移动,A错误;B、质膜中的膜蛋白具有催化功能,如ATP酶,B正确;C、并不是所有的氨基酸都含有S,各种蛋白质不一定都含有C、H、O、N、S等元素,C错误;D、蛋白质特定空间结构决定蛋白质特定生物学功能,D错误。故选:B。
3.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核内的核仁被破坏,不会影响胰岛素的合成
B. DNA主要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
C. 有丝分裂中期核基因能够发生转录和翻译
D. 细胞内所需的能量都在线粒体内产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核仁与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少数分布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DNA的复制和转录发生在间期,翻译在任何时刻都可以进行;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是ATP,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详解】A. 胰岛素是蛋白质,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细胞核内的核仁被破坏,核糖体不能形成,故会影响胰岛素的合成,A错误;
B. 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所以DNA主要在细胞核中合成的,B正确;
C. 有丝分裂中期染色质已经高度螺旋化成染色体,不能发生转录,细胞中仍存在mRNA,可以发生翻译,C错误;
D. 真核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主要是线粒体产生的,细胞质基质也可提供ATP,D错误。
4.用显微镜观察葫芦藓叶的装片时,为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
A. 目镜5×,物镜10× B. 目镜10×,物镜15×
C. 目镜5×,物镜40 D. 目镜10×,物镜40×
【答案】A
【解析】
【分析】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宽放大,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反之,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细胞越小。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为使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即显微镜放大倍数最小,应选择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最小的组合,故选A。
5.下列有关高等植物细胞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中均含有DNA
B. 细胞中膜蛋白的形成与内质网无关
C. 叶绿体产生的ATP可以为细胞提供能量
D. 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使细胞中大部分区域染成红色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DNA,核糖体成分是RNA和蛋白质;膜蛋白的形成需要内质网的加工和运输;叶绿体产生的ATP只能供给暗反应,不能供给其他生命活动,生命活动所需的ATP主要来自线粒体;吡罗红和甲基绿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其中甲基绿能使DNA变成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变成红色,因此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染色时,能使细胞核染成绿色,细胞质染成红色。
【详解】A. 核糖体中不含DNA,A错误;
B. 细胞中膜蛋白的形成与内质网有关,需要内质网的加工和运输,B错误;
C. 叶绿体产生的 ATP只能用于暗反应阶段C3的还原,细胞中生命活动所需的ATP来自呼吸作用,C错误;
D. RNA能被吡罗红染成红色,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故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使细胞中大部分区域染成红色,D正确。
6. 关于细胞结构和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抗体、激素、tRNA发挥一次作用后都将失去生物活性
B. 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成为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C. 蓝藻和绿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故二者含有的光合色素相同
D. 细菌代谢速率极快,细胞膜和细胞器膜为其提供了结构基础
【答案】B
【解析】
抗体、激素发挥一次作用后都将失去生物活性,而tRNA能循环使用,故A错误;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成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故B正确;蓝藻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绿藻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两者所含的光合色素不同,故C错误;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器膜,故D错误.
【考点定位】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名师点睛】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原核生物只能进行二分裂生殖.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的蛋白质等物质.
7.下列哪个选项均属于生命系统范畴
①水分子 ②石头 ③迁徙中的一群大雁 ④变形虫 ⑤病毒 ⑥生物圈 ⑦恐龙化石 ⑧蛋白质 ⑨跳动的心脏 ⑩运输营养的筛管
A. ①③⑥⑧⑨ B. ②④⑥⑦⑩
C. ⑤⑥⑦⑧⑩ D. ③④⑥⑨⑩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据此分析。
【详解】①水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①错误;
②石头不属于生命系统,②错误;
③迁徙中的一群大雁属于种群,③正确;
④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属于细胞或个体层次,④正确;
⑤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⑤错误;
⑥生物圈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⑥正确;
⑦恐龙化石不属于生命系统,⑦错误;
⑧蛋白质不属于生命系系统,⑧错误;
⑨跳动的心脏属于器官层次,⑨正确;
⑩运输营养的筛管属于组织,⑩正确;故属于生命系统范畴的有③④⑥⑨⑩,D正确。
8.请找出下列物质中所有的氨基酸,由这些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后形成的物质为
①NH2—CH2—COOH
②NH2—CH(OH)—COOH
③NH2—CH—(CH2)2—COOH
④CH2—CH—CH2—COOH
A. 氨基酸 B. 二肽 C. 三肽 D. 四肽
【答案】B
【解析】
【分析】
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的过程;据图可知,图中③④不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据此分析。
【详解】据图分析可知,③的氨基和羧基没有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④无氨基,不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因此,①②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由①②经脱水缩合形成的物质为二肽,B正确。
9.下图表示生物体内的三个生理过程(a 、b、 c),在此三个过程中,y代表的物质分别为
A. 载体、抗体、酶
B. 抗体、载体、酶
C. 激素、抗体、载体
D. 载体、酶、抗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X与Y结合,X被运进细胞,是蛋白质的运输功能,Y是载体蛋白;X与Y结合,X被消除,是蛋白质的免疫功能,Y是抗体;X与Y结合变成其他物质,是蛋白质的催化功能,Y是酶,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熟练准确掌握蛋白质的功能,通过蛋白质的功能来判断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蛋白质种类。
10.一分子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一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内,共穿越的生物膜层数是( )
A. 5层 B. 6层 C. 7层 D. 8层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图,结合模式图进行解答.
解:画出叶绿体线粒体的模式图:
根据模式图:一分子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一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内,需经过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外膜→细胞膜→细胞膜→叶绿体外膜→叶绿体内膜,共穿越过的生物膜层数6层.
故选:B.
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11.水在生物体内是一种良好的溶剂,是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水同糖类、油脂、蛋白质一样为人体提供能量
B. 核糖体中进行的化学反应需要水作为反应物参与
C. 水在细胞内的存在形式为自由水和结合水
D. 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磷脂和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95%,可以自由流动,称为自由水,自由水功能有:①细胞内良好的溶剂,②参与生化反应,③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④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少数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称为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详解】A. 水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A错误;
B. 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发生脱水缩合反应,有水的生成,B错误;
C. 水在细胞内主要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少数以结合水的形式存在,C正确;
D. 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没有水,D错误。
12.观察下面四幅图,下图叙述正确的说法有
② 甲中共有5种核苷酸
②组成人体各种蛋白质的乙都为20种
③组成丙化合物的单糖是脱氧核糖
④鼠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甲图为转录过程,有8种核苷酸;乙是氨基酸,构成人体的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丙的碱基是T,是DNA中的碱基,其中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丁表示的是二糖,在动物体内为乳糖,植物体内为麦芽糖和蔗糖。
【详解】①图甲上面一条链含有碱基T,表示DNA,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下面一条链含有碱基U,表示RNA,含有4种核糖核苷酸,共有8种核苷酸,①错误;
②图乙表示氨基酸,种类大约有20种,但组成人体蛋白质不一定都含有20种,②错误;
③丙中含有碱基T,表示脱氧核苷酸,则组成丙化合物的单糖是脱氧核糖,③正确;
④丁表示二糖,松鼠体细胞内为乳糖,蔗糖属于植物二糖,④错误;故正确的只有③,A正确。
13.溶酶体具有消化功能,其内部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
B. 溶酶体执行功能时伴随其膜组分的更新
C. 细胞质基质中的H+被转运到溶酶体内需消耗能量
D. 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根据题意,溶酶体内部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即H+浓度高于细胞质基质,据此分析。
【详解】A. 溶酶体中水解酶属于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A正确;
B. 溶酶体属于生物膜系统,在消化细胞内的物质时要吞噬这些物质,形成具有消化作用的小泡,所以溶酶体执行功能时要发生膜成分的更新,B正确;
C. 细胞质基质中的H+浓度低于溶酶体,故细胞质基质中的H+转运到溶酶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消耗能量,C正确;
D. 溶酶体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细胞自身衰老、损伤的细胞器,D错误。
14.以下是生物体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关系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小麦种子细胞中,物质A是葡萄糖,物质E是淀粉
B. 相同质量的E和F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较多的是F
C. 物质C的种类约20种,基本化学元素是C、H、O、N
D. SARS病毒的物质H彻底水解后,产物是CO2和H2O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A是葡萄糖,E是糖类;B是甘油和脂肪酸,F是脂肪;C是氨基酸,G是蛋白质;D是核苷酸,H是核酸。
【详解】A. 小麦种子中的主要能源物质是淀粉,淀粉的单体是葡萄糖,A正确;
B. 与糖类相比,脂肪中含有较多的C、H,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气较多,释放的能量也较多,B正确;
C.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根据R基不同分为20种,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C正确;
D. 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彻底水解后产物是磷酸、核糖和4种含氮碱基,D错误。
15.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的转移途径是
A. 葡萄糖→丙酮酸→水 B. 葡萄糖→丙酮酸→氧
C. 葡萄糖→氧→水 D. 葡萄糖→丙酮酸→CO2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有氧呼吸过程中元素的追踪问题,进一步强化对有氧呼吸过程的理解.有氧呼吸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流程图分析,表格比较,典型练习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
【详解】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不产生氧和水,A、B错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不产生氧气,C错误;根据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含18O的葡萄糖中的18O到了丙酮酸中;再根据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含18O的丙酮酸中的18O到了二氧化碳中,即18O转移的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D正确。
16. 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
B. 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
C. 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D. 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
【答案】C
【解析】
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用的是无水乙醇,因为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A正确;根是植物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的主要器官,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B正确;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吸收可见光,不能吸收红外光和紫外光,C错误;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D正确.
【考点定位】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名师点睛】1、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丙酮中;
2、镁是组成叶绿素的基本元素之一;
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吸收可见光;
4、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17. 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B. 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 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D. 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答案】B
【解析】
低温只能降低酶的活性,并没有改变酶的空间结构,当温度回到最适温度时,酶的催化效率仍然可以达到最大;而在高温、强酸和强碱的情况下,则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而导致酶活性的降低甚至丧失,所以B错。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酶的表达、具有高效性的原因、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以及酶的去路等问题,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18.能够促使脂肪酶水解的酶是
A. 蛋白酶 B. 淀粉酶
C. 脂肪酶 D. 麦芽糖酶
【答案】A
【解析】
【分析】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据此分析。
【详解】脂肪酶属于蛋白质,酶具有专一性,所以要用蛋白酶催化其水解,A正确。
19.细胞内不要消耗ATP的生理过程是
A. 蛋白质合成 B. 质壁分离及其复原
C. 肌肉细胞吸收K+ D. 大脑思考
【答案】B
【解析】
【分析】
ATP是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物质,生物体内的绝大多数代谢活动都要消耗ATP,如主动运输等。
【详解】质壁分离及其复原是水分通过渗透作用实现的,不消耗ATP,蛋白质的合成、肌肉细胞吸收K+、大脑思考都需要消耗能量,故B正确。
20. 癌症是癌细胞在机体恶性增殖形成恶性肿瘤及其相关症状的一种疾病。下列关于癌症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癌细胞是体内正常细胞的原癌基因被激活所致
B. 癌细胞膜糖蛋白含量降低,因而癌细胞容易分散和转移,癌症易复发
C. “海拉细胞系”说明癌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可无限增殖
D. 某些射线、化学物质或病毒可引发癌症,因而放疗法和化疗法不适用于癌症的治疗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癌症的有关内容。某些射线、化学物质或病毒可诱导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引发癌症。而放疗法和化疗法的原理是使癌细胞的DNA严重受损,从而导致癌细胞的死亡,所以放疗法和化疗法适用于癌症的治疗。D错。故本题选D。
21.如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组是
①图1中的A代表的是腺嘌呤,b、c为高能磷酸键
②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图1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③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均不可循环利用
④在肌肉收缩过程中,只有酶1在发挥作用
A. ①④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图中A表示腺嘌呤,b、c表示高能磷酸键,①正确;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
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即图1中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②正确;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中,物质是可循环利用的,③错误;在肌肉收缩过程中,ATP与ADP的转化都进行,酶1和酶2都发挥作用,④错误。
22.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如细胞代谢强度增加一倍,则细胞内ATP的含量也将增加一倍
B. ATP中全部高能磷酸键断裂后,形成的产物有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磷酸
C. ATP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普通磷酸键,该键易断裂也易形成
D. 有丝分裂后期,受纺锤丝牵引,着丝点断裂,该过程需要ATP水解供能
【答案】B
【解析】
ATP和ADP在细胞中的含量很少且保持相对稳定,A错误;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可形成AMP,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因此形成的产物有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磷酸,B正确;ATP分子结构中离腺苷较远的高能磷酸键易发生断裂也易形成,C错误;着丝点断裂不是因为纺锤丝的牵引,D错误。
23.关于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时伴随有ATP的生成
B. 人体大脑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脂肪的有氧氧化
C. 叶肉细胞中合成葡萄糖的过程是需要能量的过程
D. 硝化细菌主要从硝酸还原成氨的过程中获取能量
【答案】C
【解析】
淀粉是在消化酶的作用下被水解成葡萄糖的,该过程没有ATP的生成,A错误。人体大脑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葡萄糖的有氧氧化,B错误。暗反应产生ATP的过程需要光反应提供的能量,C正确。硝化细菌生成有机物的能量来自其将氨还原呈硝酸的过程,D错误。
【考点定位】能量代谢
【名师点睛】对常见化合物的功能不熟是做错该题的主要原因。
24.蔬菜和水果长时间储藏、保鲜所需要的条件为
A. 低温、干燥、低氧 B. 低温、湿度适中、低氧
C. 高温、干燥、高氧 D. 高温、适度适中、高氧
【答案】B
【解析】
【分析】
储藏粮食、水果和蔬菜时,要降低细胞呼吸速率,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影响酶的活性)、氧气浓度、水分等,据此分析。
【详解】粮食储藏需要低温、干燥、低氧的环境,而水果、蔬菜储存的同时也对保鲜提出了要求,含水量是体现水果是否新鲜的重要指标,失去水分的水果将不再新鲜,所以不可作干燥处理,故蔬菜和水果储藏需要(零上)低温、低氧、湿度适中,这样可以降低细胞呼吸速率,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达到长时间储藏、保鲜的效果,B正确。
25.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有CO2放出时,则可判断此过程
A. 是无氧呼吸 B. 是有氧呼吸
C. 不是乳酸发酵 D. 不是酒精发酵
【答案】C
【解析】
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有CO2生成,可能是有氧呼吸,也可能是无氧呼吸(酒精发酵时会产生二氧化碳,故细胞呼吸过程中有CO2放出可能是酒精发酵);乳酸发酵时只产生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故细胞呼吸过程中有CO2生成的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26.水稻细胞内合成的某物质,能够在常温下高效分解淀粉,该物质
A. 化学本质是淀粉 B. 只含有C、H两种元素
C. 遇碘液变蓝色 D. 含有羧基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某物质能够在常温下高效分解淀粉,则该物质为淀粉酶,其本质为蛋白质,据此分析。
【详解】A. 淀粉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A错误;
B. 淀粉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一定含有C、H、O、N,B错误;
C. 淀粉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和双缩脲试剂反应生成紫色,淀粉遇碘液变蓝色,C错误;D.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为氨基酸,含有羧基,故淀粉酶含有羧基,D正确。
27.下列哪一组是光合作用暗反应所必需的物质
A. CO2、ATP、还原剂 B. CO2、ATP、H2O
C. CO2、H2O、叶绿素 D. CO2、H2O、还原剂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阶段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光解产生[H]与O2,同时光能转化成ATP中的活跃的化学能;暗反应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被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详解】暗反应发生的反应是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C3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ATP和[H],其中ATP提供能量,[H]作为还原剂,故暗反应阶段必需的物质是CO2、ATP和[H],D正确。
28.图表示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某植物的氧气释放速率。该植物在2 000 1x光照强度下,每小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单位为mL)
A. 17 B. 12
C. 23 D. 18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氧气的释放量表示净光合作用,而氧气的产生量表示真光合作用,真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即17+6=23,故C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真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29.某植株的一叶片置于恒温的密闭小室,调节小室CO2浓度,在适宜光照强度下测定叶片光合作用的强度(以CO2吸收速率表示),测定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点左移,b点左移
B. 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点左移,b点右移
C. 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加,a点右移,b点右移
D. 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加,a点左移,b点右移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a点时CO2的吸收速率是0,此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a点对应的CO2浓度是CO2补偿点;b点为CO2饱和点,b点后随着CO2浓度增加,光合作用强度也不再增加,据此分析。
【详解】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植物光合速率下降,呼吸速率不变,则需要提供更多CO2,才能使植物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故a点应右移,同时光照强度降低时,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暗反应受到限制,因此CO2饱和点降低,即b点向左移,故AB错误;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强,植物光合速率上升,呼吸速率不变,这时在较低浓度CO2下就能达到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故a点左移,而光照强度适当增强时,会产生更多的ATP和[H],利用CO2能力上升,需要更高浓度的CO2才达到CO2饱和点,所以b点右移,故C错误,D正确。
30.图是某细胞进行繁殖时可观察到的几个时期,用L~P表示。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①N期有8条染色体
②排列顺序是N期L期M期P期
③P期与M期细胞内DNA的含量相等
④M期的一条染色体包括两条染色单体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L细胞中,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M细胞中,染色体排列散乱,处于有丝分裂前期;N细胞处于间期;P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据此分析。
【详解】①L期有4条染色体,故N期也有4条染色体,①错误;
②L期是有丝分裂中期,M是有丝分裂前期,N是有丝分裂间期,P是有丝分裂后期,所以排列顺序是N期M期L期P期,②错误;
③P期与M期细胞内DNA的含量都是8个,③正确;
④由图可知,M期是有丝分裂前期,一条染色体包括两条染色单体,④正确;故正确的有③④,B正确。
一、非选择题
31.I.下图是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两组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
(1)酵母菌应加到____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应加到____瓶中,A瓶中所加液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一段时间后分别在B、D中取少量培养液,滴加____溶液检测酒精的存在,颜色变化为___。
(3)图表示大气中氧气的浓度对酵母菌产生CO2的影响,据图回答:
①从A到B,产生的CO2越来越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B到C,酵母菌释放的CO2又逐渐增加出现高峰,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II.下图表示大豆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其中A~D为不同的反应过程,①~④代表不同物质。
(1)B输出的葡萄糖可被分解为__________后进入D,继而在D的____________(填场所)彻底氧化分解成CO2;B中过多的还原能可通过物质转化,在细胞质中合成NADPH,NADPH中的能量最终可在D的 _______(填场所)转移到ATP中。
(2)过程A、B分别是______________;
(3)物质①和物质②分别为___________;物质③为______________。
(4)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参与这一过程的两类色素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B、D (2). C、E (3).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4). 酸性重铬酸钾 (5). 橙色变为灰绿色 (6). 氧气抑制了无氧呼吸的进行,而有氧呼吸又很弱 (7). 随氧气的增加,有氧呼吸增强 (8). 丙酮酸 (9). 线粒体基质中 (10). 线粒体内膜 (11). 光反应 暗反应 (12). 氧气 [H] (13). ADP和Pi (14). 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解析】
【分析】
I中图示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其中甲装置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有氧呼吸,A瓶中是NaOH溶液,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CO2,B瓶是酵母菌培养液,C瓶中是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目的是检测有氧呼吸过程中CO2的产生,乙装置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其中D瓶是酵母菌培养液,E瓶中是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目的是检测无氧呼吸过程中CO2的产生,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可用重铬酸钾鉴定,现象是由橙色变成灰绿色。II中图示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具体过程,其中A表示光反应阶段,B表示暗反应阶段,C可代表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D可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图中①是O2,②为NADP+,③为ADP+Pi,④为C5,据此分析。
【详解】I.(1)据分析可知,酵母菌应加到B、D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应加到C、E瓶中;A瓶中所加液体是NaOH溶液,其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排除对实验现象的干扰。
(2)检测酒精所用的试剂是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能使酒精溶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3)①从A到B,产生的CO2越来越少,原因是氧气抑制了无氧呼吸的进行,而此时有氧呼吸又很弱。
②由B到C,酵母菌释放的CO2又逐渐增加,出现高峰,原因是随氧气的增加,有氧呼吸增强。
II.(1)B是暗反应,D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故B输出的葡萄糖可被分解为丙酮酸后进入D,继而在D的线粒体基质中彻底氧化分解成CO2;B中过多的还原能可通过物质转化,在细胞质中合成NADPH,NADPH中的能量最终可在D的线粒体内膜转移到ATP中。
(2)过程A、B分别是光反应、暗反应;
(3)物质①和物质②分别为氧气、[H];物质③为ADP和Pi。
(4)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这一过程需要的两类色素为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点睛】本题结合装置装置图,考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呼吸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过程等相关知识,需要学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要求学生识记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场所、产物等知识,能正确分析题图,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