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生物】山东省日照青山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展开
www.ks5u.com
山东省日照青山学校2018-2019学年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关于人体内环境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血红蛋白、氧、氨基酸均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
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与淋巴
C.唾液、胰岛素均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
D.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2.如图为肠腺组织局部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2、4、6、7共同构成了人体内环境
B. 2是3生存的内环境,6是5生存的内环境
C. 1、2、8中所含蛋白质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D.图中的2和4可以相互转化
3.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不起直接作用的是( )
A.肝脏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入血液中的葡萄糖
B.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
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
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
4.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态主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系统共同维持的
B.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C.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D.体内多对缓冲物质对维持体液pH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5.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渗透压下降
C.细胞代谢紊乱 D.糖尿病
6.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
A.血浆→组织液→淋巴→病变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病变细胞
C.血浆→组织液→病变细胞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病变细胞
7.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 O2、CO2、血红蛋白、H+ B. 过氧化氢酶、激素、H2O
C. 血浆蛋白、Ca2+、载体 D. Na+、HP、葡萄糖、氨基酸
8.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饮水不足会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
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HP构成的缓冲体系
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9.内环境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下面是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长跑后肌肉酸痛是因运动时产生的酸性物质不分解造成的
B.感冒病毒的入侵不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
C.人在寒冷环境中,皮肤毛细血管处于收缩状态
D.人体散失水分过多时,会使血浆中渗透压下降
10.下图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
D. 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11.若病人肾功能衰竭,就会出现尿毒症,最终因此而死亡。这一事实不能说明( )
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稳态让每一器官共享,又靠所有器官共建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只是稳态维持的辅助机制
12.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的( )
A.组织液增多,淋巴增多 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多
C.组织液增多,淋巴减少 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
1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消化酶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HP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14.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生活必需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坏,必然会引起代谢紊乱
B.酸碱度和温度的稳定,都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
C.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D.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
15.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对此,不正确的描述是( )
A.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B.内环境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含量存在差异
D.该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结果的误差
16.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当①受刺激时,该处的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C.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17.下列有关人类神经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神经纤维上及两个神经元之间,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
B.两个神经元的细胞膜直接接触,以便于兴奋的传递
C.突触只允许兴奋由树突末端传到另一神经元的轴突或细胞体
D.轴突末端细胞质中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可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18.下列关于动物激素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下丘脑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
B.激素是一种微量、高效的物质,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调节和催化作用
C.胰岛素一般是从新鲜的动物胰腺研磨液中获得的
D.激素不提供能量,但组成细胞
19.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中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是( )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20.下图表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如果在c点给予一定的刺激,则能测得产生动作电位的是( )
A.只有a点 B. a点和b点
C. b点和d点 D.只有d点
21.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说法不正确的有( )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1中内容物释放至2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
C.2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能被3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D.1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负电荷
22.下丘脑可通过神经支配肾上腺髓质细胞合成肾上腺素,促进糖原分解并升高血糖,促进脂肪分解。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细胞之间存在信息传递过程
B.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有协同作用
C.肾上腺素能使机体耗氧量增加
D.肾上腺素能加速血糖转化为脂肪酸
23.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如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
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 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 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 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4.激素在调节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糖含量升高会引起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
B.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C.寒冷刺激会引起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
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引起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25.如果给人体注射灭活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预防甲型H1N1流感,那么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正确的是( )
A.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B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
B. 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
C.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D.淋巴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形成记忆细胞,能释放白细胞介素
26.如图为人体内某些调节机制的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甲乙丙
A.若该图表示体温调节反射弧,则乙表示大脑皮层
B.若该图表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C.若该图表示激素调节,甲为下丘脑,乙为垂体,丙可为性腺
D.若该图表示免疫调节,甲、乙依次为T细胞、效应T细胞,则丙一定为抗体
27.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 )
①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②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8.图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Ⅰ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下列各项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A.Ⅰ体液 Ⅱ细胞外液 Ⅲ细胞内液 Ⅳ组织液
B.Ⅰ突触 Ⅱ突触前膜 Ⅲ突触后膜 Ⅳ突触小泡
C.Ⅰ核酸 Ⅱ核糖核酸 Ⅲ脱氧核糖核酸 Ⅳ信使RNA
D.Ⅰ免疫 Ⅱ特异性免疫 Ⅲ非特异性免疫 Ⅳ细胞免疫
29.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机制是( )
A.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 B.与抗原结合使其失去活性
C.直接吞噬靶细胞,将其分解 D.将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
30.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症状。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没有淋巴细胞参与
B.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反应
C.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D.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即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以保护自身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31.(14分)如下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请据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分别表示的结构是:
A ;B ;C 。
(2)a~d中不属于内环境组分的是 。
(3)图中a~d O2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 。
(4)a~d之间既彼此分离,又相互联系。b的来源有 ,b的去向有 。
32. (14分)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示意图如下。
(1)图中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 形式进行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 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b细胞膜上 结合,使神经元b兴奋。神经元b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经元c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
(2)图中M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b上 (填“有”或“无”)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 。
(3)若手指伤口感染,可引起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侵害,此过程
属于 免疫。
33、选做题.(12分)下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的生理活动,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虚线所表示的箭头是 时所引起的免疫反应。
(2)图中的③指的是 。
(3)下列细胞中,能处理并呈递抗原的是 ,不能识别抗原的是 ,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是 。(填下列代号)
A.吞噬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记忆细胞E.浆细胞 F.效应T细胞
(4)若⑦表示某物质,则是 ,主要分布于 ,能与 特异性结合并由 最终将抗原消灭掉。
(5)病毒进入体内先由 免疫发挥作用,若进入宿主细胞,则由 免疫消灭掉。
(6)康复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血清可用于治疗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者,原因
是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60分)
1. 答案:D解析: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氧和氨基酸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唾液存在于消化道中,胰岛素是激素,存在于内环境中;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体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2. 答案:D解析:图中2、4、6依次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这三者构成了人体内环境,而7为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3表示毛细血管壁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5表示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1表示组织细胞,8表示红细胞,它们所含的蛋白质均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血浆和组织液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物质交换。
3. 答案:D解析: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可见,新的血细胞的生成对内环境的稳态不起直接作用。
4. 答案:A解析:稳态主要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系统共同维持。
5. 答案:C解析:组织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稳定的产生和维持,同时它们的正常代谢又依赖于内环境的稳定,由于内环境中有很多成分,只要有一种物质的含量远低于正常水平,稳态就会遭到破坏,所以A、B、D三项只是有可能成立,而不是必然结果。
6. 答案:D解析:由于是肌肉注射,所以药液首先进入组织液,然后扩散至血浆,通过血浆的运输作用到达病变细胞周围,先扩散到组织液,再到达病变细胞。
7. 答案:D解析: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过氧化氢酶存在于细胞内,载体位于细胞膜上,都不在细胞外液中,自然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8. 答案:D解析:饮水不足会使血浆中溶质浓度变大,从而使血浆渗透压升高,A项错;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H2P/HP仅仅是维持内环境pH稳定的缓冲物质,B项错;细胞的代谢主要是在细胞内完成的,C项错;内环境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D项对。
9. 答案:C解析:长跑后肌肉酸痛是由于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来不及分解造成的;感冒病毒的入侵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人在寒冷环境中,为减少散热,皮肤毛细血管处于收缩状态;人体散失水分过多,会使血浆渗透压上升。
10. 答案:C解析:(1)图中①②③依次需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完成。在物质交换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有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2)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3)细胞与内环境直接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⑤为CO2及H2O、无机盐、尿素等废物。(4)⑥可用简明短语表述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进行物质交换。
11. 答案:D解析: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它主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来实现的,它让每一器官共享,又靠所有器官共建,但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12. 答案:A解析: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就使组织液渗透压增大,表现出组织液生成增多。由于淋巴是由组织液渗到毛细淋巴管内形成的,并且单向汇入血浆中,所以随组织液增加,淋巴液的生成也增加。
13. 答案:A解析:消化酶是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不属于血浆的成分;在免疫调节中,相应细胞能识别内环境中的自身成分,排除内环境中的非己成分,从而维持内环境各部分的相对稳定;血浆中存在有HC/H2CO3、HP/H2P等缓冲对来维持血浆的pH相对稳定;淋巴细胞可以在淋巴管内,也可以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因此其生活的液体环境包括淋巴、血浆等。
14. 答案:D解析: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的稳定为生活在内环境中的细胞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提供了保障。而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网络调节下实现的,其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
15. 答案:D解析:内环境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它会因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16、答案:B解析:当①受刺激时,该处的细胞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17、答案:D解析:在神经纤维上,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两个神经元的细胞膜并不直接接触,而是通过突触相连,且兴奋只能由轴突末端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18、答案:A解析:激素是一种微量、高效的物质,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酶具有催化作用,故B项错;C项中动物的胰腺分为外分泌部与内分泌部,只有内分泌部才能产生胰岛素,而外分泌部产生各种消化酶,会消化胰岛素,故不能从胰腺研磨液中获得胰岛素。D项中激素是由内分泌细胞产生的,但不是组成细胞的成分。
19、答案:C解析:由于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效应B)细胞,可推知此物质为淋巴因子,而物质乙是从细菌中获得的,在它的作用下,机体具有了免疫能力,所以此物质应为抗原。
20、答案:D解析:当刺激c点时兴奋双向传导,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传导到左边突触时不再向前传导,向右侧可通过突触到达d点。
21、答案:B解析: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过程是由电信号变成化学信号,这个过程是分泌递质的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属于胞吐。神经细胞为组织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b上含有受体,能识别递质后产生兴奋,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22、答案:D解析:A项,信息分子是激素,细胞之间通过激素进行信息传递。B项,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都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二者是协同作用。C项,肾上腺素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使组织细胞更容易摄取葡萄糖,使机体的耗氧量增加。D项,肾上腺素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对血糖转化为脂肪酸有抑制作用。
23、答案:A解析:②④药物放在B或C,刺激A,因为A为传出神经,直接与效应器相连,所以与药物无关。
24、答案:D解析:血糖含量升高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具有反馈调节的特点,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寒冷刺激会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故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多,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促进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增多,最终由垂体后叶释放,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增加,使尿量减少。
25、答案:B解析: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B细胞,通过产生抗体进行免疫反应,不能使靶细胞裂解;在细胞免疫中,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吞噬细胞能非特异性地识别抗原,并把抗原吞噬到细胞内部进行处理,不能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白细胞介素是淋巴因子的一种,只能由效应T细胞产生。
26、答案:C解析:若该图表示体温调节反射弧,则乙表示下丘脑;若该图表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则其中信息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若该图表示免疫调节,则甲、乙、丙依次为T细胞、B细胞、浆细胞。
27、答案:A解析:当人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要消耗大量的葡萄糖和损失大量的水分,为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加强,胰高血糖素含量上升,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也增加,尿的排出减少,以维持水分的平衡。
28、答案:B解析: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与突触间隙。
29、答案:A解析:考查细胞免疫的机制。在细胞免疫的过程中,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侵入的细胞(即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发生变化,引起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因失去藏身之地而被抗体消灭。
30、答案:C解析: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所发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其原因是机体过度敏感,其实质属于体液免疫,因此也需要淋巴细胞的参与,产生抗体的浆细胞是由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的,而B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31解析:由题图可知,A为毛细血管,B为毛细淋巴管,C为组织细胞,a为细胞内液,b为组织液,c为淋巴,d为血浆。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可以和组织液自由交换,物质只能从组织液流向淋巴,而淋巴只能流向血浆。组织细胞可以和组织液进行自由的物质交换。O2和CO2都只能从高浓度流向低浓度,所以血浆中O2浓度最低、CO2浓度最高,组织细胞中刚好相反。组织细胞只能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与这一交换有直接关系的是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
答案:(1)毛细血管 毛细淋巴管 组织细胞 (2)a (3)d、a (4)血浆 血浆、淋巴
32、答案:(1)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神经冲动) 突触小泡 (特异性)受体 (2)内正外负 无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3) 非特异性
解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是局部电流。当兴奋传导到突触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进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即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2)在神经纤维上,当兴奋传到某一点,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图中N点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不会传到b所在的神经元上,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而不会由突触后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前膜,即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是单向的。(3)皮肤被火焰烧伤引起局部红肿,是因为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液体渗到组织液中,使组织液局部渗透压增大,造成组织液中液体积聚。而体液中的吞噬细胞、杀菌物质对病菌的抵御作用是人体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33、选做题 答案:(1)同一种抗原再次侵入机体 (2)淋巴因子
(3)A E BCDF (4)抗体 血清(或血浆) 抗原 吞噬细胞
(5)体液 细胞 (6)康复患者的血清中含有能够杀灭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抗体
解析:(1)图中虚线箭头指的是同一种抗原再次侵入机体。
(2)T细胞可以分泌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
(3)吞噬细胞能处理并呈递抗原,浆细胞能分泌抗体,不能识别抗原。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是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
(4)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浆,它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最后通过吞噬细胞把抗原—抗体结合物吞噬掉。
(5)病毒进入体内后,首先通过体液免疫抑制其在体内的移动,然后通过细胞免疫将其消灭。
(6)从已经康复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体内取得的血清中,含有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抗体,能杀灭甲型H1N1流感病毒。
山东省日照青山学校2018-2019学年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关于人体内环境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血红蛋白、氧、氨基酸均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
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与淋巴
C.唾液、胰岛素均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
D.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2.如图为肠腺组织局部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2、4、6、7共同构成了人体内环境
B. 2是3生存的内环境,6是5生存的内环境
C. 1、2、8中所含蛋白质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D.图中的2和4可以相互转化
3.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不起直接作用的是( )
A.肝脏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入血液中的葡萄糖
B.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
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
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
4.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态主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系统共同维持的
B.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C.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D.体内多对缓冲物质对维持体液pH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5.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渗透压下降
C.细胞代谢紊乱 D.糖尿病
6.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
A.血浆→组织液→淋巴→病变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病变细胞
C.血浆→组织液→病变细胞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病变细胞
7.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 O2、CO2、血红蛋白、H+ B. 过氧化氢酶、激素、H2O
C. 血浆蛋白、Ca2+、载体 D. Na+、HP、葡萄糖、氨基酸
8.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饮水不足会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
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HP构成的缓冲体系
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9.内环境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下面是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长跑后肌肉酸痛是因运动时产生的酸性物质不分解造成的
B.感冒病毒的入侵不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
C.人在寒冷环境中,皮肤毛细血管处于收缩状态
D.人体散失水分过多时,会使血浆中渗透压下降
10.下图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
D. 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11.若病人肾功能衰竭,就会出现尿毒症,最终因此而死亡。这一事实不能说明( )
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稳态让每一器官共享,又靠所有器官共建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只是稳态维持的辅助机制
12.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的( )
A.组织液增多,淋巴增多 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多
C.组织液增多,淋巴减少 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
1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消化酶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HP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14.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生活必需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坏,必然会引起代谢紊乱
B.酸碱度和温度的稳定,都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
C.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D.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
15.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对此,不正确的描述是( )
A.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B.内环境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含量存在差异
D.该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结果的误差
16.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当①受刺激时,该处的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C.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17.下列有关人类神经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神经纤维上及两个神经元之间,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
B.两个神经元的细胞膜直接接触,以便于兴奋的传递
C.突触只允许兴奋由树突末端传到另一神经元的轴突或细胞体
D.轴突末端细胞质中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可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18.下列关于动物激素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下丘脑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
B.激素是一种微量、高效的物质,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调节和催化作用
C.胰岛素一般是从新鲜的动物胰腺研磨液中获得的
D.激素不提供能量,但组成细胞
19.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中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是( )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20.下图表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如果在c点给予一定的刺激,则能测得产生动作电位的是( )
A.只有a点 B. a点和b点
C. b点和d点 D.只有d点
21.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说法不正确的有( )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1中内容物释放至2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
C.2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能被3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D.1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负电荷
22.下丘脑可通过神经支配肾上腺髓质细胞合成肾上腺素,促进糖原分解并升高血糖,促进脂肪分解。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细胞之间存在信息传递过程
B.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有协同作用
C.肾上腺素能使机体耗氧量增加
D.肾上腺素能加速血糖转化为脂肪酸
23.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如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
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 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 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 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4.激素在调节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糖含量升高会引起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
B.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C.寒冷刺激会引起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
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引起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25.如果给人体注射灭活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预防甲型H1N1流感,那么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正确的是( )
A.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B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
B. 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
C.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D.淋巴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形成记忆细胞,能释放白细胞介素
26.如图为人体内某些调节机制的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甲乙丙
A.若该图表示体温调节反射弧,则乙表示大脑皮层
B.若该图表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C.若该图表示激素调节,甲为下丘脑,乙为垂体,丙可为性腺
D.若该图表示免疫调节,甲、乙依次为T细胞、效应T细胞,则丙一定为抗体
27.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 )
①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②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8.图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Ⅰ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下列各项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A.Ⅰ体液 Ⅱ细胞外液 Ⅲ细胞内液 Ⅳ组织液
B.Ⅰ突触 Ⅱ突触前膜 Ⅲ突触后膜 Ⅳ突触小泡
C.Ⅰ核酸 Ⅱ核糖核酸 Ⅲ脱氧核糖核酸 Ⅳ信使RNA
D.Ⅰ免疫 Ⅱ特异性免疫 Ⅲ非特异性免疫 Ⅳ细胞免疫
29.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机制是( )
A.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 B.与抗原结合使其失去活性
C.直接吞噬靶细胞,将其分解 D.将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
30.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症状。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没有淋巴细胞参与
B.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反应
C.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D.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即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以保护自身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31.(14分)如下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请据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分别表示的结构是:
A ;B ;C 。
(2)a~d中不属于内环境组分的是 。
(3)图中a~d O2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 。
(4)a~d之间既彼此分离,又相互联系。b的来源有 ,b的去向有 。
32. (14分)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示意图如下。
(1)图中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 形式进行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 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b细胞膜上 结合,使神经元b兴奋。神经元b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经元c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
(2)图中M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b上 (填“有”或“无”)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 。
(3)若手指伤口感染,可引起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侵害,此过程
属于 免疫。
33、选做题.(12分)下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的生理活动,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虚线所表示的箭头是 时所引起的免疫反应。
(2)图中的③指的是 。
(3)下列细胞中,能处理并呈递抗原的是 ,不能识别抗原的是 ,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是 。(填下列代号)
A.吞噬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记忆细胞E.浆细胞 F.效应T细胞
(4)若⑦表示某物质,则是 ,主要分布于 ,能与 特异性结合并由 最终将抗原消灭掉。
(5)病毒进入体内先由 免疫发挥作用,若进入宿主细胞,则由 免疫消灭掉。
(6)康复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血清可用于治疗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者,原因
是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60分)
1. 答案:D解析: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氧和氨基酸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唾液存在于消化道中,胰岛素是激素,存在于内环境中;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体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2. 答案:D解析:图中2、4、6依次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这三者构成了人体内环境,而7为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3表示毛细血管壁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5表示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1表示组织细胞,8表示红细胞,它们所含的蛋白质均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血浆和组织液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物质交换。
3. 答案:D解析: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可见,新的血细胞的生成对内环境的稳态不起直接作用。
4. 答案:A解析:稳态主要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系统共同维持。
5. 答案:C解析:组织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稳定的产生和维持,同时它们的正常代谢又依赖于内环境的稳定,由于内环境中有很多成分,只要有一种物质的含量远低于正常水平,稳态就会遭到破坏,所以A、B、D三项只是有可能成立,而不是必然结果。
6. 答案:D解析:由于是肌肉注射,所以药液首先进入组织液,然后扩散至血浆,通过血浆的运输作用到达病变细胞周围,先扩散到组织液,再到达病变细胞。
7. 答案:D解析: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过氧化氢酶存在于细胞内,载体位于细胞膜上,都不在细胞外液中,自然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8. 答案:D解析:饮水不足会使血浆中溶质浓度变大,从而使血浆渗透压升高,A项错;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H2P/HP仅仅是维持内环境pH稳定的缓冲物质,B项错;细胞的代谢主要是在细胞内完成的,C项错;内环境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D项对。
9. 答案:C解析:长跑后肌肉酸痛是由于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来不及分解造成的;感冒病毒的入侵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人在寒冷环境中,为减少散热,皮肤毛细血管处于收缩状态;人体散失水分过多,会使血浆渗透压上升。
10. 答案:C解析:(1)图中①②③依次需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完成。在物质交换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有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2)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3)细胞与内环境直接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⑤为CO2及H2O、无机盐、尿素等废物。(4)⑥可用简明短语表述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进行物质交换。
11. 答案:D解析: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它主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来实现的,它让每一器官共享,又靠所有器官共建,但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12. 答案:A解析: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就使组织液渗透压增大,表现出组织液生成增多。由于淋巴是由组织液渗到毛细淋巴管内形成的,并且单向汇入血浆中,所以随组织液增加,淋巴液的生成也增加。
13. 答案:A解析:消化酶是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不属于血浆的成分;在免疫调节中,相应细胞能识别内环境中的自身成分,排除内环境中的非己成分,从而维持内环境各部分的相对稳定;血浆中存在有HC/H2CO3、HP/H2P等缓冲对来维持血浆的pH相对稳定;淋巴细胞可以在淋巴管内,也可以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因此其生活的液体环境包括淋巴、血浆等。
14. 答案:D解析: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的稳定为生活在内环境中的细胞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提供了保障。而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网络调节下实现的,其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
15. 答案:D解析:内环境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它会因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16、答案:B解析:当①受刺激时,该处的细胞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17、答案:D解析:在神经纤维上,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两个神经元的细胞膜并不直接接触,而是通过突触相连,且兴奋只能由轴突末端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18、答案:A解析:激素是一种微量、高效的物质,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酶具有催化作用,故B项错;C项中动物的胰腺分为外分泌部与内分泌部,只有内分泌部才能产生胰岛素,而外分泌部产生各种消化酶,会消化胰岛素,故不能从胰腺研磨液中获得胰岛素。D项中激素是由内分泌细胞产生的,但不是组成细胞的成分。
19、答案:C解析:由于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效应B)细胞,可推知此物质为淋巴因子,而物质乙是从细菌中获得的,在它的作用下,机体具有了免疫能力,所以此物质应为抗原。
20、答案:D解析:当刺激c点时兴奋双向传导,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传导到左边突触时不再向前传导,向右侧可通过突触到达d点。
21、答案:B解析: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过程是由电信号变成化学信号,这个过程是分泌递质的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属于胞吐。神经细胞为组织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b上含有受体,能识别递质后产生兴奋,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22、答案:D解析:A项,信息分子是激素,细胞之间通过激素进行信息传递。B项,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都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二者是协同作用。C项,肾上腺素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使组织细胞更容易摄取葡萄糖,使机体的耗氧量增加。D项,肾上腺素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对血糖转化为脂肪酸有抑制作用。
23、答案:A解析:②④药物放在B或C,刺激A,因为A为传出神经,直接与效应器相连,所以与药物无关。
24、答案:D解析:血糖含量升高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具有反馈调节的特点,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寒冷刺激会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故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多,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促进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增多,最终由垂体后叶释放,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增加,使尿量减少。
25、答案:B解析: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B细胞,通过产生抗体进行免疫反应,不能使靶细胞裂解;在细胞免疫中,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吞噬细胞能非特异性地识别抗原,并把抗原吞噬到细胞内部进行处理,不能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白细胞介素是淋巴因子的一种,只能由效应T细胞产生。
26、答案:C解析:若该图表示体温调节反射弧,则乙表示下丘脑;若该图表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则其中信息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若该图表示免疫调节,则甲、乙、丙依次为T细胞、B细胞、浆细胞。
27、答案:A解析:当人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要消耗大量的葡萄糖和损失大量的水分,为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加强,胰高血糖素含量上升,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也增加,尿的排出减少,以维持水分的平衡。
28、答案:B解析: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与突触间隙。
29、答案:A解析:考查细胞免疫的机制。在细胞免疫的过程中,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侵入的细胞(即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发生变化,引起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因失去藏身之地而被抗体消灭。
30、答案:C解析: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所发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其原因是机体过度敏感,其实质属于体液免疫,因此也需要淋巴细胞的参与,产生抗体的浆细胞是由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的,而B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31解析:由题图可知,A为毛细血管,B为毛细淋巴管,C为组织细胞,a为细胞内液,b为组织液,c为淋巴,d为血浆。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可以和组织液自由交换,物质只能从组织液流向淋巴,而淋巴只能流向血浆。组织细胞可以和组织液进行自由的物质交换。O2和CO2都只能从高浓度流向低浓度,所以血浆中O2浓度最低、CO2浓度最高,组织细胞中刚好相反。组织细胞只能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与这一交换有直接关系的是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
答案:(1)毛细血管 毛细淋巴管 组织细胞 (2)a (3)d、a (4)血浆 血浆、淋巴
32、答案:(1)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神经冲动) 突触小泡 (特异性)受体 (2)内正外负 无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3) 非特异性
解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是局部电流。当兴奋传导到突触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进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即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2)在神经纤维上,当兴奋传到某一点,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图中N点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不会传到b所在的神经元上,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而不会由突触后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前膜,即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是单向的。(3)皮肤被火焰烧伤引起局部红肿,是因为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液体渗到组织液中,使组织液局部渗透压增大,造成组织液中液体积聚。而体液中的吞噬细胞、杀菌物质对病菌的抵御作用是人体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33、选做题 答案:(1)同一种抗原再次侵入机体 (2)淋巴因子
(3)A E BCDF (4)抗体 血清(或血浆) 抗原 吞噬细胞
(5)体液 细胞 (6)康复患者的血清中含有能够杀灭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抗体
解析:(1)图中虚线箭头指的是同一种抗原再次侵入机体。
(2)T细胞可以分泌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
(3)吞噬细胞能处理并呈递抗原,浆细胞能分泌抗体,不能识别抗原。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是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
(4)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浆,它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最后通过吞噬细胞把抗原—抗体结合物吞噬掉。
(5)病毒进入体内后,首先通过体液免疫抑制其在体内的移动,然后通过细胞免疫将其消灭。
(6)从已经康复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体内取得的血清中,含有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抗体,能杀灭甲型H1N1流感病毒。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