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试卷
展开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人教选修4第1−2章。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l 35.5 Fe 56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反应的热效应形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是
A.铝粉与氧化铁反应
B.氯化铵晶体与Ba(OH)2·8H2O反应
C.锌片与稀硫酸反应
D.钠与冷水反应
2.已知反应X + Y = M + N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和Y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和N的总能量
B.因为该反应是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
C.X的能量一定低于M的能量,Y的能量一定低于N的能量
D.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3.下列各图所反映的措施中,目的是为了加快其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4.5.6 g铁粉投入到足量的100 mL 2 mol·L−1的稀硫酸中,2 min时铁粉刚好溶解,下列表示这个反应的速率正确的是
A.v(Fe)=0.5 mol·L−1·min−1 B.v(H2SO4)=1 mol·L−1·min−1
C.v(H2SO4)=0.5 mol·L−1·min−1 D.v(FeSO4)=1 mol·L−1·min−1
5.对已达到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2X(g)+Y(g)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
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6.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氨水应密闭保存,放置于低温处
B.对2HI(g)H2(g)+I2(g)平衡体系,增大平衡体系的压强可使气体颜色变深
C.生产硝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空气以提高氨气的利用率
D.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HBr+HBr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7.对于反应CH2=CH2+H2→CH3CH3,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此反应的ΔH<0
C.此反应中反应物的能量总和大于产物的能量总和
D.1分子乙烯和1分子氢气的键能总和大于1分子乙烷的键能总和
8.可逆反应aA(g)+bB(g)cC(g)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式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av正(A)=bv正(B) B.bv正(A)=av逆(B)
C.av正(C)=cv正(A) D.av正(A)=bv逆(B)
9.下列物质都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H2,产生H2的速率排序正确的是
①C2H5OH ②NaOH溶液 ③醋酸溶液
A.③﹥②﹥① B.②﹥①﹥③
C.①﹥②﹥③ D.③﹥①﹥②
10.P4S3是黄色或淡黄色结晶或粉末,无臭、无味、易燃、有毒,遇潮气发生分解,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已知其燃烧热ΔH=−3 677 kJ/mol(P被氧化为P4O10),下列有关P4S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中磷元素显+3价
B.分子中每个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C.热化学方程式为P4S3(s)+8O2(g)P4O10(s)+3SO2(g) ΔH=−3 677 kJ/mol
D.分子中存在极性键与非极性键
11.下表中列出了25 ℃、101 kPa时一些物质的燃烧热数据:
物质 | CH4(g) | CH3OCH3(g) | H2(g) | |
燃烧热/(kJ·mol−1) | 890.3 | 1 453.0 | 285.8 | 1 299.6 |
已知:①1 mol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要吸收44.0 kJ的热量;
②键能:C—H键 413.4 kJ·mol−1、H—H键 436.0 kJ·mol−1。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CH3OCH3(g)+3O2(g)2CO2(g)+3H2O(l) ΔH=−1 453.0 kJ·mol−1
B.键的键能为786.0 kJ·mol−1
C.2CH4(g)+O2(g)CH3OCH3(g)+H2O(g) ΔH=−283.6 kJ·mol−1
D.H2O(g)H2O(l) ΔH=−44.0 kJ·mol−1
12.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A.反应混合物的浓度 B.反应体系的压强
C.正、逆反应的速率 D.反应物的转化率
13.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并达到平衡。在这个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
A.等于p% B.大于p% C.小于p% D.无法判断
14.将V1 mL 1.00 mol·L-1 HCl溶液和V2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 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
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C.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1.00 mol·L-1
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15.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从开始到10 s时,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0.158 mol·L−1·s−1
B.反应从开始到10 s时,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 mol·L−1
C.反应从开始到10 s时,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 Z(g)
16.反应:L(s)+aG(g)bR(g)达到平衡时,温度和压强对该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图中压强p1>p2,x轴表示温度,y轴表示平衡时混合气体中G的体积分数。据此可判断
①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上述反应是吸热反应 ③a>b ④a<b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已知H2S与CO2在高温下发生反应:H2S(g)+CO2(g)COS(g)+H2O(g) ΔH=−Q kJ·mol−1(Q>0)。在温度为T1时,将0.10 mol CO2与0.40 mol H2S充入2.5 L的空钢瓶中,经过4 min反应达到平衡,平衡时H2O(g)的物质的量分数为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2的平衡转化率α=2.5%
B.0~4 min内用H2S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0.001 mol·L−1·min−1
C.上述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0.01Q kJ
D.其他条件不变,若该反应在温度为T2条件下进行,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小于4 min,则T1<T2
18.向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A、0.6 mol 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一所示。图二为t2时刻后改变反应条件,平衡体系中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都各改变一种不同的条件。已知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图一中t0-t1阶段c(B)未画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B(s)3C(g)
B.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为减小压强
C.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1.0 mol
D.在相同条件下,若起始时容器中加入a mol A、b mol B和c mol C,要达到t1时刻同样的平衡,a、b、c要满足的条件为a+2c/3=2.4和b+c/3=1.2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包括第19题~第23题五个大题,共46分。
19.(7分)据报道,地暖加热可能会导致室内甲醛的含量升高。地板胶黏剂中含有一定量的甲醛,甲醛对人体有害,但甲醛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可利用甲醇催化脱氢来制备。甲醛与气态甲醇之间转化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
(1)甲醇催化脱氢转化为甲醛的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过程(Ⅰ)与过程(Ⅱ)的反应热是否相同? (填“相同”或“不相同”),原因是 。
(3)写出甲醇催化脱氢转化为甲醛的热化学方程式: 。
(4)甲醇催化脱氢转化为甲醛的过程中,如果要使反应温度维持在700 ℃,需向体系中通入空气,则进料甲醇与空气的物质的量的理论比值为 [假设:H2(g)+O2(g)H2O(g) ΔH=
−a kJ·mol−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0%]。
20.(7分)如图所示,在800 mL的大烧杯中放入碎纸屑把盛有50 mL 0.50 mol·L-1盐酸的100 mL烧杯放到大烧杯中,两只烧杯间填满碎纸屑。用泡沫塑料板做成大烧杯盖,通过盖子插入一根环形玻璃搅拌棒和一支温度计,测定溶液的温度。迅速往盐酸中加入 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盖好盖子,搅拌溶液,观察温度的变化。当温度保持稳定时,记录读数,取出装有反应液的烧杯,倒出溶液,清洗干净,保持内外杯壁干燥。重复进行三次实验。用这一实验可以粗略测定中和热。
(1)烧杯间填满碎纸屑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重复进行三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烧杯若不盖泡沫塑料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________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实验中若改用60 mL 0.50 mol·L-1盐酸和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进行上述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 (填“相等”或“不相等”),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次实验测得的数据中,起始时盐酸与NaOH溶液温度相同,而终止温度与起始温度之差(t2-t1)分别为①2.3 ℃,②2.4 ℃,③2.5 ℃。则最终代入计算式的温度差的平均值为 ℃。
21.(5分)某温度时,X、Y、Z在一个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这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在前2 min内,气体Z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
(3)若X、Y、Z均为气体,反应达到平衡时:
①压强是开始时的 倍;
②若此时将容器的容积减小为原来的,再次达到平衡时,容器内温度升高(容器不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4)若上述反应在第2 min后的t1~t6内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在每一时刻均只改变一个条件,则 。
A.在t1时增大了压强
B.在t3时加入了催化剂
C.在t4时降低了温度
D.在t2~t3时X的转化率最高
22.(13分)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中现有Na2SO4、MgSO4、Ag2SO4、K2SO4等4种溶液,可与上述实验中CuSO4溶液起相似作用的是________。
(4)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答两种)。
(5)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的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
| A | B | C | D | E | F |
4 mol·L-1H2SO4/mL | 30 | V1 | V2 | V3 | V4 | V5 |
饱和CuSO4溶液/mL | 0 | 0.5 | 2.5 | 5 | V6 | 20 |
H2O/mL | V7 | V8 | V9 | V10 | 10 | 0 |
①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________,V6=________,V9=________。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实验E中的金属呈________色;
③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4分)汽车排放的尾气是大气污染气体之一。如何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是科学家研究的热门课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CO的燃烧热为283.0 kJ·mol−1,N2(g)+2O2(g)2NO2(g) ΔH=64 kJ·mol−1,则NO2(g)+2CO(g)N2(g)+2CO2(g) ΔH= kJ·mol−1,若该反应中有14 g还原剂发生反应,则转移电子 mol。
(2)使汽车排放的CO和NO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NO(g)+2CO(g)N2(g)+2CO2(g),可有效地减少空气污染。若在一定温度下,将6 mol NO、8 mol CO充入10 L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图1所示。
①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NO的平衡转化率= 。
②15 min时,若改变反应条件,导致CO浓度发生如图1所示的变化,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填标号)。
a.缩小容器体积 b.增加CO2的量 c.体积不变通入少量氩气 d.加入催化剂
③当NO与CO的起始浓度相等时,体系中N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
A.该反应ΔH<0
B.p1<p2<p3
C.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D.温度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常数增大
④以下说法中能判断反应2NO(g)+2CO(g)N2(g)+2CO2(g)达到平衡的是 (填标号)。
A.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相等
B.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NO同时生成1 mol CO2
C.混合气体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D.NO的浓度不再变化
⑤向反应容器中再分别充入下列气体,能使NO转化率增大的是 (填标号)。
A.O2 B.N2 C.CO D.NO
参考答案
1-5 BBCCC 6-10 BDBAA 11-15 BDBBC 16-18D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