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历史】四川省遂宁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历史】四川省遂宁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第1页
    【历史】四川省遂宁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第2页
    【历史】四川省遂宁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历史】四川省遂宁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展开

    四川省遂宁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选择题,满分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右图中所示的政治制度是A.夏朝的王位世袭制   B.商朝的宗法制和分封制C.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D.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2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A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3.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选才注重知识水平C.君主集权得到强化               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4.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参与决策      B.上传下达      C.伴读陪写       D.谋划战事5.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中国古代的最高权力传承方式逐渐由禅让变成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再演变为嫡长子继承制这种演变趋势主要是为了满足A.权力转移的垄断化、稳定化      B.中央权力的集约化、向心化C.用人标准的唯亲化、排他化      D.父系血缘的单化、纯粹比6.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唐代中央政府的组织似较汉代进步了,但以地方政府论,则唐似不如汉……唐室之崩溃,也可以说即崩溃在此一制度上。可见,作者强调A.专制统治的必要性              B.唐室政治的合理性C.中央集权的重要性              D.地方政府的独立性   7.西汉初年,民营工商业已有相当发展。汉武帝以后,民间资本被迫大量向农业转移,以田庄为主要载体,以农为主、工商为辅。这种变化反映出当时A.民间资本的经营较为落后        B.国家强化对经济进行控制C.民营经济缺乏必要的资本        D.传统的农业模式面临转型8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关于草市描述的很多,下列关于草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出现于南北朝时期B.草市在唐代逐渐演变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C.宋代草市已有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D.明清时期草市已被地方工商业市镇取代9.康熙年间,钱塘人俞森在《荒政丛书》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当时A.小农经济并非是完全封闭的      B.农本商末观念开始改变C.农村商品经济发达              D.纺织业是农村家庭支柱产业10.18世纪初一位来华的法国传教士参观了一个赶制皇家订货的瓷窑,他看到每一件成品的生产过程都被分解,由许多细小的单一操作工序完成,并要牵涉70人之多。对这种手工业生产形式说法正确的是A.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B.技术水平始终最高C.规模经营分工细致            D.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  11.下表是雍正、乾隆年间人均土地占有量统计表,据此可知   人口(人)人均土地(亩/人)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2735546232.54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1027500006.89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2080957963.56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B.耕地面积逐步较少C.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D.重农抑商的重要性12.唐代前期均田制关于百姓部分受田状况如下表是所示 授田对象授田数量补充说明18-20岁中男21-59岁丁男80亩口分田,口分田死后归还政府20亩永业田,永业田可传给子孙杂户受田如百姓。工商业者、官户受田减百姓之半。道士、和尚给田三十亩,尼姑、女冠给田二十亩。此外,一般妇女、部曲、奴婢都不受田。60岁以上老男笃疾者、废疾者40亩口分田(若为户主,每人授永业田20亩,口分田30亩)寡、妻、妾30亩口分田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均田制A.反映了妇女地位的提高             B.触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 C.缩小了土地买卖的范围             D.加强了政府对人民控制13.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的关键时期,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反映了这一时代趋势的是A.温故知新       B.有教无类       C.学思结合       D.因材施教14.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各异,但都是因应社会变迁,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强调农民要强力从事,发展经济;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经界:商鞅主张开垦荒地,制定阡陌(田界)。三位学者的主张都是A.完全有利于维护统治者利益     B.有利于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C.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D.为达成富国强兵、实现统一的目标15.秦汉时期子女的婚姻由家长决定,这是通例,但当事者本人也并非毫无发言权。如汉武帝时信阳长公主改嫁大将军卫青,东汉光武帝湖阳公主曾公开提出要嫁给宋弘,东汉末钱塘吴氏冲破家族阻挡嫁给孙坚。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秦汉时崇尚婚姻自由            B.秦汉贵族妇女普遍自主择婿C.两汉时社会风气开放开明        D.封建伦理纲常有待强化16.在外来印度文化哲学与本土道教文化哲学挑战下,儒学家通过诠释伦理与天道的连接,使心性为核心的传统儒学获得了新的生命,从而构建起不同于佛老的新儒学的理论形态。新儒学兴起于A.先秦         B.西汉          C.两宋          D.明清17.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 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A.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B.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C.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D.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18.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指出:“……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作者所说的革新与发展在思想领域的的表现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致良知”“知行合一C经世致用                    D一家之法取代天下之法19毁镜是北方草原地区拓跋鲜卑的一种特殊葬俗,即在下葬过程中将随葬铜镜故意打碎、通常仅以其中一块残片随葬的习俗。考古发现揭示随着鲜卑南迁,越靠近中原,毁镜现象越少。据此推断,鲜卑族毁镜习俗废弃的原因极有可能是:A. 政府禁止奢侈之风                B. 鲜卑人审美水平提高C. 战争频繁铜镜难得                D. 受到汉人习俗的影响20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王朝软弱无力指中央集权制度建立B封建主指新兴的地主阶级C多事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经济变革指土地私有制逐步代替井田制21.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叙述,既有历史事实,又有历史解释的是A.(北宋)苏轼: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B.(北宋)司马光:作青苗、免役、市易、赊贷等法,以聚敛相尚,以苛刻相驱。C.(南宋)范冲:自任己见,非毁前人……天下之乱实兆于安石。D.(近代)梁启超:其所施之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22.日本明治维新中与百卷万国公法不如几门大炮,数册友好条约不如一筐弹药思想一致的政策是A.强兵政策      B.脱亚入欧      C.四民平等      D.殖产兴业23.李喜所在《梁启超对戊戍变法的反思》中指出,从维新派本身寻求失败的原因,是从枝节上来找,自然进入了误区;从中国社会本身去考察,才可能合理地去解释变法为什么失败。作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在于A.变法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群众    B.变法措施过于全面,进程过于激烈C.有利于改革成功的社会环境尚未形成    D.袁世凯告密直接导致戊戌政变发生24.1929~1933年的美国电影热心于制造浪漫爱情、个人英雄、离奇冒险的神话,社会矛盾、经济危机、失业现象作为背景隐约表现。这一现象反映出A.电影创作再现社会生活            B.经济危机扩展到文化领域C.电影折射民众的心理需求          D.政府力图控制民众情绪25.十几年前,一位年轻的摄影爱好者深入大别山区采访时,在众多的孩子中间发现了一双闪亮的大眼睛。他随着这个孩子走进教室,拍下了《我要读书》这张极具感染力的照片。下列在法律制度层面保证孩子实现自己最大梦想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架》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非选择题,满分50分)注意事项:1.请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在第卷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答在此试卷上。2.试卷中横线及框内注有“▲”的地方,是需要你在第卷答题卡上作答。 二、材料题(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3分)材料一  按照周礼的规定,男性贵族可以娶妾多人,但正妻只能有一个。如果元配妻子亡故,理论上男子不能再娶妻,再婚的配偶只能称作继室,而必须保留亡故妻子的元配正妻地位。材料二  闽中少妇丧夫,不能存活,则遍告之亲戚,言将以某日自裁(自杀),而为之亲戚者,亦引为荣,则鸠()资为之治槥。前三日,彩舆鼓吹,如迎神人。少妇冠帔衮服,端坐舆中,游历坊市,观者如堵,有力者设宴饮之,少妇手鲜花一束,凡少年之未诞子者,则就其手中乞花,用为生子之兆。三日游宴既尽,当路结彩棚,悬彩绳其上,少妇辞别亲戚,慨然登台,履小凳,以颈就绳而殁,万众拍手称美。                                                   ——林纾《畏庐琐记》材料三  有研究者认为,明朝妇女的婚姻观存在两重性,阅读材料第一段: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 ,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                                                   ——《明会典》第二段:正史中各代烈女数字:《唐书》54人;《宋史》55人;《元史》l87人;《明史》 不下万余人                                                ——据祝瑞开:《中国婚姻家庭史》第三段: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 四目相视,具各有情, 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                                                         ——据明中后期小说第四段: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 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 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据明中后期小说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周礼对原配妻子的规定源于什么制度?这一规定对西周政治有何影响? (4)  2)依据材料二,概括寡妇殉难的原因。(4) 3)依据材料三,概括明朝妇女婚姻观的双重性及其表现?(4)材料三中文献分别来自官方文献、学者著作和小说,你对该研究者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有何看法?(2分)   (4)结合明朝中后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分析该研究者提出的明朝妇女婚姻观双重性的原因分别是什么?(9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宋代社会可以看到显著的资本主义倾向,呈现了与中世社会的明显差异。                       ——(日)宫崎市定《东洋近代史》根据材料,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观点明确,逻辑准确)    28.(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非常重视老百姓的生活。他强调以民为本,常说: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宗即位之初,下令轻徭薄赋,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太宗认识到虚怀纳谏的重要性,从谏如流,他在位20年,进谏的官员不下30余人,其中大臣魏征一人所谏前后200余事,数十万言,皆中切时弊,对改进朝政很有帮助。太宗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他认为只有选用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达到天下大治,因此他求贤若渴,曾先后5次颁布贤诏令,并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以使更多的人才显露出来。太宗十分注重法治,他曾说:国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为准。法律制定出来后,唐太宗以身作则,执法铁面无私,但量刑时太宗又反复考虑,慎之又慎。他说:人死了不能再活,执法务必宽大简约。鉴于此,贞观年间法制情况很好,据载贞观三年,全国判死刑的才29人,几乎达到了封建社会法制的最高标准……“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罚。由于太宗的苦心经营,在他统治期间,唐朝国力强盛,被称为贞观之治。                               ——摘编自张新国《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太宗即位后采取的措施。(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所采取措施的主要影响。(7分)   
    参考答案1D  2C  3B  4B  5A  6C  7B  8D  9A  10C  11A  12D  13B  14B  15D  16C  17A  18C  19D  20D  21B  22A  23C  24C  25B26.(1)制度:宗法制度。(2分)影响:该规定有利于维护宗法秩序,凝聚宗族,强化王权,巩固西周政治统治。(2分)(2)原因:生活困难,难以生存;社会观念鼓励,认为非常荣耀。(4分)(3)保守性:寡妇守节获官府表彰和烈女人数增加;(2分)自主性:出现私定终身和寡妇改嫁现象(2分)看法:可从材料本身的可靠性或对材料的使用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如:小说是文学作品,作为史料使用,必须慎重(或:小说是现实的反映,可以作为史料选择性使用);材料三中的第三段、第四段的现象是个案,而且出现在明朝中后期,不足以说明整个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自主性。(2分)(4)原因:保守性——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程朱理学的影响。(任答两点4分,三点5分)自主性——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明中后期、出现了反礼教的思想,鼓舞了明朝妇女追求婚姻自主。(4分)27.示例一:论题: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出现时代转型的趋势。论述:经济方面: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被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业市镇发展。思想文化方面:儒学复兴,理学兴盛,文学艺术朝世俗化、平民化方向发展;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最终完成,古代科技发展达到顶峰。结论:宋朝出现了许多与传统古代社会不同的新的经济因素,思想文化方面也出现了诸多新的现象,尤其是科技的进步非常显著,显示出进入新时代的诸多特征。示例二:论题:宋代依然是传统的封建社会,没有社会转型的因素。论述:政治方面,宋代依然是典型的封建专制制度,皇权至高无上,并处于不断强化的趋势之中,人民毫无民主权利可言,因此宋代仍然是传统的封建社会;经济方面,宋代依然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经济基础,商业并没有成为经济的主体成分,农民深受国家和地主的双重压迫,地主和农民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这说明宋代还是传统的封建社会。结论:从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基本特征来看,宋代依然是传统的封建社会,并没有出现资本主义的因素,更不能说是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28.(1)措施:强调以民为本,轻徭薄赋;重视纳谏,从谏如流;完善科举制,注重人才的选拔;重视法制,量刑慎重。(8分)(2)影响:缓和了矛盾,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政局稳定;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有利于人才选拔,促进文化繁荣;促进了农耕经济发展;推动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出现。(7分)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