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生物】安徽省定远县民族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测试试题 (解析版)

    【生物】安徽省定远县民族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测试试题 (解析版)第1页
    【生物】安徽省定远县民族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测试试题 (解析版)第2页
    【生物】安徽省定远县民族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测试试题 (解析版)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生物】安徽省定远县民族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测试试题 (解析版)

    展开

    安徽省定远县民族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
    第三次质量测试试题
    一、选择题
    1. 关于抗体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 属于免疫球蛋白
    B. 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
    C. 在动物乳汁中有分布
    D. 其参与的免疫是细胞免疫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抗原侵入机体后,可经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并经T细胞呈递给B细胞,或直接刺激B细胞,使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抗体的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于血清、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外分泌液主要是动物乳汁。
    考点:本题考查抗体的产生、分布和化学本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考纲识记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抗体的产生过程、抗体的化学本质以及分布。
    2.据图判断,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B. 组织液中的CO2可参与pH稳态的调节
    C. 组织液中的物质固定不变
    D. 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中血浆和组织液之间,故其内环境就是血浆和组织液;A正确;
    组织液中PH的调节,主要靠体内的缓冲对进行如NaHCO3/H2CO3等;故二氧化碳可以参与其PH的条件B正确;
    组织液中的物质是相对稳定的,不是固定不变;C错误
    b 或c受阻,导致组织液增多,即组织水肿;D正确;
    考点:内环境定义、稳态
    点评:D选项中学生可以学着归纳能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如下
    组织水肿原因:①肾炎;②营养不良;③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④淋巴回流受阻
    3. 关于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B. 乙烯能促进子房发育为果实
    C. 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
    D. 各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作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故A正确;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为果实,而乙烯的功能是促进果实成熟,故B错;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延缓叶片衰老,故C正确;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功能。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4.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 结构②的存在保证了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C. 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应
    D. 当以适宜电流刺激①时,该处细胞膜内的电位由正转负
    【答案】D
    【解析】
    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A正确;结构②是突触,结构②的存在保证了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B正确;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兴奋能够传到效应器,效应器能产生反应,C正确;当以适宜电流刺激①时,该处细胞膜内的电位应该是:由负转正,D错误;答案是D。
    【考点定位】反射弧
    【名师点睛】易错警示 与反射、反射弧有关的3个注意点
    (1)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却不属于反射。
    (2)神经中枢的兴奋只影响效应器的效应活动,而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
    (3)非条件反射的完成可以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但条件反射的完成却必须有大脑皮层的参与。
    5.关于图中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若某植物幼苗已经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其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大于f
    B. 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小于f
    C. 除草剂灭草的原理是使杂草的生长素浓度处于大于h状态下
    D. 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是图中曲线的E点以后区域
    【答案】A
    【解析】
    植物表现出向光性的原因是:单侧光照射,导致背光侧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侧,引起背光侧生长比向光侧快,表现出弯向光源生长,若植物幼苗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f,则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大于f小于2f,A项错误;水平放置一段时间的植物幼苗表现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其原因是在重力的作用下,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且近地侧细胞的生长效应强于远地侧,若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为2f,则远地侧面生长素浓度范围应小于f,B项正确;除草剂灭草的原理是利用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题图显示:当生长素浓度大于h时抑制生长,所以使杂草的生长素浓度处于大于h的状态下,C项正确;顶端优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而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所以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则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应该大于h,D项正确。
    【考点定位】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应用
    【名师点睛】本题以曲线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植物向光性的原因、茎的背地性的原因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更主要的是①理解曲线横纵坐标的含义、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其各点所蕴含的生物学信息;②再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合理地解曲线各区段的含义,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6.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是 ( )
    A. 淋巴和组织液 B. 组织液 C. 淋巴 D. 血浆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有两种:淋巴管内部为淋巴,淋巴管外部为组织液,故A正确,BC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7.下列有关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激素是有机分子
    B. 激素是信息分子
    C. 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
    D. 激素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
    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1)微量和高效: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低,但能产生显著的生理效应,这是由于激素的作用被逐级放大的结果;(2)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扩散到体液中,由血液来运输,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详解】激素是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有机分子,A正确;激素是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的信息分子,B正确;激素只能传递调节代谢的信息,自身不能参与代谢活动,C错误;激素随体液运输,但只能作用于靶细胞和靶器官,D正确。
    8.将四组生理状态相同的神经肌肉标本(离体的青蛙坐骨神经及其支配的腓肠肌))分别浸润在相同浓度的NaCl溶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以相同的电极分别刺激四组标本的神经,检测肌肉收缩的力量。各组标本所处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


    培养瓶中气体

    温度(℃)

    肌肉收缩的力量[]

    第一组

    空气

    25

    +++++

    第二组

    空气

    5

    ++

    第三组

    氮气

    25

    ++

    第四组

    氮气

    5

    +

    注:“+”越多表示力量越大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该实验中,影响细胞呼吸的环境因素只有温度,没有PH值
    B. 理论上分析,四组实验的神经肌肉标本都会有二氧化碳产生
    C. 氮气环境中肌肉细胞也可以有氧呼吸,为肌肉细胞收缩提供ATP
    D. 肌肉收缩力量差异的原因是:不同条件下,细胞呼吸提供的ATP多少不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组和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对比,说明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是温度,第一组和第三组、第二组和第四组对比,说明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是O2,A项错误;理论上分析,第一组和第二组有氧存在,细胞会通过有氧呼吸产生CO2,第三组和第四组无氧存在,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会有CO2产生,B项错误;氮气环境中缺乏氧气,肌肉细胞只能通过无氧呼吸为其收缩提供ATP,C项错误;据表格分析,不同条件下肌肉收缩力量不同,体现了细胞呼吸产生ATP不同,D项正确。
    考点:细胞呼吸
    【名师点睛】本题以“实验数据”为素材,考查学生对细胞呼吸和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知道细胞呼吸的种类、过程及实验设计的原则等是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分析此类实验问题,一定要牢记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等,并结合题意、采取对比法,认真分析表格数据,找出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将其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迁移。易错点在于:对实验中的对照设置理解不到位。
    9. 下列由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所引起的疾病与相应激素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侏儒症﹣﹣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B. 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
    C. 呆小症﹣﹣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D. 糖尿病﹣﹣胰高血糖素分泌不足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侏儒症时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A错误;
    B.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B正确;
    C.呆小症是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C错误;
    D.胰高血糖素分泌不足,容易导致低血糖,D错误.
    10.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
    B. 刺激②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⑤
    C. 结构④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D. 切断③,刺激②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④
    【答案】C
    【解析】
    该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入神经,③是传出神经,A错误;刺激②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④效应器,B错误;结构④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C正确;
    切断③,刺激②时,④不会产生具体效应,D错误.故选:C.
    【点睛】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11.下图细胞X和细胞Y表示红细胞和肝细胞中的一种,A、B、C、D分别表示四种体液。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细胞X表示红细胞,细胞Y表示肝细胞
    B. A、B、C. D共同构成了细胞外液
    C. 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A和B
    D. 氧气浓度大小为细胞X>A>B>细胞Y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图中A为组织液,B为血浆,C为淋巴,细胞X为肝细胞,Y为红细胞,A错误。A、B、C构成了细胞外液,B错误。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A和血浆B,C正确。氧气浓度大小为细胞Y>B>A>细胞X,D错误。
    考点:内环境
    12. 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正确的是
    A. HIV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B. 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的
    C. 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
    D. 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
    【答案】C
    【解析】
    HIV的遗传物质是RNA,宿主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不能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必需通过逆转录菌将朋占逆转录成DNA,然后插入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的DNA上潜伏起来,A错;艾滋病通常是通过体液接触传播,不是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的,B错;艾滋病病备属于逆转录病毒,需要逆转录酶将RNA逆转录成DNA.然后插入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的DNA上潜伏起来.所以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C对;艾滋病的宿主细胞是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所以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痊功能都会受到影响, D错误。
    【考点定位】艾滋病的发病机理及预防措施.
    13. 下列有关酶和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酶和激素都是蛋白质
    B. 酶和激素都与物质和能量代谢有关
    C. 酶和激素都由内分泌细胞分泌
    D. 酶和激素都要释放到血液中才能发挥作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部分激素是蛋白质,A错误。酶的作用是催化作用,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作用,都与物质和能量代谢有关,B正确。酶是由活细胞合成的,C错误。有的酶在细胞内起作用如呼吸酶,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酶和激素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4.下列有关生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生长素从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是极性运输
    B. 生长素可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来促进茎段细胞的伸长
    C. 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中,沾蘸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
    D. 生长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能影响靶细胞内基因的表达
    【答案】D
    【解析】
    生长素从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是横向运输,A错误;高浓度的生长素可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来抑制茎段细胞伸长,B错误;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中,沾蘸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高,浸泡发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C错误;生长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能影响靶细胞内基因的表达,D正确。
    15.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对月季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 每组实验选取的茎段数目和生理状态应相同
    B. 根据图示结果不能准确判断三种溶液的浓度大小
    C. 促进侧芽生长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的浓度应大于X
    D. 实验结果说明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答案】C
    【解析】
    每组实验选取的茎段数目和生理状态应相同,以防影响实验效果,A正确;X浓度、Y浓度和Z浓度中,X浓度最大,但是Y浓度和Z浓度中不能确定大小,B正确;X浓度对月季插条生根具有抑制作用,促进侧芽生长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的浓度应小于X,C错误;X浓度对月季插条生根具有抑制作用,Y浓度和Z浓度对月季插条生根具有促进作用,现了该激素类似物作用两重性特点,D正确。
    【点睛】“三看法”确认生长素作用是否体现“两重性”:

    16. 能促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的是 ( )
    A. 记忆细胞 B. 效应T细胞
    C. 效应B细胞 D. 巨噬细胞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可以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的溶酶体酶,使之裂解死亡,暴露出抗原,故B正确,AC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免疫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7.下表表示黄豆发芽的部分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如果探究生长素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可以不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
    B. 由实验结果可知生长素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在50~100微摩尔/升之间
    C. 1、2、3、4组能说明幼嫩的植物茎叶中一定存在生长素
    D. 该实验能够证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答案】A
    【解析】
    由实验2、3、4可知,生长素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在,100~150微摩尔/升之间,B错误;如果探究生长素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可以在100~150微摩尔/升之间进一步细化生长素的浓度进行实验,可以不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A正确;1、2、3、4组能说明幼嫩的植物茎叶中可能存在生长素,C错误;该实验没有空白对照组,所以不清楚高浓度是否起抑制作用,无法判断生长素作用是否具有两重性,D错误。
    18. 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③下丘脑是体温感觉的高级中枢,不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
    ④下丘脑通过相关神经的作用可以促进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⑤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引起渴觉
    A. ①②③ B. ①④⑤ C. ②④⑤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抗利尿激素具有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①正确。下丘脑分泌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错误。冷觉和热觉产生部位是大脑皮层,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③错误。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都受下丘脑控制,④正确;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下丘脑某部位接受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⑤正确。选B
    考点:本题考查下丘脑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9.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HIV只攻击B淋巴细胞 B. 感染HIV后,不一定马上发病
    C. 吸血昆虫能传播HIV D. 只要及时就医,艾滋病目前是可以治愈的
    【答案】B
    【解析】
    HIV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A错误;人体感染HIV后,具有较长的潜伏期,一般不会再短时间内就会发病,B正确;H1V不能经吸血昆虫叮咬而传播,C错误;一般情况下,艾滋病是不可以治愈的,D错误。
    20.探究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对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中,属于无关变量的是
    A. 2,4-D溶液的浓度
    B. 扦插枝条上芽的数量
    C. 扦插枝条生根的总长度
    D. 扦插枝条生根的数量
    【答案】B
    【解析】
    探究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对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自变量是2,4-D的浓度,因变量是扦插枝条的生根数量或生根总长度,扦插枝条上芽的数量、2,4-D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的时间等属于无关变量,故选B。
    21.当刺激神经纤维上的某一点时,将出现
    A. 所产生的冲动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 B. 所产生的冲动向树突末梢方向传导
    C. 受刺激部位电位是膜外正,膜内负 D. 受刺激部位电位是膜外负,膜内正
    【答案】D
    【解析】
    所产生的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既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也向树突末梢方向传导,AB错误;受刺激部位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即电位是膜外负,膜内正,C错误、D正确。
    22.下丘脑在内环境稳态调节中有重要作用,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中枢,在寒冷环境中能产生冷觉
    B. 血浆渗透压较低时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脏使尿量减少
    C. 若切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胰岛素分泌会减少
    D. 下丘脑和血糖、水、体温的平衡调节都密切相关,在维持人体稳态中起重要作用
    【答案】D
    【解析】
    冷觉产生部位在大脑皮层,A项错误;血浆渗透压较低时,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使尿量增加,B项错误;胰岛细胞的分泌与垂体无关,C项错误;下丘脑和血糖、水、体温的平衡调节都密切相关,在维持人体稳态中起重要作用,D项正确。
    23.动物在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下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垂体通过下丘脑调节肾上腺皮质的活动
    B. 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
    C. 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
    D. 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
    【答案】D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下丘脑通过垂体调节肾上腺皮质的活动,A错误;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错误;图中M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该激素通过体液的运输,与肾上腺皮质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促进肾上腺分泌皮质醇增加,该过程属于体液调节,不涉及神经调节,C错误;动物被运输过程中,先通过下丘脑和垂体促进皮质醇的分泌,皮质醇分泌过多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因此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D正确。
    24. 下图为突触的结构示意图,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正确的( )

    A. 如果A受刺激,B会兴奋,则兴奋处外表面呈负电位
    B. 突触小体能够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转变
    C. 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脂质
    D. 若ab=bd,电刺激c点,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两次
    【答案】A
    【解析】
    细胞膜的兴奋部位电位为外负内正,A正确;突触小体能够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B错误;
    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C错误;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刺激c点时,兴奋可以传导d点,不能传导b点,因此电流表的指针只能偏转一次,D错误。
    【考点定位】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25.关于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图表示体液免疫过程
    B. 细菌、病毒都可能成为1
    C. 与2的产生有关的细胞结构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
    D. 丁可长期保持对1的记忆功能
    【答案】D
    【解析】
    该图发挥作用的主要是B细胞,表示体液免疫的过程,A项正确;图中1表示抗原,细菌、病毒都可能成为抗原,B项正确;2是抗体,抗体的本质是分泌蛋白,与分泌蛋白的合成有关的结构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C项正确;丁是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丙是记忆细胞,可长时间保持对1的记忆功能,D项错误。
    【点睛】
    本题的知识点是体液免疫的过程,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体液免疫过程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分析题图可知,1是抗原,甲是吞噬细胞,乙是T细胞,丙是记忆细胞,丁是浆细胞,2是抗体。
    26.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M、N、P和Q点分别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 ( )

    A. a、b、c、d B. a、c、d、b
    C. b、c、a、d D. b、d、c、d
    【答案】B
    【解析】
    植物横放后,由于重力作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背地侧。于是d处浓度大于c处,b处浓度大于a处。但由于根对生长素浓度较为敏感,因而d处生长受到抑制, c处生长受到促进,所以表现为根向地生长。茎对生长素浓度不敏感,因而b处生长比a处快。由此,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27.胰岛细胞的内分泌活动的协调有利于维持血糖平衡。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胰岛素作用机理及引起胰岛素分泌异常的部分机理,其中抗体1、抗体2分别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能阻止葡萄糖或胰岛素与相应受体结合。

    (1)由图可知: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其中枢位于 _________。支配胰岛细胞的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促进胰岛β细胞的分泌,却不影响胰岛α细胞的分泌,原因是_________。
    (2)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验证此现象的实验思路是: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另一组施加________,测定并比较施加试剂前后血液中______。
    (3)用高浓度的糖溶液饲喂一只动物后,每隔30min检测其血糖浓度,结果见下表。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构建一坐标图,并在坐标图上绘制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图,并根据血糖浓度变化在同一坐标图上画出血浆中胰岛素浓度(μU·mL-1)变化趋势的曲线图。_______
    时间/min
    0
    30
    60
    90
    120
    150
    血糖浓度/mg·mL-1
    0.75
    1.25
    1.10
    0.90
    0.75
    0.75
    (4)胰岛β细胞含有与某病毒相似的结构,若人体感染该病毒,自身免疫系统会产生_____(抗体1/抗体2)消灭病毒时可破坏胰岛β细胞,引起Ⅰ型糖尿病,该病可通过 _______治疗。
    【答案】(1)神经-体液调节 下丘脑
    胰岛α、β细胞与神经递质结合的受体不同(或胰岛β细胞上没有与该神经递质结合的受体)
    (2)等体积(等量)生理盐水 胰高血糖素的浓度
    (3)坐标系2分(横坐标含义和单位1分,2个纵坐标含义和单位全写对1分,如果出现一个以上坐标,坐标系不给分),曲线2分(血糖曲线和标注1分,胰岛素曲线和标注1分)

    (4)抗体1 注射胰岛素
    【解析】
    (1)由图分析可知血糖调节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其条件中枢位于下丘脑。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有特异性,所以支配胰岛细胞的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促进胰岛β细胞的分泌,却不影响胰岛α细胞的分泌,因为胰岛α、β细胞与神经递质结合的受体不同。
    (2)另一组应为对照组,所以应是施加等量的生理盐水,然后测的因变量是血浆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
    (3)根据时间和表中数据做图,然后胰岛素曲线趋势和血糖大概相同,但峰值要晚于血糖,详细见答案。
    (4)胰岛B细胞含有与某病毒相似的结构,若人体感染该病毒,因为病毒会侵入到细胞内部,自身免疫系统会产生图中的抗体1将胰岛B细胞做为靶细胞裂解掉,该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进行治疗。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血糖调节和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名师点睛】血糖调节模型

    28.如图所示为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与单核——单核巨噬细胞环路,其中CRH为促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GC是糖皮质激素,IL-1为白细胞介素-1(本质为蛋白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激素作用方式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GC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该激素与_________(激素)在调节血糖平衡方面具有拮抗作用。分析图示信息,含有ACTH受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存在的___________调节机制使机体内的GC含量不至于过高。
    (4)受刺激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IL-l,IL-1作用于下丘脑促进CRH释放,而后促进ACTH和GC的分泌。该图示过程属于___________(神经、体液、神经——体液)调节。
    【答案】 (1).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2). 胰岛素 (3). 肾上腺皮质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4). 反馈(负反馈) (5). 体液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与单核巨噬细胞环路的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激素调节的特点、反馈调节、血糖的平衡调节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从题图和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解题的切入点,据此结合问题情境进行分析作答。
    (1) 不同激素在调节方式上的共同特点是: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2) 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而GC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因此GC激素与胰岛素在调节血糖平衡方面具有拮抗作用。题图显示:ACTH可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GC,抑制单核巨噬细胞分泌IL-1,据此可推知:含有ACTH受体的细胞有肾上腺皮质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3)下丘脑分泌的CRH促进垂体分泌ACTH,ACTH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GC;GC分泌增多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这种(负)反馈调节机制使机体内的GC含量不至于过高。
    (4) 受刺激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IL-l,IL-1作用于下丘脑促进CRH释放,而后促进ACTH和GC的分泌,该图示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29.利用萌发的玉米种子和胚芽鞘进行试验.
    I.下图为萌发后的玉米种子。

    (1)图一为横放萌发的玉米种子, 其中的生长素主要来自芽的________和根的__________。
    (2)玉米种子萌发初期,淀粉酶活性增加,促进了淀粉的水解。同时__________激素增加,细胞分裂加快;_________(激素)增加,细胞的体积增大。
    (3)研究发现,根冠分泌物X可能影响根的生长。为探究其影响状况,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图二)所示。置于黑暗中,一段时间后观察根尖的生长状况。
    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分泌物X对根生长有促进作用。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分泌物X对根生长有抑制作用。
    ③若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分泌物X对根生长无影响。
    II.取玉米胚芽鞘ab段,设计实验如下图。

    (1)实验一段时间后,甲→丁四组中的_________组空白琼脂块能检测到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2)为证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上述运输特点,应选择甲→丁四组中__________两组做对照实验。若选用另外的 __________两组做对照,虽然在理论上也可说明生长素的运输特点,但与前一组相比,不能排除重力因素对植物体内生长素运输的影响。
    【答案】 (1). 顶端(分生组织) (2). 尖端(生长点或分生区) (3). 细胞分裂素 (4). 生长素 (5). 根尖向左弯曲生长 (6). 根尖向右弯曲生长 (7). 根尖不弯曲不生长 (8). 甲和丁 (9). 乙和丁 (10). 甲和丙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的知识点是生长素的产生部位、作用和运输,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根据问题涉及的具体内容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及和题干和题图信息进行解答。
    Ⅰ.(1)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幼嫩的芽、叶、根尖、发育中的种子等,萌发的玉米种子,其中的生长素主要来自芽的顶端(分生组织)根的尖端(生长点或分生区)。
    (2)淀粉酶促进淀粉水解,因此种子萌发初期淀粉酶活性增强;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生长素和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使细胞体积增大。
    (3)分析题干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根冠分泌物X对根的生长的影响,该实验是探究性实验,X可能促进根生长,可能抑制根生长,也可能对根生长无影响。
    ①如分泌物X对根生长有促进作用,则根尖向左弯曲生长;
    ②如分泌物X对根生长有抑制作用,根尖向右弯曲生长;
    ③如分泌物X对根生长无影响,根尖不弯曲不生长。
    Ⅱ.(1)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是极性运输,即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分析题图可知,甲→丁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与形态学上端接触的是甲和丁,因此一段时间后甲和丁组空白琼脂块能检测到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2)为了遵循实验设置的单一变量原则,在证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极性运输特点时,应选用甲和丙或者乙和丁作为对照实验,但是后者不能排除重力因素对植物体内生长素运输的影响。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到实验设计严格遵守除形态学位置不同外,其它无关变量应该一致,通过这一原则即可确认Ⅱ(2)的答案。
    30.为探讨薄荷油作为天然的皮肤促透剂的作用机理,科研人员以人永生化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细胞) 为实验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将用完全培养基培养了24h的H细胞等量分组,设置为空白组、对照组和加入用DMSO溶解的一定浓度薄荷油的处理组,其中对照组的培养基中应加入DMSO,目的是______________。将各组置于不同条件下进行孵育后,采用一定的技术测定了相关数据,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结果
    组别
    空白组
    对照组
    溥荷油处理组
    荧光恢复率(%)
    51.53
    51.80
    81.12
    细胞内荧光探针荧光强度值
    28478
    28473
    30115
    细胞内Ca2+荧光强度值
    7132
    6990
    8108
    细胞内Ca2+-ATP酶活性(U/mg)
    1.18
    1.13
    0.93
    ①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H细胞膜上的蛋内质,待荧光分布较为均匀后,在细胞膜上选定需进行漂白的部位,用激光照射使荧光分子内部结构发生不可逆改变,从而使此部位的荧光消失。一段时间后,漂白部位荧光会有一定程度的恢复,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
    ②H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电位呈____________,从而形成电位差(即膜电位)。本实验使用阴离子荧光染料D作为探针检测膜电位。当细胞内负电荷减少时,荧光染料D就会进入细胞内,由此可知,细胞内的荧光强度值越大,表明细胞膜内外电位差____________。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与空白组的荧光强度值没有显著性差异,而薄荷油可____________H细胞的膜电位。
    (2)由上述实验结果推知,薄荷油可降低Ca2+-ATP酶活性、增加H细胞内Ca2+浓度,从而通过改变细胞内外Ca2+平衡而影响细胞膜的结构及膜电位的改变,因此____________(填“增强了”“降低了”或“不改变”)皮肤屏障作用,____________(填“促进”“抑制”或“不影响”)药物经由皮肤进入机体。
    【答案】 (1). 排除DMSO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3). 外正内负 (4). 越小 (5). 降低 (6). 降低了 (7). 促进
    【解析】
    (1)根据实验目的可知,实验组是用DMSO溶解的一定浓度薄荷油进行处理,为排除DMSO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应设置培养基中加入DMSO的对照组。
    ①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漂白部位荧光会有一定程度的恢复,此现象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②静息状态下,K+外流使细胞膜内外电位呈外正内负;当细胞内负电荷减少时,荧光染料D就会进入细胞内,由此可知,细胞内的荧光强度值越大,细胞膜内外电位差越小。薄荷油处理组较另两组的荧光强度大,说明薄荷油可降低H细胞的膜电位。
    (2)据题干信息分析,薄荷油可降低Ca2+-ATP酶活性、增加H细胞内Ca2+浓度,从而通过改变细胞内外Ca2+平衡而影响细胞膜的结构及膜电位的改变,降低了皮肤屏障作用,促进药物经由皮肤进入机体。
    [点睛]:本题以实验为背景材料,考查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细胞膜的电位变化,解题关键是对题干信息的解读:1. 认真阅读材料,分析其中的关键语句,充分联系教材,找到与教材的衔接点; 2.对图表数据的分析: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分析表格数据变化规律,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联系教材的有关原理、概念等,尽可能用教材语言规范答题。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