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生物】贵州省遵义第二十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生物】贵州省遵义第二十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01
    【生物】贵州省遵义第二十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02
    【生物】贵州省遵义第二十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03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生物】贵州省遵义第二十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
    贵州省遵义第二十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
    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果醋制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制作过程中要一直打开发酵瓶
    B. 在制作葡萄醋的过程中,温度应严格控制在18~25 ℃
    C. 当糖源不足时,醋酸菌先将乙醇转变成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D. 在糖源和氧气都充足时,醋酸菌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为了防止杂菌的污染,发酵瓶不能处于打开着状态,应适时向发酵瓶中通入无菌空气,让醋酸菌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醋酸菌适宜生存的温度条件为30~35℃,因此在制作葡萄醋的过程中应将温度控制在此温度,B错误;当糖源不足时,醋酸菌先将酒精转变成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C正确;在糖源和氧气充足时,醋酸菌能将葡萄糖分解成醋酸,D错误。
    考点: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
    2. 下列关于果酒制作过程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应先去除葡萄的枝梗,再进行冲洗,这样洗的彻底
    B. 使发酵装置的温度维持在20 ℃左右最好
    C. 在发酵过程中,需从充气口不断通入空气
    D. 由于酵母菌的繁殖能力很强,不需对所用的装置进行消毒处理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应先冲洗葡萄,后去除葡萄的枝梗,以防止杂菌的污染,A错误;B.酵母菌适宜生存的温度条件是18~25℃,因此发酵装置的温度维持在20℃左右最好,B正确;C.在发酵过程中,需关闭充气口,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错误;D.果酒制作过程中,需要对发酵制作的过程全面考虑,例如对装置要清洗干净,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D错误。
    考点:利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
    【名师点睛】知识拓展:
    1、注意问题: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CO2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2、特别提醒: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事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度地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深红色。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能大量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
    3. 下列有关生物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制作果醋时,必须向发酵装置不断地补充无菌空气,以保证醋酸菌的生长及发酵
    B. 制作腐乳时,加盐腌制可使豆腐块变硬且能抑制杂菌生长
    C. 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是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的
    D. 用传统的发酵技术制葡萄酒必须添加酵母菌菌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醋酸菌是好氧菌,果醋发酵过程中,应该向发酵装置不断地补充无菌空气,以保证醋酸菌的生长,A正确;
    B、制作腐乳时,盐的作用是使豆腐块变硬,防止酥烂,同时抑制杂菌生长,B正确;
    C、醋酸菌是好氧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可以将乙醇转化成醋酸,因此变酸酒表面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的,C正确;
    D、传统的发酵技术制葡萄酒,可以不加酵母菌菌种,直接用葡萄上的酵母菌,D错误.
    故选:D.
    4. 图甲是果醋发酵装置。发酵初期不通气,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中期可以闻到酒香;后期接种醋酸菌,适当升高温度并通气,酒香逐渐变成醋香。图乙中能表示整个发酵过程培养液pH变化的曲线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B
    【解析】
    发酵初期,需向发酵罐中通入一定量的空气,此时酵母菌大量繁殖,分解较多的葡萄糖,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溶于水,pH下降,随着氧气的消耗,到发酵中期,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较少的二氧化碳和酒精,pH稍上升,后期接种醋酸菌,适当升高温度并通气,醋酸菌大量繁殖,利用葡萄糖或酒精生成醋酸,pH迅速下降。
    5. 用酵母菌酿制葡萄酒时一般酒中所含的酒精成分不超过14%,其原因是( )
    A. 是加水过多造成的
    B. 原料中用于发酵的糖太少
    C. 一定浓度的酒精影响酵母菌的存活
    D. 发酵过程产热多,高温使酵母菌死亡
    【答案】C
    【解析】
    酒精浓度不会太高是因为高浓度的酒精会使酵母菌失活,故C正确。加水过多会对酒精浓度有一定影响,但都不会超过14%,说明不是因为水过多造成的,故A错误。原料中发酵的糖太少但只会是个别的酒精浓度低,故B错误。发酵过程会产热,但一般会散出去,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果酒制作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进行酒精发酵的过程中,接种酵母菌后,应立即密封
    B. 在进行酒精发酵的过程中,接种酵母菌后,应先通气一段时间,再隔绝空气
    C. 为了避免杂菌污染,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接种纯种的酵母菌
    D. 制葡萄酒的时间控制在10~12天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制酒是利用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原理,酵母菌适宜生存的温度条件是18~25℃,在酿酒时刚开始会向其中通空气,目的是让酵母菌数量增加到足够量;接下来要密封,让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洒精。
    【详解】A. 在进行酒精发酵的过程中,接种酵母菌后,应先通气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然后进行密封发酵产生酒精,A错误;
    B. 在进行酒精发酵的过程中,接种酵母菌后,应先通气一段时间,再隔绝空气,B正确;
    C. 为了避免杂菌污染,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接种纯种的酵母菌,C正确;
    D. 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时间控制在10~12天左右,D正确。
    7.下列有关酵母菌和醋酸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两者的正常繁殖都离不开氧气
    B.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可以生产酒精,醋酸菌则不能生产醋酸
    C. 两者都是异养生物,生存都离不开葡萄糖
    D. 醋酸菌可以以酵母菌的某种代谢产物为原料来合成醋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制作果酒的菌种是酵母菌,代谢类型是兼性厌氧型真菌,在有氧呼吸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呼吸时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发酵条件是18~25℃、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氧;制作果醋的菌种是醋酸菌,醋酸菌是好氧性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醋酸菌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30℃~35℃。
    【详解】A. 酵母菌和醋酸菌的繁殖都不离开氧气,A正确;
    B.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其在有氧呼吸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呼吸时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在无氧条件下,利用酵母菌可以生产酒精;醋酸菌是好氧菌,因此不能在无氧条件下利于醋酸菌生产醋酸,B正确;
    C. 两者都是异养生物,酵母菌的生存离不开葡萄糖,而醋酸菌在缺少糖源时可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C错误;
    D. 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D正确。
    8.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  )
    A. 血红色染料 B. 棕色染料
    C. 玫瑰红色染料 D. 桃红色染料
    【答案】C
    【解析】
    【分析】
    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详解】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C正确。
    9.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醋酸菌可在有氧条件下利用乙醇产生醋酸
    B. 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汁产生酒精
    C. 泡菜腌制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
    D. 腐乳制作利用毛霉等微生物直接对蛋白质等的分解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A.根据果醋制作原理可知,醋酸菌可在有氧条件下利用乙醇产生醋酸,A正确;
    B.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汁产生酒精,B正确;
    C.泡菜腌制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C正确;
    D.腐乳制作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通过浸提后将蛋白质和脂肪分解,D错误.
    10.小李尝试制作果酒,他将葡萄汁放入已灭菌的发酵装置中进行试验(如下图),恰当的做法是(  )

    A. 加入适量的酵母菌
    B. 一直打开阀b通气
    C. 一直关紧阀a、阀b
    D. 把发酵装置放到4 ℃冰箱中进行实验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实验装置图:图示表示利用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的实验装置,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条件下能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能发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制作果酒时,装置中要加入适量的酵母菌,且关紧阀a和b,但要偶尔打开阀b几秒钟,以便释放出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
    【详解】A. 制作果酒利用的原理是酵母菌在无氧环境中利用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所以要加入适量的酵母菌,A正确;
    B. 酵母菌在无氧环境中才会产生酒精,所以要关紧阀a和b,偶尔打开阀b以释放CO2,B错误;
    C. 酵母菌在产生酒精的同时还要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偶尔打开阀b几秒钟,以便释放出二氧化碳,C错误;
    D. 果酒制作适宜温度是18-25℃,4℃的环境不利于酵母菌进行发酵,D错误。
    11. 细胞结构是原核,生长繁殖过程绝对不需要氧,体内不含有氧呼吸酶的微生物是( )
    A. 乳酸菌 B. 酵母菌 C. 变形虫 D. 固氮菌
    【答案】A
    【解析】
    酵母菌、变形虫属于真核生物,BC错;固氮菌属于原核生物,但其生长繁殖过程需要氧,D错;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生长繁殖过程过程绝对不需要氧,它是严格厌氧的生物。故本题选A。
    12.分别将四份100 mL混有乳酸菌的牛奶装入甲(500 mL)、乙(250 mL)、丙(150 mL)、丁(100 mL)4个锥形瓶中,密封保存,其中发酵最好的是(  )
    A. 甲瓶 B. 乙瓶 C. 丙瓶 D. 丁瓶
    【答案】D
    【解析】
    【分析】
    乳酸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而厌氧型生物在有氧气存在时,对其发酵有抑制作用,所以装混有乳酸菌的100mL牛奶的瓶越小越好,内部的剩余空间就越小,容纳的O2也就越少,这样对乳酸菌发酵的抑制作用也就越小。
    【详解】乳酸菌是厌氧细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由题干可知,丁瓶中的空间最小,O2含量最低,最先进入无氧呼吸状态,因此丁瓶中的乳酸菌发酵最好,D正确。
    13. 在制备泡菜样品处理液时,对滤液起净化作用的是(  )
    A. 氢氧化铝溶液 B. 氢氧化钠溶液 C. 氯化镉溶液 D. 氯化钡溶液
    【答案】A
    【解析】
    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制备样品处理液时,加入氢氧化铝乳液的目的是吸附色素等杂质,使泡菜液变澄清,即对滤液起到净化作用,故选A。
    【考点定位】制作泡莱
    【名师点睛】制备样品处理液是为了检测泡菜中的亚硝酸盐的含量。由于样品处理液呈酸性,加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中性。加氢氧化铝是为了吸附脱色,使滴定中进行颜色对比时不受溶液本身颜色影响。
    14.变酸的酒表面有一层膜、泡菜坛表面有一层膜、腐乳外面有一层致密的皮,它们分别是( )
    A. 醋酸菌、乳酸菌、毛霉菌丝 B. 醋酸菌、毛霉菌丝、毛霉菌丝
    C. 醋酸菌、酵母菌、毛霉菌丝 D. 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
    【答案】C
    【解析】
    【分析】
    醋酸菌是好氧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可以将乙醇转化成醋酸;泡菜制作的原理是乳酸菌发酵,在泡菜制作过程中,泡菜发酵液的营养丰富,其表面往往含有适量的氧气,适合酵母菌生长繁殖,成膜酵母生长繁殖会在泡菜坛液面的形成一层白膜;腐乳表面的一层致密的皮是由毛霉的匍匐菌丝形成的,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型。
    【详解】①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能将乙醇转化成醋酸,变酸的酒表面的一层菌膜,主要与醋酸菌有关;②泡菜坛液面的一层白膜,主要是成膜酵母繁殖的结果;③腐乳表面一层致密的皮是由毛霉的匍匐菌丝形成的,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一些常见现象的解释,明确不同微生物代谢过程中的现象,正确的解释传统发酵技术中出现的现象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15.下列关于腐乳制作过程中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先将豆腐切成块放在消毒的笼屉中,保持温度在15~18 ℃,并保持一定的湿度
    B. 将长满毛霉的豆腐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接近瓶底的盐要铺厚一些
    C. 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4%左右
    D. 卤汤中香辛料的作用仅仅是调制风味,且越多越好
    【答案】A
    【解析】
    【分析】
    腐乳的制作过程主要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①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将笼屉中的温度控制在15~18℃,并保持在一定的湿度,约48h后,毛霉开始生长,3d之后菌丝生长旺盛,5d后豆腐块表面布满菌丝,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②加盐腌制: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高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加盐腌制的时间约为8d左右,加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不会过早酥烂;同时盐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③加卤汤装瓶: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色、香、味,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卤汤中的酒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加酒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香辛料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也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
    【详解】A. 制作腐乳时,先将豆腐切成块放在消毒的笼屉中,保持温度在15~18 ℃,并保持一定的湿度,有利于毛霉的生长,A正确;
    B. 长满毛霉的豆腐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B错误;
    C. 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C错误;
    D. 卤汤中香辛料的作用除了调制风味,还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含量多少可根据自己的口味来配制卤汤,但并不是越多,口味就越好,D错误。
    16.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参与果酒发酵和果醋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线粒体
    B. 果酒制成后只需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即可制作果醋
    C. 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生产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
    D. 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逐渐减少盐量
    【答案】C
    【解析】
    果醋制作醋酸菌是原核生物无线粒体,果酒制成果醋温度要升高,还要不断地通入氧气,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生产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才能将蛋白质水解,提高利用价值,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逐渐增加盐量,所以C选项正确。
    17.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豆腐长出毛霉后加盐腌制的目的是促进毛霉生长
    B. 含水量为70%的豆腐利于保持湿度,适宜制作腐乳
    C. 加盐和加酒都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D. 密封瓶口前最好将瓶口通过火焰以防杂菌污染
    【答案】A
    【解析】
    【分析】
    腐乳制作过程中,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制作腐乳应选择含水量为70%的豆腐,加盐腌制时,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高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加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不会过早酥烂;同时盐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卤汤中的酒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加酒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香辛料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也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
    【详解】A. 加盐的目的是使腐乳有一定的咸味,析出豆腐中的水分,抑制杂菌的生长,不促进毛霉生长,A错误;
    B. 制作腐乳时,宜采用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B正确;
    C. 加盐和加酒都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C正确;
    D. 装瓶时,应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以防止杂菌污染,D正确。
    18.制作泡菜的过程实际上是应用了乳酸菌的呼吸作用。将原料放入泡菜坛后应当怎样处理才能得到可口的泡菜
    A. 马上密闭,保持30〜40 ℃
    B. —直通风,不封闭,保持30〜40 ℃
    C. 先通风后密闭,保持30〜40 ℃
    D. 马上密闭,保持60 ℃以上
    【答案】A
    【解析】
    在泡菜的制作中用到的乳酸菌是严格的厌氧菌,在有氧的情况下乳酸菌不能增殖,BC错误;乳酸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40℃,在60℃时乳酸茵已经被杀死,A正确、D错误。
    【考点定位】制作泡菜
    【名师点睛】制作泡菜所用微生物是乳酸菌。实验原理:
    (1)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
    (2)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会引起亚硝酸盐的含量的变化。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一般在腌制10天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下降。
    (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19. 下列产醋最多的措施是( )
    A. 将果酒中加入食醋,并通气
    B. 将果酒中加入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并通气
    C. 将果酒暴露在空气中
    D. 将果酒中加入冲洗葡萄的水,并通气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因食醋经灭菌不含有菌种,所以A项错误;空气中和冲洗葡萄的水中可能有醋酸菌,但数量不大,故C、D项错误;变酸的果酒表面的菌膜中含有大量的醋酸菌,将其接种到果酒中将会产醋最多,故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醋酸发酵的条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0.下列关于发酵过程产物检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果酒发酵是否产生酒精,可用重铬酸钾溶液来检验
    B. 检验醋酸产生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品尝或用pH试纸鉴定
    C. 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可以测定
    D. 测定果酒、果醋的产生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均可用品尝法
    【答案】D
    【解析】
    【分析】
    酒精遇酸化的重铬酸钾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灰绿色;果醋发酵过程中产生醋酸,会使溶液呈现酸味或pH下降;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反应后,再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生成玫瑰红色染料,据此分析。
    【详解】A. 酒精遇酸化的重铬酸钾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灰绿色,故果酒发酵是否产生酒精,可用重铬酸钾溶液来检验,A正确;
    B. 检验醋酸产生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品尝或用pH试纸鉴定,B正确;
    C. 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可以用比色法进行测定,C正确;
    D. 亚硝酸盐无味且有毒,不能用品尝法检测其含量,D错误。
    21. 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肉眼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重要依据是( )
    A. 细菌的大小、形状、颜色 B. 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
    C. 有无鞭毛 D. 培养基的不同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肉眼观察不到细菌的大小、形状、颜色,A错误;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重要依据是菌落形态,如菌落的大小、形态、颜色,B正确;肉眼无法观察到细菌的鞭毛,C错误;培养基不同不是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重要依据,D错误。
    考点: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细菌的鉴定
    【名师点睛】本题关键在于抓住题干的“肉眼”一词,要求学生明确肉眼无法观察到细菌的特征,只能观察菌落的特征。
    22. 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 )
    A. 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B. 接种纯种细菌
    C. 适宜环境条件下培养
    D. 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掌握程度。
    【详解】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只是无菌技术的一个方面,不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A错误;接种纯种细菌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前提,B错误;接种方法和培养条件不能防止杂菌的污染,C错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D正确。
    23. 对不同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正确的是( )
    A. 细菌培养时将PH调至酸性
    B. 培养乳酸杆菌时在培养基中不需要添加维生素
    C. 霉菌培养时将PH调至中性或微酸性
    D. 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则需要提供无氧环境条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在培养微生物时,需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需求。细菌适宜中性、微碱性,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时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乳酸菌除需要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外,还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A、B、C项错误;培养厌氧微生物时需提供无氧环境条件,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微生物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4.检验培养基是否有杂菌污染的最有效方法是(  )
    A. 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实验桌培养
    B. 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窗台培养
    C. 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D. 将已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和接种的培养基一起放在恒温箱中培养,这样可以对比分析出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实验室微生物培养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属于容易题。
    25.判断以下部位不含有微生物的是(  )
    A. 洗干净的脸上 B. 洗完澡后的皮肤
    C. 刷完牙后的口腔 D. 灼烧之后的接种环
    【答案】D
    【解析】
    洗干净的脸上与无机环境接触,还会有大量的微生物生存,A错误;洗完澡后的皮肤还有大量的微生物菌群,B错误;刷完牙后的口腔与外界相通,还会有微生物生存在口腔中,C错误;灼烧之后的接种环属于灭菌,不会含有微生物,D正确。
    26.采用干热灭菌、灼烧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紫外线照射等几种方法,可分别杀死哪些部位的杂菌(  )
    A. 接种环、吸管、培养基、接种室
    B. 吸管、接种环、培养基、接种箱
    C. 培养基、接种环、吸管、接种箱
    D. 培养皿、吸管、培养基、双手
    【答案】B
    【解析】
    接种环属于接种用的金属工具,需要用灼烧灭菌;吸管在使用前保持干燥,需要用干热灭菌;培养基应该用高压蒸汽灭菌;接种室、接种箱需要用紫外线照射灭菌;双手可以用医用酒精消毒;综上所述,选B。
    【点睛】总结常见灭菌方法的应用:高压蒸汽灭菌适用于对一般培养基和玻璃器皿的灭菌;干热灭菌适用于需要保持干燥的空玻璃器皿的灭菌,凡带有橡胶的物品和培养基,都不能进行干热灭菌;无菌室缓冲间和接种箱常用紫外线灯作空气灭菌;微生物接种时的金属接种工具和试管口可以用灼烧灭菌。
    27.防止杂菌入侵,获得纯净的培养物,是研究和应用微生物的前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实验室里可以用紫外线或化学药物进行消毒
    B. 在实验室中,切不可吃东西、喝水,离开实验室时一定要洗手,以防被微生物感染
    C. 接种环、接种针等金属用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内焰部位灼烧灭菌
    D. 使用后的培养基丢弃前一定要进行灭菌处理,以免污染环境
    【答案】C
    【解析】
    【分析】
    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要进行无菌操作,关键就在于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其中消毒和灭菌室常用的防止杂菌入侵的方法,消毒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和化学药剂消毒法,灭菌有灼烧灭菌法适用于接种工具、干热灭菌法适用于玻璃器皿和金属工具、高压蒸汽灭菌法适用于培养基及容器的灭菌。
    【详解】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和紫外线消毒等,实验室里可以用紫外线或化学药物进行消毒,A正确;实验室中,切不可吃东西、喝水,离开实验室时一定要洗手,以防止被微生物感染,B正确;接种环、接种针等金属用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即外焰部位灼烧灭菌,C错误;使用后的培养基丢弃前一定要进行灭菌处理,以免污染环境,D正确。
    【点睛】消毒和灭菌在实验室培养实际操作中必须用到,考生需要在进行实验操作中,注意总结,归纳相关知识形成体系。
    28.下列有关平板划线法接种的操作错误的是(  )
    A. 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
    B. 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沾取一环菌液
    C. 沾取菌液和划线要在火焰旁进行
    D. 接种环划线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微生物培养 在无菌操作,接种环要放在火焰上灼烧,A正确;在火焰旁冷却,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菌液,蘸取菌液和划线要在火焰旁进行,B、C正确;划线时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一定不能相连,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微生物培养操作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29. 下列有关培养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培养基是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的基质
    B. 培养基只有两类: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C. 固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水即可制成液体培养基
    D. 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单个细菌
    【答案】A
    【解析】
    培养基按其所含成分,可分为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和半合成培养基三类。培养基按其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三类。固体培养基中去除琼脂即可制成液体培养基,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可以形成肉眼可见菌落。
    30.下图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1、2、3、4、5。下列操作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1、2、3、4、5区域中划线前都要对接种环灼烧灭菌,灼烧灭菌后立即进行划线
    B. 1和5划线可以如图所示,也可以相连在一起
    C. 在划线操作结束后,要对接种环灼烧灭菌
    D. 在5区域中才可以得到单细胞菌落
    【答案】C
    【解析】
    【分析】
    进行平板划线操作之前,将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进行灼烧灭菌,待冷却后,将已经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沾取一环菌液,将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注意接种环不应划破培养基表面;在1、2、3、4区域中划线前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灭菌,保证每次划线的菌种来自上一区域的末端,划线时要避免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线连,5区域划线后进行灼烧灭菌是防止污染环境及操作者,据此分析。
    【详解】A. 接种前要烧灼接种环,杀灭环上残留菌液,待冷却后再进行划线,A错误;
    B. 划线时注意不要将最后一区即5区的划线与第一区即1区相连,B错误;
    C. 在划线操作结束时,要对接种环灼烧灭菌,以防止污染环境,C正确;
    D. 5区域是最后一个区域,有可能在5区域获得所需要的菌落,在4区域或其他区域也有可能得到所需要的菌落,D错误。
    二、非选择题
    31.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请据图示回答下面的问题。

    (1)装置中的充气口在_____________时关闭,在______________时连接充气泵,并不断向内________________。
    (2)排气口在果酒发酵时排出的气体是由___________产生的___________。
    (3)若果汁中含有醋酸菌,在果酒发酵旺盛时,醋酸菌能否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果酒发酵 (2). 果醋发酵 (3). 泵入空气(氧气) (4). 酵母菌 (5). 二氧化碳 (6). 不能。因为醋酸菌发酵条件是氧气充足,果酒发酵时的缺氧环境会抑制醋酸菌的生长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该图是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图,其中排料口的作用是出料、检测,充气口的作用是在果醋制作时通入O2,排气孔作用是排出果酒发酵过程中产生的CO2,其弯弯曲曲的好处是防止杂菌和浮尘的污染;果酒发酵过程中,充气口关闭,果醋发酵过程中,需通入无菌空气。
    【详解】(1)果酒发酵需无氧条件,果醋发酵需要氧气,故装置中的充气口在果酒发酵时关闭,在果醋发酵时连接充气泵,并不断向内泵入无菌空气。
    (2)排气口在果酒发酵时排出的气体是由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
    (3)若在果汁中就含有醋酸菌,由于果酒发酵时的缺氧环境会抑制醋酸菌生长,且醋酸菌发酵条件是氧气充足,因此在果酒发酵旺盛时,醋酸菌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
    【点睛】本题结合果酒和果醋制作流程及实验装置图,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要求学生识记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参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微生物的特点、发酵装置的构造及作用,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难度一般。
    32.回答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问题:
    (1)腐乳是豆腐经微生物发酵后制成的食品,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该发酵过程,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产生的蛋白酶可将豆腐中的蛋白质水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其产生的脂肪酶能将豆腐中的脂肪水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酵完成后需加盐腌制,加盐还可以抑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长。
    (3)腐乳制作的后期可加入由酒和多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卤汤,卤汤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外,还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毛霉 (2). 肽 (3). 氨基酸 (4). 甘油 (5). 脂肪酸 (6). 微生物 (7). 风味
    【解析】
    【分析】
    腐乳是用豆腐发酵制成,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腐乳制作过程中,加盐可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不会过早酥烂,同时盐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后期加入由酒和多种香辛料配置而成的卤汤,卤汤中的酒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加酒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香辛料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也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
    【详解】(1)腐乳是豆腐经微生物发酵后制成的食品,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该发酵过程,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其产生的蛋白酶可将豆腐中的蛋白质水解为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其产生的脂肪酶能将豆腐中的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2)发酵完成后需加盐腌制,加盐还可以抑制微生物长。
    (3)腐乳制作的后期可加入由酒和多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卤汤,卤汤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外,还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风味。
    【点睛】本题考查了腐乳制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腐乳制作过程中细节知识的掌握,明确腐乳发酵的微生物代谢类型和制作流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33.下表是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土壤细菌的培养基配方。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培养基的类型很多,但培养基中一般都含有水、碳源、____和_________。上述培养基配方中能充当碳源的成分是________。培养基配制完成以后,一般还要调节pH并对培养基进行____处理。
    (2)分离纯化微生物最常使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假设培养结束后,发现培养基上菌落连成一片,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列举两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氮源 (2). 无机盐 (3). 牛肉膏和蛋白胨 (4). 灭菌 (5). 平板划线法 (6). 稀释涂布平板法 (7). 稀释倍数不够,菌液的浓度太高;划线时,划完第一次没有灭菌即接着划第二次;培养过程灭菌不严格,受到微生物的污染
    【解析】
    【分析】
    培养基是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微生物常用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法,平板划线法是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分散到培养基表面的方法;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进而获得单菌落的方法。
    【详解】(1)培养基的类型很多,但培养基中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牛肉膏、蛋白胨中含碳元素,故都可充当氮源。培养基配制完成以后,一般还要调节pH并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
    (2)分离纯化微生物最常使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
    (3)培养基上菌落连成一片原因可能有:①稀释涂布平板时,稀释倍数不够,菌液的浓度太高;②划线时,划完第一次没有灭菌即接着划第二次;③培养过程灭菌不严格,受到微生物的污染等原因。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要求学生能够识记培养基的成分,识记分离纯化微生物的两种方法,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