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生物】山西省大同市广灵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三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
2018-2019学年广灵一中高二下学期三月生物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如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通过胞间连丝的运输
B. 蔗糖水解速率影响葡萄糖、果糖向薄壁细胞的转运
C. ATP生成抑制剂不会影响胞间连丝对蔗糖的运输
D. 图中各种物质的跨膜运输分属于三种不同的方式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解:图中伴胞细胞中蔗糖通过胞间连丝顺浓度梯度运进筛管细胞;而蔗糖要运进薄壁细胞需要将蔗糖水解成单糖才能通过单糖转运体运输,并且也是顺浓度梯度进行运输。
【详解】A. 位于筛管分子的蔗糖水解后,使得此处的蔗糖浓度降低,有利于蔗糖通过胞间连丝顺浓度梯度运输,A正确;
B. 蔗糖水解形成葡萄糖、果糖,而葡萄糖和果糖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则蔗糖水解速率影响向薄壁细胞的转运,B正确;
C. 图中的蔗糖和单糖的运输都是不消耗能量的,则ATP生成抑制剂不会影响胞间连丝对蔗糖的运输,C正确;
D. 分析题图可知,蔗糖水解后形成的两种单糖可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D错误。
2.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酶的合成需要ATP供能,ATP的合成也需要酶的催化
B. 酶和ATP的合成都不在细胞核中进行,但都受基因控制
C. 由酶催化生化反应和由ATP为生命活动供能都是生物界的共性
D. 虽然酶能显著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但某些生化反应仍需ATP供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ATP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其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①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②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或细胞质基质。
【详解】酶在细胞内合成是耗能过程,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ATP的合成与ATP的水解反应都是酶促反应,离不开酶的催化,A正确;化学本质是RNA的酶可在细胞核中经转录过程形成,B错误;由酶催化生化反应和由ATP为生命活动供能都是生物界的共性,体现了不同生物间存在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C正确;酶通过显著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实现其催化作用,但酶不能为生化反应提供能量,生物体内的耗能反应仍需ATP供能,D正确。
【点睛】易错选项B,忽视除蛋白质和RNA是直接受基因控制的产物外,其他的脂类、糖类、ATP等物质的合成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这些物质的合成。
3.下列有关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精细胞与卵细胞通过细胞膜的直接接触传递信息
B. 化学信号分子必须经过血液的运输才能传递信息
C. 高等植物的胞间连丝能起到信息交流的作用
D. 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①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②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③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体液运输→靶细胞。
【详解】A. 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依靠细胞膜的直接接触来传递信息,A正确;
B. 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必须经过体液运输而不一定是血液的运输,才能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如神经递质则经过组织液运输来传递信息,B错误;
C. 高等植物细胞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C正确;
D. 甲状腺激素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反馈调节,所以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D正确。
4.下列过程会导致ADP含量增加的是
A. 肾小管重吸收水 B. 胃蛋白酶催化蛋白质的分解
C. 叶绿体基质中C3的还原 D. 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的分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能使细胞中ADP含量增加的过程是消耗ATP产生ADP的过程,说明细胞正在耗能。比如在物质运输过程中,如果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消耗能量,因此ADP含量增加。
【详解】A、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是被动运输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ADP含量不增加,错误;
B、胃蛋白酶水解蛋白质不消耗ATP,因此ADP含量不增加,错误;
C、叶绿体基质中C3的还原需要消耗光反应产生的ATP,ADP含量增加,正确;
D、丙酮酸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该过程中合成ATP而消耗ADP,ADP含量减少,错误。
故选C。
5.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酶体合成多种水解酶参与细胞的自噬过程
B. 叶绿体中产生的ATP可用于其吸收Mg2+的过程
C. 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与细胞骨架有密切关系
D. 动物细胞的高尔基体只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溶酶体是细胞的酶仓库,内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这些酶的合成场所在核糖体;叶绿体中形成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及叶绿体的其他需能的活动,不用于叶绿体之外的生命活动,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有关;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有关。
【详解】A. 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属于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A错误;
B. 叶绿体中光反应产生的ATP,用于暗反应,吸收Mg2+的过程消耗的能量来源于呼吸作用,B错误;
C. 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等有关,C正确。
D. 动物细胞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合成有关,分泌蛋白是核糖体合成,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D错误。
6.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发展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恩格尔曼利用水绵、好氧细菌等材料进行对照实验,探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B. 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C. 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D. 温特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把该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
恩格尔曼利用水绵和好氧细菌进行实验,验证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进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罗伯特森提出的生物膜的模型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各组分是静止的,而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生物膜具有一定流动性;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详解】A. 恩格尔曼利用水绵和好氧细菌进行实验,验证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A正确;
B. 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进行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5S标记蛋白质,32P标记DNA,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留在外面,只有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指导子代噬菌体的合成,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B正确;
C. 1959年,罗伯特森根据电镜下看到的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提出“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型,C错误;
D. 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温特将其命名为生长素,D正确。
7.酶是细胞内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胃蛋白酶适宜在碱性的环境下发挥作用
B. 酶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C. 离开细胞后,只要条件适宜,酶仍具有生物活性
D. 经强酸处理过的唾液淀粉酶在最适pH下会恢复活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酶的本质、作用条件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作用条件要求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使酶失活而无法恢复其活性。
【详解】胃蛋白酶适宜在酸性的环境下发挥作用,A错误;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或RNA,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的酶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B错误;只要条件适宜,酶可在细胞内或细胞外起作用,如消化酶离开细胞后仍具有生物活性,C正确;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偏中性,经强酸处理过的唾液淀粉酶,其结构已被破坏,再到最适pH下无活性,D错误;故正确的选C。
8.放射性物质产生的电离辐射侵袭生物体分子后会形成自由基,进而损害蛋白质、DNA以及细胞膜等。下列有关细胞物质或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是人体主要的遗传物质,由C、H、O、N、P五种化学元素组成
B. 磷脂是线粒体、核糖体、叶绿体等各种细胞器膜的主要成分之一
C.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D. 核糖体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而在一种生物体内,遗传物质只有一种。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之一。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的场所。
【详解】人体的遗传物质只有DNA,由C、H、O、N、P五种化学元素组成,A错误。线粒体、叶绿体具有细胞生物膜,而核糖体无膜结构,所以核糖体不含磷脂,B错误。蛋白质参与各项生命活动,C正确。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组成,D错误。
【点睛】易错点:具体的某一种生物体内只有一种遗传物质,DNA或RNA,在生物界中,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细胞器有两类无膜:核糖体和中心体。
9.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病毒是细胞结构简单的原核生物
B. 蓝藻细胞的叶绿体中含葡萄糖,而线粒体中不含葡萄糖
C. 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都不相同
D. 不同种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可以发生融合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细胞结构的生物:原核生物(衣原体、支原体、蓝藻、细菌、放线菌等)、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等)
2、非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3、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详解】病毒是是非细胞结构的生物,A错误;蓝藻细胞是原核细胞,无叶绿体和线粒体,B错误;人体内少部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C错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给予适当条件,不同种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可以发生融合,D正确。故选D。
【点睛】识记生物的分类、细胞的周期以及细胞的结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如图是某蛋白质分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等表示不同种类的氨基酸,图中甲链由21个氨基酸、乙链由19个氨基酸组成,图中“—S—S—”是在蛋白质加工过程中由两个“—SH”脱下2个H形成的。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该蛋白质分子形成过程中脱去了38个水分子
B. 该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两个氨基
C. 图中每条肽链上氨基酸之间的化学键是肽键
D. 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68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中“—”代表肽键,表示为—CO—NH—;而在形成该蛋白质分子的过程中脱去38分子的水,同时形成一个二硫键,失去2个H。每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羧基和一个氨基。
【详解】该蛋白质分子形成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个数为:(21+19)-2=38个水分子,A正确;该蛋白质分子有两条肽链,至少含有两个氨基,B正确;图中每条肽链上氨基酸之间的化学键是肽键,肽链之间有二硫键,C正确;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38×18+2=686,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该蛋白质在形成过程中,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除了水之外,还有形成二硫键过程中脱去的H。
11.下表是探究某环境因素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氧浓度(%)
a
b
c
d
产生CO2量(mol)
9
12.5
15
30
产生酒精量(mol)
9
6.5
6
0
A. 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
B. 氧浓度为b时,酵母菌在线粒体中产生了6mol二氧化碳
C. 氧浓度为c时,酵母菌在线粒体内膜上消耗了9mol的氧气
D. 氧浓度为d时,酵母菌在线粒体内氧化分解了5mol的葡萄糖
【答案】D
【解析】
【分析】
题目中产生CO2量应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总量,酵母菌无氧呼吸为C6H12O6在酶的作用下生成2分子的酒精分子和两分子的CO2,故可以通过产生酒精量计算无氧呼吸产生的CO2的量。
【详解】氧浓度为a时,产生CO2量=产生酒精量,酵母菌只进行了无氧呼吸,场所在细胞质基质,A正确;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产生的CO2的量为6.5moL,则有氧呼吸产生的CO2的量为12.5-6.5=6moL,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中,B正确;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产生的CO2的量为9moL,则有氧呼吸产生的CO2的量为15-9=6mol,有氧呼吸产生的CO2的量与消耗的O2量相同,消耗O2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C正确;氧浓度为d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30mol,则消耗了5mol的葡萄糖,葡萄糖不在线粒体内氧化分解,是在细胞质基质中,D错误。
12.组成细胞的很多分子和结构都有其特殊的“骨架”,下列关于“骨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以碳原子为中心的碳链骨架构成了很多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多糖、ATP等
B. 连接DNA单链上相邻两个碱基的分子交替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C. 构成生物膜骨架的分子都可以运动,但该特性与其选择透过性无关
D. 细胞骨架与细胞的运动、分裂、分化等重要活动有关,与物质运输、信息传递无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每个单体都是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故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骨架;DNA分子一般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脂双层是膜结构的基础,它使得许多分子和离子不能随意出入细胞;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有关。
【详解】A. 蛋白质、核酸、多糖是由以碳链为骨架的单体聚合形成的多聚体,而ATP属于小分子有机物,A错误;
B. 连接DNA单链上相邻两个碱基的分子为“﹣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B正确;
C. 构成生物膜骨架的分子都可以运动,体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选择透过性的基础,C错误;
D. 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D错误。
13.图甲中①②③④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图乙表示由四个单体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图甲中的②大量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则②只能在动物细胞中找到
B. 图甲中④可能是叶绿素
C. 图乙中若单体是氨基酸,则该化合物水解后的产物中氢原子数增加8个
D. 若图甲中③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则蓝藻细胞中的③为RNA
【答案】B
【解析】
图甲中的②只有C、H、O三种元素组成,且大量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所以应该是脂肪,植物细胞中也有脂肪,A错误;Mg是形成叶绿素的必要元素,因此图甲中④可以表示叶绿素,B正确;图乙中若单体是氨基酸,则该化合物是四肽,彻底水解需要3个水分子,所以产物中氧原子数增加3个,C错误;蓝藻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甲图中物质的元素组成判断各个数字可能代表的物质的名称,并根据选项具体分析答题。
14.科学家用显微技术除去变形虫的细胞核后,发现其细胞代谢减弱,运动停止;当重新移入细胞核后,细胞代谢加强,运动恢复。这说明了细胞核是
A. 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 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C. 遗传物质的贮存和复制场所 D. 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核的功能,要求考生识记并理解细胞核的功能,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题给信息,经分析、判断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根据题意,除去变形虫的细胞核后,发现其细胞代谢减弱,运动停止,当重新移入细胞核后,细胞代谢加强,运动恢复;说明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即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综上分析,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15.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分子和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成熟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可以携带氧气,但是该细胞没有细胞核及细胞器
B.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C. 细胞骨架能维持真核细胞的形态,它与细胞的物质运输等活动有关
D. 细胞质基质呈胶质状态,包括多种酶和各种细胞器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体红细胞成熟过程中失去了细胞核,除细胞膜和细胞质外,无其他细胞器;植物和藻类的细胞壁主要是由纤维素组成的,细胞壁的作用是保护细胞和支撑植物体;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有关;细胞质中除细胞器以外的液体部分称为细胞溶胶,细胞骨架就位于细胞溶胶中,细胞溶胶中有多种酶,是多种代谢活动的场所。
【详解】A. 人体成熟红细胞血红蛋白可以携带氧气,但是进行无氧呼吸,该细胞没有细胞核及细胞器,A正确;
B.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B正确;
C. 细胞骨架能维持真核细胞的形态,它与细胞的物质运输等活动有关,C正确;
D. 细胞质基质呈胶质状态,包括多种酶,不包括各种细胞器,D错误。
16.由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甘油和乙醇均可以通过方式a运输
B. 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C. 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种类有关
D. 方式b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A
【解析】
甘油和乙醇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即方式a,A错误;方式a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B错误;方式b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其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C正确;
方式b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不一定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
【考点定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17.研究小组研究了适宜温度和适宜pH值下,小麦淀粉酶的最适用量。关于实验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如果用适量酸水解淀粉,反应曲线整体升高
B. a点时提高反应体系的pH,反应速率加快
C. b点时提高反应体系的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D. c点时提高淀粉溶液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该实验是在适宜温度和适宜pH值下进行的,自变量是酶浓度,因变量是反应速率,随着酶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在b之前逐渐增加,说明反应速率受酶浓度的影响;而b点之后不再增加,说明反应速率不再受酶浓度的影响,可能是受淀粉溶液浓度的影响。
【详解】该实验是在最适宜pH条件下进行的, 如果用适量酸水解淀粉,会降低酶的活性,这反应曲线整体下降,A错误;同理,a点时提高反应体系的pH,反应速率会降低,B错误;该实验是在最适宜温度条件下进行的,b点时提高反应体系的温度,导致酶的活性降低,因此反应速率会减慢,C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c点反应速率不再受酶浓度的影响,可能是受淀粉溶液浓度的影响,因此c点时提高淀粉溶液的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曲线图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曲线图综合分析不同段影响酶活性的可能因素。
18.水稻种子萌发时利用葡萄糖氧化分解供能,为测定其细胞呼吸类型设置如下装置,关闭活塞,在25℃下经过20min后再观察红色液滴的移动情况,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符合实际的是( )
A. 装置1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的体积是细胞呼吸消耗O2的体积,装置2的红色液滴向右移动的体积是细胞呼吸释放C02的体积
B. 只要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就能说明萌发的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C. 20min后有可能观察到装置1和装置2的红色液滴都左移
D. 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不移动,装置2的红色液滴右移,则说明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装置1中:NaOH吸收了CO2,所以测定的是O2的吸收量,因此能判断有氧呼吸的强度,当液滴不动时则无O2释放,表明没有进行有氧呼吸;当液滴向左移动,则吸收了O2,进行了有氧呼吸;装置2中:当红色液滴不动时,O2的吸收=CO2的释放,表明没有进行无氧呼吸;当红色液滴向右移动时,CO2的释放大于O2的吸收,表明进行了无氧呼吸;据此分析。
【详解】A. 根据题意可知装置1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的体积是细胞有氧呼吸消耗O2的体积,装置2的红色液滴向右移动的体积是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CO2和有氧呼吸消耗O2的体积之差,A错误;
B. 只要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就能说明萌发的种子进行了有氧呼吸,B错误;
C. 装置2的红色液滴不可能左移,C错误;
D. 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不移动(没有进行有氧呼吸),装置2的红色液滴右移(进行了无氧呼吸),则说明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D正确。
19.将绿色的小麦叶片放在温度适宜的密闭容器内,如图曲线表示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情 况,请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0~5min 时,密闭容器内氧气量减少的原因是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B. 第 10 分钟时小麦叶肉细胞中合成 ATP 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C. 第 15 分钟时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D. 假设小麦的呼吸速率一直保持不变,则在 5~15 min 内小麦的实际平均光合作用速率(用氧气产生量表示)是 4×10﹣8mol/min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解:在0~5min之间,容器处于黑暗条件下,此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氧气的减少量可表示呼吸作用消耗O2量,同时也可以计算出呼吸速率;5min之后,给予光照,此时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此氧气的增加量可以表示净光合作用量,由此可以计算净光合速率,而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据此分析。
【详解】A. 据图分析,前5分钟叶片只进行呼吸作用,密闭容器内氧气量减少的原因是呼吸作用消耗氧气,A正确;
B. 第10分钟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都可以产生ATP,所以小麦叶肉细胞中合成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B正确;
C. 第15分钟时,容器内的氧气量达到最大值,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最低值,此时光合速率会等于呼吸速率,C正确;
D. 据图可知,0~5分钟之间,小麦叶片在暗室中只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呼吸作用每分钟消耗氧气量=(5﹣4)×10﹣7mol/5min=0.2×10﹣7mol/min,从第5到第15分钟,可以求出净光合速率为4×10﹣8mol/min,那么实际光合速率就为6×10﹣8mol/min,D错误。
20.下列关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含有叶绿素的细胞一定是真核细胞
B. 没有核膜和染色体的细胞一定是原核细胞
C. 含有有氧呼吸酶的细胞不可能是原核细胞
D.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答案】D
【解析】
含有叶绿素的细胞也可能是原核细胞,如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A错误。没有核膜和染色体的细胞也不一定是原核细胞,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B错误。含有有氧呼吸酶的细胞也可能是原核细胞,C错误。只要是细胞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D正确。
21.在植物的无土栽培过程中,植物幼苗需要通过根细胞从完全营养液中吸收所需的各种无机盐离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温度只能通过影响根细胞膜的流动性来影响离子吸收的速率
B. 直接决定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种类的是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
C. 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与吸收水的过程是同一个过程
D. 随着完全营养液中O2浓度升高离子被吸收的速率持续加快
【答案】B
【解析】
【分析】
温度会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也会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呼吸作用,故温度会对离子的吸收速率造成影响;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了植物根细胞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既消耗ATP,又需要载体,与吸收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详解】A. 温度能通过影响根细胞膜的流动性来影响离子吸收的速率,也可以通过影响细胞呼吸来影响离子吸收的速率,A错误;
B. 直接决定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种类的是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B正确;
C. 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与吸收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C错误;
D. 由于载体数量的限制,随着完全营养液中O2浓度升高,离子被吸收的速率不会持续加快,D错误。
22.下列实验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处理后被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其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B. 取一张新鲜菠菜叶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叶绿体的结构和细胞质的流动
C. 用KNO3取代蔗糖处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可观察到细胞先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D. 植物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时,往往在细胞的角隅处先出现质壁分离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根据甲基绿吡罗红与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可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甲基绿使DNA呈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红色。 2.质壁分离的原理是渗透作用,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可以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详解】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因此用甲基绿吡罗红对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其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A正确。叶绿体的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光镜下只能观察到叶绿体的形状,不能看到结构,B错误。当外界KNO3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随着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进入细胞,最终会使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出现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C正确。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一般是在细胞的角隅处先出现的,D正确。
【点睛】本题易错项是C,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原因没有理解透彻,只要出现自动复原一定是外界溶液进入了细胞液,导致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
23.在用紫色洋葱A及B的外表皮细胞分别制成的5个装片上依次滴加5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相同时间后原生质体体积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紫色洋葱A比B的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高
B. 两种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都发生质壁分离的蔗糖溶液浓度是乙和丁
C. 将处于乙浓度蔗糖溶液中的紫色洋葱A外表皮细胞的装片置于清水中,一定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D. 实验后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中紫色洋葱A、B外表皮细胞的吸水能力关系为丙浓度中的小于戊浓度中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据图分析,观察紫色洋葱的体积变化,原生质体的体积越小,说明外界溶液浓度越大,则甲~戊五种蔗糖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是丙<戊<甲<丁<乙,据此分析。
【详解】A. 紫色洋葱A外表皮细胞原生质层几乎不变,说明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B细胞原生质层缩小,说明细胞失水,则细胞液浓度低于外界溶液,即洋葱A 比B 的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高,A正确;
B. 乙和丁溶液中,两种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原生质层都缩小,都发生质壁分离,B正确;
C. 处于乙浓度蔗糖溶液中的紫色洋葱A外表皮细胞的装片置于清水中,可能因失水过多,而不能发生质壁分离,C错误;
D. 紫色洋葱A 和B 的外表皮细胞在丙溶液和戊溶液中原生质层都变大,即细胞都吸水,但由于丙吸水多,则吸水能力减弱,D正确。
24.下列实验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纸层析法分离菠菜滤液中的色素时,橙黄色的色素带距离所画滤液细线最远
B. 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并用碘液检测时,60℃处理的试管蓝色最深
C. 用KNO3取代蔗糖处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可观察到细胞先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D. 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培养后期的原液计数,则难以数清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渗透实验、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和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等实验,考点较多,主要结合选项进行分析。
【详解】用纸层析法分离菠菜滤液中的色素时,橙黄色的胡萝卜素的色素带距离所画滤液细线最远,A正确;唾液淀粉酶的适宜温度在60℃左右,因此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并用碘液检测时,60℃处理的试管中淀粉被水解的最多,蓝色最浅,B错误;用KNO3取代蔗糖处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由于细胞外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因此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又因为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都可以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导致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外液浓度,所以细胞反过来吸水,又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现象,C正确;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培养后期的原液计数,由于酵母菌数量太多,所以难以数清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各个实验的原理、选材、方法步骤和结论等,特别是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明确酶的活性越高,淀粉的剩余量越少,则碘液检测颜色越浅。
25.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核糖体是病毒、细菌和酵母菌惟一共有的细胞器
B. 植物细胞都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C. 动物细胞中的中心体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D.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没有线粒体的细胞无法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C
【解析】
【分析】
病毒无细胞结构,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场所,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含有叶绿体,例如洋葱鳞叶的表皮细胞、植物根部的细胞中就没有叶绿体;中心体存在于大部分真核细胞中,但高等植物细胞中没有中心体,中心体在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与纺锤体的形成有关;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如蓝藻;无线粒体的细胞也可能进行有氧呼吸,如醋酸菌。
【详解】A.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不含核糖体,A错误;
B. 植物的根尖细胞中没有叶绿体,B错误;
C. 动物细胞中的中心体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C正确;
D.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如蓝藻,原核生物细胞内无线粒体,但含有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可进行有氧呼吸,如硝化细菌,D错误。
二.填空题
26.如图甲表示细胞的部分结构以及进行有关生理活动过程([]内填图中标号,横上填适当内容的文字)据图回答:
(1)由图可知,溶酶体起源于_____(填细胞器名称),请你推测该溶酶体中的酶主要是在_____(附着的核糖体、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2)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培养该细胞,则图中可能出现放射性的细胞器是_____(填序号)
(3)细胞上的多肽往往发生“糖基化”(蛋白质上连上糖侧链),而将该细胞放入某一含药品“X”的培养液中,则该细胞中合成的多肽无法糖基化,则药品“X”可能作用的细胞结构是__ ___。
A、核糖体 B、内质网 C、高尔基体 D、细胞膜 E、线粒体 F、溶酶体
(4)如果图甲是某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用3H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来培养该细胞,测得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依据放射性出现的时间先后分析,b属于_____;在此过程中,高尔基体膜,细胞膜、内质网膜面积会发生变化,请在图丙中绘出该种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后,细胞中这三种膜的膜面积变化.
(5)下列哪类物质是分泌蛋白_____.(多选)
A、呼吸酶 B、胰岛素 C、抗体 D、血红蛋白 E、性激素
(6)通过分析发现该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分子式是C55H70O19N10,将它彻底水解后只能得到如图四种氨基酸,则该多肽是该四种氨基酸在_____上进行脱水缩合作用形成的十肽,一个该蛋白分子中谷氨酸有_____个,请在图中补充相邻两个氨基酸在该结构上形成的化学键的结构简式是_____.
(7)蛋白质分子结构复杂,加热、X射线、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等会导致蛋白质变性,其主要原理是_____.
(8)在食用苹果、梨过程中,常会看到鲜嫩的果肉很快就变成暗褐色,这是这些植物细胞里存在的酚类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本来植物细胞里酚氧化酶与酚类底物是分开存放的,但若组织细胞受损或衰老,结构解体时,酚氧化酶便有机会与酚类底物接触而使底物氧化成棕褐色的物质.材料所述“本来植物细胞里酚氧化酶与酚类底物是分开存放的”这一现象是由于细胞内具有_____的缘故.
【答案】(1)高尔基体 附着的核糖体
(2)③⑦
(3)B
(4)内质网
(要求内质网膜面积减少,高尔基体膜面积不变,细胞膜面积增加,但内质网膜面积大于细胞膜面积才给分)
(5)BC
(6)核糖体 4
(7)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8)生物膜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图甲:①内质网,②中心体,③线粒体,④细胞膜,⑤高尔基体,⑥细胞质,⑦核糖体,⑧细胞核.
分析题图乙、丙: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为: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这样内质网膜面积减少,细胞膜面积增多,高尔基体膜面积几乎不变.所以图中a是核糖体、b是内质网、c是高尔基体.
解:(1)由图甲可知,溶酶体起源于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参与分泌蛋白的加工、转运和分泌,而分泌蛋白是在附着的核糖体上合成的,因此溶酶体中的酶主要是在附着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2)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合成RNA的原料,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培养该细胞,则合成RNA的部位或RNA存在部位均有放射性:如③线粒体、⑥细胞质、⑦核糖体,⑧细胞核,其中③⑦属于细胞器.
(3)内质网与蛋白质的合成加工以及糖类、脂质的合成有关,糖蛋白的糖侧链是在内质网上形成的.故选:B.
(4)根据试题的分析,图乙中b是内质网,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后,内质网膜面积减小,高尔基体膜面积基本不变,细胞膜面积增大,如图所示:
(5)解:AD、呼吸酶、血红蛋白是胞内蛋白,AD错误;
BC、胰岛素、抗体是分泌蛋白,BC正确;
E、性激素是脂类成分,不是蛋白质,E错误.
故选:BC.
(6)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场所是核糖体;分子四种氨基酸可知,只有谷氨酸含有2个羧基,其余三种氨基酸都含有一个羧基,因此根据氧原子数目计算,假设谷氨酸数目为X,则4X+2(10﹣X)﹣9=19,解得X=4;相邻两个氨基酸在该结构上形成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简式是.
(7)蛋白质分子结构复杂,加热、X射线、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等会导致蛋白质变性,其主要原理是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8)在食用苹果、梨过程中,常会看到鲜嫩的果肉很快就变成暗褐色,这是这些植物细胞里存在的酚类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本来植物细胞里酚氧化酶与酚类底物是分开存放的,但若组织细胞受损或衰老,结构解体时,酚氧化酶便有机会与酚类底物接触而使底物氧化成棕褐色的物质.材料所述“本来植物细胞里酚氧化酶与酚类底物是分开存放的”这一现象是由于细胞内具有生物膜的缘故.
故答案为:
(1)高尔基体 附着的核糖体
(2)③⑦
(3)B
(4)内质网
(要求内质网膜面积减少,高尔基体膜面积不变,细胞膜面积增加,但内质网膜面积大于细胞膜面积才给分)
(5)BC
(6)核糖体 4
(7)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8)生物膜
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7.图1曲线表示某植物在恒温30℃、CO2浓度一定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2表示测定消毒过的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商的实验装置 (呼吸商指单位时间内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量与吸收氧气量的比值).请分析回答:
(1)图Ⅰ曲线中,与b点相比较,c点时叶肉细胞中三碳化合物的含量_____.若将CO2浓度降低,则叶绿体中_____合成速率将会_____(变大、不变、变小),c点向_____方向移动.
(2)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图Ⅰ曲线中a点将向____移动,b点将向_____移动.
(3)图2装置中的KOH的作用是_____.假设小麦种子只以糖类为呼吸底物,在25℃下经10min观察墨滴的移动情况,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不动,乙装置中墨滴左移,则10min内小麦种子中发生_____过程;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右移,乙装置中墨滴不动,则10min内小麦种子中发生_____过程.
(4)实际上小麦种子的呼吸底物除了糖类外,还有脂肪等,在25℃下l0min内,如果甲装置中墨滴左移15mm,乙装置中墨滴左移100mm,则萌发小麦种子的呼吸商是_____.
(5)为校正装置甲中因物理因素引起的气体体积变化,还应设置一个对照装置.对照装置的大试管和小烧杯中应分别放入_____.
【答案】(1)降低 变小 左下 (2)上 左 (3)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4)0.85 (5)煮沸杀死的小麦种子、清水
【解析】
(1)与b点相比较,c点时光照强度高于b点,光反应加强,C3还原加快,三碳化合物的含量降低;若CO2浓度降低,叶绿体中[H]的消耗减少,故合成速率将降低,CO2的吸收量降低,c点向左下方移动;(2)已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将温度调节到25 ℃时,光合作用最适,呼吸作用降低,因此图1曲线中a点将向上移动,b点将向左移动。(3)图2装置中的K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不动,说明甲装置内气压没有发生变化,即种子萌发吸收的氧气和释放的CO2量相等,乙装置中墨滴左移,说明装置内气压降低,种子吸收氧气,释放的CO2被KOH溶液吸收,因此种子发生有氧呼吸;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右移,乙装置中墨滴不动,说明甲装置中释放CO2,没有消耗氧气,气压升高,乙装置产生的CO2被KOH溶液吸收,说明种子进行无氧呼吸。(4)呼吸熵指单位时间内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量与吸收氧气量的比值,乙装置墨滴左移100 mm是消耗的氧气的体积,与甲装置对照分析可知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为85 mm,所以呼吸熵为:85/100=0.85。(5)温度等物理因素如热胀冷缩也会引起气体体积的变化,校正时设置的对照装置中要排除生物呼吸作用的影响。因是与装置甲作对照,故对照装置中大试管应放等量的煮沸杀死的小麦种子,小烧杯中的液体则和装置甲中相同为清水。
28.如图甲表示由磷脂分子合成的人工膜的结构示意图,图乙表示人的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丙中A为1mol/L的葡萄糖溶液,B为1mol/L的乳酸溶液,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乙中,葡萄糖和乳酸跨膜运输的共同点是都需要_____,如果将图乙所示细胞放在无氧环境中,图中_____的跨膜运输不会受到影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侧液面;如果在图甲所示人工膜上贯穿上图乙的蛋白质①,再用作图丙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_____右侧液面。
(3)图丁中①为信号分子,与靶细胞细胞膜上的结构②结合,结构②的组成成分_____。
【答案】 (1). 载体蛋白 (2). 葡萄糖 (3). 葡萄糖的跨膜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 (4). 等于 (5). 低于 (6). 糖蛋白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甲图表示人工合成的磷脂双分子层,乙图中葡萄糖跨膜运输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乳酸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图丙中A为1mol/L的葡萄糖溶液,B为1mol/L的乳酸溶液,半透膜两侧浓度相同,膜上无相关的载体,故不发生渗透作用;图丁中①为信号分子,②表示细胞膜上受体,据此分析。
【详解】(1)图乙中,葡萄糖以协助扩散形式跨膜运输,乳酸以主动运输形式跨膜运输,两者共同特点是都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如果将图乙所示细胞放在无氧环境中,图中由于葡萄糖的跨膜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不会受到影响。
(2)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丙中A为1mol/L的葡萄糖溶液,B为1mol/L的乳酸溶液,则两侧的物质都不能穿过半透膜,两侧的浓度相等,所以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等于右侧液面;如果在图甲所示人工膜上贯穿上图乙的蛋白质①,即载体蛋白,有助于葡萄糖跨膜,再用作图丙的半透膜,则葡萄糖由A端进入B端,右侧浓度增大,水分子由左侧扩散到右侧多于从右侧扩散到左侧,所以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低于右侧液面。
(3)图丁中①为信号分子,靶细胞细胞膜上的结构②受体将会识别信号,并与之结合,受体的组成成分是糖蛋白。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和功能、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干和题图获取信息的能力,难度不大。
29.图a是某种细胞结构的模式图,图b是图a的局部放大,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a可能是下列哪种细胞_____。
A.黑藻的叶肉 B.硝化细菌 C.洋葱根尖分生区 D.蓝藻
(2)图1b是在_____看到的结构,细胞质基质为结构①功能的完成提供_____。
(3)如图2体现出生物膜的_____。
A.分泌作用 B.吞噬作用 C.一定的流动性 D.选择透过性
图b中具有膜结构的是_____(填标号)。
(4)图1b①是_____场所,此细胞中可能含有色素的结构还有_____(填写名称)。
(5)细胞色素C是动植物细胞普遍存在的一种由104个氨基酸组成的化合物,在生成ATP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胞色素C的合成场所是[]_____(填写标号和名称),发挥生理作用的场所是_____,控制细胞色素C合成的信使RNA是大分子有机物,从其合成场所到细胞色素C合成场所的过程中,通过的生物膜层数是_____层。
【答案】 (1). A (2). 电子显微镜 (3). 原料 (4). C (5). ①②④⑤⑥ (6). 光合作用 (7). ⑤ (8). ⑦核糖体 (9). 线粒体或叶绿体 (10). 0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1中a表示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b是图a的局部放大,其中①是叶绿体、②是高尔基体、③是核仁、④是线粒体、⑤是液泡、⑥是高尔基体、⑦是核糖体;图2表示囊泡运输。
【详解】(1)图示1细胞含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即不可能是硝化细菌和蓝藻;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和液泡,属于成熟的植物叶肉细胞,不可能是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故选A。
(2)图1b是亚显微结构,是借助于电子显微镜看到的结构,细胞质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物质、能量和场所,为结构①功能的完成提供原料。
(3)如图2所示现象,体现出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故选C。图b中具有膜结构的是①是叶绿体、②是高尔基体、④是线粒体、⑤是液泡、⑥是内质网。
(4)图1b①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此细胞中可能含有色素的结构还有⑤液泡。
(5)细胞色素C由氨基酸组成,则其合成场所是⑦核糖体,根据题意,其在生成ATP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故其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或叶绿体;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穿过的膜结构有0层。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物质运输等知识点,综合考查识图和分析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
30.某科研小组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情况,设计了由透明的玻璃罩构成的小室(如图A所示)。
(1)将该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小室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B所示曲线,那么影响小室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装置刻度管中液滴移到最右点是在一天中的_____点。
(2)在实验过程中某段光照时间内,记录液滴的移动,获得以下数据:
该组实验数据是在B曲线的_____段获得的。
(3)图B中e与f相比,e点时刻C3的合成速率_____,与b相比,a点形成的原因可能是_____。为测定该植物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设置了对照组,对照组置于遮光条件下,其他条件与实验组相同。测的单位时间内,实验组读数为M,对照组读数为N,该植物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是_____。
(4)甲图所示的生理状态下,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用字母表示)。
(5)乙图G、X、Y表示物质,①~⑤表示过程,图中的过程_____发生于甲图中的B场所。物质X、Y分别代表的是_____。
【答案】 (1). 光照强度、温度 (2). 18(或g) (3). de或fg (4). 慢 (5). a时刻温度较低 (6). M﹣N (7). A、C、D、E (8). ⑤② (9). 三碳化合物、丙酮酸
【解析】
【分析】
分析装置图和曲线图,图A是密闭装置,内有二氧化碳缓冲液,说明实验过程中二氧化碳浓度始终不变,因此刻度移动表示是氧气的变化量,液滴右移表示净光合作用大于0,液滴左移表示净光合作用小于0;图B中g点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超过该点将消耗氧气,所以g点时储存氧气最多;甲图中A表示基粒,B表示叶绿体基质,C表示线粒体基质,D表示线粒体内膜,E表示细胞质基质;乙图中①表示水的光解,②表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⑤表示CO2的固定,X表示三碳化合物,Y表示丙酮酸,G表示葡萄糖。
【详解】(1)将该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小室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B所示曲线,内有二氧化碳缓冲液,说明实验过程中二氧化碳浓度始终不变,那么影响小室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就只有光照强度和温度;装置刻度管中液滴移动是由氧气的增减造成的,只要有氧气释放,液滴就会右移,所以液滴移到最右点是在一天中的18点。
(2)表格中数据表明,氧气的产生速率在逐渐减小,而在B曲线上所对应的区段是de和fg。
(3)图B中e点与f点相比,e点光合速率慢,消耗的C3少,那么C3的合成速率就慢;a点氧气的消耗速率最慢,说明此时温度较低。为测定该植物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设置了对照组,对照组置于遮光条件下,其他条件与实验组相同。测的单位时间内,实验组读数为M,对照组读数为N,则M为净光合速率(右移),N为呼吸速率(左移),植物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是= 净光合速率+呼吸作用速率=M+│N│=M﹣N。
(4)甲图所示的生理状态下,既有呼吸作用,又有光合作用,故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类囊体膜、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即A、C、D、E。
(5)乙图G、X、Y表示物质,①~⑤表示过程,发生于甲图中的B场所的是暗反应,即⑤②。物质X、Y分别代表的是三碳化合物、丙酮酸。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意在考查学生的析图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图文转化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明确图中黑暗时只进行呼吸作用,光照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同时进行,由此分别计算出呼吸速率和净光合速率;并且运用公式: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一.选择题
1.如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通过胞间连丝的运输
B. 蔗糖水解速率影响葡萄糖、果糖向薄壁细胞的转运
C. ATP生成抑制剂不会影响胞间连丝对蔗糖的运输
D. 图中各种物质的跨膜运输分属于三种不同的方式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解:图中伴胞细胞中蔗糖通过胞间连丝顺浓度梯度运进筛管细胞;而蔗糖要运进薄壁细胞需要将蔗糖水解成单糖才能通过单糖转运体运输,并且也是顺浓度梯度进行运输。
【详解】A. 位于筛管分子的蔗糖水解后,使得此处的蔗糖浓度降低,有利于蔗糖通过胞间连丝顺浓度梯度运输,A正确;
B. 蔗糖水解形成葡萄糖、果糖,而葡萄糖和果糖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则蔗糖水解速率影响向薄壁细胞的转运,B正确;
C. 图中的蔗糖和单糖的运输都是不消耗能量的,则ATP生成抑制剂不会影响胞间连丝对蔗糖的运输,C正确;
D. 分析题图可知,蔗糖水解后形成的两种单糖可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D错误。
2.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酶的合成需要ATP供能,ATP的合成也需要酶的催化
B. 酶和ATP的合成都不在细胞核中进行,但都受基因控制
C. 由酶催化生化反应和由ATP为生命活动供能都是生物界的共性
D. 虽然酶能显著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但某些生化反应仍需ATP供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ATP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其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①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②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或细胞质基质。
【详解】酶在细胞内合成是耗能过程,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ATP的合成与ATP的水解反应都是酶促反应,离不开酶的催化,A正确;化学本质是RNA的酶可在细胞核中经转录过程形成,B错误;由酶催化生化反应和由ATP为生命活动供能都是生物界的共性,体现了不同生物间存在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C正确;酶通过显著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实现其催化作用,但酶不能为生化反应提供能量,生物体内的耗能反应仍需ATP供能,D正确。
【点睛】易错选项B,忽视除蛋白质和RNA是直接受基因控制的产物外,其他的脂类、糖类、ATP等物质的合成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这些物质的合成。
3.下列有关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精细胞与卵细胞通过细胞膜的直接接触传递信息
B. 化学信号分子必须经过血液的运输才能传递信息
C. 高等植物的胞间连丝能起到信息交流的作用
D. 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①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②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③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体液运输→靶细胞。
【详解】A. 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依靠细胞膜的直接接触来传递信息,A正确;
B. 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必须经过体液运输而不一定是血液的运输,才能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如神经递质则经过组织液运输来传递信息,B错误;
C. 高等植物细胞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C正确;
D. 甲状腺激素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反馈调节,所以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D正确。
4.下列过程会导致ADP含量增加的是
A. 肾小管重吸收水 B. 胃蛋白酶催化蛋白质的分解
C. 叶绿体基质中C3的还原 D. 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的分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能使细胞中ADP含量增加的过程是消耗ATP产生ADP的过程,说明细胞正在耗能。比如在物质运输过程中,如果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消耗能量,因此ADP含量增加。
【详解】A、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是被动运输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ADP含量不增加,错误;
B、胃蛋白酶水解蛋白质不消耗ATP,因此ADP含量不增加,错误;
C、叶绿体基质中C3的还原需要消耗光反应产生的ATP,ADP含量增加,正确;
D、丙酮酸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该过程中合成ATP而消耗ADP,ADP含量减少,错误。
故选C。
5.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酶体合成多种水解酶参与细胞的自噬过程
B. 叶绿体中产生的ATP可用于其吸收Mg2+的过程
C. 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与细胞骨架有密切关系
D. 动物细胞的高尔基体只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溶酶体是细胞的酶仓库,内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这些酶的合成场所在核糖体;叶绿体中形成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及叶绿体的其他需能的活动,不用于叶绿体之外的生命活动,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有关;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有关。
【详解】A. 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属于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A错误;
B. 叶绿体中光反应产生的ATP,用于暗反应,吸收Mg2+的过程消耗的能量来源于呼吸作用,B错误;
C. 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等有关,C正确。
D. 动物细胞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合成有关,分泌蛋白是核糖体合成,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D错误。
6.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发展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恩格尔曼利用水绵、好氧细菌等材料进行对照实验,探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B. 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C. 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D. 温特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把该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
恩格尔曼利用水绵和好氧细菌进行实验,验证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进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罗伯特森提出的生物膜的模型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各组分是静止的,而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生物膜具有一定流动性;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详解】A. 恩格尔曼利用水绵和好氧细菌进行实验,验证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A正确;
B. 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进行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5S标记蛋白质,32P标记DNA,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留在外面,只有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指导子代噬菌体的合成,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B正确;
C. 1959年,罗伯特森根据电镜下看到的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提出“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型,C错误;
D. 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温特将其命名为生长素,D正确。
7.酶是细胞内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胃蛋白酶适宜在碱性的环境下发挥作用
B. 酶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C. 离开细胞后,只要条件适宜,酶仍具有生物活性
D. 经强酸处理过的唾液淀粉酶在最适pH下会恢复活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酶的本质、作用条件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作用条件要求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使酶失活而无法恢复其活性。
【详解】胃蛋白酶适宜在酸性的环境下发挥作用,A错误;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或RNA,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的酶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B错误;只要条件适宜,酶可在细胞内或细胞外起作用,如消化酶离开细胞后仍具有生物活性,C正确;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偏中性,经强酸处理过的唾液淀粉酶,其结构已被破坏,再到最适pH下无活性,D错误;故正确的选C。
8.放射性物质产生的电离辐射侵袭生物体分子后会形成自由基,进而损害蛋白质、DNA以及细胞膜等。下列有关细胞物质或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是人体主要的遗传物质,由C、H、O、N、P五种化学元素组成
B. 磷脂是线粒体、核糖体、叶绿体等各种细胞器膜的主要成分之一
C.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D. 核糖体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而在一种生物体内,遗传物质只有一种。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之一。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的场所。
【详解】人体的遗传物质只有DNA,由C、H、O、N、P五种化学元素组成,A错误。线粒体、叶绿体具有细胞生物膜,而核糖体无膜结构,所以核糖体不含磷脂,B错误。蛋白质参与各项生命活动,C正确。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组成,D错误。
【点睛】易错点:具体的某一种生物体内只有一种遗传物质,DNA或RNA,在生物界中,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细胞器有两类无膜:核糖体和中心体。
9.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病毒是细胞结构简单的原核生物
B. 蓝藻细胞的叶绿体中含葡萄糖,而线粒体中不含葡萄糖
C. 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都不相同
D. 不同种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可以发生融合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细胞结构的生物:原核生物(衣原体、支原体、蓝藻、细菌、放线菌等)、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等)
2、非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3、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详解】病毒是是非细胞结构的生物,A错误;蓝藻细胞是原核细胞,无叶绿体和线粒体,B错误;人体内少部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C错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给予适当条件,不同种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可以发生融合,D正确。故选D。
【点睛】识记生物的分类、细胞的周期以及细胞的结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如图是某蛋白质分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等表示不同种类的氨基酸,图中甲链由21个氨基酸、乙链由19个氨基酸组成,图中“—S—S—”是在蛋白质加工过程中由两个“—SH”脱下2个H形成的。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该蛋白质分子形成过程中脱去了38个水分子
B. 该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两个氨基
C. 图中每条肽链上氨基酸之间的化学键是肽键
D. 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68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中“—”代表肽键,表示为—CO—NH—;而在形成该蛋白质分子的过程中脱去38分子的水,同时形成一个二硫键,失去2个H。每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羧基和一个氨基。
【详解】该蛋白质分子形成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个数为:(21+19)-2=38个水分子,A正确;该蛋白质分子有两条肽链,至少含有两个氨基,B正确;图中每条肽链上氨基酸之间的化学键是肽键,肽链之间有二硫键,C正确;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38×18+2=686,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该蛋白质在形成过程中,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除了水之外,还有形成二硫键过程中脱去的H。
11.下表是探究某环境因素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氧浓度(%)
a
b
c
d
产生CO2量(mol)
9
12.5
15
30
产生酒精量(mol)
9
6.5
6
0
A. 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
B. 氧浓度为b时,酵母菌在线粒体中产生了6mol二氧化碳
C. 氧浓度为c时,酵母菌在线粒体内膜上消耗了9mol的氧气
D. 氧浓度为d时,酵母菌在线粒体内氧化分解了5mol的葡萄糖
【答案】D
【解析】
【分析】
题目中产生CO2量应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总量,酵母菌无氧呼吸为C6H12O6在酶的作用下生成2分子的酒精分子和两分子的CO2,故可以通过产生酒精量计算无氧呼吸产生的CO2的量。
【详解】氧浓度为a时,产生CO2量=产生酒精量,酵母菌只进行了无氧呼吸,场所在细胞质基质,A正确;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产生的CO2的量为6.5moL,则有氧呼吸产生的CO2的量为12.5-6.5=6moL,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中,B正确;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产生的CO2的量为9moL,则有氧呼吸产生的CO2的量为15-9=6mol,有氧呼吸产生的CO2的量与消耗的O2量相同,消耗O2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C正确;氧浓度为d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30mol,则消耗了5mol的葡萄糖,葡萄糖不在线粒体内氧化分解,是在细胞质基质中,D错误。
12.组成细胞的很多分子和结构都有其特殊的“骨架”,下列关于“骨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以碳原子为中心的碳链骨架构成了很多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多糖、ATP等
B. 连接DNA单链上相邻两个碱基的分子交替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C. 构成生物膜骨架的分子都可以运动,但该特性与其选择透过性无关
D. 细胞骨架与细胞的运动、分裂、分化等重要活动有关,与物质运输、信息传递无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每个单体都是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故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骨架;DNA分子一般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脂双层是膜结构的基础,它使得许多分子和离子不能随意出入细胞;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有关。
【详解】A. 蛋白质、核酸、多糖是由以碳链为骨架的单体聚合形成的多聚体,而ATP属于小分子有机物,A错误;
B. 连接DNA单链上相邻两个碱基的分子为“﹣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B正确;
C. 构成生物膜骨架的分子都可以运动,体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选择透过性的基础,C错误;
D. 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D错误。
13.图甲中①②③④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图乙表示由四个单体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图甲中的②大量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则②只能在动物细胞中找到
B. 图甲中④可能是叶绿素
C. 图乙中若单体是氨基酸,则该化合物水解后的产物中氢原子数增加8个
D. 若图甲中③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则蓝藻细胞中的③为RNA
【答案】B
【解析】
图甲中的②只有C、H、O三种元素组成,且大量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所以应该是脂肪,植物细胞中也有脂肪,A错误;Mg是形成叶绿素的必要元素,因此图甲中④可以表示叶绿素,B正确;图乙中若单体是氨基酸,则该化合物是四肽,彻底水解需要3个水分子,所以产物中氧原子数增加3个,C错误;蓝藻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甲图中物质的元素组成判断各个数字可能代表的物质的名称,并根据选项具体分析答题。
14.科学家用显微技术除去变形虫的细胞核后,发现其细胞代谢减弱,运动停止;当重新移入细胞核后,细胞代谢加强,运动恢复。这说明了细胞核是
A. 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 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C. 遗传物质的贮存和复制场所 D. 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核的功能,要求考生识记并理解细胞核的功能,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题给信息,经分析、判断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根据题意,除去变形虫的细胞核后,发现其细胞代谢减弱,运动停止,当重新移入细胞核后,细胞代谢加强,运动恢复;说明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即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综上分析,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15.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分子和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成熟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可以携带氧气,但是该细胞没有细胞核及细胞器
B.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C. 细胞骨架能维持真核细胞的形态,它与细胞的物质运输等活动有关
D. 细胞质基质呈胶质状态,包括多种酶和各种细胞器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体红细胞成熟过程中失去了细胞核,除细胞膜和细胞质外,无其他细胞器;植物和藻类的细胞壁主要是由纤维素组成的,细胞壁的作用是保护细胞和支撑植物体;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有关;细胞质中除细胞器以外的液体部分称为细胞溶胶,细胞骨架就位于细胞溶胶中,细胞溶胶中有多种酶,是多种代谢活动的场所。
【详解】A. 人体成熟红细胞血红蛋白可以携带氧气,但是进行无氧呼吸,该细胞没有细胞核及细胞器,A正确;
B.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B正确;
C. 细胞骨架能维持真核细胞的形态,它与细胞的物质运输等活动有关,C正确;
D. 细胞质基质呈胶质状态,包括多种酶,不包括各种细胞器,D错误。
16.由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甘油和乙醇均可以通过方式a运输
B. 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C. 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种类有关
D. 方式b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A
【解析】
甘油和乙醇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即方式a,A错误;方式a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B错误;方式b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其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C正确;
方式b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不一定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
【考点定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17.研究小组研究了适宜温度和适宜pH值下,小麦淀粉酶的最适用量。关于实验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如果用适量酸水解淀粉,反应曲线整体升高
B. a点时提高反应体系的pH,反应速率加快
C. b点时提高反应体系的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D. c点时提高淀粉溶液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该实验是在适宜温度和适宜pH值下进行的,自变量是酶浓度,因变量是反应速率,随着酶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在b之前逐渐增加,说明反应速率受酶浓度的影响;而b点之后不再增加,说明反应速率不再受酶浓度的影响,可能是受淀粉溶液浓度的影响。
【详解】该实验是在最适宜pH条件下进行的, 如果用适量酸水解淀粉,会降低酶的活性,这反应曲线整体下降,A错误;同理,a点时提高反应体系的pH,反应速率会降低,B错误;该实验是在最适宜温度条件下进行的,b点时提高反应体系的温度,导致酶的活性降低,因此反应速率会减慢,C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c点反应速率不再受酶浓度的影响,可能是受淀粉溶液浓度的影响,因此c点时提高淀粉溶液的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曲线图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曲线图综合分析不同段影响酶活性的可能因素。
18.水稻种子萌发时利用葡萄糖氧化分解供能,为测定其细胞呼吸类型设置如下装置,关闭活塞,在25℃下经过20min后再观察红色液滴的移动情况,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符合实际的是( )
A. 装置1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的体积是细胞呼吸消耗O2的体积,装置2的红色液滴向右移动的体积是细胞呼吸释放C02的体积
B. 只要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就能说明萌发的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C. 20min后有可能观察到装置1和装置2的红色液滴都左移
D. 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不移动,装置2的红色液滴右移,则说明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装置1中:NaOH吸收了CO2,所以测定的是O2的吸收量,因此能判断有氧呼吸的强度,当液滴不动时则无O2释放,表明没有进行有氧呼吸;当液滴向左移动,则吸收了O2,进行了有氧呼吸;装置2中:当红色液滴不动时,O2的吸收=CO2的释放,表明没有进行无氧呼吸;当红色液滴向右移动时,CO2的释放大于O2的吸收,表明进行了无氧呼吸;据此分析。
【详解】A. 根据题意可知装置1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的体积是细胞有氧呼吸消耗O2的体积,装置2的红色液滴向右移动的体积是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CO2和有氧呼吸消耗O2的体积之差,A错误;
B. 只要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就能说明萌发的种子进行了有氧呼吸,B错误;
C. 装置2的红色液滴不可能左移,C错误;
D. 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不移动(没有进行有氧呼吸),装置2的红色液滴右移(进行了无氧呼吸),则说明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D正确。
19.将绿色的小麦叶片放在温度适宜的密闭容器内,如图曲线表示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情 况,请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0~5min 时,密闭容器内氧气量减少的原因是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B. 第 10 分钟时小麦叶肉细胞中合成 ATP 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C. 第 15 分钟时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D. 假设小麦的呼吸速率一直保持不变,则在 5~15 min 内小麦的实际平均光合作用速率(用氧气产生量表示)是 4×10﹣8mol/min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解:在0~5min之间,容器处于黑暗条件下,此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氧气的减少量可表示呼吸作用消耗O2量,同时也可以计算出呼吸速率;5min之后,给予光照,此时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此氧气的增加量可以表示净光合作用量,由此可以计算净光合速率,而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据此分析。
【详解】A. 据图分析,前5分钟叶片只进行呼吸作用,密闭容器内氧气量减少的原因是呼吸作用消耗氧气,A正确;
B. 第10分钟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都可以产生ATP,所以小麦叶肉细胞中合成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B正确;
C. 第15分钟时,容器内的氧气量达到最大值,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最低值,此时光合速率会等于呼吸速率,C正确;
D. 据图可知,0~5分钟之间,小麦叶片在暗室中只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呼吸作用每分钟消耗氧气量=(5﹣4)×10﹣7mol/5min=0.2×10﹣7mol/min,从第5到第15分钟,可以求出净光合速率为4×10﹣8mol/min,那么实际光合速率就为6×10﹣8mol/min,D错误。
20.下列关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含有叶绿素的细胞一定是真核细胞
B. 没有核膜和染色体的细胞一定是原核细胞
C. 含有有氧呼吸酶的细胞不可能是原核细胞
D.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答案】D
【解析】
含有叶绿素的细胞也可能是原核细胞,如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A错误。没有核膜和染色体的细胞也不一定是原核细胞,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B错误。含有有氧呼吸酶的细胞也可能是原核细胞,C错误。只要是细胞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D正确。
21.在植物的无土栽培过程中,植物幼苗需要通过根细胞从完全营养液中吸收所需的各种无机盐离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温度只能通过影响根细胞膜的流动性来影响离子吸收的速率
B. 直接决定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种类的是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
C. 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与吸收水的过程是同一个过程
D. 随着完全营养液中O2浓度升高离子被吸收的速率持续加快
【答案】B
【解析】
【分析】
温度会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也会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呼吸作用,故温度会对离子的吸收速率造成影响;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了植物根细胞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既消耗ATP,又需要载体,与吸收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详解】A. 温度能通过影响根细胞膜的流动性来影响离子吸收的速率,也可以通过影响细胞呼吸来影响离子吸收的速率,A错误;
B. 直接决定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种类的是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B正确;
C. 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与吸收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C错误;
D. 由于载体数量的限制,随着完全营养液中O2浓度升高,离子被吸收的速率不会持续加快,D错误。
22.下列实验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处理后被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其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B. 取一张新鲜菠菜叶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叶绿体的结构和细胞质的流动
C. 用KNO3取代蔗糖处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可观察到细胞先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D. 植物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时,往往在细胞的角隅处先出现质壁分离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根据甲基绿吡罗红与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可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甲基绿使DNA呈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红色。 2.质壁分离的原理是渗透作用,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可以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详解】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因此用甲基绿吡罗红对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其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A正确。叶绿体的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光镜下只能观察到叶绿体的形状,不能看到结构,B错误。当外界KNO3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随着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进入细胞,最终会使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出现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C正确。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一般是在细胞的角隅处先出现的,D正确。
【点睛】本题易错项是C,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原因没有理解透彻,只要出现自动复原一定是外界溶液进入了细胞液,导致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
23.在用紫色洋葱A及B的外表皮细胞分别制成的5个装片上依次滴加5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相同时间后原生质体体积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紫色洋葱A比B的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高
B. 两种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都发生质壁分离的蔗糖溶液浓度是乙和丁
C. 将处于乙浓度蔗糖溶液中的紫色洋葱A外表皮细胞的装片置于清水中,一定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D. 实验后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中紫色洋葱A、B外表皮细胞的吸水能力关系为丙浓度中的小于戊浓度中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据图分析,观察紫色洋葱的体积变化,原生质体的体积越小,说明外界溶液浓度越大,则甲~戊五种蔗糖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是丙<戊<甲<丁<乙,据此分析。
【详解】A. 紫色洋葱A外表皮细胞原生质层几乎不变,说明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B细胞原生质层缩小,说明细胞失水,则细胞液浓度低于外界溶液,即洋葱A 比B 的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高,A正确;
B. 乙和丁溶液中,两种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原生质层都缩小,都发生质壁分离,B正确;
C. 处于乙浓度蔗糖溶液中的紫色洋葱A外表皮细胞的装片置于清水中,可能因失水过多,而不能发生质壁分离,C错误;
D. 紫色洋葱A 和B 的外表皮细胞在丙溶液和戊溶液中原生质层都变大,即细胞都吸水,但由于丙吸水多,则吸水能力减弱,D正确。
24.下列实验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纸层析法分离菠菜滤液中的色素时,橙黄色的色素带距离所画滤液细线最远
B. 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并用碘液检测时,60℃处理的试管蓝色最深
C. 用KNO3取代蔗糖处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可观察到细胞先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D. 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培养后期的原液计数,则难以数清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渗透实验、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和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等实验,考点较多,主要结合选项进行分析。
【详解】用纸层析法分离菠菜滤液中的色素时,橙黄色的胡萝卜素的色素带距离所画滤液细线最远,A正确;唾液淀粉酶的适宜温度在60℃左右,因此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并用碘液检测时,60℃处理的试管中淀粉被水解的最多,蓝色最浅,B错误;用KNO3取代蔗糖处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由于细胞外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因此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又因为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都可以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导致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外液浓度,所以细胞反过来吸水,又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现象,C正确;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培养后期的原液计数,由于酵母菌数量太多,所以难以数清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各个实验的原理、选材、方法步骤和结论等,特别是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明确酶的活性越高,淀粉的剩余量越少,则碘液检测颜色越浅。
25.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核糖体是病毒、细菌和酵母菌惟一共有的细胞器
B. 植物细胞都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C. 动物细胞中的中心体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D.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没有线粒体的细胞无法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C
【解析】
【分析】
病毒无细胞结构,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场所,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含有叶绿体,例如洋葱鳞叶的表皮细胞、植物根部的细胞中就没有叶绿体;中心体存在于大部分真核细胞中,但高等植物细胞中没有中心体,中心体在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与纺锤体的形成有关;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如蓝藻;无线粒体的细胞也可能进行有氧呼吸,如醋酸菌。
【详解】A.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不含核糖体,A错误;
B. 植物的根尖细胞中没有叶绿体,B错误;
C. 动物细胞中的中心体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C正确;
D.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如蓝藻,原核生物细胞内无线粒体,但含有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可进行有氧呼吸,如硝化细菌,D错误。
二.填空题
26.如图甲表示细胞的部分结构以及进行有关生理活动过程([]内填图中标号,横上填适当内容的文字)据图回答:
(1)由图可知,溶酶体起源于_____(填细胞器名称),请你推测该溶酶体中的酶主要是在_____(附着的核糖体、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2)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培养该细胞,则图中可能出现放射性的细胞器是_____(填序号)
(3)细胞上的多肽往往发生“糖基化”(蛋白质上连上糖侧链),而将该细胞放入某一含药品“X”的培养液中,则该细胞中合成的多肽无法糖基化,则药品“X”可能作用的细胞结构是__ ___。
A、核糖体 B、内质网 C、高尔基体 D、细胞膜 E、线粒体 F、溶酶体
(4)如果图甲是某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用3H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来培养该细胞,测得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依据放射性出现的时间先后分析,b属于_____;在此过程中,高尔基体膜,细胞膜、内质网膜面积会发生变化,请在图丙中绘出该种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后,细胞中这三种膜的膜面积变化.
(5)下列哪类物质是分泌蛋白_____.(多选)
A、呼吸酶 B、胰岛素 C、抗体 D、血红蛋白 E、性激素
(6)通过分析发现该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分子式是C55H70O19N10,将它彻底水解后只能得到如图四种氨基酸,则该多肽是该四种氨基酸在_____上进行脱水缩合作用形成的十肽,一个该蛋白分子中谷氨酸有_____个,请在图中补充相邻两个氨基酸在该结构上形成的化学键的结构简式是_____.
(7)蛋白质分子结构复杂,加热、X射线、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等会导致蛋白质变性,其主要原理是_____.
(8)在食用苹果、梨过程中,常会看到鲜嫩的果肉很快就变成暗褐色,这是这些植物细胞里存在的酚类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本来植物细胞里酚氧化酶与酚类底物是分开存放的,但若组织细胞受损或衰老,结构解体时,酚氧化酶便有机会与酚类底物接触而使底物氧化成棕褐色的物质.材料所述“本来植物细胞里酚氧化酶与酚类底物是分开存放的”这一现象是由于细胞内具有_____的缘故.
【答案】(1)高尔基体 附着的核糖体
(2)③⑦
(3)B
(4)内质网
(要求内质网膜面积减少,高尔基体膜面积不变,细胞膜面积增加,但内质网膜面积大于细胞膜面积才给分)
(5)BC
(6)核糖体 4
(7)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8)生物膜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图甲:①内质网,②中心体,③线粒体,④细胞膜,⑤高尔基体,⑥细胞质,⑦核糖体,⑧细胞核.
分析题图乙、丙: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为: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这样内质网膜面积减少,细胞膜面积增多,高尔基体膜面积几乎不变.所以图中a是核糖体、b是内质网、c是高尔基体.
解:(1)由图甲可知,溶酶体起源于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参与分泌蛋白的加工、转运和分泌,而分泌蛋白是在附着的核糖体上合成的,因此溶酶体中的酶主要是在附着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2)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合成RNA的原料,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培养该细胞,则合成RNA的部位或RNA存在部位均有放射性:如③线粒体、⑥细胞质、⑦核糖体,⑧细胞核,其中③⑦属于细胞器.
(3)内质网与蛋白质的合成加工以及糖类、脂质的合成有关,糖蛋白的糖侧链是在内质网上形成的.故选:B.
(4)根据试题的分析,图乙中b是内质网,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后,内质网膜面积减小,高尔基体膜面积基本不变,细胞膜面积增大,如图所示:
(5)解:AD、呼吸酶、血红蛋白是胞内蛋白,AD错误;
BC、胰岛素、抗体是分泌蛋白,BC正确;
E、性激素是脂类成分,不是蛋白质,E错误.
故选:BC.
(6)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场所是核糖体;分子四种氨基酸可知,只有谷氨酸含有2个羧基,其余三种氨基酸都含有一个羧基,因此根据氧原子数目计算,假设谷氨酸数目为X,则4X+2(10﹣X)﹣9=19,解得X=4;相邻两个氨基酸在该结构上形成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简式是.
(7)蛋白质分子结构复杂,加热、X射线、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等会导致蛋白质变性,其主要原理是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8)在食用苹果、梨过程中,常会看到鲜嫩的果肉很快就变成暗褐色,这是这些植物细胞里存在的酚类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本来植物细胞里酚氧化酶与酚类底物是分开存放的,但若组织细胞受损或衰老,结构解体时,酚氧化酶便有机会与酚类底物接触而使底物氧化成棕褐色的物质.材料所述“本来植物细胞里酚氧化酶与酚类底物是分开存放的”这一现象是由于细胞内具有生物膜的缘故.
故答案为:
(1)高尔基体 附着的核糖体
(2)③⑦
(3)B
(4)内质网
(要求内质网膜面积减少,高尔基体膜面积不变,细胞膜面积增加,但内质网膜面积大于细胞膜面积才给分)
(5)BC
(6)核糖体 4
(7)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8)生物膜
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7.图1曲线表示某植物在恒温30℃、CO2浓度一定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2表示测定消毒过的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商的实验装置 (呼吸商指单位时间内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量与吸收氧气量的比值).请分析回答:
(1)图Ⅰ曲线中,与b点相比较,c点时叶肉细胞中三碳化合物的含量_____.若将CO2浓度降低,则叶绿体中_____合成速率将会_____(变大、不变、变小),c点向_____方向移动.
(2)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图Ⅰ曲线中a点将向____移动,b点将向_____移动.
(3)图2装置中的KOH的作用是_____.假设小麦种子只以糖类为呼吸底物,在25℃下经10min观察墨滴的移动情况,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不动,乙装置中墨滴左移,则10min内小麦种子中发生_____过程;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右移,乙装置中墨滴不动,则10min内小麦种子中发生_____过程.
(4)实际上小麦种子的呼吸底物除了糖类外,还有脂肪等,在25℃下l0min内,如果甲装置中墨滴左移15mm,乙装置中墨滴左移100mm,则萌发小麦种子的呼吸商是_____.
(5)为校正装置甲中因物理因素引起的气体体积变化,还应设置一个对照装置.对照装置的大试管和小烧杯中应分别放入_____.
【答案】(1)降低 变小 左下 (2)上 左 (3)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4)0.85 (5)煮沸杀死的小麦种子、清水
【解析】
(1)与b点相比较,c点时光照强度高于b点,光反应加强,C3还原加快,三碳化合物的含量降低;若CO2浓度降低,叶绿体中[H]的消耗减少,故合成速率将降低,CO2的吸收量降低,c点向左下方移动;(2)已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将温度调节到25 ℃时,光合作用最适,呼吸作用降低,因此图1曲线中a点将向上移动,b点将向左移动。(3)图2装置中的K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不动,说明甲装置内气压没有发生变化,即种子萌发吸收的氧气和释放的CO2量相等,乙装置中墨滴左移,说明装置内气压降低,种子吸收氧气,释放的CO2被KOH溶液吸收,因此种子发生有氧呼吸;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右移,乙装置中墨滴不动,说明甲装置中释放CO2,没有消耗氧气,气压升高,乙装置产生的CO2被KOH溶液吸收,说明种子进行无氧呼吸。(4)呼吸熵指单位时间内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量与吸收氧气量的比值,乙装置墨滴左移100 mm是消耗的氧气的体积,与甲装置对照分析可知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为85 mm,所以呼吸熵为:85/100=0.85。(5)温度等物理因素如热胀冷缩也会引起气体体积的变化,校正时设置的对照装置中要排除生物呼吸作用的影响。因是与装置甲作对照,故对照装置中大试管应放等量的煮沸杀死的小麦种子,小烧杯中的液体则和装置甲中相同为清水。
28.如图甲表示由磷脂分子合成的人工膜的结构示意图,图乙表示人的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丙中A为1mol/L的葡萄糖溶液,B为1mol/L的乳酸溶液,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乙中,葡萄糖和乳酸跨膜运输的共同点是都需要_____,如果将图乙所示细胞放在无氧环境中,图中_____的跨膜运输不会受到影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侧液面;如果在图甲所示人工膜上贯穿上图乙的蛋白质①,再用作图丙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_____右侧液面。
(3)图丁中①为信号分子,与靶细胞细胞膜上的结构②结合,结构②的组成成分_____。
【答案】 (1). 载体蛋白 (2). 葡萄糖 (3). 葡萄糖的跨膜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 (4). 等于 (5). 低于 (6). 糖蛋白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甲图表示人工合成的磷脂双分子层,乙图中葡萄糖跨膜运输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乳酸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图丙中A为1mol/L的葡萄糖溶液,B为1mol/L的乳酸溶液,半透膜两侧浓度相同,膜上无相关的载体,故不发生渗透作用;图丁中①为信号分子,②表示细胞膜上受体,据此分析。
【详解】(1)图乙中,葡萄糖以协助扩散形式跨膜运输,乳酸以主动运输形式跨膜运输,两者共同特点是都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如果将图乙所示细胞放在无氧环境中,图中由于葡萄糖的跨膜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不会受到影响。
(2)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丙中A为1mol/L的葡萄糖溶液,B为1mol/L的乳酸溶液,则两侧的物质都不能穿过半透膜,两侧的浓度相等,所以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等于右侧液面;如果在图甲所示人工膜上贯穿上图乙的蛋白质①,即载体蛋白,有助于葡萄糖跨膜,再用作图丙的半透膜,则葡萄糖由A端进入B端,右侧浓度增大,水分子由左侧扩散到右侧多于从右侧扩散到左侧,所以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低于右侧液面。
(3)图丁中①为信号分子,靶细胞细胞膜上的结构②受体将会识别信号,并与之结合,受体的组成成分是糖蛋白。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和功能、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干和题图获取信息的能力,难度不大。
29.图a是某种细胞结构的模式图,图b是图a的局部放大,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a可能是下列哪种细胞_____。
A.黑藻的叶肉 B.硝化细菌 C.洋葱根尖分生区 D.蓝藻
(2)图1b是在_____看到的结构,细胞质基质为结构①功能的完成提供_____。
(3)如图2体现出生物膜的_____。
A.分泌作用 B.吞噬作用 C.一定的流动性 D.选择透过性
图b中具有膜结构的是_____(填标号)。
(4)图1b①是_____场所,此细胞中可能含有色素的结构还有_____(填写名称)。
(5)细胞色素C是动植物细胞普遍存在的一种由104个氨基酸组成的化合物,在生成ATP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胞色素C的合成场所是[]_____(填写标号和名称),发挥生理作用的场所是_____,控制细胞色素C合成的信使RNA是大分子有机物,从其合成场所到细胞色素C合成场所的过程中,通过的生物膜层数是_____层。
【答案】 (1). A (2). 电子显微镜 (3). 原料 (4). C (5). ①②④⑤⑥ (6). 光合作用 (7). ⑤ (8). ⑦核糖体 (9). 线粒体或叶绿体 (10). 0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1中a表示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b是图a的局部放大,其中①是叶绿体、②是高尔基体、③是核仁、④是线粒体、⑤是液泡、⑥是高尔基体、⑦是核糖体;图2表示囊泡运输。
【详解】(1)图示1细胞含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即不可能是硝化细菌和蓝藻;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和液泡,属于成熟的植物叶肉细胞,不可能是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故选A。
(2)图1b是亚显微结构,是借助于电子显微镜看到的结构,细胞质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物质、能量和场所,为结构①功能的完成提供原料。
(3)如图2所示现象,体现出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故选C。图b中具有膜结构的是①是叶绿体、②是高尔基体、④是线粒体、⑤是液泡、⑥是内质网。
(4)图1b①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此细胞中可能含有色素的结构还有⑤液泡。
(5)细胞色素C由氨基酸组成,则其合成场所是⑦核糖体,根据题意,其在生成ATP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故其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或叶绿体;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穿过的膜结构有0层。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物质运输等知识点,综合考查识图和分析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
30.某科研小组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情况,设计了由透明的玻璃罩构成的小室(如图A所示)。
(1)将该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小室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B所示曲线,那么影响小室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装置刻度管中液滴移到最右点是在一天中的_____点。
(2)在实验过程中某段光照时间内,记录液滴的移动,获得以下数据:
该组实验数据是在B曲线的_____段获得的。
(3)图B中e与f相比,e点时刻C3的合成速率_____,与b相比,a点形成的原因可能是_____。为测定该植物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设置了对照组,对照组置于遮光条件下,其他条件与实验组相同。测的单位时间内,实验组读数为M,对照组读数为N,该植物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是_____。
(4)甲图所示的生理状态下,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用字母表示)。
(5)乙图G、X、Y表示物质,①~⑤表示过程,图中的过程_____发生于甲图中的B场所。物质X、Y分别代表的是_____。
【答案】 (1). 光照强度、温度 (2). 18(或g) (3). de或fg (4). 慢 (5). a时刻温度较低 (6). M﹣N (7). A、C、D、E (8). ⑤② (9). 三碳化合物、丙酮酸
【解析】
【分析】
分析装置图和曲线图,图A是密闭装置,内有二氧化碳缓冲液,说明实验过程中二氧化碳浓度始终不变,因此刻度移动表示是氧气的变化量,液滴右移表示净光合作用大于0,液滴左移表示净光合作用小于0;图B中g点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超过该点将消耗氧气,所以g点时储存氧气最多;甲图中A表示基粒,B表示叶绿体基质,C表示线粒体基质,D表示线粒体内膜,E表示细胞质基质;乙图中①表示水的光解,②表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⑤表示CO2的固定,X表示三碳化合物,Y表示丙酮酸,G表示葡萄糖。
【详解】(1)将该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小室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B所示曲线,内有二氧化碳缓冲液,说明实验过程中二氧化碳浓度始终不变,那么影响小室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就只有光照强度和温度;装置刻度管中液滴移动是由氧气的增减造成的,只要有氧气释放,液滴就会右移,所以液滴移到最右点是在一天中的18点。
(2)表格中数据表明,氧气的产生速率在逐渐减小,而在B曲线上所对应的区段是de和fg。
(3)图B中e点与f点相比,e点光合速率慢,消耗的C3少,那么C3的合成速率就慢;a点氧气的消耗速率最慢,说明此时温度较低。为测定该植物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设置了对照组,对照组置于遮光条件下,其他条件与实验组相同。测的单位时间内,实验组读数为M,对照组读数为N,则M为净光合速率(右移),N为呼吸速率(左移),植物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是= 净光合速率+呼吸作用速率=M+│N│=M﹣N。
(4)甲图所示的生理状态下,既有呼吸作用,又有光合作用,故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类囊体膜、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即A、C、D、E。
(5)乙图G、X、Y表示物质,①~⑤表示过程,发生于甲图中的B场所的是暗反应,即⑤②。物质X、Y分别代表的是三碳化合物、丙酮酸。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意在考查学生的析图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图文转化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明确图中黑暗时只进行呼吸作用,光照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同时进行,由此分别计算出呼吸速率和净光合速率;并且运用公式: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