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重庆市第三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76755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重庆市第三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76755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重庆市第三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76755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重庆市第三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展开
重庆市第三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聚氯乙烯分子中含碳碳双键 B. 以淀粉为原料可制取乙酸乙酯
C. 丁烷有3种同分异构体 D. 油脂的皂化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答案】B
【解析】A、聚氯乙烯是乙烯的加聚产物,所以不含碳碳双键,错误;B、淀粉水解可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发酵可得到乙醇,乙醇被氧化最终得到乙酸,乙醇与乙酸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生成乙酸乙酯,正确;C、戊烷有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三种同分异构体,正确;D、油脂的皂化反应是指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正确,答案选A。
考点:考查对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判断
2.下列有机物的命名错误的是( )
A. 1,2,4﹣三甲苯
B. 3-甲基-1-戊烯
C. 2-甲基-1-丙醇
D. 1,3-二溴丙烷
【答案】C
【分析】A、苯的同系物命名时,应从简单的侧链开始、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给苯环上的碳原子进行标号,使侧链的位次和最小,据此分析;
B、烯烃命名时,应选择含官能团的最长的碳链为主链,从离官能团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进行编号,并标出官能团的位置;
C、醇命名时,应选择含官能团的最长的碳链为主链,从离官能团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进行编号,并标出官能团的位置;
D、卤代烃命名时,应选择含官能团的最长的碳链为主链,从离官能团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进行编号,并标出官能团的位置。
【详解】A、苯的同系物命名时,应从简单的侧链开始、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给苯环上的碳原子进行标号,使侧链的位次和最小,故三个甲基在苯环上的位置分别是1号、2号和4号位,故名称为1,2,4-三甲苯,选项A正确;
B、烯烃命名时,应选择含官能团的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故主链上有5个碳原子,故为戊烯,从离官能团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进行编号,并标出官能团的位置,故碳碳双键在1号和2号碳原子上,在3号碳原子上有一个甲基,故名称为3-甲基-1-戊烯,选项B正确;
C、醇命名时,应选择含官能团的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故主链上有4个碳原子,故为丁醇,从离官能团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进行编号,并标出官能团的位置,故-OH在2号碳原子上,则名称为2-丁醇,选项C错误;
D、卤代烃命名时,应选择含官能团的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故主链上有3个碳原子,从离官能团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进行编号,并标出官能团的位置,则两个溴原子分别在1号和3号碳原子上,故名称为1,3-二溴丙烷,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烃以及烃的衍生物的命名,应注意的是含官能团的有机物在命名时,应以官能团为首要的考虑对象。
3. 下列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 淀粉水解制葡萄糖 B. 石油裂解制丙烯
C. 乙醇与乙酸反应制乙酸乙酯 D. 油脂与浓NaOH反应制高级脂肪酸钠
【答案】B
【解析】A、淀粉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是取代反应,A错误;B、石油裂解制丙烯,不属于取代反应,B正确;C、乙醇与乙酸反应制乙酸乙酯,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C错误;D、油脂与浓NaOH反应制高级脂肪酸钠,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D错误。答案选B
考点: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
4.关于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以与8molH2发生加成反应
B. 可与新制Cu(OH)2共热生成红色沉淀
C. 可与FeCl3溶液反应显紫色
D. 可与热的浓硝酸和浓硫酸混合液反应
【答案】D
【详解】A.苯环和羰基能够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1mol该有机物能够与7molH2发生加成反应,故A错误;
B.不含醛基,不能与新制Cu(OH)2共热生成红色沉淀,故B错误;
C.不含酚羟基,不能与FeCl3溶液反应显紫色,故C错误;
D.含有苯环,且苯环上含有氢原子,可与热的浓硝酸和浓硫酸混合液发生苯环上的硝化反应,故D正确;
答案选D。
5.“司乐平”是治疗高血压的一种临床药物,其有效成分M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M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B. 遇FeCl3溶液显紫色
C. 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 1molM完全水解生成2mol醇
【答案】A
【解析】A、M含有苯环,属于芳香族化合物,故A正确;B、M不含酚羟基,遇FeCl3溶液不显紫色,故B错误;C、M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C错误;D、1molM完全水解生成2mol乙醇、1mol 2-甲基-2-丙醇,故D错误,故选A。
【考点定位】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名师点晴】以有机物的结构为载体,考查官能团的性质。熟悉常见官能团的性质,进行知识迁移运用,根据有机物结构特点,有碳碳双键决定具有烯的性质,有羧基决定具有羧酸的性质,有醇羟基决定具有醇的性质,羟基连接在苯环上就具有酚的性质等。
6. 分枝酸可用于生化研究。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分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
B. 可与乙醇、乙酸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
C. 1mol分枝酸最多可与3molNaOH发生中和反应
D. 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
【答案】B
【解析】A、根据分支酸的结构简式可知分枝酸含羧基、羟基和碳碳双键三种官能团,错误;B、分枝酸含有羧基和羟基,可分别与乙醇、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反应类型相同,正确;C、分支酸分子中含有2个羧基,所以1mol分枝酸最多能与2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错误;D、分支酸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发生了加成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发生了氧化反应,原理不同,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包含了通过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判断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反应类型的判断、有机物的性质。
7.己烷雌酚的一种合成路线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NaOH水溶液中加热,化合物X可发生消去反应
B. 在一定条件,化合物Y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C. 用FeCl3溶液可鉴别化合物X和Y
D. 化合物Y中不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
【答案】C
【详解】A.X分子中含有溴原子,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如发生消去反应,条件应为氢氧化钠醇溶液,故A错误;
B.Y含有酚羟基,与苯酚性质相似,可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故B错误;
C.Y含有酚羟基,可与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而X不能,故C正确;
D.Y含有酚羟基,具有弱酸性,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区分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条件。
8.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用玻璃棒蘸取CH3COOH溶液点在水湿润的pH试纸上,测定该溶液的pH
B. 中和滴定时,滴定管用所盛装的反应液润洗2~3次
C. 用装置甲分液,放出水相后再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相
D. 用装置乙加热分解NaHCO3固体
【答案】B
【解析】A、不能点在湿润pH试纸上,对醋酸有稀释,所测pH不准,故 A错误;B、滴定管要用盛装反应液润洗2~3次,若不这样,对反应液有稀释作用,所测浓度有影响,故正确;C、分液时,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有机相应从上口倒出,故C错误;D、加热固体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故D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pH试纸的使用、滴定管的使用、分液漏斗使用、对固体加热等知识。
9.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 )
A.配制0 l0mol/L NaOH溶液
B.除去CO中的CO2
C.苯萃取碘水中的I2,分出水层后的操作
D.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2.20 mL
【答案】B
【详解】A.容量瓶是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要在烧杯中溶解固体物质,不能在容量瓶中进行固体的溶解,A错误;
B.CO2是酸性氧化物,可以与NaOH反应产生可溶性盐和水,而CO不能反应,所以可利用氢氧化钠吸收CO中的二氧化碳,可以达到除杂净化的实验目的,B正确;
C.进行萃取分液,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要从上口倒出。由于苯层在上层,所以应在分出水层后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该溶液,C错误;
D.滴定管0刻度在上部,小刻度在上,大刻度在下,液面读数是在11.80mL刻度处,D错误;
合理选项B。
10.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叙述Ⅰ
叙述Ⅱ
A
1己醇的沸点比己烷的沸点高
1己醇和己烷可通过蒸馏初步分离
B
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原电池需外接电源才能工作
C
乙二酸可与KMnO4溶液发生反应
乙二酸具有酸性
D
Na在Cl2中燃烧的生成物含离子键
NaCl固体可导电
【答案】A
【解析】A.含有氢键的物质熔沸点较高,1-己醇中含有氢键、己烷中不含氢键,所以1-己醇熔沸点高于己烷;互溶且熔沸点不同液体可以采用蒸馏方法分离,二者互溶且熔沸点不同,所以可以采用蒸馏方法分离,故A正确;B.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所以原电池没有未接电源、电解池有未接电源,故B错误;C.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还原性物质,能氧化乙二酸,说明乙二酸没有还原性,不能说明乙二酸具有酸性,故C错误;D.由阴阳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NaCl是由钠离子和锂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含有自由移动电子或离子的物质能导电,固体氯化钠中不含自由移动离子,所以不导电,故D错误;故选A。
考点:考查了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离子化合物与导电的关系、熔沸点高低比较、羧酸的性质等相关知识。
11.合成导电高分子材料PPV的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合成PPV的反应为加聚反应
B. PPV与聚苯乙烯具有相同的重复结构单元
C. 和苯乙烯均能使溴水褪色
D. 通过质谱法可测定PPV中氢原子的种类
【答案】C
【详解】A.合成PPV时有小分子物质HI生成,为缩聚反应,不属于加聚反应,故A错误;
B.聚苯乙烯的重复结构单元为,不含碳碳双键,而该高聚物的结构单元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不相同,故B错误;
C.有两个碳碳双键,苯乙烯有一个碳碳双键,均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故C正确;
D.质谱仪能记录分子离子、碎片离子的相对质量,质谱图中数值最大的即是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但不能测定氢原子的种类,故D错误;
答案选C。
12.分子式为C5H10O2并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物有(不含立体异构)( )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答案】B
【解析】能与Na2CO3反应放出气体,气体为二氧化碳,则化学式为C5H10O2的物质为羧酸,分子中含有官能团-COOH,该有机物可以书写为:C4H9COOH,丁烷分子中含有的位置不同的氢原子数目,即为该羧酸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丁烷存在的同分异构体为:①CH3CH2CH2CH3和②CH(CH3)3,其中①CH3CH2CH2CH3中存在2种位置不同的H原子;②CH(CH3)3中也存在2种CH(CH3)3,所以满足条件的该有机物同分异构体总共有:2+2=4种,故选B。
考点:考查了同分异构体的相关知识。
13.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8H26O5,1 mol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 mol羧酸和2 mol乙醇,该羧酸的分子式为( )
A. C14H18O5 B. C14H16O4
C. C16H22O5 D. C16H20O5
【答案】A
【解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8H26O5,1mol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羧酸和2mol乙醇,这说明分子中含有2个酯基,因此有2分子水参加反应,水解方程式为:C18H26O5+2H2O→羧酸+2C2H6O,则根据原子守恒可知该羧酸的分子式中碳原子个数是18—2×2=14,氢原子个数是26+4-2×6=18,氧原子个数是5+2-2×1=5,即分子式为C14H18O5,A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酯类物质的水解、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物质的分子式
【名师点晴】该题以酯类的水解反应为载体,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水解反应方程式判断有机物分子式,该题的答题关键是判断出酯类物质中含有2个酯基以及原子守恒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4. 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不合理的是(已知:饱和NaClO溶液的pH约为11)( )
A. 该消毒液可用NaOH溶液吸收Cl2制备:Cl2+2OH-="==" Cl-+ ClO-+ H2O
B. 该消毒液的pH约为12:ClO-+ H2OHClO+ OH-
C. 该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混用,产生Cl2:2H++ Cl-+ ClO-= Cl2↑+H2O
D. 该消毒液加白醋生成HClO,可增强漂白作用:CH3COOH+ ClO-= HClO+CH3COO—
【答案】B
【解析】A、用Cl2和NaOH溶液反应制取漂白液,故A正确 ;B、根据提干信息知:饱和NaClO溶液的pH约为11,而该溶液pH=12>11,故主要是因为该消毒液中含有一定量的NaOH,故B不合理;C、根据HCl和HclO中Cl的化合价分析,该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正确,故C正确 ;D、根据漂白粉起漂白作用的原理,应用的是较强酸制取较弱酸,故D正确。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原理和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式为C2H6O的有机化合物性质相同
B. 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碳按a、b两种途径完全转化,途径a比途径b放出更多热能途径a:CCO+H2CO2+H2O途径b:CCO2
C.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去电子总数等于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总数
D. 通过化学变化可以直接将水转变为汽油
【答案】C
【解析】A、C2H6O可以是CH3CH2OH,也可以是CH3OCH3,化学性质不同,故A错误;B、根据盖斯定律,反应热只跟始态和终态有关,跟反应过程无关,始态和终态不变,反应热不变,等质量C生成CO2,放出热量相同,故B错误;C、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目守恒,故C正确;D、违背了化学变化的元素守恒,故D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性质、盖斯定律、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化学反应规律等知识。
16. 在不同浓度(c)、温度(T)条件下,蔗糖水解的瞬时速率(v)如下表。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a=6.00
B. 同时改变反应温度和蔗糖的浓度,v可能不变
C. b<318.2
D. 不同温度时,蔗糖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相同
【答案】D
【解析】A.根据表格的数据可知:温度不变时,蔗糖的浓度越大,水解的速率越快。根据浓度与速率的变化关系可知:在328.2T时,蔗糖的浓度每减小0.100mol/L,水解速率减小1.50mmol/(L∙min),所以在温度是328.2T、浓度是0.400mol/L时,水解的速率是a=7.50-1.50=6.00 mmol/(L∙min),正确。B.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升高温度,水解速率增大,增大浓度,水解速率也增大,若同时改变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的温度,则二者对水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可能相互抵消,使反应速率可能不发生改变,正确。C.在物质的浓度不变时,升高温度,水解速率增大,降低温度,水解速率减小。由于在物质的浓度是0.600mol/L时,温度是318.2T时水解速率是3.60mmol/(L∙min),现在该反应的速率是2.16 mmol/(L∙min)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