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化学】湖南省娄底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化学】湖南省娄底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01
    【化学】湖南省娄底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02
    【化学】湖南省娄底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03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化学】湖南省娄底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展开
    湖南省娄底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1.判断一个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常用焓判据和熵判据,则在下列情况下,可以判定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的是
    A. ΔH<0,ΔS>0 B. ΔH>0,ΔS>0 C. ΔH<0,ΔS<0 D. ΔH>0,ΔS<0
    【答案】A
    【解析】
    【详解】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焓变和熵变的综合判据,当ΔG=ΔH-TΔS<0 时,反应能自发进行,当ΔH<0,ΔS>0 时, ΔG=ΔH-TΔS<0,一定能自发进行,而ΔH>0,ΔS<0时不能自发进行;ΔH>0,ΔS>0或ΔH<0,ΔS<0 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反应的温度,所以ΔH<0,ΔS>0一定能自发进行;A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A。
    2.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两份相同浓度的稀H2SO4混合
    ④研磨固体氢氧化钠 ⑤弱酸电离  ⑥H2在Cl2中燃烧
    A. ①⑤ B. ②③④⑤ C. ②③④⑥ D. ②⑥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是物理变化,故①错误;
    ②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②正确;
    ③两份相同浓度的稀H2SO4混合是物理变化,故③错误;
    ④研磨固体氢氧化钠是物理变化,故④错误;
    ⑤弱酸电离的过程吸热,故⑤错误;
    ⑥H2在Cl2中燃烧是放热反应,故⑥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点睛】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燃烧反应、所有的中和反应、金属和酸的反应、金属与水的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铝热反应等;常见的吸热反应为:大多数的分解反应,氢氧化钡和氯化铵的反应、焦炭和二氧化碳、焦炭和水的反应,盐类的水解等。
    3.燃料电池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下列物质均可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其中最环保的是
    A. 甲醇 B. 天然气 C. 氢气 D. 液化石油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A项的甲醇、B项的天然气、D项的液化石油气在燃烧过程中都会产生CO2温室气体,不如水环保,故A项、B项、D项错误;C项,氢气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其产物是水,对环境无危害性,从能效比及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氢气是最理想的能源,故C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C。
    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ΔH的绝对值均正确)
    A. C2H5OH(l)+3O2(g)===2CO2(g)+3H2O(g) ΔH=-1367.0 kJ·mol-1(燃烧热)
    B. 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3 kJ·mol-1(中和热)
    C. 2NO2===O2+2NO ΔH=+116.2 kJ·mol-1(反应热)
    D. S(s)+O2(g)===SO2(g) ΔH=-296.8 kJ·mol-1(反应热)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项,燃烧热要求可燃物的物质的量必须为1mol,得到稳定的产物,H2O的状态必须为液态, 故A错误;
    B项,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ΔH 应小于0,正确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3 kJ·mol-1, 故B错误;
    C项,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注明物质的状态,正确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O2(g)===O2(g)+2NO(g) ΔH=+116.2 kJ·mol-1, 故C错误;
    D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明了物质的聚集状态,ΔH的正负号、数值、单位均正确, 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5.在298 K、100 kPa时,已知:
    ①2H2O(g)=O2(g)+2H2(g) ΔH1
    ②Cl2(g)+H2(g)=2HCl(g) ΔH2
    ③2Cl2(g)+2H2O(g)=4HCl(g)+O2(g) ΔH3
    则ΔH3与ΔH1、ΔH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 ΔH3=ΔH1+2ΔH2
    B. ΔH3=ΔH1+ΔH2
    C. ΔH3=ΔH1-2ΔH2
    D. ΔH3=ΔH1-ΔH2
    【答案】A
    【解析】
    令2H2O(g)===O2(g)+2H2(g)    ΔH1①
    Cl2(g)+H2(g)===2HCl(g)     ΔH2②
    2Cl2(g)+2H2O(g)===4HCl(g)+O2(g)   ΔH3③
    根据盖斯定律,将反应①+反应②×2即可求得反应③,因此有ΔH3=ΔH1+2ΔH2,故A项正确。
    6.已知以下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Fe2O3(s)+3CO(g)===2Fe(s)+3CO2(g) ΔH=-24.8 kJ·mol-1
    ②Fe2O3(s)+1/3CO(g)===2/3Fe3O4(s)+1/3CO2(g) ΔH=-15.73 kJ·mol-1
    ③Fe3O4(s)+CO(g)===3FeO(s)+CO2(g) ΔH=+640.4 kJ·mol-1
    则14 g CO气体还原足量FeO固体得到Fe固体和CO2气体时对应的ΔH约为
    A. -218 kJ·mol-1 B. -109 kJ·mol-1 C. +218 kJ·mol-1 D. +109 kJ·mol-1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盖斯定律可知:1/2[①-②-③×2/3]=1/2[-24.8+15.73-640.4×2/3]=-218 kJ·mol-1;所以CO(g)+FeO(s)=Fe(s)+CO2(g) ΔH=-218kJ·mol-1;14 g CO物质的量为0.5mol,所以14gCO气体还原足量FeO固体得到Fe固体和CO2气体时对应的ΔH约为-109 kJ·mol-1;B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B。
    【点睛】像这种根据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进行的计算题,关键找出目标热化学方程式与几个热化学方程式的关系,通过必要的加减乘除,得到目标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7.已知4NH3+5O2===4NO+6H2O,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NH3)、v(O2)、v(NO)、v(H2O)表示,则正确的关系是
    A. 4/5v(NH3)=v(O2) B. 5/6v(O2)=v(H2O)
    C. 4/5v(O2)=v(NO) D. 2/3v(NH3)=v(H2O)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O2)= 5/4v(NH3),故A错误;
    B、由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H2O)= 6/5v(O2), 故B错误;
    C、由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NO)= 4/5v(O2) ,故C正确;
    D. 2由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3/2v(NH3)=v(H2O),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C。
    8.在气体反应中,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同时增大的方法是
    ①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②升高温度  ③增大压强  ④加入催化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和增大压强,只能增大活化分子数,不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要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同时增大,可采取升高温度、加入催化剂等措施。
    【详解】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和增大压强,只能增大活化分子数,不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而升高温度和加入催化剂既能增大活化分子数,又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②④正确;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9.甲烷的燃烧热ΔH=-890.3 kJ·mol-1。1 kg CH4在25 ℃、101 kPa时充分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约为
    A. 5.56×104 kJ B. 5.56×104 kJ·mol-1
    C. -5.56×104 kJ·mol-1 D. -5.56×104 kJ
    【答案】A
    【解析】
    【详解】16gCH4燃烧放出890.3kJ的热量,1kgCH4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000×890.3/16 kJ=55 643.75 kJ≈5.56×104kJ,A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A。
    10.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已知:1mol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断裂1molF-F 、S-F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kJ、330kJ。则S(s)+3F2(g)=SF6(g)的反应热△H为
    A. -1780kJ/mol B. -1220 kJ/mol C. -450 kJ/mol D. +430 kJ/mol
    【答案】B
    【解析】
    根据反应热=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分析,反应热=280+3×160﹣6×330=﹣1220 kJ/mol,选B。
    11.某实验小组以H2O2分解为例,研究浓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常温下按照如下方案完成实验。实验②的反应物应为
    实验编号
    反应物
    催化剂

    10 mL 2% H2O2溶液





    10 mL 5% H2O2溶液
    MnO2固体

    A. 5 mL 2% H2O2溶液 B. 10 mL 2% H2O2溶液
    C. 10 mL 5% H2O2溶液 D. 5 mL 10% H2O2溶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
    实验目的是研究浓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根据表中数据, ①和③中因为有两个不同条件:双氧水浓度和催化剂,根据控制变量法的原理,①和③两组实验无法探究浓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所以只能是②和③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①和②探究双氧水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据此进行判断双氧水的浓度和体积。
    【详解】本实验的目的是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表中已有数据中,①和③两组实验有两个反应条件不同,二者无法达到实验目的;实验②和③中,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所以实验②中双氧水浓度和体积必须与③相同,即10 mL 5% H2O2溶液;实验①和②中都没有使用催化剂,可以探究双氧水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此实验②的反应物应为10 mL 5% H2O2溶液;C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C。
    12.为探究锌与0.1 mol/L稀硫酸的反应速率[以v(H2)表示],对反应物作出如下改变。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加入NH4HSO4固体,v(H2)不变
    B. 把稀硫酸改为98%的浓硫酸,v(H2)减小
    C. 加入少量水,v(H2)增大
    D. 把0.1 mol/L 稀硫酸改为0.2 mol/L盐酸,v(H2)不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项,加入硫酸氢铵固体后,溶液中c(H+)增大,v(H2)增大,故A项错误;
    B项,锌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不产生氢气,故B项错误;
    C项,加水稀释,溶液中c(H+)减小,v(H2)减小,故C项错误;
    D项,0.1 mol/L 稀硫酸改为0.2 mol/L盐酸,溶液中c(H+)不变,v(H2)不变,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13.两个恒容容器中分别发生反应A(g)2B(g)和2A(g)C(g),平衡时A的转化率分别为α1和α2。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均增加A的物质的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α1减小,α2增大 B. α1、α2均增大
    C. α1、α2均减小 D. α1增大,α2减小
    【答案】A
    【解析】
    【分析】
    对于反应: A(g)2B(g)和2A(g)C(g),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达到平衡时,保持条件不变,增加A的物质的量,平衡都向右移动,到达的平衡状态,可以等效认为在原平衡的基础增大压强,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据此判断。
    【详解】对于反应: A(g)2B(g),增加A的物质的量,所到达的平衡状态可以等效为增大压强,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移动,A的转化率减小,即α1减小;
    对于反应: 2A(g)C(g),增加A的物质的量,所到达的平衡状态可以等效为增大压强,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即α2增大;
    综上所述,本题选A。
    【点睛】本题考查平衡移动转化率的判断,难度中等,本题采取等效平衡理解,可以借助平衡常数理解,注意形成规律进行总结:若反应物只有一种时:aA(g) ⇌ bB(g)+cC(g),增加A的量,平衡向右移动,但该反应物A的转化率αA不一定增大,当a=b+c时, αA不变;a>b+c时,αA增大;当a 1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某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因此该反应是熵增反应
    B. 2NO(g)+2CO(g)===N2(g)+2CO2(g)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C. CaCO3(s)===CaO(s)+CO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
    D. 对于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ΔH<0),加入少量浓硫酸并加热,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均增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A.△G=△H-T△S<0反应自发,吸热反应△H>0,只有△S>0才能使△G<0,故A正确;
    B.反应能自发进行,△G=△H-T△S<0,因△S<0,则△H<0,故B错误;
    C.该反应△S>0,常温不能自发,△G>0,则△H>0,故C错误;
    D.平衡常数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后平衡常数减小,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A。
    【点睛】判断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一般规律:①△H<0 、∆S<0,低温下自发进行;②△H<0 、∆S>0,任何条件下都能自发进行;③△H>0 、∆S<0,任何条件下不能自发进行;④ △H>0、∆S>0,高温下自发进行。
    15. 现有下列三个图象:下列反应中符合下述全部图象的反应是

    A. N2(g)+3H2(g)2NH3(g) ΔH<0
    B. 2SO3(g)2SO2(g)+O2(g) ΔH>0
    C. 4NH3(g)+5O2(g)4NO(g)+6H2O(g) ΔH<0
    D. H2(g)+CO(g)C(s)+H2O(g) ΔH>0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像一知升高温度,生成物的平衡浓度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由图像二、三知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逆向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由题给选项各物质均为气体,故相对分子质量增大。综上所述选B。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图像分析。
    16.一定温度下,向一个容积为2 L的真空密闭容器中(事先装入催化剂)通入1 mol N2和3 mol H2,3 min后测得密闭容器内的压强是起始时的0.7倍,在此时间内v(H2)是
    A. 0.1mol/(L·min) B. 0.2mol/(L·min)
    C. 0.3mol/(L·min) D. 0.6mol/(L·min)
    【答案】C
    【解析】
    【详解】3min后测得密闭容器内的压强是起始时的0.7倍,因为同温同体积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所以3min后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3)×0.7=2.8mol,根据反应:N2+3H22NH3可知,设氢气的变化量为xmol,则:3:(1+3-2)=x:(1+3-2.8),x=1.8mol,所以3 min内v(H2)=1.8/(2×3) mol/(L·min)= 0.3mol/(L·min), C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C。
    17.已知C、H2、CO发生燃烧反应时的反应热数据如下表所示:
    物质
    C
    H2
    CO
    ΔH/(kJ·mol-1)
    -393.5
    -285.8
    -283.0

    (1)写出C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以H2或CO为燃料来提供热能,从热能的角度考虑,你认为应该选择________(填写序号)。A.H2      B.CO      C.均可以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s)+O2(g)===CO2(g) ΔH=-393.5 kJ·mol-1 (2). A (3). 相同质量的H2和CO燃烧,H2放出的热量多
    【解析】
    【详解】(1)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所以C的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g)=CO2(g)△H=﹣393.5 kJ·mol-1;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C(s)+O2(g)===CO2(g) ΔH=-393.5 kJ·mol-1。
    (2)表示H2燃烧热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H2(g)+1/2O2(g)=H2O(l) △H=-285.8kJ•mol-1;表示碳的燃烧热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s)+O2(g)=CO2(g) △H=-283.0kJ•mol-1;1gH2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85.8/2=142.9 kJ,而1gCO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83/28=10.1 kJ,所以等质量条件下,H2放出热量更多,故选A;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A,相同质量的H2和CO燃烧,H2放出的热量多。
    18.在2 L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mX(g)+nY(g)pZ(g)+qQ(g),式中m、n、p、q为化学计量数。在0~3 min内,各物质物质的量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已知2 min内v(Q)=0.075 mol·L-1·min-1,v(Z)∶v(Y)=1∶2。
    (1)试确定:起始时n(Y)=________,n(Q)=________。
    (2)方程式中m=________,n=________,p=________,q=________。
    (3)用Z表示2 min内的反应速率________。
    【答案】 (1). 2.3 mol (2). 3 mol (3). 1 (4). 4 (5). 2 (6). 3 (7). 0.05 mol·L-1·min-1
    【解析】
    2min钟内v(Q)=0.075 mol·L-1·min-1,则△n(Q)=0.075mol·L-1·min-1×2min×2L=0.3mol,根据表中数据可知,2min内X的物质的量变化为:△n(X)=0.8mol-0.7mol=0.1mol,Z的物质的量变化为△n(Z)=1mol-0.8mol=0.2mol,根据反应速率v(Z)∶v(Y)=1∶2可知,Y的物质的量的变化为△n(Y)=2△n(Z)=0.4mol,反应方程式中物质的量的变化与其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则:m:n:p:q=0.1mol:0.4mol:0.2mol:0.3mol=1:4:2:3,所以m=1、n=4、p=2、q=3,反应方程式是:X(g)+4Y(g)2Z(g)+3Q(g)。
    (1)2min内生成0.1molX,根据X(g)+4Y(g)2Z(g)+3Q(g)可知,2min内生成Y的物质的量是0.4mol,则起始时Y的物质的量为:2.7mol-0.4mol=2.3mol;Q在2min内减少了△n(Q)=0.075mol·L-1·min-1×2min×2L=0.3mol,所以Q的起始物质的量是2.7mol+0.3mol=3mol,故答案是2.3 mol;3 mol。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m=1、n=4、p=2、q=3,故答案是:1;4;2;3。
    (3)2min内消耗的Z的物质的量是n(Z)=1mol-0.8mol=0.2mol,则用Z表示2min内的反应速率是:v(Z)==0.05mol·L-1·min-1,故答案是:0.05mol·L-1·min-1。
    19.在容积为1.0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2O4,发生反应N2O4(g)2NO2(g),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H_______0(填“大于”或“小于”) ;100℃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上图所示。在0-60s时段,反应速率v(N2O4)为______mol·L-1·s-1;反应的平衡常数K1为________。
    (2)100℃时达到平衡后,改变反应温度为T,c(N2O4)以0.0020mol·L-1·s-1的平均速率降低,经10s又达到平衡。
    a:T______100℃ (填“大于”或“小于”),判断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温度T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2为__________。
    (3)温度T时反应达平衡后,将反应容器的容积减少一半,平衡向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大于 (2). 0.001 (3). 0.36mol/L (4). 大于 (5). 反应正方向吸热,反应向吸热方向进行,故温度升高 (6). 1.28mol/L (7). 逆反应 (8). 对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解析】
    【详解】(1)随温度的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H>0;0-60s秒时段,N2O4浓度变化为0.1-0.04=0.06 mol/L,反应速率v(N2O4)=0.06/60=0.0010 mol·L-1·s-1;反应的平衡常数K1为c2(NO2)/c(N2O4)=(0.12)2/0.04=0.36 mol/L;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大于 ;0.001 ;0.36mol/L。
    (2)a. N2O4浓度降低,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因为正反应方向吸热,所以T>100℃;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大于;反应正方向吸热,反应向吸热方向进行,故温度升高。
    b.平衡时,c(NO2)=0.12+0.0020×10×2=0.16 mol/L,c(N2O4)=0.04-0.0020×10=0.02 mol/L,反应的平衡常数K2为c2(NO2)/c(N2O4)= (0.16)2/0.02=1.28 mol/L;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1.28mol/L。
    (3)反应容器的容积减少一半,压强增大,正反应方向气体体积增大,增大压强向着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逆反应;对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0.用图所示装置进行中和热测定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
    (2)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__________。
    (3)实验中若用0.50mol·L-1H2SO4溶液跟0.50mol·L-1NaOH溶液进行中和热测定,写出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试(中和热为57.3kJ·mol-1):__________________。
    (4)取30mL0.50mol·L-1 H2SO4溶液与50mL0.50mol·L-1 NaOH溶液在小烧杯中进行中和反应,三次实验温度平均升高4.1℃。已知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 比热容为4.18J/(g·℃),溶液的密度均为1g/cm3。通过计算可得中和热△H=_____,
    (5)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 kJ/mol有偏差,产生此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______。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c.一次性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6)实验中若用60mL0.25mol·L-1H2SO4溶液跟5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__(填“相等”.“不相等”),若用50mL0.50mol·L-1醋酸代替H2SO4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值会____(填“偏大”、“偏小”、“不受影响”)。
    【答案】 (1). 环形玻璃搅拌棒 (2). 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 1/2H2SO4(aq)+NaOH(aq)=1/2Na2SO4(aq)+H2O(l);ΔH=-57.3kJ·mol-1 (4). -54.8kJ·mol-1 (5). ab (6). 不相等 (7). 相等 (8). 偏小
    【解析】
    【详解】(1)根据量热器构成可知,为使反应充分、快速进行,可以用环形玻璃搅拌棒上下搅拌,因此仪器A为环形玻璃搅拌棒;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环形玻璃搅拌棒。
    (2)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降低热量损失,减少实验误差;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时的反应热。所以0.50mol·L-1H2SO4溶液跟0.50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放出热量为57.3kJ·mol-1,该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1/2H2SO4(aq)+NaOH(aq)=1/2Na2SO4(aq)+H2O(l)ΔH=-57.3kJ·mol-1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1/2H2SO4(aq)+NaOH(aq)=1/2Na2SO4(aq)+H2O(l) ΔH=-57.3kJ·mol-1 。
    (4)取30mL0.50mol·L-1 H2SO4溶液与50mL 0.50mol·L-1NaOH溶液在小烧杯中进行中和反应,混合液质量为(30+50)×1=80g,温度变化4.1℃,则反应生成0.025mol液态水放出的热量Q=cm∆t=4.18×80×4.1=1371.04J,则生成1mol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约1371.04/0.025=54841.6J=54.8 kJ,则中和热△H=-54.8kJ·mol-1;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54.8kJ·mol-1。
    (5)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有部分热量散失,所以中和热偏小,a可能;
    b.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插入稀H2SO4测温度,因为温度计上会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放热,导致硫酸的起始温度偏高,那么实验后温度增加量就比实际要小,所测中和热偏小,b可能;
    c.一次性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操作合理,减小了热量损失,数值准确,c不可能;
    综上所述,本题选ab。
    (6)实验中若用60mL0.25mol·L-1H2SO4溶液跟5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反应生成0.05×0.55=0.0275molH2O,因此放出的热量不相等;由于中和热对应的是生成1mol液态水时的反应热,与实验过程中实际生成水的多少无关,故所求中和热相等;由于醋酸是弱酸,电离过程吸热,部分热量被消耗,因此测得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值会偏小;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不相等, 相等, 偏小。
    【点睛】本题考查中和热的测定与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理解中和热的概念,注意掌握测定中和热的正确方法,明确实验操作过程中关键在于尽可能减少热量散失。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