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学段考试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76735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学段考试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76735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学段考试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76735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学段考试
展开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学段考试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下列关于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的水和冰相比较,冰的能量高
B. 化学反应在物质变化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其表现形式只有吸热和放热两种
C. 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Δ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D.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的同时,也遵循能量守恒
2.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对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B. 化学反应速率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C. 若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为0.5 mol·L-1·s-1,就是指在该时间内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都为0.5 mol·L-1·s-1
D.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3.下列关于反应热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CO(g)的燃烧热283.0kJ·mol-1,则反应2CO2(g)2CO(g)+O2(g)的ΔH=+566.0kJ·mol-1
B. 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1,则H2SO4和B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1
C. 反应热有正负之分,燃烧热ΔH全部是正值
D. 1mol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所和气态水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4.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水成为“超临界状态”,此时水可将CO2等含碳化合物转化为有机物,这就是“水热反应”。生物质在地下高温高压条件下通过水热反应可生成石油、煤等矿物能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二氧化碳与超临界水作用生成汽油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B. “水热反应”是一种复杂的化学变化
C. 火力发电厂可望利用废热,将二氧化碳转变为能源物质
D. 随着科技的进步,“水热反应”制取能源有望实现地球上碳资源的和谐循环
5.在四个不同的容器中,在不同条件下利用N2+3H22NH3反应来合成氨,根据下列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的结果判断,生成氨的速率最大的是
A. v(H2)=0.1 mol·(L·min)−1 B.v(N2)=0.2 mol·(L·min)−1
C. v(N2)=0.01 mol·(L·s)−1 D. v(NH3)=0.3 mol·(L·min)−1
6.一定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 mA(气)+nB(气) pC(气)+qD(气),当m、n、p、q为任意正整数时,下列状态:①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②体系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③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④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⑤反应速率vA:vB:vC:vD=m:n:p:q,其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A. 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7.已知:△G=△H-T△S,当△G<0,反应能自发进行,△G>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非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发生
B. 熵增加且放热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
C. 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加的反应,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小或不变的反应
D. 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能自发进行的反应,而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进行的反应
8.常温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OH溶液和氨水: C(Na+)>C(NH4+)
B.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前者C(OH-)更小
C. 将相同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导电性比醋酸溶液的强,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
D. 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混合后PH>7,说明氨水是弱电解质
9.0.1 mol/L的醋酸溶液中,欲使醋酸的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同时使溶液的pH降低,应采取的措施是
A.加少量盐酸 B.加热 C.加少量醋酸钠晶体 D.加少量NaOH晶体
10.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①pH=0的溶液:Na+、I-、NO3-、SO42-
②pH=12的溶液中:CO32-、Na+、NO3-、S2-、SO32-
③水电离的H+浓度c(H+)=10-12 mol·L-1的溶液中:Cl-、CO32-、NO3-、NH4+、SO32-
④加入Mg能放出H2的溶液中:Mg2+、NH4+、Cl-、K+、SO42-
⑤使石蕊变红的溶液中:Fe2+、MnO4-、NO3-、Na+、SO42-
A. ②④ B. 只有② C. ①②⑤ D. ①②
11.在室温下等体积的酸和碱的溶液,混合后pH一定大于7的是
A. pH = 3的硝酸跟pH = 11的氢氧化钾溶液
B. pH = 3的硝酸跟pH = 11的氨水
C. pH = 3的硫酸跟pH = 11的氢氧化钠溶液
D. pH = 3的盐酸跟pH = 11的氢氧化钡溶液
12.人体血液内的血红蛋白(Hb)易与O2结合生成HbO2,因此具有输氧能力,CO吸入肺中发生反应:CO+HbO2O2+HbCO,37℃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0。HbCO的浓度达到HbO2浓度的0.02倍,会使人智力受损。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CO与HbO2反应的平衡常数K=
B. 人体吸入的CO越多,与血红蛋白结合的O2越少
C. 当吸入的CO与O2浓度之比大于或等于0.02时,人的智力才会受损
D. 把CO中毒的病人放入高压氧仓中解毒,其原理是使上述平衡向左移动
13.一定条件下,下列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合成氨时将氨液化分离,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B. H2、I2、HI 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
C. 实验室常用排饱和NaCl溶液的方法收集Cl2
D. 新制氯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溶液颜色变浅,产生白色沉淀
14.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 aA(g)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7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的转化率变小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D的物质的量变多 D. a>c+d
15.常温下,pH=10的强碱溶液与pH=3的强酸溶液混合,所得混合液的pH=5,则强酸与强碱的体积比是
A. 11:1 B. 9:1 C. 1:9 D. 1:11
16.室温下,下列事实不能说明NH3•H2O为弱电解质的是
A. 0.1 mol•L-1 NH3•H2O溶液的pH小于13
B. Al(OH)3在浓氨水中不能溶解
C. 相同条件下,浓度均为0.1 mol•L-1的NaOH溶液和氨水,氨水的导电能力弱
D. 向0.1 mol•L-1 NH3•H2O溶液中加入Mg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17.(12分)I.氢气是一种理想的绿色能源。
(1)在101KPa下,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kJ的热量,请回答下列问题: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能的存储是氢能利用的前提,科学家研究出一种储氢合金Mg2Ni,已知:
Mg(s)+H2(g)= MgH2(s) ΔH1=-74.5kJ·mol-1;
Mg2Ni(s)+2H2(g)= Mg2NiH4(s) ΔH2;
Mg2Ni(s)+2MgH2(s)= 2Mg(s)+Mg2NiH4(s) ΔH3=+84.6kJ·mol-1。
则ΔH2=____________kJ·mol-1;
(3)下列是中学常见的物质,①铜 ②氯气 ③盐酸 ④氯化银 ⑤硝酸 ⑥乙醇 ⑦醋酸 ⑧氟化氢 ⑨蔗糖 ⑩氨水,其中能够导电的是______(填写序号,下同),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_。
18.(12分)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氨气的催化氧化是制取硝酸的基础。在一定温度下将4mol NH3和4mol O2两种气体混合于2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4NH3(g)+5O2(g)⇌4NO(g)+6H2O(g) ΔH<0,2分钟末生成了1.2mol H2O,则:
①在2分钟末O2的浓度为 mol·L-1。
②欲提高NH3的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向装置中再充入O2 B.改变催化剂 C.增大压强 D.提高温度
(2)已知:Fe(s)+CO2(g)⇌FeO(s)+CO(g) ΔH=a kJ·mol-1,平衡常数为K;测得在不同温度下,K值如下:
温度/℃ | 500 | 700 | 900 |
K | 1.00 | 1.47 | 2.40 |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a 0(填“<”、“>”或“=”)若500℃时进行上述反应,CO2起始浓度为2 mol·L-1,CO的平衡浓度为 。
(3)已知CO(g)+2H2(g)⇌CH3OH(g) ΔH=-90.0 kJ·mol-1。向V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a mol CO与2a mol H2,在不同压强下合成CH3OH。C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压强P1 P2(填“<”、“>”或“=”)
②在100℃、P1压强时,用含a、V的代数式来表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
19.(14分)在某温度下,冰醋酸(纯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导电能力如图所示,则:
(1)起点导电能力为0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a处溶液的pH,测量结果______(偏大、偏小或不变)
(3)比较a、b、c三点的下列数据大小或等量关系:(如a>b>c、c=a>b、a=b=c等)
①pH:________;
②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
③a、b、c三点溶液用1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体积:____________;
(4)若使c点溶液中c(CH3COO﹣)增大,c(H+)减小,可采用的措施有:
(5)在稀释过程中,随着c(CH3COOH)的降低,下列始终保持增大趋势的量是______.
A.c(H+) B.H+个数 C.CH3COOH个数 D.
20.(14分)实验室中有一未知浓度的稀盐酸,某学生用0.10 mol·L-1 NaOH标准溶液进行测定盐酸的浓度的实验。取20.00 mL待测盐酸放入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酚酞作指示剂,用自己配制的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重复上述滴定操作2~3次,记录数据如下。完成下列填空:
实验编号 | 待测盐酸的体积(mL) | NaOH溶液的浓度(mol·L-1) | 滴定完成时,NaOH溶液滴入的体积(mL) |
1 | 20.00 | 0.10 | 24.18 |
2 | 20.00 | 0.10 | 23.04 |
3 | 20.00 | 0.10 | 22.96 |
(1)滴定达到终点的标志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数据,可计算出该盐酸的浓度约为___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3位)。
(3)排除碱式滴定管尖嘴中气泡的方法应采用________操作,然后轻轻挤压玻璃球使尖嘴部分充满碱液。
(4)在上述实验中,下列操作(其他操作正确)会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有___________。
A.用酸式滴定管取20.00 mL待测盐酸,使用前,水洗后未用待测盐酸润洗
B.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
C.称量NaOH固体时,有小部分NaOH潮解
D.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
E.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
(5)某温度时测得0.01 mol/L的NaOH溶液pH为11,求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W =_________
(6)图I表示10mL量筒中液面的位置,A与B,B与C刻度间相差1mL,如果刻度A为4,量简中液体的体积是________mL。
(7)图II表示50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如果液面处的读数是a ,则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填代号)______________。
A. 是amL B.是(50-a)mL C. 一定大于amL D.一定大于(50-a)mL
参考答案
1.D 2.B 3.A 4.A 5.C 6.A 7.B 8.D
9.B 10.A 11.B 12.C 13.B 14.A 15.C 16.D
17. (1)2H2(g)+ O2(g)= 2H2O(l) ΔH=-571.6kJ·mol-1
(2) -64.4
(3) ①③⑩ ⑥⑨ ④⑤ ⑦⑧
18.(1) ①1.5 ②A (2)> 1 mol·L-1
(3)① < ②V2/a2
19.(1)无自由移动的离子 (2)偏小
(3) ①c>a>b ② a=b=c ③a=b=c
(4) 加 NaOH 加 Na2CO3、锌等 (5)BD
20.(1)最后一滴NaOH溶液加入,溶液由无色恰好变成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2)0.115mol/L (3)丙 (4)CE
(5) 1×10-13 (6)3.2 (7)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