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
开学考试试题
1.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中,以下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
①人工异花传粉 ②去雄 ③统计分析结果 ④套袋 ⑤种植豌豆
A. ⑤④②①③ B. ⑤②④①④③ C. ⑤②④③① D. ⑤④②③①
【答案】B
【解析】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过程为:⑤种植豌豆→②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④套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①人工异花传粉→④套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③统计分析结果,故选B。
2. 关于杂合子与纯合子的正确叙述是 ( )
A. 两纯合子杂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B. 两杂合子杂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C. 杂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杂合子 D. 纯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纯合子
【答案】D
【解析】
纯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有纯合子和杂合子,两纯合子杂交后代可能是纯合子或杂合子。
3.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兔的长毛与短毛 B. 玉米的黄粒与圆粒
C. 马的白毛与鼠的褐毛 D. 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答案】A
【解析】
【分析】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详解】A、兔的长毛和短毛属于一对相对性状,A正确;
B、玉米的黄粒与圆粒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C、马的白毛和鼠的褐毛不符合“同种生物”,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
D、棉绒的细和长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重点考查相对性状,要求考生识记相对性状的概念,能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
4. 某同学在利用红色彩球(标记D)和绿色彩球(标记d)进行“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过程中进行了以下操作,其中错误的做法是 ( )
A. 在代表雌配子的小桶中放入两种彩球各10个
B. 在代表雄配子的小桶中放入两种彩球各10个
C. 在每次随机抓取彩球之前摇动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
D. 在抓取10次后记录并统计分析彩球组合类型比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在“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雌雄配子的种类和数量都有相等,且雌雄配子要随机结合。在该实验中,两个小桶中小球数可以不相等,但每个小桶中两种颜色的配子必须相等。要随机抓取,且抓完一次将小球放回原小桶并搅匀。重复的次数要足够的多,否则误差较大。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5.如图表示孟德尔杂交实验过程操作及理论解释,下列选项描述错误的是
A. 图3的交配方式为测交
B. 图1①和②的操作不能同时进行,②操作后要对雌蕊进行套袋处理
C. 图2揭示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孟德尔假说—演绎的核心内容
D. 图2揭示减数分裂过程中,随同源染色体1、2的分离,等位基因D、d分离,进入不同配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①表示去雄,②表示人工异花传粉。
分析图2:等位基因D和d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分析图3:测交实验。
【详解】A、图3为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表示测交实验遗传图谱,A正确;
B、图1①过程要在花粉成熟前,②过程要在花粉成熟后,因此这两个操作不能同时进行,②操作后要对母本套袋处理,防止外来花粉干扰,B正确;
C、图2中D、d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孟德尔没有提出基因的概念,C错误;
D、图2揭示了减数分裂过程中,伴随同源染色体1、2的分离,等位基因D、d也随之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D正确。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人工异花授粉的过程;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采用的方法,掌握各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6. 19世纪中期,孟德尔采用纯种豌豆做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规律。下列有关该研究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孟德尔在杂交实验中观察到F1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B. 孟德尔依据实验现象提出生物体细胞中含有成对遗传因子
C. 孟德尔依据假说预测F1测交后代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
D. 孟德尔的测交结果验证了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
【答案】A
【解析】
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F1,都表现显性性状,A错。孟德尔依据实验现象提出生物体细胞中含有成对遗传因子,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单独进入不同生殖细胞,B正确。孟德尔依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预测F1测交后代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C正确。孟德尔的测交结果为F1测交后代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验证了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形成两种1:1的配子,D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分离定律
7.用纯种的纯色长毛“波斯猫”和纯种的彩色斑点短毛“暹罗猫”杂交,可以培育出彩色斑点长毛的“喜马拉雅猫”。纯色毛色的基因用 U表示,彩色斑点毛色的基因用u表示,短毛基因用S表示,长毛基因用s表示,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纯种波斯猫的基因型是UUss
B. F1是纯色短毛猫
C. F2中喜马拉雅猫占1/4
D. F2中彩色斑点短毛暹罗猫中纯合子占1/3
【答案】C
【解析】
纯色毛色的基因用 U表示,彩色斑点毛色的基因用u表示,短毛基因用S表示,长毛基因用s表示,因此纯种波斯猫的基因型是UUss,A正确;纯种的纯色长毛“波斯猫”(UUss)和纯种的彩色斑点短毛“暹罗猫”(uuSS)杂交,子一代是基因型是UuSs,表现型是纯色短毛,B正确;F2中喜马拉雅猫(彩色斑点长毛uuss)占1/16,C错误;F2中彩色斑点短毛暹罗猫(1/3uuSS、2/3uuSs)中纯合子占1/3,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采用逐对分析法计算BbSs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中各种基因型的比例,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
8.在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②杂种产生配子种类的比例
③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 ①③⑤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杂种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9:3:3:1,①错误;杂种产生配子种类的比例为1:1:1:1,②正确;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1:1:1,③正确;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4:2:2:2:2:1:1:1:1,④错误;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1:1:1:1,⑤正确。综上所述,在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②③⑤,故选B。
9.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性状分离比为9:7,那么F1测交,与此对应的性状分离比是
A. 1:1 B. 1:3 C. 1:1:1:1 D. 9:3:3:1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用C和c、P和p表示。F2的性状分离比为9:7,而9:7是9:3:3:1的变式,说明F1是双杂合子,其基因型是CcPp,且C和P同时存在时(C_P_)表现为显性性状,其他情况(C_pp、ccP_和ccpp)均表现为隐性性状。
【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F1的基因型是CcPp,且C和P同时存在时(C_P_)表现为显性性状,其他情况(C_pp、ccP_和ccpp)均表现为隐性性状。F1与隐性个体测交,即CcPp×ccpp→CcPp(显性):Ccpp(隐性):ccPp(隐性):ccpp(隐性)=1:1:1:1。所以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3。故B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本题的切入点是“9:7”,属于“9:3:3:1”的变式,由此可以推出F1的基因型,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对于此类试题,学生需掌握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生物性状时,F2中出现的表现型异常比例的分析。
10.有两个纯种的小麦:一个抗倒伏,但易感染锈病;另一个易倒伏,但能抗锈病。让它们进行杂交,在F2中可能出现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新类型,原因是
A. F1雌雄配子之间的自由组合
B. F1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
C. F2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
D. 亲本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在F2中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的重新组合,说明了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即在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所以出现了F2中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故A错误,B正确,C、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1. 已知小麦的显性性状是高秆(D)、抗病(T),下列哪一组亲本杂交的后代表现型为高秆抗病:高秆不抗病:矮秆抗病:矮秆不抗病=3:1:3:1的组合是
A. DdTt和DDTt B. DdTT和ddtt
C. DdTt和ddTt D. Ddtt和Ddtt
【答案】C
【解析】
DdTt和DDTt,Dd×DD都是D_,Tt×Tt,子代为3T_:1tt,故子代性状分离比为1×(3:1)=3:1,A错。同样方法得到DdTT和ddtt性状分离比为1×(1:1)=1:1,B错。DdTt和ddTt为(1:1)×(3:1)=3:1:3:1,C正确。Ddtt和Ddtt为(3:1)×1=3:1,D错。
【考点定位】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名师点睛】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概率问题:两对和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计算,先单独分别对每一对性状用分离定律分析,得到相关概率,再用概率乘法率进行组合。
12. 下列杂合组合属于测交的是( )
A. EeFfGg×EeFfGg B. EeFfGg×eeFfGg
C. eeffGg×EeFfgg D. eeffgg×EeFfGg
【答案】D
【解析】
每对基因都杂合的杂合子与隐性个体杂交,为测交,故D正确。
【考点定位】遗传定律
13.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 子一代出现性状分离
B. 子一代性状分离比例为3:1
C.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D. 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
【答案】C
【解析】
分离定律的实质: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发了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C正确。出现一定比例的分离比是由于不同基因型配子的重组,形成不同基因型受精卵发育形成的,ABD错。
【考点定位】基因分离定律
【名师点睛】由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与染色体行为同步,故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要联系染色体进行阐述,都是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
14.将具有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逐代自交3次,在F3代中,杂合子的比例为
A. 1/4 B. 1/8
C. 7/16 D. 7/8
【答案】B
【解析】
【分析】
杂合子自交n代,后代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杂合子的比例为(1/2)n,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2)n。
【详解】由分析计算: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逐代自交3次,在F3代中,杂合子比例为(1/2)3=1/8,故B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学会应用基因分离定律的延伸规律答题。
15.果蝇白眼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红眼为显性性状。下列哪组杂交子代中,通过眼色就能直接判断果蝇的性别
A. 白♀×白♂ B. 杂合红♀×红♂ C. 杂合红♀×白♂ D. 白♀×红♂
【答案】D
【解析】
白♀×白♂,后代雌雄均为白眼,A错误。杂合红♀×红♂,后代雌性均为红眼,雄性也存在红眼,B错误。杂合红♀×白♂,后代雌雄均为红眼、白眼,C错误。白♀×红♂,后代雌性为红眼,雄性为白眼,D正确。
16.果蝇的眼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在纯种红眼♀×纯种白眼♂的正交实验中,F1只有红眼;在纯种白眼♀×纯种红眼♂的反交实验中,F1雌性为红眼,雄性为白眼。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正交实验结果说明果蝇的眼色红眼为显性
B. 反交实验结果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在X上
C. 正反交实验的F1雌性果蝇的基因型都是XAXa
D. 正反交实验的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其后代表现型的比都是1:1:1:1
【答案】D
【解析】
纯种红眼♀×纯种白眼♂的正交实验中,F1只有红眼,说明红眼是显性性状,A正确;纯种白眼♀×纯种红眼♂的反交实验中,F1雌性为红眼,雄性为白眼,表现出与性别相关联,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B正确;正反交实验的F1雌性果蝇的基因型都是XAXa,雄果蝇基因型是XAY和XaY,C正确;正交实验的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其后代表现型的比为2:1:1,反交实验的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其后代表现型的比为1:1:1:1,D错误。
【点睛】对于此类考题,需掌握确定基因位置的依据和方法。对于XY型性别决定生物,确定基因位置的方法:(1)在已知显隐性的情况下,利用雌性隐性个体和雄性显性个体交配来判断;(2)在不知显隐性的情况下,利用正交和反交的方法来判断。
17. 下列各组的化学成分中,哪一项与噬菌体(一种DNA病毒)的化学组成最相似
A. 染色体 B. 叶绿体C. 线粒体 D. 核糖体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噬菌体是DNA病毒,其化学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与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A正确;叶绿体由脂质、蛋白质、DNA、RNA、酶等构成,B错误;线粒体由脂质、蛋白质、DNA、RNA、酶等构成,C错误;核糖体所由核糖体RNA和蛋白质构成,用于合成蛋白质,D错误。
考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18.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性状,一对夫妇均为单眼皮,经手术均变为明显的双眼皮,则他们的孩子一定是
A. 单眼皮 B. 双眼皮 C. 不能判断 D. 眼皮介于单双之间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变异分为两大类:1、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2、仅由环境导致的变异,只要遗传物质不变,是不能遗传的。
一对单眼皮夫妇手术后变为明显的双眼皮,该双眼皮属于不可遗传变异。又因为人类的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所以该夫妇均为隐性纯合子,基因型都为aa,他们所生孩子男孩和女孩都是aa,均为单眼皮。
【详解】根据题意,单眼皮对双眼皮为隐性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设由基因a决定,则该对夫妇的基因型都为aa,他们所生孩子男孩和女孩都是aa,均为单眼皮。故A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手术改变的表现型,没有改变基因型。
19.采用下列哪一套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的遗传学问题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纯合度
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A. 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 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 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 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F1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F1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
2、自交是闭花授粉、自花授粉或同株授粉的植物的主要交配方式,如豌豆等。雌雄异株但基因型相同的植株之间交配也叫自交。
3、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方式叫做杂交。
【详解】①和④都是检验个体的基因型,用测交,③通过连续自交提高纯合子在后代中的比例。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可用杂交方法,后代表现出的那个亲本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未表现的为隐性性状。故B正确。
【点睛】识记遗传定律中的交配方法及应用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20.已知某种植物紫色和红色色素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是:合成了红色中间产物就开红花,合成了紫色物质就开紫花,否则开白花。A(a)基因和B(b)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子一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A. 紫花∶红花∶白花=9∶3∶4 B. 紫花∶白花=1∶1
C. 紫花∶白花=9∶7 D. 紫花∶红花∶白花=9∶6∶1
【答案】A
【解析】
据图分析,A_B_为紫色,A_bb为红色,aaB_和aabb为白色。AaBb的植株自交,子一代为9A_B_:3A_bb:3aaB_:1aabb,即紫花∶红花∶白花=9∶3∶4 ,A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名师点睛】本题关键是从题图确定花色的基因型,然后从AaBb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9:3:3:1进行分析。
21. 某男子患白化病,他的父母和妹妹均无此病,如果他的妹妹与白化病患者结婚,生一病孩的几率是
A. 1/2 B. 2/3
C. 1/3 D. 1/4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1、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为a;
2、男子白化病,但其双亲也正常,则双亲基因型分别为:父Aa,母Aa,妹妹表现型正常,该妹妹的基因型为1/3AA或2/3Aa;
4、2/3Aa×aa,生出患白化病孩子(aa)的概率=2/3×1/2=1/3;故选C。
考点:基因分离定律的计算。
点评:本题提升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计算能力。
22. 孟德尔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他获得成功的原因包括:
①正确选用实验材料;
②采用从一对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方法;
③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④设计测交实验进行验证;
⑤找出配子形成时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A
【解析】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①正确选材(豌豆) ;②对相对性状遗传的研究,从一对到多对;③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的分析;④运用假说—演绎法(包括“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设计测交实验进行验证→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这一科学方法。综上所述,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23. 孟德尔通过做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发现了自由组合定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中黄色和绿色、圆粒和皱粒的遗传均符合分离定律
B. F2出现了不同于亲本的性状组合
C. F2黄色皱粒种子中纯合子占1/16
D. F2中杂合黄色圆粒种子占1/2
【答案】C
【解析】
每一对相对性状都遵守基因分离定律,A正确。亲本为黄圆×绿皱,F1都是黄圆,F1自交子代F2出现黄皱和绿圆为重组类型,B正确。F2黄色皱粒种子比例=3/4×1/4=3/16,纯合子YYrr比例=1/4×1/4=1/16,(1/16)/(3/16)=1/3,C错。F2中杂合黄色圆粒种子有:YYRr比例为1/4×1/2=1/8,YyRr比例为1/2×1/2=1/4,YyRR比例为1/2×1/4=1/8,1/8+1/4+1/8=1/2,D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名师点睛】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问题都可以用定律定律解决:从每一对相对性状入手,用分离定律推断出子代性状分离比和相关基因型(表现型)比例,再用概率乘法率组合。
24. 某种鼠中,毛的黄色基因Y对灰色基因y为显性,短尾基因T对长尾基因t为显性,且基因Y或T在纯合时都能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是独立分配的。现有两只黄色短尾鼠交配,它们所生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
A. 9∶3∶3∶1 B. 3∶3∶1∶1 C. 4∶2∶2∶1 D. 1∶1∶1∶1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两只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都为YyTt,它们交配所生后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为黄色短尾4YyTt(1YYTT、2YYTt、2YyTT胚胎致死)、黄色长尾2Yytt(1YYtt胚胎致死)、灰色短尾2yyTt(1yyTT胚胎致死)、灰色长尾1yytt;因此,它们所生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4∶2∶2∶1。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5.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图中哪个过程( )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
【答案】D
【解析】
自由组合定律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所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中的①过程,故选D。
26.一般来说,基因型为Aa的植物体产生配子的情况不可能是( )
A. 雌配子:雄配子 = 1:1 B. 雄配子比雌配子多
C. 雄配子A:雄配子a = 1:1 D. 雌配子A:雌配子a = l:1
【答案】A
【解析】
根据减数分裂的特点可知,雄配子数量远远比雌配子多,A错误、B正确;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的分离,Aa的植物产生的雄性配子中A和a数量相等,雌配子中A和a数量也相等,CD正确。
27.在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时,实验选择恰当的是( )
①桃花的雄蕊 ②蚕豆的雌蕊 ③小鼠的精巢 ④母鸡的卵巢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桃花的雄蕊是雄性生殖器官,能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而且数量多,适宜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①正确;蚕豆的雌蕊中,1个大孢子母细胞经1次减数分裂形成4个大孢子,3个退化,1个大孢子经3次有丝分裂形成8核胚囊,分裂细胞数目太少,不易观察到各个时期,因此均不宜作为实验材料,②错误;小鼠的精巢是雄性生殖器官,该器官进行旺盛的减数分裂过程,而且产生的精子数量较多,适宜作为观察材料,③正确;母鸡的卵原细胞进行的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在排卵前后完成的,且数量较少,不宜作为实验材料,④错误,故选B。
28.某雌性动物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一个极体中核DNA分子数为M,则该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和初级卵母细胞中形成的四分体数分别是
A. M、M/2 B. M. M C. 2M、M/2 D. 2M、M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某动物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极体,是第一极体。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第一极体中核DNA分子数是初级卵母细胞的一半,即初级卵母细胞中的核DNA分子数为2M个,又初级卵母细胞中的核DNA分子数已完成复制,所以卵原细胞没有复制时核DNA分子数为M个,因此该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M条;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联会后形成四分体,所以在初级卵母细胞中形成的四分体数为M/2个,故选A。
29.关于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指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B. 受精卵核内的染色体由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
C. 保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
D. 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是后代呈现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答案】D
【解析】
受精作用是指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A正确;染色体分布在细胞核中,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受精卵核内的染色体由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B正确;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保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C正确;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因此配子中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导致后代也具有多样性,是后代呈多样性的主要原因;同时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这也是有性生殖后代具有多样性的原因之一,D错误。
故选:D。
30.下图是某种生物的精细胞,根据图中染色体类型和数目,则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A. ①③ B. ②⑤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同一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子染色体完全相同,(因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实质是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详解】分析图形为次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过程,所以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形成的两个精细胞完全相同。故D正确。
【点睛】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识图能力,学会识图是解答此题关键。
31. 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A.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B.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
C. 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D. 染色体数目减半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并且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所以选B。
考点:细胞分裂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特征的理解。
32.图表示在不同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过程没有姐妹染色单体
B. d过程没有同源染色体
C. c过程发生受精作用
D. b与a相比,染色体数目减半但DNA量不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通过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判断不同区段发生的生理过程,图中a、b分别表示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裂,c过程表示受精作用,d过程表示受精卵的有丝分裂。
【详解】A、a过程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该过程中完成DNA复制后就出现染色单体,故A错误;
B、d过程表示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受精卵中具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
C、图中c过程表示受精作用,C正确;
D、a、b分别表示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裂,b与a相比,染色体数目和DNA量都减半了,D错误。
【点睛】本题考点是减数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解答此题关键是能够判断出图中c过程表示受精作用,并理解受精作用的过程和实质。
33.下列有关同源染色体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减数分裂过程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B. 分别来自父母双方的两条染色体
C. 一条染色体经复制产生的两条染色体
D. 形状大小一般都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同源染色体是指形状大小一般相同、分别来自父母双方的两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联会形成四分体。
【详解】A、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A正确。
B、同源染色两条染色体中,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但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B错误。
C、一条染色体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是相同染色体,C错误;
D、同源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基本相同,但大小形态基本相同的染色体未必是同源染色体,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悉同源染色体的概念。
34.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F1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F2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
A. 4和9 B. 4和27
C. 8和27 D. 32和81
【答案】C
【解析】
F1的基因型为AaBbCc,对于它产生的配子就相当于拿出一个A或a,一个B或b,一个C或c,他们之间自由组合,为2的三次方,可总结为对于n对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它产生的配子种类为2的n次方 F2的基因型种类为27种,F2为AaBbCc自交的结果,一对一对等位基因进行分析,Aa进行自交产生的后代基因型为AA、Aa、aa三种,以此类推Bb自交产生的后代基因型也为三种,所以最后的结果为27种。
35.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当生物进行减数分裂时,形成了Aab的精子,产生此种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A.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的结果
B.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
C. 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基因突变的结果
D.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未分裂的结果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的知识。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导致生殖细胞产生变异,比正常生殖细胞的染色体多了一条。
【详解】A和a是一对等位基因,等位基因应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所以正常情况下,配子中不会同时出现A和a。若形成Aab精子,说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A和a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故A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熟悉减数分裂过程。
36. 下图中甲~丁为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2n)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图,关于此图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甲图可表示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
B. 乙图可表示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前期
C. 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间期的最初阶段
D. 丁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甲图时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说明该时期存在染色单体,甲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正确;乙图图时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染色体减半,可表示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前期,B正确;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间期的最初阶段,因为没染色体单体,且跟体细胞一样,C正确;丁图不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减半,是可表示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末期,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37.人体内某一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其内有44条常染色体与2条X染色体,此细胞不可能是①初级精母细胞②次级精母细胞③初级卵母细胞④卵细胞
A. ①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分析】
精子形成过程:精原细胞(44+XY)→初级精母细胞(44+XY)→次级精母细胞(22+X或22+Y,但后期时为44+XX或44+YY)→精细胞(22+X或22+Y)。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原细胞(44+XX)→初级卵母细胞(44+XX)→次级卵母细胞(22+X,但后期时为44+XX)→卵细胞(22+X)。
【详解】初级精母细胞含有44条常染色体与1条X染色体和1条Y染色体,①不可能;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后期由于单体分离,可能有44条常染色体与2条X(或Y)染色体,②可能。初级卵母细胞有44条常染色体与2条X染色体,③可能;卵细胞有22条常染色体和1条X染色体,④不可能;故A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根据题干中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
38.用放射性32P标记实验前的噬菌体DNA,然后让它去感染含31P的细菌。实验后,含32P的是
A. 部分子代噬菌体的DNA B. 全部子代噬菌体的DNA
C. 全部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D. 部分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答案】A
【解析】
【分析】
噬菌体是病毒,只有在宿主细胞内才能进行代谢和繁殖,培养时噬菌体只把自己的遗传物质注入细菌体内,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只能分配到两个子代DNA分子中去。
【详解】亲代DNA分子两条链无论复制多少次只能分配到两个子代DNA分子中去,所以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让一个已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含31P的细菌,最后释放出的噬菌体中,只有少数子代噬菌体的DNA含32P。故A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及DNA分子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可准确作答。
39.某个DNA片段由300对碱基组成,C占碱基总数的20%。若该DNA片段连续复制3次,共需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个数为
A. 630 B. 720
C. 840 D. 1260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DNA分子的结构特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分子复制的综合性考查,回忆DNA分子的结构特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和DNA分子复制的过程,然后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计算、解答。
【详解】因为C占碱基总数的20%,G+C占碱基总数的40%,那么A+T就占碱基总数的60%;一个DNA片段中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分子个数为180个;连续复制3次,共产生8个DNA分子,所以需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分子个数为180×(23-1)=1260。故D正确。
【点睛】解答此题关键是要清楚题干所提出的问题是“三次复制”,而不是“第三次复制时”需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分子个数,那么就容易选出正确选项。
40.双链DNA分子含有4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T∶G∶C=1∶2∶3∶4。则有关该DNA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400个碱基构成的DNA分子小于4200种
B. 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40个
C. 该DNA分子中4种含氮碱基A∶T∶G∶C=3∶3∶7∶7
D. 该DNA分子的另一条链上A∶T∶G∶C=2∶1∶4∶3
【答案】B
【解析】
【分析】
已知一条链上A:T:G:C=1:2:3:4,即A1:T1:G1:C1=1:2:3:4,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A2:T2:G2:C2=2:1:4:3。该基因中含有400个碱基,则A1=T2=20,T1=A2=40,G1=C2=60,C1=G2=80,即该DNA分子中A=T=60个,C=G=140个。据此答题。
【详解】A、该双链DNA分子含有400个碱基,且碱基比例已经确定,因此其碱基排列方式小于4200种,A正确;
B、由以上分析可知,该DNA分子含有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个,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该基因片段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2-1)×60=180个,B错误;
C、由以上分析可知,该DNA分子中A=T=60个,C=G=140个,则四种含氮碱基A:T:G:C=3:3:7:7,C正确;
D、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一条链上A∶T∶G∶C=1∶2∶3∶4,该DNA分子的另一条链上A∶T∶G∶C=2∶1∶4∶3,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能根据题干信息计算出该DNA分子中四种碱基的数目,再结合其延伸规律答题。
41.下列关于生命科学研究方法与发展过程的叙述,正确的
A. 细胞学说从一个方面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B. 拍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显微照片就是建构了细胞的物理模型
C. 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D. 按孟德尔方法做杂交实验得到的不同结果证明孟德尔定律没有普遍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细胞学说的内容:(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2、格里菲斯转化实验只得出S型细菌内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艾弗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细胞核基因的遗传。
【详解】A、细胞学说阐明了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从微观水平提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A正确;
B、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显微照片属于实物,不属于物理模型,B错误;
C、格里菲斯转化实验只得出S型细菌内存在某种转化因子,具体转化因子是什么物质,并未得知,C错误;
D、很多实验证明了孟德尔定律具有普遍性,一些实验结果不相符,只能说明孟德尔定律也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等相关知识,学生运用熟悉相关知识对各选项可作出正确的判断。
42.图是某男子性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其女儿体内不可能出现的是
A. 基因C B. 基因D
C. 基因A D. 基因B
【答案】A
【解析】
【分析】
在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中,其性染色体由XY组成,结构不同,有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之分。位于不同区段的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状在后代雌雄个体中表现不同。题图为XY染色体结构简图,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
【详解】A、父亲传X染色体给女儿,基因C在y的差别部分.则女儿体内不会出现的基因C,故A正确。
B、基因D存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域,则X染色体部位也有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女儿体内可能出现基因D,故B错误。
C、基因A存在X染色体上,父亲X染色体传给女儿,则女儿体内会出现基因A,故C错误。
D、基因B存在X染色体的同源区域,父亲X染色体传给女儿,则女儿体内会出现基因B,故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分析图片中染色体中同源区域与差别部分。搞清楚同源部分在XY染色体上互为等位的。差别部分的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状在后代雌雄个体中表现不同。
43. 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
B.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
C. 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
D. 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答案】A
【解析】
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两个磷酸和一个碱基,只有末端的那个脱氧核糖连了一个磷酸,A错误。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但在RNA病毒中具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上的也称为基因,一个DNA分子上可以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B正确。一个基因中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C正确。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有1个或2个DNA分子(复制后),D正确。
44.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c),该蛋白无致病性。 PrP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sc(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PrPsc可以诱导更多的PrPc转变为PrPsc,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
B. 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
C. 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
D. PrPc转变为PrPs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答案】C
【解析】
朊粒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A正确;PrPsc可以诱导更多的PrPc转变为PrPsc,实现朊粒的增殖,而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是分裂增殖,因此两者的增殖方式不相同,B正确;PrPc无致病性,但PrP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sc(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可见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C正确;PrPc转变为PrPsc的过程中仅仅是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并没有发生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D错误.
【考点定位】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45.下列关于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密码子位于mRNA上,反密码子位于rRNA上
B. 密码子和反密码子都可以发生碱基配对,所以它们的种类相同
C. 密码子和反密码子中都不含胸腺嘧啶
D. 密码子和反密码子都具有简并性
【答案】C
【解析】
密码子位于mRNA上,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A错误;密码子有64种,由于三个终止密码不编码氨基酸,因此对应的tRNA只有61种,B错误;密码子和反密码子中都不含胸腺嘧啶,C正确;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反密码子不具有简并性,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掌握密码子、反密码子和遗传信息的区别和联系。
46.已知某转运RNA一端的3个碱基顺序为GAU,它转运的是亮氨酸,那么决定此氨基酸的密码子是由下列哪个碱基序列转录而来的
A. GAT B. GAU
C. CUG D. CTA
【答案】A
【解析】
【分析】
密码子的位置是在信使RNA上,是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反密码子是转运RNA一端的3个与密码子配对的3个碱基。
【详解】已知的一个转运RNA的3个碱基是GAU,所运载的氨基酸是亮氮酸,则与此对应的密码子是CUA,则转录该密码子的DNA 模板链上的3个碱基应是GAT。故A正确。
【点睛】正确解答这道题的关键是要正确理解转录和翻译的过程,理解模板链、密码子和反密码子之间的关系。
47. 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DNA
B. 生物的传种接代中,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DNA和基因的行为
C. 三者都是生物细胞内的主要遗传物质
D. 三者能复制、分离和传递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通常情况下,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后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A正确;染色体上含有DN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生物传种接代中,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DNA和基因的行为,B正确;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DNA,基因和DNA是细胞内都遗传物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C错误;DNA、基因随染色体的复制、分离、传递而进行复制、分离和传递,D正确.
考点:基因、DNA、染色体的关系
48. 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的遗传信息由DNA向蛋白质传递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b、c分别表示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
B. 某些病毒增殖时可发生d过程
C. c过程需要tRNA和核糖体参与
D. 在所有真核细胞中,a和b两个过程均可发生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b、c分别表示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A正确;d为逆转录过程,可发生在逆转录病毒的增殖过程中,B正确;c是翻译过程,该过程需要tRNA(转运氨基酸)和核糖体(翻译的场所)参与,C正确;a为DNA分子复制过程,只发生在能进行细胞分裂的细胞中,因此并不是在所有真核细胞都能发生a过程,D错误.
考点:中心法则
49.如图为原核细胞中转录、翻译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原核细胞转录和翻译在时空上完全分开
B. 转录方向为从左到右
C. 转录尚未结束,翻译即已开始
D. 一个DNA只能转录一条RNA,但可表达出多条多肽链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原核细胞由于没有核膜的阻断,所以可以边转录边翻译,没有时空的阻隔,A错误;根据mRNA的长度可判断转录方向为从右到左,B错误;原核细胞由于没有核膜的阻断,所以可以边转录边翻译,C正确;;一个DNA能转录产生多条RNA,也可表达出多条多肽链,D错误.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50. 下列有关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A. 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需要 RNA聚合酶参与
B. 并不是所有RNA都可以作为翻译的直接模板
C. 一个mRNA上可以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提高了合成蛋白质的速度
D. 有些RNA可以催化某些代谢反应,有些则可作为某些细菌的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合成过程中需要RNA聚合酶参与,A正确;基因表达的直接模板是mRNA,而rRNA和tRNA不是,B正确;一个mRNA上可以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提高了合成蛋白质的速度,C正确;细菌属于细胞生物,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D错误.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RNA分子的组成和种类.
51.甲图是某一动物体内5个不同时期细胞的示意图;乙图表示某高等哺乳动物减数分裂过程简图,其中ABCDEFG表示细胞,①②③④表示过程;丙图表示在细胞分裂时期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分裂图像有____(填字母)。
(2)若是人的皮肤生发层细胞,则该细胞可能会发生类似于图甲中____(填字母)所示的分裂现象,其中DNA数和染色体数之比为2∶1的是____(填字母)。
(3)图甲中d细胞的名称是____。
(4)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乙图____(填字母)细胞中。
(5)乙图中②过程中的____是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
(6)若卵原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D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则B细胞的基因组成为____。
(7)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图丙中的___段。
(8)在图丙中,D'E'段所能代表的分裂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对应甲图中应为____细胞。
【答案】 (1). abce (2). ac (3). c (4). 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5). BC (6). 同源染色体分离 (7). aa (8). C'D' (9). 有丝分裂后期、减Ⅱ分裂后期 (10). a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点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1、分析甲图: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e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2、分析乙图:A为初级卵母细胞,B为次级卵母细胞,C为第一极体,D为卵细胞,E、F、G为第二极体。
3、分析丙图:B′C′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C′D′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E′F′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详解】(1)图甲中只有d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因此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分裂图象有a、b、c、e。
(2)由于人的皮肤生发层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所以只有a、c所示的细胞与其类似;细胞a中着丝点已分裂,每条染色体中含一个DNA分子,而细胞c中的染色体含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中含2个DNA分子,所以DNA数和染色体数之比为2:1的细胞为c细胞.
(3)图甲中d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再加上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d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4)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会发生着丝点的分裂,所以乙图的B、C细胞中能发生着丝点的分裂。
(5)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
(6)若卵原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D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则B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
(7)丙图代表的含义是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C′D′代表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因此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还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全过程及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因此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均发生在C′D′段。
(8)图丙中,D′E′段表示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该段对应着有丝分裂的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即甲图中的细胞a、d和末期。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曲线图等,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正确分析题图,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52.研究人员以不同品种的鸡为实验材料,通过不同的杂交实验,分析了羽型、羽速两种性状的遗传规律。已知公鸡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同型的(ZZ),母鸡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异型的(ZW)。
(1)由实验结果分析可知,丝状羽性状的遗传受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性基因控制。杂交二可以用检验F1的______。根据上述杂交结果可以推知,所有用进行实验的亲本(P)的片状羽鸡均为______。
(2)鸡的羽速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用A、a表示)控制。研究人员进行了下列杂交实验:
后代性状及数亲本组合
公鸡
母鸡
快羽
慢羽
快羽
慢羽
慢羽♀×快羽♂
0
80
82
0
由上述实验结果可以推知,亲本组合中的慢羽鸡和快羽鸡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若将亲本的慢羽鸡与后代慢羽鸡杂交,所生子代中慢羽鸡占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常 (2). 隐 (3). 相关的基因组成(显性) (4). 纯合子 (5). ZAW (6). ZaZa (7). 3/4
【解析】
【分析】
表现型不同的两种个体甲和乙杂交,如果将甲作父本,乙作母本定为正交,那么以乙作父本,甲作母本为反交。
在实践中,正反交常用于判断某性状的遗传方式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在细胞核遗传中,也可利用正反交判断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若正交和反交的子代性状表现相同,则该性状属于细抱核遗传,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若正交和反交的结果不同,子代性状在雌雄性中的比例并不都是1:1 、表现出交叉遗传的特点则该性状属于细胞核遗传,由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若正交和反交的子代性状表现不相同,且子代总表现出母本性状,则该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
【详解】(1)由杂交一分析:正交和反交结果一样,说明为常染色体遗传;丝状羽性状为隐性性状。杂交二为测交,以用来检验F1的基因型。F1片状羽为杂合子,故用来进行实验的亲本(P)的片状羽鸡均为纯合子。
(2)据表格分析:正交后代公鸡和母鸡表现型不同,说明羽速性状为伴性遗传;正交后代公鸡性状和亲本母鸡一样,母鸡性状和亲本公鸡一样,说明慢羽为显性性状,其基因在Z染色体,故亲本组合中的慢羽鸡和快羽鸡的基因型分别是ZAW 和 ZaZa。将亲本的慢羽鸡与后代慢羽鸡杂交,正交组合为ZAW×ZAZa,后代为1 ZAW:1 ZAZa:1 ZAZA:1 ZaW。故子代中慢羽鸡占3/4。
【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运用,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根据相关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可得出正确的结论。
5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尝试对某地区人类的遗传病进行调查。下图是他们画出的关于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已知Ⅰ—2没有乙病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系谱图分析,乙病属于_______。
(2)Ⅱ—3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若现需要从上述系谱图个体中取样(血液、皮肤细胞、毛发等)获得乙病致病基因,肯定能提供样本的个体除Ⅱ—7和Ⅲ—13外,还有_____、_____。
【答案】 (1).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 AaXBY (3). Ⅰ-1 (4). Ⅲ-12
【解析】
【分析】
分析系谱图:Ⅱ-3和Ⅱ-4都患有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正常的女儿,即“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Ⅰ-1和Ⅰ-2都不患乙病,但他们有一个患乙病的儿子,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已知Ⅰ-2没有乙病致病基因,说明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乙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Ⅱ—3仅患甲病且其子女9号和11号正常,根据Ⅲ-9可知Ⅱ-3的基因型为AaXBY;因为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据图分析可知,肯定能提供样本的个体除Ⅱ—7和Ⅲ—13外,还有Ⅰ-1、Ⅲ-12。
【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和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特点,解答本题关键是根据系谱图准确判断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
54.茶树叶片的颜色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表现型
黄绿叶
浓绿叶
黄叶
淡绿叶
基因型
G Y
(G和Y同时存在)
G yy
(G存在,Y不存在)
ggY
(G不存在,Y存在)
ggyy
(G、Y均不存在)
请回答:
(1)已知决定茶树叶片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黄绿叶茶树的基因型有___种,其中基因型为_______的植株自交,F1将出现4种表现型。
(2)现以浓绿叶茶树与黄叶茶树为亲本进行杂交,若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则F1只有2种表现型,比例为___。
(3)在黄绿叶茶树与浓绿叶茶树中,基因型为___、___的植株自交均可产生淡绿叶的子代,理论上选择基因型为_______的植株自交获得淡绿叶子代的比例更高。
【答案】 (1). 4 (2). GgYy (3). Ggyy与ggYY(或GGyy与ggYy) (4). 1∶1 (5). GgYy (6). Ggyy (7). Ggyy
【解析】
【分析】
题中已知决定茶树叶片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因此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黄绿叶基因型为G_Y_,该基因型有四种;浓绿叶要求G存在,Y不存在,基因型有GGyy、Ggyy两种;黄叶要求G不存在,Y存在,基因型有ggYY、ggYy两种;只有ggyy表现为淡绿叶。
【详解】(1)据题目表格信息,黄绿叶茶树的基因型有GGYY,GgYY,GgYy,GGYy,4种,其中只有GgYy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G_Y_:G_yy:ggY_:ggyy=9:3:3:1,有4种表现型。
(2)浓绿叶茶树(G_yy)有2种基因型:GGyy,Ggyy; 黄叶茶树基因型有ggYY、ggYy两种。选择Ggyy与ggYY或GGyy与ggYy 杂交,后代表现型为G_Yy(浓绿):ggYy(黄叶)=1:1或GgYy(黄绿):Ggyy(浓绿)=1:1。
(3)黄绿叶茶树(G_Y_)基因型有GGYY,GgYY,GgYy,GGYy,4种,其中GgYy自交可以产生ggyy(淡绿)比例为1/4×1/4=1/16。浓绿叶茶树(G_yy)有2种基因型:GGyy,Ggyy;其中Ggyy自交可产生ggyy(淡绿)比例为1/4×1/2=1/8,因此,选择Ggyy自交获得淡绿叶子代的比例更高。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考纲中理解、应用层次的要求,着重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能够根据题意及题图判断不同颜色茶叶的基因型,并能利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进行相关计算。
55.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发生的时期是_______。
(2)细胞中过程②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该过程是在____酶的作用下,将核糖核苷酸连接在一起形成α链。
(3)已知过程②的α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α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30%、20%,则与α链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______。
(4)一种y可以转运_____种氨基酸。若合成该蛋白质的基因含有600个碱基对,则该蛋白质最多由_____种氨基酸组成。
【答案】 (1). 有丝分裂的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分裂间期) (2). 细胞核 (3). RNA聚合酶 (4). 25% (5). 一 (6). 20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①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进行的是DNA复制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②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进行的是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③是以mRNA为模板,进行的是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
【详解】(1)①进行的是DNA复制过程,发生的时期是有丝分裂的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分裂间期)。
(2)②进行的是转录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该过程是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将核糖核苷酸连接在一起形成α链。
(3)α链为mRNA,已知mRNA中G+U=54%,其中G=30%,则U=24%,模板链中C=mRNA中的G=30%,A=mRNA中U=24%,已知模板链中G=20%,则模板链中T=1—30%—24%—20%=26%,即模板链中A+T占该链碱基的50%,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双链中A+T占双链碱基的比例也是50%,所以A=T=25%。
(4)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翻译过程中,信使RNA中每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经翻译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数目是信使RNA碱基数目的1/3,是DNA(基因)中碱基数目的1/6,所以则该蛋白质最多由600x2/6=200个氨基酸,但最多只有20种氨基酸组成。
【点睛】本题结合人体内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DNA的复制等知识,首先要求考生识记DNA复制和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
56.将大肠杆菌放在含有同位素15N培养基中培育若干代后,细菌DNA所有氮均为15N,它比14N分子密度大。然后将DNA全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再移到14N培养基中培养,每隔4小时(相当于分裂繁殖一代的时间)取样一次,测定其不同世代细菌DNA的密度。实验结果:DNA复制的密度梯度离心试验如下图所示。
(1)各试管的中带DNA中含有的氮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测定第四代DNA分子的密度,轻带和中带的比例分别表示为_____。
(3)上述实验表明,子代DNA合成的方式是_____。
【答案】 (1). 14N和15N (2). 1/8中,7/8轻 (3). 半保留复制
【解析】
【分析】
考查DNA分子复制的特点。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即以亲代DNA分子的每条链为模板,合成相应的子链,子链与对应的母链形成新的DNA分子,一个DNA分子经复制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将DNA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移到14N培养基中培养,因合成DNA的原料中含14N,所以新合成的DNA链均含14N。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第一代的DNA分子应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一个亲代DNA分子复制到第二代形成22=4个DNA,其中两个各保留亲代DNA分子的一条链(含15N),另一条链为14N,另两个DNA分子的两条链均含14N;以后各代中含有一条15N链、一条14N链的DNA分子始终为2个(来自于同一个亲代DNA),其余DNA分子两条链均含14N。全含15N的DNA分子比纯含14N的DNA分子密度大,在密度梯度离心试验中,含15N的DNA分子均位于试管下部,而含14N的DNA分子应位于试管中较靠上的位置。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的DNA分子位置应位于前两者之间,试验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详解】(1)中带(DNA)含有氮元素为两种:14N和15N;
(2)第四代中由一个亲代DNA分子产生的子代DNA数为24=16个,一条链为14N,一条链为15N的DNA分子为2个,占总数的1/8,位于梯度离心分离的中带,其余DNA分子含14N,有14个,占7/8,位于轻带;
(3)由实验结果可知,子代DNA合成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点睛】本题结合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考查DNA分子复制的相关知识,学生掌握DNA分子复制的方式,理解离心后形成的轻带、中带、重带的含义,据此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