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生物】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适应性考试试题

    【生物】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适应性考试试题第1页
    【生物】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适应性考试试题第2页
    【生物】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适应性考试试题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生物】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适应性考试试题

    展开

    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适应性考试试题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45题,1-20每题1分,21-45每题2分,共70分。)1.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一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B.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生物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C.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生物生存的环境决定的D.对生物种群来说基因突变可丰富种群的基因库2.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A.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的实质是基因突变 B.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高茎和矮茎发生了基因重组 C.染色体之间发生的片段交换都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基因发生突变后基因的位置没有改变3.一个处于细胞周期中的细胞,如果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如分别为Aa,则该细胞在分裂的过程中A.最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            B.最可能发生了交叉互换C.不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D.最可能发生了染色体易位 4.图为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XY构成一个染色体组B.雄果蝇为二倍体C.染色体组中染色体形态各不相同D.II染色体与III染色体上的基因片段发生互换应属交叉互换型基因重组5.下列有关单倍体、二倍体及染色体组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有的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内存在同源染色体 B.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 C.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不是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唯一方法D.多倍体在植物中比较多,如普通小麦、苹果、梨等等6.将洋葱(2N16)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培育成四倍体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加倍过程中出现了不完整的细胞周期B.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抑制了着丝点分裂和纺锤体形成C.诱导染色体加倍时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D.该植株中存在染色体数为8163264的细胞7.下列是无子西瓜培育的过程简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它们属于同一物种B.三倍体植株不育的原因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发生紊乱C.培育得到的无子西瓜与二倍体有子西瓜相比个大、含糖量高D.要得到无子西瓜,需每年制种,很麻烦,所以可用组织培养进行快速繁殖8.现有小麦种质资源包括:高产、感病;低产、抗病;高产、晚熟等品种。为满足不同地区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栽培需求,育种专家要培育3类品种:a.高产、抗病;b.高产、早熟;c.高产、抗旱。下述育种方法不可行的是A.利用品种间杂交筛选获得a        B.对品种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筛选获得bCabc的培育均可采用诱变育种方法   D.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抗旱基因导入中获得c9.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B.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C.单基因遗传病是受一个基因控制的疾病D.猫叫综合征和21-三体综合症都属于人类遗传病,均由染色体结构变异造成10.以下有关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促进染色单体分离时染色体数目加倍B.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达为新的表现型C.蜜蜂中的雄蜂由于是单倍体,因此不能产生雄配子D.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有可能发生11.在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烟草过程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用限制酶切割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以获得抗除草剂基因B.DNA连接酶连接经切割的抗除草剂基因和运载体C.将重组DNA分子导入烟草体细胞      D.用含除草剂的培养基筛选转基因烟草细胞 12.使用某种农药来防治某种害虫,开始效果很显著但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其原因是A.害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的选择   B.害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          C.农药使害虫产生了定向变异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进行了定向选择,使种群的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13.湖南湘江两岸等物种的进化模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种进化为不同的物种,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 B.欲判断是否为同一物种,只需看能否自由交配即可  C.迁到湘江西岸后,不与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内因是种群的基因库不同 D.物种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则该种群发生了进化14.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是突变和基因重组 B.是过度繁殖C.是自然选择学说     D.是物种多样性15.某动物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0.3,且种群数量足够大、不发生基因突变、自然选择不起作用、没有迁入迁出,则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如果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0.25B.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C.如果该种群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其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0.4D.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AA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16.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B.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17.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或发生在内环境的是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有氧呼吸酶、血红蛋白、糖蛋白  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纤维蛋白原、O2和葡萄糖    喝牛奶,进入胃中   尿素、尿酸、肌酸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③④⑥      D.②③⑥18.护士给糖尿病人进行腹部皮下注射胰岛素时,药物直接进入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细胞内液19.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系统或器官,是有关生理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与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只表示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C表示重吸收作用D表示的器官是大肠20.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的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C.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比血浆含有更多的蛋白质D.淋巴可以通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 21.下图为人体某反射弧的示意图,a 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从细胞B传到细胞D,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B.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中的肌肉收缩,表明产生了反射活动C.刺激皮肤细胞A,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神经元产生静息电位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K+外流22.图为神经元受刺激前后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a阶段膜内K+浓度低于膜外      B.b阶段的电位变化是Na+主动运输所致C.c阶段膜内Na+浓度低于膜外     D.b-c阶段神经元的膜内全部为阳离子23.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下丘脑和骨髓都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B.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C.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D.大脑皮层 V 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24.图所示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 MN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Ba点兴奋时,膜内电位a点为正、b点为负C.神经递质存在于中,处液体属于组织液D.经释放的神经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N的兴奋25.下列有关激素调节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激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B.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通过体液只运送至靶细胞C.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通过反馈调节维持其含量的动态平衡D.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的结构,也不起催化作用26.下列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利尿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B.肝脏细胞是胰岛素的靶细胞,肌细胞不是胰岛素的靶细胞C.生长激素是垂体分泌的,参与细胞内调节、催化等生命活动D.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27.图是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图解。甲、乙表示器官,ab表示相应激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器官甲、乙的名称分别是胰岛、下丘脑B.激素a能够促进过程,抑制过程C.口服激素b后能促进血糖含量上升D.激素b的作用结果反过来会影响激素b的分泌28.图表示几种内分泌腺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手术切除c,则ab分泌的激素会增加  B.①②过程相互协调,若用药物抑制过程,则过程就会减弱 C.a可以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D.c为甲状腺,则③④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29.假如正常个体处于0的环境中,产热为a1,散热为b1;处于30的环境中,产热为a2,散热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处于0的环境中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B.从30的环境中进入0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强,尿量增加C.同30环境相比,人处于0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b1b2D.从30的环境中进入0的环境中,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30.给实验用的大鼠静脉注射大量的低渗食盐水后,分别从其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和动脉采集尿液和血液并进行成分分析,结果如下表.据此结果可以推测注射低渗食盐水后 尿液血浆体积(mL/单位时间)Na+mg/kgK+mg/kgNa+mg/kgK+mg/kg注射食盐水前25153515545注射食盐水后40123013537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C.肾小管重吸收水能力增强         D.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31.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则以下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细胞2、细胞4依靠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蛋白来识别信息分子B.信息分子从细胞3传递到细胞4的速度比从细胞1传送到细胞2要快C.与甲图信息传递有关的体液环境依次为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D.乙图中细胞4可以是: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32.二倍体动物缺失一条染色体称为单体。果蝇(2N=8)只缺失一条IV号染色体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若缺失两条IV染色体,则不能成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从变异类型来看,果蝇的单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B.该种单体果蝇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数为3条或4C.果蝇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是5条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  D.若该种单体果蝇的雌雄个体交配,其存活后代中单体的概率为1/233.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36%,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儿子患该病的概率是A.4/9        B.5/9       C.6/21         D.5/2134.图中字母代表正常细胞中所含有的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多倍体,通常茎秆粗壮、籽粒较大 B.为单倍体。通常茎秆弱小、籽粒较小 C.将产生三种配子D.②③④细胞所代表的个体分别是二倍体、三倍体和单倍体 35.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产热量B.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都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C.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D.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36.反馈在神经网络中广泛存在。下图表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闰绍细胞(兴奋时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共同支配肌肉收缩的途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神经细胞及肌肉共同组成反射弧,其中肌肉和闰绍细胞属于效应器  B.若在a点给予适宜刺激,在图中其它3点均能测得膜电位变化  C.闰绍细胞转运和释放神经递质与线粒体有关 D.图中存在反馈调节,有利于运动神经元对肌肉运动的精准控制 37.经研究发现,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结构,其中神经垂体无合成激素的功能。下图中甲、乙表示垂体的两个部分。ad表示物质,已知a为蛋白质类激素。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结构甲表示腺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若某人严重呕吐或腹泻,则d的分泌会增加,尿量会减少C.若给动物饲喂含c的饲料,则a的含量将减少 D.影响垂体中甲分泌b的激素只有a38.如图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免疫活动既可以由神经系统直接调节,也可以通过有关激素间接调节B.由于精神因素引起的兴奋传导至神经末梢时,神经末梢膜外电位变化是由负变正C.若图中的免疫细胞表示浆细胞,则免疫活性物质最可能是淋巴因子D.若该免疫细胞进行体液免疫时,裂解靶细胞是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实现的39.人体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皮肤、黏膜等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B.体液中杀菌物质消灭病原体C.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并将之消化     D.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免疫反应40.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点是 A.都能产生抗体                         B.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免疫细胞都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D.都能产生记忆细胞41.下列关于艾滋病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B.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C. 艾滋病病毒破坏T细胞,逐渐使人体的免疫系统丧失 D.与艾滋病人握手会感染艾滋病毒42.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B.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C.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43.图表示神经元的轴突与肌细胞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是突触联系的另一种形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图中的②③④构成突触B.中的物质释放到中需消耗能量并依赖于的流动性C.内的液体为组织液,构成了神经细胞和肌细胞的内环境D.中的物质释放后将持续作用于 44.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量饮水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尿量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稳定B.炎热环境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散热增加体温稳定C.剧烈运动乳酸增加体液中的缓冲物质→pH相对稳定D.饥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肌糖原分解血糖稳定45.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共30分)46. (每空1分,共5分)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玉米遗传变异问题:1)某玉米品种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SsMm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基因S 在编码蛋白质时,控制最前端几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1所示。已知起始密码子为AUGGUGS发生转录时,作为模板链的是图1中的 链。若基因S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对G/C发生替换,该基因所控制性状未发生改变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基因型为SsMm的植株自花传粉,后代出现了4种表现型,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可遗传变异类型是___________,其原因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玉米的高杆易倒伏(H )对矮秆抗倒伏(h )为显性,抗病(R )对易感病(r )为显性,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图2表示利用品种甲 (HHRR )和乙(hhrr)通过三种育种方法(I—III )培育优良品种(hhRR )的过程。用方法I培育优良品种时,获得hR植株常用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2所示的三种方法(I—III)中,最难获得优良品种(hhRR)的是方法III,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7.(每空1分,共9分)下图是血糖调节、水盐调节及体温调节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有                   ,参与水平衡调节的激素是            ,参与体温调节并由腺体A分泌的激素是                               (2) 饥饿时血糖调节中激素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是            ,激素作用的具体效应是                          。体内缺水时水盐调节中激素的靶细胞主要是               ,天气寒冷时体温调节中激素的靶细胞除了增加产热的靶细胞外还有图中的               细胞。不同激素只能作用于相应靶细胞的原因是                                   (3)腺体A分泌的参与体温调节的激素,其分泌过程存在着反馈调节和         调节的特点。48. (每空2分,共16分)下图1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图2、图3分别表示图1是虚线框内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图1中表示效应器的是_______(填字母),该效应器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2)图3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____(填字母),该兴奋状态是由于______________形成的,其进入膜内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3)兴奋在图2所示处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经递质作用于图2中的c结构时,信号的转变情况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研究得知,剑毒碱也能受体结合,但却没有神经递质的效应。当发生剑毒碱中毒时, 肌肉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45题,1-20每题1分,21-45每题2分,共70分。)1--5   CDADB   6--10 AABBB    11--15  ADBCB  16--20 CCBDC   21--25 BCBBB   26--30 ADBCB  31--35  CDBCD  36--40  ADADD  41--45  DBDCC二、填空题(共30分)46、(每空1分,共5分)1密码子具有简并性(一种氨基酸可有多个密码子)基因重组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2花药离体培养    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不定向性(答出一个给分)47.(每空1分,共9分)1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抗利尿激素甲状腺激素(或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2          肝细胞      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肾小管和集合管     下丘脑和垂体细胞靶细胞上相应的特异性受体   3  分级48、(每空2分,共16分)1B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 2h   钠离子内流    协助扩散(或被动运输)3)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4)松驰(或不能收缩、或舒张)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