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生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生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解析版)第1页
    【生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解析版)第2页
    【生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生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解析版)

    展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 下列生理活动与生物膜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A.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B. 受精作用的完成
    C. 吞噬细胞吞噬细菌 D. 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属于胞吐,与细胞膜功能有关,故A不合题意;受精作用的完成依赖于精子和卵子的识别与结合,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关,故B不合题意;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与细胞识别有关,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关,故C不合题意;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的过程是在核糖体中完成的,核糖体没有膜结构,故D符合题意。
    2.如图所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若图示为肝细胞膜,则肝细胞产生的尿素运输到细胞外,其运输方向是Ⅱ→Ⅰ
    B. 细胞的癌变是因为①的改变而导致的
    C. a可以表示人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D. ①为糖蛋白,多糖分子细胞膜上只能与蛋白质相结合
    【答案】A
    【解析】
    若图示为肝细胞膜,Ⅰ侧含有糖蛋白,代表膜外,则尿素的运输方向是Ⅱ→Ⅰ,A正确;细胞癌变的成因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而①为糖蛋白,B错误;a物质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人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属于协助扩散,C错误;多糖在细胞膜表面有的与蛋白质相结合,形成具有识别作用的糖蛋白,有的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D错误。
    3.不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的是(  )
    A. 细胞膜糖蛋白的识别过程
    B. 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
    C. 萎蔫的植物细胞出现质壁分离
    D. 由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答案】A
    【解析】
    【详解】细胞膜糖蛋白的识别过程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没有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A错误;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正确;萎蔫的植物细胞出现质壁分离,质壁分离过程中原生质的收缩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正确;动物细胞在分裂末期,细胞膜从中央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子细胞,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正确。故选A。
    4. 如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其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有两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B. ②是遗传物质DNA和RNA的载体
    C. ③与蛋白质的合成无关
    D. ④有利于DNA和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②表示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③表示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④表示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解:A、①是核膜,是双层膜结构,属于生物膜系统,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A正确;
    B、②是染色质,是遗传物质DNA的载体,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B错误;
    C、③是核仁,位于细胞核中央,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错误;
    D、④是核孔,有利于mRNA等大分子物质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但具有选择性,DNA不会从细胞核出来进入细胞质,D错误.
    故选:A.
    5.有关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被动运输都不需要载体 B. 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都需要载体
    C. 离子出入细胞不需要消耗能量 D. 逆浓度梯度运输都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D
    【解析】
    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A项错误;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吐和胞吞的方式出入细胞,不需要载体,B项错误;无机盐离子出入细胞的方式也可能是主动运输,例如血浆中的K+进入红细胞等,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C项错误;逆浓度梯度运输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都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D项正确。
    6. 下列有关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但都不需要消耗能量
    B.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有序完成各项生理功能
    C. 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一定有线粒体
    D. 原核细胞结构简单,没有细胞核,叶绿体、细胞壁等结构
    【答案】B
    【解析】
    【详解】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而从肠道中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需要消耗能量,A项错误;
    生物膜系统的功能之一是: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能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互不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B项正确;
    蓝藻能进行有氧呼吸,但其细胞内没有线粒体,C项错误;
    原核细胞结构简单,没有细胞核,叶绿体等结构,但绝大多数原核细胞有细胞壁,D项错误。

    7.在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减轻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Na+进入液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B. 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
    C. 该载体蛋白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
    D. 该载体蛋白本质是蛋白质
    【答案】C
    【解析】
    细胞的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能逆浓度运输Na+,说明Na+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A正确;主动运输的方式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B正确;该载体蛋白位于液泡膜上,属于细胞内物质,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载体蛋白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正确。
    8. ATP 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ATP分子中含有C、H、O、N、P五种元素
    B. 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C. 细胞中能合成ATP的场所只有线粒体
    D. ATP转化成ADP时最先断裂的是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
    【答案】C
    【解析】
    ATP的组成元素是C、H、O、N、P,A正确;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B正确;细胞内合成ATP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因此合成ATP的场所是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C错误;ATP转化成ADP时最先断裂的是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D正确。
    9.下图为H2O2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曲线图模型,①②③④曲线的条件分别是(  )

    A. H2O2酶催化、FeCl3催化、加热、自然条件
    B. 加热、自然条件、H2O2酶催化、FeCl3催化
    C. 加热、FeCl3催化、自然条件、H2O2酶催化
    D. 自然条件、加热、FeCl3催化、H2O2酶催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图中曲线①②③④可以看出④的反应速率快于①②③,活化能比较低,①的反应速率最慢,故④是加入了H2O2酶催化、①表示在自然条件下的反应过程;②和③比较,③的活化能比②低,故③为加入了无机催化剂、②为较高温度下的曲线,因此正确答案为D。
    10. 下列与呼吸作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病毒核酸的复制需要自身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B. 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宜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C. 谷氨酸棒状杆菌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
    D.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进行呼吸作用,A错误;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宜生活在无氧的环境中,B错误;谷氨酸棒状杆菌是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C正确;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的能量由糖分解成乳酸分解提供,D错误。
    11.如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装置甲是测定无氧呼吸的装置
    B. 装置乙应在E处检测是否有酒精生成
    C. 装置乙应让D先反应一会再连接
    D. 两个装置均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甲装置是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实验装置,A错误;
    B. E瓶是澄清石灰水,目的是检测呼吸产生的CO2,B错误;。
    C. 装置乙应让D先反应一会再连接,以消耗掉瓶中的O2,从而确保通入E处的CO2是酵母菌无氧呼吸所产生的,C正确;
    D. 光不影响细胞的呼吸,所以两个装置都可在光下进行,便于观察现象,D错误。
    12.ATP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MP可以作为合成ADP及mRNA的原料
    B. 甲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细胞分裂
    C. 丁过程中合成ATP所需能量可以是光能、化学能、热能
    D. 催化甲过程和丁过程的酶肯定不是同一种酶
    【答案】C
    【解析】
    【详解】A、AMP是一磷酸腺苷,可参与AMP+Pi+能量→ADP,又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合成mRNA的原料,A正确;
    B、ATP是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物质,其水解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B正确;
    C、光能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可转化为ATP中的能量,细胞呼吸中有机物分解释放出的能量,也可合成ATP,但热能无法用于合成ATP,C错误;
    D、酶具有专一性,催化甲过程和丁过程的酶不是同一种酶,D正确。
    故选C。
    13.下列各曲线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及描述错误的是

    ①甲图表示人的成熟红细胞中ATP生成速率与氧气浓度的关系
    ②乙图表示冬季蔬菜大棚中一天内C02的浓度变化
    ③丙图表示酵母菌呼吸时氧气浓度与C02产生量的关系,a点时ATP产生量最大
    ④丁图表示小鼠的离体细胞内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人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但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其生成速率与氧气浓度无关,①正确;冬季蔬菜大棚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取决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对比,在中午12时光合作用较强,故不会出现二氧化碳浓度增高的现象,②错误;丙图中,ATP产生量最大是在有氧呼吸最强的时候,而a点表示呼吸作用最弱,③错误;离体细胞内酶的活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活性增强,超过最适温度,随着温度升高活性降低,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
    14.下列有关酶与ATP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只能在生物体内起作用
    B. 有些酶的组成元素与ATP的组成元素相同
    C. 叶肉细胞中产生的ATP只能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
    D.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ATP的合成速度大于分解速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
    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生物体内和体外都能起作用,A错误。
    有些酶的组成元素即RNA和ATP含有CHONP组成,B正确。
    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但叶肉细胞中也有线粒体,也能产生ATP,可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C错误。人体在剧烈运动时ATP的合成速度和分解速度处于动态平衡,D错误。
    15.同位素标记法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用3H标记的氨基酸来研究抗体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高尔基体中会出现放射性
    B. 鲁宾和卡门用180分别标记H20和C02,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C.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适当时间后搅拌离心,检测到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
    D. 用15N标记大肠杆菌的DNA和含14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培养液做实验,可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同位素标记法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要求考生理解同位素标记法的原理,知道这种研究方法在相关生物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用3H标记的氨基酸来研究抗体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高尔基体中会出现放射性,A正确;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B正确;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适当时间后搅拌离心,检测到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C错误;用15N标记大肠杆菌的DNA和含14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培养液做实验,可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D正确。
    16.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通过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酶催化蛋白质分解是否充分进行
    B. 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作为底物,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C. 酶制剂适于在低温(0-4℃)下保存
    D. 在探究酶的高效性实验中,加入Fe3+的试管可继续用于其他组实验
    【答案】C
    【解析】
    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后形成多肽,多肽中含有肽键,即蛋白质和多肽遇双缩脲试剂均可以发生颜色反应,A错误;因为温度能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所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能用过氧化氢作为底物,B错误;低温下酶的分子结构稳定,酶制剂适于在低温(0-4℃)下保存,C正确;加入Fe3+的试管可能会对其他实验产生干扰,不可继续用于其他组实验,D错误。故选C。
    17.下图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 )

    A. 1、3和4过程产生的还原氢都与氧结合产生水
    B. 各种生物体(除病毒外)都能进行的过程是3
    C. 2过程需多种酶参与,且需ATP供能
    D. 能提供给绿色植物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多的过程是5
    【答案】A
    【解析】
    1过程表示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用于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生成有机物,不能与氧气结合生成水,A错误;图中3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而各种生物体(病毒除外)都能进行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B正确;2过程为暗反应阶段,需要多种酶的催化,还需要ATP供能,C正确;5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有氧呼吸产生能量最多的阶段,所以能提供给绿色植物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多的过程是5,D正确。
    18.在光照最强的夏季的中午,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反而会降低。此时,细胞内C3、C5含量的变化依次是( )
    A. 增加、减少 B. 减少、增加
    C. 减少、减少 D. 增加、增加
    【答案】B
    【解析】
    在光照最强的夏季的中午,温度较高,蒸腾作用过强,导致气孔关闭,植物吸收的CO2减少,使得CO2和C5结合形成C3的CO2固定过程减弱,生成的C3减少,而C3的还原仍在进行,因此细胞内C3减少,C5含量增加,B正确,A、C、D均错误。
    19.在人体内的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ATP最多的阶段是( )
    A. 葡萄糖→丙酮酸 B. 丙酮酸→CO2 +[H]
    C. 丙酮酸→乳酸 D. [H]+ O2 →H2O
    【答案】D
    【解析】
    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ATP较少,A错误;丙酮酸产生二氧化碳和[H],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ATP较少,B错误;丙酮酸转化成乳酸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产生ATP,C错误;氢与氧气结合形成水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合成大量ATP,D正确。
    20. 下列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蛙受精卵的分裂为有丝分裂
    B. 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高尔基体等
    C. 秋水仙素作用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能使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D. 若人的精子细胞核中DNA为a mg,则其正常体细胞中的DNA一定大于2a mg
    【答案】C
    【解析】
    蛙的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A正确;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提供能量)、核糖体(间期合成蛋白质)、高尔基体(末期细胞壁的形成)等,B正确;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而纺锤体形成于有丝分裂前期,因此秋水仙素作用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能使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C错误;若人的精子细胞核中DNA为amg,则体细胞核中DNA为2amg,此外体细胞质中也含有少量的DNA,因此体细胞中的DNA一定大于2amg,D正确。
    21. 关于有丝分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分裂间期由于蛋白质合成旺盛,核仁的活动会加强
    B. 显微镜下可看见核仁、核膜的时期只有间期、末期
    C. 分裂后期,着丝粒分开,姐妹染色单体数目加倍
    D. 高等动植物细胞的细胞核分裂方式不同,但细胞质分裂方式相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
    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由于蛋白质合成旺盛,核仁的活动会加强,A正确;
    显微镜下可看见核仁、核膜的时期只有间期、前期、末期,B错误;
    分裂后期,着丝粒分开,姐妹染色单体数目由有到无,染色体数目加倍,C错误
    高等动植物细胞的细胞核分裂方式相同,但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C错误;
    故选A
    22.下列有关生物膜上蛋白质或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糖蛋白分布于细胞膜的外侧,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
    B. 植物叶肉细胞中线粒体内膜与类囊体膜上的蛋白质不同
    C. 光合作用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只分布在类囊体膜上
    D. 呼吸作用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只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
    【答案】D
    【解析】
    【详解】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导致癌细胞扩散和转移,A正确;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不同生物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B正确;
    光合作用中,光反应阶段合成ATP,而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膜,故光合作用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膜上,C正确;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能产生ATP,场所分别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故催化ATP合成的酶不只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D错误。
    23.如图为一高等生物有丝分裂某时期图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生物为一种植物
    B. 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12条染色体
    C. 该细胞没有姐妹染色单体
    D. 该细胞中含有12个DNA分子
    【答案】B
    【解析】
    该细胞具有细胞壁,属于植物细胞,A正确;此时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且染色体均匀的移向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细胞中有12条染色体,因此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有6条染色体,B错误;该细胞中着丝点发生分裂,因此此时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C正确;图示细胞含有12条染色体、0条染色单体、12个DNA分子,D正确。
    24.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是因为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A. 蛋白质减少 B. 磷脂减少
    C. 糖蛋白减少 D. 糖蛋白增多
    【答案】C
    【解析】
    【详解】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识别作用,且在细胞间有黏着作用,而癌细胞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导致细胞间黏着性降低,所以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故选C。
    25. 如果将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和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分别置于“U”形管的左右两侧,中间用半透膜隔开(允许水分子和葡萄糖分子通过半透膜,不允许蔗糖通过),使两者的液面相平。开始和一段时间后情况是( )
    A. 左侧高于右侧和右侧高于左侧
    B. 右侧高于左侧和左侧高于右侧
    C. 都为左右两侧一样高
    D. 都为左侧高于右侧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置于“U”形管的左右两侧的蔗糖溶液和葡萄糖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但蔗糖是二糖,葡萄糖是单糖,因此单位体积内葡萄糖分子多,所以水分子从左侧向右侧扩散的量比从右侧向左侧扩散的量多,导致右侧液面高于左侧。一段时间后,由于中间有半透膜隔开,而半透膜允许水分子和葡萄糖分子通过半透膜,却不允许蔗糖通过。所以葡萄糖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左侧,使右侧分子变多,水分子从左侧向右侧扩散的量比从右侧向左侧扩散的量少,导致左侧液面高于右侧。故选B。
    二、非选择题
    26.下图表示在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测得的某高等植物O2和CO2的释放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叶肉细胞内的光合色素能吸收,转化和传递光能,其分布在_______(填结构)上。光合色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全对给分) 。可用_______等有机溶剂来提取绿叶中的光合色素。
    (2)植物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___________在暗反应中用于还原C3,若给予植物暗处理,则短时间内C3的含量将___________。若CO2浓度升高,则短时间内C3的含量将___________。
    (3)据图可知,在光照强度为8klx时,该植物固定CO2的速率为___________mol/(m2·h)。若此条件下,光照12 h、再黑暗12h,交替进行,则该植物能否生长?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温度主要通过影响来影响_____________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
    (5)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_________。
    【答案】 (1). 类囊体薄膜 (2). 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 (3). 无水乙醇 (4). [H],ATP (5). 增多 (6). 8 (7). 不能 (8). 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全部被细胞呼吸消耗 (9). 光合作用有关酶的活性 (10).
    【解析】
    【详解】(1)光合作用过程中,叶肉细胞内的光合色素能吸收、转化和传递光能,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光合色素主要有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通常用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来提取色素,而用层析液来分离色素。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反应的产物是[H]和ATP和O2,其中[H]和ATP在暗反应中用于还原C3,暗处理后,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导致C3的还原受阻,同时暗处理不影响C3的生成速率,因此短时间内C3含量将增多。
    (3)在光照强度为0时,只有二氧化碳的释放,不消耗氧气,说明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为4 mol/(m2·h),即为呼吸作用强度,在光照强度为8千勒克斯(klx)时,植物释放氧气量为4mol/(m2·h),则实际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量为4+4=8mol/(m2·h),根据光合作用反应式可知,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等于固定的CO2的量,因此在光照强度为8klx时,该植物固定CO2的速率为8mol/(m2·h),图中8千勒克斯(klx) 时,植物净积累量为4mol/(m2·h),又根据呼吸作用强度为4mol/(m2·h)。则光照12h,再黑暗12h,交替进行,植物的净积累量=4×12-4×12=0。即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全部被细胞呼吸消耗,因此该植物不能正常生长。
    (4)温度主要通过影响光合作用有关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
    (5)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为
    27.如图1是人甲状腺细胞摄取原料合成甲状腺球蛋白的基本过程,图2表示两种跨膜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问题:

    (1)研究表明细胞内的碘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碘浓度,这表明图1中a过程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与I-跨膜运输方式一致的是______,与另一种运输方式相比影响其运输速率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对离体的心肌细胞使用某种毒素,结果对Mg2+的吸收显著减少,而对Ca2+、K+、C6H12O6等物质的吸收没有影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木糖为五碳糖,但是细胞膜能转运葡萄糖,却不能转运木糖,这表明细胞膜具有的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主动运输 (2). I-的吸收是由低浓度到高浓度 (3). 乙 (4). 载体蛋白数量和能量供应 (5). 该毒素抑制了Mg2+载体蛋白的活性 (6). 选择透过性
    【解析】
    【详解】(1)图1中I-逆浓度梯度进入甲状腺细胞,说明I-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2)I-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其运输速率受载体蛋白数量和能量供应多少的影响,与图2乙图对应。(3)使用某种毒素后,细胞对Mg2+的吸收显著减少,而对Ca2+、K+、C6H12O6等物质的吸收没有影响,说明毒素没有影响能量的供应,最可能的是该毒素抑制了Mg2+载体蛋白的活性。(4)木糖和葡萄糖都是小分子物质,但细胞不能转运木糖,这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有关
    28.为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具体地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在1~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0.5%的唾液1 mL。
    ②分别向1~5号试管中加入0.5%的淀粉液2 mL,
    ③向各试管中加入相应的缓冲液3 mL。使各试管中的pH依次稳定在5.00、6.20、6.80、7.40、8.00。
    ④将1~5号试管均放入37 ℃温水中恒温水浴。
    ⑤反应过程中,每隔1 min从第3号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1滴碘液显色。待呈橙黄色时,立即取出5支试管,加碘液显色并比色,记录结果如表所示:
    项目
    1
    2
    3
    4
    5
    pH
    5.00
    6.20
    6.80
    7.40
    8.00
    颜色
    ++

    橙黄色

    ++
    注:“+”表示蓝色程度。
    (1)实验过程中选择37 ℃恒温的理由是__________。
    (2)3号试管加碘液后出现橙黄色,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反应速率过快,应当对唾液进行怎样的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同学的操作中有一处错误,请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37 ℃是唾液淀粉酶的最适催化温度 (2). 淀粉已经完全分解 (3). 适当稀释唾液 (4). 将步骤③移到②之前 (5). 唾液淀粉酶催化的最适pH是6.80,高于或低于此值,酶的活性都会降低
    【解析】
    【详解】(1)根据表中信息,因变量是唾液淀粉酶活性。温度为无关变量,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因此实验过程选择37 ℃恒温是为了排除温度因素对结果的干扰,且37 ℃是唾液淀粉酶起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
    (2)由于淀粉遇碘液变蓝,而3号试管加碘液后出现橙黄色,说明淀粉已被完全分解。
    (3)反应速率较快时,可对唾液加水稀释,从而减慢反应速率。
    (4)该同学的操作应将步骤③移到②之前。
    (5)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实验结论为:唾液淀粉酵的活性受pH的影响唾液淀粉酶最适PH值是6.8。高于或低于此pH时酶活性逐新降低。
    29.下面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质变化示意简图,其中a、b表示物质,①~④表示生理过程.据图回答:

    (1)图中物质a是__________,过程①表示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反应阶段,发生的场所是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
    (2)图中物质b是__________,在同一个叶肉细胞中,过程④产生的b__________(能/不能)用于过程②。
    (3)在物质变化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请写出上述的光合作用中的能量转移的途径:光能→__________→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4)若用18O标记①过程中的H2O,那么在①和②过程的产物中,最可能检测到18O的物质是__________。
    (5)当光照不变,突然停止CO2的供应,叶绿体中C3化合物的量将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6)上述生理过程中,能产生ATP的过程有__________(写序号);其重要意义是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所需的__________。
    【答案】 (1). O2 (2). 光 (3). 类囊体薄膜 (4). CO2 (5). 能 (6).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7). a(或O2) (8). 减少 (9). ①③④ (10). 能量
    【解析】
    【详解】(1)图中物质a是由水的光解产生的,是氧气,过程①是水的光解,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的场所是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2)图中物质b是与C5共同参与CO2固定的CO2。在同一个叶肉细胞中,过程④产生的CO2能用于暗反应过程②。
    (3)光合作用中的能量转移的途径: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4)若用18O标记光反应①过程中的H2O,水光解的产物是O2与[H],O2被细胞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利用或者释放到外界环境中,[H]参与暗反应中C3的还原,所以在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的产物中,最可能检测到18O的物质是a O2。
    (5)光照不变,光反应不受影响,供给暗反应中C3还原的[H]与ATP不变,即C3去路不变;突然停止CO2的供应,CO2的固定受到抑制,产生的C3减少;C3去路不变;, C3的来源减少,所以C3减少。
    (6)光合作用光反应合成ATP,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能够产生ATP,故产生ATP的过程有①光反应、③有氧呼吸第一阶段、④有氧呼吸第二、第三阶段;其重要意义是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所需的能量。
    30.下面图1表示某高等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图像;图2表示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变化的图解,其中字母表示时间点,O→F时间段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请据图回答问题:

    (1)根据图1,可推断出该高等生物属于动物还是植物?__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同时可知图1所示的细胞变化发生在图2中的______________(填字母)段。
    (2)若需观察到图1所示的实验现象,需要用到的碱性染料是________________;在实验中持续观察图1所示的细胞,________(填“能”或“不能”)观察到下一个时期。
    (3)图2中O→B时段为细胞有丝分裂的___________期,此时细胞内发生的活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其中后者的发生与核糖体有直接关系。
    (4)图中B→C时段细胞核DNA、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数目比例为______________,而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位于图2中的_____________(填字母)段。
    【答案】 (1). 动物 (2). 具有中心体、不具有细胞壁、细胞中部向内凹陷 (3). D→E(或答“DE”) (4). 醋酸洋红溶液(或答“龙胆紫溶液”) (5). 不能 (6). 间 (7). DNA的复制 (8). 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9). 2∶1∶2 (10). C→D(或答“C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分析图2: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D段包括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EF段表示有丝分裂末期。据此答题。
    【详解】(1)图1细胞具有中心体、不具有细胞壁、细胞中部向内凹陷,因此属于动物细胞。图1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对应图2中的DE段。
    (2)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需要用到的碱性染料是龙胆紫或醋酸洋红;由于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因此持续观察图1所示的细胞,不能观察到下一个时期。
    (3)图2中O→B时段为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此时细胞内发生的活动主要是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其中后者的发生与核糖体有直接关系。
    (4)图2中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此时细胞核DNA、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比例为2:1:2,而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是有丝分裂中期,对应于图2的C→D(或答“CD”)。
    31.图甲是探究光合作用的装置图,图乙是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装置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用阻断剂阻断叶片a的有机物输出,若初始时测定叶片质量为X mg,黑暗处理1h后叶片质量为Y mg,再光照处理1h后叶片质量为Z mg(以上测定值均为叶片干重),则该叶片的呼吸速率可表示为_____mg/h,净光合速率可表示为_________mg/h。
    (2)若要用图甲所示装置来探究氮元素是否为植物的必需矿质元素,则应该再增加一个装置,所增装置该如何设置?________。
    (3)若在某光照强度下,图乙装置中液滴左移,说明此时植物________。若液滴右移,则单位时间内右移的距离可以代表植物________速率。
    【答案】 (1). X—Y (2). Z—Y (3). 将水槽中的完全培养液替换成等量只缺少氮元素的完全培养液,其他条件与图甲所示装置完全相同 (4). 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从环境中吸收氧气) (5). 净光合
    【解析】
    试题分析:呼吸速率是指植物叶片在单位时间(1h)内干物质的减少量或氧气消耗量或CO2的产生量;净光合速率是指植物叶片单位时间内(1h)内干物质的增加量或CO2的吸收量或氧气的释放量;如果要用甲装置来探究N元素是否为植物所需的必需元素,则通过完全培养液中是否缺N进行对照实验,观察植物是否能正常生长发育即可。装置乙可用于测定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大小,由于密闭小室内装有CO2缓冲液,说明CO2浓度不变,引起刻度导管上液滴移动的原因是密闭小室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当液滴左移,说明密闭小室内氧气减少,植物的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液滴不移,说明植物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当液滴右移,说明密闭小室内氧气增多,植物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1)根据呼吸速率和净光合速率的概念可知,结合题意,由于植物叶片干重在黑暗下会因呼吸作用而减少,所以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X-Y (mg/h);当叶片继续在光照下1h,叶片干重因光合作用而增加,所以叶片的净光合速率=Z-Y(mg/h)。
    (2)根据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原则,用图甲所示装置来探究氮元素是否为植物的必需矿质元素,则应该再增加一个完全培养液中缺少N的装置,而其他条件与图甲所示装置完全相同的实验组进行对照实验。
    (3)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装置乙中液滴左移,说明密闭小室内氧气含量减少,是因为植物从环境中吸收了氧气,此过程植物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当液滴右移,说明密闭小室内氧气含量增加,是因为植物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单位时间释放的氧气量代表的植物的净光合速率。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