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生物】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生物】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解析版)第1页
    【生物】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解析版)第2页
    【生物】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3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生物】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
    第二次月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植物的茎具有向光性,此现象中光的直接作用是
    A. 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B. 促进植物合成生长素
    C. 抑制向光一侧的细胞生长
    D. 改变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植物的茎具有向光性,此现象中光的直接作用是改变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使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少,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所以选D。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向光性的原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选取长度相同的幼苗,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给予光照,在不同时间测定胚芽鞘伸长的长度,结果如图乙。能正确表示对照组、实验组光照侧和背光侧胚芽鞘伸长长度的曲线依次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①
    C. ③②①
    D. ②①③
    【答案】B
    【解析】
    由以上分析可知,对照组的胚芽鞘伸长长度应介于实验组向光侧与背光侧之间,即曲线②;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于背光侧,生长慢,对应曲线③;背光侧生长快,对应曲线①,故选B。
    【考点定位】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3.下面是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部分实验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一证明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是胚芽鞘尖端
    B. 实验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通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C. 实验三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D. 实验四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一种吲哚乙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植物生长素发现的相关实验,意在考查对图和实验的分析能力,考生在分析图解时应使用对照实验的原则,找到自变量,进而得出相应结论,
    【详解】实验一进行了不同见光部位(尖端和尖端下部)的对照,可以证明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是胚芽鞘尖端,A正确.
    实验二把尖端和下部用琼脂块隔开,下部仍能弯曲,说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通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B正确.
    实验三进行了尖端在胚芽鞘切面上放置部位的对照,结果弯曲方向不同,证明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胚芽鞘的弯曲生长,C正确.
    实验四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但不能说明是吲哚乙酸,D错误.
    【点睛】对照试验的结论是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所以分析实验结果,明确对照实验的自变量是关键。
    4.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除去水稻田中的杂草,其原理与下列实验最相似的一项是(  )
    A. 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培育无子番茄
    B. 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C. 植物向光生长
    D. 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
    能够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有: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根的背光性等.
    生长素类似物除水稻田中杂草利用了高浓度的生长素能抑制生长的原理.
    解:A、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培育无子番茄利用了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的原理,A错误;
    B、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利用了生长素能促进枝条生根的原理,B错误;
    C、茎对生长素不敏感,茎的向光性只体现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不能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C错误;
    D、生长素类似物除水稻田中杂草利用了高浓度的生长素能抑制生长的原理,顶端优势现象侧芽处也为抑制作用,均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正确.故选:D.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5.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失重状态下根失去向地性的原因是生长素不能极性运输
    B. 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扦插枝条的下端,生根效果一定不同
    C. 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受精的二倍体番茄子房,可获得四倍体无子番茄
    D. 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果实的生长
    【答案】D
    【解析】
    失重状态下根失去向地性,根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受重力影响,A不正确;生长素作用具有双重性,某一种生根效果可由两种不同浓度生长素作用引起,B不正确;生长素不同于秋水仙素,其作用只是促进生长,C不正确;细胞分裂素的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的分裂,D正确。
    6.下图中,A、B、C表示花盆放在具有一定转速的匀速旋转的转盘上。A放在转盘的圆盘上,B放在开小窗的暗箱内,暗箱放在转盘正中;C放在转盘正中,外面套上开小窗的暗箱。下列说法错误的( )

    A. 若A花盆随转盘旋转,花盆中的小苗将会背离圆心生长
    B. 若C花盆旋转,暗箱不随转盘旋转,C花盆中的小苗将会直立生长
    C. 若B花盆不转,暗箱随转盘旋转,B花盆中的小苗将会弯向单侧光源生长
    D. 若B花盆和暗箱一起旋转,B花盆中的小苗将会弯向小窗生长
    【答案】A
    【解析】
    影响A花盆中的小苗生长素分布的外力为离心力,生长素主要分布于外侧,小苗将会向圆心生长,A项错误;若C花盆旋转,暗箱不随转盘转,小苗处于黑暗环境中,生长素分布均匀,因此C花盆中的小苗将会直立生长,B项正确;若B花盆不转,暗箱随转盘旋转,只有当小窗转到光源方向时小苗才接受一次单侧光照,小苗将弯向光源生长,C项正确;若B花盆和暗箱一起旋转,则小苗表现为接受间断的单侧光照射,光源来源于小窗,所以向小窗弯曲生长,D项正确。
    【考点定位】植物的向性运动与生长素的关系。
    7.科学家做过如下的实验:①把不含生长素的两小块琼脂放在燕麦胚芽鞘下端;②把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一段燕麦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把另两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作为接受块放在下端;③把一段燕麦胚芽鞘倒转过来,把形态学上端朝下,做同样实验。 三个实验都给予单侧光照射。经过一段时间后,接受块①②③④⑤⑥的成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含生长素比②多,③含生长素比④多
    B. ①含生长素比②少,⑤含生长素比⑥多
    C. 在③④⑤⑥小块中,⑤含生长素最多
    D. ③④中生长素含量之和比⑤⑥中含生长素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详解】胚芽鞘尖端是接受光刺激的部位,琼脂块不能接受光刺激,且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到形态学下端,不能倒过来运输,由此得出①含生长素比②多,③④中生长素含量相同,⑤⑥中不含生长素。故选D。
    【点睛】关键点:胚芽鞘尖端可以感光,琼脂块不感光。
    8.为探究生长调节物质CFM对IAA的极性运输是否有抑制作用,取豌豆幼苗茎切段进行对照实验,实验组设计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组豌豆幼苗茎切段形态学上端朝上,对照组豌豆幼苗茎切段形态学上端朝下
    B. 对照组羊毛脂中不含CFM
    C. 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IAA作为测试指标羊毛脂
    D. 若受体中IA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低,则说明CFM对极性运输有抑制作用
    【答案】A
    【解析】
    实验组和对照组豌豆幼苗茎切段的形态学上端都应该朝上,A错误;实验探究CFM对IAA的极性运输是否有抑制作用,自变量为CFM,实验组羊毛脂中含CFM,对照组羊毛脂中应不含CFM,B正确;受体中是否含有IAA,可作为CFM对IAA的极性运输是否有抑制作用的测试指标,C正确;若实验组受体中IA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低,则说明CFM对极性运输有抑制作用,D正确。
    9.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中的应用广泛,对人体健康可能具有负面效应的是
    A. 生长素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B. 赤霉素处理芦苇使纤维长度增加
    C. 喷洒青鲜素延长蔬菜、水果的贮藏期 D. 用乙烯利促进植物花芽的分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点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考查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属于识记层次的基础题。
    【详解】扦插的枝条、芦苇和植物花芽不被人食用,因此相关的生长调节剂不会对健康造成负面效应;美国农业环境质量研究部门对青鲜素的代谢和毒性进行了全面研究,指出青鲜素对动植物都有致突变、致癌作用,喷洒青鲜素的蔬菜、水果被食用后可能对人体健康有负面效应,选C。
    10.下列关于“引来繁花缀满枝,瓜熟蒂落也有时”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 这一现象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B. 适当喷2,4-D能延长“繁花缀满枝”的时间
    C. 乙烯和脱落酸协同调节了“瓜熟蒂落”的过程
    D. 植物的生命活动只受植物激素的调节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的理解及运用。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熟知各种植物激素的特点。
    【详解】植物的生命活动是在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下进行的,A正确.
    一定浓度的2,4-D能防止落花落果,所以延长“繁花缀满枝”的时间,B正确.
    乙烯可促进果实的成熟,脱落酸可促果实的脱落,所以说乙烯和脱落酸协同调节了“瓜熟蒂落”的过程,C正确.
    植物的生命活动受植物激素的调节,但光照、水肥等环境因素也可以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D错误。
    【点睛】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脱落酸主要作用:抑制生长,表现为促进叶、花、果的脱落,抑制种子发芽等。
    11. 植物体的整个生命历程中,植物激素起到了关键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是对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的集中体现
    B. 脱落酸和赤霉素对植物体的作用具有相互拮抗的特点
    C. 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宜浓度实验中,沾蘸法适用于蘸取低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
    D. 油菜开花时因气候原因未能完成正常授粉,可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以减少损失
    【答案】B
    【解析】
    茎背地生长时,近地侧和远地侧的生长素均促进生长,即背地性不能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A项错误;生长素浓度在超过最适浓度后,一定范围内促进作用减弱,不对植物产生抑制效果,B项正确;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宜浓度实验中,沾蘸法适用于蘸取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C项错误;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用于获得无子果实,但种植油菜的目的是为了收获种子,D项错误。
    【点睛】生长素生理作用的表现:
    (1)两重性: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
    (2)促进作用:植物的向光性;茎的背地性。
    12.为了研究生长素和赤霉素对遗传性矮生植物的作用效应,某课题组选取了甲、乙、丙、丁、戊五种矮生豌豆突变体(它们的生长速率依次递增),实验中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溶液分别喷施到五种突变体幼苗上,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叙述是

    A.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生长速率的突变体和喷施的不同试剂种类
    B. 对照组的结果说明该组的矮生豌豆幼苗没有生长现象
    C. 体外喷施生长素溶液能明显促进矮生豌豆的生长
    D. 生长速率越快的品种,赤霉素的作用效应越显著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的相关知识,知识点是赤霉素对于促进生长的作用,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本题考查的重点是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推理、判断并获取结论的能力。
    【详解】实验中突变体的生长速率不同、喷施了两种试剂且浓度不同,所以它们都是自变量,A正确。
    对照组作为对照只是不喷施试剂,高度设为100%,不能说矮生豌豆幼苗均不生长,B错误。
    由戊组可以看出,该实验不能证明体外喷施生长素溶液明显促进矮生豌豆的生长,C错误。
    由图可以看出,生长速率越慢的品种,赤霉素的作用效应越显著,D错误。
    【点睛】对照试验的结果分析的关键是:结组分析要遵循单一变量;实验结论是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13.植物根部的生长素在单侧光照射下会向背光一侧运输,图示为研究单侧光的光照强度与根弯曲角度关系的实验装置和实验结果。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一定范围内,单侧光照强度越强,根部生长素向背光一侧运输的越多
    B. 该实验可以验证生长素对根部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C. 单侧光照强度越强,向光侧的生长素促进作用越强
    D. 根和茎对生长素的反应不同与二者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素调节实验分析,意在考查考生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能力。
    【详解】分析题图可知,光照强度越强植物根弯曲的角度越大,说明随光照强度增强根部生长素向背光一侧运输的增多,A正确。
    单侧光照条件下,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因此可以验证生长素对根部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B正确。
    单侧光照强度越强,向光侧生长素浓度越低,低于最适宜浓度后,生长素促进作用随生长素浓度的降低而降低,C错误。
    根和茎对生长素的反应不同,是因为高浓度时促进茎的生长而抑制根的生长,即与二者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有关,D正确.
    【点睛】思路:首先分析曲线的含义,它反应的是背光弯曲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再联系教材知识点,生长素对根生长的影响曲线;最后把光照强度、生长素分布和根不均衡的生长(背光弯曲)联系起来,结合曲线即可解答。
    14.关于生长素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生长素可以防止落花落果,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
    B. 去掉顶芽前后侧芽的生长状态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 在植物的幼嫩叶片中色氨酸可以大量合成生长素
    D. 豌豆幼苗切断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点是生长素,涉及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作用特点、含量和其它激素的关系等,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详解】生长素疏花疏果体现了对生长的抑制作用;防止落花落果,体现了生长素对生长的促进作用, A正确.
    去掉顶芽前侧芽处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受到抑制,表现为顶端优势;之后侧芽出生长素浓度低,侧芽发育成侧枝。通过对照试验说明了顶端优势是由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造成的,B正确.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是微量的,C错误.
    生长素浓度增加到一定高度时,就会促进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升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切段细胞伸长的作用,由此可见切段中乙烯的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D正确。
    【点睛】植物激素的特点:植物激素是由植物自身代谢产生的一类有机物质,并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在极低浓度下就有明显的生理效应的微量物质。
    15. 用外源脱落酸(ABA)及其合成抑制剂(fluricbne)分别处理采摘后的番茄,番茄的乙烯释放量变化如图所示(CK为对照处理),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外源脱落酸可以诱导乙烯的生成
    B. 脱落酸合成抑制剂可以抑制乙烯的生物合成
    C. 脱落酸与乙烯对果实成熟的调控有协同作用
    D. 采摘后番茄果实内乙烯的生成需要外源脱落酸的诱导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曲线可知,ABA能促进乙烯的合成,故A正确;据图可知,ABA合成抑制剂的曲线在CK曲线下方,说明ABA抑制剂能抑制乙烯的合成,故B正确;ABA能促进乙烯的合成促进果实成熟,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协同关系,故C正确;乙烯是植物体本身就能合成的激素,不需要AB的诱导,故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植物激素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识图的能力。
    16.研究表明,赤霉素(GA)与生长素 (IAA)在促进生长等方面具有相似的效应,二者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表示促进,“一”表示抑制),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GA能促进蛋白质水解,使合成IAA的前体物色氨酸增多
    B. GA能促进束缚型IAA转化为游离型IAA
    C. GA能抑制IAA氧化酶的活性,使IAA的含量提高
    D. GA通过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发挥作用,IAA则直接参与细胞生长
    【答案】D
    【解析】
    据图示可知,植物体内IAA含量的多少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GA可通过促进蛋白酶的活性,进而促进蛋白质的水解为生长素的合成提供原料,A正确;据图示可知,GA可以通过促进束缚型IAA释放出游离型IAA而增加生长素的浓度,B正确;据图示可知,GA还可以通过降低了IAA氧化酶的活性,阻止IAA的分解,从而延长生长素作用的时间,C正确;据图和题干可知,赤霉素(GA)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原因可能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其作用原理可能是通过促进生长素的生成,从而促进生长.IAA只起调节代谢的作用,不直接参与细胞生长,D错误。
    【考点定位】植物激素的调节
    17. 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某植物插条使其生根,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实验中用于扦插的枝条可能带有芽或幼叶
    B. 根据实验结果无法比较a、b、c浓度的大小
    C. 实验结果表明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在a和c之间
    D. 该生长素类似物对根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生长素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表格中清水组能够生根,说明其自身能产生一定的生长素,所以实验中用于扦插的枝条可能带有芽或幼叶,A正确;生长素的作用具有双重性,不同的浓度可能有相同的实验效果,所以根据表格中的生根数不能确定浓度的大小,B正确;根据表格分析,浓度c的生根数量少于清水组,已经表现处抑制作用了,C错误、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8.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丰富农业生产经验,至今仍在实践中应用。下列叙述与植物激素无直接关系的是
    A. 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
    B. 正月种白稻,五月收获后,根茬长新稻,九月又成熟
    C. 新摘未熟红柿,每篮放木瓜两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
    D. 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黄泥晒干,筛过,以小便浸之…以泥封树枝…根生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生理功能,意在考查准确把握谚语中涉及的生命活动,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详解】豆科植物根系上有根瘤菌,可以利用空气中的氮,起到固氮的作用,所以能肥田,与植物激素没有直接关系,A正确。
    “正月种白稻,五月收获后,根茬长新稻,九月又成熟”描述的是植物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进行的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现象,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B错误。
    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所以“每篮放木瓜两三枚,得气(乙烯)即发(红柿成熟)”,C错误。
    因为人尿中含有微量的生长素,将黄泥反复浸到尿液中再晒干,黄泥中就会吸附一定的生长素。用这样的黄泥封裹枝条,就能利用其中的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D错误。
    【点睛】植物的生命活动受到多种激素相互作用来调控的,同时受遗传物质(基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控制;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变化的影响激素的合成,进而影响基因表达以调节生命活动。
    19.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效应T细胞能裂解被抗原侵入的靶细胞
    B. 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C. 抗原与特定的抗体能形成复合物从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
    D. 抗体可以进入细胞内消灭寄生在其中的流感病毒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点是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考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效应T细胞能识别靶细胞,并和靶细胞密切接触使之裂解释放抗原,A正确.
    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在抗原和淋巴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B正确.
    抗原与特定的抗体结合形成沉淀物,随后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C正确.
    抗体不能进入被病原体侵染的宿主细胞内,D错误.
    【点睛】抗体只能作用于细胞外液中的病原体,不能进入靶细胞消灭抗原;病毒和胞内寄生菌只有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配合下才能被消灭。
    20.临床上发现,原本生育能力正常的青年男子因外伤导致输精管和附睾断裂,少量精子进人血液。外伤治愈后,发现精液中精子数量正常,但均不能存活,其原因最可能与下列哪种免疫现象的机理相同
    A. 部分人食用海鲜后出现呕吐、腹泻等现象
    B. 接受移植器官治疗的患者需服用免疫抑制剂
    C.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具有针对自身成份的抗体
    D. 注射天花疫苗引起免疫反应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免疫失调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在新的题境下,通过比较、分析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的能力。
    【详解】精子进入血液成为抗原,激发机体产生抗体对自身正常精子产生免疫,导致正常精子不能存活,为自身免疫病。A为过敏反应,B免疫排斥外来器官, C为自身免疫病, D为疫苗引起的正常的体液免疫。选C。
    【点睛】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细胞损害所引起的疾病。
    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
    21.下图表示A,B两妇女在1到5月血浆中人乳头瘤状病毒抗体的相对含量。下列对曲线图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妇女A的非特异性免疫较妇女B强
    B. 两人均在4月份感染了人乳头瘤状病毒
    C. 妇女A可能曾经感染过人乳头瘤状病毒
    D. 妇女A可能接种过人乳头瘤状病毒疫苗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运用和对曲线图的理解能力。
    【详解】实验检测的是抗体的含量,反应了特异性免疫能力的强弱和变化,不能说明非特异性免疫的强弱,A错误.
    两人均在4月末发生体液免疫产生抗体,说明二人均感染了人乳头瘤状病毒,B正确.
    妇女A在4月份体内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属于二次免疫,因此可能曾经感染过人乳头瘤状病毒,或接种过人乳头瘤状病毒疫苗,C、D正确.
    【点睛】5月份二人抗体含量的差异源于妇女A体内记忆细胞活动的结果,因为记忆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22.下图表示免疫反应过程,其中①~⑦表示相关物质或细胞。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①和⑤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B. 至少有3种细胞有增殖、分化能力
    C. 二次免疫时,③只能由②增殖、分化而来
    D. ⑤有可能与机体自身物质结合,引起免疫失调
    【答案】C
    【解析】
    由题图知,①是淋巴因子,⑤是抗体,二者同属于免疫活性物质,A正确;图中淋巴B细胞,淋巴T细胞和记忆细胞都具有增殖、分化功能,B正确;分析题图可知,③是浆细胞,二次免疫过程中浆细胞可以来源于记忆细胞,即图中④,也可以来源于淋巴B细胞,即图中②,C错误;抗体有时可能将将自身物质作为抗原进行攻击,引起自身免疫疾病,D正确。
    23. 在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是
    A. 只有体液免疫才需要抗体的参与,只有细胞免疫才需要淋巴细胞的参与
    B.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分别组成人体内防止病原体入侵的第二、第三道防线
    C. 对侵入人体的病原体仅由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对癌细胞仅由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D. 在抗病毒感染中,往往需要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共同作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人体特异性免疫分两种: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前者主要依靠淋巴B细胞,在发生分化后释放抗体与抗原结合,再由吞噬细胞处理,这里体液免疫自然依靠B淋巴细胞;至于细胞免疫,依靠淋巴T细胞,在分化后与靶细胞结合并使靶细胞裂解释放出其中的抗原,再由抗体与之结合,同时T细胞会释放淋巴因子以增强其杀伤力。故A错误。特异性免疫就是指第三道防线,即体液和细胞免疫。至于第一道防线是指皮肤、粘膜等的物理性抵御措施;第第二道防线指溶菌酶、吞噬细胞等的化学性抵御措施。故B错误。不同病原体,根据其不同的特点,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参与程度不同。故C错误。病毒感染后先经体液免疫阻止其传播,再经细胞免疫将侵入细胞的病毒暴露于体液中,最后与抗体结合被吞噬细胞吞噬。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了免疫调节的类型等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4. 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A. 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
    B. 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
    C. M、N将呈现“J”型增长
    D. d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