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贵州省织金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份考试(解析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76741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贵州省织金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份考试(解析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76741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贵州省织金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份考试(解析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76741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化学】贵州省织金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份考试(解析版)
展开
贵州省织金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份考试
分卷I
一、单选题(共26小题,每小题2.0分,共52分)
1.在核电荷数为1~36的元素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满足4s1的元素共有( )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在核电荷数为1-36的元素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满足4s1的金属元素有K、Cr、Cu,共计是3种,答案选A。
考点:考查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核外电子排布。
2.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 )
A. 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
B. 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
C. 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 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答案】B
【解析】
位于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的元素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故A错误;
H+核外无电子,故C错误;
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故D错误;
3.主族元素A和B可形成组成为AB2的离子化合物,则A、B两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分别为( )
A. ns2和ns2np4 B. ns1和ns2np4
C. ns2和ns2np5 D. ns1和ns2
【答案】C
【解析】
分析:主族元素A和B可形成组成为AB2的离子化合物,主族元素中,金属元素的正化合价为+1到+3,所以A为+2价,B为-1价,主族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与其族序数相等,最低化合价=其族序数-8,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主族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与其族序数相等,最低化合价=其族序数-8,主族元素A和B可形成组成为AB2型的离子化合物,主族元素中,金属元素的正化合价为+1到+3,该化合物中A为+2价,B为-1价,所以A是第IIA族元素,B是第VIIA族元素,则A、B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 ns2和ns2np5 ,C正确;正确选项C。
4.下列各组中的X和Y两种原子,在周期表中一定位于同一族的是( )
A. X原子和Y原子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
B. X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Y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
C. X原子2p能级上有三个电子,Y原子的3p能级上有三个电子
D. X原子核外M层上仅有两个电子,Y原子核外N层上也仅有两个电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项,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的X、Y原子,可能为H、碱金属元素、ⅠB族元素,故不选A项;
B项,X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为He元素,Y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为Be,二者不在同一族,故不选B项;
C项,2p轨道上只有三个电子的X为N, 3p轨道上只有三个电子的Y为P,二者位于周期表同一主族,故选C项;
D项,原子核外M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X为Mg元素,原子核外N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Y可能为Ca、Se、Ti、V、Fe、Co、Ni、Zn等元素,不一定同族,故不选D项。
综上所述,本题选C。
5.在元素周期表里,金属与非金属元素附近能找到( )
A. 制半导体的元素 B. 制农药的元素
C. 制催化剂的元素 D. 制耐高温合金的元素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过渡元素中(副族和VIII族元素)中寻找各种优良的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在非金属元素区寻找制农药的元素;在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可以找到做半导体的元素,故选A项。
综上所述,本题选A。
6.最新科技报道,美国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发现了新型氢微粒,这种新粒子是由3个氢原子核(只含质子)和2个电子构成,对于这种微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微粒为电中性 B. 它是氢元素的一种新的同位素
C. 它的化学式为H3 D. 它比一个普通H2分子多一个氢原子核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该微粒含有3个质子、2个电子而没有中子,所以该微粒带1个正电荷,A、C不正确,D正确;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所以该微粒不是氢元素的一种新的同位素,B不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原子的组成、同位素的有关判断
点评:本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设计新颖,但考查的知识点仍然是基础性的,难度不大。主要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7.下列粒子半径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 Na+>Na B. Cl->Cl C. Ca2+>Cl- D. Mg>Na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阳离子的半径比其原子半径小,阴离子半径比其原子半径大,所以A错,B对;Ca2+和Cl-均具有与Ar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因为Ca2+的核电荷数大,故半径Ca2+
考点:考查微粒半径比较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之一,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元素周期律的含义以及微粒半径大小比较的原则,然后结合题干信息灵活运用即可。
8.不能作为判断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依据的是( )
A.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B. 元素的单质跟氢气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
C. 非金属元素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D. 非金属元素单质的熔点和沸点的高低
【答案】D
【解析】
A.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可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故A不选;B.元素的单质跟氢气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越容易,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故B不选;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故C不选;D.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与单质的熔沸点无关,所以不能根据单质的熔沸点来判断非金属性强弱,故D选.答案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要注意把握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比较非金属性的强弱,可根据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②与氢气反应的剧烈程度;③氢化物的稳定性;④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⑤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等。
9.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ZO4>H2YO4>H3XO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顺序减弱 ②单质的氧化性按X、Y、Z顺序增强 ③元素的原子半径按X、Y、Z顺序减小 ④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顺序减弱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ZO4 H2YO4 H3XO4,则非金属性:X
考点:元素周期律
10.相距很远的两个氢原子相互逐渐接近,在这一过程中体系能量将( )
A. 先变大后变小 B. 先变小后变大
C. 逐渐变小 D. 逐渐增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相距很远的两原子之间作用力几乎为零,能量为两原子能量之和;随着距离的减小,两原子相互吸引,使体系能量缓慢下降;当两原子继续靠近时,两原子轨道重叠;各成单电子配对成键,能量最低,再进一步接近,两原子核之间的相互斥力又将导致体系能量上升。故选B。
11.下列有关共价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某原子跟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其共价键数一定等于该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数。
B. 水分子内氧原子结合的电子数已经达到饱和,故不能再结合其他氢原子。
C. 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
D. 所有简单离子的核电荷数与其核外电子数一定不相等。
【答案】A
【解析】
【分析】
A.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取决于该原子最外层的不成对电子数;
B.共价键的饱和性是指每个原子的成键总数或以单键相连的原子数目是一定的;
C. NH4Cl等铵盐是离子化合物;
D.阳离子是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的,阴离子是原子得电子形成的。
【详解】A、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取决于该原子最外层的不成对电子数,一般最外层有几个不成对电子就能形成几个共价键,故A不正确;
B、一个原子的未成对电子一旦与另一个自旋相反的未成对电子成键后,就不能再与第三个电子配对成键,因此,一个原子有几个不成对电子,就会与几个自旋相反的未成对电子成键,这就是共价键的饱和性,故一个氧原子只能与两个氢原子结合生成H2O,故B正确;
C、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NH4Cl等铵盐;故C正确;
D、不管是阴离子还是阳离子,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必定存在差别,此差值就是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A。
12.对配合物[Cu(NH3)4]SO4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Cu2+和NH3之间以配位键结合
B. [Cu(NH3)4]2+和SO42-之间以离子键结合
C. Cu2+和NH3之间以离子键结合
D. [Cu(NH3)4]SO4在水中全部电离成[Cu(NH3)4]2+和SO42-
【答案】C
【解析】
【分析】
配合物中,配离子:含有配位键的离子,可以是阳离子或阴离子;内界、外界:内界指配位单元,外界与内界相对;配位体:提供孤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配位原子:配体中,提供电子对的原子;中心原子、金属原子:一般指接受电子对的原子;配位数:中心原子周围的配位原子个数;结合配合物[Cu(NH3)4]SO4 进行分析即可解答。
【详解】A.该配合物中氮原子提供孤电子对,所以氨气分子是配位体,铜离子提供空轨道,Cu2+ 和NH3 之间以配位键结合,故A正确;
B.[Cu(NH3 )4]SO4 中外界是SO42- ,內界是[Cu(NH3)4]2+ ,以离子键结合,故B正确;
C.该配合物中,铜离子提供空轨道,是中心离子,氮原子提供孤电子对,氨气分子是配位体,Cu2+ 和NH3 之间以配位键结合,故C错误;
D.[Cu(NH3 )4]SO4 中外界是SO42-,內界是[Cu(NH3)4]2+ ,以离子键结合,在水中全部电离成[Cu(NH3)4 ]2+ 和SO42-,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C。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子晶体中的每个分子内一定含有共价键
B. 原子晶体中的相邻原子间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C. 离子晶体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D. 金属晶体的熔点和沸点都很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分子晶体中不一定含有共价键,如稀有气体在固态时;B项原子晶体中的相邻原子间可能存在极性共价键,如二氧化硅晶体;C项正确,如氢氧化钠;D项金属晶体的熔点和沸点差距比较大,如金属铯在手温下可以熔化。
考点:晶体结构与性质。
点评:晶体的类型与结构决定晶体的性质,属于简单题。
14.Co(Ⅲ)的八面体配合物CoClm•nNH3,若1mol配合物与AgNO3作用生成1molAgCl沉淀,则m、n的值是( )
A. m=3 n=6 B. m=3 n=4 C. m=4 n=1 D. m=4 n=5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1mol配合物生成1 mol AgCl沉淀,知道1mol配合物电离出1mol Cl﹣,即配离子显+1价,又因为外界有一个Cl﹣,且Co显+3价,所以[CoClm﹣1•nNH3]+中有两个氯原子,即m=3,又因为是正八面体,所以n=6﹣2=4。故选B。
15.在硼酸[B(OH)3]分子中,B原子与3个羟基相连,其晶体具有与石墨相似的层状结构。则分子中B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及同层分子间的主要作用力分别是
A. sp,范德华力 B. sp2,范德华力
C. sp2,氢键 D. sp3,氢键
【答案】C
【解析】
与石墨结构相似,则为sp2杂化;羟基间可形成氢键;
16.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CS2为V形的极性分子
B. ClO3—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C. SF6中有4对完全相同的成键电子对
D. SiF4和SO32—的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
【答案】D
【解析】
A、CS2分子的中心原子C原子成键电子对数目为2,孤对数为0,C原子采用sp杂化,因此CS2是直线形分子,A错误。B、ClO3-离子的中心原子Cl成键电子对数目为3,孤对数为(7-2×3+1)/2=1,Cl采用sp3杂化,因此ClO3-是三角锥形离子,B错误。C、SF6分子的中心原子S原子成键电子对数目为6,孤对数为0,所以杂化后形成6个杂化轨道,SF6分子中有6对完全相同的成键电子对,C错误。D、SiF4分子的中心原子Si原子成键电子对数目为4,孤对数为0,Si原子采用sp3杂化;SO32-离子的中心原子S原子成键电子对数目为3,孤对数为(6-2×3+2)/2=1,S采用sp3杂化,D正确。正确答案D。
点睛:简单分子、离子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数等于中心原子直接连接的原子数加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
17.在硼酸[B(OH)3]分子中,B原子与3个羟基相连,其晶体具有与石墨相似的层状结构。则分子中B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及同层分子间的主要作用力分别是
A. sp,范德华力 B. sp2,范德华力
C. sp2,氢键 D. sp3,氢键
【答案】C
【解析】
与石墨结构相似,则为sp2杂化;羟基间可形成氢键;
18.用萃取法从碘水中分离碘,所用萃取剂应具有的性质是( )
①不和碘或水起化学反应 ②能溶于水 ③不溶于水 ④应是极性溶剂 ⑤应是非极性溶剂
A. ①②⑤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萃取剂的选择应符合下列条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要大;萃取剂与原溶剂不相溶;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利用碘易溶于有机溶剂的性质来进行提取,选取的萃取剂(四氯化碳或苯)不和碘或水起化学反应,不溶于水,水是极性溶剂,四氯化碳或苯是非极性溶剂,符合条件的是①、③、⑤,答案选C。
【考点定位】考查萃取剂的选择。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萃取剂的选择,注意萃取剂的选择应符合下列条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要大;萃取剂与原溶剂不相溶;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
1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不一定存在共价键
B. 分子中含两个氢原子的酸一定是二元酸
C. 含有金属阳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D. 元素的非金属型越强,其单质的活泼性一定越强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分子晶体中一定含有分子间作用力,但不一定含有共价键,如稀有气体分子中不含共价键,正确;B、分子中含有2个H原子的酸不一定是二元酸,如甲酸为一元酸,错误;C、含有金属阳离子的晶体还可能是金属晶体,错误;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活泼性不一定越强,如N元素的非金属性大于P,但氮气比P单质稳定,错误,答案选A。
考点:考查晶体的性质,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20.金属原子在二维空间里的放置如图所示的两种方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图(a)为非密置层,配位数为6
B. 图(b)为密置层,配位数为4
C. 图(a)在三维空间里堆积可得六方最密堆积和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D. 图(b)在三维空间里堆积仅得简单立方
【答案】C
【解析】
金属原子在二维空间里有两种排列方式,一种是密置层排列,一种是非密置层排列。密置层排列的空间利用率高,原子的配位数为6,非密置层的配位数较密置层小,为4。由此可知,上图中a为密置层,b为非密置层。密置层在三维空间堆积可得到六方最密堆积和面心立方最密堆积两种堆积模型,非密置层在三维空间堆积可得简单立方堆积和体心立方堆积两种堆积模型。所以,只有C选项正确。
21.最近发现,只含镁、镍和碳三种元素的晶体竟然也具有超导性。鉴于这三种元素都是常见元素,从而引起广泛关注。该新型超导晶体的一个晶胞如图所示,则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
A. Mg2CNi3 B. MgC2Ni C. MgCNi2 D. MgCNi3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晶胞的结构简式可知碳原子位于晶胞的体心上,所以晶胞中含有一个碳原子;镁原子位于顶点,则其个数=8×1/8=1;镍原子位于面心处,其个数=6×1/2=3,所以该晶胞的化学式为MgCNi3,答案选D。
考点:考查晶胞化学式的计算
22.PH3是一种无色剧毒气体,其分子结构和NH3相似,但P-H键键能比N-H键键能低。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PH3分子呈三角锥型
B. PH3分子是极性分子
C. PH3沸点低于NH3沸点,因为P-H键键能低
D. PH3分子稳定性低于NH3分子,因为N-H键键能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PH3分子结构和NH3相似,NH3是三角锥型,故PH3也是三角锥型,故A正确;B.PH3分子结构是三角锥型,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故B正确;C.NH3分子之间存在氢键,PH3分子之间为范德华力,氢键作用比范德华力强,故NH3沸点比PH3高,故C错误;D.P-H键键能比N-H键键能低,故N-H更稳定,化学键越稳定,分子越稳定,故D正确;故选C。
考点:考查空间结构、氢键、键能与性质关系等。
23.已知铜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则在铜的晶胞中所含铜原子数及配位数分别为( )
A. 14、6 B. 14、8 C. 4、8 D. 4、12
【答案】D
【解析】
(1)晶胞中所含原子的计算方法:晶胞顶点上的原子占,棱上的原子占,面上的原子占,体心上的原子为1,根据以上规律就可计算晶胞所含的原子数。(2)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的配位数即为距离该原子最近的金属原子的数目。在Cu的晶胞中,顶角原子为8个晶胞共用,面上的铜原子为两个晶胞共用,因此,金属铜的一个晶胞的原子数为8×+6×=4。在Cu的晶胞中,与每个顶点的Cu原子距离相等的铜原子共有12个,因此其配位数为12。
24.在40 GPa高压下,用激光器加热到1 800 K时,人们成功制得原子晶体干冰,其结构和性质与SiO2原子晶体相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晶体干冰易汽化,可用作制冷剂
B. 原子晶体干冰有很高的熔点和沸点
C. 原子晶体干冰的硬度小,不能用作耐磨材料
D. 1 mol原子晶体干冰中含2 mol C—O键
【答案】B
【解析】
【分析】
A.原子晶体沸点很高;
B.原子晶体具有很高的熔点、沸点;
C.原子晶体硬度大;
D. 原子晶体干冰中,1个C原子形成4个C—O 键。
【详解】A.原子晶体沸点很高,原子晶体干冰有很高的沸点,不易汽化,不可用作致冷剂,故A错误;
B.原子晶体具有很高的熔点、沸点,故原子晶体干冰有很高的熔点、沸点,故B正确;
C.原子晶体硬度大,所以原子晶体干冰的硬度大,可用作耐磨材料,故C错误;
D. 1 mol原子晶体二氧化硅中含有4 molSi—O键,据题意可知,故1 mol原子晶体干冰中含4 molC—O键,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B。
【点睛】二氧化硅属于原子晶体,1mol二氧化硅中含有4molSi—O键;而二氧化碳属于分子晶体,1mol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molC=O键;而本题信息是原子晶体干冰,它的结构就应按照二氧化硅的结构进行分析,这一点易被忽视。
25.氯化铯晶胞(晶体重复的结构单元)如图甲所示,该晶体中Cs+与Cl-的个数比为1∶1,化学式为CsCl。若某晶体晶胞结构如图乙所示,其中含有A,B,C三种元素的粒子,则该晶体中的A,B,C的粒子个数比为( )
A. 8∶6∶1 B. 4∶3∶1 C. 1∶6∶1 D. 1∶3∶1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晶胞的均摊法,在此晶体的晶胞中有A:8× = 1(个),B:6× =3(个),C:1×1 = 1(个),即N(A)∶N(B)∶N(C)=1∶3∶1,故D正确。
26.下列物质中,属于含有极性共价键的离子晶体的是
A. CsCl B. KOH C. H2O D. Na2O2
【答案】B
【解析】
【分析】
A、离子晶体是指由离子化合物结晶成的晶体,离子晶体属于离子化合物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B、KOH是离子化合物,K+与OH-之间是离子键,O-H之间是共价键;
C、H2O是分子晶体,分子含有极性键O-H;
D、Na2O2晶体含有非极性共价键O-O,属于离子晶体。
【详解】A、氯化铯是只含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故A错误;
B、氢氧化钾中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氧原子和氢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氢氧化钾是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故B正确;
C、H2O中O元素与H元素之间形成极性共价键,是只含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故C错误;
D、Na2O2中O元素与O元素之间形成非极性键,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B。
【点睛】一般来说,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在化合物分子中,不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由于两个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一般形成极性共价键。
分卷II
二、填空题(共5小题,共48分)
27.元素A、B、C都是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大小为A (1)这三种元素所对应的气态氢化物中最不稳定的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该氢化物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最弱的是__________(填酸的化学式)。
(3)BC4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BC4不稳定,遇水易形成B的含氧酸及C的氢化物。近代海战中为了掩蔽军事目标,通常采用喷BC4和液氨的方法以形成烟幕,有关化学反应用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
【答案】 (1). SiH4 (2). SiH4+2O2SiO2+2H2O (3). HClO4 (4). H2SiO3 (5). SiCl4 (6). SiCl4+3H2O=H2SiO3+4HCl、HCl+NH3=NH4Cl
【解析】
【分析】
在短周期元素中,若某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则该元素原子只可能是有2个电子层,因此A为C;由于A、B、C都是短周期元素,且B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B为Si;B与C可形成共价化合物BC4,C可能为H 、F 、Cl,又因为原子序数大小为A 【详解】在短周期元素中,若某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则该元素原子只可能是有2个电子层,因此A为C;由于A、B、C都是短周期元素,且B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B为Si;B与C可形成共价化合物BC4,C可能为H 、F 、Cl,又因为原子序数大小为A (1)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Cl>C>Si,所以这三种元素所对应的气态氢化物中最不稳定的是SiH4 ; SiH4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硅和水,化学方程式为SiH4+2O2SiO2+2H2O;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SiH4 ; SiH4+2O2SiO2+2H2O。
(2)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非金属性:Cl>C>Si,所以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HClO4;最弱的是H2SiO3;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HClO4,H2SiO3。
(3) C为Cl,B为Si,BC4的化学式是SiCl4;据题给信息可知,BC4不稳定,遇水易形成B的含氧酸及C的氢化物,所以SiCl4与水反应生成H2SiO3和HCl,反应的方程式:SiCl4+3H2O=H2SiO3+4HCl;盐酸和液氨都易挥发,二者相遇生成氯化铵,产生白烟,反应的方程式:HCl+NH3=NH4Cl;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SiCl4,SiCl4+3H2O=H2SiO3+4HCl、HCl+NH3=NH4Cl。
28.请回答下列问题:
(1)羰基铁[Fe(CO)5]会使合成甲醇和合成氨等生产过程中的催化剂中毒.Fe(CO)5常温下呈液态,熔点为﹣20.5℃,沸点为103℃,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据此可以判断Fe(CO)5晶体类型为__。
(2)科学家通过X射线探明,MgO、CaO的晶体结构与NaCl晶体结构相似(如图所示)
①比较晶体熔点的高低MgO__CaO(填“高于”或“低于”),
②Mg2+的配位原子所构成的立体几何构型为__,③MgCO3晶格能大于CaCO3,为何MgCO3更易分解__。
(3)Ni的堆积与MgO中氧原子堆积相同,Ni可以吸附H2,氢以单个原子形式填入四面体空隙,则Ni最大量吸收H2后,n(Ni):n(H)=__。
【答案】 (1). 分子晶体 (2). 高于 (3). 正八面体 (4). 氧化镁的晶格能比氧化钙的晶格能大 (5). 1:2
【解析】
【分析】
(1)根据晶体的性质,常温下为液体,熔沸点低来分析;
(2) ①离子晶体中,离子半径小的晶格能大,熔点高;
②该体系为镁离子,六个面的面心为配位原子;
③分解生成金属氧化物,利用氧化物的晶格能来分析;
(3)Ni的堆积与MgO中氧原子堆积相同,晶胞中Ni为1+12×1/4=4,Ni可以吸附H2,氢以单个原子形式填入四面体空隙,则一个晶胞中有8个H。
【详解】(1)由晶体具有常温下为液体,熔沸点低的性质可以知道,该晶体为分子晶体;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分子晶体;
(2)①离子晶体中,因镁离子半径小,则晶格能大,所以氧化镁的熔点高于氧化钙的熔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高于;
②该体系为镁离子,六个面的面心为配位原子,则形成空间正八面体结构;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正八面体;
③碳酸盐分解生成金属氧化物,因镁离子的半径比钙离子的半径小,则氧化镁的晶格能比氧化钙的晶格能大,所以MgCO3更易分解;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氧化镁的晶格能比氧化钙的晶格能大;
(3)Ni的堆积与MgO中氧原子堆积相同,O原子占据体心和棱心,晶胞中Ni为1+12×1/4=4,Ni可以吸附H2,氢以单个原子形式填入四面体空隙,由图可以知道有8个四面体,则一个晶胞中有8个H,所以Ni最大量吸收H2后,n(Ni):n(H)=4:8=1:2;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1:2。
29.现有原子序数之和为51的5种短周期元素A,B,C,D,E。已知A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无色气体;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3个;C和B属于同一主族;D的最高正价与负价的代数和为4,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在同主族元素中最强,E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其K层电子数相同。
(1)试写出它们的元素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B的氢化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A、D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________化合物(填“离子”或“共价”),化合物内存在________键(填“离子”或“共价”)。
(4)由D、E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它属于________化合物,化合物内存在________键。
(5)下列关于A,B,C,D,E 5种元素形成的物质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多选)。
a.A,B,C,D都能通过共价键形成单质,其中B形成的单质性质最稳定,是因为其原子半径最小
b.A,B,D 3种元素为非金属元素,它们共同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B,E形成的化合物E3B2应为离子化合物
d.5种元素两两组合形成的化合物中既有共价化合物,又有离子化合物
e.5种元素形成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大小为C>D>B>E>A
【答案】 (1). H、N、P、S、Mg (2). (3). 共价 (4). 共价 (5). (6). 离子 (7). 离子 (8). cde
【解析】
【分析】
B原子的次外层只能为K层,所以B为氮,C为磷,最高正价和负价的代数和为4时,只有最高正价为+6价,负价为-2价,即ⅥA族元素符合,因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在本主族元素的含氧酸中最强,所以D元素为硫,E为镁,再由原子序数之和为51,而B,C,D,E原子序数均已知,则A肯定为氢元素;结合以上分析;
【详解】B原子的次外层只能为K层,所以B为氮,C为磷,最高正价和负价的代数和为4时,只有最高正价为+6价,负价为-2价,即ⅥA族元素符合,因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在本主族元素的含氧酸中最强,所以D元素为硫,E为镁,再由原子序数之和为51,而B,C,D,E原子序数均已知,则A肯定为氢元素,
(1)结合以上分析可知:A,B,C,D,E五种元素的符号分别为:H、N、P、S、Mg;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H、N、P、S、Mg。
(2)B的氢化物为氨气,其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
(3) 由A、D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硫化氢,属于共价化合物;化合物内存在共价键;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共价;共价。
(4) 由D、E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硫化镁,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化合物内存在离子键;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 ;离子;离子。
(5)a.H形成的单质为氢气,N可以形成的单质氮气,P可以形成单质白磷和红磷,S可以形成单质硫磺,它们都是通过共价键构成的。N形成的单质氮气最稳定,氮气中氮原子间通过氮氮三键相连的,叁键的键能较大,故而最稳定。a错误。
b.H、N、S均为非金属元素,但它们构成化合物如(NH4)2S和NH4HS属于离子化合物,b错误。
c.N和Mg形成的Mg3N2属于离子化合物,c正确。
d.H、N、P、S两两形成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H、N、P、S分别和Mg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d正确。
e.H离子半径最小,N、Mg比S、P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要小;N、Mg形成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N比Mg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大;同理S、P形成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S比P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小;e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cde。
【点睛】本题综合考察了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相关知识,知识点较多,难度适中;解题过程要把握好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区分以及所含化学键的类型;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属于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30.某离子晶体晶胞的结构如图所示。X(●)位于立方体顶点,Y(○)位于立方体中心。试分析:
(1)晶体中每个Y同时吸引着__个X,每个X同时吸引着__个Y,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晶体中每个X周围与它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X共有___个。
(3)晶体中距离最近的2个X与1个Y形成的夹角∠XYX是____。
(4)设该晶体的摩尔质量为Mg·mol-1,晶体密度为ρ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X中心间距为___cm。
【答案】 (1). 4 (2). 8 (3). XY2或Y2X (4). 12 (5). 109°28′ (6).
【解析】
【详解】(1)根据晶胞的结构可知,晶体中每个Y同时吸引着4个X。以X为顶点,可以形成8个立方体,所以每个X同时吸引着8个Y。晶胞中含有1个Y,1/2的X,所以化学式为Y2X或XY2;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4,8,XY2或Y2X。
(2)由于以X为顶点,可以形成8个立方体,所以晶体中每个X周围与它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X共有3×8÷2=12;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12。
(3)以Y为中心,4个X位于正四面体的4个顶点上,所以晶体中距离最近的2个X与1个Y形成的夹角∠XYX是109°28′;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109°28′。
(4)设晶胞的边长为x,则有x3ρNA/M=1/2,解得x=,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X中心距离为 x=cm;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晶胞结构与计算,主要涉及化学式的确定,原子间的夹角,原子间距离的计算等;要学会利用均摊法确定微粒数目;本题中最后一问要注意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X中心距离为x,即面对角线的距离,而非棱长。
31.(1)在①CO2,②NaCl,③Na,④Si,⑤CS2,⑥金刚石,⑦(NH4)2SO4,⑧乙醇中,由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有_______(填序号,以下同),含有金属离子的物质是__,分子间可形成氢键的物质是________,属于离子晶体的是__,属于原子晶体的是__,①~⑤五种物质的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
(2)A,B,C,D为四种晶体,性质如下:
A.固态时能导电,能溶于盐酸
B.能溶于CS2,不溶于水
C.固态时不导电,液态时能导电,可溶于水
D.固态、液态时均不导电,熔点为3500 ℃
试推断它们的晶体类型:A.__;B.__;C.__;D.__。
(3)下图中A~D是中学化学教科书上常见的几种晶体结构模型,请填写相应物质的名称:A.__;B.__;C.__D.____。
.
【答案】 (1). ①⑤ (2). ②③ (3). ⑧ (4). ②⑦ (5). ④⑥ (6). ④>②>③>⑤>① (7). 金属晶体 (8). 分子晶体 (9). 离子晶体 (10). 原子晶体 (11). 氯化铯 (12). 氯化钠 (13). 二氧化硅 (14). 金刚石(或晶体硅)
【解析】
【分析】
(1)根据组成元素及微粒之间的化学键分析;根据晶体的熔点: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
(2)根据晶体的物理性质分析晶体类型;
(3)根据晶体结构模型判断物质的种类。
【详解】(1) ①CO2⑤CS2中只含有极性键,分子都是直线形分子,正负电荷中心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由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有①⑤;
②NaCl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③Na是由钠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都含有金属离子;含有金属离子的物质是②③;
⑧乙醇中羟基氢与羟基上的氧原子能形成氢键;分子间可形成氢键的物质是⑧;
②NaCl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属于离子化合物;⑦(NH4)2SO4由铵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在固态时均为离子晶体;属于离子晶体的是②⑦;
④Si⑥金刚石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晶体;属于原子晶体的是④⑥;
晶体的熔点: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Si和金刚石都是原子晶体,原子半径越小,共价键越强,熔点越高,CO2和CS2都是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点越高,Na的熔点低于100℃,,所以熔点高到低的顺序为: ④>②>③>⑤>①;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 ①⑤; ②③; ⑧; ②⑦; ④⑥; ④>②>③>⑤>①。
(2)A.固态时能导电,能溶于盐酸,属于活泼金属,属于金属晶体;
B.能溶于CS2,不溶于水,属于分子晶体;
C.固态时不导电,液态时能导电,可溶于水,属于离子晶体;
D.固态、液态时均不导电,熔点为3500 ℃,属于原子晶体;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金属晶体,分子晶体,离子晶体,原子晶体。
(3)由晶胞结构模型可知:在氯化铯晶体中,每个Cs+同时吸引8个Cl-,每个Cl-吸引8个Cs+,而氯离子与铯离子数目之比为1:1,故A为氯化铯;
在氯化钠晶体中,每个Na+同时吸引着6个Cl-,每个Cl-吸引着6个Na+,而氯离子与钠离子的数目之比为1:1,故B为氯化钠晶体;
在二氧化硅晶体中,每个Si原子与4个O原子结合,每个O原子与2个Si原子,硅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故C为SiO2;
在金刚石晶体中,每个碳原子周围紧邻4个碳原子,最小碳环由6个碳原子组成,故D为金刚石;(晶体硅的结构和金刚石相似)。
由晶胞结构模型可以知道A、B、C、D分别为氯化铯、氯化钠、二氧化硅、金刚石(或晶体硅);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氯化铯,氯化钠,二氧化硅,金刚石(或晶体硅)。
分卷I
一、单选题(共26小题,每小题2.0分,共52分)
1.在核电荷数为1~36的元素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满足4s1的元素共有( )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在核电荷数为1-36的元素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满足4s1的金属元素有K、Cr、Cu,共计是3种,答案选A。
考点:考查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核外电子排布。
2.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 )
A. 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
B. 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
C. 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 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答案】B
【解析】
位于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的元素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故A错误;
H+核外无电子,故C错误;
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故D错误;
3.主族元素A和B可形成组成为AB2的离子化合物,则A、B两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分别为( )
A. ns2和ns2np4 B. ns1和ns2np4
C. ns2和ns2np5 D. ns1和ns2
【答案】C
【解析】
分析:主族元素A和B可形成组成为AB2的离子化合物,主族元素中,金属元素的正化合价为+1到+3,所以A为+2价,B为-1价,主族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与其族序数相等,最低化合价=其族序数-8,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主族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与其族序数相等,最低化合价=其族序数-8,主族元素A和B可形成组成为AB2型的离子化合物,主族元素中,金属元素的正化合价为+1到+3,该化合物中A为+2价,B为-1价,所以A是第IIA族元素,B是第VIIA族元素,则A、B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 ns2和ns2np5 ,C正确;正确选项C。
4.下列各组中的X和Y两种原子,在周期表中一定位于同一族的是( )
A. X原子和Y原子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
B. X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Y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
C. X原子2p能级上有三个电子,Y原子的3p能级上有三个电子
D. X原子核外M层上仅有两个电子,Y原子核外N层上也仅有两个电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项,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的X、Y原子,可能为H、碱金属元素、ⅠB族元素,故不选A项;
B项,X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为He元素,Y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为Be,二者不在同一族,故不选B项;
C项,2p轨道上只有三个电子的X为N, 3p轨道上只有三个电子的Y为P,二者位于周期表同一主族,故选C项;
D项,原子核外M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X为Mg元素,原子核外N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Y可能为Ca、Se、Ti、V、Fe、Co、Ni、Zn等元素,不一定同族,故不选D项。
综上所述,本题选C。
5.在元素周期表里,金属与非金属元素附近能找到( )
A. 制半导体的元素 B. 制农药的元素
C. 制催化剂的元素 D. 制耐高温合金的元素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过渡元素中(副族和VIII族元素)中寻找各种优良的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在非金属元素区寻找制农药的元素;在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可以找到做半导体的元素,故选A项。
综上所述,本题选A。
6.最新科技报道,美国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发现了新型氢微粒,这种新粒子是由3个氢原子核(只含质子)和2个电子构成,对于这种微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微粒为电中性 B. 它是氢元素的一种新的同位素
C. 它的化学式为H3 D. 它比一个普通H2分子多一个氢原子核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该微粒含有3个质子、2个电子而没有中子,所以该微粒带1个正电荷,A、C不正确,D正确;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所以该微粒不是氢元素的一种新的同位素,B不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原子的组成、同位素的有关判断
点评:本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设计新颖,但考查的知识点仍然是基础性的,难度不大。主要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7.下列粒子半径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 Na+>Na B. Cl->Cl C. Ca2+>Cl- D. Mg>Na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阳离子的半径比其原子半径小,阴离子半径比其原子半径大,所以A错,B对;Ca2+和Cl-均具有与Ar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因为Ca2+的核电荷数大,故半径Ca2+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之一,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元素周期律的含义以及微粒半径大小比较的原则,然后结合题干信息灵活运用即可。
8.不能作为判断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依据的是( )
A.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B. 元素的单质跟氢气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
C. 非金属元素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D. 非金属元素单质的熔点和沸点的高低
【答案】D
【解析】
A.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可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故A不选;B.元素的单质跟氢气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越容易,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故B不选;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故C不选;D.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与单质的熔沸点无关,所以不能根据单质的熔沸点来判断非金属性强弱,故D选.答案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要注意把握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比较非金属性的强弱,可根据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②与氢气反应的剧烈程度;③氢化物的稳定性;④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⑤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等。
9.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ZO4>H2YO4>H3XO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顺序减弱 ②单质的氧化性按X、Y、Z顺序增强 ③元素的原子半径按X、Y、Z顺序减小 ④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顺序减弱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ZO4 H2YO4 H3XO4,则非金属性:X
10.相距很远的两个氢原子相互逐渐接近,在这一过程中体系能量将( )
A. 先变大后变小 B. 先变小后变大
C. 逐渐变小 D. 逐渐增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相距很远的两原子之间作用力几乎为零,能量为两原子能量之和;随着距离的减小,两原子相互吸引,使体系能量缓慢下降;当两原子继续靠近时,两原子轨道重叠;各成单电子配对成键,能量最低,再进一步接近,两原子核之间的相互斥力又将导致体系能量上升。故选B。
11.下列有关共价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某原子跟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其共价键数一定等于该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数。
B. 水分子内氧原子结合的电子数已经达到饱和,故不能再结合其他氢原子。
C. 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
D. 所有简单离子的核电荷数与其核外电子数一定不相等。
【答案】A
【解析】
【分析】
A.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取决于该原子最外层的不成对电子数;
B.共价键的饱和性是指每个原子的成键总数或以单键相连的原子数目是一定的;
C. NH4Cl等铵盐是离子化合物;
D.阳离子是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的,阴离子是原子得电子形成的。
【详解】A、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取决于该原子最外层的不成对电子数,一般最外层有几个不成对电子就能形成几个共价键,故A不正确;
B、一个原子的未成对电子一旦与另一个自旋相反的未成对电子成键后,就不能再与第三个电子配对成键,因此,一个原子有几个不成对电子,就会与几个自旋相反的未成对电子成键,这就是共价键的饱和性,故一个氧原子只能与两个氢原子结合生成H2O,故B正确;
C、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NH4Cl等铵盐;故C正确;
D、不管是阴离子还是阳离子,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必定存在差别,此差值就是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A。
12.对配合物[Cu(NH3)4]SO4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Cu2+和NH3之间以配位键结合
B. [Cu(NH3)4]2+和SO42-之间以离子键结合
C. Cu2+和NH3之间以离子键结合
D. [Cu(NH3)4]SO4在水中全部电离成[Cu(NH3)4]2+和SO42-
【答案】C
【解析】
【分析】
配合物中,配离子:含有配位键的离子,可以是阳离子或阴离子;内界、外界:内界指配位单元,外界与内界相对;配位体:提供孤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配位原子:配体中,提供电子对的原子;中心原子、金属原子:一般指接受电子对的原子;配位数:中心原子周围的配位原子个数;结合配合物[Cu(NH3)4]SO4 进行分析即可解答。
【详解】A.该配合物中氮原子提供孤电子对,所以氨气分子是配位体,铜离子提供空轨道,Cu2+ 和NH3 之间以配位键结合,故A正确;
B.[Cu(NH3 )4]SO4 中外界是SO42- ,內界是[Cu(NH3)4]2+ ,以离子键结合,故B正确;
C.该配合物中,铜离子提供空轨道,是中心离子,氮原子提供孤电子对,氨气分子是配位体,Cu2+ 和NH3 之间以配位键结合,故C错误;
D.[Cu(NH3 )4]SO4 中外界是SO42-,內界是[Cu(NH3)4]2+ ,以离子键结合,在水中全部电离成[Cu(NH3)4 ]2+ 和SO42-,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C。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子晶体中的每个分子内一定含有共价键
B. 原子晶体中的相邻原子间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C. 离子晶体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D. 金属晶体的熔点和沸点都很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分子晶体中不一定含有共价键,如稀有气体在固态时;B项原子晶体中的相邻原子间可能存在极性共价键,如二氧化硅晶体;C项正确,如氢氧化钠;D项金属晶体的熔点和沸点差距比较大,如金属铯在手温下可以熔化。
考点:晶体结构与性质。
点评:晶体的类型与结构决定晶体的性质,属于简单题。
14.Co(Ⅲ)的八面体配合物CoClm•nNH3,若1mol配合物与AgNO3作用生成1molAgCl沉淀,则m、n的值是( )
A. m=3 n=6 B. m=3 n=4 C. m=4 n=1 D. m=4 n=5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1mol配合物生成1 mol AgCl沉淀,知道1mol配合物电离出1mol Cl﹣,即配离子显+1价,又因为外界有一个Cl﹣,且Co显+3价,所以[CoClm﹣1•nNH3]+中有两个氯原子,即m=3,又因为是正八面体,所以n=6﹣2=4。故选B。
15.在硼酸[B(OH)3]分子中,B原子与3个羟基相连,其晶体具有与石墨相似的层状结构。则分子中B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及同层分子间的主要作用力分别是
A. sp,范德华力 B. sp2,范德华力
C. sp2,氢键 D. sp3,氢键
【答案】C
【解析】
与石墨结构相似,则为sp2杂化;羟基间可形成氢键;
16.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CS2为V形的极性分子
B. ClO3—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C. SF6中有4对完全相同的成键电子对
D. SiF4和SO32—的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
【答案】D
【解析】
A、CS2分子的中心原子C原子成键电子对数目为2,孤对数为0,C原子采用sp杂化,因此CS2是直线形分子,A错误。B、ClO3-离子的中心原子Cl成键电子对数目为3,孤对数为(7-2×3+1)/2=1,Cl采用sp3杂化,因此ClO3-是三角锥形离子,B错误。C、SF6分子的中心原子S原子成键电子对数目为6,孤对数为0,所以杂化后形成6个杂化轨道,SF6分子中有6对完全相同的成键电子对,C错误。D、SiF4分子的中心原子Si原子成键电子对数目为4,孤对数为0,Si原子采用sp3杂化;SO32-离子的中心原子S原子成键电子对数目为3,孤对数为(6-2×3+2)/2=1,S采用sp3杂化,D正确。正确答案D。
点睛:简单分子、离子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数等于中心原子直接连接的原子数加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
17.在硼酸[B(OH)3]分子中,B原子与3个羟基相连,其晶体具有与石墨相似的层状结构。则分子中B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及同层分子间的主要作用力分别是
A. sp,范德华力 B. sp2,范德华力
C. sp2,氢键 D. sp3,氢键
【答案】C
【解析】
与石墨结构相似,则为sp2杂化;羟基间可形成氢键;
18.用萃取法从碘水中分离碘,所用萃取剂应具有的性质是( )
①不和碘或水起化学反应 ②能溶于水 ③不溶于水 ④应是极性溶剂 ⑤应是非极性溶剂
A. ①②⑤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萃取剂的选择应符合下列条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要大;萃取剂与原溶剂不相溶;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利用碘易溶于有机溶剂的性质来进行提取,选取的萃取剂(四氯化碳或苯)不和碘或水起化学反应,不溶于水,水是极性溶剂,四氯化碳或苯是非极性溶剂,符合条件的是①、③、⑤,答案选C。
【考点定位】考查萃取剂的选择。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萃取剂的选择,注意萃取剂的选择应符合下列条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要大;萃取剂与原溶剂不相溶;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
1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不一定存在共价键
B. 分子中含两个氢原子的酸一定是二元酸
C. 含有金属阳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D. 元素的非金属型越强,其单质的活泼性一定越强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分子晶体中一定含有分子间作用力,但不一定含有共价键,如稀有气体分子中不含共价键,正确;B、分子中含有2个H原子的酸不一定是二元酸,如甲酸为一元酸,错误;C、含有金属阳离子的晶体还可能是金属晶体,错误;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活泼性不一定越强,如N元素的非金属性大于P,但氮气比P单质稳定,错误,答案选A。
考点:考查晶体的性质,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20.金属原子在二维空间里的放置如图所示的两种方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图(a)为非密置层,配位数为6
B. 图(b)为密置层,配位数为4
C. 图(a)在三维空间里堆积可得六方最密堆积和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D. 图(b)在三维空间里堆积仅得简单立方
【答案】C
【解析】
金属原子在二维空间里有两种排列方式,一种是密置层排列,一种是非密置层排列。密置层排列的空间利用率高,原子的配位数为6,非密置层的配位数较密置层小,为4。由此可知,上图中a为密置层,b为非密置层。密置层在三维空间堆积可得到六方最密堆积和面心立方最密堆积两种堆积模型,非密置层在三维空间堆积可得简单立方堆积和体心立方堆积两种堆积模型。所以,只有C选项正确。
21.最近发现,只含镁、镍和碳三种元素的晶体竟然也具有超导性。鉴于这三种元素都是常见元素,从而引起广泛关注。该新型超导晶体的一个晶胞如图所示,则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
A. Mg2CNi3 B. MgC2Ni C. MgCNi2 D. MgCNi3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晶胞的结构简式可知碳原子位于晶胞的体心上,所以晶胞中含有一个碳原子;镁原子位于顶点,则其个数=8×1/8=1;镍原子位于面心处,其个数=6×1/2=3,所以该晶胞的化学式为MgCNi3,答案选D。
考点:考查晶胞化学式的计算
22.PH3是一种无色剧毒气体,其分子结构和NH3相似,但P-H键键能比N-H键键能低。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PH3分子呈三角锥型
B. PH3分子是极性分子
C. PH3沸点低于NH3沸点,因为P-H键键能低
D. PH3分子稳定性低于NH3分子,因为N-H键键能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PH3分子结构和NH3相似,NH3是三角锥型,故PH3也是三角锥型,故A正确;B.PH3分子结构是三角锥型,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故B正确;C.NH3分子之间存在氢键,PH3分子之间为范德华力,氢键作用比范德华力强,故NH3沸点比PH3高,故C错误;D.P-H键键能比N-H键键能低,故N-H更稳定,化学键越稳定,分子越稳定,故D正确;故选C。
考点:考查空间结构、氢键、键能与性质关系等。
23.已知铜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则在铜的晶胞中所含铜原子数及配位数分别为( )
A. 14、6 B. 14、8 C. 4、8 D. 4、12
【答案】D
【解析】
(1)晶胞中所含原子的计算方法:晶胞顶点上的原子占,棱上的原子占,面上的原子占,体心上的原子为1,根据以上规律就可计算晶胞所含的原子数。(2)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的配位数即为距离该原子最近的金属原子的数目。在Cu的晶胞中,顶角原子为8个晶胞共用,面上的铜原子为两个晶胞共用,因此,金属铜的一个晶胞的原子数为8×+6×=4。在Cu的晶胞中,与每个顶点的Cu原子距离相等的铜原子共有12个,因此其配位数为12。
24.在40 GPa高压下,用激光器加热到1 800 K时,人们成功制得原子晶体干冰,其结构和性质与SiO2原子晶体相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晶体干冰易汽化,可用作制冷剂
B. 原子晶体干冰有很高的熔点和沸点
C. 原子晶体干冰的硬度小,不能用作耐磨材料
D. 1 mol原子晶体干冰中含2 mol C—O键
【答案】B
【解析】
【分析】
A.原子晶体沸点很高;
B.原子晶体具有很高的熔点、沸点;
C.原子晶体硬度大;
D. 原子晶体干冰中,1个C原子形成4个C—O 键。
【详解】A.原子晶体沸点很高,原子晶体干冰有很高的沸点,不易汽化,不可用作致冷剂,故A错误;
B.原子晶体具有很高的熔点、沸点,故原子晶体干冰有很高的熔点、沸点,故B正确;
C.原子晶体硬度大,所以原子晶体干冰的硬度大,可用作耐磨材料,故C错误;
D. 1 mol原子晶体二氧化硅中含有4 molSi—O键,据题意可知,故1 mol原子晶体干冰中含4 molC—O键,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B。
【点睛】二氧化硅属于原子晶体,1mol二氧化硅中含有4molSi—O键;而二氧化碳属于分子晶体,1mol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molC=O键;而本题信息是原子晶体干冰,它的结构就应按照二氧化硅的结构进行分析,这一点易被忽视。
25.氯化铯晶胞(晶体重复的结构单元)如图甲所示,该晶体中Cs+与Cl-的个数比为1∶1,化学式为CsCl。若某晶体晶胞结构如图乙所示,其中含有A,B,C三种元素的粒子,则该晶体中的A,B,C的粒子个数比为( )
A. 8∶6∶1 B. 4∶3∶1 C. 1∶6∶1 D. 1∶3∶1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晶胞的均摊法,在此晶体的晶胞中有A:8× = 1(个),B:6× =3(个),C:1×1 = 1(个),即N(A)∶N(B)∶N(C)=1∶3∶1,故D正确。
26.下列物质中,属于含有极性共价键的离子晶体的是
A. CsCl B. KOH C. H2O D. Na2O2
【答案】B
【解析】
【分析】
A、离子晶体是指由离子化合物结晶成的晶体,离子晶体属于离子化合物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B、KOH是离子化合物,K+与OH-之间是离子键,O-H之间是共价键;
C、H2O是分子晶体,分子含有极性键O-H;
D、Na2O2晶体含有非极性共价键O-O,属于离子晶体。
【详解】A、氯化铯是只含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故A错误;
B、氢氧化钾中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氧原子和氢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氢氧化钾是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故B正确;
C、H2O中O元素与H元素之间形成极性共价键,是只含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故C错误;
D、Na2O2中O元素与O元素之间形成非极性键,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B。
【点睛】一般来说,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在化合物分子中,不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由于两个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一般形成极性共价键。
分卷II
二、填空题(共5小题,共48分)
27.元素A、B、C都是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大小为A (1)这三种元素所对应的气态氢化物中最不稳定的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该氢化物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最弱的是__________(填酸的化学式)。
(3)BC4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BC4不稳定,遇水易形成B的含氧酸及C的氢化物。近代海战中为了掩蔽军事目标,通常采用喷BC4和液氨的方法以形成烟幕,有关化学反应用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
【答案】 (1). SiH4 (2). SiH4+2O2SiO2+2H2O (3). HClO4 (4). H2SiO3 (5). SiCl4 (6). SiCl4+3H2O=H2SiO3+4HCl、HCl+NH3=NH4Cl
【解析】
【分析】
在短周期元素中,若某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则该元素原子只可能是有2个电子层,因此A为C;由于A、B、C都是短周期元素,且B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B为Si;B与C可形成共价化合物BC4,C可能为H 、F 、Cl,又因为原子序数大小为A 【详解】在短周期元素中,若某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则该元素原子只可能是有2个电子层,因此A为C;由于A、B、C都是短周期元素,且B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B为Si;B与C可形成共价化合物BC4,C可能为H 、F 、Cl,又因为原子序数大小为A (1)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Cl>C>Si,所以这三种元素所对应的气态氢化物中最不稳定的是SiH4 ; SiH4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硅和水,化学方程式为SiH4+2O2SiO2+2H2O;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SiH4 ; SiH4+2O2SiO2+2H2O。
(2)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非金属性:Cl>C>Si,所以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HClO4;最弱的是H2SiO3;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HClO4,H2SiO3。
(3) C为Cl,B为Si,BC4的化学式是SiCl4;据题给信息可知,BC4不稳定,遇水易形成B的含氧酸及C的氢化物,所以SiCl4与水反应生成H2SiO3和HCl,反应的方程式:SiCl4+3H2O=H2SiO3+4HCl;盐酸和液氨都易挥发,二者相遇生成氯化铵,产生白烟,反应的方程式:HCl+NH3=NH4Cl;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SiCl4,SiCl4+3H2O=H2SiO3+4HCl、HCl+NH3=NH4Cl。
28.请回答下列问题:
(1)羰基铁[Fe(CO)5]会使合成甲醇和合成氨等生产过程中的催化剂中毒.Fe(CO)5常温下呈液态,熔点为﹣20.5℃,沸点为103℃,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据此可以判断Fe(CO)5晶体类型为__。
(2)科学家通过X射线探明,MgO、CaO的晶体结构与NaCl晶体结构相似(如图所示)
①比较晶体熔点的高低MgO__CaO(填“高于”或“低于”),
②Mg2+的配位原子所构成的立体几何构型为__,③MgCO3晶格能大于CaCO3,为何MgCO3更易分解__。
(3)Ni的堆积与MgO中氧原子堆积相同,Ni可以吸附H2,氢以单个原子形式填入四面体空隙,则Ni最大量吸收H2后,n(Ni):n(H)=__。
【答案】 (1). 分子晶体 (2). 高于 (3). 正八面体 (4). 氧化镁的晶格能比氧化钙的晶格能大 (5). 1:2
【解析】
【分析】
(1)根据晶体的性质,常温下为液体,熔沸点低来分析;
(2) ①离子晶体中,离子半径小的晶格能大,熔点高;
②该体系为镁离子,六个面的面心为配位原子;
③分解生成金属氧化物,利用氧化物的晶格能来分析;
(3)Ni的堆积与MgO中氧原子堆积相同,晶胞中Ni为1+12×1/4=4,Ni可以吸附H2,氢以单个原子形式填入四面体空隙,则一个晶胞中有8个H。
【详解】(1)由晶体具有常温下为液体,熔沸点低的性质可以知道,该晶体为分子晶体;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分子晶体;
(2)①离子晶体中,因镁离子半径小,则晶格能大,所以氧化镁的熔点高于氧化钙的熔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高于;
②该体系为镁离子,六个面的面心为配位原子,则形成空间正八面体结构;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正八面体;
③碳酸盐分解生成金属氧化物,因镁离子的半径比钙离子的半径小,则氧化镁的晶格能比氧化钙的晶格能大,所以MgCO3更易分解;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氧化镁的晶格能比氧化钙的晶格能大;
(3)Ni的堆积与MgO中氧原子堆积相同,O原子占据体心和棱心,晶胞中Ni为1+12×1/4=4,Ni可以吸附H2,氢以单个原子形式填入四面体空隙,由图可以知道有8个四面体,则一个晶胞中有8个H,所以Ni最大量吸收H2后,n(Ni):n(H)=4:8=1:2;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1:2。
29.现有原子序数之和为51的5种短周期元素A,B,C,D,E。已知A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无色气体;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3个;C和B属于同一主族;D的最高正价与负价的代数和为4,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在同主族元素中最强,E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其K层电子数相同。
(1)试写出它们的元素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B的氢化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A、D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________化合物(填“离子”或“共价”),化合物内存在________键(填“离子”或“共价”)。
(4)由D、E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它属于________化合物,化合物内存在________键。
(5)下列关于A,B,C,D,E 5种元素形成的物质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多选)。
a.A,B,C,D都能通过共价键形成单质,其中B形成的单质性质最稳定,是因为其原子半径最小
b.A,B,D 3种元素为非金属元素,它们共同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B,E形成的化合物E3B2应为离子化合物
d.5种元素两两组合形成的化合物中既有共价化合物,又有离子化合物
e.5种元素形成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大小为C>D>B>E>A
【答案】 (1). H、N、P、S、Mg (2). (3). 共价 (4). 共价 (5). (6). 离子 (7). 离子 (8). cde
【解析】
【分析】
B原子的次外层只能为K层,所以B为氮,C为磷,最高正价和负价的代数和为4时,只有最高正价为+6价,负价为-2价,即ⅥA族元素符合,因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在本主族元素的含氧酸中最强,所以D元素为硫,E为镁,再由原子序数之和为51,而B,C,D,E原子序数均已知,则A肯定为氢元素;结合以上分析;
【详解】B原子的次外层只能为K层,所以B为氮,C为磷,最高正价和负价的代数和为4时,只有最高正价为+6价,负价为-2价,即ⅥA族元素符合,因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在本主族元素的含氧酸中最强,所以D元素为硫,E为镁,再由原子序数之和为51,而B,C,D,E原子序数均已知,则A肯定为氢元素,
(1)结合以上分析可知:A,B,C,D,E五种元素的符号分别为:H、N、P、S、Mg;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H、N、P、S、Mg。
(2)B的氢化物为氨气,其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
(3) 由A、D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硫化氢,属于共价化合物;化合物内存在共价键;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共价;共价。
(4) 由D、E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硫化镁,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化合物内存在离子键;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 ;离子;离子。
(5)a.H形成的单质为氢气,N可以形成的单质氮气,P可以形成单质白磷和红磷,S可以形成单质硫磺,它们都是通过共价键构成的。N形成的单质氮气最稳定,氮气中氮原子间通过氮氮三键相连的,叁键的键能较大,故而最稳定。a错误。
b.H、N、S均为非金属元素,但它们构成化合物如(NH4)2S和NH4HS属于离子化合物,b错误。
c.N和Mg形成的Mg3N2属于离子化合物,c正确。
d.H、N、P、S两两形成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H、N、P、S分别和Mg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d正确。
e.H离子半径最小,N、Mg比S、P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要小;N、Mg形成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N比Mg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大;同理S、P形成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S比P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小;e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cde。
【点睛】本题综合考察了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相关知识,知识点较多,难度适中;解题过程要把握好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区分以及所含化学键的类型;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属于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30.某离子晶体晶胞的结构如图所示。X(●)位于立方体顶点,Y(○)位于立方体中心。试分析:
(1)晶体中每个Y同时吸引着__个X,每个X同时吸引着__个Y,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晶体中每个X周围与它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X共有___个。
(3)晶体中距离最近的2个X与1个Y形成的夹角∠XYX是____。
(4)设该晶体的摩尔质量为Mg·mol-1,晶体密度为ρ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X中心间距为___cm。
【答案】 (1). 4 (2). 8 (3). XY2或Y2X (4). 12 (5). 109°28′ (6).
【解析】
【详解】(1)根据晶胞的结构可知,晶体中每个Y同时吸引着4个X。以X为顶点,可以形成8个立方体,所以每个X同时吸引着8个Y。晶胞中含有1个Y,1/2的X,所以化学式为Y2X或XY2;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4,8,XY2或Y2X。
(2)由于以X为顶点,可以形成8个立方体,所以晶体中每个X周围与它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X共有3×8÷2=12;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12。
(3)以Y为中心,4个X位于正四面体的4个顶点上,所以晶体中距离最近的2个X与1个Y形成的夹角∠XYX是109°28′;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109°28′。
(4)设晶胞的边长为x,则有x3ρNA/M=1/2,解得x=,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X中心距离为 x=cm;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晶胞结构与计算,主要涉及化学式的确定,原子间的夹角,原子间距离的计算等;要学会利用均摊法确定微粒数目;本题中最后一问要注意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X中心距离为x,即面对角线的距离,而非棱长。
31.(1)在①CO2,②NaCl,③Na,④Si,⑤CS2,⑥金刚石,⑦(NH4)2SO4,⑧乙醇中,由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有_______(填序号,以下同),含有金属离子的物质是__,分子间可形成氢键的物质是________,属于离子晶体的是__,属于原子晶体的是__,①~⑤五种物质的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
(2)A,B,C,D为四种晶体,性质如下:
A.固态时能导电,能溶于盐酸
B.能溶于CS2,不溶于水
C.固态时不导电,液态时能导电,可溶于水
D.固态、液态时均不导电,熔点为3500 ℃
试推断它们的晶体类型:A.__;B.__;C.__;D.__。
(3)下图中A~D是中学化学教科书上常见的几种晶体结构模型,请填写相应物质的名称:A.__;B.__;C.__D.____。
.
【答案】 (1). ①⑤ (2). ②③ (3). ⑧ (4). ②⑦ (5). ④⑥ (6). ④>②>③>⑤>① (7). 金属晶体 (8). 分子晶体 (9). 离子晶体 (10). 原子晶体 (11). 氯化铯 (12). 氯化钠 (13). 二氧化硅 (14). 金刚石(或晶体硅)
【解析】
【分析】
(1)根据组成元素及微粒之间的化学键分析;根据晶体的熔点: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
(2)根据晶体的物理性质分析晶体类型;
(3)根据晶体结构模型判断物质的种类。
【详解】(1) ①CO2⑤CS2中只含有极性键,分子都是直线形分子,正负电荷中心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由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有①⑤;
②NaCl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③Na是由钠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都含有金属离子;含有金属离子的物质是②③;
⑧乙醇中羟基氢与羟基上的氧原子能形成氢键;分子间可形成氢键的物质是⑧;
②NaCl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属于离子化合物;⑦(NH4)2SO4由铵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在固态时均为离子晶体;属于离子晶体的是②⑦;
④Si⑥金刚石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晶体;属于原子晶体的是④⑥;
晶体的熔点: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Si和金刚石都是原子晶体,原子半径越小,共价键越强,熔点越高,CO2和CS2都是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点越高,Na的熔点低于100℃,,所以熔点高到低的顺序为: ④>②>③>⑤>①;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 ①⑤; ②③; ⑧; ②⑦; ④⑥; ④>②>③>⑤>①。
(2)A.固态时能导电,能溶于盐酸,属于活泼金属,属于金属晶体;
B.能溶于CS2,不溶于水,属于分子晶体;
C.固态时不导电,液态时能导电,可溶于水,属于离子晶体;
D.固态、液态时均不导电,熔点为3500 ℃,属于原子晶体;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金属晶体,分子晶体,离子晶体,原子晶体。
(3)由晶胞结构模型可知:在氯化铯晶体中,每个Cs+同时吸引8个Cl-,每个Cl-吸引8个Cs+,而氯离子与铯离子数目之比为1:1,故A为氯化铯;
在氯化钠晶体中,每个Na+同时吸引着6个Cl-,每个Cl-吸引着6个Na+,而氯离子与钠离子的数目之比为1:1,故B为氯化钠晶体;
在二氧化硅晶体中,每个Si原子与4个O原子结合,每个O原子与2个Si原子,硅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故C为SiO2;
在金刚石晶体中,每个碳原子周围紧邻4个碳原子,最小碳环由6个碳原子组成,故D为金刚石;(晶体硅的结构和金刚石相似)。
由晶胞结构模型可以知道A、B、C、D分别为氯化铯、氯化钠、二氧化硅、金刚石(或晶体硅);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氯化铯,氯化钠,二氧化硅,金刚石(或晶体硅)。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