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解析版) 试卷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76686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解析版) 试卷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76686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解析版) 试卷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76686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化学】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解析版) 试卷
展开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分卷I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1934年居里夫妇用α粒子(4He)轰击27Al得到一种自然界中不存在的P的一种同位素——P,开创了人造核素的先河:Al+He→P+n。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变化说明原子核在化学反应中也能发生变化
B. 该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n是一种电中性粒子
D. 对于30P: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2.下列物质的分子中既有σ键又有π键的是( )
A. HCl B. Cl2 C. C2H2 D. CH4
3.通常把原子总数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或离子称为等电子体。人们发现等电子体的空间构型相同,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CH4和NH是等电子体,键角均为60°
B. NO和CO是等电子体,均为平面正三角形结构
C. H3O+和PCl3是等电子体,均为三角锥型结构
D. B3N3H6和苯是等电子体,B3N3H6分子中不存在“肩并肩”式重叠的轨道
4.用萃取法从碘水中分离碘,所用萃取剂应具有的性质是( )
①不和碘或水起化学反应 ②能溶于水 ③不溶于水 ④应是极性溶剂 ⑤应是非极性溶剂
A. ①②⑤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①③④
5.根据等电子原理,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粒子,只要其电子总数相同,均可互称为等电子体.等电子体之间结构相似、物理性质也相近.以下各组粒子不能互称为等电子体的是( )
A. O22+和N2 B. O3和SO2
C. CO2和N2O D. N2H4和C2H4
6.为了确定SbCl3、SbCl5、SnCl4是否为离子化合物,可以进行下列实验,其中合理、可靠的是( )
A. 观察常温下的状态,SbCl5是苍黄色液体,SnCl4为无色液体。结论:SbCl5和SnCl4都是离子化合物
B. 测定SbCl3、SbCl5、SnCl4的熔点依次为73.5 ℃、2.8 ℃、-33 ℃。结论:SbCl3、SbCl5、SnCl4都不是离子化合物
C. 将SbCl3、SbCl5、SnCl4溶解于水中,滴入HNO3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结论:SbCl3、SbCl5、SnCl4都是离子化合物
D. 测定SbCl3、SbCl5、SnCl4的水溶液的导电性,发现它们都可以导电。结论:SbCl3、SbCl5、SnCl4都是离子化合物
7.下列元素原子半径最接近的一组是( )
A. Ne、Ar、Kr、Xe B. Mg、Cu、Sr、Ba
C. B、C、N、O D. Cr、Mn、Fe、Co
8.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A. 碘升华 B. 溴蒸气被活性炭吸附
C. 蔗糖溶于水 D. SO2溶于水
9.某晶体中含有A,B,C三种元素,其排列方式如图所示,晶体中A,B,C的原子个数之比依次为( )
A. 1∶3∶1 B. 2∶3∶1
C. 8∶6∶1 D. 4∶3∶1
10.如图所示,在较高温度时,钾、氧两种元素形成的一种晶体结构与NaCl晶体结构相似,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 K2O B. K2O2 C. K2O D. KO2
11.①NaF ②NaI ③MgO均为离子化合物,根据以下数据,推知这三种化合物的熔点的高低顺序是( )
A. ①>②>③ B. ③>①>②
C. ③>②>① D. ②>①>③
12.某离子晶体的晶体结构中最小重复单元如图所示:A为阴离子,在正方体内,B为阳离子,分别在顶点和面心,则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
A. B2A B. BA2 C. B7A4 D. B4A7
13.下列氯元素含氧酸酸性最强的是( )
A. HClO B. HClO2
C. HClO3 D. HClO4
14.最新科技报道,美国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发现了新型氢微粒,这种新粒子是由3个氢原子核(只含质子)和2个电子构成,对于这种微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微粒为电中性
B. 它是氢元素的一种新的同位素
C. 它的化学式为H3
D. 它比一个普通H2分子多一个氢原子核
15.对三硫化四磷分子的结构研究表明,该分子中没有不饱和键,且各原子的最外层均已达到了8个电子的结构。则一个三硫化四磷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个数是( )
A. 7个 B. 9个 C. 19个 D. 不能确定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键能越大,表示该分子越容易受热分解
B. 共价键都具有方向性
C. 在分子中,两个成键的原子间的距离叫键长
D. H—Cl键的键能为431.8 kJ·mol-1,H—Br键的键能为366 kJ·mol-1,这可以说明HCl比HBr分子稳定
17.下面有关“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各原子轨道的伸展方向按p、d、f的顺序分别为3、5、7
B. 只有在电子层、原子轨道、原子轨道伸展方向及电子的自旋状态都确定时,电子的运动状态才能被确定下来
C. 原子核外可能有两个电子的运动状态是完全相同的
D. 原子轨道伸展方向与能量大小是无关的
18.关于金属晶体的六方最密堆积的结构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晶胞是六棱柱 B. 晶胞是六面体
C. 每个晶胞中含4个原子 D. 每个晶胞中含17个原子
19.金属晶体具有延展性的原因
A. 金属键很微弱
B. 金属键没有饱和性
C. 密堆积层的阳离子容易发生滑动,但不会破坏密堆积的排列方式,也不会破坏金属键
D. 金属阳离子之间存在斥力
20.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几何构型为四面体且分子或离子空间的构型为V形的是( )
A. NH4+ B. PH3 C. H3O+ D. OF2
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能级就是电子层
B. 每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是2n2
C. 同一能层中的不同能级的能量高低相同
D. 不同能层中的s能级的能量高低相同
2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第ⅠA族元素的电负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小,而第ⅦA族元素的电负性从上到下逐渐增大
B. 电负性的大小可以作为衡量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尺度
C. 元素的电负性越大,表示其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能力越强
D. NaH的存在能支持可将氢元素放在第ⅦA族的观点
23.前四周期元素中,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与其所在周期数相同的元素有( )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24.R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的p能级电子数等于所有的能层s能级电子总数,则R可能是( )
A. Li B. Be C. S D. Ar
25.下列各组元素属于p区的是( )
A. 原子序数为1、2、7的元素 B. O、S、P
C. Fe、Ar、Cl D. Na、Li、Mg
26.某元素的原子3d能级上有1个电子,它的N能层上电子数是( )
A. 0 B. 2 C. 5 D. 8
27.下列性质中,可证明某晶体是离子晶体的是( )
A. 易溶于水 B. 晶体不导电,熔融时能导电
C. 熔点较高 D. 晶体不导电,水溶液能导电
28.已知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晶体,其晶胞如图所示,则下面表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正确的( )
A. ZXY3 B. ZX2Y6
C. ZX4Y8 D. ZX8Y12
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一原子中,2p、3p、4p能级的轨道数依次增多
B. 电子排布式(22Ti)1s22s22p63s23p10违反了能量最低原则
C.表示的原子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D. 正三价阳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的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Ⅷ族
30.关于体心立方堆积晶体(如图)的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是密置层的一种堆积方式 B. 晶胞是六棱柱
C. 每个晶胞内含2个原子 D. 每个晶胞内含6个原子
分卷II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空1分,特殊空2分,共40分)
31.回答下列问题:
(1)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与碳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N的第一电离能大于O的第一电离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均为短周期金属元素。依据下表数据,写出B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
(3)下表是第三周期部分元素的电离能[单位:eV(电子伏特)]数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甲的金属性比乙强 B.乙的化合价为+1价
C.丙不可能为非金属元素 D.丁一定为金属元素
(4)Mn、Fe均为第四周期过渡金属元素,两元素的部分电离能数据列于下表:
锰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ⅦB族。请写出基态Mn2+的价电子排布式:________,比较两元素的I2、I3可知,气态Mn2+再失去1个电子比气态Fe2+再失去1个电子难,对此你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现有原子序数之和为51的5种短周期元素A,B,C,D,E。已知A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无色气体;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3个;C和B属于同一主族;D的最高正价与负价的代数和为4,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在同主族元素中最强,E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其K层电子数相同。
(1)试写出它们的元素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B的氢化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A、D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________化合物(填“离子”或“共价”),化合物内存在________键(填“离子”或“共价”)。
(4)由D、E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它属于________化合物,化合物内存在________键。
(5)下列关于A,B,C,D,E 5种元素形成的物质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多选)。
a.A,B,C,D都能通过共价键形成单质,其中B形成的单质性质最稳定,是因为其原子半径最小
b.A,B,D 3种元素为非金属元素,它们共同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B,E形成的化合物E3B2应为离子化合物
d.5种元素两两组合形成的化合物中既有共价化合物,又有离子化合物
e.5种元素形成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大小为C>D>B>E>A
33.A~F六种元素具有下表所示的信息特征,其中A,B,C,D为短周期主族元素,E、F为第四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①A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总数比s电子总数少1;
②B元素原子核外s电子总数与p电子总数相等,且不与A元素在同一周期;
③C原子核外所有p轨道全满或半满;
④D元素的主族序数与周期数的差为4;
⑤E是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
⑥F在周期表的第六列;
(1)A,C两种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比较:(填“>”、“<”或“=”).
(2)B元素和D元素化合生成的物质中所含化学键的类型为 ,其中负价部分的电子式为.
(3)F元素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4)化合物CD3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其分子空间构型为.
(5)X是原子序数比B大1的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Y是元素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则X与Y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用相关元素符号表示).
34.X、Y、Z、W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的四种常见元素,其相关信息如下表:
(1)Y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周期第______族,Y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XY2是一种常用的溶剂,XY2的分子中存在______个σ键。在H—Y,H—Z两种共价键中,键的极性较强的是________,键长较长的是_________。
(3)W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是原子,不涉及原子核的变化,原子核的变化不是化学变化,A项不正确;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B项正确;n表示的是一个中子,中子不带电,C项正确;P的中子数为30-15=15,D项正确。
2.【答案】C
【解析】四种分子的结构式分别为H—Cl、Cl—Cl、H—C≡C—H、,两个原子间形成的共价单键为σ键,而要存在π键,两原子之间必须存在两个或三个共价键,故符合题意的为C项。
3.【答案】B
【解析】CH4和NH都是正四面体构型,键角均为109.5°,A项不正确;NO和CO是等电子体,均为平面正三角形结构,B项正确;H3O+和PCl3价电子总数不相等,不是等电子体,C项不正确;B3N3H6结构与苯相似,也存在“肩并肩”式重叠的轨道,D项不正确。答案为B。
4.【答案】C
【解析】碘是非极性分子,水是极性分子,碘不溶于水。萃取法是利用物质的溶解性规律来进行物质的提纯的方法。
5.【答案】D
【解析】A,O22+和N2的原子个数都为2,氧原子和氮原子的价电子数分别为6和5,O22+价电子数共为10,N2的价电子数共为10,属于等电子体,故A正确;
B,O3和SO2的原子个数都为3;氧和硫的价电子数都为6,O3价电子数共为18,SO2的价电子数共为18,属于等电子体,故B正确;
B,CO2和N2O的原子个数都为3;氧原子、氮原子、碳原子的价电子数分别为6、5、4,CO2价电子数共为16,N2O的价电子数共为16,属于等电子体,故C正确;
D,N2H4和C2H4的原子个数都为6;氧原子、氮原子、碳原子、氢原子的价电子数分别为6、5、4、1,N2H4价电子数共为14,C2H4的价电子数共为12,价电子数不等,不属于等电子体,故D错误;
6.【答案】B
【解析】离子化合物一般熔点较高,熔化后可导电;分子晶体溶于水后也可以发生电离而导电,如HCl等溶于水电离产生Cl-,能与HNO3酸化的AgNO3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故A,C,D都不可靠。
7.【答案】D
【解析】A项中的四种元素属于同一族,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多,原子半径越来越大;B项中除Cu外的三种元素为同族元素,且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多,原子半径越来越大;C项中的四种元素为同周期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半径越来越小;D项中的四种元素是第四周期相邻的元素,因最后填入的电子都在3d能级,故原子半径接近。
8.【答案】D
【解析】碘升华、溴蒸气被活性炭吸附和蔗糖溶于水破坏的是范德华力;SO2溶于水,与H2O反应生成H2SO3,共价键被破坏,形成新的共价键。
9.【答案】A
【解析】根据均摊法,N(A)=8×=1,N(B)=6×=3,N(C)=1,则晶体中A,B,C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3∶1。
10.【答案】D
【解析】K+的个数:;O2-的个数:,故其比值为1∶1,应选D。
11.【答案】B
【解析】③中镁离子和氧离子的电荷大,半径小,所以晶格能最大,熔点最高,①②中离子所带电荷相同,但②中碘的半径大于①中氟的半径,故NaI的晶格能小于NaF的晶格能,熔点最低。
12.【答案】B
【解析】A位于晶胞的体内,共8个,B位于晶胞的顶点和面心,晶胞中B的个数为8×+6×=4,
则B与A的离子个数为4:8=1:2,则化学式为BA2,
故选B
13.【答案】D
【解析】D分子中非羟基氧数目大。
14.【答案】D
【解析】质子带一个正电荷,电子带一个负电荷,则由3个氢原子核(只含质子)和2个电子构成的微粒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化学式为H,A、C错误,D正确;同位素研究的对象是原子,B错误。
15.【答案】B
【解析】三硫化四磷分子中没有不饱和键,且各原子的最外层均已达到了8个电子的结构,P元素可形成3个共价键,S元素可形成2个共价键,因此一个三硫化四磷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个数为。
16.【答案】D
【解析】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A错,D正确。H—H键没有方向性,B错。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叫键长,C错。
17.【答案】C
【解析】原子核外不可能有运动状态相同的两个电子。
18.【答案】B
【解析】:金属晶体的六方最密堆积结构形式的晶胞是六棱柱的——平行六面体,有8个顶点和1个内部原子,晶胞中绝对占有2个原子。
19.【答案】C
【解析】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当金属受外力作用时,金属原子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各层金属原子之间仍保持金属键的作用。因此,在一定强度的外力作用下,金属可以发生形变,表现出良好的延展性。
20.【答案】D
【解析】A,NH4+中价层电子对个数=4+(5﹣1﹣4×1)=4,且不含孤电子对,价层电子对几何构型和离子的空间构型均为正四面体形,故A错误;
B,PH3分子中价层电子对=3+(5﹣3×1)=4,所以其价层电子对几何构型为正四面体,该分子中含有一个孤电子对,所以其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型,故B错误;
C,H3O+离子中价层电子对=3+1=4,所以其价层电子对几何构型为正四面体,该离子中含有一个孤电子对,所以其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型,故C错误;
D,OF2分子中价层电子对=2+2=4,所以其价层电子对几何构型为正四面体,该分子中含有2个孤电子对,所以其空间构型为V形,故D正确.
21.【答案】B
【解析】能层才是电子层;同一能层中的不同能级的能量高低的顺序是Ens
22.【答案】A
【解析】同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电负性逐渐减小,A项不正确;电负性的大小可以作为衡量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尺度,B项正确;电负性越大,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越大,C项正确;NaH中H为-1价,与卤素相似,能支持可将氢元素放在第ⅦA族的观点,D项正确。
23.【答案】C
【解析】第一周期有;第二周期有,
第三周期有,
第四周期有,共5种。
24.【答案】D
【解析】若只有1个能层,不存在p能级;若有2个能层,则有两个s能级,则电子排布为1s22s22p4,为O元素;若有3个能层,则有三个s能级,则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为Ar;D正确。
25.【答案】B
【解析】A项,氢位于s区;C项,Fe位于d区;D项,元素均位于s区。
26.【答案】B
【解析】根据该元素的原子3d能级上有1个电子可以写出该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14s2,由此可知该元素N能层上的电子数为2。
27.【答案】B
【解析】离子晶体易溶于水,许多分子晶体也易溶于水,故A错;原子晶体和有的金属晶体的熔点也较高,故C错误;许多离子晶体、分子晶体的水溶液都能导电,故D错误;常温下固体不导电,但熔融状态能导电的只有离子晶体。
28.【答案】A
【解析】Z处于晶胞中心的原子被一个晶胞占有,X处于顶点上的原子被8个晶胞占有,Y处于棱上的原子被4个晶胞占有,故晶胞中含有Z原子的数目为1、含有X原子的数目为8×0.125 =1、含有Y原子的数目为12×0.25 =3,所以Z、X、Y的原子个数比是1:1:3,所以其化学式为ZXY3
29.【答案】D
【解析】A项,2p、3p、4p能级都含有3个原子轨道,错误;B项,3p能级最多排6个电子,所以电子排布式(22Ti)1s22s22p63s23p10违反了洪特规则和泡利原理,错误;C项,违反了洪特规则,错误;D项,某+3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3+3=26,为Fe元素,原子核外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处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Ⅷ族,正确。
30.【答案】C
【解析】体心立方堆积晶体的晶胞为立方体,是非密置层的一种堆积方式,其中具有8个顶点和1个体心,晶胞内含有2(即8×1/8+1)个原子。
31.【答案】(1)1s22s22p2 N原子的2p轨道达到半充满结构,比较稳定 (2)1s22s22p63s2 (3)A (4)3d5 由Mn2+转化为Mn3+时,3d能级由较稳定的3d5半充满状态转变为不稳定的3d4状态需要的能量较多;而Fe2+转化为Fe3+时,3d能级由不稳定的3d6状态转变为较稳定的3d5半充满状态需要的能量相对要少
【解析】(1)O原子和N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分别为2s22p4、2s22p3,N原子的2p轨道半充满,结构比较稳定,所以第一电离能大。
(2)由A、B元素的各级电离能可看出,A、B两元素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2价金属阳离子,故A、B元素属于ⅡA族的元素,由同主族元素电离能变化规律可知,B元素为镁元素,其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
(3)甲的I2≫I1,所以甲最外层有1个电子,乙的I3≫I2,所以乙最外层有2个电子,故甲为Na元素,乙为Mg元素,第三周期共有3种金属元素Na、Mg、Al,丙与丁的各级电离能都较高,故丙、丁不易失电子,应为非金属元素。
(4)ⅦB元素的族序数=价电子数,周期序数=电子层数,所以基态Mn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2,Mn2+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Mn2+为3d5的半充满状态,很难失去电子,而Fe2+为3d6,失去一个电子,即变为半充满的3d5状态,所以气态Mn2+再失去一个电子比气态Fe2+再失去一个电子难。
32.【答案】(1)H、N、P、S、Mg (2)(3)共价共价 (4)离子离子 (5)cde
【解析】B原子的次外层只能为K层,所以B为氮,C为磷,最高正价和负价的代数和为4时,只有最高正价为+6价,负价为-2价,即ⅥA族元素符合,因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在本主族元素的含氧酸中最强,所以D元素为硫,E为镁,再由原子序数之和为51,而B,C,D,E原子序数均已知,则A肯定为氢元素。
(5)H形成的单质为氢气,N可以形成的单质氮气,P可以形成单质白磷和红磷,S可以形成单质硫磺,它们都是通过共价键构成的。N形成的单质氮气最稳定,氮气中氮原子间通过氮氮三键相连的,叁键的键能较大,故而最稳定。a错误。H、N、S均为非金属元素,但它们构成化合物如(NH4)2S和NH4HS属于离子化合物,b错误。N和Mg形成的Mg3N2属于离子化合物,c正确。H、N、P、S两两形成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H、N、P、S分别和Mg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d正确。H离子半径最小,N、Mg比S、P形成的简单离子小;N、Mg形成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N比Mg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大;同理S、P形成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S比P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大;e正确。
33.【答案】(1)>;(2)离子键;;(3)3d54s1;(4)sp3;三角锥型;
(5)Al2O3+2OH﹣=2AlO2﹣+H2O
【解析】A,B,C,D为短周期主族元素,E、F为第四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总数比s电子总数少1,电子排布为1s22s22p3,则A为N元素;B元素原子核外s电子总数与p电子总数相等,且不与A元素在同一周期,则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则B为Mg元素;C原子核外所有p轨道全满或半满,则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3,故C为P元素;D元素的主族序数与周期数的差为4,处于ⅦA族,则D为Cl元素;E是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则E为K元素;F在周期表的第六列,且在第四周期,则F为Cr元素,
(1)A为N,C为P元素,非金属性N>P,故氢化物稳定性A>C;
(2)B元素和D元素化合生成的物质为MgCl2,属于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氯离子电子式为;
(3)F为Cr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4,元素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54s1;
(4)化合物CD3为PCl3,P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3+=4,含有1对孤电子对,P原子杂化方式为sp3,PCl3分子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型;
(5)X是原子序数比Mg大1的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则X为Al2O3,Y是元素K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则Y为KOH,Al2O3与KOH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2AlO2﹣+H2O
34.【答案】 (1)3 ⅥA HClO4 (2)2 H—Cl H—S
(3)[Ar]3d104s1或1s22s22p63s23p63d104s1
【解析】 由题给信息推出X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2,为碳元素;Y为硫元素;Z为氯元素;W为铜元素。硫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3周期第ⅥA族。(2)XY2为CS2,结构式为S===C===S, 存在2个σ键;H—Y为H—S键,H—Z键为H—Cl键,S元素的非金属性弱于Cl元素,原子半径S>Cl,所以键的极性较强的是H—Cl键,键长较长的为H—S键。(3)Cu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9,3d电子层全充满状态比较稳定,故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或1s22s22p63s23p6
分卷I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1934年居里夫妇用α粒子(4He)轰击27Al得到一种自然界中不存在的P的一种同位素——P,开创了人造核素的先河:Al+He→P+n。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变化说明原子核在化学反应中也能发生变化
B. 该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n是一种电中性粒子
D. 对于30P: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2.下列物质的分子中既有σ键又有π键的是( )
A. HCl B. Cl2 C. C2H2 D. CH4
3.通常把原子总数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或离子称为等电子体。人们发现等电子体的空间构型相同,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CH4和NH是等电子体,键角均为60°
B. NO和CO是等电子体,均为平面正三角形结构
C. H3O+和PCl3是等电子体,均为三角锥型结构
D. B3N3H6和苯是等电子体,B3N3H6分子中不存在“肩并肩”式重叠的轨道
4.用萃取法从碘水中分离碘,所用萃取剂应具有的性质是( )
①不和碘或水起化学反应 ②能溶于水 ③不溶于水 ④应是极性溶剂 ⑤应是非极性溶剂
A. ①②⑤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①③④
5.根据等电子原理,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粒子,只要其电子总数相同,均可互称为等电子体.等电子体之间结构相似、物理性质也相近.以下各组粒子不能互称为等电子体的是( )
A. O22+和N2 B. O3和SO2
C. CO2和N2O D. N2H4和C2H4
6.为了确定SbCl3、SbCl5、SnCl4是否为离子化合物,可以进行下列实验,其中合理、可靠的是( )
A. 观察常温下的状态,SbCl5是苍黄色液体,SnCl4为无色液体。结论:SbCl5和SnCl4都是离子化合物
B. 测定SbCl3、SbCl5、SnCl4的熔点依次为73.5 ℃、2.8 ℃、-33 ℃。结论:SbCl3、SbCl5、SnCl4都不是离子化合物
C. 将SbCl3、SbCl5、SnCl4溶解于水中,滴入HNO3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结论:SbCl3、SbCl5、SnCl4都是离子化合物
D. 测定SbCl3、SbCl5、SnCl4的水溶液的导电性,发现它们都可以导电。结论:SbCl3、SbCl5、SnCl4都是离子化合物
7.下列元素原子半径最接近的一组是( )
A. Ne、Ar、Kr、Xe B. Mg、Cu、Sr、Ba
C. B、C、N、O D. Cr、Mn、Fe、Co
8.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A. 碘升华 B. 溴蒸气被活性炭吸附
C. 蔗糖溶于水 D. SO2溶于水
9.某晶体中含有A,B,C三种元素,其排列方式如图所示,晶体中A,B,C的原子个数之比依次为( )
A. 1∶3∶1 B. 2∶3∶1
C. 8∶6∶1 D. 4∶3∶1
10.如图所示,在较高温度时,钾、氧两种元素形成的一种晶体结构与NaCl晶体结构相似,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 K2O B. K2O2 C. K2O D. KO2
11.①NaF ②NaI ③MgO均为离子化合物,根据以下数据,推知这三种化合物的熔点的高低顺序是( )
A. ①>②>③ B. ③>①>②
C. ③>②>① D. ②>①>③
12.某离子晶体的晶体结构中最小重复单元如图所示:A为阴离子,在正方体内,B为阳离子,分别在顶点和面心,则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
A. B2A B. BA2 C. B7A4 D. B4A7
13.下列氯元素含氧酸酸性最强的是( )
A. HClO B. HClO2
C. HClO3 D. HClO4
14.最新科技报道,美国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发现了新型氢微粒,这种新粒子是由3个氢原子核(只含质子)和2个电子构成,对于这种微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微粒为电中性
B. 它是氢元素的一种新的同位素
C. 它的化学式为H3
D. 它比一个普通H2分子多一个氢原子核
15.对三硫化四磷分子的结构研究表明,该分子中没有不饱和键,且各原子的最外层均已达到了8个电子的结构。则一个三硫化四磷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个数是( )
A. 7个 B. 9个 C. 19个 D. 不能确定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键能越大,表示该分子越容易受热分解
B. 共价键都具有方向性
C. 在分子中,两个成键的原子间的距离叫键长
D. H—Cl键的键能为431.8 kJ·mol-1,H—Br键的键能为366 kJ·mol-1,这可以说明HCl比HBr分子稳定
17.下面有关“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各原子轨道的伸展方向按p、d、f的顺序分别为3、5、7
B. 只有在电子层、原子轨道、原子轨道伸展方向及电子的自旋状态都确定时,电子的运动状态才能被确定下来
C. 原子核外可能有两个电子的运动状态是完全相同的
D. 原子轨道伸展方向与能量大小是无关的
18.关于金属晶体的六方最密堆积的结构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晶胞是六棱柱 B. 晶胞是六面体
C. 每个晶胞中含4个原子 D. 每个晶胞中含17个原子
19.金属晶体具有延展性的原因
A. 金属键很微弱
B. 金属键没有饱和性
C. 密堆积层的阳离子容易发生滑动,但不会破坏密堆积的排列方式,也不会破坏金属键
D. 金属阳离子之间存在斥力
20.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几何构型为四面体且分子或离子空间的构型为V形的是( )
A. NH4+ B. PH3 C. H3O+ D. OF2
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能级就是电子层
B. 每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是2n2
C. 同一能层中的不同能级的能量高低相同
D. 不同能层中的s能级的能量高低相同
2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第ⅠA族元素的电负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小,而第ⅦA族元素的电负性从上到下逐渐增大
B. 电负性的大小可以作为衡量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尺度
C. 元素的电负性越大,表示其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能力越强
D. NaH的存在能支持可将氢元素放在第ⅦA族的观点
23.前四周期元素中,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与其所在周期数相同的元素有( )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24.R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的p能级电子数等于所有的能层s能级电子总数,则R可能是( )
A. Li B. Be C. S D. Ar
25.下列各组元素属于p区的是( )
A. 原子序数为1、2、7的元素 B. O、S、P
C. Fe、Ar、Cl D. Na、Li、Mg
26.某元素的原子3d能级上有1个电子,它的N能层上电子数是( )
A. 0 B. 2 C. 5 D. 8
27.下列性质中,可证明某晶体是离子晶体的是( )
A. 易溶于水 B. 晶体不导电,熔融时能导电
C. 熔点较高 D. 晶体不导电,水溶液能导电
28.已知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晶体,其晶胞如图所示,则下面表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正确的( )
A. ZXY3 B. ZX2Y6
C. ZX4Y8 D. ZX8Y12
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一原子中,2p、3p、4p能级的轨道数依次增多
B. 电子排布式(22Ti)1s22s22p63s23p10违反了能量最低原则
C.表示的原子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D. 正三价阳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的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Ⅷ族
30.关于体心立方堆积晶体(如图)的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是密置层的一种堆积方式 B. 晶胞是六棱柱
C. 每个晶胞内含2个原子 D. 每个晶胞内含6个原子
分卷II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空1分,特殊空2分,共40分)
31.回答下列问题:
(1)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与碳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N的第一电离能大于O的第一电离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均为短周期金属元素。依据下表数据,写出B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
(3)下表是第三周期部分元素的电离能[单位:eV(电子伏特)]数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甲的金属性比乙强 B.乙的化合价为+1价
C.丙不可能为非金属元素 D.丁一定为金属元素
(4)Mn、Fe均为第四周期过渡金属元素,两元素的部分电离能数据列于下表:
锰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ⅦB族。请写出基态Mn2+的价电子排布式:________,比较两元素的I2、I3可知,气态Mn2+再失去1个电子比气态Fe2+再失去1个电子难,对此你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现有原子序数之和为51的5种短周期元素A,B,C,D,E。已知A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无色气体;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3个;C和B属于同一主族;D的最高正价与负价的代数和为4,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在同主族元素中最强,E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其K层电子数相同。
(1)试写出它们的元素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B的氢化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A、D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________化合物(填“离子”或“共价”),化合物内存在________键(填“离子”或“共价”)。
(4)由D、E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它属于________化合物,化合物内存在________键。
(5)下列关于A,B,C,D,E 5种元素形成的物质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多选)。
a.A,B,C,D都能通过共价键形成单质,其中B形成的单质性质最稳定,是因为其原子半径最小
b.A,B,D 3种元素为非金属元素,它们共同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B,E形成的化合物E3B2应为离子化合物
d.5种元素两两组合形成的化合物中既有共价化合物,又有离子化合物
e.5种元素形成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大小为C>D>B>E>A
33.A~F六种元素具有下表所示的信息特征,其中A,B,C,D为短周期主族元素,E、F为第四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①A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总数比s电子总数少1;
②B元素原子核外s电子总数与p电子总数相等,且不与A元素在同一周期;
③C原子核外所有p轨道全满或半满;
④D元素的主族序数与周期数的差为4;
⑤E是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
⑥F在周期表的第六列;
(1)A,C两种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比较:(填“>”、“<”或“=”).
(2)B元素和D元素化合生成的物质中所含化学键的类型为 ,其中负价部分的电子式为.
(3)F元素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4)化合物CD3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其分子空间构型为.
(5)X是原子序数比B大1的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Y是元素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则X与Y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用相关元素符号表示).
34.X、Y、Z、W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的四种常见元素,其相关信息如下表:
(1)Y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周期第______族,Y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XY2是一种常用的溶剂,XY2的分子中存在______个σ键。在H—Y,H—Z两种共价键中,键的极性较强的是________,键长较长的是_________。
(3)W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是原子,不涉及原子核的变化,原子核的变化不是化学变化,A项不正确;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B项正确;n表示的是一个中子,中子不带电,C项正确;P的中子数为30-15=15,D项正确。
2.【答案】C
【解析】四种分子的结构式分别为H—Cl、Cl—Cl、H—C≡C—H、,两个原子间形成的共价单键为σ键,而要存在π键,两原子之间必须存在两个或三个共价键,故符合题意的为C项。
3.【答案】B
【解析】CH4和NH都是正四面体构型,键角均为109.5°,A项不正确;NO和CO是等电子体,均为平面正三角形结构,B项正确;H3O+和PCl3价电子总数不相等,不是等电子体,C项不正确;B3N3H6结构与苯相似,也存在“肩并肩”式重叠的轨道,D项不正确。答案为B。
4.【答案】C
【解析】碘是非极性分子,水是极性分子,碘不溶于水。萃取法是利用物质的溶解性规律来进行物质的提纯的方法。
5.【答案】D
【解析】A,O22+和N2的原子个数都为2,氧原子和氮原子的价电子数分别为6和5,O22+价电子数共为10,N2的价电子数共为10,属于等电子体,故A正确;
B,O3和SO2的原子个数都为3;氧和硫的价电子数都为6,O3价电子数共为18,SO2的价电子数共为18,属于等电子体,故B正确;
B,CO2和N2O的原子个数都为3;氧原子、氮原子、碳原子的价电子数分别为6、5、4,CO2价电子数共为16,N2O的价电子数共为16,属于等电子体,故C正确;
D,N2H4和C2H4的原子个数都为6;氧原子、氮原子、碳原子、氢原子的价电子数分别为6、5、4、1,N2H4价电子数共为14,C2H4的价电子数共为12,价电子数不等,不属于等电子体,故D错误;
6.【答案】B
【解析】离子化合物一般熔点较高,熔化后可导电;分子晶体溶于水后也可以发生电离而导电,如HCl等溶于水电离产生Cl-,能与HNO3酸化的AgNO3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故A,C,D都不可靠。
7.【答案】D
【解析】A项中的四种元素属于同一族,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多,原子半径越来越大;B项中除Cu外的三种元素为同族元素,且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多,原子半径越来越大;C项中的四种元素为同周期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半径越来越小;D项中的四种元素是第四周期相邻的元素,因最后填入的电子都在3d能级,故原子半径接近。
8.【答案】D
【解析】碘升华、溴蒸气被活性炭吸附和蔗糖溶于水破坏的是范德华力;SO2溶于水,与H2O反应生成H2SO3,共价键被破坏,形成新的共价键。
9.【答案】A
【解析】根据均摊法,N(A)=8×=1,N(B)=6×=3,N(C)=1,则晶体中A,B,C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3∶1。
10.【答案】D
【解析】K+的个数:;O2-的个数:,故其比值为1∶1,应选D。
11.【答案】B
【解析】③中镁离子和氧离子的电荷大,半径小,所以晶格能最大,熔点最高,①②中离子所带电荷相同,但②中碘的半径大于①中氟的半径,故NaI的晶格能小于NaF的晶格能,熔点最低。
12.【答案】B
【解析】A位于晶胞的体内,共8个,B位于晶胞的顶点和面心,晶胞中B的个数为8×+6×=4,
则B与A的离子个数为4:8=1:2,则化学式为BA2,
故选B
13.【答案】D
【解析】D分子中非羟基氧数目大。
14.【答案】D
【解析】质子带一个正电荷,电子带一个负电荷,则由3个氢原子核(只含质子)和2个电子构成的微粒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化学式为H,A、C错误,D正确;同位素研究的对象是原子,B错误。
15.【答案】B
【解析】三硫化四磷分子中没有不饱和键,且各原子的最外层均已达到了8个电子的结构,P元素可形成3个共价键,S元素可形成2个共价键,因此一个三硫化四磷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个数为。
16.【答案】D
【解析】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A错,D正确。H—H键没有方向性,B错。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叫键长,C错。
17.【答案】C
【解析】原子核外不可能有运动状态相同的两个电子。
18.【答案】B
【解析】:金属晶体的六方最密堆积结构形式的晶胞是六棱柱的——平行六面体,有8个顶点和1个内部原子,晶胞中绝对占有2个原子。
19.【答案】C
【解析】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当金属受外力作用时,金属原子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各层金属原子之间仍保持金属键的作用。因此,在一定强度的外力作用下,金属可以发生形变,表现出良好的延展性。
20.【答案】D
【解析】A,NH4+中价层电子对个数=4+(5﹣1﹣4×1)=4,且不含孤电子对,价层电子对几何构型和离子的空间构型均为正四面体形,故A错误;
B,PH3分子中价层电子对=3+(5﹣3×1)=4,所以其价层电子对几何构型为正四面体,该分子中含有一个孤电子对,所以其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型,故B错误;
C,H3O+离子中价层电子对=3+1=4,所以其价层电子对几何构型为正四面体,该离子中含有一个孤电子对,所以其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型,故C错误;
D,OF2分子中价层电子对=2+2=4,所以其价层电子对几何构型为正四面体,该分子中含有2个孤电子对,所以其空间构型为V形,故D正确.
21.【答案】B
【解析】能层才是电子层;同一能层中的不同能级的能量高低的顺序是Ens
【解析】同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电负性逐渐减小,A项不正确;电负性的大小可以作为衡量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尺度,B项正确;电负性越大,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越大,C项正确;NaH中H为-1价,与卤素相似,能支持可将氢元素放在第ⅦA族的观点,D项正确。
23.【答案】C
【解析】第一周期有;第二周期有,
第三周期有,
第四周期有,共5种。
24.【答案】D
【解析】若只有1个能层,不存在p能级;若有2个能层,则有两个s能级,则电子排布为1s22s22p4,为O元素;若有3个能层,则有三个s能级,则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为Ar;D正确。
25.【答案】B
【解析】A项,氢位于s区;C项,Fe位于d区;D项,元素均位于s区。
26.【答案】B
【解析】根据该元素的原子3d能级上有1个电子可以写出该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14s2,由此可知该元素N能层上的电子数为2。
27.【答案】B
【解析】离子晶体易溶于水,许多分子晶体也易溶于水,故A错;原子晶体和有的金属晶体的熔点也较高,故C错误;许多离子晶体、分子晶体的水溶液都能导电,故D错误;常温下固体不导电,但熔融状态能导电的只有离子晶体。
28.【答案】A
【解析】Z处于晶胞中心的原子被一个晶胞占有,X处于顶点上的原子被8个晶胞占有,Y处于棱上的原子被4个晶胞占有,故晶胞中含有Z原子的数目为1、含有X原子的数目为8×0.125 =1、含有Y原子的数目为12×0.25 =3,所以Z、X、Y的原子个数比是1:1:3,所以其化学式为ZXY3
29.【答案】D
【解析】A项,2p、3p、4p能级都含有3个原子轨道,错误;B项,3p能级最多排6个电子,所以电子排布式(22Ti)1s22s22p63s23p10违反了洪特规则和泡利原理,错误;C项,违反了洪特规则,错误;D项,某+3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3+3=26,为Fe元素,原子核外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处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Ⅷ族,正确。
30.【答案】C
【解析】体心立方堆积晶体的晶胞为立方体,是非密置层的一种堆积方式,其中具有8个顶点和1个体心,晶胞内含有2(即8×1/8+1)个原子。
31.【答案】(1)1s22s22p2 N原子的2p轨道达到半充满结构,比较稳定 (2)1s22s22p63s2 (3)A (4)3d5 由Mn2+转化为Mn3+时,3d能级由较稳定的3d5半充满状态转变为不稳定的3d4状态需要的能量较多;而Fe2+转化为Fe3+时,3d能级由不稳定的3d6状态转变为较稳定的3d5半充满状态需要的能量相对要少
【解析】(1)O原子和N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分别为2s22p4、2s22p3,N原子的2p轨道半充满,结构比较稳定,所以第一电离能大。
(2)由A、B元素的各级电离能可看出,A、B两元素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2价金属阳离子,故A、B元素属于ⅡA族的元素,由同主族元素电离能变化规律可知,B元素为镁元素,其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
(3)甲的I2≫I1,所以甲最外层有1个电子,乙的I3≫I2,所以乙最外层有2个电子,故甲为Na元素,乙为Mg元素,第三周期共有3种金属元素Na、Mg、Al,丙与丁的各级电离能都较高,故丙、丁不易失电子,应为非金属元素。
(4)ⅦB元素的族序数=价电子数,周期序数=电子层数,所以基态Mn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2,Mn2+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Mn2+为3d5的半充满状态,很难失去电子,而Fe2+为3d6,失去一个电子,即变为半充满的3d5状态,所以气态Mn2+再失去一个电子比气态Fe2+再失去一个电子难。
32.【答案】(1)H、N、P、S、Mg (2)(3)共价共价 (4)离子离子 (5)cde
【解析】B原子的次外层只能为K层,所以B为氮,C为磷,最高正价和负价的代数和为4时,只有最高正价为+6价,负价为-2价,即ⅥA族元素符合,因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在本主族元素的含氧酸中最强,所以D元素为硫,E为镁,再由原子序数之和为51,而B,C,D,E原子序数均已知,则A肯定为氢元素。
(5)H形成的单质为氢气,N可以形成的单质氮气,P可以形成单质白磷和红磷,S可以形成单质硫磺,它们都是通过共价键构成的。N形成的单质氮气最稳定,氮气中氮原子间通过氮氮三键相连的,叁键的键能较大,故而最稳定。a错误。H、N、S均为非金属元素,但它们构成化合物如(NH4)2S和NH4HS属于离子化合物,b错误。N和Mg形成的Mg3N2属于离子化合物,c正确。H、N、P、S两两形成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H、N、P、S分别和Mg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d正确。H离子半径最小,N、Mg比S、P形成的简单离子小;N、Mg形成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N比Mg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大;同理S、P形成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S比P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大;e正确。
33.【答案】(1)>;(2)离子键;;(3)3d54s1;(4)sp3;三角锥型;
(5)Al2O3+2OH﹣=2AlO2﹣+H2O
【解析】A,B,C,D为短周期主族元素,E、F为第四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总数比s电子总数少1,电子排布为1s22s22p3,则A为N元素;B元素原子核外s电子总数与p电子总数相等,且不与A元素在同一周期,则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则B为Mg元素;C原子核外所有p轨道全满或半满,则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3,故C为P元素;D元素的主族序数与周期数的差为4,处于ⅦA族,则D为Cl元素;E是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则E为K元素;F在周期表的第六列,且在第四周期,则F为Cr元素,
(1)A为N,C为P元素,非金属性N>P,故氢化物稳定性A>C;
(2)B元素和D元素化合生成的物质为MgCl2,属于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氯离子电子式为;
(3)F为Cr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4,元素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54s1;
(4)化合物CD3为PCl3,P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3+=4,含有1对孤电子对,P原子杂化方式为sp3,PCl3分子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型;
(5)X是原子序数比Mg大1的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则X为Al2O3,Y是元素K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则Y为KOH,Al2O3与KOH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2AlO2﹣+H2O
34.【答案】 (1)3 ⅥA HClO4 (2)2 H—Cl H—S
(3)[Ar]3d104s1或1s22s22p63s23p63d104s1
【解析】 由题给信息推出X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2,为碳元素;Y为硫元素;Z为氯元素;W为铜元素。硫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3周期第ⅥA族。(2)XY2为CS2,结构式为S===C===S, 存在2个σ键;H—Y为H—S键,H—Z键为H—Cl键,S元素的非金属性弱于Cl元素,原子半径S>Cl,所以键的极性较强的是H—Cl键,键长较长的为H—S键。(3)Cu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9,3d电子层全充满状态比较稳定,故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或1s22s22p63s23p6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