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安徽省来安县半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
展开安徽省来安县半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
一、选择题(共18题,每题3分,共54分)
1.以MnO2为原料制得的MnCl2溶液中常含有Cu2+、Pb2+、Cd2+等金属离子,通过添加过量难溶电解质MnS,可使这些金属离子形成硫化物沉淀,经过滤除去包括MnS在内的沉淀,再经蒸发、结晶,可得纯净的MnCl2 ,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可推知MnS具有的相关性质是( )
A.具有吸附性 B.溶解度与CuS、PbS、CdS等相同
C.溶解度大于CuS、PbS、CdS D.溶解度小于CuS、PbS、CdS
2.某化工生产反应历程的能量变化如图,过程I没有使用催化剂,过程Ⅱ使用了催化剂,则可判断催化剂除了能改变反应速率外,还可以改变的是( )
A.反应物的熔沸点 B.反应的完成程度
C.生产能耗 D.反应热效应
3.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收能量的反应
B.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释放能量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D.在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4.某可逆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过程为吸热反应 B.若加入催化剂,B点会降低
C.若加入催化剂,△H数值会减小 D.若升高温度,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5.取20.00 mL 0.50 mol·L-1 NaOH溶液,恰好将未知浓度的H2SO4溶液20.00 mL滴定至终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不需要指示剂
B.用量筒量取上述硫酸的体积
C.H2SO4的浓度为1.00 mol·L-1
D.参加反应的H+和OH-的物质的量相等
6.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C(s)+CO2(g)2CO(g)△H>0下列有关该反应描述正确的是( )
A.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时,反应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B.降低c(CO)和增加C(s)均可以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其他条件一定时,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强均可使CO2的转化率降低
D.在一定条件下,CO2的生成速率等于CO的生成速率时,反应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7.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又为燃烧热的是( )
A. ══
B. ══
C. C2H4(g)+3O2 (g)== 2CO2(g)+2H2O(l)
D. ══
8.常温下,用0.10 mol·L-1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浓度均为0.10 mol·L-1HA溶液和HB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Ka(HA)=10-10.8
B. 滴定至P点时,溶液中:c(B-)+c(OH-)<c(HB)+c(H+)
C. 当滴定分别消耗l0mLNaOH 溶液时:c(B-)-c(A-)=c(HA)-c(HB)
D. 当滴定分别消耗20mLNaOH溶液时,将二种溶液混合:c(Na+)>c(B-)>c(A-)>c(H+)
9.下列电解质溶液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同浓度、同体积的强酸与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
B.在含有BaSO4沉淀的溶液中加入Na2SO4固体,c(Ba2+)增大
C.含1 mol KOH的溶液与1 mol CO2完全反应后,溶液中c(K+)= c(HCO3-)
D.在CH3COONa溶液中加入适量CH3COOH,可使c(Na+)= c(CH3COO-)
10.已知:是碳酸甲乙酯的工业生产原理。下图是投料比[]分别为3︰1和1︰1、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相同时,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b所对应的投料比为3︰1
B.M点对应的平衡常数小于Q点
C.N点对应的平衡混合气中碳酸甲乙酯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58
D.M点和Q点对应的平衡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2︰1
11.用盐酸作标准液滴定待测浓度的NaOH溶液,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当滴定达终点时,溶液颜色变化是( )
A. 由红色变橙色 B. 由黄色变红色 C. 由黄色变橙色 D. 由橙色变黄色
12.已知在Ca3(PO4)2的饱和溶液中,c(Ca2+)=2.0×10-6mol.L-1,C(PO43-)=1.58×10-6mol.L-1,则Ca3(PO4)2的Ksp为( )
A. 2.0×10-29 B. 3.2×10-12 C. 6.3×10-18 D. 5.1×10-27
13.反应 4NH3+5O24NO+6H2O(g)在 5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O 的物质的量增 加了 0.3mol,则下列反应速率正确的是 ( )
A. v(O2)=0.01mol/(L·s) B. v(NO)=0.008 mol/(L·s)
C. v(H2O)=0.015 mol/(L·s) D. v(NH3)=0.002 mol/(L·s)
14.甲烷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4g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222.5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表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A. 1/2CH4(g) + O2(g) = 1/2CO2(g) + H2O(l) ΔH= +445 kJ·mol-1
B. CH4(g) + 2O2(g) = CO2(g) +2H2O(l) ΔH= +890 kJ·mol-1
C. CH4(g) + 2O2(g) = CO2(g) +2H2O(l) ΔH= -890 kJ·mol-1
D. 2CH4(g) + 4O2(g) = 2CO2(g) + 4H2O(l) ΔH= -1780 kJ·mol-1
15.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X(g)Y(g)+3Z(g) △H=akJ·mol-1(a>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增大X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B. 将0.2molX充入反应器中,充分反应后,生成的Z的物质的量可能为0.09mol
C.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的速率都为0
D.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共吸收a kJ热量
16.常温下,下列各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NaHSO3与Na2SO3混合溶液中一定存在如下关系:2c(Na+)=3(c(HSO3﹣)+c(SO32﹣)+c(H2SO3))
B. 向0.1mol•L﹣1的醋酸钠溶液中滴加0.1mol•L﹣1盐酸至中性,所得溶液中:c (Na+)>c (CH3COO﹣)>c (Cl﹣)=c (CH3COOH)>c(H+)=c(OH﹣)
C. 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NH4HSO4和NaOH溶液混合:c(Na+)>c(SO42﹣)>c(NH4+)>c(H+)>c(OH﹣)
D. 向1.00 L 0.3mol•L﹣1NaOH溶液中缓慢通入0.2molCO2气体,溶液中:c(Na+)>c(CO32﹣)>c(HCO3﹣)>c(OH﹣)>c(H+)
17.相同温度下,在体积相等的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SO3(g)2SO2(g)+O2(g)△H=+197kJ/mol。实验测得起始、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容器编号 | 起始时各物质物 质 的量 /mol | 平衡时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 ||
SO3 | SO2 | O2 | ||
① | 2 | 0 | 0 | 吸收热量akJ |
② | 0 | 2 | 1 | 放出热 量 bkJ |
③ | 4 | 0 | 0 | 吸收热量ckJ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达平衡时O2的体积分数:①>③
B. 热量关系:a一定等于b
C. ①②③ 反应的平衡常数:③>①>②
D. ①中的密度不再改变时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18.起始时向密闭容器中充入amolNO2(g),反应 2NO2(g)N2O4(g)达到平衡后,再向容器内通bmolNO2(g),又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恒温恒压和恒温恒容条件下,NO2 的物质的量都增大
B. 恒温恒压和恒温恒容条件下,NO2 的物质的量浓度都增大
C. 恒温恒压和恒温恒容条件下,NO2 转化率前者不变,后者增大
D. 恒温恒压和恒温恒容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前者不变,后者增大
二、综合题(共3题,共46分)
19.煤化工中两个重要反应为:
①C(s)+H2O(g)═H2(g)+CO(g) △H=+131.3kJ•mol﹣1 ,
②CO(g)+H2O(g) CO2(g)+H2(g).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反应①的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时反应达到最大限度
B.反应②的熵变△S>0
C.反应①中增加C固体的量能增大反应速率
D.在反应中②及时分离出产生的H2对正反应速率无影响
(2)若工业上要增加反应①的速率,最经济的措施为 .
(3)现将不同量的CO(g)和H2O(g)分别通入2L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得到如下三组数据:
实验组 | 温度/℃ | 起始量/mol | 平衡量/mol | 达到平衡所 | ||
CO | H2O | H2 | CO2 | |||
I | 650 | 4 | 2 | 1.6 | 1.6 | 5 |
Ⅱ | 900 | 2 | 1 | 0.5 | 0.5 | 3 |
Ⅲ | 900 | a | b | c | d | t |
①实验I中,从反应开始到反应达到平衡时,H2O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②CO(g)和H2O(g)反应的△H 0 (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③实验III中,若平衡时,CO的转化率大于水蒸气,则a、b必须满足的关系是 , 与实验Ⅱ相比,化学平衡常数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④若在900℃时,实验II反应达到平衡后,向此容器中再加入1mol CO、0.5mol H2O、0.2mol CO2、0.5mol H2 , 平衡向 方向移动(填“正反应”、“逆反应”“不移动”).
(4)CO、H2可用于甲醇和甲醚,其反应为(m、n均大于0): 反应①:CO(g)+2H2(g)⇌CH3OH(g)△H=﹣mkJ•mol﹣1
反应②:2CO(g)+4H2(g)⇌CH3OCH3(g)+H2O(g)△H=﹣nkJ•mol﹣1
反应③:2CH3OH(g)⇌CH3OCH3(g)+H2O(g)△H<0
则m与n的关系为 .
20.氮元素可以形成多种物质,根据已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氮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其最外层电子有_____种不同的运动状态。
(2)氮气在常温常压下是很稳定的,对此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N元素处于同一主族的P、As元素,这三种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上常用氮气与氢气来合成氨气,温度控制在400~500 ℃,采用铁触媒做催化剂,压强控制在2 ⅹ 105 ~ 5 ⅹ 105 Pa。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一体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了280 g N2,100 g H2,反应半小时后,测得有34 g NH3生成,则用H2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_________mol/(L•min)。此时,氮气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
③下列判断可以作为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_______)
A.单位时间内每消耗1摩尔氮气的同时消耗3摩尔氢气
B.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再发生变化
C.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体系的温度不再变化
④当反应达到平衡后的t2时刻,将混合气体通过“分子筛”,可以及时将产物NH3分理出平衡体系,这会使得平衡正向移动,请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在下图中画出t2时刻后平衡移动的示意图:_____________
⑤当及时分离出氨气后,工业上常常将氮气、氢气再次转移到反应器,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⑥氨气常用来生产化肥NH4Cl,NH4Cl溶于水会使得溶液显__________性,在该盐的水溶液中存在多种微粒:NH4+、NH3•H2O、H+、Ci-,这些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该盐溶液中还存在多种守恒,请任意写出一种合理的守恒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
⑦工业上常用氨气来制备硝酸,其中第1步是用氨气与纯氧在Cr2O3的催化作用下制得NO和水。请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____,若反应中转移了1.204 ⅹ 1024 个电子,则生成的 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______L。
21.高纯硝酸锶[Sr(NO3)2]可用于制作红色烟火、光学玻璃、电子管阴极材料等。由工业级硝酸锶( 含有硝酸钡、硝酸钙等杂质)提取高纯硝酸锶的流程如下:
(1)滤液1中的主要溶质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相对于水洗,滤渣1用浓硝酸洗涤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滤液2中过量的铬酸洗液被N2H4还原产生Cr3+和一种不污染环境的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滤渣3的主要成分是_____(填化学式);滤液3中c(Cr3+)=_____mol/L(常温下Ksp[Cr(OH)3]=6.3×10-31)。
(5)操作X为_____________;Sr(NO3)2·nH2O转化为高纯硝酸锶的过程温度要控制在100℃,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6)为测定Sr(NO3)2·nH2O的数值n,将7.44g Sr(NO3)2·nH2O晶体在100℃加热至恒重为6.36g的高纯硝酸锶。计算得n=______(M[Sr(NO3)2]= 212g/mol)。
参考答案
1.C 2.C 3.B 4.B 5.D 6.A 7.C 8.B 9.D 10.C 11.C 12.A 13.D
14.C 15.B 16.B 17.A 18.B
19.(1)A
(2)粉碎煤炭、增加H2O的浓度、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3)0.04mol/(L?min);小于;a<b;不变;正反应
(4)n>2m
20. 1s22s22p3 5 氮气分子中存在叁健 NH3 > PH3 > AsH3 N2 + 3H2 = 2NH3 0.01 mol/(L•min) 10% BD 提高原料N2、H2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酸性 [ Cl-] 〉[NH4+] 〉[H+] 〉[NH3•H2O] [H+] + [NH4+] = [OH-] + [Cl-] 或 [Cl-] = [NH3•H2O]+ [NH4+]或 [H+] = [OH-] + [NH3•H2O] 4 NH3 + 5O2 4NO + 6H2O NH3 8.96 L
21. Ca(NO3)2 HNO3 降低Sr(NO3)2(或硝酸盐)的溶解度,减少损失 2Cr2O72-+3N2H4+16H+==4Cr3++ 3N2↑+ 14H2O Cr(OH)3 6.3×10-13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或结晶、过滤、洗涤 防止Sr(NO3)2分解 2