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历史】四川省自贡市旭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周考试题(解析版)

    【历史】四川省自贡市旭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周考试题(解析版)第1页
    【历史】四川省自贡市旭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周考试题(解析版)第2页
    【历史】四川省自贡市旭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周考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历史】四川省自贡市旭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周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

    四川省自贡市旭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周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 源于大一统政治体制B. 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 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 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答案】B【解析】由材料“《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可知,古代中国药物学著作大都是由国家或者朝廷制定或颁行的,由此得出,古代药学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B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对药学发展的支持,没有体现政治制度的影响,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C不正确;药学的发展与宋明理学没有必然联系,D不正确。2.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文明传承不仅从未中断,而且内涵丰富。下表所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转轮排字盘;《感天动地窦娥冤》;王祯《农书》定窑孩儿枕;《萍洲可谈》;“气学”天水放马滩纸质地图;《说文解字》;“井渠”架火战车;谢环《杏园雅集图》;《天工开物》A. ②③①④B. ②④③①C. ③②①④D. ④②①③【答案】C【解析】“转轮排字盘;《感天动地窦娥冤》;王祯《农书》”应该是元朝的成就,“定窑孩儿枕;《萍洲可谈》;‘气学’”指的是北宋的成就, “天水放马滩纸质地图;《说文解字》;‘井渠’”指的是汉代的成就“架火战车;谢环《杏园雅集图》;《天工开物》”指的是明朝的成就,据此可以判断C符合史实,故选C;其它选项与史实不符,所以排除。3.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下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处应填入A. 火器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B. 中国丝绸受到古罗马上层人士喜爱C. 唐三彩随遣唐使流入日本D. 瓷杯瓷盘随海禁的开放传到菲律宾【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首先我们来看材料中给出的时间·13-14世纪。这段期间中国处于宋元时期,排除C选项。13世纪末给出了马可·波罗的经历,说明这件事情发生在这之前。此事件又发生在造纸术传入境外之后,因此可以排除B选项。材料中出现了造纸、印刷术、指南针,说明和四大发明有关,因此选择与火药有关的,而且与时间相符合。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4.在一张地图上,出现了“欧逻巴”、“亚细亚”、“地中海”、“大西洋”、“尼罗河”等汉字地名,“大地是球形的”这一观念被引入了中国。这张地图的绘制者是A. 沈括B. 马可·波罗C. 利玛窦D. 徐光启【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早期西学东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地名信息以及“大地是球形的”的概念,是新航路开辟的成果,因此这幅地图的绘制者是明清时期来华的西方的传教士,所以本题正确答案C项。沈括是北宋科学家,故A项错误;马可波罗是元代来华的意大利商人,故B项错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是这些地理名词的接受者,故D项错误。5.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结论A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宋代以后雕版印制技术基本不再使用B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C19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95%,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英国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D1951~1955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均200亿卢布增长到409亿卢布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辨析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ABD的史实与结论之间不能形成完整的逻辑关系,史实正确但要得出后面的结论尚显不足,而且这些结论与史实也不相符。只有C项史实与结论能够形成相对准确的逻辑关系。6.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 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 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 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 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答案】D【解析】由“官腔”、“雅乐”、“盛世元音”等词汇,可以看出昆曲被官府和贵族所重视,所以在重要的宫廷活动中常有昆曲演出,官府和宫廷主要代表了封建士大夫的欣赏层次和品味,江南地方郡邑大夫的活动也以昆曲显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说明昆曲流行的原因是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位,这体现了社会等级的分明,故选D而排除C;心学强调本心体悟和致良知,主张内心反省和自我领悟,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京剧形成于道光年间,而昆曲在明朝就流行了,所以排除B。7.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文字的频繁使用B. 书写材料的不同C. 各国变法的实施D. “书同文”的推行【答案】A【解析】从图片材料可以看出,从西周到战国汉字的演变特点是由繁到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私学的不断兴起,同时各诸侯国间的交流不断加强,为了方便交流,出现了汉字这一变化,故选A。战国时期,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变化,但B不是主要因素。C与材料无直接关系。D是秦统一后推行的。8.如图是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据此可知,元杂剧A. 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B. 演变为后来的京剧C. 以歌舞为主要艺术形式D. 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答案】A【解析】认真观察图片信息,第一个人物,头戴软巾诨裹,着长衫,腰扎带,脚穿袜,口中含着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正在吹哨,当为副净色;第二个人物,头戴软巾,着长衫,敞胸露腹,腰系带,裹腿穿袜,左手托一鸟笼,当为副末色;第三个人物,头戴幞头,身着圆领长袍,腰系带,手拿一幅立轴画,上身微俯,似在讲述剧情,当为末泥色;第四个人物,头戴东坡巾,穿圆领长袍,前襟掖起,露出双膝,右手捧一物,左手指着戴展脚幞头的人,作对话状,当是引戏色;第五个人物,头戴展脚幞头,身穿圆领大袖袍,左手执笏,右手握笏,正在倾听他人说话,当为装孤色。由此可知,图中的图案体现了杂居中的不同角色,说明此时已经有了明确的角色分工,故A正确;京剧是由徽剧和汉调演变而来,故B错误;杂剧是以文学、戏剧、诗歌、音乐为一体的艺术表演形式,故C错误;杂剧主要取材于民间生活,故D错误。9.如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 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 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 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D. 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答案】B【解析】材料显示了三种字体,图片中也按照顺序表现出三种字体的演变,因此本题选B项。材料给出的时间是三国曹魏时期,当时的文字已经基本统一,故A错误。汉代时,隶书已经成为主要字体,C说法错误。自秦朝将文字统一为小篆之后,汉字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体系,D项说法错误。10.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A. 对其思想评价受明代通俗文学左右B. 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评价C. 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D. 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加全面【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期,我国的思想和文学领域相对活跃,思想文化领域成就突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程度远没有明朝高,到了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程度较高,对思想文化领域控制加强,所以出现了题中的现象,这说明,对柳宗元成就的评价受制于特定的历史条件,故C正确。A说法夸大了明代通俗文学的影响,排除;B说法中的“决定”的说法错误,排除。D说法中的“更加全面”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和题意。11.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如图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A.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 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C. 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D. 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文学成就的掌握。依据图中诸侯国名称,以及图中显示的十五个国家名称,结合所学知识,《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来自十五个诸侯国和地区,被称为“十五国风”,因此可知该作品为《诗经》。与其时间相对应的诗句只有《诗经·国风·周南》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符合条件。B项诗句涉及到的时间为汉代和东晋,出自元代费唐臣的《苏子瞻风雪贬黄州》;C项诗句涉及的时间为汉代,化自宋代辛弃疾的《卜算子·千古李将军》;D项诗句涉及的时间为秦代,出自唐代李显的《幸秦始皇陵》。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12.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A. 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 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C. 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D. 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答案】C【解析】每个时代文学创作都有其独特性,诗在唐朝、词在宋朝发展到顶峰。元曲源于民间通俗文学,开始时文学地位比较低下,元曲在明清两朝没有得到正史和学者承认和重视。而元曲在当时属于社会地位低下的戏子们(戏曲演员)演唱的曲目,在当时属于市民文化(当时宋词不属于市民文化,我们现在认为宋词也是市民文化),受到官修典籍和士大夫(儒硕)的排斥。 二、非选择题(共26分,其中13题12分,14题14分)1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历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天文学家和君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官方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人员。至公元1851年,历代政权颁行了100余部历法。《夏小正》是中国最古老的历书,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包含了许多关于气候、星象及物候方面的叙述,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排列。古代的历法,现在名为“农历”或“阴历",仍决定人们欢度“春节"以及“中秋”、“端午”等节日的具体日期。天象观测有助于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古代史书中有着连续的有关日食、月食与星象变化的记录,并从政治角度解释这些现象。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El食便很少发生。_______摘编自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天文历法的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天文学科学性的因素。【答案】(1)多种天文观测仪器制造与改进;丰富的天象观测记录;不断完善的历法;中央政府支持、组织,设置专门机构。(2)将天象变化与现实政治相联系,天人感应思想;注重实用性,理沦探讨不足。【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古代中国的天文历法成就。古代中国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社会,农耕文明比较发达,因此,那一时期的绝大多数的历法或者天文成就,都是为了服务于经济发展的需求,注重实用性,以总结性经验为主,而不是真正为了探寻科技本身的发展和进步。第(1)问表现的回答,需要依据材料中的第一段,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提炼,考生可从天文仪器的改进、天象观测的记录、历法的完善和专门机构的设置等角度来思考。第(2)问因素的回答,依据材料中“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有所增减”这句话,得出现实政治因素的影响。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理论探讨的不足。1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明代小说繁荣,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明中后期,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明代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如“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这些小说不仅增长人们的知识,开阔眼界,而且影响了人们的观念。明代有人认为,小说“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而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摘编自周先慎《明清小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小说繁荣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小说在当时所起的社会作用。【答案】(1)原因:唐宋元文学发展,留下了大量的素材;文人士大夫积极参与创作;小说通俗易懂,接近日常生活,易于被民众接受;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2)作用:满足了民众的文化需求;有一定教化功能;提升民众的知识水平。【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明代小说繁荣的原因要从原来的文学基础就好、文人士大夫个人积极的努力创作以及小说通俗易懂的自身优点等多角度分析即可。从材料的具体内容来看明代小说在当时所起的社会作用主要从满足了民众的文化需求、影响了人们的现念即有一定教化功能和提升民众的知识水平多角度论述即可。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