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1月月考试题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576274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1月月考试题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576274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1月月考试题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576274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1月月考试题
展开www.ks5u.com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第一中学
2018-2019学年高二11月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突触间隙的液体属于( )
A. 细胞内液 B. 淋巴液 C. 细胞液 D. 组织液
2.异体器官移植手术往往很难成功,最大的障碍就是异体细胞的排斥,下列所述与此无关的是( )
A. 效应T细胞的免疫效应 B.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 异体器官成为受体机体的抗原 D. 细胞膜的表面有糖蛋白
3.如图是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若③处损伤,则导致( )
A. 有感觉,不能缩手 B. 有感觉,能缩手
C. 无感觉,不能缩手 D. 无感觉,能缩手
4.社鼠是主要生活在山地环境中的植食性鼠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社鼠与其天敌黄鼬的种群数量波动是不同步的
B. 社鼠的种群数量总是处在环境容纳量之下
C. 生活一段时间后,社鼠种群就会从增长型转变为衰退型
D. 在食物十分充足的条件下,社鼠的种群数量一定呈“J”型增长
5.如图所示,甲图表示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的照射,乙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如果甲图中b处的生长素浓度为m,则a处生长素浓度X的范围是( )
A. m<X<n B. X=I C. n<X<I D. X>i
6.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内缺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
B. 人体大量失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减少
C. 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
D. 水和无机盐平衡是体液调节的结果
7.当条件反射建立之后,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可引起同样的反应,这说明( )
A.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结构基础相同
B. 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可以发生改变的
C. 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的性质是相同的
D. 无关刺激已转化为条件刺激
8.下列哪种激素与靶细胞受体的特异性最弱( )
A.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 促性腺激素
C. 甲状腺激素 D. 胰高血糖素
9.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两侧存在电位差,称之为静息电位;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电位差发生变化,称之为动作电位,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K+外流产生的
B. 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Na+外流产生的
C. 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是Na+内流产生的
D. 动作电位的产生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基础
10.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下列有关该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现象为过敏反应
B. 该海鲜可称为致敏原
C. 是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反应
D. 是免疫系统对于外来抗原的一种免疫应答
11.下列哪项实验能够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
A.B.C.D.
12.下表是血浆、组织液和骨骼肌细胞内液某些成分的浓度及总渗透压的比较(浓度单位为mEq・L-1,渗透压单位为mOsm・L-1).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Na+、Cl-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中
B. 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高
C. HCO有利于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
D. 血浆渗透压主要是由蛋白质的含量决定的
13.在马拉松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大汗淋漓,此时他体内会出现的生理变化是( )
A. 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B. 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
C.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 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变
14.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B. 不同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是相同的
C. 群落经过演替会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
D. 群落演替导致生物种类的不断改变
15.19世纪英国著名外科医生贝尔和法国生理学家马让迪发现,动物的脊神经是由背根和腹根组成的(如图所示),两人进行如下实验,研究背根和腹根的功能。
①分别电刺激每对脊神经根的腹根和背根均可引起动物同侧后肢发生运动反应 ②在一对脊神经根的背根中央处剪断(图中甲箭头所示)电刺激背根向中段B,动物后肢发生运动反应;电刺激背根外周段A,动物后肢不发生反应 ③在另一对脊神经根的腹根中央处剪断(图中乙箭头所示),电刺激腹根向中段D,动物后肢不发生反应,电刺激腹根外周段C,动物后肢发生运动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通常要将实验动物的脑破坏,保留脊髓,以排除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 实验①的作用证明脊神经的背根、腹根结构完好,功能正常
C. 由②、③结果可知背根的功能是运动,腹根的功能是感受
D. 上述实验可以看出组成一根神经的许多神经纤维之间的功能互不干扰
16.下列关于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
B. 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
C. 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
D. 神经递质不会成为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17.动物激素、神经递质、抗体共同的特点是( )
A. 存在于内环境中
B. 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C. 由核糖体合成,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到细胞外
D. 在不同人体内种类各不相同
18.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 B. 一定能固定CO2
C. 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 D. 一定是植物
19.将甲、乙、丙三株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进行不同处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顶芽摘除后,侧芽生长停滞
B. 甲侧芽生长快与生长素促进作用有关
C. 细胞分裂素与侧芽的生长无关
D. 甲为对照组,乙、丙为实验组
20.用月季作为实验材料进行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验证实验中,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通过预实验可确定实验浓度梯度位于2ppm~6ppm之间
B. 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4ppm
C. 该实验处理枝条的方法有浸泡法和沾蘸法
D. NAA不属于植物激素
21.下图表示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间隙中含有组织液
B. c处对应的膜处于静息电位状态,说明图甲中的突触使下一个神经元抑制
C. d处对应的膜处于动作电位状态,离子Y是阳离子
D. 图示过程只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22.在下图的食物网中,鸟的食物中来自于草,来自于蚱蜢,蛇的食物中来自于蛙,来自于鸟,假设能量传递效率为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蛇在食物网中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
B. 蛇每同化1 J能量,需要草固定700 J太阳能
C. 与保护蛙相比,保护鸟更有利于增加草的数量
D. 鸟同化的能量最终都将通过粪便被分解者利用
2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了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B. 血红蛋白的分子数量决定了内环境的渗透压
C. 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渗透
D. 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4.2011年4月12日,日本政府宣布,把福岛第一核电站放射物质泄漏依国际标准上调至事故最高等级7级。受放射性碘——131伤害最大的器官为( )
A. 肝脏 B. 胰岛 C. 甲状腺 D. 心脏
25.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部位是( )
A. 垂体 B. 睾丸 C. 卵巢 D. 下丘脑
26.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细胞膜内的电流方向为( )
A. 由未兴奋部位到兴奋部位
B. 由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
C. 没有电流产生
D. 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交替变化
27.在细胞免疫中起主要作用的淋巴细胞是( )
A. T细胞 B. B细胞
C. 吞噬细胞 D. 造血干细胞
28.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在神经纤维某处的细胞膜内外放置电极a和b(如图),在图中M点给予一次适宜刺激,通过电压表测量神经细胞膜内、外电位差(膜内外电位差=膜外电位-膜内电位),坐标图中符合实验结果的曲线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9.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B.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C. 人体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D. 体内多对缓冲物质对维持体液pH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30.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调控下达成的
B. 需要各个组织、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分工合作
C. 实质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稳定不变的状态
D. 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时稳态也可遭到破坏
31.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①蜀岗西峰的所有蒲公英 ②茱萸湾的全部生物 ③瘦西湖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 ④凤凰岛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① D. ①②④
32.下列关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细胞外液中溶质微粒的数量
B. 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由Na+和Cl-的浓度决定
C.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D. 人的血浆渗透压小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33.下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解读此图可获得的信息是( )
①a、b、c可分别表示同一物种的三个不同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②三个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大小关系是a>b>c ③三个种群的出生率大小关系是a>b>c ④三个种群的迁入率与迁出率大小关系是a>b>c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4.微电流计连接的两个电极分别放在神经纤维膜的表面,并在图示位置给予一个足够强度的刺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若微电流计偏转1次,说明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 ②若微电流计偏转1次,说明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 ③若微电流计偏转2次,说明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 ④若微电流计偏转2次,说明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
⑤刺激后神经纤维膜内为正电位 ⑥刺激后神经纤维膜内为负电位
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 ②④⑤ D. ②④⑥
35.神经纤维在受到刺激时会出现膜电位的变化,受刺激部位的变化情况是( )
A. 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B. 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 一直保持“内负外正”
D. 一直保持“内正外负”
36.下列关于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突触小体处发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
B. 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信赖于的膜的选择透过性
C.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D. 突触后膜兴奋时膜外负电荷相对较多
37.在沿海滩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高层芦苇茂密,中、低层绿草如茵,大量的禽鸟齐聚其中,水下还分布着大量的文蛤、蟹、虾和鱼等。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芦苇、绿草属于生产者
B. 文蛤、蟹、虾和鱼都是第二营养级
C. 其生物群落只有垂直结构
D. 生态系统稳定性与信息传递无关
38.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存在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它们的放电频率因体温变化而相应改变,如下图中实线所示,C 、W曲线交于S点,此点对应的温度为正常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感染流感病毒后S 点左移,干活出汗时S点右移
B. 某人体温24小时处在S′点,则该时间段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 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低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时,体温低于正常值
D. 体温持续偏高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需要采取降温措施
39.下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
B. t1~t2,散热量增加产热量也增加
C. t2~t3,散热量减少是体温调节的结果
D. t3以后,为在低温环境保持体温,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40.下列能提高血糖的激素是( )
A. 胰高血糖素 B. 胰岛素
C. 甲状腺激素 D. 生长激素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40分)
41.研究人员进行了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A,也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生根的影响,结果如图B,据图回答问题:
(1)比较曲线________可知顶芽可通过产生生长素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比较________可知细胞分裂素能解除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作用。
(2)比较曲线4与5,可知赤霉素能明显促进________。若要证明赤霉素能解除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对侧芽的抑制作用,还应增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组进行研究。在豌豆植株中,赤霉素主要产生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B分析:当激素类似物甲和乙浓度均为0.5umol/L时,甲和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当激素类似物甲和乙浓度均为75umol/L时,甲和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由图B分析:激素类似物甲对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________范围。
42.科学家在研究反射弧功能时进行了下列实验。将蛙的后肢肌肉(E)及神经(B、D)剥离出.当用电刺激后肢皮肤A时,后肢肌肉E发生收缩反应。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并回答问题:
(1)如果将B剪断,刺激近A处端,E无收缩反应,刺激近C处端,E有收缩反应,说明B的功能是____________(传入或传出)神经冲动;如果将D剪断,刺激近C处端,E无收缩反应,刺激近E处端,E有收缩反应,说明D的功能是____________神经冲动。
(2)如果B、D完整,C处被破坏,再刺激后肢皮肤A时,后肢肌肉E无收缩反应,说明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传给____________(填序号)。
(3)实验研究说明,动物(或人)的神经系统能够对外界或内部各种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需要保持____________结构的完整。
43.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图乙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乙中某植食性昆虫属于图甲中________(填字母)的一部分,图甲中成分d的生态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b→a过程的碳流动形式是________,d→c的途径通过________进行。
(3)图乙中t1所对应的种群数量约为________,P点时该种群年龄组成类型是________。
(4)假如图甲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其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根据神经调节的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1)用食物喂小狗,小狗分泌唾液,这是______________反射。
(2)幼儿学习了敬礼动作,只要发出“敬礼”口令,幼儿迅速作出敬礼动作,这是____________反射。它大大提高了人和动物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
(3)马戏团的小狗用“敬礼”口令和食物刺激多次结合后,可训练其学会“敬礼”动作,只要驯兽员一发出“敬礼”口令,小狗迅速作出敬礼动作。这是____________反射。小狗表演完后,驯兽员当即给小狗食物吃,这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
45.下图所示是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图解,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含______条食物链,猫头鹰占有的营养级是_______,属于_______级消费者。
(2)兔与鼠的关系是________,蟾蜍与蜘蛛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3)由于某种原因鼠突然死亡,短期内蛇和蟾蜍的数量变化情况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
46.某兴趣小组调查了某块玉米、大豆间种试验田的基本成分和能量(单位:×107kJ)流动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和大豆间种有利于提高群落空间结构中________结构的复杂性。与单种相比,间种可以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
(2)大豆与其根部的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与大豆间种能够使玉米长势更好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3)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请写出一种对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方法:________。
(4)第二营养级能够从该生态系统获得的能量最多为________×107kJ。
(5)无论是单种还是间种,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栽种密度过低导致产量较低的原因是________,而栽种密度过高也会导致产量偏低的原因是________,所以需要合理密植。
【参考答案】
1.D 2.B 3.C 4.A 5.A 6.C 7.D 8.C 9.B 10.C 11.C 12.D 13.B
14.B 15.C 16.A 17.A 18.D 19.B 20.B 21.D 22.B 23.B 24.C 25.A
26.B 27.A 28.B 29.C 30.C 31.D 32.D 33.A 34.B 35.A 36.B 37.A
38.D 39.D 40.A
41.(1)1、2、4 1、3、4 (2)侧芽生长 顶芽保留,侧芽上涂抹赤霉素 幼芽、幼根、未成熟种子等幼嫩的组织和器官 (3)促进 不确定 促进 抑制 (4)10-50μ mol/L
42.(1)传入 传出 (2)接受B传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冲动(或兴奋) D (3)反射弧
43.(1)d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含碳的有机物 细胞呼吸 (3)2/k 增长型 (4)较低 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44.(1)非条件 (2)条件 适应环境 (3)条件 条件反射消退
45.(1)7 三、四、五、六 次、三、四、五 (2)竞争 竞争和捕食 (3)下降、下降
46.(1)垂直 抵抗力
(2)互利共生 根瘤菌能够通过固氮作用提高土壤中氮养料的含量
(3)引入玉米螟天敌或培育具有抗虫性的玉米
(4)3
(5)固定的太阳能太少 固定相同的太阳能,细胞呼吸消耗的能量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