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展开
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化学用语中,书写正确的是( )
A. 乙炔的结构简式:CHCH B. 苯的实验式:CH
C. 醛基的结构简式:—COH D. 羟基的电子式H
【答案】B
【详解】A. 乙炔中含有碳碳三键,乙炔正确的结构简式为CH≡CH,故A错误;
B. 苯的分子式为C6H6,实验式为CH,故B正确;
C. 醛基结构简式为—CHO,故C错误;
D. 羟基的电子式为,故D错误。
故选B。
2.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
A. 3-甲基-1,3-丁二烯 B. 2-羟基丁烷
C. CH3CH(C2H5)CH2CH2CH3 2-乙基戊烷 D. CH3CH(CH3)CH2COOH 3-甲基丁酸
【答案】D
【详解】A. 命名时编号从右端开始,正确命名为:2-甲基-1,3-丁二烯,故A错误;
B. 主链有4个碳原子,2号碳上有1个羟基,正确命名为:2-丁醇,故B错误;
C. CH3CH(C2H5)CH2CH2CH3,主链有6个碳原子,3号碳上有1个甲基,正确的命名为:3-甲基己烷,故C错误;
D. CH3CH(CH3)CH2COOH 3-甲基丁酸,故D正确;
故选D。
3.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关于该化合物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有机物是苯乙烯的同系物 B. 该有机物属于醇
C. 该有机物分子中所有的原子都共面 D. 该有机物有两种官能团
【答案】D
【详解】A. 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氧原子,不属于烃类,不可能与苯乙烯互为同系物,故A错误;
B. 羟基直接与苯环相连,属于酚类,故B错误;
C. 该有机物含有—CH3,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故C错误;
D. 该有机物含有碳碳双键和羟基两种官能团,故D正确。
故选D。
4.下列有关同分异构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1个氯原子取代,所得产物有5种
B. 丁烷(C4H10)的二氯取代物只能有4种
C. 菲的结构简式为,其一硝基取代物有10种
D. 和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D
【分析】A.结构对称,苯环上含3种H;B、丁烷(C4H10)有2种结构,根据定一移二的方法分析判断;C、菲具有对称性,利用对称性判断分子中等效H原子种数;D.根据 和的分子式是否相同分析判断。
【详解】A、甲苯中苯环上有邻、间、对三种一氯代物,故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含1个氯原子取代,所得产物有3种,选项A错误;B、丁烷的二氯取代产物同分异构体为:①CHCl2CH2CH2CH3、②CH2ClCHClCH2CH3、③CH2ClCH2CHClCH3、④CH2ClCH2CH2CH2Cl、⑤CHCl2CH(CH3)2、⑥CH2ClCH(CH3)CH2Cl、⑦CH2ClC(CH3)2Cl、⑧CH3CCl2CH2CH3,⑨CH3CHClCHClCH3,共有9种,选项B错误;C、菲的化学式为C14H10,其结构中共有10个氢原子可被取代,但该结构属于对称结构。(如图所示:)故一硝基取代物有5种,选项C正确;D、分子式均为C7H8O,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选项D正确。答案选D。
5.下列化学反应的有机产物中,存在同分异构体的是 ( )
A. CH3CH2CH2Br在碱性溶液中水解
B. 甲苯在催化剂作用下与Br2发生取代反应
C. 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反应
D. 在催化剂存在下与H2完全加成
【答案】B
【详解】A. CH3CH2CH2Br在碱性溶液中水解只能生成1-丙醇,故A错误;
B. 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1个溴原子取代,所得产物有3种,故B正确;
C. 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物是丙烯,没有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
D. 在催化剂存在下与H2完全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物是乙基环己烷,没有同分异构体,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卤代烃与强碱的醇溶液共热时发生的是消去反应,与强碱的水溶液共热时发生的是水解反应(取代反应)。
6.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分析:在光照条件下氯气与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化氢和四种氯代烃,结合有关物质的溶解性分析解答。
详解:在光照条件下氯气与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化氢和四种氯代烃,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所以液面会上升。但氯代烃是不溶于水的气体或油状液体,所以最终水不会充满试管,答案选D。
点睛:明确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的原理和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是解答的关键,本题取自教材中学生比较熟悉的实验,难度不大,体现了依据大纲,回归教材,考查学科必备知识,体现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基础性考查要求。
7.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中为杂质),采用的试剂和除杂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含杂质的物质
试剂
除杂方法
A
C2H4(SO2)
NaOH溶液
洗气
B
C6H6(Br2)
Fe粉
蒸馏
C
C6H5NO2(HNO3)
NaOH溶液
分液
D
C2H2(H2S)
CuSO4溶液
洗气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S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而C2H4与NaOH溶液不反应,故除去乙烯中的少量SO2,可将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正确;B、苯和液溴在铁作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溴苯,不能用题给方法除去苯中的溴,错误;C、硝基苯与氢氧化钠溶于不反应、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硝酸与氢氧化钠溶于反应生成的硝酸钠进入水层,可用加入氢氧化钠溶于分液的方法除去硝基苯中的硝酸,正确;D、C2H2与硫酸铜溶液不反应,H2S与硫酸铜溶液分液生成硫化铜沉淀和硫酸,可将混合气体通入硫酸铜溶液的洗气瓶除去乙炔中的H2S,正确。
考点: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化学实验方案的分析、评价。
8.环之间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螺环化合物,螺[2,2]戊烷()是最简单的一种。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与环戊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B. 二氯代物超过两种
C. 所有碳原子均处同一平面 D. 生成1 molC5H12至少需要2 molH2
【答案】C
【解析】分析:A、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B、根据分子中氢原子的种类判断;
C、根据饱和碳原子的结构特点判断;
D、根据氢原子守恒解答。
详解:A、螺[2,2]戊烷的分子式为C5H8,环戊烯的分子式也是C5H8,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A正确;
B、分子中的8个氢原子完全相同,二氯代物中可以取代同一个碳原子上的氢原子,也可以是相邻碳原子上或者不相邻的碳原子上,因此其二氯代物超过两种,B正确;
C、由于分子中4个碳原子均是饱和碳原子,而与饱和碳原子相连的4个原子一定构成四面体,所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均处在同一平面上,C错误;
D、戊烷比螺[2,2]戊烷多4个氢原子,所以生成1 molC5H12至少需要2 molH2,D正确。答案选C。
点睛:选项B与C是解答的易错点和难点,对于二元取代物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判断,可固定一个取代基的位置,再移动另一取代基的位置以确定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关于有机物分子中共面问题的判断需要从已知甲烷、乙烯、乙炔和苯的结构特点进行知识的迁移灵活应用。
9.采用下列装置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装置分离出溴苯
B. 用装置验证乙炔的还原性
C. 用装置制取乙烯
D. 用装置制取乙酸乙酯
【答案】A
【解析】分析:A.互不相溶的液体采用分液方法分离;
B.生成的乙炔中含有H2S等气体;
C.浓硫酸和乙醇混合加热需要170℃,温度计测量溶液温度;
D.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
详解:A.互不相溶的液体采用分液方法分离,水和溴苯不互溶,所以可以采用分液方法分离,A正确;
B.由于电石不纯,生成的乙炔中含有H2S等气体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无法验证乙炔的还原性,B错误;
C.浓硫酸和乙醇混合加热需要170℃,温度计测量溶液温度,温度计应该插入混合溶液中,C错误;
D.乙酸乙酯易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应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物质检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制备等知识点,明确实验原理是解本题关键,会从实验操作规范、实验原理等方面判断,易错选项是B。
10.有下列物质:①乙醇 ②苯酚 ③乙醛 ④丙烯酸(CH2=CHCOOH) ⑤乙酸乙酯。其中与溴水、KMnO4酸性溶液、NaHCO3溶液都能反应的是( )
A. ①③ B. ②⑤ C. ④ D. ③④
【答案】C
【详解】能与NaHCO3反应说明分子中有羧基;能与溴水、KMnO4酸性溶液反应,表明该物质具有还原性。丙烯酸中含有羧基和碳碳双键,与溴水、KMnO4酸性溶液、NaHCO3溶液都能反应,故④正确;
故选C。
11.下列实验能够成功的是( )
A. 只用溴水一种试剂可鉴别甲苯、己烯、乙醇、四氯化碳四种物质
B. 将乙醇加热到170 ℃可制得乙烯
C. 将乙醇、冰醋酸及pH=0的硫酸共同加热可制乙酸乙酯
D. 用酚酞可鉴别苯酚钠和乙醇钠两种溶液
【答案】A
【详解】A.分别加入溴水,上层呈橙红色的是甲苯;溴水褪色,下层有油状物的是己烯;不发生分层现象的是乙醇;下层呈橙红色的是四氯化碳,故A正确;
B.实验缺少浓硫酸作催化剂,故B错误;
C.pH=0的硫酸是稀硫酸,酯化反应应用浓硫酸催化,故C错误;
D.苯酚钠和乙醇钠两种溶液均显碱性,用酚酞不能鉴别,故D错误;
故选A。
12.一定量的某有机物溶解于适量的NaOH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呈红色,煮沸5 min后,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浅,再加入盐酸至溶液显酸性时,出现白色沉淀。取少量晶体放入FeCl3溶液中,溶液呈紫色。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 )
A. B.
C. D.
【答案】A
【详解】加NaOH溶液加热后红色变浅,说明有机物能发生水解,说明该物质中含有酯基官能团,加盐酸后,再加入FeCl3溶液呈紫色,说明原物质中含有酚羟基或水解后产生酚羟基。故A符合题意。故选A。
13.分子式为C4H6O5的有机物A有如下性质:
①1 mol A+2 mol NaOH→正盐。
②A+RCOOH或ROH有香味的物质(R为烃基)。
③1 mol A1.5 mol气体 ④A的分子内脱水产物(不是环状化合物)可使溴水褪色。
根据以上信息,对A的结构判断错误的是( )
A. 肯定没有碳碳双键 B. 有两个羧基
C. 肯定有醇羟基 D. 符合RCOOR'结构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由信息可知,C4H6O5的结构中含有2个—COOH,1个—OH,肯定没有碳碳双键,结构为HOOC—CHOH—CH2—COOH。答案选D。
考点:有机物的结构
14.分子式为C9H18O2的有机物A有下面变化关系: 其中B、C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和E酸化后得到的有机物互为同系物 B. 符合题目条件的A共有4种
C. D既能发生氧化反应,又能发生还原反应 D. 符合题目条件的B共有4种
【答案】B
【解析】分析:有机物A的分子式应为C9H18O2,在酸性条件下甲水解为B和C两种有机物,则有机物A为酯,由于B与C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因此酸比醇少一个C原子,说明水解后得到的羧酸含有4个C原子,而得到的醇含有5个C原子,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 C和E酸化后得到的有机物都为饱和的一元羧酸,互为同系物,A正确;B.含有5个C原子的醇的有8种同分异构体,其中醇能能被氧化成羧酸,说明羟基所连碳上有2个氢原子,共有4种,所以有机物A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有2×4=8种,B错误;C. D中含有醛基,既能发生氧化反应,又能发生还原反应,C正确;D.B为饱和的一元醇,符合题目条件的B共有4种,D正确;答案选B.
15.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对生活中各种物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普通肥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钠
B. “皮革奶粉”含有大量有毒物质,不能食用
C. 沾有血迹的衣物要用热水和加酶洗衣粉浸泡
D. 利用氢化反应将液态植物油转变为固态脂肪的过程发生的是还原反应
【答案】C
【解析】A项,肥皂由油脂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制得,普通肥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钠盐,正确;B项,“皮革奶粉”含有大量有毒物质,不能食用,正确;C项,酶是一种蛋白质,热水可使蛋白质变性而失去活性,不能用热水和加酶洗衣粉浸泡,错误;D项,液态植物油与H2发生加成反应转变为固态脂肪,有机物加氢去氧的反应为还原反应,油脂的氢化是还原反应,正确;答案选C。
16.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油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 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C. 糖类都能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
D. 蛋白质溶液遇硫酸铜后产生的沉淀能重新溶于水
【答案】B
【详解】A.植物油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Br2发生加成反应,故A错误;
B.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故B正确;
C.葡萄糖、果糖等单糖不能水解,故C错误;
D.蛋白质遇CuSO4溶液发生变性,生成的沉淀不能溶于水,故D错误;
故选B。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2分)
17.(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6-二甲基-4-乙基辛烷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mol该烃完全燃烧需消耗氧气____mol。
(3)在烃的分子结构中,若每减少2个氢原子,则相当于碳碳间增加1对共用电子。试完成下列问题:
①分子式为CnH2n+2的烃分子中碳碳间共用电子对数为______。
②碳碳间共用电子对数为n的单烯烃的分子式为______。
【答案】 (1). 3,4-二甲基辛烷 (2). (3). 18.5 (4). n-1 (5). CnH2n
【分析】(1)烷烃命名时,要选最长的碳链为主链,从离支链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碳原子编号,据此分析;
(2)根据烷烃的命名原则写出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根据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写出分子式,然后计算出完全燃烧消耗的氧气的物质的量;
(3)每个碳原子有4个价键,对于烃CxHy分子,除了氢原子之外就是碳与碳之间的共用电子对,由于每两个碳共用这些电子对,因此碳与碳之间的共用电子对数为4x-y/2,利用此公式代入即可求解本题。
【详解】(1)该有机物最长碳链8个C,主链为辛烷,编号从左下方开始,该有机物命名为: 3,4-二甲基辛烷,故答案为:3,4-二甲基辛烷。
(2)2,6-二甲基-4-乙基辛烷,主链为辛烷,在2、6号C各含有1个甲基,在4号C含有1个乙基,该有机物结构简式为:,根据其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分子式为:C12H26,1mol该有机物完全燃烧消耗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2+26/4)mol=18.5mol,故答案为:;18.5。
(3)①每个碳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对于烃分子CxHy,除了碳与氢之间的共用电子对之外就是碳与碳之间的共用电子对,CnH2n+2是烷烃的通式,相邻两个碳原子之间都有1对共用电子,n个碳原子间应有(n-1)对共用电子,故答案为:n-1。
②单烯烃相邻两个碳原子之间都有2对共用电子,单烯烃比相应烷烃少了2个氢原子,烷烃通式为:CnH2n+2,所以单烯烃通式为:CnH2n;故答案为:CnH2n。
1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合成1丁醇,查阅资料得知一条合成路线:CH3CH===CH2+CO+H2→CH3CH2CH2CHOCH3CH2CH2CH2OH,CO的制备原理:HCOOHCO↑+H2O,并设计出原料气的制备装置(如图)。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实验室现有锌粒、稀硝酸、稀盐酸、浓硫酸、2丙醇,从中选择合适的试剂制备氢气、丙烯。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以上装置制备干燥纯净的CO,装置中a和b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c和d中盛装的试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制丙烯时,还产生少量SO2、CO2及水蒸气,该小组用以下试剂检验这四种气体,混合气体通过试剂的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
①饱和Na2SO3溶液 ②酸性KMnO4溶液 ③石灰水 ④无水CuSO4 ⑤品红溶液
(4)合成正丁醛的反应为正向放热的可逆反应,为增大反应速率和提高原料气的转化率,你认为应该采用的适宜反应条件是________。
a.低温、高压、催化剂 b.适当的温度、高压、催化剂
c.常温、常压、催化剂 d.适当的温度、常压、催化剂
(5)正丁醛经催化加氢得到含少量正丁醛的1丁醇粗品,为纯化1丁醇,该小组查阅文献得知:①R—CHO+NaHSO3(饱和)―→RCH(OH)SO3Na↓;②沸点:乙醚 34 ℃,1丁醇 118 ℃,并设计出如下提纯路线:
粗品滤液有机层1丁醇、乙醚纯品
试剂1为________,操作1为________,操作2为________,操作3为________。
【答案】(1)Zn+2HCl=ZnCl2+H2↑;(CH3)2CHOHCH2=CHCH3↑+H2O
(2)恒压,防倒吸; NaOH溶液,浓H2SO4
(3)④⑤①②③(或④⑤①③②)(4)b
(5)饱和NaHSO3溶液 过滤 萃取 蒸馏
【解析】试题分析:(1)氢气可用活泼金属锌与非氧化性酸盐酸通过置换反应制备,氧化性酸如硝酸和浓硫酸与锌反应不能产生氢气,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2-丙醇通过消去反应即到达丙烯,方程式为 (CH3)2CHOHCH2=CHCH3↑+H2O;(2)甲酸在浓硫酸的作用下通过加热脱水即生成CO,由于甲酸易挥发,产生的CO中必然会混有甲酸,所以在收集之前需要除去甲酸,可以利用NaOH溶液吸收甲酸.又因为甲酸易溶于水,所以必需防止液体倒流,即b的作用是防止倒吸,最后通过浓硫酸干燥CO;(3)检验丙烯可以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SO2可以用酸性KMnO4溶液褪色、品红溶液或石灰水,检验CO2可以石灰水,检验水蒸气可以无水CuSO4,所以在检验这四种气体必需考虑试剂的选择和顺序.只要通过溶液,就会产生水蒸气,因此先检验水蒸气;然后检验SO2并在检验之后除去SO2,除SO2可以用饱和Na2SO3溶液,最后检验CO2和丙烯,因此顺序为④⑤①②③(或④⑤①③②);(4)由于反应是一个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所以采用高压,有利于增大反应速率和提高原料气的转化率;正向反应是放热反应,虽然低温有利于提高原料气的转化率,但不利于增大反应速率,因此要采用适当的温度;催化剂不能提高原料气的转化率,但有利于增大反应速率,缩短到达平衡所需要的时间,故正确所选项是b;(5)粗品中含有正丁醛,根据所给的信息利用饱和NaHSO3溶液形成沉淀,然后通过过滤即可除去;由于饱和NaHSO3溶液是过量的,所以加入乙醚的目的是萃取溶液中的1-丁醇.因为1-丁醇和乙醚的沸点相差很大,因此可以利用蒸馏将其分离开。
考点:考查有机物合成方案的设计
19.根据下图填空。
已知H是环状化合物,分子式为C4H6O2,F分子中的碳原子都在一条直线上。
(1)化合物A含有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_。
(2)B在酸性条件下与Br2反应得到E,E在足量的氢氧化钠醇溶液作用下转变成F,由E转变成F时发生两种反应,其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 mol A与2 mol H2反应生成1 mol G,其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与A具有相同官能团的A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碳碳双键、醛基、羧基;
(2)消去反应、中和反应;
(3);
(4)+2H2HOCH2CH2CH2COOH;
(5)。
【解析】试题分析:H是环状化合物,根据反应条件,此反应应是酯化反应,F的碳原子都在一条直线上,则H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2-CH2-COOH,B和Br2发生反应生成E,说明B中含有碳碳不饱和键,E→F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发生反应,且F中碳原子在一条直线上,说明F中含有碳碳叁键,即A中含有碳碳双键,A可以和银氨溶液反应说明含有醛基,A可以和NaHCO3溶液反应说明含有羧基,即A的结构简式为OHC-CH=CH-COOH,(1)A中含有的官能团为醛基、碳碳双键、羧基;(2)A→B利用银氨溶液氧化性,把醛基氧化,B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E,B和溴水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利用酸性强的制取酸性弱的,则E中含有羧基,E在NaOH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F,同时羧基和NaOH发生中和反应;(3)根据上述推断,D的结构简式为NaOOC-CH=CH-COONa;(4)醛基、碳碳双键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H2HOCH2CH2CH2COOH;(5)具有相同官能团,同分异构体中含有碳碳双键、醛基、羧基,结构简式为:。
考点:考查有机物的推断、有机物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等知识。
20.香料G的一种合成工艺如图所示。
核磁共振氢谱显示A有两组峰,其强度之比1∶1。
已知:(1)CH3CH2CH=CH2CH3CHBrCH=CH2
(2)CH3CHO+CH3CHOCH3CH=CHCHO+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G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验M已完全转化为N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3)有学生建议,将M→N的转化用KMnO4(H+)代替O2,老师认为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写出K→L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
(5)F是比M多一个碳原子的同系物,满足下列条件的F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加成
③苯环上有2个对位取代基
(6)以丙烯和NBS试剂为原料制备甘油(丙三醇),请设计合成路线(其他无机原料任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 碳碳双键、酯基 (3). 取少量M氧化后的产物于试管中,滴加稀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再加新制的Cu(OH)2加热,若没有砖红色沉淀产生,说明M已完全转化为N (4). KMnO4(H+)在氧化醛基的同时,还可以氧化碳碳双键 (5). +CH3CHO (6). 加成反应 (7). 6 (8). CH3CH===CH2CH2BrCH===CH2
【分析】由G的结构逆推可知E、N分别为、中的一种,C与NBS反应得到D,D发生卤代烃水解反应得到E,故E属于醇,则E为,N为,逆推可知M为,L为、K为;D为、C为,核磁共振氢谱显示A有两组峰,其强度之比为1∶1,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B在浓硫酸条件下反应得到,可推知A为,B为。
【详解】(1)A的结构简式为;由G的结构可知,含有的官能团有碳碳双键、酯基,故答案为:;碳碳双键、酯基。
(2)M→N为醛基催化氧化生成羧基的反应,检验M已完全转化为N,即检验反应后没有醛基即可,取少量M氧化后的产物于试管中,滴加稀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再加新制的Cu(OH)2加热,若没有砖红色沉淀产生,说明M已完全转化为N,故答案为:取少量M氧化后的产物于试管中,滴加稀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再加新制的Cu(OH)2加热,若没有砖红色沉淀产生,说明M已完全转化为N 。
(3)将M→N的转化用KMnO4(H+)代替O2,不合理,原因是KMnO4(H+)在氧化醛基的同时,还可以氧化碳碳双键,故答案为:KMnO4(H+)在氧化醛基的同时,还可以氧化碳碳双键。
(4)K→L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O,属于加成反应,故答案为:+CH3CHO;加成反应。
(5)M为,F是M的同系物,比M多一个碳原子,其同分异构体符合:①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醛基;②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加成,说明含有碳碳双键;③苯环上有2个对位取代基,其中1个侧链为—CHO,另外侧链为—CH=CHCH3或—CH2CH=CH2 或—C(CH3)=CH2,或2个侧链为—CH2CHO、—CH=CH2,2个侧链为—CH=CHCHO、—CH3,2个侧链为—C(CHO)=CH2、—CH3,故共有6种,故答案为:6。
(6)CH2=CHCH3与NBS反应生成CH2=CHCH2Br,再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2BrCHBrCH2Br,最后在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CH2(OH)CH(OH)CH2OH,合成路线为:CH3CH=CH2CH2BrCH=CH2 ,故答案为:
CH3CH=CH2CH2BrCH=CH2。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与合成,侧重考查分析推断、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充分利用反应条件、有机物分子式与结构简式进行分析推断,明确官能团及其性质关系、官能团之间的转化关系是解题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