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生物】福建省平潭县新世纪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理科试题
展开
福建省平潭县新世纪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
第二次月考理科试题
【完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40小题,1-30题每小题1分,31-40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体的组织细胞间分布着许多毛细血管,那么毛细血管壁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是( )
A.血浆和组织液 B.淋巴和组织液
C.血浆和淋巴 D.细胞内液
2.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CO2、血浆蛋白、糖原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寒冷时出现寒颤是稳态失调的表现
C.血浆中的HCO3-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
D.当血浆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3.下图为人体细胞内环境的示意图,①⑤表示不同细胞,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部位的液体。有关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⑤为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可存在于②③④
B. 若①为胰岛B细胞,产生的胰岛素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②
C. 若①为肝细胞,人体在饥饿时葡萄糖的运输方向是①→②→③
D.②③④构成了内环境,其中②可以转化成③和④
4.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细胞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同
B.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C.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能够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5.下列哪项检测方法可以测定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 )
6.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7.如图所示,图1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则正确的是( )
A.图1中Ⅰ侧为细胞膜内侧,Ⅱ侧为细胞膜外侧
B.脂质分子可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1中A密切相关
C.图2中E为突触后膜,F为突触前膜,C物质被释放出来依靠主动运输
D.图2中C的名称为神经递质,C与D结合后,可能引起突触后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8. 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如下几步,其中正确的是( )
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②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
③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④摄水量增加 ⑤减少尿的排出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①→④→③→⑤
C. ①→②→④或①→③→⑤ D. ②→①→④或②→①→③→⑤
9.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液不分泌
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④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制成提取液―→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A. ①与②、②与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
B. 要证明胰液分泌还受不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
C. ①②③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通过血液运输)调节
D.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10.下列关于酶及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酶与激素在生物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作用特点都是微量、高效、促进
B.生物体中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
C.生物体中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
D.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
11.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B. c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C. 下丘脑是感受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D. 激素d是下丘脑分泌的,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12.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的广泛接种,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麻疹列为优先消灭目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疫苗是小分子物质,其表面的抗原可被免疫细胞识别
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
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效应B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D.入侵的麻疹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T细胞吞噬消化
13.如图表示人体感染HIV病毒后的病程。在潜伏期,检测病人是否被感染的最佳方法是 ( )
A.采集口腔黏液检测HIV
B.采集口腔黏液检测HIV抗体
C.采集血液检测HIV抗体
D.采集血液检测HIV
14.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说法,正确的共有( )个
①一个浆细胞(效应B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②一个吞噬细胞可吞噬多种抗原;
③机体自身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④一个记忆细胞可识别多种抗原;
⑤特异性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⑥免疫功能过低会导致风湿性心脏病;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15.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B.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C.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D.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16.下图表示生长素对植物某营养器官生长的影响,“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这句话中,高浓度、低浓度分别指( )
A.大于a的浓度、小于a的浓度
B.大于c的浓度、小于c的浓度
C.大于b的浓度、小于b的浓度
D.大于a的浓度、小于c的浓度
17.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符合实际的叙述是( )
A.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
B.利用低浓度2,4-D作除草剂,可抑制农田中杂草生长
C.用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黄麻、芦苇等植物,使植株增高
D.番茄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的乙烯利溶液,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18.下面是有关燕麦实验的示意图,图中所示燕麦胚芽鞘的某些部位纵向插入了云母片。请分析图中a至f的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正确的一组是( )
A. a C.ab、c=d、e
19.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①一块稻田中所有三化螟幼虫、蛹和成虫 ②某森林的全部生物 ③某湖泊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 ④某湿地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① D.①②④
20.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①表示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
B.春节期间,北京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②③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⑤
21.在对一块5 000 m2的野生草坪进行野外调查时,选取了5个样点,每个样点4 m2,发现5个样点中某种草药的株数依次为12、15、14、17、12。可估算出这块草坪中这种草药株数为( )
A. 15000 B. 16250 C. 17500 D. 70000
22.如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正确是( )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也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23.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五点取样和等距离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
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
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
D.将M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
24.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可忽略不计
B. 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即可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C. 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强,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D. 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
25.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
B.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
C.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的演替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
26.被钓上钩的鲤鱼往往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留在钓钩上,从而使钓鱼人长时间钓不到鲤鱼。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属于( )
A.种内斗争 B.种内互助 C.竞争 D.互利共生
27.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
A.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无机环境
28.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的是( )
29.以下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谈不上对环境的适应,就不可避免的要被大自然所淘汰
B.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C.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这是对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
D.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问题处于不可分割的密切相关状态
30.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确叙述是 ( )
①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②“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
③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干扰”不应超过其承受能力
④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强
⑤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之一是随意增加生物种类,改变其营养结构
A.①③ B.②④⑤ C.②③ D.①③⑤
31.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 ℃降至5 ℃,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变化依次为( )
A.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B.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C.增加、增加、减少、不变
D.增加、增加、减少、降低
32.左上图细胞I、II和物质E、F的关系可能是( )
细胞I
细胞II
物质E
物质F
A
下丘脑细胞
垂体细胞
促甲状腺激素
受体
B
效应T细胞
宿主细胞
抗体
抗原
C
甲状腺细胞
下丘脑细胞
甲状腺激素
受体
D
传出神经元
传入神经元
神经递质
受体
33.下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饭后血糖升高时,人体可以通过“内刺激→A→C→D”途径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B.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可能完成H过程
C.人在寒冷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刺激→A→C→D,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D.当人的手被针刺时,可以通过刺激→A→C→D,使手缩回
34.若甲、乙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则以下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人体对寒冷的反应与乙有关,也可能与甲有关
B.信息从细胞3传递到细胞4的速度比从细胞1传递到细胞2的快
C.若细胞3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反
D. 若细胞1产生的激素是胰岛素,则靶细胞是全身细胞
35.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
B.本实验中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
C.可推测ABA组叶绿体中NADPH合成速率大于CTK组
D.可推测施用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
36.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
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
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
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
37.如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自然生态系统(N2/N1)×100%的值一般介于10%~20%之间
B.若N6全部来自于N4,则蜣螂未获得初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
C.当某种初级消费者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此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D.散失的热能重新用于合成有机物,从而实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8.甲、乙分别为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体过敏反应时,甲图中的A增加导致组织水肿
B. 乙图中的D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
C. 人体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甲图中的B
D. 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乙图中的B所处的营养级
39.某岛屿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调查了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λ值变化曲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第1年至第5年间野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B.第5年起野兔种群数量开始下降
C.第15年至第2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D.第20年至第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
40.如图为人体有关免疫的一系列变化的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⑥表示过程,a~e表示细胞或物质,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图中b、d、e能够识别a
B.经④⑤⑥过程,产生e的数量多、速度快
C. 有过敏反应的人初次接触过敏原时,无图示任何反应
D.图示体液免疫,②③过程发生基因选择性表达
二.非选择题50分(共6题,每空1分)
41.(10分)下左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下右图为糖尿患者和正常人在摄取葡萄糖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 ,其中A代表 ,B代表 。
(2)从图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_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 系统和 系统。
(3)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 系统和 系统。
(4)曲线 为糖尿病患者的。
(5)造成AB段血糖升高生理活动可能是食物的消化吸收,该过程主要发生在小肠中。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 。
(6)在乙的血糖浓度变化中,能够促进BC过程进行的激素是 。
42. (10分)如下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从反射弧的各种环节上看,①和②属于_______________,皮肤、血管,立毛肌等在反射弧中属于________________。
(2)当环境温度较低时,皮肤血管会_________________,甲状腺的分泌活动会__________________。
(3)神经和激素都可以对体温进行调节,你认为在这两种调节方式中是以________________调节为主。
(4)假如某人体温在24h内都处于39℃,若A表示产热量,B表示散热量,则此人的
A B(在“>”、“<”或“=”中选择)。
(5)处于寒冷环境中,人体可以通过代谢产热增加从而加速体温上升。这时血糖浓度下降很快,因此要使血糖浓度上升从而恢复正常,血液中的激素变化是:由 细胞分泌的 含量升高。饥饿状态下,人体中血糖浓度升高的血糖来源有
和 。
43.(7分,每空1分)我国参与了抗击甲型H1N1流感的国际性合作,并已经研制出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下图所示为甲型H1N1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
(1)人体内首先通过________________免疫过程阻止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散播,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可预防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作用是接种疫苗可诱导人体产生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物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D细胞的作用是使__________________裂解,释放其中的病原体。
(3)某学生认为口服某植物的提取液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他以猪为研究材料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进行证明。
实验步骤:
①选择一只健康的猪,让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
②在喂养猪的饲料中加入一定量的该植物提取液,观察猪是否出现患病症状。
该实验存在明显的不科学之处,请指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7分)研究人员进行了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图。
请回答:
(1)比较曲线1、2、3与4,可知______________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起作用的激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该激素对顶芽和侧芽的作用体现了其具有_____________的特点;而且______________(激素)能抵消这种激素的抑制作用。在保留顶芽的情况下,除了曲线3所采用的措施外,还可以通过喷施______________的化合物促进侧芽的生长。
(2)比较曲线4与5,可知赤霉素能明显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上图,推测侧芽生长速度不同的原因是侧芽内______________浓度或比例的改变。
45.(7分)下图甲表示某岛屿上几类主要生物的食物关系,图乙表示兔进入该岛屿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 从生态系统成分看,该岛的生物除了图甲出现的以外还必须有 。
(2)鸟的粪便仍含有一部分能量,这些能量属于 同化的能量。若鼬通过捕食鼠和捕食鸟获得的能量相同,则鼬每增加1kg体重,至少需要草 kg。[来源:学|科|网]
(3)图乙中,若在a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兔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并全部标记后释放回环境中。第二次捕获了80只,其中有20只带有标记,则该岛野兔种群的K值约为 只。若在第二次捕获过程中,发现岛上有脱落的标记(某些带标记的野兔被鼬捕食,标记不影响兔被捕食)。这种情况下,估算的K值 (偏高、偏低、不变)。
(4)如果下图表示图甲中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相互关系,则a代表的具体生物种类是 。
(5)鼬能够根据鼠、鸟留下的气味而捕食它们,同样,鼠和鸟也能依据鼬的气味躲避鼬的猎捕,从而维持种群在生态系统中的相对稳定。这个实例说明了信息传递能够 。
46.(9分) 全国各地的新农村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但有些地方也因此出现了一些生态问题。
(1)某小型湖泊旁边有很多荒地,如图甲表示某荒地在春季时主要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图乙是图甲相应的能量金字塔。在图甲中,鸟与昆虫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蛇在图乙中属于____________(字母)营养级层次。在春季,随植被越来越茂盛,昆虫的数量也随之而增加,昆虫总体上会呈现____________型增长,原因之一是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__________________调节,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2)由于新农村建设在此选址修建,部分荒地或被房屋、道路代替,或被用于种植、放牧,使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昆虫、鸟类可通过分泌信息素向其他动物传递信息,这种信息属于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未经严格的处理就排放,使荒地的土壤和湖泊的水体受到污染,对土壤和水体中的微生物造成了影响。在调查土壤污染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影响时,常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如图丙表示污水排放量对湖泊中各种生物的生物量的影响 。在污水排放量较小时 ,生物量的变化不大 ,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稳定性,随着排污量增加,最终生态系统崩溃,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50分,1-30每题1分,31-40每题2分)
1-5ACBAC 6-10CDCDD 11-15CBCCB 16-20BCAAB
21-25CCBDA 26-30BBACA 31-35CCDCC 36-40CBADC
41.(每空1分,共10分)
(1)内环境或细胞外液 血浆 组织液
(2)消化(系统) 循环(系统)(无顺序要求)
(3)循环(系统) 泌尿(系统)(无顺序要求)
(4)甲
(5)主动运输
(6)胰岛素
42.(每空1分,共10分)
(1) 传入神经 效应器
(2) 收缩 增强
(3) 神经
(4)=
(5)胰岛A(细胞) 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分解 非糖物质的转化(转变)(无顺序要求)
43.(每空1分,共7分)
(1)体液 记忆细胞 相应的抗体(后两空无顺序要求)
(2)抗体 靶细胞
(3)①没有设置对照实验
②用于实验的猪数量太少
44题(每空1分,共7分)
(1) 顶芽 生长素 两重性
细胞分裂素 对抗生长素
(2) 侧芽的生长(或伸长)
(3) 植物激素
45题(每空1分,共7分)
(1) 分解者或(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
(2) 昆虫 75
(3) 800 偏高
(4) 鸟或鼬(缺一不可)
(5) 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46.(每空1分,共9分)
(1)捕食和竞争(缺一不可) A、B(缺一不可)
“S” 负反馈
(2)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或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化学信息
(3)取样器取样 抵抗力 有一定的限度
第二次月考理科试题
【完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40小题,1-30题每小题1分,31-40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体的组织细胞间分布着许多毛细血管,那么毛细血管壁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是( )
A.血浆和组织液 B.淋巴和组织液
C.血浆和淋巴 D.细胞内液
2.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CO2、血浆蛋白、糖原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寒冷时出现寒颤是稳态失调的表现
C.血浆中的HCO3-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
D.当血浆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3.下图为人体细胞内环境的示意图,①⑤表示不同细胞,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部位的液体。有关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⑤为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可存在于②③④
B. 若①为胰岛B细胞,产生的胰岛素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②
C. 若①为肝细胞,人体在饥饿时葡萄糖的运输方向是①→②→③
D.②③④构成了内环境,其中②可以转化成③和④
4.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细胞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同
B.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C.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能够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5.下列哪项检测方法可以测定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 )
6.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7.如图所示,图1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则正确的是( )
A.图1中Ⅰ侧为细胞膜内侧,Ⅱ侧为细胞膜外侧
B.脂质分子可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1中A密切相关
C.图2中E为突触后膜,F为突触前膜,C物质被释放出来依靠主动运输
D.图2中C的名称为神经递质,C与D结合后,可能引起突触后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8. 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如下几步,其中正确的是( )
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②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
③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④摄水量增加 ⑤减少尿的排出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①→④→③→⑤
C. ①→②→④或①→③→⑤ D. ②→①→④或②→①→③→⑤
9.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液不分泌
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④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制成提取液―→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A. ①与②、②与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
B. 要证明胰液分泌还受不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
C. ①②③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通过血液运输)调节
D.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10.下列关于酶及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酶与激素在生物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作用特点都是微量、高效、促进
B.生物体中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
C.生物体中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
D.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
11.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B. c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C. 下丘脑是感受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D. 激素d是下丘脑分泌的,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12.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的广泛接种,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麻疹列为优先消灭目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疫苗是小分子物质,其表面的抗原可被免疫细胞识别
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
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效应B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D.入侵的麻疹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T细胞吞噬消化
13.如图表示人体感染HIV病毒后的病程。在潜伏期,检测病人是否被感染的最佳方法是 ( )
A.采集口腔黏液检测HIV
B.采集口腔黏液检测HIV抗体
C.采集血液检测HIV抗体
D.采集血液检测HIV
14.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说法,正确的共有( )个
①一个浆细胞(效应B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②一个吞噬细胞可吞噬多种抗原;
③机体自身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④一个记忆细胞可识别多种抗原;
⑤特异性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⑥免疫功能过低会导致风湿性心脏病;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15.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B.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C.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D.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16.下图表示生长素对植物某营养器官生长的影响,“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这句话中,高浓度、低浓度分别指( )
A.大于a的浓度、小于a的浓度
B.大于c的浓度、小于c的浓度
C.大于b的浓度、小于b的浓度
D.大于a的浓度、小于c的浓度
17.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符合实际的叙述是( )
A.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
B.利用低浓度2,4-D作除草剂,可抑制农田中杂草生长
C.用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黄麻、芦苇等植物,使植株增高
D.番茄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的乙烯利溶液,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18.下面是有关燕麦实验的示意图,图中所示燕麦胚芽鞘的某些部位纵向插入了云母片。请分析图中a至f的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正确的一组是( )
A. a C.ab、c=d、e
①一块稻田中所有三化螟幼虫、蛹和成虫 ②某森林的全部生物 ③某湖泊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 ④某湿地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① D.①②④
20.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①表示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
B.春节期间,北京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②③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⑤
21.在对一块5 000 m2的野生草坪进行野外调查时,选取了5个样点,每个样点4 m2,发现5个样点中某种草药的株数依次为12、15、14、17、12。可估算出这块草坪中这种草药株数为( )
A. 15000 B. 16250 C. 17500 D. 70000
22.如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正确是( )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也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23.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五点取样和等距离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
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
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
D.将M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
24.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可忽略不计
B. 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即可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C. 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强,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D. 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
25.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
B.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
C.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的演替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
26.被钓上钩的鲤鱼往往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留在钓钩上,从而使钓鱼人长时间钓不到鲤鱼。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属于( )
A.种内斗争 B.种内互助 C.竞争 D.互利共生
27.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
A.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无机环境
28.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的是( )
29.以下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谈不上对环境的适应,就不可避免的要被大自然所淘汰
B.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C.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这是对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
D.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问题处于不可分割的密切相关状态
30.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确叙述是 ( )
①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②“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
③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干扰”不应超过其承受能力
④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强
⑤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之一是随意增加生物种类,改变其营养结构
A.①③ B.②④⑤ C.②③ D.①③⑤
31.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 ℃降至5 ℃,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变化依次为( )
A.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B.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C.增加、增加、减少、不变
D.增加、增加、减少、降低
32.左上图细胞I、II和物质E、F的关系可能是( )
细胞I
细胞II
物质E
物质F
A
下丘脑细胞
垂体细胞
促甲状腺激素
受体
B
效应T细胞
宿主细胞
抗体
抗原
C
甲状腺细胞
下丘脑细胞
甲状腺激素
受体
D
传出神经元
传入神经元
神经递质
受体
33.下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饭后血糖升高时,人体可以通过“内刺激→A→C→D”途径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B.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可能完成H过程
C.人在寒冷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刺激→A→C→D,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D.当人的手被针刺时,可以通过刺激→A→C→D,使手缩回
34.若甲、乙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则以下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人体对寒冷的反应与乙有关,也可能与甲有关
B.信息从细胞3传递到细胞4的速度比从细胞1传递到细胞2的快
C.若细胞3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反
D. 若细胞1产生的激素是胰岛素,则靶细胞是全身细胞
35.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
B.本实验中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
C.可推测ABA组叶绿体中NADPH合成速率大于CTK组
D.可推测施用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
36.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
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
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
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
37.如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自然生态系统(N2/N1)×100%的值一般介于10%~20%之间
B.若N6全部来自于N4,则蜣螂未获得初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
C.当某种初级消费者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此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D.散失的热能重新用于合成有机物,从而实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8.甲、乙分别为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体过敏反应时,甲图中的A增加导致组织水肿
B. 乙图中的D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
C. 人体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甲图中的B
D. 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乙图中的B所处的营养级
39.某岛屿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调查了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λ值变化曲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第1年至第5年间野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B.第5年起野兔种群数量开始下降
C.第15年至第2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D.第20年至第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
40.如图为人体有关免疫的一系列变化的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⑥表示过程,a~e表示细胞或物质,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图中b、d、e能够识别a
B.经④⑤⑥过程,产生e的数量多、速度快
C. 有过敏反应的人初次接触过敏原时,无图示任何反应
D.图示体液免疫,②③过程发生基因选择性表达
二.非选择题50分(共6题,每空1分)
41.(10分)下左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下右图为糖尿患者和正常人在摄取葡萄糖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 ,其中A代表 ,B代表 。
(2)从图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_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 系统和 系统。
(3)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 系统和 系统。
(4)曲线 为糖尿病患者的。
(5)造成AB段血糖升高生理活动可能是食物的消化吸收,该过程主要发生在小肠中。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 。
(6)在乙的血糖浓度变化中,能够促进BC过程进行的激素是 。
42. (10分)如下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从反射弧的各种环节上看,①和②属于_______________,皮肤、血管,立毛肌等在反射弧中属于________________。
(2)当环境温度较低时,皮肤血管会_________________,甲状腺的分泌活动会__________________。
(3)神经和激素都可以对体温进行调节,你认为在这两种调节方式中是以________________调节为主。
(4)假如某人体温在24h内都处于39℃,若A表示产热量,B表示散热量,则此人的
A B(在“>”、“<”或“=”中选择)。
(5)处于寒冷环境中,人体可以通过代谢产热增加从而加速体温上升。这时血糖浓度下降很快,因此要使血糖浓度上升从而恢复正常,血液中的激素变化是:由 细胞分泌的 含量升高。饥饿状态下,人体中血糖浓度升高的血糖来源有
和 。
43.(7分,每空1分)我国参与了抗击甲型H1N1流感的国际性合作,并已经研制出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下图所示为甲型H1N1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
(1)人体内首先通过________________免疫过程阻止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散播,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可预防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作用是接种疫苗可诱导人体产生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物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D细胞的作用是使__________________裂解,释放其中的病原体。
(3)某学生认为口服某植物的提取液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他以猪为研究材料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进行证明。
实验步骤:
①选择一只健康的猪,让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
②在喂养猪的饲料中加入一定量的该植物提取液,观察猪是否出现患病症状。
该实验存在明显的不科学之处,请指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7分)研究人员进行了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图。
请回答:
(1)比较曲线1、2、3与4,可知______________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起作用的激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该激素对顶芽和侧芽的作用体现了其具有_____________的特点;而且______________(激素)能抵消这种激素的抑制作用。在保留顶芽的情况下,除了曲线3所采用的措施外,还可以通过喷施______________的化合物促进侧芽的生长。
(2)比较曲线4与5,可知赤霉素能明显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上图,推测侧芽生长速度不同的原因是侧芽内______________浓度或比例的改变。
45.(7分)下图甲表示某岛屿上几类主要生物的食物关系,图乙表示兔进入该岛屿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 从生态系统成分看,该岛的生物除了图甲出现的以外还必须有 。
(2)鸟的粪便仍含有一部分能量,这些能量属于 同化的能量。若鼬通过捕食鼠和捕食鸟获得的能量相同,则鼬每增加1kg体重,至少需要草 kg。[来源:学|科|网]
(3)图乙中,若在a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兔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并全部标记后释放回环境中。第二次捕获了80只,其中有20只带有标记,则该岛野兔种群的K值约为 只。若在第二次捕获过程中,发现岛上有脱落的标记(某些带标记的野兔被鼬捕食,标记不影响兔被捕食)。这种情况下,估算的K值 (偏高、偏低、不变)。
(4)如果下图表示图甲中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相互关系,则a代表的具体生物种类是 。
(5)鼬能够根据鼠、鸟留下的气味而捕食它们,同样,鼠和鸟也能依据鼬的气味躲避鼬的猎捕,从而维持种群在生态系统中的相对稳定。这个实例说明了信息传递能够 。
46.(9分) 全国各地的新农村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但有些地方也因此出现了一些生态问题。
(1)某小型湖泊旁边有很多荒地,如图甲表示某荒地在春季时主要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图乙是图甲相应的能量金字塔。在图甲中,鸟与昆虫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蛇在图乙中属于____________(字母)营养级层次。在春季,随植被越来越茂盛,昆虫的数量也随之而增加,昆虫总体上会呈现____________型增长,原因之一是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__________________调节,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2)由于新农村建设在此选址修建,部分荒地或被房屋、道路代替,或被用于种植、放牧,使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昆虫、鸟类可通过分泌信息素向其他动物传递信息,这种信息属于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未经严格的处理就排放,使荒地的土壤和湖泊的水体受到污染,对土壤和水体中的微生物造成了影响。在调查土壤污染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影响时,常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如图丙表示污水排放量对湖泊中各种生物的生物量的影响 。在污水排放量较小时 ,生物量的变化不大 ,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稳定性,随着排污量增加,最终生态系统崩溃,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50分,1-30每题1分,31-40每题2分)
1-5ACBAC 6-10CDCDD 11-15CBCCB 16-20BCAAB
21-25CCBDA 26-30BBACA 31-35CCDCC 36-40CBADC
41.(每空1分,共10分)
(1)内环境或细胞外液 血浆 组织液
(2)消化(系统) 循环(系统)(无顺序要求)
(3)循环(系统) 泌尿(系统)(无顺序要求)
(4)甲
(5)主动运输
(6)胰岛素
42.(每空1分,共10分)
(1) 传入神经 效应器
(2) 收缩 增强
(3) 神经
(4)=
(5)胰岛A(细胞) 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分解 非糖物质的转化(转变)(无顺序要求)
43.(每空1分,共7分)
(1)体液 记忆细胞 相应的抗体(后两空无顺序要求)
(2)抗体 靶细胞
(3)①没有设置对照实验
②用于实验的猪数量太少
44题(每空1分,共7分)
(1) 顶芽 生长素 两重性
细胞分裂素 对抗生长素
(2) 侧芽的生长(或伸长)
(3) 植物激素
45题(每空1分,共7分)
(1) 分解者或(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
(2) 昆虫 75
(3) 800 偏高
(4) 鸟或鼬(缺一不可)
(5) 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46.(每空1分,共9分)
(1)捕食和竞争(缺一不可) A、B(缺一不可)
“S” 负反馈
(2)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或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化学信息
(3)取样器取样 抵抗力 有一定的限度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