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四川省宜宾县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理综 试卷
展开
四川省宜宾县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理综7.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保护、资源利用、能源开发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用石灰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脱硫,并回收石膏B. 用杂草、生活垃圾等有机废弃物在沼气池中发酵产生沼气,作家庭燃气C. 为防止月饼等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D. 推广碳捕集和储存技术,逐步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8.已知0.1 mol/L的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NH3·H2ONH4++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加入少量0.1 mol/LHCl溶液,溶液中c(OH-)减小D.加入少量NH4Cl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9.右表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是有关R、W、X、Y、Z五种元素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X元素是电负性最大的元素B.p能级未成对电子最多的是Z元素C.Y、Z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都与R原子的相同 D.W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Y元素的第一电离能10.环保、安全的铝—空气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NaCl的作用是增强溶液的导电性 B.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O2+4e-+2H2O=4OH-C.电池工作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pH不断增大D.用该电池做电源电解KI溶液制取1molKIO3,消耗铝电极的质量为54g11.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若2H2(g)+O2(g) = 2H2O(g)ΔH=-483.6 kJ·mol-1,则H2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1B.若C(石墨,s) =C(金刚石,s) ΔH>0,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C.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4 kJ·mol-1,则20.0g NaOH固体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 kJ的热量D.已知2C(s)+2O2(g) =2CO2(g) ΔH1;2C(s)+O2(g) =2CO(g) ΔH2,则ΔH1>ΔH212.H2O2(l)在有MnO2条件下和无MnO2条件下分解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曲线变为b曲线,反应的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 B.有MnO2条件下的反应曲线是a曲线C.a曲线变为b曲线,平衡时H2O2的转化率增大D.b曲线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O2(l) =H2O(l) +1/2O2(g) ΔH= - ( E1 - E2 )KJ •mol-113某温度下,向10 mL0.1mol/LCuCl2溶液中滴加0.1mol/L的Na2S溶液,溶液中-lgc(Cu2+)与滴加的Na2S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忽略体积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b、c三点中,b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 B.a点:2c(Cu2+)+c(H+)=c(Cl-)+c(OH-)C.C点溶液:c(Cu2+)=3×10-34.4mol/L D.C点溶液有:n(S2-)+n(HS-)+n(H2S)=n(Cl-)27.(14分)(1)处于一定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可用 形象化描述, 基态磷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有 个未成对电子, 白磷(P4)的立体构型为 ,其键角为 。(2)[Cu(NH3)4]SO4的配体为 ,[Cu(H2O)4]2+中提供孤电子的是 原子。(填元素符号)(3)有下列六种物质:①MgCl2晶体 ②石墨③SiC ④白磷(P4)晶体 ⑤金刚石 ⑥铁,其中属于离子晶体的是 ,属于分子晶体的是 ,属于原子晶体的化合物是 。(填序号)(4)肼(N2H4)又称联氨,是一种可燃性液体,可用作火箭燃料。已知在25℃,101 kPa时,16.0 g N2H4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水,放出热量312 kJ,N2H4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8.(14分)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某种草酸晶体(H2C2O4·X H2O)中结晶水分子数的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分析天平称取草酸晶体1.260g,将其配制成100.00mL待测草酸溶液;②用移液管移取25.00mL待测草酸溶液于锥形瓶中,并加入适量硫酸酸化③用浓度为0.1000 mol/L的KMnO4标准溶液进行滴定,三次结果如下: 第一次滴定第二次滴定第三次滴定待测溶液体积(mL)25.0025.0025.00标准溶液体积(mL)9.9910.0110.00 已知:H2C2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回答下列问题:(1)滴定时,KMnO4标准溶液应该装在 (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2)H2C2O4在溶液中与KMn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到达滴定终点的标志是 。(4)根据上述数据计算X= 。(5)误差分析(填:偏高、偏低、无影响):①若滴定开始时仰视滴定管刻度,滴定结束时俯视滴定管刻度,则X值 ;②若滴定管水洗后直接加入KMnO4标准溶液,则X值 。29.(15分)某探究性学习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实验一:利用H2C2O4 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之间的反应来探究“外界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如下:实验序号试验温度/K 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时所需时间/sKMnO4溶液(含硫酸)H2C2O4溶液H2OV/mLc/mol·L-1V/mLc/mol·L-1V/mL A29320.0250.13t1BT120.0230.1V18C31320.02V20.15t1 (1)通过实验A、B,可探究出_____________ (填外部因素)的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V1=__________,T1=__________;通过实验__________可探究出温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若t1<8,则由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利用实验B 中数据计算,用KMn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KMnO4)= __________。实验二:探究酸的强弱对酸与镁条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步骤: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添加药品;(b)反应开始后,每隔1min 记录一次生成H2的体积;(c)将所记录的数据转化为曲线图(上图右图)。(3)根据反应的图像(右图)分析:0-lmin盐酸与镁反应比1-2min反应快的原因:_____________。(4)对照实验:用20mL 水代替酸进行实验。实验现象: 当水滴入锥形瓶中,注射器的活塞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向右移动。问题分析:针对上述现象,上图中气体发生装置是否合理: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若合理,则忽略下问;若不合理,请改进上述装置使其变成合理的装置图:_____________ (用必要的文字或装置图进行回答)。30.(15分)下表是25℃时四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化学式CH3COOHHAHNO2H2CO3KaKa=1.8×10-5Ka=4.9×10-10Ka=4.6×10-4Ka1 =4.1×10-7 Ka2 =5.6×10-11 (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NO2溶液呈碱性的原因 。(2)25℃时,向0.1mol•L-1 CH3COOH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c(CH3COOH)︰c(CH3COO-)=5︰9,此时溶液pH= 。(3)写出NaA溶液中通少量CO2的离子方程式 。(4)25℃时,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A、NaA混合溶液呈碱性,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 。(5)已知HNO2不稳定,在稀溶液中也易分解生成NO与NO2,某同学分别取少量NaCl溶液与NaNO2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浓醋酸,以此来鉴别失去标签的NaCl溶液和NaNO2溶液,该方法 (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 。(6)已知NaHCO3溶液中存在HCO3‑ H+ + CO32-,加水稀释时溶液中的c(H+)将 (填“增大”或“减小”)
【参考答案】 C 8.C 9.A 10.C 11.B 12.A 13.C27.(14分,没注明的每空1分)(1)电子云 1s22s22p63s23p3 3 正四面体 600 (2) NH3 O (3) ① ④ ③ (4) N2H4(l)+O2(g)=N2(g)+2H2O(l) ΔH=-624 KJ.mol-1 (4分) 28(共14分)(1)酸式(1分) (2)2KMnO4 + 5H2C2O4 + 3H2SO4 K2SO4 + 2MnSO4 + 8H2O + 10CO2↑(3分)(3)最后一滴标准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恰好由无色变成紫红色,且30秒内不褪色(3分)(4)2(3分) (5)偏高(2分) 偏低(2分)29.(15分)(1)浓度(1分) 5(1分) 293(1分) B、C(1分)(2)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或其他条件相同时,升高反应物温度,反应速率增大) (3分) (3)盐酸(或H+) 浓度较大(2分) (4)会(1分)不合理(1分)用一根导气管将锥形瓶和分液漏斗的上部分连接(或将分液漏斗换成恒压分液漏斗或将发生装置换成Y 型管;(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2分)30.(15分)(1)NO2— + H2OHNO2 + OH— (2分) (2)5 (2分) (3)A— + CO2+H2O= HA + HCO3— (2分) (4)c(Na+)>c(A—)> c(OH-)>c(H+)(3分)(5)可行(1分),NaNO2 + CH3COOHCH3COONa+HNO2, 2HNO2 =H2O+NO+NO2,HNO2不稳定会分解,使平衡不断向生成亚硝酸的方向移动,可观察到有红棕色气体产生,故此方法可行。(3分)(6)增大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