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生物】四川省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生物】四川省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第1页
    【生物】四川省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第2页
    【生物】四川省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生物】四川省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下列有关基因表达和生物性状控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中,都涉及到ATGC的碱基互补配对B. 人的白化症状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 人体内细胞进行DNA复制和转录时,DNA双链都要解旋,前者需要解旋酶D. 在胰岛素基因中插入一段外源DNA序列,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 2、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其中转录是以DNA分子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发生在细胞核中.据此答题.【详解】在翻译过程中,没有AT的碱基互补配对,A错误;人的白化症状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从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的方式,B错误;人体内细胞进行DNA复制和转录时,DNA双链都要解旋,DNA复制需要解旋酶,C正确;在胰岛素基因中插入一段外源DNA序列,改变了基因的结构,属于基因突变,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基因与蛋白质、性状的关系,掌握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能产生新的基因型B.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C. 基因决定性状,基因突变后生物的性状一定随之改变D.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变异产生的根本来源【答案】A【解析】【分析】1、基因重组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2)类型: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2、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能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和低频性。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详解】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新的基因型,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不能产生新基因,A正确;有丝分裂可以发生基因突变,但不能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基因决定性状,基因突变后生物的性状不一定会改变,如AA突变成Aa,另外密码子还具有简并性,所以基因突变后生物的性状不一定会改变,C错误;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是变异产生的根本来源,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基因重组及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和意义,明确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但能产生新基因型;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掌握基因突变的类型、特点和意义,明确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3.如图甲、乙表示两个水稻品种。Aa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过程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B. 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C. 过程的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D. 都可以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表示杂交过程;是连续自交过程;是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的过程;是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常用秋水仙素处理;⑤⑥表示人工诱变过程;表示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表示导入外源基因,属于基因工程育种。【详解】为杂交育种过程,原理是基因重组,A正确;③④表示单倍体育种,其中过程常用花药离体培养法培养获得单倍体个体,B正确;为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C正确;过程用秋水仙素作用于单倍体幼苗,二倍体的单倍体没有萌发的种子;可用秋水仙素作用于萌发的种子或幼苗,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育种过程与原理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4.澳洲麦维尔角地区的一种壁虎,有一条像叶片一样宽大的尾巴,斑驳的体色像岩石或树干,便于伪装昼伏夜出,主要以小虫子为食,具有修长的身形和四肢,配上巨大的双眼,能很好地适应丛林环境。还有另一种壁虎体背腹扁平,身上排列着立鳞或杂有疣鳞,指、趾端扩展,其下方形成皮肤皱襞,密布腺毛,有粘附能力,可在墙壁、天花板或光滑的平面上迅速爬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麦维尔角地区的所有壁虎一定能够构成一个生物种群B. 若两种壁虎能够杂交,则表明这两种壁虎没有生殖隔离C. 这两种壁虎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有的相同,有的不同D. 两壁虎形态差异是在不同自然选择下不定向进化的结果【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个群体。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的总和就是一个种群的基因库。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指生物之间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详解】若麦维尔角地区的两种壁虎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则两者不是同一物种,也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种群,A错误;若两种壁虎能够杂交,并且产生的后代是可育的,则表明这两种壁虎是同一个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B错误;这两种壁虎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有的相同,有的不同,C正确;两壁虎形态的差异是在不同自然选择下定向进化的结果,D错误;故选C5.玉米子粒的颜色分为紫色和黄色两种,分别受Bb基因控制。种植基因型为Bbbb的玉米,两者数量之比是3 1,若两种类型的玉米繁殖率相同,则在自然状态下,随机交配的下一代中基因型为BBBbbb的个体数量之比为(      )A. 3 3 7 B. 61 2 1 C. 6 2 1 D. 9 30 25【答案】D【解析】【分析】玉米子粒的颜色分为紫色和黄色两种,分别受Bb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玉米是雌雄异花植物,可以相互传粉。【详解】种植基因型为Bbbb的玉米,两者数量之比是31,则B的基因频率=3/4×1/2=3/8b的基因频率为1-3/8=5/8.若两种类型的玉米繁殖率相同,则在自然状态下,随机交配的下一代中基因型为BBBbbb的个体数量之比为3/8×3/83/8×5/8×25/8×5/8=93025.故选D【点睛】注意:在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b)的某性状且遵循遗传平衡定律的群体中,已知三种基因型的比例,计算基因频率时:B的频率=BB的比例+1/2Bb的比例,b的基因频率=bb的比例+1/2Bb的比例。即B频率+b频率=16.下图为利用生物技术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过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A→B过程中一般用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并加入两种引物B. A→B过程利用了DNA复制原理,需要使用耐高温的DNA聚合酶C. B→C为转基因绵羊的培育过程,常选用的受体细胞是卵母细胞D. B→D为转基因植物的培育过程,其中过程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以看出,图中A→B过程为PCR技术,原理是DNA复制,条件有:一段已知核苷酸序列的引物,含目的基因的DNA模板,原料即四种脱氧核苷酸和具有热稳定性的DNA聚合酶;B→C为转基因绵羊的培育过程,常用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B→D为转基因植物的培育过程,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时,常用农杆菌转化法。【详解】A. A→B表示采用PCR技术体外扩增DNA分子,该过程中一般用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并加入两种引物,A正确;B. A→B表示采用PCR技术体外扩增DNA分子,该过程利用了DNA复制原理,由于PCR技术是在较高的温度中进行的,因此需要使用耐高温的DNA聚合酶,B正确;C. 培养转基因动物时,常以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因为受精卵的全能性高,C错误;D. B→D为转基因植物的培育过程,其中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该过程常用农杆菌转化法,D正确。7.下图示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的培育过程, 其中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组织或植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表示低渗溶液中用酶解法处理植物细胞获得原生质体B. e是一团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薄壁细胞C. 可根据质壁分离现象鉴别杂种细胞的细胞壁是否再生D. 植物有性杂交和体细胞杂交都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答案】C【解析】【分析】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的培育过程是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是去掉细胞壁得到原生质体的过程,是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是再生出细胞壁,是脱分化,是再分化的过程。【详解】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以去掉植物细胞壁得到原生质体,此方法叫酶解法,A正确。e是愈伤组织,是无定型的的薄壁细胞,没有特定结构和功能,B错误。杂种细胞的细胞壁如果已经再生,利用渗透原理可以发生质壁分离现象,C正确。植物有性杂交不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植物体细胞杂交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D错误。二、非选择题8.现有一对青年男女(下图中-2-4),在登记结婚前进行遗传咨询。经了解,双方家庭遗传系谱图如下,其中甲遗传病相关基因为Aa,乙遗传病相关基因为Bb  1)从上述系谱图判断,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2)若-1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继续分析下列问题。 I-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5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 受传统观念影响,-2-4婚后想生男孩,则他们生出正常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_3-3-4为同卵双胞胎,其表现型存在部分差异,除却环境影响,导致性状差异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答案】    (1).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 X染色体隐性遗传    (3). AaXbY    (4). aaXBXBaaXBXb    (5). 5/24    (6). 基因突变【解析】【分析】分析系谱图:由于-2-5都是患甲病的女性,而其父母均不患甲病,说明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乙病患者都是男性,且-6患乙病而其父母均不患乙病,所以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2)若-1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而-1患乙病,则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I-1只患乙病,而其女儿患甲病,所以I-1的基因型为AaXbY-5只患甲病,但不知-4的基因型,所以-5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Xb由于-1患乙病,-2患甲病,所以-2的基因型为AaXBXb。由于-5患甲病,所以-4的基因型为 1 /3 AAXBY2 /3 AaXBY.因此,他们生出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 2 /3 × 1 /4 × 1 /4 = 5 /243-3-4为同卵双胞胎,其表现型存在部分差异,除却环境影响,导致性状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基因突变。【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遗传定律的应用和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人类遗传病遗传规律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学生析题解题的能力。本题是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先分析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的类型,写出相关基因型,再根据基因型进行概率计算。9.科学家通过诱导黑鼠体细胞去分化获得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继而利用iPS细胞培育出与黑鼠遗传特性相同的克隆鼠,流程如下:1)从黑鼠体内获得体细胞后,对其进行的初次培养称为______________,培养的细胞在贴壁成长至铺满培养皿底时停止分裂,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2)图中2-细胞胚胎可用人工方法从灰鼠输卵管内获得,该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也可从灰鼠体内取出卵子,通过__________后进行早期胚胎培养获得。早期胚胎培养的发育培养液中含有的成分是无机盐、________、氨基酸、核苷酸、维生素、激素以及________等。3)图中重组囊胚通过______________技术移入白鼠子宫内继续发育,暂不移入的胚胎可使用______________方法保存。4)小鼠胚胎干细胞(ES)可由囊胚的______________分离培养获得。iPSES细胞同样具有发育全能性,有望在对人类iPS细胞进行定向____________后用于疾病的细胞治疗。【答案】(1)原代培养 接触抑制2)冲卵(或冲胚)   体外受精(或核移植)  有机盐类    动物血清3)胚胎移植   冷冻(或低温)4)内细胞团   诱导分化【解析】【分析】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简称ESEK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或从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具有胚胎细胞的特性,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另外,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可以增殖而不发生分化,可进行冷冻保存,也可进行遗传改造。据图分析,从黑鼠体内获得体细胞后,诱导分化形成多能干细胞;从灰鼠体内提取出2-细胞胚胎,经过特殊处理形成囊胚,将多能干细胞移植到囊胚的内细胞团,形成重组胚胎,移植到白鼠子宫,形成克隆鼠。【详解】(1)原代培养指将动物组织用酶处理成单个细胞后进行的原代培养,贴壁的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的现象称为接触抑制。2)将早期胚胎从小鼠输卵管或母牛子宫中冲洗出来的方法叫冲卵;也可从灰鼠体内取出卵子,通过体外受精后进行早期胚胎培养获得。发育培养液中的成分除了无机盐、氨基酸、核苷酸、维生素、激素外,还需要有机盐类、动物血清等。3)图中重组囊胚通过胚胎移植技术移入白鼠子宫内继续发育,暂不进行胚胎移植的胚胎可放入-196的液氮中冷冻保存。4)小鼠胚胎干细胞(ES)可由囊胚的内细胞团分离培养获得。iPSES细胞同样具有发育全能性,有望在对人类iPS细胞进行定向诱导分化后用于疾病的细胞治疗。【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细胞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10.某校同学在实验室开展生物技术实践活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A组同学制作泡菜。在泡菜腌制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最后要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这一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组同学制作腐乳。在制作腐乳过程中,在腐乳表面往往会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皮实际上是毛霉的______,对人体无害;加盐的作用除了能使豆腐块失水变硬外,还有_______,避免豆腐块变质。3C组同学制作蓝莓果酒与果醋。某同学对自己的发酵装置定时通过充气口充气,该同学是在制蓝莓果________。另一位同学在蓝莓果汁中直接加入某品牌活性酵母后,先向发酵罐中通入一段时间的无菌空气,通入无菌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蓝莓果酒制作过程中,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由______大量繁殖而形成的,其可在缺少糖源时将乙醇变____,然后再变为______5)牛奶常用的消毒方法:_______,培养基常用_______法灭菌,涂布器常用____法灭菌6)倒平板后需要将平板_____(怎样放置),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保证坛内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    (2). 匍匐菌丝(菌丝)    (3). 抑制微生物生长    (4).     (5). 在有氧条件下,使酵母菌迅速繁殖,数量增加    (6). 醋酸菌    (7). 乙醛    (8). 醋酸    (9). 巴氏    (10). 高压蒸汽灭菌    (11). 灼烧灭菌    (12). 倒置    (13). 防止冷凝水污染培养基,避免培养基水分过快挥发【解析】【分析】1、泡菜制作的原理是乳酸发酵,乳酸菌是严格厌氧菌,因此发酵过程中要保证无氧环境;泡菜制作过程中,腌制的时间、温度、盐的用量等都会影响泡菜的品质。2、腐乳制作过程中常用的菌种主要是毛霉,毛霉的菌丝分为直立菌丝和匍匐菌丝,直立菌丝产生孢子,又叫生殖菌丝,匍匐菌丝吸收营养,又称营养菌丝;腐乳制作的流程是:让豆腐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加盐的目的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其变硬,防止腐乳酥烂,同时抑制微生物生长,避免豆腐块变质。3、果酒制作原理是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果醋制作的原理是醋酸菌进行有氧呼吸将葡萄糖或酒精变成醋酸。【详解】(1A组同学制作泡菜.在泡菜腌制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   和食盐的用量;最后要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保证坛内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2B组同学制作腐乳.在制作腐乳过程中,在腐乳表面往往会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皮实际上是微生物的 匍匐菌丝,对人体无害;加盐的作用是 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其变硬、抑制微生物生长,避免豆腐块变质。3)由题意知,该同学对自己的发酵装置定时通过充气口充气,说明菌种进行有氧呼吸,因此是蓝莓果醋的制作过程;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利用酵母菌酿酒时,先通入氧气的目的是在有氧条件下,使酵母菌迅速繁殖,数量增加,快速形成优势种群。4)果酒制作过程中,如果果酒接触到空气,醋酸菌会增殖在果酒表面形成一层菌膜;在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可以将乙醇变为乙醛,然后将乙醛变为醋酸。5)常用的消毒方法主要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巴氏消毒的方法是指70-7530分钟或8015分钟,使用这种方法对生鲜牛奶进行消毒的好处是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培养基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涂布器常用灼烧灭菌法灭菌。6)防止冷凝水污染培养基,避免培养基水分过快挥发,故倒平板后需要将平板倒置放置。【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泡菜制作的原理、影响泡菜品质的因素,腐乳制作的过程,果酒、果醋的制作原理,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对相关知识熟练识记,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11. 利用微生物分解淀粉生产糖浆具广阔的应用前景。某同学为了从长期种植马铃薯的土壤中分离出能够高效分解淀粉的细菌,进行了如下实验。1)实验步骤:配制以_____________ 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为了使培养基凝固成固体,应该向培养基中加入的物质是 _____________ 将土壤样品接种到已灭菌的培养基上,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上出现_____________将接种针用 _____________ 法灭菌后,从中的培养基上挑取一定量细菌,接种入_____________(固体、半固体、液体)培养基,在恒温摇床上培养24h,使细菌大量繁殖。配制与相同的培养基,并加入少量碘液,使培养基呈蓝紫色。用 _____________ 法将上一步大量繁殖后的细菌接种到已灭菌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落周围培养基的颜色变化和变化范围的大小。周围出现较大__________ 现象的菌落即为初选菌落,经进一步分离、纯化后即可达到实验目的。2)上述所有倒平板和接种操作,都应在超净台上酒精灯 _____________  附近进行。3)上述实验步骤中,从用途看,所用培养基属于 _______培养基,所用培________ 培养基。【答案】(1淀粉 琼脂   菌落   灼烧灭菌 液体  稀释涂布平板法    透明圈   2)火焰   3)选择 鉴别【解析】1)实验步骤:筛选分离出能够高效分解淀粉的细菌需要使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琼脂常常作为凝固剂制作固体培养基;将稀释后的土壤样品接种到已灭菌的培养基上,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上出现许多菌落;金属的接种工具使用灼烧灭菌法灭菌.淀粉分解菌属于异养需氧型微生物,需要将其接种到液体培养基进行摇床震荡培养;淀粉分解菌的鉴定需要将其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到已灭菌的培养基上;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色,在固体平板培养基上,淀粉分解菌能够将淀粉分解而使得以淀粉分解菌菌落为中心的非蓝色的透明圈.出现透明圈的就是淀粉分解菌,经进一步纯化培养可达到实验目的;2)微生物培养的成功的关键是无菌操作,所以所有倒平板和接种操作,都应在超净台上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3)从用途分析,所用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所用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考点定位】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名师点睛】固体培养基用于分离菌种,液体培养基用于微生物的大量繁殖.鉴别培养基是指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或反应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须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的从近似菌落中找出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选择培养基是指通过培养混合的微生物,仅得到或筛选出所需要的微生物,其他不需要的种类在这种培养基上是不能生存的.从土壤中分离目的微生物的一般步骤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