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山西省忻州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展开山西省忻州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将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试题和试卷上。
2.请把所有答案做在试卷上,交卷时只交试卷,不交试题,答案写在试题上无效。
第 Ⅰ 卷 (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是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硫在氧气中燃烧
D.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
2..下列有关能量转换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煤燃烧是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B.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
C.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成CO2是热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
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
3.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C+CO22CO B.Zn与稀盐酸反应制备氢气
C.浓硫酸溶于水 D.石灰石分解制备氧化钙
4.增大压强对下列反应的速率无影响的是
A.CO2(g)+Ca(OH)2===CaCO3↓+H2O
B.H2(g)+I2(g)2HI(g)
C.NaCl+AgNO3===AgCl↓+NaNO3
D.N2(g)+3H2(g)2NH3(g)
5.在2NO2(红棕色)N2O4(无色)的可逆反应中,下列状态一定属于平衡状态的是
A.N2O4和NO2的分子数比为1∶2
B.N2O4和NO2的浓度相等
C.平衡体系的颜色不再改变
D.单位时间内有1 mol N2O4变为NO2的同时,有1 mol NO2变为N2O4
6.已知某反应aA(g)+bB(g)cC(g)的各物质浓度数据如下:
| A | B | C |
起始浓度(mol·L−1) | 3.0 | 1.0 | 0 |
2 s末浓度(mol·L−1) | 1.8 | 0.6 | 0.8 |
据此可推算出a∶b∶c是
A.9∶3∶4 B.3∶1∶2 C.2∶1∶3 D.3∶2∶1
7.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l)+O2(g)SO2(g) ΔH1=−293.23 kJ·mol−1,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S(s)+O2(g)SO2(g)的热效应小于ΔH1
B.反应S(g)+O2(g)SO2(g)的热效应大于ΔH1
C.1 mol SO2(g)的能量小于1 mol S(l)和1 mol O2(g)的能量之和
D.1 mol SO2 (g)的能量大于1 mol S(l)和1 mol O2(g)的能量之和
8.下列内容与结论相对应的是
选项 | 内容 | 结论 |
A | H2O(g)变成H2O(l) | ΔS>0 |
B | 硝酸铵溶于水可自发进行 | 因为ΔS>0 |
C | 一个反应的ΔH>0,ΔS>0 | 反应一定不自发进行 |
D | H2(g)+F2(g)===2HF(g) ΔH=−271 kJ·mol−1 ΔS=8 J·mol−1·K−1 | 反应在任意外界条件下均可自发进行 |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热反应一定是自发进行的反应;
B、吸热反应一定是非自发进行的;
C、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容易发生;
D、有些吸热反应也能自发进行。
10.250℃和1.01×105Pa时,反应2N2O5(g)=4NO2(g)+O2(g); △H=+56.76kJ/mol,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A、是吸热反应;
B、是放热反应;
C、是熵减少的反应;
D、熵增大效应大于能量效应
11.25 ℃、101 kPa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 kJ/mol、285.8 kJ/mol、890.3 kJ/mol和2 800 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C(s)+O2(g)CO(g) ΔH=−393.5 kJ/mol
B.2H2(g)+O2(g)2H2O(g) ΔH=+571.6 kJ/mol
C.CH4(g)+2O2(g)CO2(g)+2H2O(g) ΔH=−890.3 kJ/mol
D.C6H12O6(s)+3O2(g)3CO2(g)+3H2O(l) ΔH=−1 400 kJ/mol
12.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Zn(s)+ 1/2O2(g)=ZnO(s) ΔH1=-351.1 kJ·mol-1
Hg(l)+ 1/2O2(g)=HgO(s) ΔH2=-90.7 kJ·mol-1
由此可知Zn(s)+HgO(s)=ZnO(s)+Hg(l) ΔH3,其中ΔH3的值是
A.-441.8 kJ·mol-1 B.-254.6 kJ·mol-1
C.-438.9 kJ·mol-1 D.-260.4 kJ·mol-1
13.图中a曲线表示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X(g)+Y(g) 2Z(g)+W(g) ; △H =QkJ/mol 的反应过程。若使a曲线变为b曲线,可采取的措施是 ( )
A、加入催化剂
B、增大Y的浓度
C、降低温度
D、增大体系压强
14.COCl2(g)CO(g)+Cl2(g) Δ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升温 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 ③增加CO的浓度 ④减压 ⑤加催化剂 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⑤⑥
15.恒温下, 反应aX(g) bY(g) +cZ(g)达到平衡后, 把容器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且达到新平衡时, X的物质的量浓度由0.1mol/L增大到0.19mol/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b+c B. a<b+c C. a=b+c D. a=b=c
16.已知下面三个数据:7.2×10-4、4.6×10-4、4.9×10-10
分别是下列有关的三种酸的电离常数,若已知下列反应可以发生:
NaCN+HNO2 === HCN+NaNO2
NaCN+HF === HCN+NaF
NaNO2+HF === HNO2+NaF
由此可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K(HF)=7.2×10-4
B.K(HNO2)=4.9×10-10
C.酸性:HF>HNO2>HCN
D.K(HCN)<K(HNO2)<K(HF)
17.对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NH3·H2ONH+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水后,溶液中n(OH-)增大
B.加入少量浓盐酸,溶液中c(OH-)增大
C.加入少量浓NaOH溶液,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加入少量NH4Cl固体,溶液中c(NH)减少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恰好中和10 mL 0.1 mol·L-1盐酸与100 mL 0.01 mol·L-1醋酸所需NaOH物质的量不同
②常温下,体积相同、pH相等的盐酸和硫酸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相等
③常温下,pH=3的醋酸溶液中c(H+)与pH=11的氨水中的c(OH-)相等
④常温下,锌与pH=4的盐酸反应比跟pH=3的醋酸溶液反应强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在下列反应中:A2(g)+B2(g)2AB(g) ΔH<0,当其达到平衡时,在下图所示的曲线中,符合勒夏特列原理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⑤
20.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发生反应:2A(气)+B(气) xC(气),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W%。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0.6molA、0.3molB和1.4molC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仍为W%,则x值为
A、1 B、2 C、3 D、4
第 Ⅱ 卷(非选择题,共40分)
21.在25 ℃、101 kPa时,2 mol H2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2 mol液态水,放出571.6 k热量,则H2的燃烧热ΔH=______________(3分),表示H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2.将化合物A的蒸气1 mol通入0.5 L 的容器中加热,发生反应:
2A(g)B(g)+nC(g)。反应到3 min时,容器内A的浓度为0.8 mol·L-1,通过测定得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v(C)=0.6 mol·L-1·min-1,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为________________(3分),用物质B表示这段时间的平均速率v(B)=___________(3分)。
23.在一定体积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CO2(g)+H2(g) CO(g) +H2O(g),
其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
t/ºC | 700 | 800 | 830 | 1000 | 1200 |
k | 0.6 | 0.9 | 1.0 | 1.7 | 2.6 |
(1)k的表达式为: (3分)
(2)该反应为 反应(“吸热”或“放热”) (3分)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 )(3分)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O浓度不变
C.v(H2)正=v(H2O)逆
D.c(CO2)=c(CO)
(4)若c(CO2) .c(H2)=c(CO) .c(H2O),此时温度为 (3分) .
24.(14分)高炉炼铁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Fe2O3(s)+CO(g)Fe(s)+CO2(g)已知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如下:
温度/℃ | 1 000 | 1 150 | 1 300 |
平衡常数 | 4.0 | 3.7 | 3.5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3分),ΔH________0(填“>”“<”或“=”);(3分)
(2)在一个容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1 000 ℃时加入Fe、Fe2O3、CO、CO2各1.0 mol,反应经过10 min后达到平衡。求该时间范围内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____ (4分)、CO的平衡转化率=________(3分);
(3)欲提高(2)中CO的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3分)。
A.减少Fe的量 B.增加Fe2O3的量
C.移出部分CO2 D.提高反应温度
E.减小容器的体积 F.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参考答案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D | B | B | C | C | B | C | B | D | D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D | D | D | B | A | B | A | C | D | B |
21. 285.8kJ.mol-1(3分)
H2(g)+1/2O2(g)H2O(l) ΔH=-285.8 kJ/mol(3分)
22. 3(3分) 0.2 mol·L−1·min−1 (3分)。
23. (1) (3分)
(2)吸热 (3分)
(3) BC (3分)
(4) 830℃(3分) .
24.(1)(3分) <(3分)
(2)0.006 mol·L−1·min−1 60% (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