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生物】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生物】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解析版)01
    【生物】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解析版)02
    【生物】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解析版)03
    还剩3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生物】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解析版)

    展开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
    第二次月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B. 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
    C. 细胞内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细胞生物的共性
    D. 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只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易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所以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反应式为:ATP⇌ADP+Pi+能量,方程从左到右时能量代表释放的能量,用于一切生命活动;方程从右到左时能量代表转移的能量,动物中为呼吸作用转移的能量,而植物中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详解】ATP分子由1个腺苷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A错误;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B错误;细胞内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细胞生物的共性,C正确;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和叶绿体,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要求考生识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能将ATP与RNA进行比较;识记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明确该转化反应不是可逆反应,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光合作用过程中发生了复杂的物质转化和能量转换。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用18O标记水中的氧,则产物氧气中一定含18O
    B.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CO2、NADPH、ATP等物质
    C. CO2中碳的转移途径为:CO2→三碳化合物→有机物
    D. 暗反应实现了由活跃的化学能到稳定的化学能的转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把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下合成氧气与有机物的过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完成了两个转化,即物质转化:CO2+H2O→有机物和氧气,能量转化:光能→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详解】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水被光解产生NADPH和氧气,若用18O标记水中的氧,则产物氧气中一定含18O,A正确;光反应产物有NADPH、ATP和O2,其中NADPH、ATP用于暗反应,B错误;暗反应阶段,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固定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成糖类等有机物,C正确;碳反应阶段,ATP中活跃的化学能→C6H12O6中稳定的化学能,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点,解题关键是识记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3.硝化细菌的同化作用与绿色植物的主要区别在于(  )
    A. 利用的原料不同 B. 利用的能源不同 C. 合成的产物不同 D. 产生的ATP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暗反应,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同时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化学能.自然界中存在某些微生物,它们能以二氧化碳为主要碳源,以无机含氮化合物为氮源,合成细胞物质,并通过氧化外界无机物获得生长所需要的能量.这些微生物进行的营养方式称为化能合成作用.
    【详解】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原料相同,都是水和二氧化碳,A错误;光合作用利用的是光能,化能合成作用利用的是氧化外界无机物获得生长所需要的能量,B正确;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形成的产物都是糖类与氧气,C错误;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ATP相同,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与化能合成作用的区别和联系,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4.现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乙醇和CO2的量如图所示(假设两种呼吸作用速率相等),则在氧气浓度为a时(  )

    A. 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B. 约67%的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
    C. 约33%的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
    D. 酵母菌停止无氧呼吸
    【答案】B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酵母菌释放二氧化碳的量是15 mol,生成酒精的量是6 mol,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气时进行有氧呼吸,在氧气浓度较低时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其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相等的,那么有氧呼吸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量=15-6=9 mol,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就可以计算出用于无氧呼吸的葡萄糖占整个呼吸消耗葡萄糖量的1/3(约67%),其余用于有氧呼吸,故选B。
    5.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
    B. 酶活性的变化与酶所处环境的改变无关
    C. 酶结构的改变可导致其活性部分或全部丧失
    D. 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酶,考查对酶的作用、催化机理和酶活性影响因素的理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高温、过酸、过碱等因素均会导致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变化,进而导致其功能的变化。
    【详解】酶通过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来加快反应速率,而不是提供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A项错误;低温、高温、过酸、过碱等环境因素均会导致酶活性变化,B项错误;根据锁钥学说,酶可以和底物专一性结合,酶结构的改变可导致其活性部分或全部丧失,C项正确;酶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反应前后酶本身不变,D项错误。
    【点睛】关于酶的8个易错点
    项目
    正确说法
    错误说法
    产生场所
    活细胞(不考虑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
    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能产生
    化学本质
    有机物(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
    蛋白质
    作用场所
    可在细胞内、细胞外、体外发挥作用
    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
    温度影响
    低温只抑制酶的活性,不会使酶变性失活
    低温和高温均使酶变性失活
    作用
    酶只起催化作用
    酶具有调节、催化等多种功能
    来源
    生物体内合成
    有的可来源于食物等
    合成原料
    氨基酸、核糖核苷酸
    只有氨基酸
    合成场所
    核糖体、细胞核等
    只有核糖体
    6.下图是某同学验证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在透明的容器B中放入湿润的种子。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设置A装置的目的是除去空气中的CO2,确保实验的科学性
    B. 该装置一定要放在黑暗的环境中,避免光下种子光合作用的干扰
    C. 种子的细胞呼吸一般不受光照的影响,但温度会影响细胞呼吸的强度
    D. C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种子进行细胞呼吸产生了CO2的缘故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考查细胞呼吸的实验探究。NaOH溶液可与CO2反应,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根据NaOH和澄清石灰水的化学性质可判断A、C瓶设置的目的。
    【详解】根据分析,设置A装置的目的是除去空气中的CO2,确保实验的科学性,A项正确;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项错误;种子的细胞呼吸一般不受光照的影响,但温度会影响酶活性,进而影响细胞呼吸的强度,C项正确;C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细胞呼吸产生了CO2,D项正确。
    【点睛】细胞呼吸产物的检测:

    试剂
    现象(颜色变化)
    CO2
    澄清的石灰水
    变混浊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蓝色→绿色→黄色
    酒精
    在酸性条件下,橙色的重铬酸钾
    灰绿色
    7.白菜放在地窖中可较长时间保存,其原因是
    A. 黑暗无光,新陈代谢停止 B. 温度恒定,白菜抵抗病虫害的能力较强
    C. 温度适宜,水分容易保持 D. CO2浓度较高,抑制呼吸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呼吸作用的外界条件及呼吸作用与水果保鲜的关系,当呼吸作用进行的旺盛时,水果内的有机物分解得就多,水果也就变得不新鲜,因此要想保鲜,就要降低水果的呼吸强度,并保持其内的水分。
    【详解】黑暗无光的条件下,白菜的新陈代谢没有停止,仍然可以进行细胞呼吸等,A错误;温度恒定与白菜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B错误;温度适宜,呼吸作用较强,有机物分解增多,不利于白菜的保存,C错误;密闭的地窖提供了一个低温和低氧的环境,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这样会抑制细胞呼吸,从而达到延长水果新鲜时间,D正确。
    8.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在一天内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经过这一天后,该植物积累有机物量小于零
    B. CO2浓度从D点开始下降,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从D点开始的
    C. FG段CO2浓度下降不明显,是因为气孔关闭,叶片对CO2的吸收减少
    D. 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对CO2的吸收量多,光合作用最强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考查对温度、光照强度影响细胞代谢的理解。图中2~4时温度最低,4时开始出现光照,开始进行光合作用,FG段蒸腾作用过强,导致气孔关闭,H点后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详解】24h时与0时相比,密闭的玻璃罩内二氧化碳少了,说明一天内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即一天后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大于0,A错误;CD段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即C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但开始时光合作用速率比呼吸作用速率低,释放的二氧化碳量逐渐减少,B错误;FG段时温度过高,蒸腾作用较强,气孔关闭,叶片对CO2的吸收减少,导致CO2浓度下降不明显,C正确;H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此时一天中积累有机物最多,但是光合作用不是最强的,D错误。
    【点睛】本题易错选BD项,错因在于不能正确理解D点、H点代表的生理意义。一天中当开始出现光照,植物进行较弱的光合作用时,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CO2浓度仍会上升,当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时,CO2浓度达到最高点或最低点。
    9.下图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部分物质变化途径,其中①〜④代表有关生理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过程③、④不在生物膜上进行
    B. 过程①、②、④都有ATP生成
    C. 过程③产生的C6H12O6中的氧来自H2O和CO2
    D. 过程④产生的间[H]不全都来自于C6H12O6
    【答案】C
    【解析】
    A.过程③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中C3的还原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过程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分别发生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都不在膜上进行,A正确;
    B.过程①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有ATP生成,过程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有ATP生成,过程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有ATP生成,B正确;
    C.光合作用在光反应阶段将H2O光解产生O2和[H],故过程③暗反应产生的C6H12O6中的氧来自CO2,C错误;
    D.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第二阶段丙酮酸水解产生[H]和CO2,故过程④产生的[H]来自葡萄糖和水,D正确;
    答案选C。
    10.下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装置,装置的玻璃罩密闭,带刻度的玻璃管内红色液滴可以移动,用来测定装置内气体体积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不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需氧呼吸
    B. 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不动,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厌氧呼吸
    C. 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既进行需氧呼吸又进行厌氧呼吸
    D. 假设装置一和装置二的液滴均不移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需氧呼吸或只进行厌氧呼吸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实验装置图:装置一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所以装置一测量的是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的量;装置二中,清水不能吸收气体,也不释放气体,所以装置二测量的是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和消耗氧气量的差值。
    【详解】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有氧气的消耗,装置二中的液滴不动,说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和消耗氧气量相等,可知酵母菌只进行需氧呼吸,A正确;装置一中的液滴不动,说明没有氧气的消耗,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有气体产生,因此酵母菌只进行厌氧呼吸,B正确;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有氧气的消耗,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多于消耗氧气量,可知酵母菌既进行需氧呼吸又进行厌氧呼吸,C正确;装置一和装置二的液滴均不移动,即没有氧气的消耗,也没有二氧化碳的产生,说明酵母菌既不进行需氧呼吸也不进行厌氧呼吸,即酵母菌已经死亡,D错误。
    【点睛】本题结合装置图,考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装置图的分析、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等,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1.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图甲中T0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B. 图甲中Ta和Tb对酶活性的影响有区别
    C. 图乙中温度超过Tb时,酶的活性达到最大
    D. 图乙中A点可能对应图甲中的温度为T0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甲可知T0时淀粉酶的活性最大,此时是该酶的最适温度,故A正确。Ta是因为温度低酶的活性收到抑制,但空间结构没有被破坏,而Tb处是温度过高酶失去了活性,因为其空间结构已经破坏,故B正确。在图乙中因为因变量是产物的积累量,反应速率最快的点是酶的最适温度,应是A点,故C错误,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酶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2.在自然条件下,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呼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是细胞呼吸最常利用的能源物质
    B. 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生成少量ATP
    C. CO2既是有氧呼吸的产物也是无氧呼吸的产物
    D. 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的氧原子的转移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H2O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细胞呼吸的类型、过程的考查。细胞呼吸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糖酵解产生丙酮酸过程,有氧时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无氧时,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高等动物与某些植物、乳酸菌通过无氧呼吸可产生乳酸。
    【详解】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能氧化分解,但葡萄糖是细胞呼吸最常用的能源物质,A正确;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产生少量ATP,第二阶段只有物质转化,不释放能量,没有ATP合成,B正确;植物细胞有氧呼吸的产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多数植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CO2既是有氧呼吸的产物也是无氧呼吸的产物,C正确;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氧原子的转移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CO2,D错误。
    【点睛】细胞呼吸属于高频考点。本题要求对细胞呼吸的过程要全面掌握,遗漏一处就可能犯错。所以在学习本部分时一定要仔细、认真。
    13.人体内C6H12O6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中,大部分的去向是(  )
    A. 以热能形式散失 B. 储存于ATP中
    C. 存在于线粒体中 D. 供生命活动利用
    【答案】A
    【解析】
    人体内C6H12O6彻底氧化分解是通过有氧呼吸实现的,在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A正确,B、C、D均错误。
    【点睛】在有氧呼吸中,1mol葡萄糖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约40.45%左右),其余的能量(约59.55%左右)以热能的形式散式。
    14.下列关于淀粉酶参与催化的实验中,可采用斐林试剂来检验淀粉水解情况的是(  )
    A. 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B.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C. 探究酶是否具有专一性
    D. 探究Cu2+对酶活性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对相关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能力。
    【详解】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还原糖,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在水浴加热(50~65℃)的条件下会生成砖红色沉淀。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pH的不同,因淀粉在酸性条件下加热,也会发生自然水解,所以不能使用淀粉酶和可溶性淀粉溶液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A错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温度的不同,而采用斐林试剂来检验淀粉水解情况需要水浴加热,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B错误;探究酶是否具有专一性,自变量可以是底物的不同,如底物选择淀粉和蔗糖,酶溶液为淀粉酶,则可采用斐林试剂来检验淀粉水解情况,C正确;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因此探究Cu2+对酶活性的影响,不能采用斐林试剂来检验淀粉水解情况,D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需抓住问题的本质:斐林试剂与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产物还原糖发生作用,在水浴加热(50~65℃)的条件下会生成砖红色沉淀。在此基础上,依据实验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各选项涉及的实验目的,明辨相应的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进而分析采用斐林试剂来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是否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从而判断各选项的正误。
    15.如图中的新鲜土豆片与H2O2接触后,产生的现象及推测错误的是(  )

    A. 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需要控制温度等无关变量
    B. 一段时间后气体量不再增加是因为土豆片的数量有限
    C. 若增加新鲜土豆片的数量,量筒中产生气体的速度加快
    D. 若有大量气体产生,可推测新鲜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答案】B
    【解析】
    【分析】
    H2O2在不同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氧气的速率不同,新鲜土豆片中含有H2O2酶,能加快H2O2的分解.
    【详解】分析题图可知,温度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且适宜,需要控制温度等无关变量,A正确;酶在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可以重复使用,一段时间后气体量不再增加是因为过氧化氢的数量有限,过氧化氢全部被分解,B错误;增加新鲜土豆片的数量,过氧化氢酶的数量增加,在一定范围内催化作用增强,产生气体的速度加快,C正确;过氧化氢分解时产生氧气,图中装置若有气体大量产生,可推测新鲜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D正确。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酶的作用特点及酶的数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的知识,对实验的原理、现象的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16.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
    B. 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C. 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D. 探究有丝分裂日周期性可为实验取材时机提供依据
    【答案】C
    【解析】
    解离是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压片使细胞分散开,A正确;低倍镜视野宽,便于找到分生 区,而高倍镜更容易看清染色体,B正确;由于细胞分裂间期时间长,观察到的细胞大多为间期,这时观察到的 是细长丝状的染色质,C错误;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主要是观察分裂期,由于分裂期时间短,只有了解有丝分裂日周期性猜便于在分裂期观察,D正确。
    【考点定位】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
    17.如图为细胞分裂的某一时期,下列有关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中的中心体⑨,与纺锤体的形成有关
    B. 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①和③,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②相连
    C. 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
    D. 在后期时,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观察图形,在细胞两极含有两个相互垂直构成的中心粒构成中心体,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姐妹染色单体连在同一个着丝点上,4个着丝点就是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在后期,着丝点分裂,就没有染色单体,故D正确。
    考点:考查细胞分裂图像的识别,意在考查学生的图形识别和知识运用能力。
    18.小麦根尖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使根向远处生长,在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
    A. 末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
    B. 间期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各自产生一个新的中心粒
    C. 前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D. 末期出现细胞板参与新的细胞壁的形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
    项目
    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前期)
    细胞分裂方式不同(末期)
    植物细胞
    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由细胞板形成细胞壁,将细胞分隔成两部分
    动物细胞
    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由细胞膜向内凹陷,将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详解】有丝分裂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A错误;小麦为高等生物,没有中心体,B错误;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C错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参与细胞壁的形成,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有丝分裂,考查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变化的理解和识记。可根据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和有丝分裂各期变化特点判断各项正确与否。
    19.图1中,a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cd表示另一个细胞周期。图2中,按箭头方向,表示细胞周期。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

    A. 图1中b+c是一个细胞周期
    B. 图2中B→A→B是一个细胞周期
    C. 图1中的a、图2中B→A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D. 图1中的b、图2中A→B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1中,a和c段表示分裂间期,b和d段表示分裂期,其中a+b、c+d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图2中,B→A表示分裂间期,A→B表示分裂期,B→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详解】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全过程,分为间期与分裂期两个阶段。因此图1中a+b或c+d是一个细胞周期,A错误;根据细胞周期的定义,图2中B→A→B是一个细胞周期,B正确;图1中的a、图2中B→A表示分裂间期,此时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C正确;图1中的b、图2中A→B表示分裂期,在有丝分裂后期会因着丝点分裂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周期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0.在下列自然现象或科学研究成果中,能为“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观点提供直接证据的是 ( )
    A. 壁虎断尾后重新长出尾部 B. 用体外培养的皮肤治疗烧伤病人
    C. 蜜蜂的未受精卵细胞发育成雄蜂 D. 克隆羊“多莉”的诞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问题的实质:细胞全能性的体现以产生个体为标志,若无个体产生,则不能体现全能性,换言之,若已经分化的细胞发育成完整的个体,则能为“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观点提供直接证据。据此答题。
    【详解】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壁虎断尾后重新长出尾部,是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结果,没有形成新个体,不能体现动物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用体外培养的皮肤治疗烧伤病人属于自体器官移植,其原理是细胞增殖,没有形成新个体,不能体现动物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蜜蜂的未受精的卵细胞能够发育成雄蜂,说明“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C正确;多利”的诞生采用了核移植技术,体现了动物细胞的细胞核的全能性,没有体现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D错误。
    21. 细胞有丝分裂的最主要特征是(  )
    A. 纺锤体的形成、变化和消失 B. 中心粒的复制和平均分配
    C. 核膜的解体和重现 D. 染色体的复制和平均分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生物体内的绝大多数细胞都是经过有丝分裂形成的。有丝分裂的特征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其结果是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不变。由于染色体上含有遗传物质,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细胞之间保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也就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考点:细胞的有丝分裂
    点评:有丝分裂中的变化很多,但其中的主要变化是染色体的复制和平均分配,学生应容易判断。
    22.关于原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只存在于癌症患者染色体上 B. 只存在于被紫外线辐射后的人体染色体上
    C. 其功能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 D. 普遍存在于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普遍存在于人和动物的染色体上,原癌基因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2、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发生突变,使细胞发生转化而引起癌变.
    【详解】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着与癌有关的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A、B、C错误,D正确,所以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的原因,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23.下列关于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细胞凋亡是主动的,细胞坏死是被动的
    B. 细胞凋亡是生理性的,细胞坏死是病理性的
    C. 细胞凋亡是基因调控的,细胞坏死是外界因素引起的
    D. 细胞凋亡是急性的,细胞坏死是慢性的
    【答案】D
    【解析】
    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主动死亡,细胞坏死是在不利因素下导致的被动死亡,A、C正确。细胞凋亡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细胞坏死属于病理现象,B正确。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不是从急性和慢性区分的,D错误。
    24.动物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和DNA数目加倍分别在有丝分裂的(  )
    A. 前期和中期 B. 前期和末期
    C. 后期和间期 D. 前期和后期
    【答案】C
    【解析】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只能在着丝点分裂后才会加倍,所以发生在后期;DNA数目加倍必须发生在DNA复制之后,即有丝分裂间期;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25.下图为人体生殖器官中某细胞的核DNA含量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①④属于间期
    B.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②和⑥时期内
    C. ⑤时期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
    D. a过程为有丝分裂,b过程为减数分裂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曲线可知,a过程是有丝分裂,b过程是减数分裂,D正确;①④属于间期,A正确;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②有丝分裂的后期和⑥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B正确;⑤时期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6.在检测某种生物个体的某组织时,发现该组织细胞内的水分减少,多种酶的催化效率降低,那么该个体的组织细胞最可能出现的变化还有( )
    ①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
    ②细胞体积变大,细胞内色素积累
    ③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能力降低
    ④能继续分化,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分析】
    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该组织细胞内的水分减少,多种酶的催化效率降低,说明该细胞为衰老细胞。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是衰老细胞的特征,①正确;细胞体积变小,细胞内色素积累是细胞衰老的特征,②错误;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能力降低是衰老细胞的特征,③正确; 衰老细胞为已分化的细胞,不能继续分化,④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只要考生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
    27. 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开始时,如果它的染色体为N,DNA含量为M,则该细胞分裂后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含量分别是( )
    A. N和M B. N/2和M/2 C. N和M/2 D. N/2和M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有丝分裂的分裂期是从前期开始,由于分裂前期DNA和染色体已经复制,但染色体的着丝点没有分开,数目没有加倍.因此前期细胞内DNA数是体细胞的两倍,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故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N,DNA的含量为M/2,经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DNA数、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28.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B. 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处于细胞周期中
    C. 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
    D. 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
    【答案】D
    【解析】
    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一般不再分裂,所以不会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生殖细胞成熟后,必须经过受精作用成为受精卵后方可进行有丝分裂,A错误;机体内大多数的体细胞都不处于细胞周期中,只有少数细胞在不断增殖,具有细胞周期,B错误;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C错误;细胞分裂间期中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从而为分裂期打好了物质基础,D正确。
    29.下列关于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说,细胞的衰老等同于机体的衰老
    B. 老年人头发变白是由于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引起的
    C. 女性月经期子宫内膜脱落是细胞凋亡的结果
    D. 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都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答案】A
    【解析】
    A. 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说,细胞的衰老不等同于机体的衰老,A错;B. 老年人头发变白是由于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引起的,B正确;C. 女性月经期子宫内膜脱落是细胞凋亡的结果,是在特定生理时期子宫内膜细胞基因决定的,C正确;D. 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都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D正确。故选A符合题意。
    30.下列关于“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
    B. 琼脂块的体积为自变量,NaOH扩散的速率为因变量
    C. 琼脂块体积越大,呈现紫红色部分的体积也越大
    D. 根据实验结论可推测细胞体积越小越有利于细胞的物质运输
    【答案】B
    【解析】
    【分析】
    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时,可采用琼脂块、NaOH、酚酞作实验材料,观察NaOH在琼脂中的扩散速度.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与物质运输速率之间的关系: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实验中测量不同大小的琼脂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相同;实验所用的琼脂小块上含有酚酞,NaOH和酚酞相遇,呈紫红色.
    【详解】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A正确;琼脂块的体积、NaOH的扩散速度是无关变量,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是自变量,物质扩散进琼脂块的体积与琼脂块的总体积之比是因变量,B错误;NaOH扩散速度相同,因此琼脂块体积越大,呈现紫色部分的体积也越大,C正确;根据实验结论可推测细胞体积越小越有利于细胞的物质运输,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31.下列是具有二对染色体的动物卵细胞图,正常情况下不能出现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由于具有二对染色体的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产生的卵细胞中只含有2条染色体,且不含同源染色体。而选项C中的两条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所以正常情况下不能出现。
    32.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说法,最准确的是
    A. 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 B.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C. 减数分裂时联会的染色体 D.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同源染色体是指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详解】形态和大小都相同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A错误;姐妹染色单体是同一条染色体复制后形成的,因此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是同源染色体,B错误;联会是指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则减数分裂时联会的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C正确;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来自父方的第1号染色体和来自母方的第2号染色体,D错误.
    【点睛】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同源染色体的概念,同时还要求理解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可能是等位基因也可能是相同基因.
    33.以下细胞中既有同源染色体,又含染色单体的是
    ①有丝分裂中期细胞
    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
    ③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
    ④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
    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
    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②③ D. ④⑤⑥
    【答案】A
    【解析】
    有丝分裂全过程都有同源染色体,间期染色体复制,形成染色单体,后期染色单体消失,则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既有同源染色体,又含染色单体,①正确,②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复制,形成染色单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则进入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所以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既有同源染色体,又含染色单体,③正确,④错误,⑤正确,⑥错误。故选A。
    34.如图是某一生物体中不同细胞的分裂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中B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
    B.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于图中的D细胞所处的时期
    C. 人体性腺中的细胞可能会发生图中细胞所示的分裂现象
    D. 图中C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
    【答案】A
    【解析】
    图中D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该图应是雄性动物或男性体内的细胞分裂图像,所以图中B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A错误。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可用D细胞表示,B正确。C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配对过程,应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D正确。
    35.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 ,下图中属于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是

    A. (1)(2) B. (2)(3) C. (4)(2) D. (3)(4)
    【答案】C
    【解析】
    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形成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不变,核DNA含量加倍,则中期时染色体数目不变,即2n,存在姐妹染色单体,是染色体数的2倍,即4n,核DNA含量与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也是4n,即图像(4);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复制形成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不变,核DNA含量加倍,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染色体数目减半,核DNA含量恢复原状,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姐妹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与体细胞相同,此时核DNA含量也与体细胞相同,都是2n,即图像(2)。故选C。
    36. —动物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4个四分体,则次级精母细胞中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依次是
    A. 4,8,8, B. 2,4,8 C. 8,16,16 D. 8,0,8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4个四分体表示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减半,则次级精母细胞中只含有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故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着丝点还未断开)细胞中染色体数为4条,染色单体数为8条,DNA分子数也是8条。
    37.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受精作用包括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和融合
    B. 受精作用中精卵融合利用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C. 受精卵中的全部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D.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一致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
    【详解】受精作用包括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和融合,A正确;受精作用中精卵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正确;受精卵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母方,因此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并非父方母方各提供一半,C错误;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这样,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本物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受精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实质,掌握受精卵中染色体、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的来源,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8.下图为某动物初级精母细胞中的两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结果形成了①~④所示的四个精细胞。其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A. ①和② B. ①和③ C. ②和③ D. ③和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一对同源染色体含4条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发生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2条非姐妹染色单体间,而另外2条非姐妹染色单体还是正常的、没有交换的,因此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都至少有1条染色单体没有发生交叉互换,但有交叉互换的1条染色单体也只是交换少部分,其它大部分都是相同(颜色)的。①和②细胞中两条较大的染色体一黑一白明显不是来源于同一条染色体,A错误;而①和③细胞中,无论两条大的或两条小的染色体大部分都是相同的(颜色),但都交叉互换了其中的一条染色单体,B正确;③和④细胞中两条较小的染色体一只有少部分(颜色)相同,因此也不是来源于同一条染色体,D错误;②和③细胞中无论两条大的或两条小的染色体都只有少部分(颜色)相同,因此不是来源于同一条染色体,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与交叉互换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39. 下列关于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
    B. 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
    C.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
    D. 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
    【答案】C
    【解析】
    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DNA加倍,染色体不加倍,A错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DNA不加倍,B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C正确;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但染色体数目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发生了短暂的加倍,D错误。
    【考点定位】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名师点睛】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DNA含量变化规律: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
    2n
    2n
    2n
    n
    n
    n
    2n
    n
    DNA数目
    4n
    4n
    4n
    2n
    2n
    2n
    2n
    n
    40.已知 A 和 a, B和b , C 和 c 为三对同源染色体, 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四个精子中染色体的分布是 ( )
    A. AbC , aBc , AbC , aBc B. aBC , AbC ,ABC , abc
    C. Abc , aBC , aBc , ABc D. Abc , AbC , abC , aBc
    【答案】A
    【解析】
    【分析】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正常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分裂可以产生两种4个精子细胞.
    【详解】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后形成两种次级精母细胞;又每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产生的都是相同的精子,所以基因型AaBbCc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正常减数分裂只能形成2种精子.因此只有A选项符合.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精子形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1.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杜兰特的身高和体重
    B. 豌豆的圆粒和黄色
    C. 兔子的长毛和黑毛
    D. 水稻的高秆和矮秆
    【答案】D
    【解析】
    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杜兰特的身高和体重、豌豆的圆粒和黄色、兔子的长毛和黑毛,均为同种生物的不同性状,因此不属于相对性状;水稻的高秆和矮秆,是同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属于相对性状,D正确。
    42.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后代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若后代全部高茎进行自交,则所有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为(  )
    A. 3∶1 B. 5∶1 C. 9∶6 D. 1∶1
    【答案】B
    【解析】
    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后代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说明亲本基因型均为Dd,后代高茎豌豆基因型为DD和Dd,比例为1:2,分别占1/3、2/3,1/3DD自交后代仍为1/3DD,2/3Dd自交后代基因型为2/3(1/4DD、1/2Dd、1/4dd),则基因型共为1/2DD、1/3Dd、1/6dd,则高茎豌豆占5/6,矮茎豌豆占1/6,二者比例为5:1,故选B。
    43.遗传因子组成为Dd的植株产生的配子间的关系是(  )
    A. 雌雄配子间的比为1∶1
    B. D雌配子、D雄配子、d雌配子、d雄配子之间的比是 1∶1∶1∶1
    C. D配子与d配子之比是3∶1
    D. 雄配子远多于雌配子
    【答案】D
    【解析】
    体细胞在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故遗传因子组成为Dd的植株产生配子时,D和d彼此分离,形成D和d两种比例相等的雄配子,也能形成D和d两种比例相等的雌配子,但雌雄配子间无确定的比例,雄配子数量远多于雌配子。故选D。
    44.孟德尔对于遗传学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利用设计巧妙的实验否定了融合遗传方式。为了验证孟德尔遗传方式的正确性,有人用一株开红花的烟草和一株开白花的烟草作为亲本进行实验。在下列预期结果中,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而否定融合遗传方式的是
    A. 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全为红花
    B. 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全为粉红花
    C. 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到的F2按照一定比例出现花色分离
    D. 红花亲本自交,子代全是红花;白花亲本自交,子代全是白花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要求考生理解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能正确区分融合遗传与独立遗传的差异,能利用孟德尔观点解释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现象。
    孟德尔认为,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在F1杂合细胞中,等位基因虽然存在于同一个细胞内,但彼此保持着独立性,互不融合。在本题C组实验中,红花与白花亲本杂交,虽然F1只表现一种性状,但后代能按照一定的比例出现花色分离,这就有力地否定了融合遗传方式,支持了孟德尔的遗传理论,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
    45.下列各项实验中应采取的最佳交配方法分别是
    ①鉴别一只白兔是否为纯合子
    ②鉴别一株小麦是否为纯合子
    ③不断提高水稻品种的纯合度
    ④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A. 杂交、测交、自交、测交
    B. 测交、自交、自交、杂交
    C. 杂交、测交、自交、杂交
    D. 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①由于兔子是动物,所以鉴别一只白兔是否是纯合子适宜用测交的方法;
    ②由于小麦是植物,所以鉴别一株小麦是否为纯合子最简单的方法是自交;
    ③不断提高水稻品种的纯合度,最简单的方法是自交,淘汰性状分离的个体;
    ④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适宜用杂交的方法,后代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所以各项试验中应采用的最佳交配方法分别是测交、自交、自交、杂交.
    故选:B.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46. 秃顶是由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因子B控制,但只在男性身上表现,一个非秃顶男人与一个其父为非秃顶的女人结婚,生下的男孩长大以后表现为秃顶。这个女人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
    A. BB或Bb B. Bb C. bb D. BB
    【答案】B
    【解析】
    由题意可知男人中只有bb是非秃顶,这个女人的父亲遗传因子组成是bb,该女人与bb的男人结婚生下一个秃顶的男孩,该男孩是Bb,这个B只能来自该女人,该女人的父亲一定会给其一个b遗传因子,故该女人的遗传因子组成是Bb,B正确。
    47.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了假说。下列不属于该假说内容的是( )
    A.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染色体上成对存在
    C. 配子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D.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答案】B
    【解析】
    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A正确;孟德尔认为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并没有提出基因在染色体,B错误;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开,进入不同的配子中,所以配子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C正确;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D正确。
    【考点定位】孟德尔遗传实验
    【名师点睛】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
    (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48.紫茉莉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RR为红色,Rr为粉红色,rr为白色。红花紫茉莉与白花紫茉莉杂交得F1,F1自交产生F2。下列关于F2个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白花个体所占比例为1/4
    B. 红花个体所占比例为3/4
    C. 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2
    D. 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红花紫茉莉(RR)与白花紫茉莉(rr)杂交得到F1(Rr),F1自交产生F2,F2中基因型及比例为RR(红花):Rr(粉红色):rr(白色)=1:2:1。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F2中白花个体(rr)所占的比例为1/4,A正确;F2中红花个体(RR)所占的比例为1/4,B错误;杂合子(Rr)所占的比例为1/2,C正确;F2中纯合子(RR和rr)所占的比例为1/2,D正确。
    49.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为787∶277,上述实验结果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
    A. 显性遗传因子对隐性遗传因子有显性作用
    B. 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C. 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 F1产生配子时,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答案】D
    【解析】
    【分析】
    高茎与矮茎杂交,F2中高茎与矮茎的比为787:277,即3:1,说明高茎与矮茎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其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详解】显性遗传因子对隐性遗传因子有显性作用,这是出现3:1的条件,不是根本原因,A错误;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这是现象,不是3:1性状分离比出现的根本原因,B错误;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这是出现3:1的条件,不是根本原因,C错误; 3:1性状分离比出现的根本原因是:F1产生配子时,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且其比例为1:1,D正确,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50.某同学做了“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在2个小桶内各装入20个等大的方形积木(红色、蓝色各10个,分别代表“配子”D、d)。他分别从两桶内随机抓取1个积木并记录,直至抓完桶内积木。结果DD∶Dd∶dd=12∶6∶2,他感到失望。下列给他的建议和理由中不合理的是
    A. 把方形积木改换为质地、大小相同的小球,以便充分混合,避免人为误差
    B. 每次抓取后,应将抓取的配子放回原桶,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
    C. 重复抓50~100次,保证实验统计样本数目足够大
    D. 将某桶内的2种配子各减少到一半,因为卵细胞的数量比精子少得多
    【答案】D
    【解析】
    使用方块可能使两种积木混合不均匀,因此应把方形积木改换为质地、大小相同的小球,以便充分混合,避免人为误差,A正确;如果每次抓取后没有将抓取的积木放回原桶,会使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不相等,所以每次抓取后,应将抓取的配子放回原桶,以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B正确;重复抓50—100次,保证实验统计样本数目足够大,C正确;小桶中配子的数目若过少,不能确保雌雄配子各两种,并且两种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D错误。
    【考点定位】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名师点睛】该实验的注意事项:
    (1)要随机抓取,且每抓完一次将小球放回原小桶并搅匀,目的是保证两种雌配子或两种雄配子比例相同。
    (2)重复的次数足够多。
    (3)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数可以不相同,因为雌、雄配子的数量可以不相同,一般雄配子多于雌配子。
    (4)每个小桶中两种颜色的小球不可以不相同,因为产生D和d两种配子的比例是1:1。
    二、非选择题
    51.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曲线如下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阶段Ⅰ和Ⅲ大豆种子的鲜重增加明显。阶段Ⅲ中,水进入种子胚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主要为__________。干种子胚细胞内水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_。 
    (2)若测得阶段Ⅱ种子吸收O2与释放CO2的体积比为1∶3,则此时种子胚细胞的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之比为____________。 
    (3)大豆幼苗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时,若突然停止CO2供应,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和ATP含量的变化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大田种植大豆时,“正其行、通其风”的主要目的是通过____________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以增加产量。
    【答案】 (1). 自由扩散 (2). 结合水 (3). 6∶1 (4). 降低(或减少) (5). 升高(或增加) (6). 增加CO2浓度
    【解析】
    【分析】
    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种子晒干的过程中失去的水是自由水,细胞吸收水分的方式是渗透吸水和吸胀吸水;大豆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幼苗形成以前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细胞进行呼吸作用要消耗有机物,因此有机物的总量会减少;大豆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有氧呼吸时消耗1mol葡萄糖需要吸收6mol氧气,产生6mol二氧化碳,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无氧呼吸消耗1mol葡萄糖产生2mol二氧化碳,根据种子吸收O2与释放CO2的体积比可以计算出种子胚细胞的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之比.
    【详解】(1)水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干种子胚细胞内水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结合水。
    (2)设阶段Ⅱ种子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X,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为Y,则有关系式:6Y:(6Y+2X)=1:3,解得,Y:X=6:1.即若测得阶段Ⅱ种子吸收O2与释放CO2的体积比为1∶3,则此时种子胚细胞的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之比为6:1。
    (3)若突然停止CO2供应,会导致植物的CO2的固定减弱,C5消耗的减少,C5含量增加;由于CO2的固定减弱,使得C3减少,C3的还原减少,消耗的ATP减少,叶绿体中的ATP含量增加。大豆种植时正其行、通其风的目的是增加空气流通进而增加CO2浓度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空气不流通,光合作用会使豆田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进而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细胞吸收水分的方式,光合作用的条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关系,分析题图和题干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及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关系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52.下图1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发生的某些生理过程,其中Ⅰ、Ⅱ、Ⅲ表示物质,①~⑥表示气体的转移途径,图2表示该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速率(用CO2吸收速率表示)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图1中物质Ⅰ表示________,其分子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物质Ⅲ表示__________,其生成具体场所是__________。
    (2)图1中能同时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的色素是_______________,葡萄糖初步分解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
    (3)该植物处于图2中B点状态时,图1细胞中葡萄糖的生成速率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分解速率;如果该植物处于图2中C点状态时,图1中气体转移途径有①②④⑥;该植物处于图2中A点状态时,图1中气体转移途径有________(用数字表示)。
    (4)图2中,当光照强度达到C点后,限制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___;光合作用总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ATP (2). A-P~P~P (3). 水 (4). 线粒体内膜 (5). 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 ) (6). 细胞质基质 (7). 大于 (8). ③⑤ (9). CO2浓度、温度或营养元素和水 (10).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甲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发生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图中Ⅰ、Ⅱ、Ⅲ分别表示ATP、ATP、水.图乙表示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速率,图中A点表示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表示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C点为光饱和点.
    【详解】(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能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因此I为ATP,ATP的分子结构简式为A-P~P~P.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中,[H]和氧气结合生成水,因此III表示水,其反应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2)叶绿素(叶绿素a与叶绿素b)能同时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会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为丙酮酸.
    (3)该植物处于图2中B点状态时,整个植物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由于植物还有许多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需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所以图1该植物的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即葡萄糖的生成速率大于分解速率。图2中C点状态时已经达到了光饱和点,此时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图l中气体转移途径有①②④⑥;该植物处于图2中A点状态时,A点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气体转移途径只有③⑤.
    (4)图2中,当光照强度达到C点后,据图可知,光照强度已不再是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限制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可能是CO2浓度、温度或营养元素和水;光合作用总反应式是
    【点睛】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能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并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53.请回答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问题:
    Ⅰ.如图表示某种动物细胞的生命历程,请回答有关问题:

    (1)③过程称为_________,该过程发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⑤过程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致癌因子导致_________________发生突变。发生⑤过程的细胞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减少,从而更容易转移和扩散。
    Ⅱ.如图甲中a、b、c、d表示某植物根尖的不同区域,图乙是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到的该植物有丝分裂的部分细胞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根尖有丝分裂时应选择_______(填字母)区细胞。实验中常用盐酸和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通过多次实验汇总得到各时期的细胞数记录如下,
    细胞分裂时期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总数
    M
    A
    B
    C
    D
    数值最大的字母是_______,若已知该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大约为12小时,则分裂间期所需要的时间_________________小时(用字母和数字表示)。
    【答案】 (1). 细胞分化 (2).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4). 糖蛋白 (5). b (6). 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 (7). M (8). 12 M/(M+A+B+C+D)
    【解析】
    【分析】
    1、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的过程成为细胞分裂.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 2、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失去接触抑制,能无限增殖;(2)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 5、分析图示,①②表示细胞分裂,③表示细胞分化,④表示细胞衰老,⑤表示细胞癌变.6、分析甲图:图甲中a、b、c、d表示某植物根尖的不同区域,其中a为根冠;b为分生区;c为伸长区;d为成熟区.分析乙图:图乙是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到的该植物组织切片有丝分裂的模式图,有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与间期的细胞。
    【详解】I.(1)经过③过程后,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因此③过程属于细胞分化,该过程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据图可知,⑤过程为无限增殖,属于癌细胞的特征,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致癌因子导致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发生⑤过程的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从而更容易转移和扩散。
    II.(1)观察根尖有丝分裂时应选择分生区细胞,即图甲中的b细胞,此处细胞呈正方形,实验中常用盐酸和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
    (2)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与分裂期两个阶段,分裂期又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与末期4个阶段,其中分裂间期的时间最长,即表中的M数值最大,若已知该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大约为12小时,则按比例分配分裂间期所需要的时间为12M/(M+A+B+C+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癌变以及观察植物有丝分裂的实验的相关的知识,要求学生识记细胞分裂的概念;理解细胞分化的原因;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和特征;掌握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54.下列是与某高等生物的细胞分裂相关的图形,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C1D1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图2中的_______段。 
    (2)在图3中,与图1中B1C1段相对应的是细胞________。在图3中,与图2中E2F2段相对应的是细胞________。
    (3)图3中细胞①处于__________时期,该细胞中有_____对同源染色体;细胞②中染色体、核DNA、染色单体数分别是___________;细胞④分裂结束产生的子细胞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 (2). D2E2 (3). ②③ (4). ④ (5). 有丝分裂后期 (6). 4 (7). 4、8、8 (8). 卵细胞和极体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A1B1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1C1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1D1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1E1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分析图2:图2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其中A2B2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C2D2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E2F2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析图3:图3中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应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属于有丝分裂中期,图④细胞着丝点分裂,且无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1)由分析可知,图1中C1D1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对应图2中的D2E2段。 
    (2)图3中的②③细胞内含有姐妹染色单体,而图1中的B1C1段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因此与图1中B1C1段相对应的是图3中的细胞②③;图3中④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而图2中E2F2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与图2中E2F2段相对应的是图3中的细胞④。
    (3)由分析可知,图3中细胞①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细胞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内染色体、核DNA、染色单体数分别是4、8、8,细胞④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卵母细胞,其分裂结束产生的子细胞是卵细胞和极体。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析图,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55.苦马豆素(SW)因从灰苦马豆中分离出来而得名,被认为是“未来的肿瘤治疗药物”。以下是相关的实验研究过程及结果。

    ①将等量的小鼠肝癌Hepal-6细胞悬液,分别接种于若干个含有等量培养液的培养瓶中;
    ②将培养瓶放于37 ℃、5% CO2培养箱中培养24 h,静置、去除上清液;
    ③分别加入等量但含不同浓度SW的培养液,置于37 ℃、5%的CO2培养箱中继续培养;
    ④分别在24 h、48 h、72 h时吸取培养液,观察结果,得到不同浓度的SW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处于间期的肝癌Hepal-6细胞,其分子水平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中需要设置对照组,对照组的处理方法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③中每个实验组设置5个培养瓶同时进行培养,计数后统计平均值,这是为了___________,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3)分析图中曲线可知,SW对肝癌Hepal-6细胞作用效果的特点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 加入等量不含SW的培养液(或只加等量培养液) (3). 减小误差 (4). SW的浓度越高,对细胞生长(存活)的抑制作用越强 (5). SW的作用时间越长,对细胞生长(存活)的抑制作用越强
    【解析】
    【分析】
    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苦马豆素对癌症的治疗效果,其自变量是苦马豆素(SW)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因变量是癌细胞的存活率,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对照原则与单一变量原则。分析曲线图:SW浓度越高和SW作用时间越长,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强.
    【详解】(1)肝癌细胞有丝分裂间期的主要变化是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所以步骤③中需要设置加入等量不含SW培养液的对照组.步骤③中每个实验组设置5个培养瓶同时进行培养,计数后统计平均值,这是为了减小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3)分析图2中曲线可知,SW对肝癌Hepal-6细胞作用效果的特点是:①SW的浓度越高,对细胞生长(存活)的抑制作用越强;②SW的作用时间越长,对细胞生长(存活)的抑制作用越强。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增殖,癌细胞凋亡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知识运用方面的能力。本题是道基础题,正确理解基础知识,识记基本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6.已知豌豆种子子叶的黄色与绿色是由一对遗传因子Y、y控制的,用豌豆进行下列遗传实验,具体情况如下: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实验_______可判断子叶颜色这对相对性状中_________是显性性状。
    (3)实验二中黄色子叶(丁)自交产生的F1中子叶同时出现黄色和绿色的现象称__________。若将实验一中黄色子叶(丙)与实验二中黄色子叶(戊)杂交,所获得的子代个体中绿色子叶占___________。
    (4)写出实验一的遗传图解(要求写出配子)_______。
    【答案】 (1). 自花传粉、闭花受粉 (2). 二 (3). 黄色 (4). 性状分离 (5). 1/6 (6).

    【解析】
    【分析】
    实验二中,黄色子叶自交,后代出现了绿色,且性状分离比是3:1,说明黄色是显性性状,绿色是隐性性状,亲本黄色(丁)是杂合子,后代黄色(戊)可能是纯合子或杂合子。
    【详解】(1)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有:①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②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2)实验二中亲本全是黄色子叶,F1中出现了绿色子叶,可知黄色子叶是显性性状,绿色子叶是隐性性状。
    (3)实验二中黄色子叶(丁)自交产生的F1中子叶同时出现黄色和绿色的现象称性状分离。实验一中黄色子叶丙基因型为Yy,实验二中黄色子叶戊基因型为YY(1/3)或Yy(2/3),杂交后代绿色子叶占2/3×1/4=1/6。
    (4)实验一的遗传图解(要求写出配子)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考生要能够根据比例确定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同时能够正确书写遗传图解,属于考纲中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