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76670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76670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76670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解析版)
展开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昌冬奥会“北京8分钟”主创团队用石墨烯制作发热服饰,说明石墨烯是导热金属材料
B. “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处理后可用来制肥皂和生物柴油
C. “一带一路”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丝绸属于合成纤维,主要含C、H、O、N元素
D. 聚乙烯和聚氯乙烯都是食品级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分
【答案】B
【解析】分析:A.石墨烯是非金属材料;
B. 地沟油是对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的统称,长期食用可能会引发癌症,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其主要成分仍然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经加工处理后,可用来制肥皂和生物柴油,可以实现厨余废物合理利用;
C. 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D. PVC被广泛用于食品、蔬菜外包装,产品中氯乙烯单体残留对人体存在潜在危害。
详解:A.石墨烯是非金属材料,故A错误;
B.地沟油经加工处理后,可用来制肥皂和生物柴油,可以实现厨余废物合理利用,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 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
D.PVC用于食品、蔬菜外包装,但对人体存在潜在危害,故D错误;
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化学与材料、健康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
2.下列物质属于同系物的是( )
A. 和
B. 和
C. 和
D. 和
【答案】C
【详解】A.CH3CH2Cl和CH2ClCH2CH2Cl,两者含有的官能团的个数不同,不是同系物,故A错误;
B.CH2=CH2和CH2=CHCH=CH2,两者含有的官能团的个数不同,分别为烯烃和二烯烃,不是同系物,故B错误;
C.C2H5OH和CH4O分别为乙醇和甲醇,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中相差1个CH2原子团,是同系物,故C正确;
D.CH3COOH为饱和一元酸,C17H33COOH为不饱和一元酸,含有的官能团不同,不是同系物,故D错误。
故选C。
3.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
A. 二溴乙烷
B. 2 −甲基−3 −乙基丁烷
C. 2 −羟基丁烷
D. 2,3 −二甲基−1,4 −戊二烯
【答案】D
【详解】A.溴原子是官能团,位置需要标注,名称为1,2-二溴乙烷,故A错误;
B.主链有4个碳原子时,不能存在3-乙基,主链选错,正确的名称为:2,3-二甲基戊烷,故B错误;
C.羟基为官能团,物质类别为醇,命名应从离羟基近的一端编号,正确名称为:2-丁醇,故C错误;
D.选取含碳碳双键在内的主碳链,离碳碳双键近的一端编号,取代基位次和最小,正确的名称为:2,二甲基,戊二烯,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有机物命名原则:
(1)①长:选最长碳链为主链;
②多:遇等长碳链时,支链最多为主链;
③近:离支链最近一端编号;
④小:支链编号之和最小。
⑤简:两取代基距离主链两端等距离时,从简单取代基开始编号。如取代基不同,就把简单的写在前面,复杂的写在后面;
(2)对于结构中含有苯环的,命名时可以依次给苯环编号命名,也可以根据其相对位置,用“邻”、“间”、“对”进行命名;
(3)含有官能团的有机物命名时,要选含(或带)官能团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官能团的位次最小。
4.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分子组成符合的烃,分子中一定有4个原子共直线
B. C2H2和C6H6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保持不变
C. 、、 在常温下均为气体
D. 乙炔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相同
【答案】B
【详解】A.分子组成符合的烃可能是炔烃或二烯烃,分子中不一定有4个原子共直线,故A错误;
B.C2H2、C6H6的最简式都是CH,则总质量一定时,二者以任意比混合,完全燃烧耗氧量一定相同,故B正确;
C.碳原子数大于4的烃,在常温下一般为非气态,故C错误;
D.乙炔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能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两者的现象相似,但反应类型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5.下列有机物中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和酯化反应,又能发生氧化反应的是( )
;;;
A. B. C. D.
【答案】A
【详解】①CH2OH(CHOH)4CHO中的醛基和羟基均能发生氧化反应,羟基能发生酯化反应,醛基可发生加成反应,故①正确;
②CH3CH2CH2OH中醇羟基能发生氧化反应、酯化反应,没有不饱和键,则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故②错误;
③CH2=CHCH2OH中的双键能够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醇羟基能发生氧化反应、酯化反应,故③正确;
④CH2=CHCOOCH3中的双键能够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但没有羟基或羧基,则不能发生酯化反应,故④错误;
⑤CH2=CHCOOH中的双键能够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羧基能够发生酯化反应,故⑤正确。
所以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和酯化反应,又能发生氧化反应的是①③⑤。
故选A。
6.不考虑羟基与氯原子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时,有机物C4H9ClO能与Na反应放出氢气的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
A. 8 种 B. 9 种 C. 10 种 D. 12 种
【答案】B
【分析】有机物C4H9C1O的同分异构体中能与Na反应放出氢气,说明其分子中含有羟基,先写出丁醇的同分异构体,然后根据丁醇中等效H原子判断其一氯代物即可(注意不考虑羟基与氯原子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详解】有机物C4H9C1O的同分异构体中能与Na反应放出氢气,说明其分子中含有羟基,该有机物可以看作Cl原子取代丁醇中氢原子形成的,丁醇的同分异构体有:CH3CH2CH2CH2OH、CH3CHOHCH2CH3、(CH3)3COH、CH3(CH3)CHCH2OH,
CH3CH2CH2CH2OH分子的烃基中含有4种等效H原子,不考虑羟基与氯原子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时,其一氯代物有3种;
CH3CHOHCH2CH3分子的烃基中含有4种H原子,不考虑羟基与氯原子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时,其一氯代物有3种;
(CH3)3COH分子中的烃基中含有1种H原子,其一氯代物有1种;
CH3(CH3)CHCH2OH分子的烃基上含有3种等效H,不考虑羟基与氯原子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时,其一氯代物有2种;
根据分析可知,有机物C4H9C1O的同分异构体中能与Na反应放出氢气的共有:3+3+1+2=9。
故选B。
【点睛】烃的等效氢原子有几种,该烃的一元取代物的数目就有几种;在推断烃的二元取代产物数目时,可以采用一定一动法,即先固定一个原子,移动另一个原子,推算出可能的取代产物数目,然后再变化第一个原子的位置,移动另一个原子进行推断,直到推断出全部取代产物的数目,在书写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重复和遗漏。
7.化学实验如果设计或操作不当,可能看不到预期的现象。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装置
现象
量筒中未出现油状液体
试管中有黑色沉淀,但未出现银镜
试管中未看到白色沉淀
NaOH溶液液面上
未看到油状液体
原因
甲烷与氯气未反应
反应未生成单质银
苯酚浓度
较大
产物水解
【答案】B
【分析】A.甲烷与氯气必须在光照条件下反应;
B.银镜反应实验中不能振荡,否则不会形成银镜;
C.三溴苯酚易溶于苯酚,若苯酚浓度较大时不会见到沉淀;
D.乙酸乙酯能够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完全水解。
【详解】A.在暗处甲烷与氯气不反应,二者需要在光照条件下反应,故A正确;
B.做银镜反应实验过程中,不能振荡试管,否则不会形成银镜,故B错误;
C.三溴苯酚不溶于水,但易溶于苯酚,但苯酚浓度较大时试管中不会到白色沉淀,故C正确;
D.乙酸乙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则NaOH溶液中未看到油状液体,故D正确。
故选B。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鸡蛋清溶液中分别加入饱和溶液,都会因盐析产生沉淀
B. 油脂为高分子化合物,其饱和程度越大,熔点越低
C. 的水解产物是和
D. 麦芽糖及其水解产物均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
【答案】D
【详解】A.鸡蛋清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加入饱和硫酸钠溶液,可以使蛋白质因盐析产生沉淀,盐析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加入饱和硫酸铜溶液会因变性产生沉淀,变性是不可逆的,故A错误;
B.油脂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其烃基部分饱和程度越小,熔点越低,故B错误;
C. 由酯类水解原理可知,CH3CO18OC2H5水解产物乙酸中没有18O同位素,乙醇中含有18O同位素,故C错误;
D.麦芽糖和水解产物葡萄糖中的官能团都有醛基,则麦芽糖、葡萄糖属于还原性糖可发生银镜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盐析是因为高浓度的盐溶液使蛋白质的溶解性降低导致析出,是可逆过程;变性是因为强酸、强碱或重金属离子破坏蛋白质的结构,是不可逆过程。
9.有5种有机物:
其中可用于合成高分子材料(结构如图所示)的正确组合为( )
A. B. C. D.
【答案】A
【详解】该高聚物链节主链不含杂原子,属于加聚反应生成的高聚物,链节主链上存在碳碳双键结构,有8个碳原子,且中间含有1个碳碳双键,其单体必为3种,按如图所示划线断开,在将双键中的1个C-C打开,然后将半键闭合即可的该高聚物单体是:CH3-CH=CH-CN、CH2=CH-CH=CH2、,即:③④⑤。
故选A。
10.环丙叉环丙烷结构特殊,存在如下转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的所有原子都在一个平面内
B. 反应(1)是加成反应,反应(2)是消去反应
C. p在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中加热生成烯烃
D. m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共有5种
【答案】D
【详解】A.b中含有单键碳,所以不可能所有原子都在一个平面内,故A错误;
B.b中双键断裂,两个碳原子上共结合一个基团,所以反应(1)属于加成反应,物质p为卤代烃,卤代烃要发生水解,生成醇,根据同一个碳上连有两个羟基时要脱水,最终生成物质m,故反应(2)的类型为先取代反应后为消去反应,故B错误;
C.p分子β-C原子上没有氢原子,所以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故C错误;
D.m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有:、、、、,共5种,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熟记简单小分子空间构型:①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构型,其分子中有且只有三个原子共面;②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面;③乙炔分子中所有原子共线;④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面;⑤HCHO分子中所有原子共面。
11.已知某有机物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和B,B能氧化成C。若A、C都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则符合条件的结构简式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答案】A
【详解】有机物C6H12O2能发生水解生成A和B,则C6H12O2为酯类,B能氧化成C,则B为醇,若A、C都不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A、C中不含有醛基,A为羧酸,但A不能为甲酸,B不是甲醇(且羟基不在①号位),即不含有-CH2OH结构,则C6H12O2符合条件的结构简式有(不考虑立体异构)有CH3CH2COOCH(CH3)2、CH3COOC(CH3)32种,故A项正确。
故选A。
12.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装置:测定乙醇结构简式为CH3CH2OH而不是CH3OCH3
B. 装置:实验室制乙烯
C. 装置:检验乙醇的氧化性,溶液颜色从橙色变成绿色
D. 装置:制取并收集乙炔
【答案】A
【详解】A.钠和乙醇反应生成氢气,与醚不反应,图中装置可测定乙醇的结构简式,故A正确;
B.温度计应测量反应溶液的温度,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液面以下,故B错误;
C.乙醇被氧化,橙色溶液变成绿色,检验乙醇的还原性,故C错误;
D.乙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D错误。
故选A。
13.下列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 甲苯和液溴可以发生如下的反应:+Br2+HBr
B. 甲酸溶液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共热的化学方程式:HCOOH +2Ag(NH3)2OH(NH4)2CO3+H2O+ 2Ag↓ +3NH3
C.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D. 尼泊金酸()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CO3-→+H2O+CO2↑
【答案】B
【详解】A.甲苯和液溴在铁做催化剂时溴取代苯环上的氢原子,发生取代反应,反应方程式为:+Br2+HBr,故A正确;
B.甲酸溶液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共热的化学方程式:HCOOH +2Ag(NH3)2OH(NH4)2CO3+H2O+2Ag↓ +2NH3,故B错误;
C.由于酸性:碳酸>苯酚>碳酸氢钠,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是苯酚和碳酸氢钠,反应方程式为:C6H5O-+CO2+H2O→C6H5OH+HCO3-,故C正确;
D.尼泊金酸含有的官能团为酚羟基和羧基,酚-OH不与碳酸氢钠反应,则尼泊金酸只有-COOH与碳酸氢钠反应,以1:1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2O+CO2↑,故D正确。
故选B。
14.合成药物异搏定路线中某一步骤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X在空气中不易被氧化
B. 物质Z的分子式为C13H14O3
C. 物质Y可以发生取代、加成、消去反应
D. 等物质的量的Y、Z分别与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答案】D
【详解】A.根据物质X的结构简式知物质X中含有酚羟基,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故A错误;
B.根据Z结构简式可知Z的分子式为C13H12O3,故B错误;
C.物质Y含有—Br、酯基,能发生取代反应、消去反应,但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故C错误;
D.物质Y中含有1mol溴原子和1mol酯基,能与2mol氢氧化钠发生水解反应,1mol物质Z中含有1mol酯基,能与1mol氢氧化钠反应,则等物质的量的Y、Z分别与NaOH反应,最多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D正确。
故选D。
15.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3Y(g)⇌2Z(g);△H<0.上图表示该反应的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t2、t3、t5时刻外界条件有所改变,但都没有改变各物质的初始加入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时加入了催化剂 B. 时降低了温度
C. 时增大了压强 D. 时间内转化率最高
【答案】C
【详解】A.由图可知,t2时刻,改变条件,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增大,平衡不移动,该反应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不可能是改变压强,故改变条件为使用催化剂,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t3时刻,改变条件,正、逆反应速率降低,且逆反应速率降低更多,平衡向正反应移动,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降低,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可能为降低温度,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t5时刻,改变条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增大更多,平衡向逆反应移动,该反应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不可能是改变压强,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故改变条件为升高温度,故C错误,符合题意;
D.t2时刻,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X的转化率不变,t3时刻,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X的转化率增大,t5时刻,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X的转化率降低,则t4~t5内转化率最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选C。
16.在常温下,向100mL 0.01 mol/L HA溶液中逐滴加入0.02 mol/L MOH溶液,混合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图中所示曲线(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MA溶液的
B. K点时加水稀释溶液,减小
C. 在K点,
D. 在N点,
【答案】C
【分析】A.根据0.01mol/L的HA溶液的pH判断HA;N点时溶液呈中性,MOH的物质的量大于HA的物质的量,说明MOH是弱碱,据此判断MA溶液的酸碱性;
B.K点溶液呈碱性,稀释过程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结合水的离子积不变分析氢离子浓度变化;
C.K点溶液pH>7,c(OH-)>c(H+),根据电荷守恒判断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
D.在N点时混合液的pH=7,则c(OH-)=c(H+),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A-)=c(M+)。
【详解】A.根据图象可知,0.01mol•L-1HA溶液中pH=2,则HA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则HA为强酸;100mL0.01mol•L-1HA溶液中加入51mL0.02mol•L-1MOH溶液时,溶液的pH=7,则加入50mL该MOH溶液时,混合液为酸性,说明MOH为弱碱,则MA为强酸弱碱盐,其溶液呈酸性,MA溶液的pH<7,故A错误;
B.K点溶液呈碱性,稀释后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由于水的离子积不变,则氢离子浓度增大,故B错误;
C.在K点时混合溶液体积是碱溶液的2倍,溶液pH>7,溶液显示碱性,则c(OH-)>c(H+),根据电荷守恒c(A-)+c(OH-)=c(H+)+c(M+)可得,c(M+)>c(A-),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为:c(M+)>c(A-)>c(OH-)>c(H+),故C正确;
D.N点溶液呈中性,则c(OH-)=c(H+),根据电荷守恒c(A-)+c(OH-)=c(H+)+c(M+)可得,c(A-)=c(M+),故D错误。
故选C。
17.如图是有关电化学的图示,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
A. Cu-Zn原电池
B. 粗铜的精炼
C. 铁片镀锌
D. 验证氯化钠溶液(含酚酞)电解产物
【答案】D
【解析】A、由图可知,金属性Zn>Cu,则原电池中Zn作负极,故A错误;
B、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为阴极,粗铜的精炼中粗铜作阳极,由图可知,粗铜作阴极,故B错误;
C、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为阴极,铁片镀锌,铁片应作阴极,由图可知,铁片作阳极,故C错误;
D、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由图可知,碳棒为阳极,电解食盐水在阳极生成氯气,氯气与碘化钾淀粉溶液反应使溶液变蓝,在阴极生成氢气,溶液变红,故D正确;
18.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电离常数为的酸HA溶液中
B. 向0.1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则溶液中增大
C. 将饱和溶液加入到饱和石灰水中,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大于
D. 0.2溶液与0.1溶液等体积混合:2c(H+)-2c(OH-)=c(CH3COO-)-c(CH3COOH)
【答案】D
【详解】A.HA为弱酸,电离方程式为HA⇌H++A-,电离平衡常数Ka=,c(H+)=mol/L,故A错误;
B.向0.1mol•L-1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溶液中铵根离子浓度增大抑制一水合氨电离,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一水合氨浓度增大,比值减小,故B错误;
C.将饱和Na2SO4溶液加入到饱和石灰水中,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c(Ca2+)c(SO42-)≥Ksp(CaSO4),但不能说明Ksp[Ca(OH)2]大于Ksp(CaSO4),故C错误;
D.常温下,0.2mol/LCH3COOH溶液与0.1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发生反应CH3COOH+NaOH=CH3COONa+H2O,得到等浓度的CH3COOH溶液与CH3COONa的混合溶液,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c(CH3COO-)+c(CH3COOH)=2c(Na+)=2×0.1mol/L÷2=0.1mol/L,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CH3COO-)+c(OH-)=c(Na+)+c(H+),物料守恒c(CH3COO-)+c(CH3COOH)=2c(Na+),代入计算得到:2c(OH-)+c(CH3COO-)=c(CH3COOH)+2c(H+),即2c(H+)-2c(OH-)=c(CH3COO-)-c(CH3COOH),故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6分)
19.按照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1)同一条件下,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沸点:乙烷>乙醇
B . 与金属钠反应的剧烈程度:乙酸苯酚乙醇
C . 相对密度:1-丁烯”“”“ (3). 64L3/mol3 (4). = (5). 温度不变,K不变 (6). AB (7). 负极 (8). (9). 2.2×10-8
【详解】(1)己知:H2(g)和CH3OH(l)的标准燃烧热分別为akJ•mol-1和bkJ•mol-1,则①H2(g)+1/2O2(g)=H2O(l) ∆H=akJ/mol②CH3(OH)(l) +3/2O2(g)=CO2(g)+2H2O(l) ∆H=bkJ/mol,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①×3-②即得到CO2和H2反应生成液态甲醇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H2(g)+CO2(g)=CH3(OH)(1)+ H2O(l) ∆H=(3a-b)kJ/mol,故答案为:3H2(g)+CO2(g)=CH3(OH)(1)+ H2O(l) ∆H=(3a-b)kJ/mol。
(2)①温度相同时增大氢气浓度,提高CO2的转化率,根据图像可知X大于2.0,故答案为:>。
② 2CO2(g)+6H2(g)C2H4(g)+4H2O(g)
起始浓度(mol/L)1 2 0 0
转化浓度(mol/L)0.5 1.5 0.25 1
平衡浓度(mol/L)0.5 0.5 0.25 1
因此P点时的K==64L3/mol3,故答案为:64L3/mol3。
③平衡常数K只受温度影响,当温度保持不变,K值不变,P点和Q点的温度相同,则化学平衡常数KP等于KQ,故答案为:=,温度不变,K不变。
④A.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气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
B.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减小,容器内气体总压强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
C.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v正(CO2)=2v逆(C2H4)说明二者正逆反应速率相同,但2v正(CO2)=v逆(C2H4)不能说明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相同,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
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体积不变,所以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变化,所以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答案为:AB。
(3)甲醇燃料碱性电池中,加入燃料的电极是负极,所以加入甲醇的电极是负极,负极反应式为:CH3OH+8OH--6e-=CO32-+6H2O,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电池的负极定向移动,故答案为:负极,CH3OH+8OH--6e-=CO32-+6H2O。
(4)pH=8时,c(OH-)=1×10-6mol/L,根据Ksp[Cu(OH)2]=c(Cu2+)·c2(OH-)=2.2×10-20,可知:c(Cu2+)=2.2×10-8mol/L,故答案为:2.2×10-8。
【点睛】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可概括为“一等五不变”:“一等”即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五不变”即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其意义是指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变;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不变;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变。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