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化学】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展开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理)上学期期中考试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属于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淀粉 B.蚕丝 C.聚氯乙烯 D.纤维素
2.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危害的事实是
A.用工业酒精(含甲醇)兑制饮用白酒 B.用福尔马林浸泡海产品进行防腐保鲜
C.用二氧化硫漂白食物 D.在食用盐中加入碘酸钾以消除碘缺乏病
3.下列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苯与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 B.乙烯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乙烷
C.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 D.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4.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① 甲基的电子式: ② 乙炔的最简式:C2H2
③ 蔗糖的分子式:C12H22O11 ④ 乙醛的结构简式:CH3COH
⑤苯分子的比例模型:
A.①②④ B.③⑤ C.②③⑤ D.④⑤
5.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① 银镜反应采用水浴加热;② 用通过酸性KMnO4溶液的方法除去甲烷气体中含有的CH2=CH2杂质;③ 葡萄糖还原新制Cu(OH)2的实验,可直接加热;且制取Cu(OH)2时,应保证NaOH过量;④ 制银氨溶液时,将AgNO3溶液滴入氨水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A.1,3,4—三甲苯
B.2—甲基—2—氯丙烷
C.2—甲基—1—丙醇
D.2—甲基—3—丁炔
7.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甲苯含有6NA个C-H键
B.2 L 0.5 mol • L-1硫酸钾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A
C.1 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A
D.丙烯和环丙烷组成的42 g混合气体中氢原子的个数为6 NA
8.实验测得:101 kPa时,1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的热量;1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890.3 kJ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①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 kJ·mol−1
②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 kJ·mol−1
③CH4(g)+2O2(g)CO2(g)+2H2O(g) ΔH=−890.3 kJ·mol−1
④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A.仅有② B.仅有②④ C.仅有②③④ D.全部符合要求
9.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A.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
B.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
C.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由丙烯加溴制二溴丙烷
D.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
10.下列有机物的除杂方法正确的是(括号中的是杂质)
A.乙酸(乙醛):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
B.苯(苯酚):加入溴水,过滤
C.溴乙烷(溴单质):加入热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分液
D.乙酸乙酯(乙酸):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11.将一定量的有机物充分燃烧,产物先通入浓硫酸,浓硫酸增重5.4g,然后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完全吸收后,经过滤得到20g沉淀,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A.乙烯 B.乙醇 C.甲酸甲酯 D.乙酸
12.有下列几种反应类型:①消去②加聚③水解④加成⑤还原⑥氧化,用丙醛制取1,2一丙二醇,按正确的合成路线依次发生的反应所属类型应是
A.⑤①④③ B.⑥④③① C.①②③⑤ D.⑤③④①
13.有机物分子中原子间(或原子与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物质化学性质的不同。下列事实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苯酚能跟NaOH溶液反应,乙醇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
B.苯在50℃~60℃时发生硝化反应而甲苯在30℃时即可
C.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乙烷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14.在25 ℃、101 kPa时,C(s)、H2(g)、CH3COOH(l)的燃烧热分别为393.5 kJ·mol-1、285.8 kJ·mol-1、870.3 kJ·mol-1,则2C(s)+2H2(g)+O2(g)===CH3COOH(l)的反应热为
A.-488.3 kJ·mol-1 B.+488.3 kJ·mol-1 C.-191 kJ·mol-1 D.+191 kJ·mol-1
15.将淀粉浆和淀粉酶的混合物放入半透膜袋中,扎好后浸入流动的温水中,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取出袋内的液体,分别与①碘水 ②新制Cu(OH)2加热 ③浓硝酸(微热)作用,其现象依次是
A.显蓝色;无砖红色沉淀;显黄色 B.不显蓝色;无砖红色沉淀;显黄色
C.显蓝色;有砖红色沉淀;不显黄色 D.不显蓝色;有砖红色沉淀;不显黄色
16.0.1 mol某烃完全燃烧时生成0.7molCO2和0.7molH2O,且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若其结构中只含有两个—CH3,则该物质的结构(不考虑顺反异构)最多有
A.6种 B.8种 C.7种 D.10种
17.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治感冒药,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阿司匹林的说法正确的是
A.1mol阿司匹林最多能与5mol H2反应
B.1mol阿司匹林最多能与1molNaHCO3反应
C.1mol阿司匹林最多能与2mol NaOH反应
D.1mol阿司匹林与足量的Na反应生成1molH2
18.关于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分子式为C13H16
B.该有机物属于苯的同系物
C.该有机物分子至少有4个碳原子共直线
D.该有机物分子最多有13个碳原子共平面
19.鉴别苯酚溶液、己烷、己烯、乙酸溶液和乙醇液体,可选用的最佳试剂是
A.溴水、新制的Cu(OH)2
B.FeCl3溶液、金属钠、溴水、石蕊试液
C.石蕊试液、溴水
D.KMnO4酸性溶液、石蕊试液
20.在100 g冰醋酸、甲醛、葡萄糖、甲酸甲酯、果糖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30% B.40% C.50% D.无法计算
二、综合题
21.请回答下列关于有机物的问题:
(1)下列有机物属于酯类的是_________(填正确答案编号)。
A. B.
C. D.CH3CH2OH
(2)下列有机物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编号)
A.油脂 B.葡萄糖 C.纤维素 D.蛋白质
(3)下列有机物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是_______(填正确答案编号,下同),与环己烷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是_______;D和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A. B.
C. D.
三、实验题
22.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1盐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盐酸温度;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并用同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得混合液最高温度。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所用NaOH溶液要稍过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B.分三次少量倒入 C.一次迅速倒入
(3)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______(填字母)。
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 B.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
C.轻轻地振荡烧杯 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
(4)现将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稀氨水分别和1 L 1 mo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ΔH1、ΔH2、ΔH3,则ΔH1、ΔH2、ΔH3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
(5)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1·℃-1。为了计算中和热,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
序号
起始温度t1/ ℃
终止温度t2/ ℃
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混合溶液
1
20.0
20.1
23.2
2
20.2
20.4
23.4
3
20.5
20.6
23.6
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_______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3.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g·cm-3
沸点/℃
溶解性
环己醇
100
0.961 8
161
微溶于水
环己烯
82
0.810 2
83
难溶于水
合成反应:
在a中加入20 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 mL浓硫酸。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
分离提纯:
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 g。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是________。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立即补加 B.冷却后补加 C.不需补加 D.重新配料
(3)本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_____;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_____(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
(5)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
A.接收器 B.温度计 C.吸滤瓶 D.球形冷凝管
(7)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是________。
A.41% B.50% C.61% D.70%
四、推断题
24.化合物G是一种医药中间体,常用于制备抗凝血药。可以通过下图所示的路线合成:
已知:(1) RCOOHRCOCl;(2) D与FeCl3溶液能发生显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B→C的转化所加的试剂可能是____________,C+E→F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
(2) 有关G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属于芳香烃 B.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可以发生水解、加成、氧化、酯化等反应 D.1mol G最多可以跟4mol H2反应
(3) 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 F与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E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能发生水解反应
② 与FeCl3溶液能发生显色反应
③ 苯环上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6) 已知:酚羟基一般不易直接与羧酸酯化。而苯甲酸苯酚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试写出以苯酚、甲苯为原料制取该化合物的合成路线流程图___________(无机原料任用)。
注:合成路线的书写格式参照如下示例流程图:
参考答案
1.C
【解析】
A、淀粉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
B、蚕丝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
C、聚氯乙烯属于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故C正确;
D、纤维素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故选C.
2.D
【解析】
【详解】
A.工业酒精中一般含有甲醇,甲醇有毒,可能造成失明或死亡,不能饮用工业酒精,故A错误;B.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之失去生理功能,不能用福尔马林浸泡海产品,故B错误;C.二氧化硫有毒,不能用于食品漂白,故C错误;D.在食盐中加入碘酸钾(KIO3)可以消除碘缺乏病,对人体无害,故D正确;故选D。
3.B
【解析】
A、苯与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和水,是取代反应,A错误;B、乙烯含有碳碳双键,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乙烷,B正确;C、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氢,是取代反应,C错误;D、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是取代反应,D错误,答案选B。
4.B
【解析】
①甲基不带电荷,甲基中碳原子的外层有7个电子,甲基的电子式为,故①错误;②C2H2为乙炔的分子式,其最简式为CH,故②错误;③蔗糖的分子式为C12H22O11,故③正确;④乙醛中含有醛基,其正确的结构简式为:CH3CHO,故④错误;⑤碳原子的相对体积大于氢原子,则苯分子的比例模型为:,故⑤正确;故选B。
5.D
【解析】
①银镜反应采用水浴加热,操作合适
②用通过酸性KMnO4溶液的方法除去甲烷气体中含有的CH2=CH2杂质。操作不合适,会引进新的杂质气体二氧化碳。
③葡萄糖还原新制Cu(OH)2的实验,可直接加热;且制取Cu(OH)2时,应保持NaOH过量。操作合适。
④制银氨溶液时,将AgNO3溶液滴入氨水中,操作不合适,应把氨水滴入硝酸银溶液中。
操作不合适的是②④,故选D。
6.B
【解析】
试题分析:A的命名应该为1,2,4-三甲基苯,B正确;醇的命名要先找出最长碳链,在指明羟基的位置,C应该为2-丁醇;炔烃命名是要从离碳碳三键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故D应该为3-甲基-1-丁炔。
考点:有机物的命名。
7.D
【解析】
A. 甲苯分子含有8个C-H键,所以1mol甲苯含有8NA个C-H键,故A错误;B. 2L0.5mol•L-1硫酸钾溶液中阴离子有和OH-,所带电荷数大于NA,故B错误;C. Na2O2含有的阴离子为O22-,1mol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3NA,故C错误;D. 丙烯和环丙烷的分子组成为(CH2)3,丙烯和环丙烷组成的42g混合气体中含有3mol“CH2”原子团,含有氢原子的个数为6NA,故D正确。故选D。
8.B
【解析】
甲烷燃烧是放热反应,①错;生成的水是液态,③错;答案选B。
9.D
【解析】考查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是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叫取代反应,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1个分子中脱去1个或几个小分子,而生成不饱和键化合物的反应,叫做消去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失去氢原子或加入氧原子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氢原子或失去氧原子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因此A中分别是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B中分别是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C中分别是消去反应和加成反应;D中均是取代反应,所以答案是D。
10.D
【解析】
试题分析:A、乙酸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发生中和反应,错误;B、生成的三溴苯酚溶于苯,故过滤的方法不能分离,错误;C、加入热的NaOH,后溴乙烷发生水解,错误;D、正确。
考点:有机物的分离与提纯。
11.B
【解析】
试题分析:浓硫酸增重5.4g是水的质量,物质的量为5.4g÷18g/mol=0.3mol,n(H)=0.6mol,n(CO2)=n(CaCO3)=20g÷100g/mol=0.2mol,n(C)=0.2mol.所以在该有机物在n(C):n(H)=1:3。A.乙烯的分子是为C2H4,n(C):n(H)=1:2,A项错误;B.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n(C):n(H)=1:3,B项正确;C.甲酸甲酯的分子式为HCOOCH3,n(C):n(H)=1:2,C项错误;D.乙酸的分子式为CH3COOH ,n(C):n(H)=1:2,D项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有机物的计算等知识。
12.A
【解析】
用丙醛制取1,2-丙二醇,官能团发生变化,官能团数目也发生变化,1,2-丙二醇有2个羟基,且处于相邻的碳原子上,所以应先制备丙烯,先加氢还原为丙醇,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得丙烯,再与溴加成,制得1,2-二溴丙烷,然后在碱的水溶液条件下水解,得1,2一丙二醇,故合成路线依次发生的反应所属类型顺序为⑤①④③,故答案选A。
点睛:本题以丙醛为原料合成1,2-丙二醇,主要考查有机物的合成路线,对于这类问题,解题的关键是要熟悉烃及其衍生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不仅要注意官能团的衍变,还要注意同时伴随的碳、氢、氧、卤素原子数目以及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的衍变,这种数量的改变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
13.D
【解析】
A.苯酚能跟NaOH溶液反应,苯甲醇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说明羟基连接在苯环上时O-H易断裂,可说明羟基连接在不同的烃基上,性质不同,故A正确;B.甲苯与硝酸反应更容易,说明甲基的影响使苯环上的氢变得活泼易被取代,故B正确; C.甲基连接在苯环上,可被氧化,说明苯环对甲基影响,故C正确;D.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性质较活泼能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中不含碳碳双键,性质较稳定,乙烷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所以乙烯和乙烷性质的不同是由于含有的化学键不同而导致的,故D错误;故选D。
14.A
【解析】
在25℃、101 kPa条件下,C(s)、H2(g)、CH3COOH(l)的燃烧热分别为393.5 kJ/mol、285.8 kJ/mol、670.3 kJ/mol,①C(s)+O2(g)═CO2(g)△H=-393.5kJ·mol-1;②H2(g)+1/2O2(g)═H2O(l)△H=-285.8kJ·mol-1;③CH3COOH(l)+5/2O2(g)═3H2O(l)+2CO2(g)△H=-670.3kJ·mol-1;根据盖斯定律③-(①+②×2)得CH4(g)=C(s)+2H2(g),△H=(-670.3KJ·mol-1)-[(-393.5KJ·mol-1)+(-285.8kJ·mol-1)×2]=-688.3KJ·mol-1;故选A。
15.B
【解析】
①淀粉在淀粉酶作用下经足够长的时间后,完全水解为葡萄糖后渗透到袋外水中,故碘水不显蓝色,②葡萄糖是小分子渗透到袋外水中,袋内无葡萄糖,故新制Cu(OH)2加热无砖红色沉淀,③淀粉酶属于高分子留在袋内,遇浓硝酸变性显黄色,故选B。
点睛:明确碘的特性和醛基的检验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淀粉在淀粉酶作用下经足够长的时间后,完全水解为葡萄糖后渗透到袋外水中,而淀粉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属于高分子,留在袋内。
16.B
【解析】
n(CO2)=0.7mol,n(C)=n(CO2)=0.7mol; n(H2O)=0.7mol,n(H)=2n(H2O)=2×0.7mol=1.4mol,即0.1mol烃中含有0.7molC原子,1.4molH原子,所以该烃的分子式为C7H14,此烃不饱和度为1,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含有1个碳碳双键,若其结构中只含有两个-CH3,那么其结构可以为2-庚烯、3-庚烯、2-甲基-1-己烯、3-甲基-1-己烯、4-甲基-1-己烯、5-甲基-1-己烯、2-乙基-1-戊烯、3-乙基-1-戊烯,共有8种,故选B。
17.B
【解析】
A. 分子中只有苯环能与氢气加成,1mol阿司匹林最多能与3mol H2反应,A错误;B. 只有羧基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1mol阿司匹林最多能与1molNaHCO3反应,B正确;C. 分子中含有1个羧基和1个酚羟基形成的酯基,因此1mol阿司匹林最多能与3mol NaOH反应,C错误;D. 羧基能与钠反应产生氢气,1mol阿司匹林与足量的Na反应生成0.5molH2,D错误,答案选B。
点睛:掌握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以及相应官能团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已有知识的迁移灵活应用。选项C是解答的易错点,学生往往只考虑羧基、酯基与氢氧化钠反应,而忽略了产生的酚羟基可以继续与氢氧化钠反应。
18.D
【解析】
【分析】
由有机物结构简式可知,该分子中含有苯环和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结合苯、乙烯、乙炔的结构分析解答。
【详解】
A.由有机物结构简式可知有机物分子式为C13H14,故A错误;B.苯的同系物中侧链应为饱和烃基,题中侧链含有不饱和键,不是苯的同系物,故B错误;C.由乙烯和乙炔的结构可知,该有机物分子至少有3个碳原子共直线,故C错误;D.已知苯环和乙烯为平面型结构,两个面可以通过单键旋转而重合,乙炔为直线形结构且在乙烯的平面上,乙基两个碳原子旋转后可以与之共面,则所有的碳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故D正确;故选D。
19.C
【解析】
试题分析:A.溴水和己烷不反应,混合后分层,溴水可以和己烯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乙醇和溴水是互溶的,苯酚能和溴水反应得到白色沉淀,现象不一样,乙酸与新制的Cu(OH)2反应生成蓝色溶液,乙醇不能,能鉴别,但比较复杂,故A不选;B.溴水和己烷不反应,混合后分层,溴水可以和己烯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乙醇和溴水是互溶的,苯酚能和溴水反应得到白色沉淀,苯酚与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现象不一样,可以进行鉴别,乙酸、乙醇与Na反应生成气体,但乙酸可利用石蕊鉴别,但较复杂,故B不选;C.溴水和己烷不反应,混合后分层,溴水可以和己烯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乙醇和溴水是互溶的,苯酚能和溴水反应得到白色沉淀,现象不一样,乙酸可利用石蕊鉴别,能鉴别,且较简单,故C选;D.酸性高锰酸钾可以将1-己烯、乙醇、苯酚氧化,高锰酸钾褪色,无法进行鉴别三种物质,故D不选;故选C。
【考点定位】考查有机物的鉴别
【名师点晴】把握物质的性质及性质差异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及特征反应即可解答;乙醇易溶于水,苯酚可与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己烯和正烷都不溶于水,二者密度都比水小,己烯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能使溴水褪色,乙酸具有酸性,以此来解答。
20.B
【解析】
冰醋酸、甲醛、葡萄糖、甲酸甲酯、果糖的分子组成可以看作(CH2O)n,所以冰醋酸、甲醛、葡萄糖、甲酸甲酯、果糖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30=40%,故选B。
21.C B BD A C —CH2CH3+3H2 CH2CH3
【解析】
(1)A、该物质是乙醛,属于醛类,A错误;B、该物质是乙酸,属于羧酸类,B错误;C、含有酯基属于酯类,即乙酸甲酯,C正确;D、CH3CH2OH是乙醇,属于醇类,D错误,答案选C。(2)A.油脂可以发生水解反应,A错误;B.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B正确;C.纤维素是多糖,能发生水解反应,C错误;D.蛋白质能发生水解反应,D错误,答案选B。(3)含有苯环的有机物是芳香族化合物,则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是BD,与环己烷互为同系物的是,答案选A;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答案选C;D中含有苯环,和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H2 。
22.确保盐酸被完全中和 C D △H1=△H2<△H3 -51.8kJ/mol
【解析】
【分析】
(1)为了保证酸或是碱中的一方完全反应,往往需要保证一方过量;
(2)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分几次倒入,会导致热量散失,影响测定结果;
(3)盐酸和氢氧化钠混合时,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
(4)H+(aq)+OH-(aq)═H2O(l) △H=-57.3kJ•mol-1;中和热是强酸强碱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
(5)根据中和热计算公式Q=cm△t中涉及的未知数据进行计算。
【详解】
(1)为了确保盐酸被完全中和,所用NaOH溶液要稍过量,故答案为:确保盐酸被完全中和;
(2)倒入氢氧化钠溶液时,必须一次迅速的倒入,目的是减少热量的散失,不能分几次倒入氢氧化钠溶液,否则会导致热量散失,影响测定结果,故选C;
(3)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方法是: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不能使用温度计搅拌;也不能轻轻地振荡烧杯,否则可能导致液体溅出或热量散失,影响测定结果;更不能打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否则会有热量散失,故选D;
(4)中和热是强酸强碱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和1L 1mo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放热57.3kJ;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电离过程是吸热程,稀氨水和1L 1mo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放热小于57.3kJ,放热反应的焓变是负值,所以△H1=△H2<△H3,故答案为:△H1=△H2<△H3;
(5)第1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05℃,反应后温度为:23.2℃,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15℃;第2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3℃,反应后温度为:23.4℃,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1℃;第3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55℃,反应后温度为:23.6℃,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05℃;50mL的0.50mol/L盐酸与50mL的0.55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和为m=100mL×1g/cm3=100g,c=4.18J/(g•℃),代入公式Q=cm△t得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热量Q=4.18J/(g•℃)×100g×=12958J=1.2958kJ,即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热量为:1.2958kJ,所以生成1mol的水放出热量为1.2958kJ×=51.8kJ,即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51.8kJ/mol,故答案为:-51.8kJ/mol。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中和热的测定,注意掌握测定中和热的正确方法,明确实验操作过程中关键在于尽可能减少热量散失,使测定结果更加准确。本题的易错点为(4),要注意氢氧化钙为强碱,完全电离;难度为(5),要注意实验数据的有效性判断。
23.直形冷凝管 防止暴沸 B 检漏 上口倒出 吸收产物中少量的水(或干燥) CD C
【解析】
【分析】
(1)根据装置图可知装置b的名称;
(2)碎瓷片的存在可以防止在加热过程中产生暴沸现象,补加碎瓷片时需要待已加热的试液冷却后再加入;
(3)加热过程中,环己醇除可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环己烯外,分子间还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4)分液漏斗有活塞和塞子,结合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解答;根据环己烯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分析判断;
(5)根据无水氯化钙具有吸水性分析;
(6)观察题目提供的实验装置图分析判断;
(7)首先计算出20g环己醇的物质的量,根据反应方程式,求出理论上可以得到的环己烯的质量,再根据产率=×100%计算。
【详解】
(1)依据装置图可知,装置b是蒸馏装置中的冷凝器装置,故答案为:直形冷凝管;
(2)碎瓷片的存在可以防止在加热过程中产生暴沸现象,补加碎瓷片时需要待已加热的试液冷却后再加入,故选B,故答案为:防止暴沸;B;
(3)加热过程中,环己醇除可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环己烯外,还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分子间发生脱水反应生成二环己醚为,故答案为:;
(4)由于分液漏斗有活塞和塞子,使用前需要检查是否漏液;分液过程中,由于环己烯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应该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故答案为:检漏;上口倒出;
(5)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是利用无水氯化钙吸收产物中少量的水,故答案为:吸收产物中少量的水(或干燥);
(6)观察题目提供的实验装置图知,蒸馏过程中需要用到蒸馏烧瓶、温度计、直形冷凝管、接收器,锥形瓶等,用不到吸滤瓶和球形冷凝器管,故选:CD;
(7)20 g环己醇的物质的量为=0.2mol,理论上可以得到0.2mol环己烯,即理论上得到环己烯的质量为82g/mol×0.2mol=16.4g,所以产率=×100%=61%,故选C。
24.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取代反应 CD +3NaOH→CH3COONa+CH3OH++H2O
【解析】
【分析】
根据题中各物转化关系,结合信息RCOOH RCOCl,可知C为CH3COOH,由A→B→C的转化条件可知,A被氧化成B,B再被氧化成C,所以B为CH3CHO,A为CH3CH2OH;根据F的结构可知E发生取代反应生成F,所以E为,根据D的分子式,结合D与FeCl3溶液能发生显色和E的结构可知,D与甲醇反应生成E,所以D的结构简式为,据此解答。
【详解】
(1)B→C的转化是醛基氧化成羧基,所以所加的试剂可能是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C+E→F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故答案为: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取代反应;
(2)根据G的结构简式可知,G中有酯基、醇羟基、碳碳双键、苯环。A.G中有氧元素,所以不属于芳香烃,故A错误; B.G中没有酚羟基,所以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故B错误;C.G中有酯基、羟基、碳碳双键,可以发生水解、加成、氧化、酯化等反应,故C正确;D.G中有苯环,一个苯环可以与三个H2加成,一个碳碳双键可以与一个H2加成,所以1mol G最多可以跟4mol H2反应,故D正确;故选CD;
(3)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E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
(4)F中有两个酯基与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生成酚羟基也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aOH→CH3COONa+CH3OH++H2O,故答案为:+3NaOH→CH3COONa+CH3OH++H2O;
(5)E为,E的同分异构体中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①能发生水解反应,说明有酯基,②与FeCl3溶液能发生显色反应,有酚羟基,③苯环上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说明有两个基团处于苯环的对位,这样的结构简式有,故答案为:;
(6)甲苯氧化生成苯甲酸,苯取代生成氯苯,水解生成苯酚,以此合成该有机物,合成流程图为,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合成,把握合成流程中的反应条件、已知信息等推断各物质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难点为(6),要注意充分利用题干信息结合流程图的提示分析解答。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属于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淀粉 B.蚕丝 C.聚氯乙烯 D.纤维素
2.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危害的事实是
A.用工业酒精(含甲醇)兑制饮用白酒 B.用福尔马林浸泡海产品进行防腐保鲜
C.用二氧化硫漂白食物 D.在食用盐中加入碘酸钾以消除碘缺乏病
3.下列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苯与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 B.乙烯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乙烷
C.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 D.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4.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① 甲基的电子式: ② 乙炔的最简式:C2H2
③ 蔗糖的分子式:C12H22O11 ④ 乙醛的结构简式:CH3COH
⑤苯分子的比例模型:
A.①②④ B.③⑤ C.②③⑤ D.④⑤
5.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① 银镜反应采用水浴加热;② 用通过酸性KMnO4溶液的方法除去甲烷气体中含有的CH2=CH2杂质;③ 葡萄糖还原新制Cu(OH)2的实验,可直接加热;且制取Cu(OH)2时,应保证NaOH过量;④ 制银氨溶液时,将AgNO3溶液滴入氨水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A.1,3,4—三甲苯
B.2—甲基—2—氯丙烷
C.2—甲基—1—丙醇
D.2—甲基—3—丁炔
7.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甲苯含有6NA个C-H键
B.2 L 0.5 mol • L-1硫酸钾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A
C.1 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A
D.丙烯和环丙烷组成的42 g混合气体中氢原子的个数为6 NA
8.实验测得:101 kPa时,1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的热量;1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890.3 kJ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①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 kJ·mol−1
②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 kJ·mol−1
③CH4(g)+2O2(g)CO2(g)+2H2O(g) ΔH=−890.3 kJ·mol−1
④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A.仅有② B.仅有②④ C.仅有②③④ D.全部符合要求
9.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A.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
B.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
C.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由丙烯加溴制二溴丙烷
D.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
10.下列有机物的除杂方法正确的是(括号中的是杂质)
A.乙酸(乙醛):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
B.苯(苯酚):加入溴水,过滤
C.溴乙烷(溴单质):加入热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分液
D.乙酸乙酯(乙酸):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11.将一定量的有机物充分燃烧,产物先通入浓硫酸,浓硫酸增重5.4g,然后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完全吸收后,经过滤得到20g沉淀,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A.乙烯 B.乙醇 C.甲酸甲酯 D.乙酸
12.有下列几种反应类型:①消去②加聚③水解④加成⑤还原⑥氧化,用丙醛制取1,2一丙二醇,按正确的合成路线依次发生的反应所属类型应是
A.⑤①④③ B.⑥④③① C.①②③⑤ D.⑤③④①
13.有机物分子中原子间(或原子与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物质化学性质的不同。下列事实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苯酚能跟NaOH溶液反应,乙醇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
B.苯在50℃~60℃时发生硝化反应而甲苯在30℃时即可
C.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乙烷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14.在25 ℃、101 kPa时,C(s)、H2(g)、CH3COOH(l)的燃烧热分别为393.5 kJ·mol-1、285.8 kJ·mol-1、870.3 kJ·mol-1,则2C(s)+2H2(g)+O2(g)===CH3COOH(l)的反应热为
A.-488.3 kJ·mol-1 B.+488.3 kJ·mol-1 C.-191 kJ·mol-1 D.+191 kJ·mol-1
15.将淀粉浆和淀粉酶的混合物放入半透膜袋中,扎好后浸入流动的温水中,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取出袋内的液体,分别与①碘水 ②新制Cu(OH)2加热 ③浓硝酸(微热)作用,其现象依次是
A.显蓝色;无砖红色沉淀;显黄色 B.不显蓝色;无砖红色沉淀;显黄色
C.显蓝色;有砖红色沉淀;不显黄色 D.不显蓝色;有砖红色沉淀;不显黄色
16.0.1 mol某烃完全燃烧时生成0.7molCO2和0.7molH2O,且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若其结构中只含有两个—CH3,则该物质的结构(不考虑顺反异构)最多有
A.6种 B.8种 C.7种 D.10种
17.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治感冒药,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阿司匹林的说法正确的是
A.1mol阿司匹林最多能与5mol H2反应
B.1mol阿司匹林最多能与1molNaHCO3反应
C.1mol阿司匹林最多能与2mol NaOH反应
D.1mol阿司匹林与足量的Na反应生成1molH2
18.关于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分子式为C13H16
B.该有机物属于苯的同系物
C.该有机物分子至少有4个碳原子共直线
D.该有机物分子最多有13个碳原子共平面
19.鉴别苯酚溶液、己烷、己烯、乙酸溶液和乙醇液体,可选用的最佳试剂是
A.溴水、新制的Cu(OH)2
B.FeCl3溶液、金属钠、溴水、石蕊试液
C.石蕊试液、溴水
D.KMnO4酸性溶液、石蕊试液
20.在100 g冰醋酸、甲醛、葡萄糖、甲酸甲酯、果糖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30% B.40% C.50% D.无法计算
二、综合题
21.请回答下列关于有机物的问题:
(1)下列有机物属于酯类的是_________(填正确答案编号)。
A. B.
C. D.CH3CH2OH
(2)下列有机物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编号)
A.油脂 B.葡萄糖 C.纤维素 D.蛋白质
(3)下列有机物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是_______(填正确答案编号,下同),与环己烷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是_______;D和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A. B.
C. D.
三、实验题
22.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1盐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盐酸温度;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并用同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得混合液最高温度。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所用NaOH溶液要稍过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B.分三次少量倒入 C.一次迅速倒入
(3)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______(填字母)。
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 B.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
C.轻轻地振荡烧杯 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
(4)现将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稀氨水分别和1 L 1 mo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ΔH1、ΔH2、ΔH3,则ΔH1、ΔH2、ΔH3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
(5)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1·℃-1。为了计算中和热,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
序号
起始温度t1/ ℃
终止温度t2/ ℃
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混合溶液
1
20.0
20.1
23.2
2
20.2
20.4
23.4
3
20.5
20.6
23.6
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_______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3.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g·cm-3
沸点/℃
溶解性
环己醇
100
0.961 8
161
微溶于水
环己烯
82
0.810 2
83
难溶于水
合成反应:
在a中加入20 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 mL浓硫酸。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
分离提纯:
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 g。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是________。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立即补加 B.冷却后补加 C.不需补加 D.重新配料
(3)本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_____;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_____(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
(5)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
A.接收器 B.温度计 C.吸滤瓶 D.球形冷凝管
(7)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是________。
A.41% B.50% C.61% D.70%
四、推断题
24.化合物G是一种医药中间体,常用于制备抗凝血药。可以通过下图所示的路线合成:
已知:(1) RCOOHRCOCl;(2) D与FeCl3溶液能发生显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B→C的转化所加的试剂可能是____________,C+E→F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
(2) 有关G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属于芳香烃 B.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可以发生水解、加成、氧化、酯化等反应 D.1mol G最多可以跟4mol H2反应
(3) 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 F与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E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能发生水解反应
② 与FeCl3溶液能发生显色反应
③ 苯环上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6) 已知:酚羟基一般不易直接与羧酸酯化。而苯甲酸苯酚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试写出以苯酚、甲苯为原料制取该化合物的合成路线流程图___________(无机原料任用)。
注:合成路线的书写格式参照如下示例流程图:
参考答案
1.C
【解析】
A、淀粉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
B、蚕丝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
C、聚氯乙烯属于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故C正确;
D、纤维素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故选C.
2.D
【解析】
【详解】
A.工业酒精中一般含有甲醇,甲醇有毒,可能造成失明或死亡,不能饮用工业酒精,故A错误;B.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之失去生理功能,不能用福尔马林浸泡海产品,故B错误;C.二氧化硫有毒,不能用于食品漂白,故C错误;D.在食盐中加入碘酸钾(KIO3)可以消除碘缺乏病,对人体无害,故D正确;故选D。
3.B
【解析】
A、苯与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和水,是取代反应,A错误;B、乙烯含有碳碳双键,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乙烷,B正确;C、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氢,是取代反应,C错误;D、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是取代反应,D错误,答案选B。
4.B
【解析】
①甲基不带电荷,甲基中碳原子的外层有7个电子,甲基的电子式为,故①错误;②C2H2为乙炔的分子式,其最简式为CH,故②错误;③蔗糖的分子式为C12H22O11,故③正确;④乙醛中含有醛基,其正确的结构简式为:CH3CHO,故④错误;⑤碳原子的相对体积大于氢原子,则苯分子的比例模型为:,故⑤正确;故选B。
5.D
【解析】
①银镜反应采用水浴加热,操作合适
②用通过酸性KMnO4溶液的方法除去甲烷气体中含有的CH2=CH2杂质。操作不合适,会引进新的杂质气体二氧化碳。
③葡萄糖还原新制Cu(OH)2的实验,可直接加热;且制取Cu(OH)2时,应保持NaOH过量。操作合适。
④制银氨溶液时,将AgNO3溶液滴入氨水中,操作不合适,应把氨水滴入硝酸银溶液中。
操作不合适的是②④,故选D。
6.B
【解析】
试题分析:A的命名应该为1,2,4-三甲基苯,B正确;醇的命名要先找出最长碳链,在指明羟基的位置,C应该为2-丁醇;炔烃命名是要从离碳碳三键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故D应该为3-甲基-1-丁炔。
考点:有机物的命名。
7.D
【解析】
A. 甲苯分子含有8个C-H键,所以1mol甲苯含有8NA个C-H键,故A错误;B. 2L0.5mol•L-1硫酸钾溶液中阴离子有和OH-,所带电荷数大于NA,故B错误;C. Na2O2含有的阴离子为O22-,1mol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3NA,故C错误;D. 丙烯和环丙烷的分子组成为(CH2)3,丙烯和环丙烷组成的42g混合气体中含有3mol“CH2”原子团,含有氢原子的个数为6NA,故D正确。故选D。
8.B
【解析】
甲烷燃烧是放热反应,①错;生成的水是液态,③错;答案选B。
9.D
【解析】考查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是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叫取代反应,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1个分子中脱去1个或几个小分子,而生成不饱和键化合物的反应,叫做消去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失去氢原子或加入氧原子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氢原子或失去氧原子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因此A中分别是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B中分别是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C中分别是消去反应和加成反应;D中均是取代反应,所以答案是D。
10.D
【解析】
试题分析:A、乙酸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发生中和反应,错误;B、生成的三溴苯酚溶于苯,故过滤的方法不能分离,错误;C、加入热的NaOH,后溴乙烷发生水解,错误;D、正确。
考点:有机物的分离与提纯。
11.B
【解析】
试题分析:浓硫酸增重5.4g是水的质量,物质的量为5.4g÷18g/mol=0.3mol,n(H)=0.6mol,n(CO2)=n(CaCO3)=20g÷100g/mol=0.2mol,n(C)=0.2mol.所以在该有机物在n(C):n(H)=1:3。A.乙烯的分子是为C2H4,n(C):n(H)=1:2,A项错误;B.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n(C):n(H)=1:3,B项正确;C.甲酸甲酯的分子式为HCOOCH3,n(C):n(H)=1:2,C项错误;D.乙酸的分子式为CH3COOH ,n(C):n(H)=1:2,D项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有机物的计算等知识。
12.A
【解析】
用丙醛制取1,2-丙二醇,官能团发生变化,官能团数目也发生变化,1,2-丙二醇有2个羟基,且处于相邻的碳原子上,所以应先制备丙烯,先加氢还原为丙醇,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得丙烯,再与溴加成,制得1,2-二溴丙烷,然后在碱的水溶液条件下水解,得1,2一丙二醇,故合成路线依次发生的反应所属类型顺序为⑤①④③,故答案选A。
点睛:本题以丙醛为原料合成1,2-丙二醇,主要考查有机物的合成路线,对于这类问题,解题的关键是要熟悉烃及其衍生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不仅要注意官能团的衍变,还要注意同时伴随的碳、氢、氧、卤素原子数目以及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的衍变,这种数量的改变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
13.D
【解析】
A.苯酚能跟NaOH溶液反应,苯甲醇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说明羟基连接在苯环上时O-H易断裂,可说明羟基连接在不同的烃基上,性质不同,故A正确;B.甲苯与硝酸反应更容易,说明甲基的影响使苯环上的氢变得活泼易被取代,故B正确; C.甲基连接在苯环上,可被氧化,说明苯环对甲基影响,故C正确;D.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性质较活泼能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中不含碳碳双键,性质较稳定,乙烷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所以乙烯和乙烷性质的不同是由于含有的化学键不同而导致的,故D错误;故选D。
14.A
【解析】
在25℃、101 kPa条件下,C(s)、H2(g)、CH3COOH(l)的燃烧热分别为393.5 kJ/mol、285.8 kJ/mol、670.3 kJ/mol,①C(s)+O2(g)═CO2(g)△H=-393.5kJ·mol-1;②H2(g)+1/2O2(g)═H2O(l)△H=-285.8kJ·mol-1;③CH3COOH(l)+5/2O2(g)═3H2O(l)+2CO2(g)△H=-670.3kJ·mol-1;根据盖斯定律③-(①+②×2)得CH4(g)=C(s)+2H2(g),△H=(-670.3KJ·mol-1)-[(-393.5KJ·mol-1)+(-285.8kJ·mol-1)×2]=-688.3KJ·mol-1;故选A。
15.B
【解析】
①淀粉在淀粉酶作用下经足够长的时间后,完全水解为葡萄糖后渗透到袋外水中,故碘水不显蓝色,②葡萄糖是小分子渗透到袋外水中,袋内无葡萄糖,故新制Cu(OH)2加热无砖红色沉淀,③淀粉酶属于高分子留在袋内,遇浓硝酸变性显黄色,故选B。
点睛:明确碘的特性和醛基的检验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淀粉在淀粉酶作用下经足够长的时间后,完全水解为葡萄糖后渗透到袋外水中,而淀粉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属于高分子,留在袋内。
16.B
【解析】
n(CO2)=0.7mol,n(C)=n(CO2)=0.7mol; n(H2O)=0.7mol,n(H)=2n(H2O)=2×0.7mol=1.4mol,即0.1mol烃中含有0.7molC原子,1.4molH原子,所以该烃的分子式为C7H14,此烃不饱和度为1,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含有1个碳碳双键,若其结构中只含有两个-CH3,那么其结构可以为2-庚烯、3-庚烯、2-甲基-1-己烯、3-甲基-1-己烯、4-甲基-1-己烯、5-甲基-1-己烯、2-乙基-1-戊烯、3-乙基-1-戊烯,共有8种,故选B。
17.B
【解析】
A. 分子中只有苯环能与氢气加成,1mol阿司匹林最多能与3mol H2反应,A错误;B. 只有羧基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1mol阿司匹林最多能与1molNaHCO3反应,B正确;C. 分子中含有1个羧基和1个酚羟基形成的酯基,因此1mol阿司匹林最多能与3mol NaOH反应,C错误;D. 羧基能与钠反应产生氢气,1mol阿司匹林与足量的Na反应生成0.5molH2,D错误,答案选B。
点睛:掌握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以及相应官能团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已有知识的迁移灵活应用。选项C是解答的易错点,学生往往只考虑羧基、酯基与氢氧化钠反应,而忽略了产生的酚羟基可以继续与氢氧化钠反应。
18.D
【解析】
【分析】
由有机物结构简式可知,该分子中含有苯环和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结合苯、乙烯、乙炔的结构分析解答。
【详解】
A.由有机物结构简式可知有机物分子式为C13H14,故A错误;B.苯的同系物中侧链应为饱和烃基,题中侧链含有不饱和键,不是苯的同系物,故B错误;C.由乙烯和乙炔的结构可知,该有机物分子至少有3个碳原子共直线,故C错误;D.已知苯环和乙烯为平面型结构,两个面可以通过单键旋转而重合,乙炔为直线形结构且在乙烯的平面上,乙基两个碳原子旋转后可以与之共面,则所有的碳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故D正确;故选D。
19.C
【解析】
试题分析:A.溴水和己烷不反应,混合后分层,溴水可以和己烯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乙醇和溴水是互溶的,苯酚能和溴水反应得到白色沉淀,现象不一样,乙酸与新制的Cu(OH)2反应生成蓝色溶液,乙醇不能,能鉴别,但比较复杂,故A不选;B.溴水和己烷不反应,混合后分层,溴水可以和己烯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乙醇和溴水是互溶的,苯酚能和溴水反应得到白色沉淀,苯酚与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现象不一样,可以进行鉴别,乙酸、乙醇与Na反应生成气体,但乙酸可利用石蕊鉴别,但较复杂,故B不选;C.溴水和己烷不反应,混合后分层,溴水可以和己烯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乙醇和溴水是互溶的,苯酚能和溴水反应得到白色沉淀,现象不一样,乙酸可利用石蕊鉴别,能鉴别,且较简单,故C选;D.酸性高锰酸钾可以将1-己烯、乙醇、苯酚氧化,高锰酸钾褪色,无法进行鉴别三种物质,故D不选;故选C。
【考点定位】考查有机物的鉴别
【名师点晴】把握物质的性质及性质差异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及特征反应即可解答;乙醇易溶于水,苯酚可与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己烯和正烷都不溶于水,二者密度都比水小,己烯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能使溴水褪色,乙酸具有酸性,以此来解答。
20.B
【解析】
冰醋酸、甲醛、葡萄糖、甲酸甲酯、果糖的分子组成可以看作(CH2O)n,所以冰醋酸、甲醛、葡萄糖、甲酸甲酯、果糖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30=40%,故选B。
21.C B BD A C —CH2CH3+3H2 CH2CH3
【解析】
(1)A、该物质是乙醛,属于醛类,A错误;B、该物质是乙酸,属于羧酸类,B错误;C、含有酯基属于酯类,即乙酸甲酯,C正确;D、CH3CH2OH是乙醇,属于醇类,D错误,答案选C。(2)A.油脂可以发生水解反应,A错误;B.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B正确;C.纤维素是多糖,能发生水解反应,C错误;D.蛋白质能发生水解反应,D错误,答案选B。(3)含有苯环的有机物是芳香族化合物,则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是BD,与环己烷互为同系物的是,答案选A;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答案选C;D中含有苯环,和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H2 。
22.确保盐酸被完全中和 C D △H1=△H2<△H3 -51.8kJ/mol
【解析】
【分析】
(1)为了保证酸或是碱中的一方完全反应,往往需要保证一方过量;
(2)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分几次倒入,会导致热量散失,影响测定结果;
(3)盐酸和氢氧化钠混合时,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
(4)H+(aq)+OH-(aq)═H2O(l) △H=-57.3kJ•mol-1;中和热是强酸强碱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
(5)根据中和热计算公式Q=cm△t中涉及的未知数据进行计算。
【详解】
(1)为了确保盐酸被完全中和,所用NaOH溶液要稍过量,故答案为:确保盐酸被完全中和;
(2)倒入氢氧化钠溶液时,必须一次迅速的倒入,目的是减少热量的散失,不能分几次倒入氢氧化钠溶液,否则会导致热量散失,影响测定结果,故选C;
(3)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方法是: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不能使用温度计搅拌;也不能轻轻地振荡烧杯,否则可能导致液体溅出或热量散失,影响测定结果;更不能打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否则会有热量散失,故选D;
(4)中和热是强酸强碱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和1L 1mo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放热57.3kJ;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电离过程是吸热程,稀氨水和1L 1mo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放热小于57.3kJ,放热反应的焓变是负值,所以△H1=△H2<△H3,故答案为:△H1=△H2<△H3;
(5)第1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05℃,反应后温度为:23.2℃,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15℃;第2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3℃,反应后温度为:23.4℃,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1℃;第3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55℃,反应后温度为:23.6℃,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05℃;50mL的0.50mol/L盐酸与50mL的0.55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和为m=100mL×1g/cm3=100g,c=4.18J/(g•℃),代入公式Q=cm△t得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热量Q=4.18J/(g•℃)×100g×=12958J=1.2958kJ,即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热量为:1.2958kJ,所以生成1mol的水放出热量为1.2958kJ×=51.8kJ,即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51.8kJ/mol,故答案为:-51.8kJ/mol。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中和热的测定,注意掌握测定中和热的正确方法,明确实验操作过程中关键在于尽可能减少热量散失,使测定结果更加准确。本题的易错点为(4),要注意氢氧化钙为强碱,完全电离;难度为(5),要注意实验数据的有效性判断。
23.直形冷凝管 防止暴沸 B 检漏 上口倒出 吸收产物中少量的水(或干燥) CD C
【解析】
【分析】
(1)根据装置图可知装置b的名称;
(2)碎瓷片的存在可以防止在加热过程中产生暴沸现象,补加碎瓷片时需要待已加热的试液冷却后再加入;
(3)加热过程中,环己醇除可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环己烯外,分子间还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4)分液漏斗有活塞和塞子,结合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解答;根据环己烯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分析判断;
(5)根据无水氯化钙具有吸水性分析;
(6)观察题目提供的实验装置图分析判断;
(7)首先计算出20g环己醇的物质的量,根据反应方程式,求出理论上可以得到的环己烯的质量,再根据产率=×100%计算。
【详解】
(1)依据装置图可知,装置b是蒸馏装置中的冷凝器装置,故答案为:直形冷凝管;
(2)碎瓷片的存在可以防止在加热过程中产生暴沸现象,补加碎瓷片时需要待已加热的试液冷却后再加入,故选B,故答案为:防止暴沸;B;
(3)加热过程中,环己醇除可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环己烯外,还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分子间发生脱水反应生成二环己醚为,故答案为:;
(4)由于分液漏斗有活塞和塞子,使用前需要检查是否漏液;分液过程中,由于环己烯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应该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故答案为:检漏;上口倒出;
(5)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是利用无水氯化钙吸收产物中少量的水,故答案为:吸收产物中少量的水(或干燥);
(6)观察题目提供的实验装置图知,蒸馏过程中需要用到蒸馏烧瓶、温度计、直形冷凝管、接收器,锥形瓶等,用不到吸滤瓶和球形冷凝器管,故选:CD;
(7)20 g环己醇的物质的量为=0.2mol,理论上可以得到0.2mol环己烯,即理论上得到环己烯的质量为82g/mol×0.2mol=16.4g,所以产率=×100%=61%,故选C。
24.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取代反应 CD +3NaOH→CH3COONa+CH3OH++H2O
【解析】
【分析】
根据题中各物转化关系,结合信息RCOOH RCOCl,可知C为CH3COOH,由A→B→C的转化条件可知,A被氧化成B,B再被氧化成C,所以B为CH3CHO,A为CH3CH2OH;根据F的结构可知E发生取代反应生成F,所以E为,根据D的分子式,结合D与FeCl3溶液能发生显色和E的结构可知,D与甲醇反应生成E,所以D的结构简式为,据此解答。
【详解】
(1)B→C的转化是醛基氧化成羧基,所以所加的试剂可能是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C+E→F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故答案为: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取代反应;
(2)根据G的结构简式可知,G中有酯基、醇羟基、碳碳双键、苯环。A.G中有氧元素,所以不属于芳香烃,故A错误; B.G中没有酚羟基,所以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故B错误;C.G中有酯基、羟基、碳碳双键,可以发生水解、加成、氧化、酯化等反应,故C正确;D.G中有苯环,一个苯环可以与三个H2加成,一个碳碳双键可以与一个H2加成,所以1mol G最多可以跟4mol H2反应,故D正确;故选CD;
(3)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E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
(4)F中有两个酯基与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生成酚羟基也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aOH→CH3COONa+CH3OH++H2O,故答案为:+3NaOH→CH3COONa+CH3OH++H2O;
(5)E为,E的同分异构体中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①能发生水解反应,说明有酯基,②与FeCl3溶液能发生显色反应,有酚羟基,③苯环上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说明有两个基团处于苯环的对位,这样的结构简式有,故答案为:;
(6)甲苯氧化生成苯甲酸,苯取代生成氯苯,水解生成苯酚,以此合成该有机物,合成流程图为,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合成,把握合成流程中的反应条件、已知信息等推断各物质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难点为(6),要注意充分利用题干信息结合流程图的提示分析解答。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